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时间:2019-05-13 09:4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第一篇: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因古诗的作者距今年代久远,其社会历史背景学生不易理解,故在体会 “诗情”方面颇有难度,不少古诗课都上得死气沉沉,从理解诗意到背诵到默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过是 机械地“操作”过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诗意。

在近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对古诗是情有独钟的,每次课上学生也是反应热烈。因此,我愿将自己教 学古诗的一些体会在这里与各位同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我所选用的教材是第11册第三单元第六 课《古诗三首》,三首诗分别是《暮江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

一、兴趣,从预习开始

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的协作中达到其目的,学生课前的预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安排预习内容要使学生感到有新意,因此,我采取了“中央扩散”的方式。所谓中央,即是教材的核心,我 要做的就是在预习中让学生初步接近核心,而后带着这种初步的认识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我安排的预习题是:

1、《暮江吟》中哪两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样的景? 哪两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我为 诗确定的核心是:借景抒情)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思 乡之情)

3、《赠汪伦》中有两句用了对比的方法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情谊,请问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 :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显而易见,对三首诗的核心处理各不相同,《暮江吟》侧重于诗的风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旨在 突出情感,《赠汪伦》则偏向于写作手法。这样做一方面是扣住诗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出发考虑的。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预习三首诗,当然比让学生用“理解诗句”这一种方法预习三首诗有趣 得多。

二、设问引入,妙趣横生

在学习《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明是个喜欢文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唐诗。小红同样是个文学爱 好者,所以两人常在一起聊天。有一天小明对小红说:“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成就最高的,其中以李白、杜 甫的诗为代表。今天,我讲一个李白和白居易赛诗的故事„„”这时,小红打断了小明的话:“对不起,你弄 错了!”请问,小明错在哪儿呢?

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是两位诗人的生辰、卒年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多数学生恐怕答不上来,实际情况也 是如此。然而,故事性的叙述及设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悬念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这时我再告诉他们答案: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白居易则于公元772 年才出生,两人生活在两个时代,是见不着面的。之后再引出《暮江吟》。

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是这样引入的:小明在小红的帮助下纠正了自己知识上的错误,知道 李白与白居易不在一个时代,于是他又接着说:“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不过比起杜 甫来,他就不行了。杜甫多才多艺,不仅能作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和画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这时,小红又指出了小明话中的错误。同学们,小明错在哪里了?(“杜甫”应改为“王维”)这样 做,一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介绍照本宣科的架式,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而非苦恼的事。基于此,我 在新课引入这一环节的设计上吸取了一些综艺节目的手法,力求接近儿童心理,这样,也使学生怀着好奇心进 入到教学中来。

在学习《赠汪伦》一诗时,我的引入是介绍式的: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最浪漫的。他的诗不仅想象丰富、独特,而且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李白是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 向权贵们低头,却与平民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

这一介绍中,突出介绍了李白的性格特点,因为文如其人,扣住此点介绍,通俗易懂。之后以介绍内容方 式引出课题,目的是使学生由浅入深,在预习后对本课有了再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克服畏惧心理。

纵观三首诗的导入,各具特点,当然,上课时如何安排教学将取决于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三、二次创作,诗意盎然

古诗的教学特点是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这是不可改变的。然而,教师应设法使之更具趣味性,要有“化 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所以,我在教学“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这一环节时,首先是将预习题再次出示,要求 学生交流自己对预习题的理解,这一安排达到了让学生互帮互学的目的,同时也为教师后边的指导打下了基础。之后,师生合作将诗句意思弄懂,在大部分学生已表现出对诗句的理解后,我以“二次创作”作为对整堂课 教学的巩固与提高。

何谓二次创作?就是让学生在直译的基础上再进行文学加工。

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诗的表现形式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相差 太远,这也是使学生望而生畏的主要因素。而古诗的限制又更多,学生难免不发怵。因此,在近几年的古诗教 学中,我增加了“二次创作”这一内容,让学生也来尝试作诗。

下面是几首学生的创作:

《暮江吟》

余辉洒落江水中,一半青来一半红。

深秋月色令人醉,遍地珍珠天上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做客他乡,每逢佳节格外思亲。

