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静心倾听 蓓蕾绽放——《指南》征文
精心倾听蓓蕾绽放《指南》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相处,建立与幼儿平等的师幼关系。同时,《指南》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倾听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们交流信息、感情融洽的重要方式,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正确地进行言语表达。幼儿是在倾听中慢慢长大的。记得有位名师写过这样一段美文:“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言语生命,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用爱去关注、滋润孩子的幼小心灵,促使孩子快乐成长。因此,细心、耐心的关注每个孩子,用爱滋润孩子的幼小心灵,促使孩子快乐成长,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在认真学习《指南》的过程中,我也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用爱心、耐心关注幼儿的细微变化,倾听幼儿的内心。
文文是班上一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每次经过我身边总有一种想接近老师而又害怕的感觉,有时候远远地望着老师。我也曾经走到他身边,与他说话,但效果甚微。
文文喜欢带一些恐龙玩具,我想,这恐龙玩具是否可以拉近他与我的距离呢?于是,我跑过去对他说:“文文,我也喜欢恐龙,让我玩会儿你的玩具吧!”文文看看我,有些犹豫。“我就玩一小会儿,一定会还给你的!”大概是我的诚心打动了他。文文终于把恐龙放在我手上。我立刻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开心”地玩了起来,学着恐龙的样子走路。文文也开心地笑起来。
开饭了,我把恐龙收在兜里。文文洗完手跑过来,也不说话,一股劲儿从我兜里往外掏。我“央求”他说:“再让我玩一会儿吧!吃完饭一定还给你。”
刚吃完饭,文文又跑过拉,我爽快地还给他,还告诉他:“你的恐龙真好,以后带了还让我玩,好吗?”文文笑了:“好吧。”
第二天,文文带来了新的恐龙。他先在我眼前把玩具晃晃,然后得意地跑开,一会儿又跑过来。我想他一定在等我开口向他借玩具:“文文,让我玩玩吧。”“好吧,你一定记得还给我!”这一次文文很痛快地给了我。
第三天,文文又换了一个玩具,对我说:“你想玩吗?这是只霸王龙。”“咱们换着玩吧。”我掏出一个漂亮的小汽车,就这样,我们交换了玩具。
有一天,文文拿了一个卡布达贴片送给我。“文文,这是你让我玩的吗?”“我送给你的!”“我真喜欢,为什么送我啊?”“咱们是好朋友嘛!”
这是第一次有小朋友真诚的告诉我我是他的好朋友,我特别开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这首诗告诉我们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我怀着一颗童心走进文文的世界,用我的真诚真正打动了他,换取了文文的信任,和他成为真正的朋友。
我曾经在孩子的《成长记录中》写到“每天看到你快乐的奔跑、听到你轻轻的问候、开心的笑容永远挂在脸上,这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我愿静静的守候你慢慢的成长,孩子,有你真好!”我相信爱是可以播种的,也期待它能开花结果。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做他们依赖、信赖的对象。只要我们在与孩子共同生活中建立平等、亲密、信赖的良好关系,创造一种开放、温暖、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多倾听孩子的对话,多倾听孩子的表白,倾听他们的心声,默默的用爱去关注、滋润孩子的幼小心灵,孩子们一定会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幸福童年!
第二篇:静心倾听,倾心奉献
泰安市中小学家访典型案例
静心倾听,倾心奉献
肥城市龙山小学
李云慧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耐心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和建议。家访活动开展以来,我始终怀着一颗诚心、爱心、耐心、细心,推开一扇扇心灵之门,我愿把我的家访称为一次“心灵的访问”,因为自己的内心一直被深深地触动着……
家访,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隐藏在孩子心里的孤独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与众不同的背景,每一颗心都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我第一个家访的学生叫张宪鹏,那天下午,我们按预定计划来到张宪鹏同学家楼下时,他已经在楼下等待了。师生问好后,便上了楼。走进家门,家里静悄悄的。孩子和我们一起坐下后,便不再言语。我们忙问他妈妈上哪去了,孩子说在屋里睡觉呢。睡觉?难道不知道我们要来吗?这也太拿老师不当回事了吧?……还没等我想完,他的妈妈从里屋散着头发,揉着睡眼走了出来。见到我们,她一脸吃惊,一边说着歉意,一边冲茶倒水,被我们婉拒。我们把家访的来意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告诉了孩子家长,并重点提出了我们的疑惑:作为一个男孩子,他为什么性格特别内向?他妈妈愧疚地说:“对于孩子的教育,作为家长的我们,关心得太少了。我和他爸爸都在工厂上班,为了照顾孩子的生活,我们两个倒开班,一个上白班,另一个上夜班。根本没有太多的经历照顾孩子。不过,儿子很懂事,他从不打扰我们休息,经常自己学习,自己玩……”听到这里,我心头涌过一丝酸楚,我仿佛看到聪明懂事的宪鹏静静地坐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自己读书,自己做作业,自己游戏……这个年龄的孩子,本是最活泼好动的,在同龄人都尽情玩耍的时候,他却被“囚禁”在家中,面对的全是无生命的玩具,这样的孩子怎能不养成内向的性格?这能怨他的父母吗?他们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要奔波于一家人的生计,已经在尽力了,不是吗?我除了希望他的家长能多挤出些空闲的时间,陪孩子学习,读书,游戏外,只能把更大的责任背在自己肩上:课上多关心,多鼓励,多表扬。课下多与他共同游戏……让他意识到生活中,除了自己忙碌的爸爸妈妈外,还有可爱的同学伙伴和亲爱的老师朋友。
反观班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当他们在课堂上默不做声,问而不答时,我们要用绣花的劲头,循循善诱。多一些关心与等待,少一些冷漠与浮躁。多一些关爱与鼓励,少一些批评与埋怨。有时候,一个无言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顺口叫出的名字,一次老师对学生主动的招呼,都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引发强烈的风暴。作为教师,我们向孩子倾注赤诚的爱心、耐心,用心去观察孩子,用心去贴近孩子,用心灵呵护心灵,让他们如沐春风,如浴春雨,尽情享受老师尊重与关爱的阳光。相信,总有一天,孩子的性格一定会因我们今天的努力而改变,一定会拥有正常孩子的阳光灿烂!
家访,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家长难言的无奈
浩泽是我班学习成绩偏下的同学,他的家庭作业一直令我和任课老师头疼,每次作业都有很多错误出现,我想着正好借这次家访的机会与他的家长好好谈谈。
那天早上,走进了他的家,正好他妈妈和爸爸都在家。一番客套之礼行完后,我向他们说明了来意,并介绍了学生在校的表现。家长表现出一脸的无奈,告诉我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他们向我说出了一个不愿透漏的“秘密”,他们连小学都没毕业,文化水平低,根本辅导不了孩子,只有把希望放在老师身上……
在接下来的家访中,我发现还有几个和他们情况差不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有同样的感觉——无奈。面对他们的无奈,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观,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策略。平时要特别注意学困生学习动态。课堂上,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多留给他们一些,对于他们出现的各种错误,多一些分析,多一些原谅,多一些讲解,多一些等待。对于他们功课的辅导,我可以发动一部分好同学与他们结对子,与老师一起在学校里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让他们的疑惑全部“消灭”在学校里。对于他们的作业,教师尽量做到先改,争取把重点辅导的机会都留给他们,以便最大限度地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不足……也希望我的努力能在家长的脸上看到的不再是对孩子的歉疚和“无奈”,而是对教育的满意和“无忧”。
