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初中语文鲁迅文章导语创新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鲁迅文章导语创新设计
汤池中学教师 汪昌荣
内容摘要:导语设计是一把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金钥匙,是语文教师讲授新课的开场白。以人教版初中语文鲁迅的九篇文章设计的创新导语,充分体现了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新奇性、艺术性、知识性、时代性。
关键词:导语设计 创新 新奇性 艺术性 知识性 时代性 鲁迅文章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堂。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
1、导语设计达到新奇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剞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闻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2、导语设计达到艺术性。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设计导语时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
3、导语设计不乏知识性。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4、导语设计要有时代性。经典的文章,作家笔下刻画的艺术形象具有永久的魅力,人物形象成为文化长廊中的典型人物,但作品特定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相去甚远,学生不易感受,不易理解。因此导语设计时应把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现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导语设计的“与时俱进”。那么,怎样设计一节课的导语呢?
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选用哪一种方法,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本人因参加初中语文鲁迅文章优质课比赛,赛前对教学鲁迅先生的九篇文章的导语作了一些创新设计,下面我就详细谈谈这些导语设计是如何体现以上的导语基本要求的。
第一,以导游词的形式作导语充分体现了导语设计的新奇性。我是这样设计《藤野先生》的导语的:同学们,假如你有机会到日本去观光,有一个城市你不该错过,那就是仙台,仙台这座城市名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在仙台市西的青叶山麓建有鲁迅纪念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于1904—1906年在那里学医,有幸结识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这位日本老师给了鲁迅无私的关爱,真诚的帮助,在那里,鲁迅改变了最初去日本学医的想法,毅然弃医从文。纪念碑建成之日,鲁迅的孙子和藤野的孙子在碑前合影留念,成为中日友好的又一见证。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仙台瞻仰鲁迅纪念碑的雕像,同时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感受一下他在当时的学习生活。
第二,引用诗文和播放流行歌曲和儿歌的形式作导语,使导语设计达到艺术性。鲁迅的散文诗《雪》的导语:同学们,童年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一说到童年,你们往往会津津乐道地说自己是如何玩玩具、做游戏的,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春天来了,朱自清先生在《春》中说:“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可见,风筝是孩子们在春天里所喜欢的游戏。“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嘛„„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是怎样看待风筝的?又是怎样对待玩风筝的弟弟的?
散文诗《雪》的导语是这样的:雪,是大自然在冬天赐与人间的圣洁礼物,人们对雪的喜爱,对雪的赞美,留下了无数吟诵风雪的名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梅花傲立雪野争当报春使者的南国雪景,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方原野一片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的世界是多么令人神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描绘的是塞外严寒的飞雪,但在诗人眼中却是梨花飞舞的暖春景象。鲁迅很喜欢雪,他少年时代在江南(绍兴)生活,后来搬到北京居住,他写了一篇散文诗《雪》,让我们来欣赏鲁迅笔下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很喜欢流行歌曲,教师用播放流行歌曲作导语能一下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对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为此网上我下载了台湾音乐人罗大佑创作并演唱的歌曲《童年》,播放给学生听,曲中的歌词“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学生听着这熟悉的弦律哼唱着,仿佛把他们带到那熟悉的童年时代中去了。儿歌是小时候母亲哄我们睡觉的摇篮曲,是留在孩子们记忆深处的精神财富,我在设计《社戏》导语时运用了儿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我让学生齐唱这首儿歌,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回忆状态,让他们回到童年,回到曾经住在外婆家与小伙伴玩耍的情景中,适时地引入课题。
第三,用温习旧的知识,引导新的知识内容作导语,这样的导语设计使学生对前后知识衔接得更紧密,理解得更深刻。设计《阿长与〈山海经〉》的导语,我让学生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然后引出说故事者长妈妈即阿长。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普通女工,鲁迅没有为自己的母亲写过专门的纪念文章,却在46岁时,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长妈妈写了一篇专门纪念她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这样的题目特别吗?因为《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名著,而作为文盲的阿长怎么会与这样一部名著联系起来呢?学生带着美女蛇的故事的兴趣,带着这样的疑问激起了学习的欲望。为了上好《孔乙子》这课,我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课文《范进中举》,在复习完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范进在中举前那样穷困潦倒,邻居冷眼旁观,连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也对他极端轻蔑,百般辱骂,张乡绅也从不与范进往来,可以说从不拿正眼瞧他。但中举后的范进应有尽有,地位一下子提高了。科举制度使天下多少读书人为之疯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于1905年清末废除。这漫长的1300多年,每次幸运者毕竟少数,更多不幸者会是怎样的不幸呢?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写了一位连秀才也未考中的清末读书人的命运,他就是《孔乙子》。
