一位抽动症治愈孩子妈妈的体会

时间:2019-05-13 05:3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位抽动症治愈孩子妈妈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位抽动症治愈孩子妈妈的体会》。

第一篇:一位抽动症治愈孩子妈妈的体会

一位妈妈的儿子得了抽动症,她通过读我的博文,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没有吃药,症状几乎消失了。

痛苦与幸福的蜕变,令我震撼!(摘自-心理咨询师维尼)

在儿子出现抽动症状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非常用心、非常讲道理、非常合格的妈妈。从孩子还没出生时起,我就开始购买和学习一些育儿教育的书籍,而这个孩子的来之不易更让我倍加珍惜。(我怀他时就是先兆流产,保下来之后又发现患了胆淤,从3个月起在医院吊水吸氧一直到生,期间每周还要抽血化验,后来几乎看到护士来就害怕,剖腹产后还输了两袋血)

我最早对儿子实行的是亿童婴幼儿教育,说是可以使孩子比同龄人智力、体力等均超前,儿子也确实从小就显示出聪慧的一面,对数的概念特别敏感,两岁时就能一眼看出并准确说出5个以内的数量,幼儿园大班时学习珠心算能达到心算2位数乘除法,准确率基本都在90%以上;对文字也是很感兴趣,我经常带他看大本的图书,指读给他听,4、5岁时在街上散步时,许多招牌上的字都能认读出来;给他讲过的故事他喜欢反复听上数十遍,直到他能一字不错地复述出来„„那真是一段让我难忘的日子。

也许是孩子的优秀表现让我对他的期待超出了他这个年龄应有的程度吧,从上小学起我就要求他每门功课尽量要考到100分,哪一次没考到100分都会问他,什么原因,为什么会错等等。

维尼:过高要求是造成心理问题最常见的原因,妈妈也会变得执着。

有时办公室的同事都会说我对孩子太没耐心了,只要他有一点不会的,第一次可能会耐着性子为他讲解,再不会就会很不耐烦,总认为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就不会呢?(当时的我却忽视了他这么大的孩子接受能力毕竟有限啊,有的是对题目意思不理解,有的是一时转不过来弯,这都是很正常的呀!可那时我却常常为一点小事暴跳如雷,大喊大叫)

维尼: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这句话太熟悉了,相信在很多父母心里、嘴里出现过很多次。不会,总是有原因的,要去找原因。现在明白这是很正常的,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喊大叫了。小时候我的父亲对我要求也很严格,我也会下意识地要求孩子事事做到完美,有一点没做好就会批评他。

维尼: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会代代相传。

而更可悲的是当时我还一直说自己是一个讲道理的妈妈,现在想想,当时的讲理只是不停地灌输我的道理,逼迫孩子接受我的理念。

维尼:讲道理是和孩子商量,谁合理听谁的,而不是为了贯彻自己的。

他的爸爸在教育方面当时和我观点相同,认为孩子要从小管教,不能养成坏习惯,否则长大后就会一事无成。

维尼:貌似这样的观念很流行。

我虽然嘴上喊得厉害,却并不舍得打孩子,而小时候调皮时只有他爸爸动手打他才能让他听话。好好的孩子在我们夫妻的苛求下终于得了抽动症。三年级的时候孩子突然出现频繁点头摇头的症状,我一开始不以为然,当时我们不清楚,还一味地要求孩子控制,认为是一种坏习惯。

维尼:很多人不懂得抽动症是不由自主的,要求孩子控制,反而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后来在父亲的提醒下带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一开始吃西药,后来发现副作用大,又改为吃中药,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到五年级,基本上是四处求医,上网查询治疗方法,孩子每天吃着难喝的中药,还哄着去做针灸,甚至吃药还得了胃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我们真的是看着孩子心疼无比,但又不得不逼着孩子喝药„„

维尼:可悲的是现在绝大多数抽动症都是通过药物治疗的,希望他们能了解我心理治疗的方法。

期间接触到“天人气和”老师的理念,认为抽动症不是病,而是心理压力带来的,家长的“气”改变了,孩子就能好,家长不变,孩子就好不了,我觉得和维尼老师的理念有相似之处,当时也和天人气和老师通过电话,也想当面去治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然后在一个抽动症交流群里我接触到了维尼老师的博客,一下子我就看进去了,那段时间每天只要有空我就会一篇篇地如饥似渴地看着,读着,中间也会去天人气和的空间接受他的理念,并且加入了一个国学经典教育群学习。经过学习,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问题和不足,下定决心要从自身做起,改变态度和教育方式。

