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
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具备基本的汉语读说写能力的最重要的时期。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在兴趣中愉快的学习,顺就孩童的天性,是每位语文老师都极力所追求的。因此,结合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其中多多利用激励性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有兴趣。本文将对利用激励性评价来对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字:语文 激励性评价 兴趣
评价机制的正确建立,能够对孩子塑造主流的价值观,培养起他们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夸奖,这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自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不像其他科学科目一样严谨有固定的答案,因此,语文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评价更方便。通过更多的激励性评价,来促进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激励性评价的定义
激励性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激励性评价的运用,有助于肯定学生的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行为,有利于产生进一步的学习的动机。优秀的教师能够利用评价机制,将整个班级一直都处在积极好学的氛围下,学生能踊跃的发言,积极的思考,起到极佳的效果。
二、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的激励
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被赞赏的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高,学习的成绩也能不断的提高,智商表现也比较突出,而较少得到教师赞赏的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并有些自卑,成绩也不佳。根据这个研究,我们发现,教师的激励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简直便如一个金钥匙一样,是打开他们学习兴趣之门的重要道具。在课堂教学中,是激励性教学的重要使用时间。
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小学生在智力与知识的储备量上一定是不如成年人丰富的,所以小学生的举动语言也许会有些幼稚。而老师在这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对他们所有的行为尊重,并且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关注。只有得到正视,学生们才愿意接受教师,愉快的投入到课堂中去。
接着,教师要注重鼓励的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利用鼓励转变教学方式,把课堂上教师说的多,转变为学生说的多。多鼓励,学生会对于投入语文课堂更有兴趣。另外,对于回答错误的学习,教师不能批评学生,反而也要给予学生激励,使他们保持他们的积极性。经常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多微笑:“你做的很好。”、“做的不错,再来一次。”“非常好。”等等夸奖话语不要吝啬。
此外,教师还应该懂得营造一种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时候,学生的错误回答,会引起课堂的爆笑起哄,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是极其尴尬的。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往往都是极敏感的,教师要注意对他们保护。所以教师在这时要学会引导,引导学生们也要宽容的看待回答问题的同学,并对这位同学的表现作出鼓励与赞赏。在一个和谐宽容的氛围下,学生更乐意投身于语文学习中去。
二、建立成长档案,学生进行自我的激励性评价
除了课堂上面的评价,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还可以加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方式。
何为成长档案?学生建立起一个记录自己学习与成长的档案袋,其中教师将组织阶段性总结。比如说,在学期初,可以组织起一个新学期展望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发言,发表想法,然后再写入档案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每人激励性的评价。再过一阶段的学习,教师组织第二次、第三次的活动,学生将把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所得所想所感都写入档案。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对他们进行指导。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锻炼他们的开口讲话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组织语言的写作能力,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学生也能建立起自信与对语文学生的信心。
三、建立起长期的累计式评价
语文的学习让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长期的累计式评价也是可行的。
比如说,学生在每次进行学习活动时,如何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画,贴至语文课本上面。如果在课下完成作业做的好,也可以得到另一个小贴画。不限于行为,一旦学生做出了值得称赞的举动,教师就可以把小贴画奖励给学生,对学生以激励。一旦积攒了足够的贴画,还可以向老师兑换大贴画。如果采用这种长期式的游戏性的评价方法,学生一定会对于被老师激励这件事感到极其兴奋,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四、总结
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是培养起学生兴趣的最重要的时期。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但是没有教师的赞赏与激励,是不能巩固强化这种兴趣的。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多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这种激励的方式,与学生建立起亲近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通过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纠正学生的不妥行为,对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兴趣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贺敏.中低年级激励性评价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 2014年05期
[2] 施海英.激励性评价要注重“四性”[J].云南教育 2005年06期
[3] 徐琼花.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案例与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 2006年15期
第二篇: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在我区已经进入第三个学年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参与课改实验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原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必须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洗礼中加以更新,才能够真正适应教育的发展形势,抓好教育教学工作。这当中,急需更新的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因为科学的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之一。新课程提倡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要改变仅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那么,怎样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激励性评价”是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人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动力,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进步,从而产生最高的学习效率,最好的言行表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种激发和鼓励所产生的效果则尤为显著。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十分必要。
那么,什么是“激励性评价”呢?“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尊重、信任、肯定、赞许、鼓励、嘉奖等形式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答案正误、思维水平、学习效果及进步幅度、努力程度有无创建等方面加以肯定和赞许,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的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使其积极主动学习的评价方式。
那么,怎样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以抛砖引玉吧!