猜想家人登高远望,遍插茱萸少我一人。

《赠汪伦》

李白坐船上,即将去远行。

忽听河岸上,传来踏歌声。

眼前桃花潭,潭水千尺深。

却难比汪伦,与我情意真。

二次创作的设置不仅吸引了学生,最重要的是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使之乐学的目的,也为学生以后接触 古典文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篇:[语文论文]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作者] 王远新,乌鲁木齐市第35小学 [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因古诗的作者距今年代久远,其社会历史背景学生不易理解,故在体会“诗情”方面颇有难度,不少古诗课都上得死气沉沉,从理解诗意到背诵到默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过是机械地“操作”过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诗意。

在近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对古诗是情有独钟的,每次课上学生也是反应热烈。因此,我愿将自己教学古诗的一些体会在这里与各位同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我所选用的教材是第11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古诗三首》,三首诗分别是《暮江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

一、兴趣,从预习开始

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的协作中达到其目的,学生课前的预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安排预习内容要使学生感到有新意,因此,我采取了“中央扩散”的方式。所谓中央,即是教材的核心,我要做的就是在预习中让学生初步接近核心,而后带着这种初步的认识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我安排的预习题是:

1、《暮江吟》中哪两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哪两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我为诗确定的核心是:借景抒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思乡之情)

3、《赠汪伦》中有两句用了对比的方法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情谊,请问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显而易见,对三首诗的核心处理各不相同,《暮江吟》侧重于诗的风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旨在突出情感,《赠汪伦》则偏向于写作手法。这样做一方面是扣住诗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考虑的。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预习三首诗,当然比让学生用“理解诗句”这一种方法预习三首诗有趣得多。

二、设问引入,妙趣横生

在学习《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明是个喜欢文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唐诗。小红同样是个文学爱好者,所以两人常在一起聊天。有一天小明对小红说:“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成就最高的,其中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代表。今天,我讲一个李白和白居易赛诗的故事„„”这时,小红打断了小明的话:“对不起,你弄错了!”请问,小明错在哪儿呢?

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是两位诗人的生辰、卒年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多数学生恐怕答不上来,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然而,故事性的叙述及设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悬念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这时我再告诉他们答案: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白居易则于公元772年才出生,两人生活在两个时代,是见不着面的。之后再引出《暮江吟》。

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是这样引入的:小明在小红的帮助下纠正了自己知识上的错误,知道李白与白居易不在一个时代,于是他又接着说:“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不过比起杜甫来,他就不行了。杜甫多才多艺,不仅能作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和画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时,小红又指出了小明话中的错误。同学们,小明错在哪里了?(“杜甫”应改为“王维”)这样做,一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介绍照本宣科的架式,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而非苦恼的事。基于此,我在新课引入这一环节的设计上吸取了一些综艺节目的手法,力求接近儿童心理,这样,也使学生怀着好奇心进入到教学中来。

在学习《赠汪伦》一诗时,我的引入是介绍式的: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最浪漫的。他的诗不仅想象丰富、独特,而且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李白是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向权贵们低头,却与平民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

这一介绍中,突出介绍了李白的性格特点,因为文如其人,扣住此点介绍,通俗易懂。之后以介绍内容方式引出课题,目的是使学生由浅入深,在预习后对本课有了再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克服畏惧心理。

纵观三首诗的导入,各具特点,当然,上课时如何安排教学将取决于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三、二次创作,诗意盎然

古诗的教学特点是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这是不可改变的。然而,教师应设法使之更具趣味性,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所以,我在教学“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这一环节时,首先是将预习题再次出示,要求学生交流自己对预习题的理解,这一安排达到了让学生互帮互学的目的,同时也为教师后边的指导打下了基础。之后,师生合作将诗句意思弄懂,在大部分学生已表现出对诗句的理解后,我以“二次创作”作为对整堂课教学的巩固与提高。

何谓二次创作?就是让学生在直译的基础上再进行文学加工。

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诗的表现形式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相差太远,这也是使学生望而生畏的主要因素。而古诗的限制又更多,学生难免不发怵。因此,在近几年的古诗教学中,我增加了“二次创作”这一内容,让学生也来尝试作诗。

下面是几首学生的创作:

《暮江吟》

余辉洒落江水中,一半青来一半红。

深秋月色令人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一文由中国搜课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第三篇:读诗韵明诗意悟诗情

读诗韵·明诗意·悟诗情 ――听三堂古诗教学课有感

这次有幸参加“千课万人”活动,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著名特级教师的精彩课堂,有平实婉约型的,有诗情画意型的,有激情澎湃型的,更有风趣幽默型的。“千课万人”真是教学领域的一个大花园,各种流派的教学风格,在这座百花园中尽情绽放。

