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孩子的理解和体会.
教育孩子的理解和体会
----礼貌、谦让、有爱心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贝能健康成长,聪明、可爱人见人爱,我们也不例外,在宝贝还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跟其他的爸爸妈妈一样购买了一大堆的胎教书籍、胎教音乐——贝多芬、莫扎特„„
其实从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经常和孩子聊聊天、念念儿歌、做做游戏、讲讲故事、听听音乐、画画图画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自己动手的能力。我的育儿宗旨是:“不要求孩子什么都会,而是多培养孩子对事情感兴趣。”我们家宝贝出生后一直是由爸爸妈妈带着的,在我们的周围很多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孩子普遍都比较自我。当然,我们不是否定爷爷奶奶,我们也是在他们的教导下长大的。但隔代亲这个现象让我们很后怕,很多的孩子们脾气犟、太自我,我们不希望宝贝也是这样,会影响她将来的成长,所以我们商定孩子出生后一定要自己带。以下是我们的育儿经历:
一、对孩子教育四个方面的理解
1、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作息
日常生活作息从婴儿开始慢慢培养,根据宝贝的不同年龄段的日常生活基本要求,我们有计划地安排好生活活动、运动锻炼和各种游戏活动,在每天的生活中规定具体的时间(如:吃饭时间、睡眠时间、游戏时间,随着成长进行调整),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从而使得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进行适时适量的运动 运动从婴儿时期开始,根据年龄段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婴儿时期在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在教宝贝做适量运动(如:什么时期要抬头、翻身、爬、坐、走、跑、攀登、平衡、投掷等)的时候。爷爷奶奶们会说:“哦呦,得能伐来三,特小勒、要受伤咯„„”等一系列反对的话和举动来阻止我们,我们都会用科学的依据“打败”他们。所以我们家宝贝各方面发展都比较适时,虽然瘦瘦的,但是体质也算是比较硬朗。她从小爱运动,四岁(两周岁半)的时候开始尝试直滑轮、溜溜车、接着自行车、滑板车,三轮自行车到两轮自行车的转变就练了3次3小时都不到,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学会跳绳,大班的时候一下子可以跳100个以上。
3、培养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从婴幼儿开始,日常生活中多多的语言交流谈话是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某些社会规则,增强孩子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为今后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能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打下基础。从宝贝咿呀学语开始,我们经常陪孩子说话,别人看似我们有点“傻”,给她讲道理,表扬和鼓励,通过各种各样她感兴趣的游戏引导她多看、多听、多想和多说,鼓励宝贝与同龄孩子交往和交谈。同时,培养她的感知、观察、学习、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
4、培养良好的情绪和社会行为
人先天具有情绪反应能力,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良好的情绪情感培养能使孩子心理保持健康,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下,做什么事情都积极、乐于学习、愿意听话,也有助于孩子的记忆。所以,我们做到善用表扬和鼓励,语言温和、笑容亲切、应答及时,当然不是要滥用表扬;避免批评和指责,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适应社会、全面认识社会,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感受周围人的关爱,同时去关爱周围的人;积极创造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帮助她建立于他人的亲近感、信任感,支持帮助她与他人主动交往(包括冲突),在交往中学习人际关系,建立平等、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游戏和各种活动中,自然而随机地培养她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多年来的育儿体会
1、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特殊情况(爸爸妈妈工作原因),宝贝初入的幼儿园是在宁波私立的双语幼儿园,为了给宝贝有一个好开头,所以选择了一所离家比较远的教育质量比较好幼儿园。所以她每天都要起的早点,相比确实也挺辛苦的,有时候会不愿意起床,特别是冬天,所以有时要催着她快快起床,我们不会去责备她,只是好好的跟她沟通鼓励。如:乖宝宝上幼儿园就会迟到了,老师要想你了;妈妈上班来不及了,厂里阿姨还等着妈妈去开门呢,否则她们没法上班了,她们会想肯定是小宝宝今天懒床了,我们宝贝才不会懒床呢;你的好朋友都等着乖宝宝去搭积木呢,这样她就会动作快些。
由于宝贝上幼儿园的时候只有2周岁半,宝贝的胆子还不够大,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敢尝试。在家的时候还挺厉害的,但是在学校就不一样了,我们经常试着鼓励他,平时多带她去公共场所,多于同龄人交往,时不时的鼓励她,很快的就适应了幼儿园,班级里大一些的孩子还很乐意帮助她。她喜欢画画,可她拿着笔又不知怎么画,于是就老叫“妈妈你给我画”,我就把笔拿在她手上,鼓励他说“你一定会画得比妈妈好”就听了这句话,她会很快的画好。而且现在她的画进步很快,局限也不是那么小了!