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同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前提。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不能用一个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寄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否则,将使我们的教学又回到过去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上去,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硬灌给学生。我们只能通过教育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而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刚进入初中,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对初中学习所需要的新的学习方式尚未形成,学习分化已经出现且在乡村初级中学有的学生还较突出,形成分化的原因主要是由课堂学。
第三篇:激励性评价:学生兴趣提高的动力
摘 要:在以“成长记录”为载体,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有效利用多种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更加乐于充分利用“成长记录”获得自身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评价 激励性评价 作用 方式 有效利用
评价(Evaluation)是指,通过评价者(Evaluators)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注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评价一般具有三大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其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因为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被广泛使用。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它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激励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做事情的兴趣:课内课外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及时地予以肯定,学生就会更乐于去做正在做的一项事情,从而使学生对该事产生的浓厚兴趣。
2.激励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制能力差,教师的正面引导、奖励与赞美能激发学生正确的动机并强化这样的动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激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学生取得的小小成绩加以肯定,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使其自我感觉良好,激发继续尝试和探索的热情及保持优点的自信心。
由于激励性评价的这些作用,在以“成长记录”为载体,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以此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促进能力的真正提高。为了激发学生使用好“成长记录”,我们采取的激励性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目标激励评价
构建明确而合理的目标,可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矫正、激励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确定自己的达成目标,此时应当注意的是,目标过低,会导致学生在利用成长记录的过程中缺乏动力,马虎了事;目标过高,则是忽略实际情况,很可能造成学生不但达不到目标,反而为其所累,造成厌烦情绪。因此,最好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
每个学生都在使用“成长记录”进行好文章的摘录,或者进行作文的写作,表达的训练,但由于个人基础以及知识结构的差异,每个人所能完成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层次差异很大。因此,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就应当结合实际,给他们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有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那么我们就不逼着他们非得每篇写上几百字才行,我们也不用要求他们一摘录好词好句就要非常优美的。总之,我们不能拿自己的思维来固定限制这一部分同学。此时,对他们的目标,我们就应当换为能够坚持每周摘录部分词句,写作时能够逐渐表达清楚自己的看法这样一些要求。当他们能够坚持达到其中任何一项时,我们都应该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我们重在对这部分同学进行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对于那些基础较好,或者很好的同学,这样的要求显然过低,如果我们不加思考地将其运用,那么利用“成长记
录”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目标将得不到实现。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则应该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过程中,提出让他们每周至少完成两次精妙文章的摘录,对于摘录的句子数量,点评等方面都可以有具体要求;让他们能够在写作板块将所摘录的好词句加以运用创新等等。一旦他们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就要大力表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使学生享受成功被认可的喜悦,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下一阶段关于“成长记录”方面的学习。
另外,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对于“成长记录”使用过程中各个层次学生对于各自目标的实现,可以允许学生有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然后再给予评价,这样推迟评价既可以让学生很好的学会所学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二、标签激励评价
著名心理学家克劳特提出了“标签效应”,即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它启示我们: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写好“成长记录”上学生摘录或者写作的评语,就如给学生贴上“标签”,使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比如,我所教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对语文一直不太感兴趣,所以在完成相关的语文作业方面自是拖拖沓沓,别说让他一个周完成两篇摘录,写好一篇作文了,就是摘抄一篇,他也是一副心不甘情不愿,像“上刀山,下火海”一样的痛苦。但是,我在评改他的“成长记录”的过程中却发现,他虽然每次像赶鸭子上架一样抱着不得不做的心态来完成作业,但并没有马马虎虎,只是数量不够而已。所以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首先在他的“成长记录”上做好评语:“摘录非常仔细,这是一个好习惯,要保持。”然后,我再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同学的认真仔细,做事不凑合。没想到,下一次,这个学生不但沿袭了之前做摘录时的仔细,而且还多做了一份摘录。我暗自高兴,两三周后又对他的这个情况在班上进行真诚的表扬。渐渐地,他不但认真去完成“成长记录”,而且还会补上之前的内容,再不是以往那种勉强的态度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以“贴标签”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这不失为增加学生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三、期望激励评价
积极的期望是成功教育的第一要素。承认每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远期性期望),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转化为内在需要和自觉追求,从而使要求得以逐层实现,不断逼近远期性期望。
