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孩子的体会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教好孩子,自己就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到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正人先正己,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很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真正培育好一个孩子,就要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智育保姆变为德育保姆,教育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团结同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关心、帮助别人,要设身处地的培养孩子的爱心、孝心、以及对他人的同情心和感恩之心。使其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做,而且可以多做,什么绝对不能做,要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体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孩子成才,真是件不易的事。每个孩子能力有大小,智力有高低,兴趣爱好各有不同,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善于发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和造就她(他)的长处和亮点.,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计划和方案,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标准,我们不可能把一个天生的侏儒症的孩子培养程篮球天才,也不可能把一个盲瞎的孩子培养成画家,所以我们在培养自己孩子的时候绝不能盲从,一定要因人而异,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出发。唯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有个性和张力,他们才有发展的前途,他们才会显得与众不同。
教育孩子,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动和永不放弃的奉献精神,更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引导。家长只有配合学校老师,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督促其完成各科作业,该记的记得,该背的背得,使其真正理解自然科学的道理,要求他不懂就要多问。因此家长和学校要经常取得联系,家校齐抓共管,双管齐下,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把孩子教育的更好。
战胜自我就能获得成功。作为家长,说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教育辅导孩子不是理由,其实除个别情况确有其事外,其余都不是原因。要求家长多作牺牲,减少应酬、休息时间,耐心细致的教育辅导孩子。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这说明家长也应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否则就成不了合格的家长。试想一个家长连孩子的课本内容就不熟不懂谈何辅导?也希望老师将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尤其是缺点和不足及时反馈给家长,便于对其进行教育。老师说的许多话比我们家长说的管用。但家长教育孩子不能诉诸武力,不能动不动就打就骂,尤其不能骂孩子笨,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假期也是很好的学习时光,对孩子假期的学习和娱乐,可要求其制定作息计划并认真执行,包括起床、睡觉时间和复习功课、完成各科作业的时间,还有参加劳动等。
要使孩子成才,首先要使他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在生活上要关心其成长,保证三餐充足的营养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篇:关于教育孩子的一些体会
关于教育孩子的一些体会
教育孩子是一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工作”,孩子的天性不同、生活环境存在差异,教育的方式、方法自然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种模式可以套用,如何教育孩子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及“四心一兴”(即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和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生活、学习习惯。习惯是潜意识的反应,形成习惯的话,就会自动反应。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快车道。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活泼、开朗、极其贪玩,而且兴趣也很广泛。对电视、电脑的热情极高。阻止是不现实、不可能的,我与小孩约定:作业没写完,不允许打开电视、电脑,在作业完成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的看电视节目、玩电脑,但时间要有限制。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应以身作则。为了孩子,家长也应该戒掉电视瘾,少玩电脑,特别是电脑游戏,更不能在孩子做作业时玩,因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曾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他形象地告诫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此,作为家长,放下电视,和孩子一起看看书,搞一些体育活动,聊一聊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尊心,他终生都不可能站立起来,你透过语言的批评和表扬对
