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3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第一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4.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1.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用几个词,或几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展示

(二)小组探究

1.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若加注则更佳)。

2.设疑: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请加以概括,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 明确: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

与青年们交往

3.讨论: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

明确:(1)笑声

明朗

(2)品评衣着

细致

随和

善解人意

(3)真诚待友

体贴而真挚

之一:夜谈:“嘱咐”

“一定”

“一定嘱咐”

之二:吃韭菜合子

之三:两次来访

„„ „„

(4)与青年人交往:宽容

赤子之心

(三)交流分享: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4.回味悟旨,学习写法

(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2)同学可发表质疑

(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4)归纳技法:1.语言朴实 2.详略得当

三、教师总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

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四、当堂检测

任意选择方式(一句话、一首诗等),表达对鲁迅先生的钦佩之情。

五、课后作业

作文题目:《X X其人》 要求:

1、写身边熟悉的人,选取生活琐事,写得有血有肉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字数不少于700

第二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 (15)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说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思考: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四)深入研读讨论

1、作者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2、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3.在这些生活琐事中哪些写的详细,哪些写的简略?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安排?

4.萧红在这篇回忆录中,倾注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深情,你从这些琐事的叙述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选取生活琐事,写一个身边熟悉的人,要写得有血有肉。要求:1.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不少于600字。

板书设计:

神态: 笑 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穿着审美: 自然朴素 人情练达

饮食起居: 简单随和 体恤他人 琐事

待人接物 :爱护青年 支持革命 休闲娱乐: 幽默风趣 童心未泯 读书写作: 博学广识 克已待人

第三篇:《回忆鲁迅先生》部编七年级(下)

3.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本课是自读课文,文字较多,片段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在指导学生自读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能力,自读时,可以借助文旁的批注,为阅读引路。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本文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并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展现出鲁迅的个性和气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的细腻等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萧红作为女性作家对生活有敏锐的感知力,而且他的语言细腻明丽,平实自然,如话家常却又感人至深,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赏析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想: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采用三层推进教学法,一深入研读 讨论旁批 根据课文批注,小组讨论,初步感知文意,形成对鲁迅的初步印象,二是主题阅读 做上批注,三是专题阅读 写好笔记,然后整理成读后感。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助读 了解人物 关于鲁迅

导入: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PPT鲁迅的诗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批注阅读 走进文本(一)鲁迅印象

方法: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导语: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一句文中的话概括。交流反馈,得出答案:“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小结:鲁迅也有如此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我们完全可以很放松地走近这位文化巨人。萧红当时经常出入于鲁迅先生的家中,她用自己的笔,把读者轻轻地领进了鲁迅家敞开的大门,她细腻地描绘了鲁迅、许广平、海婴一家生活起居的习惯,在萧红的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二)鲁迅性格

1.深入研读讨论旁批

导语:看着旁批,再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旁批里的问题,老师交流点拨。

学生交流探讨结束时,PPT显示 教材旁批: “‘喜欢吃硬东西’,有人认为这里暗示了鲁迅性格的刚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课堂讨论。

反馈指导:爱吃硬饭就是性格坚毅的表现吗?毋庸置疑,就选文读以为太牵强,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这种说法太突兀了,有拔高人物之嫌。可是看原文,PPT “鲁迅先生家里,从楼上到楼下,没有一个沙发。鲁迅先生工作时坐的椅子是硬的,到楼下陪客人时坐的椅子又是硬的。”还有许广平的话“周先生人强,喜欢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喜欢吃硬饭„„”觉得鲁迅先生的性格却也可见一斑,就是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这样说也很有道理,所以读文要完整,不可断章取义,教材旁批的设计有问题,仅从节选部分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读文章一定不能割裂原文,肢解分析。

2.主题阅读 做上批注: 阅读主题: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在课本旁边的空白处写上你的阅读感受。

反馈指导:PPT 示例: 这样写批注

1.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批注:从这些急火火的动作里,我看到了一个敏捷性急坚毅的鲁迅。

