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北京德胜门烤鸭历史简介
老北京德胜门烤鸭历史简介
老北京德胜门烤鸭
汴京烤鸭(老北京德胜门烤鸭)开业于北宋时期,随后迁至北京使用(北京德胜门烤鸭),由于历史悠久,口味纯正,在北京有 “千年不变传承烤鸭秘方,万里赞誉震惊江湖内外”的美誉。单传弟子赵新芳拥有唯一18种宫廷原始野味秘方,结合完整西方连锁系统,开设分店,完美的中西合并营销方案,开辟更辉煌的国际饮食市场。159 5023 1885(全国预约电话)
老北京德胜门烤鸭,是北京名食,它以宫廷原始野炊秘方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风味特点:色泽略黄,柔软淡香,夹卷其他荤素食物用,为宴席常用面点,更是家常风味小吃。引:烤鸭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 英文名: 老北京德胜门烤鸭
roast duck Old Beijing Deshengmen
主要口味: 主要特点: 适宜人群:
宫廷原始野味秘方 健康 野味 口味纯正 老少皆宜
主要原料: 鸭子
是否含防腐剂:否
食品化工添加剂: 禁止使用
相关历史
起源传说---北京烤鸭其起源,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大致有五种传说。
一.开封说
人们都知道开封是正宗豫菜的发祥地,有很多名菜佳肴和驰名中外的传统风味小吃,殊不知“汴京烤鸭”是中国烤鸭的“鼻祖”,是千余年来的名牌产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汴京烤鸭(老北京德胜门烤鸭)开业于北宋时期,随后迁至北京使用(北京德胜门烤鸭),由于历史悠久,口味纯正,在北京有 “千年不变传承烤鸭秘方,万里赞誉震惊江湖内外”的美誉。
汴京烤鸭的鸭,不是一般的鸭,两三公斤重的个头,是养鸭房里专人饲养“填”出来的,个大皮薄,宰杀放血后,周身抹过作料,再涂上一层蜂蜜,明光发亮。在腿骨下边开个小口,插入气管打上气,显得肥嫩丰满,滚圆流油,这时,还没有烤就惹人垂涎欲滴了。
烤,用果树木柴将炉烧热,然后把旺火压匀,鸭挂在炉内,封住炉门。直烤到鸭子全身呈柿红色,香气四溢方成。
这就是烤鸭,外皮焦黄香脆,内质肉嫩滑润;将鸭肉切成薄薄的片儿,每一片有皮有肉有油,荷叶饼上抹上一层甜面酱,加上大葱段,把鸭肉片卷进去,吃起来肥而不腻,鲜美可口。然后,用“鸭架”炖汤,清爽利口。
记得梁实秋先生在一篇谈吃的文章中,首句就是:“北京烤鸭,闻名中外”。其实,北京原没有烤鸭,烤鸭技术是从汴京传过去的。
早在北宋时期,炙鸡、烤鸭已是汴京市肆中的名肴,这在《东京梦华录》中早有记载。金兵攻破汴京城之后,汴京的大批工匠艺人和商贾,随着康王赵构逃到建康(南京)、临安(杭州)一带,烤鸭这一美食又成为南宋民间和官宦之家的珍馐。南宋文人洪遭在《夷坚丁志》中,就记载了最擅长烤鸭技艺的名厨烤鸭能手王立,这是中国见诸于经传的第一位烤鸭名师。元灭南宋,元将伯颜曾将临安的百工技艺带至大都(今北京),这样,汴京的烤鸭技术就传到了现在的北京。
清朝时期,开封的烤鸭技艺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工艺更加精细,而且有了专门喂养鸭子的场所。那时开封的山敬楼、座上春、又一村等著名饭店,都有自己的填鸭房。建国后的又一新饭店,还保留着自己的养鸭场地,就在如今包公湖东湖的南边。
北京烤鸭的根在开封,可是因为北京后来成了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烤鸭也随之名扬四海了。如今,就连开封的几家烤鸭店,也冠以北京烤鸭,真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二.杭州说
第一种是杭州说,也叫元代说。说,南宋时,临安食肆林立,饮食业异常发达。浙江是著名水乡,产佳鸭。以火炙之,便成炙鸭。当时已是临安名馐。元灭宋,临安破,元兵虏临安百工到大都,便含厨工。炙鸭因此落户北京,经历代改良发展,成为今日之北京烤鸭。
三.北京说