第四,以今昔对照的社会环境、风土人情作导语,导语中展示了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激励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故乡》的导语是这样的: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政府对“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特别重视。一系列惠农政策相继出台: 免征农业税、两免一补、村村通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农村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是在旧中国,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段的军阀官僚,他们与帝国主义勾结,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统治。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鲁迅先生回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他的《故乡》去看一看那里的情况。《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导语的设计,我结合2008年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先入为主的自信力的教育:2008年5月12日,汶川强烈大地震,震倒了房屋,震坍了桥梁、震断了公路、震滑了山体、震裂了地面,夺去了几万人的生命,给更多的人身体伤残,精神打击。可中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很快取得了这场战争的阶段性胜利。灾后重建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2008年,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圆了中国人百年奥运梦想。“神七”巡天,宇航员翟志刚打开太空舱门,迈开了中国人太空行走的伟大的第一步。实现了明代万户想实现的飞天梦想,中国人充满自信地展示了自己不凡的风采。可是在中国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
鲁迅文章难教,学生难学,他们对学习鲁迅的文章兴趣不大,课堂上往往表现出沉闷的局面。为此我从导语创新入手,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场白”,如同交给了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随着老师的指引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宝库中尽情地畅游。
第二篇:初中语文导语设计探究论文
情境渲染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洋溢着人文情怀,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一言概之则是以“导”激“情”;而知识启迪型的导语设计方法则是工具性的体现: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一言概之则是以“导”启“思”。
一、设疑问、引思考
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在教鲁迅的《孔乙己》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 ‘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温旧故、引新知
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如在教朱自清的《春》一颗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
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运用“温故知新”法的导语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处着眼。
三、析标题、明重点
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各有特色,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在三昧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四、作比较、难化易
即通过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来深化认识,将课文的难度降低。这跟“温故引新法”容易混淆。温故引新法更多的是从两篇课文的相同,相似处着眼的,而比较导入法主要是从两篇课文的不同着眼点的;温故引新是用旧知过渡到新课,而比较导入法既可以从旧课过渡到新课,也可以将两篇比较的新课放在一起讲,一起导入。温故引新法中,“故”只是导入时几句带过,而比较导入提及的话题将会贯穿始终。
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可用小学曾学过的课文李白的《赠王伦》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写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赠王伦》,今天也是书写离别情怀的,同学们认真比较,稍加品读就会发现一个明朗豁达,一个哀伤凄切。一篇字里行间激荡着少女般的欢笑,一篇却蕴藏着少妇般的喟叹。为什么反差会如此强烈呢?我们现在先看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之后介绍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又可以与李白作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就对柳永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其风格也有了大体了解,这样就会认真品味其诗。这段导语是从旧课过渡到新课的。李白的《赠汪伦》直抒胸臆,文风易于把握,与柳永的《雨霖铃》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从反差处入手,通过比较就容易把握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了。
总之,情境渲染以“导”激“情”,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艺术性,知识性暗含其中;而知识启迪以“导”启“思”,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知识性,艺术性暗含其中。
第三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学过的鲁迅的文章_以及鲁迅的名言
初中语文中鲁迅的文章
1、七(上):《风筝》散文诗集《野草》;
2、七(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3、八(上):《阿长和<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4、八(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雪》散文诗集《野草》;
5、九(上):《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1年版)《 且介亭杂文》
6、九(下):《孔乙己》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鲁迅名言
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5、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6、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7、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8、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9、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10、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11、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12、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13、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4、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第四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以及鲁迅的名言
初中语文中鲁迅的文章
1、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风筝》散文诗集《野草》;