当然家长不要滥用表扬和鼓励,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己收拾写字桌、玩具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再如,她和他人起了冲突的时候,她在理的情况想下也不能鼓励她与别人吵架,要鼓励她与他人通过讲道理进行沟通。
2、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他提出批评的时候,如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个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对比,让他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他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3、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对他的要求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讲的时候要具体尽可能的将事情跟她解释说明。比如,孩子在餐桌上对某个菜不感兴趣,不要一味的对孩子说“这个菜好,里面有丰富的维生素,它含有维生素A、B、C、D„..”等等,我想对于孩子这些跟本就是天方夜谭,而我们就要从孩子能够理解的角度去讲解这个菜的好处。(例如:小白兔为什么那么漂亮,因为它喜欢吃萝卜和青菜,萝卜和青菜里的营养能让小白兔变漂亮;小花猫为什么晚上眼睛会那么亮能捉到老鼠,因为它喜欢吃鱼,鱼能让小花猫的眼睛变亮;小狗为什么跑的很快很快,因为小狗喜欢吃肉,肉能让小狗变得强壮,就能跑的很快„„。)
2)、宽容待人:家家都是独生子女的今天,让孩子学会宽容才能让他们尽快地融入集体,更好地和别人沟通。平时在家,会有孩子到我家和她玩,每次我们都会为她准备一些玩的和吃的,让她与同伴们共同分享,从中让她学会待人、待客之道。孩子在一起不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自己能解决的我总是不会介入,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谦让、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宽容待人。
3)、杜绝偏食、挑食: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我们特别重视幼儿期的偏食、挑食。让孩子杜绝偏食、挑食,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每次吃饭时都要对每个菜都表现出很好吃的样子,如果我们家长自己表现出不太想吃,或者会说“呀,又是这个菜;今天的鱼好像烧的没上次好吃;这个菜不好吃”等类似影响食欲的话,孩子肯定对这些菜大打折扣。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菜收起来,而不应该对孩子迁就,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4)、让孩子帮忙做事:平时在家会让孩子做一些在餐前摆放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她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在小的事才能陪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现在她只要看到奶奶在洗衣服就会及时送上小凳子。每天吃饭前帮忙准备餐具、饭后收碗筷,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5)、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其实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生活中,大人们常常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要求,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可孩子往往有自己的看法,这时,如果父母过分地强求,甚至是强制性地使孩子服从,不但不能使孩子听话,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能使孩子认识自我,对自我能力得到肯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于一些比较固执,脾气比较“犟”的孩子来说,给予她选择的权利,会是一个解决问题好方法。但这个权利的范围应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我家宝贝有时很晚了,她还不想睡觉,还想看书,我们就对她说:“你是想现在马上睡觉,还是看完了一个故事就睡?”她肯定会很愉快地选择后者,并能在看完故事书后把书放好,然后乖乖地关灯睡觉。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不但能让家长们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而且使孩子能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6)、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家宝贝的脾气比较“犟”,做了错事,如果只是刻意去批评她,只会适得其反,并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我们尽量不用“你”的句式,而多用“我”的字句来表达,如“我生气了”、“妈妈喜欢讲卫生的孩子”、“我认为好孩子应该多听别人的劝告,不会故意抗拒”等。做了好事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从小懂得父母不但是爱她的,而且对她是有所要求,这种观念的养成,将会使她终生受益。
对于孩子的言行,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一些无意的行为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果大声训斥,会很容易使她稚嫩的心灵受到伤害,这时应该帮助她解决问题,然后再跟她讲明道理。只要孩子不是故意犯错,尽量多用鼓励性和肯定的词语,如“你能行”、“你去试一试”、“做得好”、“你真棒”等词语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使孩子有成就感,增加了孩子对做事情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能力,安排一些孩子做得到、做得好的事情让孩子去做,然后对孩子给予赞扬和肯定。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又受到了父母中肯的表扬,便会热情洋溢地去做每一件事,并愿意去尝试做一些比较难的事情。当孩子在“小事”中逐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便会对自己逐渐充满了信心。