第三种说法是北京说,也叫土生土长说。说,八百多年前金朝建都北京。当时燕地林茂山青,溪沟环绕,有白鸭,肉厚嫩肥。女真人善猎,猎得后即煺毛烤食。后经宫廷厨师增加烤炙程序,精其味料,成为最初的烤鸭。白鸭经历代驯养,进化成现在的北京填鸭。历经北京厨工改良烤法,形成一套固定工艺,终一代名馐。北京烤鸭实在是土生土长的北京菜。也有说是元朝从欧洲的烤鹅发展而来
四.济南说
第二种是济南说济南烤鸭,也叫泉城说。济南靠近首都北京,是我国古代正统思想和饮食文化的发祥地。济南人爱吃烤鸭,后随着与北京联系的加强,将烤鸭也带到北京,又由宫廷传入民间,成为北京名菜。
五.西安说
第四种说法是西安说,张鹜(zhuo)《朝野佥载·卷二》引证《太平广记》的记载,早在武则天建周政权之后(公元六九O年),武则天宠臣张易之为控鹤监时,与其弟张昌宗竞相豪侈。张易之用大铁笼将鹅、鸭置于其内,笼中生木炭火,用铜盆盛五味汁,鹅、鸭绕火走,渴了喝五味汁,火烘得鹅、鸭不停地来回走动,逐渐羽毛尽落,烤炙而死,其肉肥嫩可口。据此,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都长安已有了原始作法的烤鸭。
风味特点
1.英文名:“ Old Beijing Deshengmen roast duck ”(老北京德胜门烤鸭)“烤鸭”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元朝天历年间的御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有“烧鸭子”的记载,烧鸭子就是“叉烧鸭”,是最早的一种烤鸭。而“北京烤鸭”则始于明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采用炭火烘烤,使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皇宫取名为“烤鸭”。公元十五世纪初,明代迁都于北京,烤鸭技术也带到北京,并被进一步发展。明万历年间的太监刘若遇在其撰的《胆宫史·饮食好尚》中曾写道:“……本地则烧鹅、鸡、鸭。”说明那时烤鸭已成为北京风味名菜。早年,在北京经营烤鸭店有德胜门、便宜坊、全聚德、六合坊、祯源馆等,其中以德胜门、便宜坊、全聚德三家名气最大,至今兴盛不衰。汴京烤鸭(老北京德胜门烤鸭)开业于北宋时期,随后迁至北京使用(北京德胜门烤鸭),由于历史悠久,口味纯正,在北京有 “千年不变传承烤鸭秘方,万里赞誉震惊江湖内外”的美誉。便宜坊开业于(清)咸丰五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以经营焖炉烤鸭而驰名。全聚德创立于同治三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以经营挂炉烤鸭而著称。新中国成立后烤鸭店发展较快。在菜品上也由初期“烤鸭”等数菜,发展到利用鸭身的各个部们制作多种凉热菜,与烤鸭一起上席,这就是“全鸭席”、。“京师美馔,莫过于鸭,而炙者成佳。”这就是前人给“北京烤鸭”的美好评价,而外国朋友则称它为“世界第一美味。”凡来北京旅游的国内外宾客,都以
一尝“北京烤鸭”为快事。甚至在北京流传这样一名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1986年,原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烹饪专业技艺表演大赛”中,“北京烤鸭”荣获金牌。
2、“北京烤鸭”有挂炉烤、焖炉烤和叉烧烤。挂炉和焖炉烤最普遍。挂炉烤与焖炉烤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一般以枣、桃、杏等质地坚硬的果木为燃料,关上炉门用暗火烤,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烤鸭选用北京填鸭,在其养到四斤左右进,强制喂食,经六七十天的填喂,体重即可达3公斤,且具有体躯肥壮,皮薄脯大的特点,特别适于烤炙。北京鸭最初是饲养在玉泉山水纱的河流这中,入冬不冻,喝的是矿泉水,吃得是矿泉鱼虾和水草。