2.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批注:生活中的鲁迅普普通通,就像身边的朋友一样,有偏好。3.青年人写信,写的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批注:信写得草率,读信的人便需花比正常更多一些的功夫方能明白,如果是平常的一个人,恐怕很容易就把这些信丢在一边算了,况且这些信又都是一些“陌生人”来的——然而,鲁迅先生则不,即使对写信草率的事情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也是对事不对人的,故而才看到眼镜酸痛、看到深夜,他也要把青年人的来信认真看完,这足见鲁迅先生对青年人之关怀与责任感。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小结:“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我以为,这是对鲁迅形象的最好定格。那么多人与鲁迅有过交往,甚至很深的交往,那么多人描写过鲁迅的形象,唯有萧红记忆中的这个细节,最能概括鲁迅的精神形象。“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这是萧红对鲁迅抓起帽子跨出门去那个瞬间动作的主观性想象,是最符合先生内在品格的一个想象。鲁迅的一生,对自身悲观的逃离也好,向敌人淫威的冲锋也罢,都给人不顾一切向前的印象。他的思想和行动,在坚持在中质疑,在质疑中坚持,但从没有停止过前行的脚步,甚至是很坚定的脚步。不管他有多阴郁,有多怀疑,他最终给人的,却是个“硬”的印象,这使人想起他的饮食起居之爱好,不喜欢一切“软”的东西,包括汤、沙发之类。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

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强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还有他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小结:PPT细节描写,尽显性格 3.专题阅读 写好笔记

反馈指导 :这样写读书笔记(1)PPT 鲁迅的笑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然展然的会心的笑。” 小结: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2)PPT 鲁迅的坐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小结: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鲁迅之所以成为文化巨人,是有着深刻的生活的体验的,是有着沉实的步履的,是有着水到渠成的过程的。我们可以说鲁迅是个大人物,但我们不可以说鲁迅是个突兀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外来客。在萧红眼里,鲁迅是伟大的,却并不是须仰视才见

作业设计:1.课外找《回忆鲁迅先生》原文阅读,借鉴课堂指导,摘抄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并分析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怎样的性格,做读书笔记。

2.准备《呼兰河传》并开始本月推荐书目的阅读,做主题摘抄“灵动的语言”,心有所感,摘抄下来,把握玩味,争取能做到迁移运用。

第二课时

导语

教学要点:继续专题阅读,语言的品味,然后指导写读后感

二、(二)3(3)反馈指导

PPT 叠词 反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许先生是忙的,许先生的笑是愉快的,但是头发有一些是白了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可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把要寄出的书,鲁迅先生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小结:文章里还有这样的句子,1936年56月份,鲁迅重病在身,有一段时间,高烧不止,卧床不起。萧红去看望他。“天气热起来了,客厅的门窗都打开着,阳光跳跃在门外的花园里。麻雀来了停在夹竹桃上叫了三两声就又飞去,院子里的小孩子门唧唧喳喳地玩耍着,风吹进来好象带着热风,扑到人的身上。天气从刚刚发芽的春天,变为夏天了”画面感很强,读到这里时,心情沉重。一边是生,另一边是死;一边是阳光明媚,另一边是死气沉沉;一边是希望,另一边却是绝望。鲁迅更是夜以继日,病中笔耕不辍.他想抓住有限的时光,多给后世留点东西。

PPT语言浅白质朴、清新隽永,语言很富有表现力。这一点在《呼兰河传》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激发阅读兴趣。

(一)关于萧红

作者简介PPT显示萧红生平及作品,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PPT(二)《呼兰河传》里传神的语言 反馈指导

小结(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二在这个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儿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三、梳理印象 形成篇章

反馈指导 在批注、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写读后感 PPT 这样写读后感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回忆鲁迅先生》哪些对你感触很深?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回忆鲁迅先生》对我们的学习有没有帮助?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发扬?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PPT 可以这样开头