他根本没有意义,那你还教育什么?如果一个孩子有自尊心,他就不甘人后,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开始观察别人怎么看他,他才会去想他是否给他人带来困扰,他才会去自己奋斗。自尊心是一个人的精神的源头。自尊心可以通过家长平等、尊重、无条件的爱、鼓励、表扬等手段培植起来的。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或几个人(可能是父亲,可能是母亲,也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老师)站在他的背后,无怨无悔地爱他、无条件地接纳他、承认他、鼓励他、表扬他,让他找到了一种叫做自我价值的感觉。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做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我能够的状态。同样做一道题目,有自信心的孩子的潜意识立刻进入一种“我能够”的状态,他的思维焦点马上进入分析的程序,找出条件和结果的联系,很快就做出来了。对于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来说,他总觉得我记性不好,我不聪明。他的头脑根本没走进题目,他只是停留在题目表面,感受的是这个题目给他带来的压力、痛苦,然后他就开始想:谁出的这道题,出它干嘛,老师为什么出这种破题。你说怎么能做出题目。所以自信心如果培养起来了,孩子做任何事情就会进入一种状态:他会不断地发展他的能力,不断地汲取知识。孩子的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其实智商不是遗传的,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聪明,他就朝着我很聪明的方向去发展;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笨,他就按照我很笨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智商是一个后天的文化输入的结果。一个孩子在学校没有学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自信心,他没有办法开通他的心智状态、心智系统来学习。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孩子透过自己的行为对其它人的快乐与幸福的影响而产生的对自己行为的自律。很多家长从来没有教过孩子负责任,而当孩子不会做事情了,家长就开始愤怒了。对孩子来说,他在课堂上打闹,老师生气,他根本就没关心别人怎么反应,他内心里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
培养主动进取精神。一个孩子的生命是不是沿着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是起决定作用的。一个孩子到底学了哪些知识,根本无关紧要,因为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关键是孩子要有向上奋斗的这样一种状态。主动进取精神是从小被父母鼓励出来的。
培养学习兴趣。一个孩子能够努力地学习,与其说他有多大理想,真的不如说是学习给他带来了快乐。当学习能够引起生理上的快乐反应的话,我们把它叫做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一个孩子会长久稳定地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当我们要孩子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做痛苦的事情,然后他做不到,家长开口了:你怎么这么没毅力,这么没出息。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当孩子的神经连接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没有找到快乐,是早期错误输入的结果,是错误练习的结果。我们要想改变的话,唯一的方法是在孩子头脑中重新做个链接,让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找到快乐。如果家长在辅导自己孩子的过程中,觉得很烦,孩子也感觉不到快乐,那么这种家长的教育方法绝对是错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
第三篇: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大焦点,应该怎样教育孩子,也是众多家长们一直在探讨的热点话题。我儿子儿子已经快4周岁了,在这4年里,作为一位新手妈妈,我也在不断的摸索应该怎样养儿、怎样育儿。育儿书籍断断续续也看了不少,但看的多,忘的也不少。所以说起育儿经验,真的不多。讲到如何育儿,首先要搞清楚我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但对孩子的期望却也不完全相同。对于儿子,我的期望就是希望他身体健康,快乐成长,德行优秀,做个有用的平凡人。所以,总体上我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要求属于相对比较宽松的,有几点自己感受比较深的,这里罗列一下,与各位家长们一起共勉。
一、要允许孩子有缺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这个观点,我不记得是哪本书看来的,但我觉得蛮有道理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但我们更要知道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尽善至美。不必说小孩子,我们大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者明知对的事情,却不愿意做,明知错的事情,还是要去做。家长的潜意识当中都喜欢去塑造孩子,一点看不惯的东西,就一定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只要不是涉及到是非原则的问题,应该允许孩子有缺点,允许孩子不完美。孩子有缺点,但更有无数的优点,能同时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家长。这也是我们家长在育儿当中首先要摆正的一个心态。
二、孩子的“不足”要多从我们自己身上找问题
对于孩子身上确实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我们也决不能一味埋怨孩子,恰恰首先应该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的性格培养与家长及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当觉得自己孩子哪点不好时,家长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想想孩子在犯错误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毛病,而不是一味责怪自己的孩子。