3、“北京烤鸭”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9.2克、脂肪41克、水分36.2克、维生素B1、B2和钙、磷、铁、铜、锰、锌等微量元素,及18种氨基酸。
4、“北京烤鸭”吃法多样,最适合卷在荷叶饼里或夹在空心芝麻烧饼里吃,并根据个人的爱好加上适当的佐料,如葱段、甜面酱、蒜泥等。喜食甜味的,可加白糖吃,还可根据季节的不同,与以黄瓜条和青萝卜条吃,以清口解腻。片过鸭骨架加白菜或冬瓜熬汤,别具有风味。烤后的凉鸭,连骨剁成0.6厘米宽、4.5厘米长的鸭块,再浇全味汁,亦可作凉菜上席。
5、烤成的鸭比生鸭重量减轻1/3左右,色呈枣红,油润发亮,皮脆肉嫩,腴美香醇,外焦里嫩,香气扑鼻。一般成品重4公斤左右,用刀片成柳叶片,以108片为合格,趁热上席,当客片下,下刀快如闪电,片片带皮,令人叹为观止。
“烤鸭”早在明朝时就已成为北京官府人家中的席上珍品。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厨师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宫廷取名为“烤鸭”。
以后明朝迁都北京,烤鸭技术也带到北京,并被进一步发展。由于制作时取用玉泉山所产的填鸭,皮薄肉嫩,口味更佳。烤鸭很快就成为全国风味名菜。
到了清朝,官吏们常常收购北京烤鸭,供皇帝及其亲属享用。据《竹叶亭杂记》记载:“亲戚寿日,必以烧鸭相馈遣。”烧就是烤,可见烤鸭还成了当时勋戚贵族间往来的必送礼品。又有《忆京都词》这样写道:“忆京都,填鸭冠寰中。焖烤登盘肥而美,加之炮烙制尤工。”
如今挂炉烤鸭和焖炉烤鸭是北京的烤鸭两大流派。就好像当年北京烤鸭扬弃地改良了山东烤鸭,现在很多做烤鸭的餐厅,也分别对传统上的这两大流派,做了适合现代口味和消费思想的改进。比如对烤鸭吃皮的重点演绎,比如小王府对鸭子品种的特别精选,甚至包括很多地方将葱丝换成了黄瓜条,这些形变而不失神的改良都不错,至于有的地方搞出的什么金箔烤鸭,就有点故弄玄虚的味道了。
鸭肉营养丰富,特别适宜夏秋季节食用,既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祛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不应久食烟熏和烘烤的鸭肉,因其加工后可产生苯并芘物质,此物有致癌作用.烤鸭技艺是经过多次反复改进,而渐臻完美的。如前所述,唐代的烤鸭方法是“明火暗味烤活鸭”,宋时变为“埋鸭于煻(tang)灰中烤而熟之”,元代采取放羊肚、调料于鸭腹内,投入焖炉中,通过炉墙的热度将鸭焖烤而熟。由于这种方法“火力文而不烈”,烤出的鸭子外皮焦黄,肉质鲜嫩,“一咬一流油”,而不觉腻。清代烤鸭技术又有了新的改进,烤制前,鸭子要经过打气、掏膛、洗膛、挂钩、烫皮、打糖、晾皮等八道工序处理。在烤法上,曾出现过用烤乳猪的炉制作“挂炉鸭”,即是以枣、梨等木为燃料,靠炉壁的反射作用将鸭用明火烤制而成。特点是色泽枣红,外皮光亮,入口即酥,味道香甜。解放后,烤鸭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变原来的口吹气为气泵吹气,使之更加符合卫生要求,同时变过去烧秫秸为木炭(或煤气),风味更加突出。
烤鸭的吃法多种多样,一般是将烤熟的整鸭趁热用刀切成丁香状的薄片,片片有皮,片
片有肉,然后蘸甜面酱,加葱白,用荷叶饼卷着吃。如把鸭腰、肫首创烤鸭的古城西安,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恢复了烤鸭,先由一家“烧烤店”兼营,后发展到多家经营。近年来,专营烤鸭的“西安烤鸭店”成立后,又变气泵吹气为装水,这样烤出的鸭肉特别鲜嫩。等下水烹制成各色美味,与烤鸭同上宴席,则称“全鸭席”。
食品简介
北京烤鸭享誉海内外,历史悠久,距今已经160多年,号称天下第一吃,是清代宫廷御菜。北京鸭属水禽,肉质细腻,口感良好,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不积蓄,人体吸收后能软化心脑血管。该鸭的表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是美容佳品。因此,北京烤鸭是老少皆宜的保健美食!
