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让端午节多些诗意盎然的文化内涵(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6:2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时政热点:让端午节多些诗意盎然的文化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时政热点:让端午节多些诗意盎然的文化内涵》。

第一篇:时政热点:让端午节多些诗意盎然的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怎么过端午节?媒体发起的关于端午节民俗习惯的调查显示,93.2%的受访者表示,在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事。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端午习俗,知晓度超93%;知晓度最低的是戴香袋,不足六成。问卷调查同时也表明,受访者对眼下端午的节日气氛并不十分满意。的确,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节日氛围并不浓厚。除了商家热闹的促销、吆喝、旅游以外,端午节不仅缺少文化味,更缺少诗意盎然的浪漫氛围。不仅如此,在其他传统节日,也基本上只剩下“吃”了,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国庆节吃大闸蟹,中国传统节日悄然变为“吃的假日”和“旅游的假日”。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端午节沦为“粽子节”、甚至又一个毫无特色的“旅游节”、“挤车节”、“补觉节”深感遗憾、不满和惋惜,还有人试图通过“恢复传统”,为这个中华传统节日重新补足文化和传统内涵。但是一味把“复古”当做恢复端午节“节日味道”的灵丹妙药和不二法门,也并不科学。且不说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古人和当代人的节奏、取向、口味、兴趣、爱憎甚至美丑标准都截然不同,强行“勾兑”,过当代法定节日的当代人未必喜欢和买账。借助现代化的文化形式,将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这才是端午节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核心文化内涵。

比如,将端午节发展成诗歌节或诗人节。早在1940年端午节,全国文艺界人士就在重庆举行了纪念屈原的诗歌朗诵会,会上有人提议以每年五月初五端午日为中国的“诗人节”。1941年端午节,在重庆举办了第一届诗人节。端午节也是历代诗人笔下咏叹的对象,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端午诗篇”。在端午节举办诗歌吟诵等活动,更多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在这个快节奏、压力重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别忘了尝试一下“诗意的思考”、“诗意的生活”,让快节奏和物欲横飞的生活多些诗情画意和人文情愫,以期唤醒内心的宁静感,在不伤害传统节日内核与关键符号的情况下,注入更多适合现代社会的诗意而动人的细节,增强节日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让小孩有得诗意地玩,青年男女有得诗意地盼,老人有得诗意地回味,将更多人通过诗意的浪漫拽到节日的诗意怀抱中来。

应该看到,如今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忽视,其实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疏离。如今,年味恬淡,端午不端,是因为传统节日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意韵越来越少,传统节日所附加的传统文化美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辈给晚辈所展示的传统文化担当责任太少了,社会对拯救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力度不够。拯救传统节日,真的需要示范,真的需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从社会的努力开始。要重拾、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神魅力,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就该给粽子找个伴儿。单纯靠吃来维系的节日是非常脆弱的,会加速人们对节日的漠视,甚至有些传统节日食品多吃并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世界上没有什么节日比中国的春节、中秋节以及端午节更具有人情味,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特殊的节日文化现象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所重视。虽然一些民俗节日文化几经岁月更替,稍逊风骚,但是骨髓还在,完全可以挖掘,可以保护,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和欣赏,在世界多元文化舞台上大放光彩。

传统节日附加的传统文化内涵不能仅仅有“壳”而无“血肉”,之所以需要千方百计振兴传统节日,就是因为传统节日蕴涵的传统审美教育不仅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符合文明的发展方向,更是人们精神愉悦的法宝。传统节日不仅是传统的化身,更是今天我们文化进步的再生骨髓。(魏青)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二篇:时政热点:多些“迟到证明”式的爱心呵护

时政热点:多些“迟到证明”式的爱心呵护

据媒体报道,11月1日,河北沧州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在上学路上捡到6元钱,她在父亲的陪伴下把钱交给了执勤交警。考虑到孩子可能因此上学迟到,当事交警给孩子写了份“证明”说明情况。面对孩子的这份纯真,家长、交警、老师选择了高度赞扬和小心呵护。

听闻此事,网友称赞孩子有颗难能可贵的公益心,点赞父亲和班主任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的耐心,夸交警字美心更美。班主任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这位学生的爱心之举,并表示已将此事汇报给学校,“这份童真难得,值得我们好好呵护”。

时下,有的孩子为了打网游,不惜偷别人的钱,或者把父母的血汗钱打给主播。相比之下,在马路上捡到钱后,不是装进自己口袋,而是宁愿上学迟到也要先交给警察叔叔。孩子这份纯真十分珍贵,却也非常脆弱,眼下各方的做法让这件小事有了圆满的结果,也引发了人们对呵护孩子善心的思考。

我们总说“从娃娃抓起”,其实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从小养成的。如果成年人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一点点地呵护、引导孩子天然的善心,孩子成年后的人格底色必然不会差到哪里去。这些小事,可以是爱护小动物、积极参与募捐、宽容待人等。而实现对爱心的保护与引导,不仅需要我们常观察多留意,还得有不怕麻烦的耐心。