有时家长说起自己的孩子,“胆小、不自信”“大大咧咧、马虎”等字眼总免不了出现,因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完美。但其实孩子的这些性格或者行为与家长本身、家庭环境等都是密切相关的。举一个我看过的案例: 丫丫四岁半了,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在这方面孩子的妈妈也不知道该怎样能让她的胆子变大起来。我带她出去玩,有时我发现其他小朋友会欺负她,她就一味退让,或者哭泣,我实在是没办法。在幼儿园有时也会有这样,我让她和老师说,她答应我了,可是从没和老师说过,上次我老公去幼儿园接她,然后在幼儿园的滑梯上玩不肯回家,孩子爸爸就同意让她玩一会,这个时候,有个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不知为什么打了她,女儿伤心的哭了起来。可能孩子的爸爸处理的也不好,他立马训斥女儿说:“让你早点回家,你为什么不走?”到家后,孩子爸爸把这事说给我听,我表示不能认同他的说法。我说“你可以说下那个打人的小朋友嘛,小朋友们在一起好好玩不可以打人哦。这怎不能说呀,你也不是去打那个小孩子”。孩子爸爸说,他主要气那个孩子的家长就站在一边,却连一名话也没有说。
看了这个案例,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丫丫的胆小和他父母是很有关系的,因为丫丫的爸爸面对可能的冲突(孩子被打冲突尚未发生),选择了退让。同时又没有好好的安抚丫丫,反而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了丫丫的身上,久而久之,丫丫遇事也会选择退让,同时变得不自
信。(被打后是否还手这件事情本身对错我们不讲,只说这个现象给孩子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我记得当时看到这个案例,我自己也反思了很久,发现有时候真的是大人没有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比如我自己性格上就属于那种不太自信、放不开的类型,所以集体活动时,需要大家主动上台的时候,我一般都不会主动参与,儿子坐在身边,多少也都会受影响。有时候我也会因为大人的一些“不好意思”或者所谓的“礼仪”,去委屈、阻拦儿子的一些行为,但也间接造就了儿子的“不自信”。
三、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而不是消极的引导
实际上孩子们都有意无意的在倾听大人们对他们的评价。而家长们聚在一起,免不了谈论自己的孩子,而且谈的兴高采烈,浑然忽略了身边的孩子的存在。我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看儿子自己在那玩他的玩具,貌似没有听我们在讲话,但实际上他都听进去了。因为有几次我和婆婆在说话,他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反应,就自己玩玩具,但第二天,他就提起了我们说的事情。有时候,他出去玩回来,还会和我说,别的家长在谈论XX事情。
而此时如果做爸妈的,尤其是祖辈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和其他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好,比如“我家宝宝特别淘气”“你们宝宝真厉害,画画都拿奖了,我们画画就是画不好”等等。这就无意中给孩子一种消极的引导,有时孩子听多了,就会觉得,我就是这样淘气,我改不了了,慢慢的接受了妈妈给扣的“大帽子”。孩子需要的是积极的暗示,家长们做的是多提提孩子的优点,多提提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得到肯定(当然,对孩子教育的方法要因特性而异,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对待态度。像懦弱不自信的孩子,就应该多表扬,多鼓励。对自信的孩子就应适当的表扬,因为你过多的表扬对他来说作用不大,只会让他形成一个做事就要听表扬的习惯)。对于那些敏感的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多运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而尽量少采用消极批评的方法。同时,表扬也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关键是要表扬到孩子做的具体事情或取得的进步,这样才能不断的从正面引导孩子。
四、教孩子面对困难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我儿子小的时候身体很好,很少去医院。所以,2岁半后,儿子第一次输液挣扎的很厉害,3个大人一个护士给他扎针都按不住,每次都是针扎好,固定的时候被他弄错位,最后扎了3针才弄好。当时,我只觉得儿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说了让他不要动,就是不听。后来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打针有点疼,才能够理解,儿子那时的恐惧有多少。再后来,打针前,我都会和儿子先讲清楚,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就一点点,你之前已经打过了,你可以接受的。所以打针的时候可以哭,但不能动,如果动的话,就和上次一样,要打3针,不动的话一针就好了。事实证明,从那以后,儿子确实很配合,虽然还会哭,但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从这件事上,我觉得家长教孩子面对困难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哄骗、训斥或说教。家长本身要平静自若,用轻松的心态去对待,不能表现出焦虑,以免吓到孩子。对孩子要面对的事情要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或过分缩小,以免孩子觉得大人总是骗我,失去孩子的信任。
五、从小要教导孩子懂得“爱”
儿子在家吃东西从来不搞特殊对待,基本买的好吃的,大家都吃,从来不会说这个东西好吃,要给他单独留着。所以,儿子在家最喜欢做的就是给大家分东西吃,而且因为我老公工作比较忙,比较辛苦,儿子总会把好吃的东西留一份给爸爸。有一次,他宁愿给爸爸买一个太阳花当礼物,也不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因为我觉得,只有从小懂得爱别人的孩子,长大了才会充满爱心。
六、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情绪的垃圾桶
这一点,是我听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讲座后记下来的。因为我自己脾气不好,有时候会“迁怒”儿子。当时我是这样记录的: 大人间的情绪可以互相传递,我不高兴了,把情绪发泄在老公身上,老公不高兴了,发泄在我身上。但是如果我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却不会反过来发泄给我,孩子只会通过哭来发泄。所以,大人一定要注意,不能把情绪带给孩子,如果自己情绪不好,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现在心情不好,但是不是你引起的。你先一边去玩,等妈妈调整好了,再和你一起玩好吗。