营养成分
“烤鸭”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19.2克、脂肪41克、水分36.2克、维生素B1、B2和钙、磷、铁、铜、锰、锌等微量元素,及18种氨基酸。
第二篇:老北京烤鸭员工聘用合约
老北京烤鸭烧鸡恩施加盟店
员工聘用合约
甲方:
乙方:
老北京烤鸭烧鸡恩施加盟店(以下简称甲方)因工作需要,聘用(以
下简称乙方)为员工,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签定以下劳动合约。
一、乙方同意按甲方安排,在甲方从事工作,甲方如因工作需要,可以调整乙方的工作性质、类型。
二、本合约自聘用之日起生效,年月日起至年
日止为期离职,如确有重要原因必须离职的,普通员工须提前一个月、师傅须提前两个月向店
长提出离职申请。若聘用期满,如有一方提出终止合约,经协商后办理解除合约手续,若双方无异议,则签订一份新的聘用合同。
三、甲方依据双方协商结果支付乙方每月薪资元整。并在年底根据盈利情况给予乙方一定奖励。乙方在工作期间,必须严格遵守甲方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签定本合约之日起,乙方每月需付甲方生活费元整,乙方在甲方工作聘用期满而欲离职,甲方返还乙方所付生活费。
五、在合约期内,凡乙方提出离职,则乙方所付生活费不予退还。如由甲方提出辞退乙方,则退还乙方生活费(若签约期间因乙方违反甲方任何规定,有重大过失者不在此限)。
六、乙方在上班时间以外的劳动安全自行负责,与甲方无关。
七、离职员工在离开老北京烤鸭烧鸡恩施加盟店一年内不得在本公司方圆一公里内从事相关行业,如违约乙方愿赔偿贰千元整给甲方作为违约赔偿金。
八、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协商增减。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年月日
第三篇:台湾历史简介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推动烟台产业升级,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良率烟台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拜访大企业集团,务实推进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烟台市委常委、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曰义,烟台市副市长杨丽等一同赴台活动。
在台期间,王良市长等随山东省经贸考察团一起对鸿海集团高层进行了拜访洽谈,参观考察了鸿海集团研发中心、奇美面板厂和赛博3C数码广场,与郭台铭董事长等鸿海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会谈,就立足烟台现有产业基础,围绕鸿海集团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消费电子为主体的富士康烟台园区,促进烟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达成了充分共识,初步确定了一批新的投资项目。
王良市长表示将为鸿海集团在烟台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精密电子、商贸物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新的发展。
考察团还拜访了工业总会、电机电子公会、华新丽华集团、台北世贸中心、三三企业交流会、联发科技、英业达集团、日月光集团等,就双方合作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形成了一些新的投资意向。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台办主任孙迎军和市商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上述活动。(你好台湾网与烟台市台办联合报道)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来到东方,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它先后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明天启四年)。明政府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俘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群众曾一度攻克热兰遮城,6000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愈发坚定了台湾同胞收复国土的斗争决心。九年以后,他们终于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2012第五届两岸专利论坛今天在台北开幕。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以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高级顾问身份与会。
贺化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两岸专利论坛,但他一直都在关注两岸专利合作的进展。2010年,《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签署,两岸开始相互受理优先权请求。之后,大陆率先向台湾同胞开放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这些措施安排为加强两岸同胞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两岸产业界的知识产权运用、加速知识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切实保障。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从中受益,也大大推动了两岸产业界的合作共赢。
贺化透露,截至2012年9月底,大陆共受理要求台湾地区优先权的专利申请8601件,台湾地区共受理要求大陆优先权的专利申请5770件。
贺化表示,两岸文化理念同宗同源,利益基点共生重叠,优势资源互补明显。中国文化讲求“和合”处世,两岸专利更是“合则两利,和则双赢”,合作创新空间无限。
贺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践行这一理念。双方交流除了专利制度新近变革、专利审查实务经验等经典话题,更将目光转向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界极为关注的专利运用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也更能凸显两岸专利合作所追求的理念价值。可以说,此次两岸专利论坛恰逢其时、恰恰相合。
台湾“智慧财产局”局长王美花、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副会长李勇也分别致辞。两岸知识产权界、法律界、产业界及经济界代表约280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论坛由台湾工业总会与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共同举办,为期两天。(董会峰 路梅)