曾经有位艺术家上台演出前,在后台候场,鞋带是松着的,一位服务员看到了,赶忙提醒艺术家鞋带松了,艺术家听后把鞋带系好,并连声道谢。可是到上台表演时又主动把鞋带松开了,原来是因为剧情的需要。过后服务员问起,艺术家说:“因为你有善心,我要呵护呀。”

如今,一些人大善愿做,小善难为,却忘了小善积累起来就是大善,人人都有“日行一善”的意识和行动,善行义举才会不断涌现。卡洛斯·古铁雷斯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我认为,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从陪孩子交钱给警察的爸爸,到写暖心迟到证明的交警,再到不吝赞许和表扬的老师,他们对待孩子爱心与善举的默契令人感动,给更多孩子和成年人上了生动一课。

中公教育

朱忠保

中公教育

第三篇: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仪式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仪式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亦称“端阳”“天中节”、“女儿节”、“诗人节”、“龙船节”、“解粽节”、“地腊节”、“蒲节”、“重五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日本的端午节即传自中国。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由于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时值春夏之交,其习俗活动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采药祛病、驱毒避邪 端午节时值阴历五月,气候潮湿多变,此时人体免疫力最低,也是瘟疫流行的季节。鉴于五月多禁忌,民间便相应产生了许多防瘟避疫的习俗。《养生要集》曰“:味苦,小温,生汉中南郑山谷,五月五日采之。”孙思邈《千金方》记载“:(五月)五日取葵自微炒为末,患淋者食前温酒服一钱,立愈。”另外,《艺文类聚》卷四引《夏小正》曰“:此月畜药,以蠲除毒气也。”人们为了顺利度过这个恶月,采药来驱除毒气。兰草在古代民俗观念中有避邪的功效,以兰草煎汤沐浴是古代一种常见的祛病方法。江苏《如皋县志》“:端午采泽兰煎汤沐浴,昔人所谓浴兰汤者是也。”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说“:香兰乃香草,能辟不祥。”在门上悬挂艾菖,是另一种驱邪的方法。《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二)保生护命、爱国为民 避兵灾是端午节的另一节俗。历代的战争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因此,人们在端午节的各种活动中对避兵灾寄予了理想。《荆楚岁时记》谓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即指五彩丝有避兵灾的用途,故五彩丝亦名“辟兵缯”。晋葛洪《抱朴子·杂应》说“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可以避五兵。在《仙药》篇中又谓在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万岁蟾蜍“,阴乾百日,以其左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这些带有超现实性质的理想,其实寄予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

(三)龙舟竞渡,追思先哲 龙舟竞渡活动是将端午节推向高潮的节目,宋代词人杨无咎《喜山溪·端午有怀新淦》词云“: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到了汉末魏晋之时,关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吴越传说是为了纪念军事家伍子胥;会稽人以此日纪念孝女曹娥;山西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忠义之士介子推。《荆楚岁时记》言“: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该观点认为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由于屈原的情操为人敬仰,此说很快取代了其他诸说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联系起来,端午节的意义便在防瘟避疫的基础上,增添了祭祀屈原、追思先哲的新义,使得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第一,从总体上说,端午节活动体现的是关爱生命的主题,是卫生与健康的主题。各种个人配饰、居室装饰、特色饮食和赛龙舟、走亲戚的活动,都是关爱生命的表现。艾蒿、菖蒲、雄黄的各种运用是要维护生命,粽子的性质表示调和阴阳,赛龙舟是通过体育竞技磨砺与讴歌生命力,妇女回娘家探亲是生命报

本、感谢生命之源的仪式。

第二,在社会历史层面,端午节传承的是对于高于个人生命的社会价值的信念。值得用个人生命去实行的社会价值包括爱国主义,但是并不只限于爱国主义。人们代代传说,屈原以生命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对自己的操守、人格的坚持,所以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把这种精神提炼为爱国主义,这一内涵就很快成为社会的共识。这实际上是关爱生命的主题的一种发展。生命可贵,值得采取各种手段加以珍惜,但是对于一个社会,还有比个人生命更高的价值,有时候,为了这些价值是应该牺牲个人生命的。

第三,在日常生活层面,端午节是一个表达亲情、进行社交的机会,其节日氛围的主调是热情和激动。妇女回娘家,订婚的人家送节礼,有情的男女送绣品(如香包、手绢、鞋袜)传情,一个地区的村子之间赛龙舟,把整个地方营造得热情洋溢,甚至情绪激昂。端午节还真是一个娱乐和参与指数都比较高的节期,是一个小孩有得玩,青年男女有得盼,媳妇有得闲,男子有得闹,大家

有的看的节期。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为端午节加上新义。在我们国家,这一天也纪念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先辈,纪念为国捐躯的先烈,成为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

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若放在文学艺术上,是创作的最高境界,无可厚非。“继承不是创造;叛逆未必就是创造,但创造中必包含叛逆,甚至叛逆是创造之始。”吴冠中绵密的分析令人信服。但在现实生活中,“九死”,不惜任何代价追求达到目标,不免流于极端,“一死”足够了。

1、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第四篇: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文化自信,让城市更有温度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文化自信,让城市更有温度