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要坚信学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相信他们能够出色地完成一系列的要求。只有抱着对他们的期望,我们才会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帮助他们,同时,当学生感受得到老师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关注,抱有很高期望值时,他们往往不会表现得令人失望。《论语》里有句话说得好:“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不能害怕对学生抱的期望越高,当不能实现时会产生更大的失望。在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前提下,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学生会尽力去完成你所期望的目标。哪怕真的不能达到,他也不会做得很差。比如你期望学生每次完成“成长记录”时可以对所摘录的文章进行精彩的赏析,那么你就需要告诉学生你对他的这个期望,同时加以方法的指导,这样他会尝试着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最后,你将会惊喜地发现,这个学生已经从最初的只会说“这个句子好。”到了能够对一个句子进行好词,修辞,语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一个好句子的分析了。
四、实物激励评价
普遍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得到老师,家长及同学口头的肯定鼓励之外,还很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实物奖励,以此表明自己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确确实实的肯定。因此,一个写上祝贺语的笔记本,一支钢笔,一本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哪怕一朵教师自己制作的表示鼓励的小星星,学生都会从内心认可并珍惜通过自己努力所得来这些实物奖励。当这成为学生的群体性认识时,很多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努力去争取这些奖励。比如在使用“成长记录”的过程中,可以开展每个星期由小组推选出组内摘抄得法,写作突出的同学,然后由老师发给小星星,以此表示鼓励与肯定。学生可收集好这些小星星,在学期末进行比拼,小星星最多的同学,则可获得一份更大的奖励,比如一套自己喜欢的书,以此作为一个学期认真完成“成长记录”的回报。
我们也可以用小组互评,教师参评的方式推选出一个学期以来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然后把他们的“成长记录”进行展出,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这些优秀的方面,促进更多人的完善。对于那些坚持不懈,完成得很好的同学,我们一定要做到充分激励,以期其做得更好,同时带动一部分同学的提高。学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自然可以在兴趣的导向下,将事情做得更好。
总之,我们应该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过程中,巧妙运用各种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并以此为基点,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参看文献:
(1)《论语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9年4月
(2)《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
第四篇: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郭华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不断融合,思维不断碰撞,智慧不断闪现,捕捉信息、发现亮点、恰当评价自然成为评价的关键。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市、区、校课题组的研究经验,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浅谈一下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巧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
1、激励语评价
人人都需要赞美,就像花朵需要阳光一样。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扬与批评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课上,评价小学生的语言要有激励性,正确合理的语言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对上课爱发言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老师很欣赏你的自信,你的发言很精彩。”“你回答得真棒,和老师想的一样。” „„
2、态势语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起到传递情感信息的作用,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智慧的源泉,让学生乐此不疲。如,小学生上课搞小动作时,老师可以轻轻走过去,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瓜儿;学生违反纪律时,给他一个眼神;学生发言正确时,老师伸出大拇指„„
3、小小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
对于小学生,一朵红花、一颗小星、一张画片、一阵掌声、一种称号、一个暗示都会被他们看成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都会使他们欣喜若狂,我们不要吝惜这些,通过这样的评价来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使他们多一点儿享受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课堂学习兴趣。
二、改进数学作业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1、教师恰当点评,重在激励
每次作业时,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类型的评价,从中得到激励。例如,对作业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的优秀学生,我经常使用以下语言:“看到你的作业老师真开心,这简直是一种享受!”“你是一个很有数学才能的学生,老师因你而骄傲!”“批改你的作业,老师感到很幸福、快乐!”„„对班级的后进生,更多的是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这星期你的作业进步真大,相信你今后会把作业做得更漂亮”,以此来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的进步。
2、评价方式多元化
我有时会采用作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甚至根本没有检查的意识和习惯。针对这种现状,每次写完作业后,我就要求学生先作自我评价,并根据自己的认真程度和自我满意度给自己作出评定,可用一颗星到五颗星代表相应的等级。凡是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大致相当的要给予肯定,如果差距太大,则要个别谈话,找出原因。这样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会把握自我、认识自我。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
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三、不单纯以“分数”来论英雄
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单元过关和期末检测中仍被我们采用,但有所改变。
1、运用等级制和激励性语言评价
在考试中,我改变了以往的分数制,用 “A、B、C、D”作为四个等级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淡化了“分数意识”,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90分以上的会得A+,80分—90分之间的会得A,70分—80分间的会得B;分数高但书写差的不会得A,且会有评语“你感觉书写怎么样呢”,学生自然会知道因书写差得了个B;进步较大但分数在C档的会提一档得B,“这次进步真大,继续努力”„„这样灵活地采用等级制,不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评价会更全面。、采用多次测查的评价制度
我建立了多次测查制度,允许学生对自己认为不满意的测查结果申请第2次甚至第3次测查,直至对自己的成绩满意为止。这项措施的实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对参与多次测查并不感到难为情,有的学生反而会因为二次测查得了个A而感到高兴。应该说,多次测查为学生创造了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使更多的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插上了快乐的翅膀,成为学生美好的学习体验。无论用哪种方式评价,都要抱着诚恳的态度,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宽容、善待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树立信心,使评价真正达到一个追求增值的目的,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篇:实施激励性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倡导新的课程评价理念