我儿子抽动症厉害的时候头几乎一两秒点摇一次,有时哭着说头点摇得疼,吃了一两年中药都没明显好转,而这个病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孩子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五年级时孩子跟我谈心时说他现在在班上是差生了,反正学习也不好了,老师也不喜欢他了。面对这个苦果我不断反思,后来顶住全家的压力果断停了药,按维尼老师的方法改变自己,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从自己对待父母和公婆的态度上首先改变,以前总是不耐烦,说话很大声,让老人有时很不高兴,现在我经常抽时间陪父母和公婆说话,和他们谈心,注意自己的口气和态度,让他们觉得高兴。在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一些问题我也不再着急,遇到孩子题目不会烦躁时我会安慰他,不用急,慢慢来,等心情平静下来再给他讲解,一步步引导他自己说出答案,让孩子的自信心逐步地恢复。孩子不想学习的时候也同意他先放一放,玩一会,心情好了再去学。有什么事情尽量和孩子商量着办,多听取和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自己做主,在他下了决心但有时却没做到的时候不去责怪他,因为大人有时也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会提醒他,再鼓励他下一次接着做到自己定好的事。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孩子,孩子有些什么想法都会告诉我,和我一起讨论,说各自的想法。

维尼:这位妈妈对我的理念掌握得不错。其实我的理念不是针对抽动症的,但这恰好是一种让孩子平和、愉快、放松的方法和理念,孩子放松了,自然就没有抽动症状了。

孩子的抽动症状也终于慢慢好转了,现在不注意都看不出来了,不过那真是一个考验家长耐心和毅力的过程啊!更让我高兴的是我子对家里老人的态度也比以前更亲密了,跟老人说话态度也大有改观,老人们都很高兴。

现在儿子有时还会有一些不讲道理的时候,但进步可真的是很大!前天晚上他说不想洗澡,我却认为天气有点热,而且他白天在学校活动时也出了汗,应该洗澡换衣,认为他这样是不讲卫生,可他却拧着一股劲就是坚决不洗,怎么说都不行,我气得说不管他了。于是他自己倒水准备简单擦洗一下就睡觉,一边倒还一边看着我的脸,我当时真的很生气,板着脸不理他。他看我那个样子就把水放着躺到床上去了,那一下子我真是气得火冒三丈,对他大喊了几句然后使劲拍了一下门,然后又觉得自己有点过了火,尽量克制后坐在沙发上生闷气。没想到,儿子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自己洗好以后坐到我身边说,妈妈,现在我们好好谈谈可以吗?我说可以,他说,其实我就是不想洗澡,昨天洗过了,而且昨天和你讲好了今天可以不洗的。我说昨天因为天气预报说今天气温较低所以认为可以不洗,但你今天出了汗就应该洗的。他说,其实我自己觉得舒服就可以了,一天不洗也没什么关系的,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我仔细一想,对呀,儿子什么时候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这种平和的理念了,我为什么还要那么执着呢,今天不洗明天再洗也可以的,并不是非做不可的事啊。维尼:很多妈妈还在为孩子洗澡的事情而纠结,其实没有必要非要天天洗,孩子的这句话说得很对:其实我自己觉得舒服就可以了,一天不洗也没什么关系的,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于是第二天我就跟儿子道歉,表扬了他对我生气时的态度,而且又和他就不想上奥数的问题交换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告诉他我相信他自己的判断,六年级的孩子了,会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出合理安排了,如果有需要父母帮助的我们会积极主动帮忙的。儿子也很诚恳地说其实他是自信心不足,答应我会再认真考虑一下的,我鼓励他,认为他自信心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还需要不断加强。通过这件事,我想可能我认为的道理和孩子认为的不一样吧。维尼:每个人的看法都有合理的地方。不要因为觉得自己的对,就否定别人的,也许大家都对。

今年9月份开学以来,他的各方面表现都有很大进步,我们一家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而我从内心觉得如果不是看到您的文章,学习到您的理念,现在真不知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从某个方面来说,是我自己种下了苦果,也随之播下了善因,如果没有儿子的生病,我就不会去学习,不会去成长,那么今后可能带给儿子的会是更大的伤害,现在总算是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吧,谢谢您了!