“问我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4月15日上午,来自川、渝等十二省市宗亲代表、现场群众共万余人齐聚麻城孝感乡文化园,参加戊戌年祭祖大典,游子们或找寻亲人,或续写家谱,或认祖归宗,因归乡喜极而泣的场面令人动容。

据资料记载,因宋元争蜀,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土地大量荒芜,元朝无法设立地方政府,有传言说只有勤劳勇敢的麻城孝感人才能平定地方之乱相,建设地方之繁荣,故而,早在六千多年前,勤劳善良的麻城人就开始陆续、大规模地向蜀地迁移,形成独特的“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之说。总有一种记忆,让我们时刻铭记;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砥砺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不远万里,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故土情怀,这就是代代传承与发扬的根祖文化。

对于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寻根有着无尽的意义,它不仅抒写了华夏儿女在困境与苦难中求生存的壮丽史诗,也诠释了中华民族为什么在经历战乱、迁移、天灾等苦难后,仍然坚强挺立、生生不息。

“大别花乡,孝善麻城”。千年文明的大别山下,养育了千千万万麻城儿女,孕育了尊孝崇善、行善积德的根祖文化、孝善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载体,智慧的麻城人充分利用寻根问祖这一传统文化的优势,传扬精华,摒弃糟粕,将红色文化、孝善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麻城、深入人心。

有一群人叫麻城人,有一种智慧叫麻城智慧。近年来,勇于开拓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麻城人,有着对城市发展高度的敏锐力和洞察力,他们独具匠心,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依托地理和文化的发展优势,努力将本土资源打造成一个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响当当的城市名片,不仅夯实记录传统文化的硬基础,而且增强了文化自信,让群众认识、感悟、品味麻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激发人民群众传承优秀文化,爱家、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交融。

中公教育

寻根问祖,让远居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游子都在同一时间回到原乡。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现代文明的精典。麻城美丽的青山绿水和得天独厚的地方文化,都让他们念念不忘,难舍难分。麻城人大力实施“三麻回归工程”,真诚地向游子们抛出了“回家”的橄榄枝,吸引大批游子回麻城投资发展,“等你回家”,故乡的呼唤,让多少游子热泪盈眶。寻根问祖,因文、因情、因同一个根源圆了游子的同心梦,同时也极大提升了麻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助推麻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忠勇孝善,创新奋进”。麻城人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持续用力、不断深化,彰显了城市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城市的治理能力,增强了城市的发展活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坚定文化自信,让杜鹃花城更有气度、更有温度。

来源:荆楚网 作者:夏元秀

中公教育

第五篇:2012中考时政热点建设文化强国

2012中考时政热点

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材料链接】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热点探究】

1.请说明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

(1)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2)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由于文化建设的不足影响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迫切要求通过文化发展,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进一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和文化产业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尤其是当今世界仍然是西方文化处于主流地位的大环境,我国在文化领域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就甚为必要,更具有紧迫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5)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建设。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资源节约、节能环保都具有积极意义,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经济结构就越趋向合理平衡。

2.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第一,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先进文化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结果,她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以倡导和发展先进文化为己任。

(2)这是由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始终走在发展先进文化的前列,在实践中把党对发展先进文化的意志和目标转化为现实的领导能力、建设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繁荣昌盛。

(3)这是由党的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推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组成部分。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积极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同时以民族文化为土壤,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3.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为实现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我们应抓好哪些工作?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4.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你认为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

(2)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必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3)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

(4)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5)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6)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5.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谈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外来文化,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立足社会实践,大胆进行文化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5)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之势,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弘扬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6)面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我们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同时国家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下载时政热点:让端午节多些诗意盎然的文化内涵(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时政热点:让端午节多些诗意盎然的文化内涵(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时政热点:文化强国呼唤文化自觉

    时政热点:文化强国呼唤文化自觉【背景材料】时政热点:文化强国呼唤文化自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思想是文化的......

    2017抚州政法干警时政热点(文化)

    2017抚州政法干警时政热点(文化)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对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制定了极其“功利”的量化考核标准,包括考核一所中学有多少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两校。 一些地方教育部......

    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领导走基层应多些“微服私访”

    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领导走基层应多些“微服私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各地正纷纷出台各项具体措施切......

    时政热点:立案登记 让立案难消失

    http://ha.huatu.com/ 时政热点:立案登记 让立案难消失 2015-04-23 10:10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xiexiebang.com/RAOVaej 2015年针对河南乡镇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公......

    时政热点:推进春节文化的国际化

    时政热点:推进春节文化的国际化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

    国考面试热点 :去除圈子文化,少些贵人多些规则

    国考面试热点:去除圈子文化,少些贵人多些规则 我们知道在面试考试中,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常常作为出题人的考试材料出现,因此广大考生应该特别注意近半年以内的社会热点问题。河......

    2018云南迪庆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让民族精神融入政治文化

    diqing.offcn.com 2018云南迪庆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让民族精神融入政治文化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

    2018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农民分红的扶贫新姿势可以多些

    分红年年有,今年特别多!1月31日,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镇南峪村小广场特别热闹,锣鼓喧天,村民藏不住的笑意跃然脸上,因为三星南峪分享村庄合作社迎来了建成以来的第二次分红大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