为了迎接新世纪对教育的挑战,我国开始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评价理念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评价基本理念主要有:
1.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3、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
(1)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如家长开放日、公开答辩等。
(2)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袋等。
这些最新的课程评价基本理念在小学口头评价中还未得到有效的实施。为此,提出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实施激励性评价策略
1.多角度评价策略
教师的激励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上,没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全面地、多角度地激励评价学生。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可是,学生的希望与现实的距离还很大。
课程评价的动机和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发展。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能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经常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教师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纵观目前我国小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情况,大致呈现两种情况:一是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低,许多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或对知识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素质、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独到的体验和感悟,更是缺乏及时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这不仅忽视了口头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可怕的是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
如果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之处。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同伴的闪光之处,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
2.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策略
应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主客体对立模式,即“中心----外围”式(所谓“中心----外围”式是指由少数专家、管理人员来制定教学评价的相关目标、尺度、方法,而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充当一个“施评者”和“被评者”的角色,学生更完全被处于“被评者”的地位)评价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无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现代教育评价,应确立评价主体与客体的多向互动性,还学生以评价的机会、评价的权利及通过评价反思和发展的权利。激励性口头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口头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处理自评和他评的关系中,强调以自评为主,强调自我意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评价对象通过评价不断积淀,优化自我素质结构,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所谓民主的评价,即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励、增强信心,明确方向。强调评价者始终在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氛中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用辩证的观点,发展性的视角审视,对待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小学教学,应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缺乏交往和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这种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即只能是教师评价学生。《纲要》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中,师传生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实际上使传统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少有发言的机会,更谈不上评价老师,评价其他同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建立多向互动的口头评价肯定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
在小学课堂中,民主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评价者,在今后的小学课堂中,要求老师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彻底转变观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
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我们更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之间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占主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倡导“四多四少”,即“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效果
近年来,中原油田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素质多元评价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如交互性评价方法、即时即兴评价方法、差异性评价方法等。交互性评价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进行的纵横向的评价。建立新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的充分性”指标中,设立了学生求疑答案出现人次,对教材、老师教学质疑人次,对教师评价学生的再评价合理性等几个具体要求;在“课堂师生关系民主性”指标中,强调教师是否因学生的要求、程度确定教学进度;在学生对事物判断的选择方面,强调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去获取知识的主动程度。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带出了充满生机的课室,教师不再是唯一权威,评价不再是压制学生的手段,而是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学习能力增长的助动力。即时即兴评价方法是指导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成功或失败师生即时给予合理的、激励的评价。学生在即时即兴评价过程中认真听取他人诚恳的建议和表扬,然后根据自己的认识说出对评价的看法和建议,不仅使学生辩证地来评价自己,而且又学会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去评价他人。差异性评价方法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重在评价其学习结果和质量,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重在评价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习困难学生采用“补分制”。学校为学习困难学生建立一人一卡,卡上有学生的基本情况、知识缺陷、学习困难的原因,还有补缺的时间和内容。如在单元练习或测验中不及格,老师先和他们一起找原因,再给他们补课,最后通过补考给他们合格的机会,提高了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面向全体注重过程
多元评价。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