回想这次“心灵的访问”,能走进孩子的家,倾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在家校之间建造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家访,就像打开了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力,看到了与孩子、家长的沟通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更看到了教育的缺失和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老师要像父母一样,时常问寒问暖。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教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辅导,耐心讲解,授以方法,促其提高。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细心呵护,获得他们的认同,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求教,继续在“三尺门外”,敞开心灵,静心倾听,倾心奉献!
第三篇:漫步习作教学 静等蓓蕾绽放
漫步习作教学 静等蓓蕾绽放
——省专家送教下乡学习体会
郧西实小 王传芬
最美人间四月天,郧西的四月春意盎然,树树花开。湖北省专家送教团队的到来更是为郧西明媚的四月增添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上午认真观赏了湖北省名师徐老师和董老师的习作指导课,我深受启发,原来习作教学可以上得这么轻松自如——生动的激趣、细细的指导、真诚的称赞。细细聆听了专家李天恩主任的精彩点评和讲座《对当前习作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更是如醍醐灌顶——习作教学就是带领孩子在生活的百花园里漫步,发现欣赏,静等花开。
培养兴趣要持之以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主任在讲座里明确的提出,习作教学要把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即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乐于表达”)放在重要位置,否则就是“舍本求木,缘木求鱼”。徐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堂《我学会了„„》从游戏“我做你猜”开始,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学生无论说什么,老师总是引导加以鼓励,然后用视频《洗红领巾》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洗红领巾的过程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讲出来,以此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接着例文引路,指导写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董老师在习作课堂上也是处处巧设情境,时时激发兴趣,让兴趣陪伴始终。反思自己的习作教学,虽然也注意了兴趣的培养,但是没有做到持之以恒,今后我将会效仿二位专家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兴趣激发学生写的潜能。
写作素材要善于积累。观察发现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素材的积累需要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李主任在讲座中指出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才能解决学生习作中的素材问题。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通过写日记,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日记的写作格式、选择日记的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的所观、所感、所想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要求他们每天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成日记,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写作方法要加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还有一些重要方法,如多观察、多体验、多写、多说等。这些方法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李主任在讲座中指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实际观察与生活体验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径。教师指导学生实际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点滴情趣是培养与训练他们写作基本功的重要方法,这一训练应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通过处处观察和体验周围生活的人、事、物,将会得到许多作文的好材料,也将会把文章写得更生动、更细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各种动植物,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学生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和亲身体验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就会真正体会到写作的无穷乐趣。
多说多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说多写。写是积累,说是提高,只有说与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要达到多说的目的,首先培养学生敢说、爱说的能力,克服胆小怕事的性格。例如徐老师和董老师在课堂上善于用表扬、引导、激将等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说,随意说,学生说得无拘无束,说得兴趣盎然。除此之外,两位老师都传授了详细的写作方法,徐老师从例文分析中让学生明白要用上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才能把学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用上动作的词才会前后连贯,并要求在结尾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董老师通过朱自清的《背影》片段描写对比分析,让学生知道只有通过细节描写才能打动人心。
评改习作要放大优点。李主任一再强调,小学生的习作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中年段的不同目标,不要随意拔高要求,在习作评奖中更是要放大优点,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的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过程中,认真推荐出本班的“代表作”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批改结束,及时讲评。简评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详评班里的“代表作”,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以优带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习作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我们要培养兴趣为主,引导学生积累素材,耐心渗透表达方法。学会陪伴,欣赏,带领学生在习作园地里坐看云游,静等花开。
第四篇:燃烧青春的火焰,绽放梦想的蓓蕾
燃烧青春的火焰,绽放梦想的蓓蕾--记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团总支、学生分会干部竞选大会圆满结束9月12日晚7:00,我系于川北医学院顺庆校区第一教学楼203教室成功举办了新一届麻醉学系团总支、学生分会干部竞选大会。五系联合党总支书记兰海涛,麻醉学系团总支书记薛莲,川北医学院学生会主席谢小亭,川北医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席吴林出席大会并担任评委。本次大会由李娜主持。