7)、敬老爱幼,懂礼貌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我们觉得从小让孩子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平时鼓励她主动与老师、同学、长辈、邻居打招呼。宝贝渐渐也养成了礼貌的好习惯,早晨出门会说奶奶再见,晚上睡觉会说爸爸妈妈道晚安;当有不小心碰到别人时,她会主动说“对不起”,别人跟她道歉的时候她会说“没关系”。在我们正确的引导下,她也懂得尊敬老年人,爱护小朋友,有好吃的不忘记爷爷奶奶,有好玩的不忘记伯伯家的小弟弟。
8)、学会关心,奉献爱心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要善于关心他人,要善于给人倾注自己的智慧、爱和忠诚。所以我们经常让孩子走近自然,走入社会,在现实的生活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中开展德育活动,在多次的体验中使得孩子逐步形成尊重生命、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爱自然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幼儿园的时候带她参加了贫困儿童结对活动,让她知道有那么多的孩子没有钱买学习用品、没有新衣服穿、吃不到好的食品,他们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起先她只愿意捐出自己不喜欢的玩具和自己穿不下的衣服,在我们的引导下,她能愿意捐出自己喜欢的玩具和衣物。5.12汶川大地震,我们带着她去宁波的天一广场祈福“为中国加油、为汶川加油”,五岁的她骑在爸爸的脖子上不停大声的喊“中国加油、四川加油”,见一个捐款箱就让我们捐款,脸上贴满了爱心。每次学校捐款捐物她都会很主动的献出自己的爱心,“蓝天下的挚爱”“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我们全家都参加了募捐。
我们家宝贝是个人见人爱的宝宝。虽然她的脾气比较固执,好强的有点不讲道理,特别爱哭,是个粗心的家伙,但在我们的心目中,她就是我们的小天使,她就是我们的骄傲。
以上只是我们一点初浅的育儿心得。当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个家庭齐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时还要配合老师,做到家校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篇:关于教育孩子的一些体会
关于教育孩子的一些体会
教育孩子是一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工作”,孩子的天性不同、生活环境存在差异,教育的方式、方法自然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种模式可以套用,如何教育孩子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及“四心一兴”(即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和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生活、学习习惯。习惯是潜意识的反应,形成习惯的话,就会自动反应。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快车道。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活泼、开朗、极其贪玩,而且兴趣也很广泛。对电视、电脑的热情极高。阻止是不现实、不可能的,我与小孩约定:作业没写完,不允许打开电视、电脑,在作业完成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的看电视节目、玩电脑,但时间要有限制。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应以身作则。为了孩子,家长也应该戒掉电视瘾,少玩电脑,特别是电脑游戏,更不能在孩子做作业时玩,因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曾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他形象地告诫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此,作为家长,放下电视,和孩子一起看看书,搞一些体育活动,聊一聊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尊心,他终生都不可能站立起来,你透过语言的批评和表扬对
他根本没有意义,那你还教育什么?如果一个孩子有自尊心,他就不甘人后,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开始观察别人怎么看他,他才会去想他是否给他人带来困扰,他才会去自己奋斗。自尊心是一个人的精神的源头。自尊心可以通过家长平等、尊重、无条件的爱、鼓励、表扬等手段培植起来的。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或几个人(可能是父亲,可能是母亲,也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老师)站在他的背后,无怨无悔地爱他、无条件地接纳他、承认他、鼓励他、表扬他,让他找到了一种叫做自我价值的感觉。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做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我能够的状态。同样做一道题目,有自信心的孩子的潜意识立刻进入一种“我能够”的状态,他的思维焦点马上进入分析的程序,找出条件和结果的联系,很快就做出来了。对于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来说,他总觉得我记性不好,我不聪明。他的头脑根本没走进题目,他只是停留在题目表面,感受的是这个题目给他带来的压力、痛苦,然后他就开始想:谁出的这道题,出它干嘛,老师为什么出这种破题。你说怎么能做出题目。所以自信心如果培养起来了,孩子做任何事情就会进入一种状态:他会不断地发展他的能力,不断地汲取知识。