维尼:孩子出现的问题,其实在提示我们的教育可能会有问题,我们去反省,改变自己,自己进步,孩子也就进步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的问题出现越早越好,坏事,经过努力,可以变成好事。

虽然目前或以后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能够本着维尼老师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及时反省,共同努力,生活中的一切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现在我也会在我所在的群里和大家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帮助一些和我一样曾经困惑过的家长们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烦恼。

维尼:希望每一个看我博文的父母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也能去帮助别人,这样就会造福更多的人。

啰啰嗦嗦地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对其他家长有一些帮助或启发吧,最后要衷心感谢维尼老师的精心付出和无私分享!

维尼:让孩子痛苦,还是幸福,就在于你信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第二篇: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

神经症是性格与环境的矛盾造成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天生的性格 当他在成长的过程中 与环境相冲突而无法发泄或适应的时候 就表现出各种症状至于抽动症或抽动秽语症只是长期压抑的一种表现 其内部的感觉是两股力量在斗争 只是自己难以说清楚而已 长大以后就是现在普遍存在的所谓的强迫症

孩子生下是正常的 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造成的症状 所以 我们应当考虑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 多数是管束严厉 语气不佳 态度生硬 太小的孩子玩的方面太少 缺少精神释放的机会 心情不阳光造成的 所以 家长应当改教育为培育改管教为带教 改发火为自重„„

关注病症是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大家都知道 一般都是先有不愉快事引起情绪压抑 然后才表现出各种症状 所以 心事已经是一层负担了 引起病症后家长和孩子又都盯在孩子的疾病上 试图给孩子治好 这样 家长的忧心重重又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使本来一般化的症状进一步加重 也就是说 不要以为孩子是傻子 家长的担心与在乎产生的情绪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 尽管孩子不懂事 这种感觉就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影响他的自尊心 久之形成一种带有自卑向下的消极心理 这又是加重疾病的一个条件

大心的父母培养大气的孩子 家长心开 孩子自然开心

所有神经症是生在下意识 而不是意识 因为这种疾病是生在下意识 不是控制或纠正能够改变的 所以 请各位家长不要让孩子注意 更不要让孩子控制或纠正 那样的话 如果孩子控制而无明显效果的时候就会心烦 这又是加重疾病的一个条件 说白了 这种疾病就像我们出门掉向一样(就是出门转了向 也叫掉向)自己心里很明白 但根本就调理不过来 明知道太阳从东边出来 但看上去就是从北面出来 这是意识与下意识的矛盾 自己很难调整过程 这需要带动 而不是劝导劝导或吃药是现在心理治疗和医院治疗的一个误区

平和的家庭和积极的鼓励本身就在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 即使没有带动孩子的能力 只要用心去改变家长的脾气 语气和态度 并鼓励孩子正确面对 甚至根本不用理会这个症状 孩子自然就会好起来 加之给孩子宽松的空间 如果与现代教育相矛盾 可以找一个既适应现实 又轻松自然的方式 这方面需要费些口舌 在此不赘述

这种疾病可以通过中药泄痰火 但好像没有遇到这方面的高手 本人主张的是气和疗法 不赞成用西药抑制 医学界对多发性抽动症的知识()西医

有一本很好的书建议大家查阅一下:《发育行为儿科学》 是一位美国医生写的据书中介绍 多发性抽动症的成因很有可能与大脑的多巴胺代谢速度有关 从临床上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暂性抽动 一般发病年龄在-岁 特点是抽动部位多变 而且经常转移 病程一般不短于 周 但不超过 年 不需治疗 绝大部分患儿在 年内可自愈 剩下的在青春期也可自愈 另一类是慢性抽动 多发病于青少年期以面部抽动为主 病程超过 年 不需治疗 有部分患儿可在青春期自愈 有部分到青春期症状明显减轻 但有部分可持续终生 说来说去 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西医对抽动症的治疗方案是:不需治疗(或者说没办法治疗?)像硫必利 氟哌定醇等西药只能在一段时期内控制症状 不能根治()中医