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人们将收获初春播种的果实。而麻醉学系团总支、学生分会的成长,仍在继续。9月12日,在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新一届学生会将在今晚翻开新的篇章。我系学生会下设主席团、办公室、组织部等11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学生干部将在今晚以演讲的形式产生。所有选手按编号每五人一组依次上台演讲,每位选手演讲总分为100分,时限为1分20秒,评委将从语言、内容、现场表现、书面材料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
在主持人介绍完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之后,比赛正式拉开帷幕。选手们怀揣同一个梦想,以无限的激情和为同学们服务的心态,站在这舞台上尽情挥洒才情,在系旗下庄严的宣读自己即将履行的责任与担当。在结果“露面”之前,一位来自临床学系的才女,用笛子吹奏了一首悠扬婉转,美妙动听的《康定情歌》,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与此同时,竞评结果也尘埃落定。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最终夏隐以最高分排名第一,王亿铮和熊伟位居其次,竞评结果和任职安排也将随向同学们公布。
正如大会伊始兰海涛书记所说,我系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让他倍感欣慰,学生会各部门只有在通力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下,才能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体现她存在的价值。通过本次竞选大会,一股新鲜的血液再次融入我系团总支学生分会这个大家庭中,相信未来的路上,麻醉学系将迎来她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李明(图/文)
第五篇: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师德征文)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读《中国师德手册》的体会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怎样加深对师德的认识和理解,深入地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加以贯彻,是为师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通过学习《中国师德手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对于我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为神圣教育事业服务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要有爱国守法、献身教育的精神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教师只有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因此,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二、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师德修养,而这一修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甘于平淡、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的精神。既然我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要有热爱学生、以情育人的精神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除了宽容之外还应对学生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更会对自身充满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或歧视他们,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才。
四、要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有着崇高师德修养的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推行创新教育。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进行创新研究和教育,我们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耐心,要敢冒风险,不怕失败,努力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得以提升,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让素质教育发扬光大。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只有当学生对其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考,才会受教于轻松愉快之中,提高学习质量。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创新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地途径。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要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因为他认为具有高尚品德、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老师,会对学生的一辈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期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一特殊群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产生影响,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因此,要想让学生成为文明、高尚的公民,教师首先就要成为文明、高尚的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这就要求我们“言为人师,行为师表”,用正直的人格作保证,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要以身作则,恪守诚信,言传身教,这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即“言为人师,行为师表”。在教育中,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只有教师自己要行得正、坐得端,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六、要有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与时俱
进,吐故纳新,更新观念,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那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今的学生见多识广,千万不能小看。他们接受新事物真是太快了,所以我们必须跟上他们的脚步,甚至要赶在他们的前头。要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就得多读书、多学习,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去引领学生们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就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博学,使自己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而言之,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和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她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