孩子的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其实智商不是遗传的,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聪明,他就朝着我很聪明的方向去发展;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笨,他就按照我很笨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智商是一个后天的文化输入的结果。一个孩子在学校没有学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自信心,他没有办法开通他的心智状态、心智系统来学习。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孩子透过自己的行为对其它人的快乐与幸福的影响而产生的对自己行为的自律。很多家长从来没有教过孩子负责任,而当孩子不会做事情了,家长就开始愤怒了。对孩子来说,他在课堂上打闹,老师生气,他根本就没关心别人怎么反应,他内心里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
培养主动进取精神。一个孩子的生命是不是沿着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是起决定作用的。一个孩子到底学了哪些知识,根本无关紧要,因为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关键是孩子要有向上奋斗的这样一种状态。主动进取精神是从小被父母鼓励出来的。
培养学习兴趣。一个孩子能够努力地学习,与其说他有多大理想,真的不如说是学习给他带来了快乐。当学习能够引起生理上的快乐反应的话,我们把它叫做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一个孩子会长久稳定地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当我们要孩子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做痛苦的事情,然后他做不到,家长开口了:你怎么这么没毅力,这么没出息。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当孩子的神经连接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没有找到快乐,是早期错误输入的结果,是错误练习的结果。我们要想改变的话,唯一的方法是在孩子头脑中重新做个链接,让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找到快乐。如果家长在辅导自己孩子的过程中,觉得很烦,孩子也感觉不到快乐,那么这种家长的教育方法绝对是错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
第三篇:教育孩子的体会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教好孩子,自己就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到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正人先正己,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很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真正培育好一个孩子,就要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智育保姆变为德育保姆,教育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团结同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关心、帮助别人,要设身处地的培养孩子的爱心、孝心、以及对他人的同情心和感恩之心。使其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做,而且可以多做,什么绝对不能做,要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体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孩子成才,真是件不易的事。每个孩子能力有大小,智力有高低,兴趣爱好各有不同,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善于发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和造就她(他)的长处和亮点.,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计划和方案,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标准,我们不可能把一个天生的侏儒症的孩子培养程篮球天才,也不可能把一个盲瞎的孩子培养成画家,所以我们在培养自己孩子的时候绝不能盲从,一定要因人而异,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出发。唯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有个性和张力,他们才有发展的前途,他们才会显得与众不同。
教育孩子,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动和永不放弃的奉献精神,更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引导。家长只有配合学校老师,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督促其完成各科作业,该记的记得,该背的背得,使其真正理解自然科学的道理,要求他不懂就要多问。因此家长和学校要经常取得联系,家校齐抓共管,双管齐下,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把孩子教育的更好。
战胜自我就能获得成功。作为家长,说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教育辅导孩子不是理由,其实除个别情况确有其事外,其余都不是原因。要求家长多作牺牲,减少应酬、休息时间,耐心细致的教育辅导孩子。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这说明家长也应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否则就成不了合格的家长。试想一个家长连孩子的课本内容就不熟不懂谈何辅导?也希望老师将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尤其是缺点和不足及时反馈给家长,便于对其进行教育。老师说的许多话比我们家长说的管用。但家长教育孩子不能诉诸武力,不能动不动就打就骂,尤其不能骂孩子笨,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假期也是很好的学习时光,对孩子假期的学习和娱乐,可要求其制定作息计划并认真执行,包括起床、睡觉时间和复习功课、完成各科作业的时间,还有参加劳动等。