据我了解 传统的中医文献里根本没有多发性抽动症的记载乃至治疗方案 最近几年有很多医院开始比照抽风来治疗 从治疗效果上来看 可以套用去年在网上被曝光的某位专家所说的 目前为止没听说有哪种药物能够根治此病 我本人对此病的一些体会

从我对儿子病情的观察和与其他家长的交流情况来看 个人觉得(纯属个人观点啊)多发性抽动症从本质上看可能根本不是病 很有可能是某一类孩子正常的发育过程 或者如我老公的妹妹所说 这只能称得上是一种症状 算不上是一种病如果一定说这是病或者不正常的话 个人觉得其产生的原因是:本身物理条件 教养方式 外界刺激()患儿的特点

经过这段时间的搜集资料 我发现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有一些物理条件惊人的相似 包括:--一般都是公认的外表漂亮 聪明 敏感 其中有相当比例属于内向的完美性格的宝宝;--大部分孩子身体协调能力落后于同龄 特别是手 脚 眼的协调能力 比如拍球跳绳等游戏明显玩得不好;

--睡眠不好 有的入睡困难 有的睡眠质量低 有的中午抵制午睡;

--饮食上偏重于肉食 还有的孩子大量地吃洋快餐和商店卖的经过加工过的制成食品(含有大量的防腐剂和添加剂)

大家比较一下 自己的宝宝是否具有上述特点?

症状的出现一定是以物理条件为基础的 或者说正像那位医生所说的 是基因突变()教养方式

与上述物理条件有关 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自觉地加剧了孩子的这些特点比如愿意吃肉就多吃吧 不喜欢拍球就算了吧 不睡觉就不睡吧 等等 逐渐积累起来 终于有一天以多发性抽动的形式爆发出来()外界刺激

很多宝宝在发病前明显受到外界刺激 包括病毒感染和其他一些疾病(比如我儿子的过敏性鼻炎)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惊吓(很多父母都回忆说发病前刚好狠狠地说过孩子)过度劳累 长时间看电视等 该病目前的治疗效果

从各位家长的反馈信息来看 个人感觉西药和中药对治疗此病的效果似乎都一样就是都是只能在短期内控制症状 停了药一般都会复发 可能不吃药症状也会减轻也说不定(因为本病的症状本来就是波动的 时好时坏 在各种医学书籍里都有类似的文字记载)但是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敢尝试不吃药 想要从根本上“治愈”此病 只能靠孩子自己的成长 三 我对儿子的物理调节方法

总结下来 我对孩子进行物理调节的基本思想就是:疏而不是堵 在孩子这段敏感的时期里 尽量避免外界刺激 通过生活上的一些措施尽量帮助孩子调节整个身体和性格的状态 等待或者促进孩子自愈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端正大人的观念 这是最根本的 家里一定要象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对孩子的任何抽动症状都要做到“熟视无睹” 这不仅要在表面上做到 而且要在大人的心理上做到 因为这类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 任何蛛丝马迹都会察觉 并最终形成心理暗示导致症状加重 另外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努力去控制症状 这是最错误的做法 抽动症本身并不可怕 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延长病程 最后以行为习惯的方式固定下来 所以最好家里人专门开一次会 把思想和做法统一下来

注重孩子性格的培养 鼓励孩子多外出和其他孩子玩 多和其他人交流 养成健康开朗的性格 孩子做错事以说服教育为主 避免粗暴地打骂 另外要多带孩子外出亲近大自然 在饮食上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 杜绝洋快餐和有添加剂的加工食品 避免吃海鲜 巧克力 糖 冷饮 多喝牛奶 另外还可以采取食疗:莲子百合煲粥或者红枣枸杞煲粥 还有猪脑煲汤 对于安神补脑比较好