语文老师介绍鲁迅时说道:鲁迅的杂文如一把匕首,刺向敌人的心脏。当时对鲁迅的感觉很冰冷,视他为杀手一般。前些日子和朋友谈起鲁迅,朋友说,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如他的胡子-----又直又硬。其实,鲁迅和鲁迅的文章并不是完全是这样的。

可以这样结尾

可以有一些概括性的议论做结尾: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宽厚,体贴背后的原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的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

学生例文赏读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可亲可敬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这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原本以为有着“一”字胡须和“刷子”头发的鲁迅先生很严肃庄重的我,一看到这句话,便不由得大吃一惊。“不苟言笑”的鲁迅怎么会有如此开怀的、发自内心的大笑?带着这第一个疑问,我开始读萧红的这篇《回忆鲁迅先生》。一字不落地读完全文后,我发现在文章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鲁迅的性格和为人。就让我从那个疑问说起吧。萧红多次写到了他的笑容:“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笑而不答”„„这可以看出鲁迅并不是永远板着脸,而是和蔼可亲的。其中,鲁迅有一次还开玩笑,对上午才见过面的萧红说“好久不见”,可见他也会像小孩子一样顽皮,心中充满了乐趣和幽默感。鲁迅先生的笑容总是很“明朗”、爽快,这也能看出他做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为人正直、大方。这也感染了萧红,让她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这篇文章中,对于鲁迅走路的描写特别精彩:“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这虽然只是鲁迅的习惯动作,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果断、珍惜时间的鲁迅。

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喜欢北方口味”、“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这体现出他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有个性,也很坚持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原则和特别的爱好,有些倔强、固执。但这种性格也使他做事坚持不懈,一气呵成,从不半途而废,总不让自己空闲着,即使生病了也“又谈翻译,又谈某刊物”,还忙着“校《海上述林》的校样,印珂勒惠支的画,译《死魂灵》下部”,“要做的事情非立刻就做不可”;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讲究效率。他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是平凡而有意义的一生。

除这些以外,他还很爱护青年——尽管萧红做的点心不那么美味,他还是客气地说“我再吃几个吗”;他严格地要求祖国的下一代,对他们寄予厚望,因为对学生的不满而生气,可见他十分在乎学生,同时也约束着自己,给晚辈做好榜样;他很谦逊,尊重他人,送客要送到大门口,还让别人用自己创作的原稿擦手、包油条,很节约用纸,没有因为自己作家的地位而高高在上,瞧不起人,他始终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所有群众„„

最后,我想说:“鲁迅先生,您身上有太多太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您真不愧是我们中国的‘民族魂’!”

四、课外延伸 布置作业:

查有关资料,以《鲁迅印象》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附推荐作品: 唐弢《琐忆》 林语堂《悼鲁迅》 周作人《关于鲁迅》 郑振铎《永在的温情》 郁达夫《民族魂》 孙伏园《忆鲁迅先生》

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 施蛰存《关于鲁迅的一些回忆》 藤野严九郎《谨记周树人君》 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伟人----凡人----真人 附预习作业

1、看清字形注音。

虔()诚 紊()乱 肋()膜 噢()的一声

抽屉()解剖()遭殃()踌躇()()喘()着 窘()迫 鉴()赏 阖()一阖眼睛

2、识记作者。

本文作者是_____,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___、___,等,她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3、请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① 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②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

补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分析下面动词所表现的人物特征。

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5、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第四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3.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一、导入:

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

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明确: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

与青年们交往

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明确:笑声 明朗(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 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步伐 轻捷

‚刚‛ ‚一‛ ‚同时‛(行为描写)品评衣着(细致 随和 善解人意)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真诚待友 体贴而真挚

之一:夜谈:‚嘱咐‛ ‚一定‛ ‚一定嘱咐‛

之二:吃韭菜合子:

‚笑‛——冲

第43小节 ‚一提议‛ ‚必然‛ ‚还是‛ ‚举着筷子问:‘我再吃几个吗?’以及第44小节,流露出鲁迅对对小辈的体恤,还有妻子敬重与依赖。之三:两次来访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不乏幽默

‚笑‛——一种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之四:冯雪峰来访

与青年人交往:宽容 赤子之心

‚深恶痛绝‛ ‚但‛ ‚每封‛ ‚不同角落‛

‚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睛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三、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感悟真人鲁迅)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请学生们再细细品读挖掘文字背后的鲁迅,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同学再次研读课文,回答,教师引导深入,适时补充背景)

明确:‚心里的欢喜‛ ‚ 仿佛不顾一切‛ ‚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的‚眼光‛

‚幻想‛ ‚安顿‛ ‚沉思‛ ‚谈得热闹‛ ‚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要点)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宽厚,体贴背后的原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的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

三、深入探讨,回味悟旨,学习写法

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

2、同学可发表质疑

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四、作业:《配套练习》

第五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回忆鲁迅先生》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篇自读课文。节选的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十四个片断,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读者眼前可以浮现出一个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鲁迅。《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对伟人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知识了解较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较少,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风格的文章,对文章的写法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课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

1、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平易近人的个性品质,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体味鲁迅先生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教法与学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你对鲁迅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1.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2.人物介绍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活动一: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文章感知内容,然后回答下面问题。1.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2.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四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

1、鲁迅的笑;

2、鲁迅走路的姿态;

3、到鲁迅家做客(夜谈沉思、饮食习惯)(详写);

4、鲁迅开玩笑;

5、我受鲁迅的影响变得乐观;

6、读青年来信;

7、不在意校样;

8、许先生的忙碌;

9、看电影;

10、翻书休息;

11、夜里工作(详写);

12、吃鱼丸;

13、包书;

14、病中工作。

三、深入研读,人物分析

活动二:认真默读,把握鲁迅形象

同学们,本文这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鲁迅,鲁迅先生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四件小事,从这些小事中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然后再选出小组代表发言。

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笑声——明朗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豁达爽朗、自由率真、平易近人)

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步伐——轻捷 “刚” “一” “同时”(动作描写)果敢、坚毅、勇往直前、精干敏捷)

3、饮食:喜欢吃硬的东西(详写):表现鲁迅先生坚毅、倔强的性格;

4、开玩笑:突出鲁迅先生的风趣幽默;

5、关心帮助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心青年成长,宽以待人、和蔼可亲。

6、对随意使用校样纸不以为意:谦逊、淡泊名利。

7、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8、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9、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

10、吃鱼丸(详写)包书: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11、病中工作(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四件小事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温馨提示: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来进行归类。)

学生思考,讨论。

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对待青年:严格要求,深切关爱。对待亲人:简单随和,关爱有加。

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无私奉献。日常琐事:“吃鱼丸”,包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四、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些生活细节的描述,让人感到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学以致用—写作技巧(1.生动的细节描写 2.选取生活中的琐事,用浅白、平实的语言塑造人物。)

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选择你身边最熟悉的人,写一篇表现亲情的文章。

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

神情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对待青年:严格要求,深切关爱。

平凡伟大 对待亲人:简单随和,关爱有加。

可亲可敬 工作习惯:忘我精神,无私奉献。日常琐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朱莉萍*本课被人教社定为示范课,并被刻录为光盘附于部编版教材下发,供广大教师学习使用。总的说来,朱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具有高度示范意义,体现了很高......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泊秦淮教学设计

    《泊秦淮》教学设计 崇义县茶滩中小学 钟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二、教学重点:目......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1)

    河中石兽 纪昀 第二课时 (一)朗读导入 集体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二)学习任务 1.概括寻找石兽的方法 2.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3.分析石兽倒塌于河中后的过程 4.故事所讲......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爱莲说》反思 教学反思 过去在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和作者入手,然后领读,一字一句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和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都讲了,但学习效果一点不好。这次上......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南充市斑竹初中张家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

    3.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5篇可选)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