在听讲座前,我并没有很深刻的感受。但听了讲座后,我慢慢反思自己,发泄这种事情我还是经常会做的。比如,儿子同样做一件事,我心情好的时候不会怎么样,但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大发雷霆,把他训一顿。有时会让儿子觉得“不可理解的委屈”。所以,做家长的要不断提醒自己,尽量不要把情绪带回家。
七、做家长的要多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家长认为不合理的某些事情,可能是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的很多家长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就是有一段时间,孩子的行为特别反常,或者不能让你接受。但过一段时间,他又好了。这有可能是段武宽老师提到的“敏感期”。每个孩子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敏感期,说起这个敏感期,我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懒妈妈,惭愧中),只是对于我儿子的一些,我不能理解的行为,我会多和同龄、高龄的家长去咨询,是否他们的孩子也有过类似的行为,他们是怎么对待的,他们的孩子又是怎样渡过的,然后来确定应该怎样帮助儿子渡过这个时期。
像儿子2岁-2岁半的一段时间,突然变的不爱和人打招呼,而且说话也容易脸红,让他说话也不要说,在这之前都是很爱说话的。我们后来就采取不强迫,不批评,顺气自然的引导的态度,大概过了5个月左右,他又开始喜欢打招呼了。
另外一点,我觉得就是多和同龄的家长沟通、探讨。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别的孩子的一个小事例、别的家长的一点小方法,都可以给你很大帮助。而且,对于我们这些上班族的父母,自己本身毅力又不够的,看育儿书籍也经常是断断续续的,工作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和其他家长聊聊,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才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现在流行的教育理念,大多都是以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做朋友、把自己放到与孩子平齐的高度为原则,但有时候,我个人觉得,这个“度”有时很难把握,要求严了,变成强制,要求松了,又成了溺爱。所以,还是需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情况,多多摸索,多多实践,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毕竟,“虎妈”与“猫爸”的教育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成功的案例。
第四篇:一年级孩子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年级孩子教育的一点体会
实验小学
一年级一班张巨灿
家长:张开祥
马延珍
转眼孩子入学快一年了,在老师们关心帮助下,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科功课都是优秀,也初步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各种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孩子成绩的取得,与老师们的辛勤教育息息相关。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的精心培养和关爱!现结合我们教育孩子的经历,谈些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要关心孩子的学习。
现在一年级的孩子,功课也比较深,家庭作业中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只是把题目解释清楚,让孩子自己去解答,学会独立思考。
每天要让孩子养成先做作业的习惯。并给孩子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孩子完成作业后家长对照作业登记本认真检查,并签字。
对做错的题目引导孩子找到错误的根源,真正理解,再去改错。
二、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学习是一生的功课,不要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压力,而要让他在快乐中接受,在微笑中体会。家长要找机会让孩子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当他体会到学习的甜头后,就更加主动努力的去学习了。
三、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孩子有了进步,随时鼓励表扬他,让他有成就感,促使他再接再励;孩子退步了,也不要气馁,千万不要当面数落他,更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我们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家长如果经常表扬鼓励孩子,孩子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非常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包括各种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并能坚持下去。
五、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们认为,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自己喜欢了,他就愿意去学,就会学得很好。孩子平时很喜欢看书和绘画。周末我们会时常带他去图书馆和书店,买一些他喜欢的课外读物,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他如视珍宝,每天都会拿出来看一看。有时我们还会陪他一起看,这样长期下来,他就会积累很多知识,视野拓宽了,同时还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有所提高。另外,我们还满足他的愿望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绘画,每当他完成一幅作品的时候,我们都好给他好评与鼓励,孩子那个高兴劲儿不言而喻,这样一来,孩子的思维也有所延伸,而且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有了自信心,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六、不做“唠叨”家长,不做代理家长,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行为意识。