要使孩子成才,首先要使他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在生活上要关心其成长,保证三餐充足的营养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篇: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大焦点,应该怎样教育孩子,也是众多家长们一直在探讨的热点话题。我儿子儿子已经快4周岁了,在这4年里,作为一位新手妈妈,我也在不断的摸索应该怎样养儿、怎样育儿。育儿书籍断断续续也看了不少,但看的多,忘的也不少。所以说起育儿经验,真的不多。讲到如何育儿,首先要搞清楚我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但对孩子的期望却也不完全相同。对于儿子,我的期望就是希望他身体健康,快乐成长,德行优秀,做个有用的平凡人。所以,总体上我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要求属于相对比较宽松的,有几点自己感受比较深的,这里罗列一下,与各位家长们一起共勉。
一、要允许孩子有缺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这个观点,我不记得是哪本书看来的,但我觉得蛮有道理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但我们更要知道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尽善至美。不必说小孩子,我们大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者明知对的事情,却不愿意做,明知错的事情,还是要去做。家长的潜意识当中都喜欢去塑造孩子,一点看不惯的东西,就一定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只要不是涉及到是非原则的问题,应该允许孩子有缺点,允许孩子不完美。孩子有缺点,但更有无数的优点,能同时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家长。这也是我们家长在育儿当中首先要摆正的一个心态。
二、孩子的“不足”要多从我们自己身上找问题
对于孩子身上确实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我们也决不能一味埋怨孩子,恰恰首先应该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的性格培养与家长及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当觉得自己孩子哪点不好时,家长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想想孩子在犯错误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毛病,而不是一味责怪自己的孩子。
有时家长说起自己的孩子,“胆小、不自信”“大大咧咧、马虎”等字眼总免不了出现,因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完美。但其实孩子的这些性格或者行为与家长本身、家庭环境等都是密切相关的。举一个我看过的案例: 丫丫四岁半了,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在这方面孩子的妈妈也不知道该怎样能让她的胆子变大起来。我带她出去玩,有时我发现其他小朋友会欺负她,她就一味退让,或者哭泣,我实在是没办法。在幼儿园有时也会有这样,我让她和老师说,她答应我了,可是从没和老师说过,上次我老公去幼儿园接她,然后在幼儿园的滑梯上玩不肯回家,孩子爸爸就同意让她玩一会,这个时候,有个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不知为什么打了她,女儿伤心的哭了起来。可能孩子的爸爸处理的也不好,他立马训斥女儿说:“让你早点回家,你为什么不走?”到家后,孩子爸爸把这事说给我听,我表示不能认同他的说法。我说“你可以说下那个打人的小朋友嘛,小朋友们在一起好好玩不可以打人哦。这怎不能说呀,你也不是去打那个小孩子”。孩子爸爸说,他主要气那个孩子的家长就站在一边,却连一名话也没有说。
看了这个案例,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丫丫的胆小和他父母是很有关系的,因为丫丫的爸爸面对可能的冲突(孩子被打冲突尚未发生),选择了退让。同时又没有好好的安抚丫丫,反而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了丫丫的身上,久而久之,丫丫遇事也会选择退让,同时变得不自
信。(被打后是否还手这件事情本身对错我们不讲,只说这个现象给孩子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我记得当时看到这个案例,我自己也反思了很久,发现有时候真的是大人没有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比如我自己性格上就属于那种不太自信、放不开的类型,所以集体活动时,需要大家主动上台的时候,我一般都不会主动参与,儿子坐在身边,多少也都会受影响。有时候我也会因为大人的一些“不好意思”或者所谓的“礼仪”,去委屈、阻拦儿子的一些行为,但也间接造就了儿子的“不自信”。
三、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而不是消极的引导
实际上孩子们都有意无意的在倾听大人们对他们的评价。而家长们聚在一起,免不了谈论自己的孩子,而且谈的兴高采烈,浑然忽略了身边的孩子的存在。我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看儿子自己在那玩他的玩具,貌似没有听我们在讲话,但实际上他都听进去了。因为有几次我和婆婆在说话,他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反应,就自己玩玩具,但第二天,他就提起了我们说的事情。有时候,他出去玩回来,还会和我说,别的家长在谈论XX事情。