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多睡 睡觉是治疗神经性疾病最好的方法

增加身体协调性训练 包括拍球 跳绳 走平衡木 打架子鼓 溜冰 羽毛球等等 任何大肌肉群的训练对本病都有好处

注意防止并发症 抽动症极易并发多动症 忧郁症 抑郁症 焦虑症等等心理疾病家长要多观察 防微杜渐 我儿子发病期间有明显的多动症状 我就通过下国际象棋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 除此之外象做手工 画画 写毛笔字 弹钢琴等都有效 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我认识的一个慢性抽动症患者,只有在画画时才能控制抽动 现在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画家了

尽量少带孩子去医院 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有关病情 有需要就把孩子的症状录下来给医生看 这个病的确诊主要靠临床 化验只能是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对本病的确诊基本没什么用 如果觉得还不够 就自己建立一个抽动症状的记录本 每天记录情况 我当时是给孩子设定了评分标准 想找找发病的规律 后来因为孩子很快好了就没用了

避免抽动诱发因素 有各种过敏性疾病的要尽快治疗 避免感冒等病毒感染疾病不惊吓孩子 不带孩子到惊险刺激的场所 控制看电视的时间(症状加重期间最好不看)

什么时候需要用药呢?我觉得只有在孩子的抽动已经明显引起了周围其他人的注意 有可能导致社会歧视从而为孩子带来心理伤害的时候才应该用药物控制症状 比如上学期间抽动症状加重 引起同学注意 这时应该让孩子回家休息 等症状减轻了再上学 因此一定要和老师沟通好 家里和学校要共同配合

上述各项原则要持之以恒 对某些孩子来说可能要坚持一辈子 因为导致抽动症产生的最根本因素--物理因素基本上是无法改变的 即使这一段抽动好了 若干年后遇到不良刺激仍有可能复发 比如有的人三四岁发病 到十几岁好了 但是在读大学期间或者工作期间和朋友玩通宵 喝醉酒 结果又引发了抽动

下面是我儿子发病期间我写给全家的护理要点 请大家参考: 不谈论有关疾病 抽动等话题 也不做任何暗示动作

饮食清淡 不吃煎炸食品 生冷食品 发物 坚决不能吃糖 尽量少吃雪糕 坚决不能看电视和动画片 不听强节奏音乐 不讲恐怖故事 不看恐怖画面(我心清标注:“坚决不能...”这个我后来有新的体会,认为不必如此坚决。)

每天坚持 分钟平衡性训练 逐渐增加到半小时:单足站立或跳跃 走平衡木 溜冰走直线(脚尖接脚跟)蹦床 踮脚尖走

每天喝奶不少于 ml(两瓶酸奶一瓶羊奶)(我心清注:这个我也有异议)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和病毒感染

如果出现持续剧烈抽动 尝试分散其注意力 如递给他一个东西 让他帮忙拿杯水等

每天吃一碗莲子百合煲粥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篇:抽动症自愈三年后,妈妈再谈心得体会

我的孩子在她6岁—9岁期间曾经有过抽动症。这对于她个人,是个隐私,我也很想为她保守这个隐私。可是,为了让更多的父母不要走我曾走过的弯路,让更多的孩子们快点好起来,我不得不通过博客的形式,把孩子的这个秘密公布了出来。若干年后,如若孩子知道,因为她,很多弟弟妹妹免受了她曾遭过的罪,没走她曾走过的弯路,比她更快地变成了阳光明媚的健康孩子,她一定不会怪罪她妈的。

为什么叫“自愈”而不叫“治愈”呢?因为在这三年里,她再也没有服用过治疗抽动症的任何药物,也没接受过诸如针灸、推拿、按摩等等任何治疗,她完全是“靠自己”好起来的。当然,这个“靠自己”,其实是“靠父母”。

我越来越相信,“抽动”,它不是“病”,顶多算个“症”。这个“症”,不光反映了孩子体质、性格方面的弱点,更反映了我们所处年代的“病”,以及生活在这个年代的父母,身上的性格缺陷。所谓“症”在孩子身上,“病”在父母身上。

首先,我们的教育体制太极端、太扭曲孩子的天性。教育产业化,就是让原本长期才能出成效的“育人”,变成短期出成绩的“争分”。学校要能良性发展下去,只有只争朝夕、分数至上。为此不断方法手段创新,无所不用其极。培优,让优秀的孩子背负考名校、为母校争光(挣钱)的重任,透支身体;补差、退差,让不那么擅长读书的孩子,更是天天题山题海,苦得掉渣。