以前我们也是事无巨细。有体育课叮嘱孩子穿球鞋、带饮料,上美术课叮嘱他带剪刀、画笔,早上出门为他整理衣服,提醒他带红领巾,就这样全身心地为她服务,我们都成了他的贴身保姆了。他还总是说:“知道了,知道了,真唠叨”,这段时间,我们改变了方法,不再提醒他做这做那。虽然有时他也忘了带画笔,或是没带学具,一回家就说老师批评我了。但这时,他也已经知道了这些生活、学习上的事都是他自己的事,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逐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很多事情都能独立完成了。
七、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
我们做家长的要学会如何去爱孩子、和孩子交朋友,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与他们共同成长。争取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聊聊天,哪怕只是短短的十分钟,我们会问问他今天在学校的情况,有没有不开心,和同学有没有闹别扭,今天学的什么等等。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孩子无
形中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胆识也有所提升,而且还会和家长成为好朋友,为我以后教育孩子提供了先决条件。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今天,他们只是家中一棵小小的盆景;明天,在广阔的天地里,他们一定会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我们做家长的,平时还要和老师们勤沟通、多联系,主动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让孩子茁壮健康、自由自在地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的童年!
以上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教育孩子是一项非常系统、复杂的事情,平时只要我们做一名细心的家长,并且不断学习、总结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并能持之以恒,相信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五篇:关于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关于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我是某同学的家长。首先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和大家共同讨论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感激各位老师对我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情,我觉得各位家长肯定有很多比我做得好的。虽然我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但说来惭愧,我感到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平时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了自己的工作上,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还存在着不少疏漏。下面,我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家长放低姿态,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在家中基本上我们大人与孩子是平等的,当孩子犯错误时,我可以批评他,但当孩子认为大人不对,确实是父母错了,也向孩子认错,尊重孩子。地位的平等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也建立了与孩子的信任,无论孩子在思想上还是学习上遇到烦心事,她会想到向我倾述,我再竭尽所能的帮助她,正确引导,解决问题。
二、养成良好习惯,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犯错和改错的过程。就孩子的日常行为而言,做得好的方面,要及时提出表扬,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足处,并提出更高要求,这样,她就会牢记自己的优点,逐步改正缺点,循序进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孩子,每个 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帮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中不犯类似错误。
三、陪同孩子读书,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每周安排去新华书店一次,陪孩子一起读书,引导孩子多看、多言、多思,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鉴赏水平。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书陶冶了孩子的情操,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记忆力开发,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四、广泛培养兴趣,并且要注意保护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学习的内在动力都来源于兴趣。我们每学期都给她报兴趣班:英语班、绘画班、舞蹈班。孩子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对什么东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是如果不注意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会逐渐淡化。作为家长,最怕不顾孩子的感受,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又让孩子学这个,又让孩子学那个,这样一来,孩子慢慢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讨厌学习。没有了兴趣,干什么都不成了。在暑假会我们带着孩子外出旅游,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引领孩子过充实快乐的生活。我认为孩子能一直对学习保持兴趣,是他能主动地学习的关键。
以上是我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谨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