而此时如果做爸妈的,尤其是祖辈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和其他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好,比如“我家宝宝特别淘气”“你们宝宝真厉害,画画都拿奖了,我们画画就是画不好”等等。这就无意中给孩子一种消极的引导,有时孩子听多了,就会觉得,我就是这样淘气,我改不了了,慢慢的接受了妈妈给扣的“大帽子”。孩子需要的是积极的暗示,家长们做的是多提提孩子的优点,多提提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得到肯定(当然,对孩子教育的方法要因特性而异,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对待态度。像懦弱不自信的孩子,就应该多表扬,多鼓励。对自信的孩子就应适当的表扬,因为你过多的表扬对他来说作用不大,只会让他形成一个做事就要听表扬的习惯)。对于那些敏感的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多运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而尽量少采用消极批评的方法。同时,表扬也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关键是要表扬到孩子做的具体事情或取得的进步,这样才能不断的从正面引导孩子。
四、教孩子面对困难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我儿子小的时候身体很好,很少去医院。所以,2岁半后,儿子第一次输液挣扎的很厉害,3个大人一个护士给他扎针都按不住,每次都是针扎好,固定的时候被他弄错位,最后扎了3针才弄好。当时,我只觉得儿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说了让他不要动,就是不听。后来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打针有点疼,才能够理解,儿子那时的恐惧有多少。再后来,打针前,我都会和儿子先讲清楚,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就一点点,你之前已经打过了,你可以接受的。所以打针的时候可以哭,但不能动,如果动的话,就和上次一样,要打3针,不动的话一针就好了。事实证明,从那以后,儿子确实很配合,虽然还会哭,但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从这件事上,我觉得家长教孩子面对困难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哄骗、训斥或说教。家长本身要平静自若,用轻松的心态去对待,不能表现出焦虑,以免吓到孩子。对孩子要面对的事情要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或过分缩小,以免孩子觉得大人总是骗我,失去孩子的信任。
五、从小要教导孩子懂得“爱”
儿子在家吃东西从来不搞特殊对待,基本买的好吃的,大家都吃,从来不会说这个东西好吃,要给他单独留着。所以,儿子在家最喜欢做的就是给大家分东西吃,而且因为我老公工作比较忙,比较辛苦,儿子总会把好吃的东西留一份给爸爸。有一次,他宁愿给爸爸买一个太阳花当礼物,也不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因为我觉得,只有从小懂得爱别人的孩子,长大了才会充满爱心。
六、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情绪的垃圾桶
这一点,是我听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讲座后记下来的。因为我自己脾气不好,有时候会“迁怒”儿子。当时我是这样记录的: 大人间的情绪可以互相传递,我不高兴了,把情绪发泄在老公身上,老公不高兴了,发泄在我身上。但是如果我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却不会反过来发泄给我,孩子只会通过哭来发泄。所以,大人一定要注意,不能把情绪带给孩子,如果自己情绪不好,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现在心情不好,但是不是你引起的。你先一边去玩,等妈妈调整好了,再和你一起玩好吗。
在听讲座前,我并没有很深刻的感受。但听了讲座后,我慢慢反思自己,发泄这种事情我还是经常会做的。比如,儿子同样做一件事,我心情好的时候不会怎么样,但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大发雷霆,把他训一顿。有时会让儿子觉得“不可理解的委屈”。所以,做家长的要不断提醒自己,尽量不要把情绪带回家。
七、做家长的要多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家长认为不合理的某些事情,可能是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的很多家长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就是有一段时间,孩子的行为特别反常,或者不能让你接受。但过一段时间,他又好了。这有可能是段武宽老师提到的“敏感期”。每个孩子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敏感期,说起这个敏感期,我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懒妈妈,惭愧中),只是对于我儿子的一些,我不能理解的行为,我会多和同龄、高龄的家长去咨询,是否他们的孩子也有过类似的行为,他们是怎么对待的,他们的孩子又是怎样渡过的,然后来确定应该怎样帮助儿子渡过这个时期。
像儿子2岁-2岁半的一段时间,突然变的不爱和人打招呼,而且说话也容易脸红,让他说话也不要说,在这之前都是很爱说话的。我们后来就采取不强迫,不批评,顺气自然的引导的态度,大概过了5个月左右,他又开始喜欢打招呼了。
另外一点,我觉得就是多和同龄的家长沟通、探讨。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别的孩子的一个小事例、别的家长的一点小方法,都可以给你很大帮助。而且,对于我们这些上班族的父母,自己本身毅力又不够的,看育儿书籍也经常是断断续续的,工作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和其他家长聊聊,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才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现在流行的教育理念,大多都是以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做朋友、把自己放到与孩子平齐的高度为原则,但有时候,我个人觉得,这个“度”有时很难把握,要求严了,变成强制,要求松了,又成了溺爱。所以,还是需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情况,多多摸索,多多实践,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毕竟,“虎妈”与“猫爸”的教育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成功的案例。