因为本人对诗歌教学比较感兴趣,因此特别留意倾听《望天门山》、《清平乐·村居》、《村晚》三堂课。《村晚》的课堂教学环节为:读诗(读出节奏、旋律)――再读(读出画面)――还读(品味诗情)。《望天门山》的教学环节为:诗中有歌(合唱)――诗中有画(学生自画)――感受诗的意境。《清平乐·村居》的重要教学环节为:指导朗读――感受图景――领悟含义。从这三堂课的教学呈现过程中,我感受到古诗教学的共性:那就是诗中有歌,诗中有画,诗中有情。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我正开展“读诗韵,明诗意,悟诗情”的古诗教学尝试。以下是自己在学校一周一课中展示的课堂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词的意思。

3、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词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目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夜行路上的恬静自然以及词人喜悦快慰的心情。教学设计

(一)知诗人。

课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我来描述一个人,你们猜猜他是谁?请听好:

有这么一位词人,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词之冠,以豪放为主,慷慨悲壮。有这么一位词人, 忧国忧民,主张抗金,报国无门,被迫归隐。有这么一位词人,他曾醉在吴音相媚好,羡慕白发翁媪。

他就是 ——(板书:辛弃疾)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是——《清平乐·村居》,谁能背诵?(二)解诗题。

1、引出课题

板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齐读。

2、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曲子中1=C,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清平乐、满江红、渔歌子、卜算子、忆江南、沁园春、水调歌头)

“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夜”是时间,“黄沙道”是地点)

3、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词牌名和词题中间有个点儿,读时要有停顿。(齐读课题)让我们,与辛弃疾一同走进那个夏夜中的黄沙道。

4、出示欣赏诗歌的要求:读诗韵、明诗意、悟诗情。

(三)读诗韵

1.自个儿放声读一读,读通、读顺诗歌,并拿起笔来断词,划出停顿。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师:谁愿意把诗流畅得读给大家听? 师:谁能读得更流利,更有节奏。

师: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楚。但是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了。老师来试一试。

女生男生赛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分两部分读,再请一位同学读。(很有节奏)

4、男女生分两部分(齐读)

四、明诗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出示个别词语解释

(课件)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来到另外树枝上。见:同“现”。

茅店:乡村小客舍。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倒装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2.全班交流诗意

谁能大胆地说给大家听听?此时此刻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或想到的。

·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香里传来一片蛙鸣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往日在土地庙边的乡村小客店,在山路转过溪桥的地方出现。

3、师生合作读:师读意思,生读诗句。

4、想象画面读

都说一首诗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你在这首诗中看到了哪些画面

五、悟诗情

读着这些画面,你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了吗?(农村生活的宁静优美,丰收的喜悦)(随机出示句子)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师:谁还从这一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多宁静的月夜啊,词人深情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引读)师:多美好的月夜啊,我们深深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听,这响亮的蛙声想告诉我们什么?

(稻花飘香,丰收在望,就连青蛙都在为农民高兴的唱起来。浓浓的稻花香随风飘扬,还有谁闻着稻花的香味会说起丰年?)板书:丰收的喜悦 ③教师引读:

那晚,清风明月,多么宁静优美啊,读—— 那晚,稻花香里传来丰收的喜悦,读—— 那晚,天气时晴时雨,别有一翻滋味,读—— 那晚,故地重游,读—— ④指导背诵

六、补充拓展:(课件)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可以吟唱的,古人往往作完诗词后,即兴吟唱一番。而今天,我们将许多耳熟能详的诗词谱了新曲,也唱出了另一番风味,比如: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南唐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你会唱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这只是说明在古诗教学上刚刚起步,以后还将不断探索,希望为古诗教学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平水镇横溪完小

章菊萍

第四篇:北京市海淀区35首古诗的诗意、诗情(打印版)

1.(人教版四下)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词牌名。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诗意、诗情:描写春天、江南的诗。这首词表达思乡怀亲情感。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江南深深的热爱。

2.(人教版六下)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xī):小路。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安闲舒适。

娇:可爱的。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江畔:江边。

诗意、诗情:咏春、写景诗。诗人描绘了春花烂漫的迷人景色,让人感受到春色的清新与优美。

3.(人教版二下)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巅积雪常年不化。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泊:停船靠岸。

诗意、诗情:咏春、写景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4.(人教版六上)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诗意、诗情:咏春诗。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夜晚雨景的诗,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5.(人教版二上)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在山中行走。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径:小路。