但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即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染病身亡,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爽前后治理台湾22年。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开发和发展时期,史称“明郑时代”。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派军进攻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政府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
清政府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暴政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大陆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大陆传入的。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大陆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军众达十数万。清政府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镇压,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大陆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在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同胞动员组织了人数2倍于当地戍兵的抗英民团,并捐资输银,共赴国难。他们和官兵一道击退了入侵的英军,粉碎了敌人试图侵占台湾的阴谋,赢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当时台湾兵备道姚莹在其《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中写道:“台湾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卒得保守岩疆,而获安,未烦内地一珍一矢者,皆赖文武士民之力也”。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同胞还先后击退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多次入侵。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警察、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政策,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大陆,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员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枪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政府一再严令禁绝大陆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被迫登轮退返大陆。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并和祖国的革命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民众党亦登上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民联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暴动。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警察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镇压,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迫害。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政府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迫害,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中共中央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新中国宣告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第四篇:电子管历史简介
电子管历史简介
电子管是一种在气密性封闭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产生电流传导,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电子流的作用以获得信号放大或振荡的电子器件。早期应用于电视机、收音机扩音机等电子产品中,近年来逐渐被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所取代,但目前在一些高保真音响器材中,仍然使用电子管作为音频功率放大器件(香港人称使用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为“煲胆”)。电子管的发明简介: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说起电子管的发明,我们首先得从“爱迪生效应”谈起。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爱迪生也无法解释,但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
后来,有人证明电流的产生是因为炽热的金属能向周围发射电子造成的。但最先预见到这一效应具有实用价值的,则是英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弗莱明。电子管的优缺点:
由于电子管体积大、功耗大、发热厉害、寿命短、电源利用效率低、结构脆弱而且需要高压电源的缺点,现在它的绝大部分用途已经基本被固体器件晶体管所取代。但是电子管负载能力强,线性性能优于晶体管,在高频大功率领域的工作特性要比晶体管更好,所以仍然电子管批发在一些地方(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鼎好电子网 http:///
第五篇:企业历史简介
企业历史简介