2、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3、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阿长和<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4、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5、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6、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孔乙己》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鲁迅名言
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5、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6、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7、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8、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9、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10、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11、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12、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13、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4、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本目录(人教)
1、这不是一颗流星王周生
2、羚羊木雕张之路
3、背影朱自清
4、短文两篇
散步莫怀成 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子鲁迅
6、最后一课都德
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余心言
8、《论语》六则
9、小桔灯
10、枣核
11、榆钱饭
12、扁鹊见蔡桓公
13、诗词五首
过故人庄
出塞
江南逢李龟年
渔歌子
卖炭翁
14、老山界
15、纪念白求恩
16、生命的意义
17、春
18、济南的冬天
19、松鼠
20、桂林山水歌
21、《咏柳》赏析
22、看戏
23、笑的武器
24、花市
25、大自然的语言
26、回声
27、影子的故事
28、皇帝的新装
29、天上的街市
30、寓言三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浓烟和烟囱
31、盘古开天辟地
冰心萧乾刘绍棠韩非孟浩然王昌龄杜甫张志和白居易陆定一毛泽东 奥斯特洛夫斯基朱自清老舍布丰贺敬之袁行霈叶君健苏光贾大山丁时祺肃建享安徒生郭沫若《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严文井袁珂
1、我的老师魏巍
2、挺进报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
3、山的那一边陆芸芸
4、刘胡兰慷概就义
5、一面阿累
6、一件珍贵的衬衫
7、同志的信任唐弢
8、挖荠菜张洁
9、夜走灵官峡杜鹏程
10、傻二哥新凤霞
11、第二次考试
12、宋定伯促鬼
13、分马
14、社戏
15、小小说两篇
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
16、狼
17、荔枝蜜
18、小麻雀
19、海滨仲夏夜20、桃花源记
21、驿路梨花
2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3、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3、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
25、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26、谈骨气
27、短论两篇
失败是个未知数起点之美
28、弈喻
29、梅岭三章30、回延安
31、新诗三首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致黄浦江给乌兰诺娜
32、木兰诗
33、古代诗歌五首
敕勒歌石壕吏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何为干宝周立波鲁迅王伟李元岁蒲松龄杨朔老舍峻青陶渊明彭荆风周定舫孙世恺王力 白夜 柏生吴晗岑桑刘心武钱大昕陈毅贺敬之田间公刘艾青 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杜甫李白杨万里白居易
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2、北京立交桥刘宗明
3、短文两篇
吴门桥碧野 母亲架设的桥水上勉
4、巴黎的桥张祝基
5、短文两篇
死海不死
统筹方法华罗庚
6、向沙漠进军竺可桢
7、谈笑
8、口技
9、读报常识
10、消息 通讯
11、评论
12、副刊 文摘
13、答记者问
14、积累资料学习办报
15、白杨礼赞
16、听潮
17、钓胜于鱼
18、诗五首
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故宫博物院20、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1、万紫千红的花
22、活板
23、短文两篇
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
24、苏州园林
25、核舟记
26、在烈日和暴雨下
27、变色龙
28、杨修之死
29、小小说三篇落其有声醉人的春夜到五月花烈士公墓去30、从宜宾到重庆
31、短文两篇
周汝昌林嗣环茅盾鲁彦陈之藩王维李白杜牧苏轼陆游黄传惕 崔金泰宋广礼仇春霖沈括陈尔寿叶圣陶魏学氵伊老 舍契诃夫罗贯中张新民吴金良公木陈汉元
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钱伟长《自然·生活·折理》序冰心
32、标点符号用法(节选)
1、故乡鲁迅
2、有的人藏克家
3、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
4、读后感两篇
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钱正英 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唐挚
5、什么是生态系统侯学煜
6、大自然警号长鸣秦牧
7、短文三则
马说韩愈 说虎为学
8、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从三到万
10、想和做
11、哨子
12、“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13、理想的阶梯
14、短文两篇
说“勤”事业篇
15、记一辆纺车
16、我的小桃树
17、散文两篇
成功的秘诀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8、短文三则
爱莲说陋室铭伤仲永
19、怀疑与学问20、短论两则论“基本属实”
“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
21、发问的精神财富
22、论求知
23、俭以养德
24、“友邦惊诧”论
25、小驳论两则驳“实惠”论 个人与集体
26、读孟尝君传
27、七根火柴
28、老杨同志
29、古代诗词五首
刘基彭端淑毛泽东马南屯耳 胡绳 富兰克林章炳元陈群林家箴柳斌杰吴伯箫贾平凹茨威格莫泊桑周敦颐刘禹锡王安石顾颉刚吕叔湘启凡培根马铁丁鲁迅魏巍
王安石王愿坚赵树理
观沧海曹操 春夜喜雨杜甫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如梦令李清照 西江月辛弃疾
1.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2.藤野先生鲁迅 3.自传茅盾 4.人类的语言吕叔湘“深”和“浅”朱文叔 5.食物从何处来
6.天气陛下伊林 7.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毛泽东 8.短文两篇
治学的秘诀刘绍楹
求知如采金9.工作的大小10.怎样丢掉学生腔11.《农村调查》序言12.葫芦僧判断葫芦案13.竞选州长14.我的叔叔于勒15.卖蟹16.曹刿论战17.陈涉世家18.黄生借书说19.陌上桑20.出师表21.捕蛇者说22.满井游记23.诗词曲四首
君子于役
登楼破阵子朝天子咏喇叭约翰·罗斯金邹韬奋 老舍 毛泽东 曹雪芹 马克·吐温 莫泊桑 王润滋 《左传》 司马迁 袁枚
诸葛亮 柳宗元 袁宏道 杜甫 辛弃疾 王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