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坐:因为、由于。于:比。

诗情:秋景诗。赞美了深秋枫林的美景,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6.(人教版六下)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喑(yīn):哑,沉默不语。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 终究,毕竟。

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诗意:爱国诗。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诗情: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作者是个爱国主义者。7.(北师大版三下 人教版一下)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醉:迷醉。陶醉。纸鸢(yuān):鸢:老鹰。纸鸢:风筝。

诗意诗情:描写儿童生活、咏春诗。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8(人教版三下)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话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扮,打扮。

诗意、诗情:咏春诗。诗人描绘出早春二月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9(北师大版二上 人教版二上)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偶书:随便写的诗。

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现已改为shuāi。疏落,衰败。诗情:描写儿童情态、回乡诗。表达了诗人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10(北师大版一下 人教版二上)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不及:比不上。

诗意诗情:一首赠别诗。诗中主要描绘了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11.(北师版二下 人教版二下)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即香炉峰。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生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诗意、诗情: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描写庐山瀑布的壮观,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12.(人教版四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辞:辞别。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

唯见:只看见。

诗意:送别诗。描写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情景。诗情:表达了作者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13.(人教版三上)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出:突出。

诗意、诗情: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描写长江的诗。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14.(北师版一下 人教版一上)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好像。

举头:抬头。

诗情:思乡诗。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15.(师大版六上)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jiānɡ)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将:率领。逐:追赶。

诗意、诗情:边塞诗。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赞美了我军将领豪迈的气概。

16.(人教版四下)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镜未磨:古代镜子是用铜做,磨了才能发亮。这里比喻月下的湖面虽然平静,但有点朦胧,像没有磨平的铜镜。

山:指君山,又称香山、洞庭山。在洞庭湖中。青螺:这里用来比喻君山。

诗情:描写自然山水、江南的诗。这首诗对秋月下八百里洞庭的秀山丽水进行了描述,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诗人揽山河于胸中的壮阔不凡的气

度,也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17.(北师大版六上 人教版五下)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来自天涯,奔腾万里,它携带的泥沙也经历浪淘风簸。如今我想沿着黄河滚滚的波涛,直上九天银河,到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家中去做客。

诗情: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的雄伟气势。

18.(人教版三下)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诗情: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19.(人教版一下)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情:咏春诗。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20.(人教版三上)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奇:奇妙。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诗情:描写夏天、江南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21.(北师版五下 人教版四上)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因为。

诗情: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22.(北师版四上 人教版六下)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意:咏春诗、田园诗。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诗情:这首诗写山中春天的月夜之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23.(人教版三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情:思乡诗。这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诗人想象着兄弟们登高饮酒的情景,同时他也设想因为自己无法亲临盛会,兄弟们也会感到无法团聚的缺憾。

24.(人教版四上)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使:奉命出使。浥:湿润。客舍:旅店。

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诗意:送别诗。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诗情:这是唐代著名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5.(人教版六下)芙(fú)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辛渐:诗人的朋友。平明:清晨天亮时。

冰心在玉壶:形容心地纯洁,表里如一。冰心,像冰一样澄明的心。玉壶,玉做的晶莹的壶。

诗意: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

诗情:送别诗。诗人的朋友北上洛阳。诗人为他饯行,写下这首诗。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用比喻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

26.(师大版六上)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塞:军事要地。关:关塞。

但:只、只要。

龙城:卢龙城(今在河北省)。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教:让,叫。

胡:泛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指匈奴。胡马:胡人的兵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度:越过。

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南境的山脉。汉时匈奴常据阴山侵略汉朝。诗意:边塞诗。依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仍未归还。如果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绝不会允许敌人的军队度过阴山。

诗情:这首诗反映了人们的心声: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安宁。

27.(师大版三上 人教版六下)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开始、第一。

桃符:古时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两块桃木板,每年更换一次,后来演变为贴春联。

屠苏:一种用屠苏草泡制的酒。曈曈:太阳初升时明亮的样子。

诗情:咏春诗。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在除旧迎新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28.(师大版六上)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池头树:池边的梅树。