但是,我们一味指责体制没有任何意义。维尼说的这句话很实在。

体制也没说不允许普通孩子的普通生存状态,关键还是父母允不允许。可怜的焦虑的中国父母们呐,一生只被允许养育一个孩子。假如这个孩子不成才,将来是个扫地的,推板车的,倒垃圾的,哪怕是个小卖店售货员呢,那就意味着做父母的人生失败。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趁有生之年,自己对孩子还有影响力,都抓紧“育才”。于是,大量的培训班涌现了。家长们不顾孩子的承受力,课内课外,白天黑夜,除了学习、训练,就是训练、学习(注:此处也包括所谓以“玩”为宗旨的训练班)。

孩子天性应该是怎样的?至少在3-6岁,孩子应该是成天在太阳下打游击、挖沙子、打架打滚、乱跑乱窜的。一个词概括:自由。除了吃饭睡觉,没有任何精神负担和必须完成的任务。爱干嘛干嘛。可是,我们的孩子有吗?抛开那么多的钢琴、画画、古诗、早教不说,即便是出去玩,为了保护这根独苗,身边也必定有个大人跟着。至少有一双眼睛,24小时全天候地盯着孩子。稍有不测,比如衣服弄脏了啊,摔了一跤啊,大人就马上现身,说不定紧接着还有一长串的说教和约束。所以,我们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永远地失去了自由。

自由,孩子失去了自由,永远在干他们不爱干的事,永远在大人的眼皮底下活着,无处可逃。他们憋屈,但无力反抗。稍稍弱些的,只好以“抽动”这种方式,来排解内心的对抗和抑郁。我要返老还童,生活在这样的情境下,我觉得不抽动才怪呢。

大体看来,有抽动症的孩子,身边一般都有一个细心、有责任心、有追求,但实际内心无定力、易焦虑、自控能力差的家长。我就是这样的典型家长。有责任心本是好事,但太有责任心,就容易发展为一种心理需求,即内心要获得平静,必须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换句话说,就是喜欢控制局面,控制别人。这样的人,也许事业不错,适合指挥别人,但绝对不是当父母的好料。一方面喜操控,另一方面又脆弱、焦虑,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孩子就遭罪了。孩子是最近、也最容易被操控的对象。家长借爱孩子、关心孩子之名,却行着“满足自己爱操控心理需要”之实。想想啊,孩子多苦,没自由,被操控,不得抽动症,那一定也会得别的症。

所以,孩子抽动了,家长们一定要首先检查自己:是不是内心出问题了,比如是否真的有健康的培养孩子的目标?假如目标偏离了孩子成长的天性,打算纠正吗,怎么去纠正?自己性格中有没有上述缺点?假如有,打算去克服吗,怎么去克服?真正疼爱孩子的家长,请你们至少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交谈、学习、思考,来回答上面这几个问题。假如你给出了漂亮的回答,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回答,你的孩子就有救了。在此期间,请你们全然不要管孩子的症状,不论多么严重,都不要管,最好的是全体家庭成员统一起来,对孩子的“症”,视而不见,一心一意,尽心尽力,治好家长身上的“病”。

爸爸妈妈们,不要小看这点小小的要求。假如你能做到,你就已经成为内心强大的人,你孩子的康复,是指日可待。我的经历,加上“地球上的小星星”群里200多位家长交流沟通的情况,都让我相信:做到这一点,比到任何一家大医院看病,吃任何一个名医的药方,补任何一种维生素康维他,吃任何一种食疗补品,喝任何一种红豆汤绿豆汤猪脑汤,都要有效得多。

看懂了我上面所说的,就一定会相信:这个方法,值得一试。

第四篇:妈妈和孩子

妈妈和孩子

教学目的:

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教学难点:

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

搜集自己与妈妈的照片,小动物母子情方面的图片资料一同欣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自由欣赏书上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你能唱几首有关妈妈的歌?

3、选择书中农民画《母与子》、油画《洗澡》、素描《母亲保护她的女儿》木雕《欢乐柱》几幅作品中对妈妈脸部的局部描写,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思考,都是表现妈妈。为什么不一样?你喜欢那一张脸?