“红肠大哥”创始人刘凤楼先生,1913年生于黑龙江省五常县。1931年,年满18周岁的刘凤楼来到哈尔滨并结识了苏联人彼得洛夫,留在其所在的嘎斯特洛诺姆灌肠工厂工作。刘凤楼凭借其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得彼得洛夫的赏识。刘凤楼在这间工厂整整工作了5年。5年里刘凤楼把灌制品的配料和加工过程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并将重要细节记录在笔记本中。1936年,由于要回乡结婚,刘凤楼带着他所学到的红肠等肉灌制品加工技艺回到了五常县。1938年,刘凤楼凭借其学来的加工技艺创办了当时五常最大的饭店——宝来酒楼。专做红肠、茶肠、风干肠等肉灌制品。诱人的枣红色和浓郁的蒜香味吸引了广大的食客前来品尝,并受到了用餐者的一致好评。宝来酒楼也因此名声鹊起,但刘凤楼依旧惦念哈尔滨的一世繁华,1943年,为了扩大经营市场,刘凤楼决定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哈尔滨,租下了位于南岗区花园街4号的一处房产。开始做起了以前店后厂形式为主的肉灌制品加工和售卖生意,他不断的听取大家的建议调整口味。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从而更加贴近哈尔滨百姓的口味,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年近四十岁的刘凤楼先生,通过多年对传统肉灌制品的加工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详细的肉灌制品加工笔记,这本厚重的笔记详尽记录着上百种肉灌制品的调料配方和加工工序,为今后的肉灌制品加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家人并不看好刘凤楼的红肠作坊,儿子们各自成家,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刘凤楼的手艺曾面临着失传的境地。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孙子刘忠庆却对红肠加工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刘凤楼的两个儿子在外工作,孙子无人看管,刘凤楼就把孙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边维持着红肠作坊的生意,一边照看着孙子刘忠庆。刘忠庆从小跟在爷爷身边,看着爷爷做各种肉灌制品,善于观察的他很快就学回了制作红肠的一些简单的工序,并且也能帮爷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看着孙子的表现,刘凤楼欣喜若狂,决定把毕生对传统肉灌制品加工技术研究的精髓和那本厚重的笔记传授给孙子刘忠庆,希望孙子继承和发扬自己的衣钵。刘忠庆并没有让爷爷失望,通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不断实践,刘忠庆已经掌握了爷爷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哈尔滨肉灌制品行业内也闯出了名气,人们都称他为“红肠大哥”。
1990年,刘忠庆和妻子张安霞共同创办了“哈尔滨跃龙肉制品加工厂”。由于有着深厚的技术做基础和刘忠庆钻研好学的精神,加工厂发展迅速,先后在“道里菜市场”、“哈尔滨百货大楼”、“奋斗副食商店”设立了专柜。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大超市进驻哈尔滨,同样又在“好又多”、“世纪联华”、“大润发”、“家乐福”等各大超市设立了专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捧,刘凤楼毕生心血也在刘忠庆手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2008年,刘忠庆成立了“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将产品销售到了北京、天津、沈阳、长春等城市。2012年在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行业的规划下,哈尔滨马迭尔集团以冰雪产业为中心,打造哈尔滨的形象,马迭尔冰棍、马迭尔面包进入旅游市场,同时把最具哈尔滨特色和代表性的哈尔滨红肠纳入规划。经过对多家肉灌制品的品尝和资质审核,最终决定将生产基地设立在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公司从品质抓起,严把产品质量关,从产品原料到配料采用知名品牌,从根本上杜绝伪劣商品进入公司;从肉缓化修割到配料腌制精准把控时间,锁定肉的黄金品质;从绞肉斩拌到滚揉灌制严格执行调配料比例,确保味道始终如一;从低温蒸煮到果木熏烤秉承传统工艺精工细做,拒绝商业化的拔苗助长产品;从灭菌检验到成品运输全程无菌操作,保证每一根红肠的营养与健康。公司坚决抵制鸡肉和鸭肉等禽类肉以次充好,使用大品牌牛肉提升口感。承诺四不添加:一不添加化学香精、二不添加色素、三不添加防腐剂、四不添加烟熏剂。哈尔滨红肠代表着哈尔滨的风味,也代表着哈尔滨的形象,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红肠明确体现了哈尔滨传统肉灌制品对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让真正的哈尔滨红肠带着哈尔滨人的祝福,走出中央大街,走向全国各地。
随着刘忠庆在业内名声鹊起,“红肠大哥”的称呼也传入越来越多人的耳中。2015年,国家商标总局正式批准注册“红肠大哥”品牌商标。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先后获得“中国著名品牌”、“质量诚信信得过单位”、“食品安全信得过单位”等荣誉。多年以来,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质量即生存,推陈出新求发展”的经营理念,以服务于广大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观,端正竞争原则,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做一个让百姓放心的合格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以传统风味为基点,推陈出新求发展,服务百姓为宗旨,绿色健康保安全。核心价值观: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企业精神:紧密团结、奋力拼搏、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经营理念:端正竞争原则、坚持信誉为先、百姓顾客为主、热情服务为本。企业宗旨:打造百姓品牌、树立哈尔滨形象。企业管理:建立规范制度管理、用爱心凝聚人心。
企业发展
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现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机场路11公里处红旗村22号地。公司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员工80人。旗下“红肠大哥”品牌系列肉灌制品共50种,先后在全是各大超市设有专柜。机场、火车站、客运站及旅游景点没有专柜。
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本着以消费者为主,产品信誉为先、服务人民为本的原则,在原料采购和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坚持打造安全、绿色、让百姓满意的放心食品。产品不仅在哈尔滨本地区销售,在全国多个城市诚招加盟代理,并已开通线上商城,全国各地均可购买。
“红肠大哥”将致力于推动哈尔滨品牌发展,打造哈尔滨品牌形象,做出“红肠大哥”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