淡:既是画梅的技法,也象征梅花朴素、淡雅,不追求虚浮绮丽外表的品格。

颜色:古语大多指脸色,在这里指梅花的色彩。清气:双关。梅花的清香,也指清高的气节。乾坤:天地之间,人世间。满:形容梅花香气浓郁充盈。

诗意:托物言志诗。我家洗砚池边的腊梅开的花,吸收着洗砚池溶进的墨水,好像都带着淡淡的墨痕。不希望别人夸它的颜色艳丽美妙;只愿它能散发清香的气味在这天地之间。

诗情: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绝。作者借物自喻,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高尚品格。

29.(北师大版六上 人教版五下)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从题目看,这首诗反映了西北凉州一代的景象。远上:汹涌澎湃的黄河迤逦飞上云端,从下游往上有望去,上游地势更高。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古代一仞是七尺或八尺。31.(人教版二下)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万仞形容数目很大,不是确数。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羌: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比喻送别情事。

诗意:黄河横贯大地,远远的一端上接白云,在大河高山中,这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羌笛何须吹这缭乱边愁的折杨柳曲呢?玉门关外连春风都吹不到,对于春天难见的杨柳何必心生怨恨呢? 诗情:这首边塞诗,是一首与黄河有关的诗,也是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30.(人教版四上)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子规:杜鹃鸟。了:结束。

诗情:描写乡村生活的诗。这首诗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徐公店:一个姓徐的人家开设的客店。公: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诗意诗情:本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儿童生活的七言绝句。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32.(人教版一下)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惜:爱惜。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诗意、诗情:这首诗写的是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全诗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33.(人教版六下)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若:好像。等闲:平常。

清白:指高尚节操。

诗情: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4.(人教版四下)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词牌名。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诗情:田园风光诗。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5.(人教版三下)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好日子。光景:风光景物。等闲:随意。

诗情:这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第五篇:田园诗情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之一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过云霄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

a)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b)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c)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5、抓住“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 a)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指名学生介绍,评价。b)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板书 12 田园诗情 奶牛图 郁金香图 骏马图 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 夜晚图向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激情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了黄山的奇峰怪石,游览了趵突泉的奇异景象,领略了九寨沟的神奇瑰丽。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走出国门,到著名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走一趟,感受一下那浓浓的田园诗情,一睹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园诗情》。板书课题:田园诗情。

师:看到题目你首先想到什么?

生1:看到“田园”想到田地、苗圃、人、农舍„„

/ 6

生2:看到“诗情”想到这个田园可能充满诗情画意。

师:请同学们诗情画意地读一下课题。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荷兰的田园风光吧!二.欣赏荷兰的田园风光。

1、欣赏画面。

师: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荷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3:碧绿的草原; 生4:奔跑的牛群; 生5:鲜艳的郁金香; 生6:悠然自得的绵羊。„„

师:同学们真厉害,老师都被你们倾倒了。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骠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也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师:这么美的田园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呢?下来我们踏上文字列车,走进荷兰的田园吧!请看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

(1)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画面,认真品悟,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想想,注注。

(2)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读给你的合作伙伴听,并相互说说为什么喜欢它。(3)你喜欢的部分描绘了一幅什么图?读时有什么感想,如何来读? 师:大家认真学习,探讨一会儿后集体交流,看谁的收获大!学生自学探讨。交流归纳

(1)从文中第一句话得知荷兰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从这一句最能体现荷兰田园的诗情画意。

(2)从“牛犊跑前跑后„„好似牛群的家长”从中读懂了牛犊很顽皮,也感受到奶牛这一家很和睦,温馨。可谓其乐融融。

(3)从“有的牛背„..思考什么”中前一句运用排比的方法。把它们看作牛群大家族的家庭成员,生动描写了他们的活动。

(4)从第三自然段中的第一句得知运河之多。从“成群的骏马„„自由王国的主人”得知马的强壮和生活的自由以及速度之美。师:这一段如何来读?大家试着想象一下?

师:现在你们好比是一匹匹奔驰在草原上的骏马,奔跑着奔跑着„„感觉如何? 生:好自在!生:心里很舒畅。„„

5、从第四自然段中读懂了猪,羊的悠然自得,过着安闲舒适的生活,享受着天伦之乐。师:白天的荷兰,田园那么美,他有静的温情安详。也有动的自由欢腾,夜幕渐渐降临,让我们放轻脚步去感受一下大家喜欢的荷兰的夜晚吧!(自由读文思考:荷兰的傍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宁静。

师:从哪里看出? 生:奶牛严肃沉默。生:人默默无言。

/ 6

师:描绘了一幅什么图? 生:挤奶图。

师:最后的一抹晚霞渐渐消失,夜色加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请听录音:狗不叫了„„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师:同学们,荷兰的夜美不美? 生:太美了!