二、欣赏评述

1、认识作品的表现方法(色彩、造型、材质),你喜欢哪种形式?说一说理由?

2、找一找这几幅作品中描绘的情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吗?在什么时候?仔细想一想,你当时的感受,说一说艺术家表现的好不好?为什么?

3、几幅作品中,妈妈不一样的表情代表了不一样的心情,大家一起猜一猜,每位妈妈心里在想什么?听一听老师读一读作品旁的文字介绍,说一说你喜欢哪位妈妈。

4、这么多艺术家描绘、塑造妈妈的形象,你认为哪件作品最能体现妈妈对孩子的爱? 哪件作品最有意义?哪件作品最漂亮?哪件作品表现的妈妈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

三、德育渗透

1、请小朋友展示自己小时侯和妈妈的照片,仔细看看妈妈的眼睛、动作、表情,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哪最美?(包括:外貌、语言声音、动作)

2、欣赏书上的作品,假如你是作品中的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

3、艺术家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表现妈妈对孩子的爱,你还能说出平时妈妈怎样爱你吗?

给大家讲一讲妈妈爱你的一件小事。

4、生活在妈妈的爱中,我们感到很幸福,我们怎样爱妈妈,也让妈妈幸福呢? 请小朋友分组讨论,看谁的办法最好?

四、感受实践

1、画一幅你和妈妈在一起的画,送给妈妈。

2、做意见小礼物写上一句爱妈妈的话,送给妈妈。

3、将全班每位同学对妈妈的知心话录在磁带上,期末家长会上放给妈妈听。

4、在课本上选一件最喜爱的作品,回家讲给妈妈听,告诉妈妈“我爱你

第五篇:孩子家庭教育一点体会

孩子家庭教育一点体会

周世庆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寄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一位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实际生活中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这个伟大的愿望呢?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首先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事多带孩子去书店看看,让他自己选喜欢的书,买回家要让孩子看,每天睡前看半小时书。孩子的书,我们一定要看,看了后跟他们聊,多指导他们看励志的书,世界名著等,书籍是没有国界的。其次,要培养孩子懂礼貌的好习惯,出门,回家跟家长打招呼,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好,懂得说谢谢,口不出说脏话。当然,我们做家长的也得以身作则,使用礼貌用语,千万别天天起来,骂东家,说西家。再次要养成自立的习惯。孩子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我们在一边监督指导就行了,不要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样。最后要养成理财的好习惯。

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孩子只要进步一点,我们就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肯定表扬。千万别眼睛盯着别人的孩子,数落自己的孩子,更禁止暴力,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心。孩子在干什么事前,我们一定要说,我相信你,你是最棒的,我等着你的好消息等。

三、和孩子成为朋友

孩子做作业时,我们尽量别看电视,玩电脑我们最好看书。等孩子做完作业,他想看电视,我们陪他一起看,陪他一起玩,和他一起聊他的同学,朋友,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要因人而已,因材施教,祝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

帮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是六(2)陶锦鹏妈妈陶述凤,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孩子的培养要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而不是盲目地照抄照搬他人的方法。比如说,有的孩子天性喜欢运动,父母非得叫他练习弹琴,他肯定没办法练好,而有的孩子天性喜欢安静地写写、画画,你一定要想把他培养成一名出色的运动员,孩子会开心吗?我的孩子今年十一岁了,我从来不去逼着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我认为,大千世界,普通人居多,神童只是个别的,我是普通的母亲,就不能非要他是神童,只要他尽力了,就要肯定他,表扬他。不要给孩子更多的压力,他们已经够累了。对孩子的情感和道德的培养更重要。一个孩子光有好成绩,却没有最起码的爱心,这样的人我想是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的。

还有我认为应该帮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使品格的养成!