第五篇:一年级孩子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年级孩子教育的一点体会
实验小学
一年级一班张巨灿
家长:张开祥
马延珍
转眼孩子入学快一年了,在老师们关心帮助下,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科功课都是优秀,也初步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各种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孩子成绩的取得,与老师们的辛勤教育息息相关。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的精心培养和关爱!现结合我们教育孩子的经历,谈些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要关心孩子的学习。
现在一年级的孩子,功课也比较深,家庭作业中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只是把题目解释清楚,让孩子自己去解答,学会独立思考。
每天要让孩子养成先做作业的习惯。并给孩子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孩子完成作业后家长对照作业登记本认真检查,并签字。
对做错的题目引导孩子找到错误的根源,真正理解,再去改错。
二、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学习是一生的功课,不要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压力,而要让他在快乐中接受,在微笑中体会。家长要找机会让孩子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当他体会到学习的甜头后,就更加主动努力的去学习了。
三、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孩子有了进步,随时鼓励表扬他,让他有成就感,促使他再接再励;孩子退步了,也不要气馁,千万不要当面数落他,更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我们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家长如果经常表扬鼓励孩子,孩子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非常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包括各种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并能坚持下去。
五、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们认为,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自己喜欢了,他就愿意去学,就会学得很好。孩子平时很喜欢看书和绘画。周末我们会时常带他去图书馆和书店,买一些他喜欢的课外读物,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他如视珍宝,每天都会拿出来看一看。有时我们还会陪他一起看,这样长期下来,他就会积累很多知识,视野拓宽了,同时还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有所提高。另外,我们还满足他的愿望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绘画,每当他完成一幅作品的时候,我们都好给他好评与鼓励,孩子那个高兴劲儿不言而喻,这样一来,孩子的思维也有所延伸,而且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有了自信心,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六、不做“唠叨”家长,不做代理家长,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行为意识。
以前我们也是事无巨细。有体育课叮嘱孩子穿球鞋、带饮料,上美术课叮嘱他带剪刀、画笔,早上出门为他整理衣服,提醒他带红领巾,就这样全身心地为她服务,我们都成了他的贴身保姆了。他还总是说:“知道了,知道了,真唠叨”,这段时间,我们改变了方法,不再提醒他做这做那。虽然有时他也忘了带画笔,或是没带学具,一回家就说老师批评我了。但这时,他也已经知道了这些生活、学习上的事都是他自己的事,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逐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很多事情都能独立完成了。
七、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
我们做家长的要学会如何去爱孩子、和孩子交朋友,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与他们共同成长。争取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聊聊天,哪怕只是短短的十分钟,我们会问问他今天在学校的情况,有没有不开心,和同学有没有闹别扭,今天学的什么等等。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孩子无
形中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胆识也有所提升,而且还会和家长成为好朋友,为我以后教育孩子提供了先决条件。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今天,他们只是家中一棵小小的盆景;明天,在广阔的天地里,他们一定会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我们做家长的,平时还要和老师们勤沟通、多联系,主动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让孩子茁壮健康、自由自在地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的童年!
以上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教育孩子是一项非常系统、复杂的事情,平时只要我们做一名细心的家长,并且不断学习、总结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并能持之以恒,相信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