师:荷兰的夜是多么安谧静美。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从中能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对荷兰的喜爱、赞美。

生:荷兰那么美,作者非常向往。师:谁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荷兰吗?(提示:用一个词概括,)生:如诗如画。

师: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水之国、花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安谧静的夜晚。还有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向往之情。

四、领悟情感升华主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荷兰的田园风光。

感受了荷兰浓浓的田园诗情和美好神韵。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极目远眺花的世界,水的海洋。更是天堂般的动物王国,你想说些什么呢? 提示:假如你是荷兰人,导游,游客,摄影师,小鸟„„你会„„ 师:先想想,然后把想说的话写在自制卡片上,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看谁表现得最棒!生:假如我是荷兰人,我会说:“瞧,我的家乡美不美!” 生:假如我是游客,我会说:“这儿太美了,让我多住几天吧!” 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会说:我一定要把这儿的美景全部拍下来。“ 生:假如我是导游,我会说:“我一定要把世界人民带到这来游览一番,让他们也真正享受一下荷兰的田园风光。”

生:假如我是飞翔的小鸟,我会说:“这儿太美了,我该在这儿安家了?” „„

师:大家说的太精彩了,从你们质朴的语言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你们对荷兰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老师真心希望大家从现在起好好学习,长大后到荷兰游览观光。

五、课后延伸:今天回家,将你欣赏到的荷兰田园风光介绍给你的爸妈好吗? 板书设计 水之国

花之国

荷兰

牧场之国

奶牛图

向往

绵羊图

骏马图

赞美

一、导入:

1、揭题:田园诗情

2、回顾: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等美称的荷兰,究竟是怎样的呢?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你看到了哪些有着浓郁的荷兰风情的图画呢?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 6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3、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1、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4、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三、拓展迁移

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2.板书课题,齐读并质疑。

3.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 6

2.交流学习情况: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重点理解:

极目远眺:极,尽。用尽目力远望。

绿意盎然: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本文指荷兰的村野乡间到处充满了绿色,洋溢着绿的气息。

辽阔无垠:垠,界限、边际。辽远广阔,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广大。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仪态端庄

绿意盎然

骠悍强壮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舒缓平稳

四、分节指读课文,师生相机正音。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荷兰“田园诗情”的一句话。

2.交流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指名读。

(2)说说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句式训练:是„„也是„„

3.文章哪几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兰的这一特点?(指导分段)

4.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感情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真正”的荷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2.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感受荷兰的田园诗情。

二、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奶牛的姿态:

①用横线划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感情朗读句子(陶醉、喜爱)(2)奶牛的活动:

①用曲线划出描写奶牛活动的句子。

/ 6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③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句子。(奶牛的乐园)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①出示: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②朗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郁金香有什么特点?(多)

③感情朗读。

3.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快乐的奶牛,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这是真正的田园风光,所以,荷兰是(引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4.图文对照,试背第二自然段。

5.指名背诵后齐背。

6.小结学法:看图——读文——找句——体会——背诵

(二)小组合作,根据学法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

(三)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2.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如果说第二、三、四自然段仅仅写了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么第五自然段则写出了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1.播放配乐范读录音,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2.交流并板书:

人——默默无言

奶牛——严肃沉默

自然——寂静

3.从这里你读懂了什么?(人、奶牛、自然之间的融洽)

4.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哪些地方你也读出了他们之间的融洽?

2.交流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三、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

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四、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 板书归纳

水之园

草原上:牛羊

田园诗情

花之园

运河边:骏马

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

上:寂静

/ 6

下载理解诗意,体会诗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解诗意,体会诗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田园诗情

    《田园诗情》说课稿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碧绿丝绒般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

    田园诗情

    《田园诗情》四年六班教者: 王君玲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用多种朗读的方法感受课文的美。 4探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原因来......

    田园诗情

    11.田园诗情 第一课时 一、田园诗导入,调动情感 1、课前背诵学过的田园诗。(《锄禾》、《四时田园杂兴》) 2、刚才我们背诵了一些田园诗,板书:田园。看到这两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

    田园诗情

    《田园诗情》诵读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诊断与矫治。 教......

    田园诗情

    1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凭借课文语言文......

    田园诗情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2、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背: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节课,我们将凭......

    田园诗情范文

    《田园诗情》教案 教学目标 :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

    阳光诗情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