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我是陶玺的妈妈,很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各位家长进行交流,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优秀学生。说句实话我内心有两种感觉交织在一起,一种是不安,平日里工作的特殊性和孩子交流的时间不够多,我深深知道你们都是非常优秀的爸爸、妈妈,你们的孩子也各有各的优秀,第二种感觉就是欣喜,没有过多过问我的女儿,但今天的她凭着自己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成绩,我非常珍惜今天的机会,我们初二四班的家长能够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对我本人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和促进。坦白地说,今天我要说的真的谈不上什么经验,我更愿意和各位一起来分享探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得到大家的共鸣。

我曾经是一位三转女性——围着锅台转,围着女儿转,围着老公转,每天买菜、烧饭、洗衣、打扫卫生。我本人有洁癖的毛病,所以家里的家务——搞卫生成了我的主要的工作,对邱思雨也只是做到让她吃好、睡好。孩子很小的时候在家里,我不许她在家乱翻玩具,只能玩一样收一样,再拿另一样,绝不允许乱丢乱扔。在我做家务时,她只能在沙发上看她喜欢看的CD碟,一遍又一遍。她从小就很有定性、很乖巧、很听话。直到有一天扬大一位老师叫我去听一堂专家的课,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我听后暗自庆幸,因为我的洁癖,因为我对孩子教育的不够重视,却误打误撞,让孩子养成了两个好的习惯。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陶玺是老师心目中的小帮手,妈妈心目中的乖孩子。也许因为我跟孩子交流不多,他从小就不爱说话,小学几年的评语几乎都一样,不善于表达自己,这下我着急了,心想:自己是个极外向的人,好与人沟通几乎成了我的特点,我的孩子总不开口怎么办。以后的日子我聚会、聚餐、逛街都带着她,希望她到陌生环境中先适应,我也常告诉她,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你肚子里知识再多,但不主动与人沟通表达自己,谁又愿意来揣摩你,发现你,这样你就会失去好多机会,就这样不断交流,灌输孩子突然长大了,变化了,他不但能跟同龄人交往,还能跟大人们成为朋友,我的朋友、同事都认为陶玺品学兼优的孩子,是心地善良的孩子,是善解人意的孩子,是有主见的孩子。

几年来,老师们对我们的孩子如此尽心,我们做家长更应该尽责尽任,把对孩子的疼爱放在心里,爱而不溺,宽而不纵。在学生家长委员会上,好多家长都夸了自己孩子所在班组的老师,而我只说了一句话:希望学校能给老师多一些空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压力。同时希望我们家长不要掩饰小孩的缺点,以一颗平常心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就像老师们所说的,应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不读死书,高情商的孩子。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家庭教育观念:

1、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比如专心和定性,小时候坐得住,长大才能耐得住。比如在做家务中引导孩子如何将事情做好。做好一件小事,才能使她在今后的学习上合理安排,有条不紊。

2、根据孩子自身的不足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比如,我就通过不断的引导让原本内向的邱思雨渐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开口表达。

3、不刻意追求成绩,也不过分看重成绩,考得好时不大夸,不好时也斥骂。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4、家庭教育很多时候就是“润物细无声”。有时,我们做家长的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了。

与各位家长相比,我做得非常不够,体会也不一定正确,希望各位家见谅!谢谢!

下载一位抽动症治愈孩子妈妈的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位抽动症治愈孩子妈妈的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教学目标: 1、 应知: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通过欣赏认识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

    妈妈鼓励孩子一封信

    妈妈鼓励孩子一封信(通用17篇) 妈妈鼓励孩子一封信(通用17篇)1 亲爱的孩子:你好!转眼xx年过去了,在我们的注视下成长的那个孩子,也已经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青年。回顾我自你出生以来的......

    家长会孩子妈妈发言稿

    家长会孩子妈妈发言稿 各位老师 ,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是班里王xx的妈妈,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聚在一起 。这要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和平台 ,也要感谢在座的每一位家长朋......

    树叶妈妈和孩子说课稿

    (一)“秋天”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理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出发,我们就会清楚地知道:“秋天”是为幼儿这一学习主体服务的客体资源,树叶飘飘落落的动感......

    《妈妈和孩子》教案4

    《妈妈和孩子》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把妈妈对自己的爱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表达出来,展示自己的情感。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 认知领域:了解基本的内容的表现,了解怎样表现两人构......

    妈妈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是—位妈......

    与孩子读书体会

    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将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使我们与孩子形成共同的成长记忆。 晚上在孩子睡觉之前,我都给她读一段睡前故事,让她听着故事孩子甜......

    培养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培养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三中刘晓东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如何培养和教育子女,是每一位家长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