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_(人教新课标版)
第25课《诗词曲五首》
【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â)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2)多音字辨析(3)形似字区别(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把酒问青天(端起)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赤壁》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过零丁洋》
首联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颔联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颈联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尾联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2)中心意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
这首咏史诗借助三国时英雄成败之事,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过零丁洋》
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
这首词借中秋赏月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山坡羊 潼关怀古》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的主题。【课文写作特色】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感情真挚,沉郁豪放。(2)结构巧妙,用典恰当。
(3)寓深刻哲理,艺术感染力强。2.《赤壁》
(1)以小见大,深刻警策。(2)借物兴感,立意新奇。3.《过零丁洋》
(1)笔走龙蛇,纵横驰骋。(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直抒胸臆,慷慨悲凉。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步步设问,问天问月问人生。(2)把“天”“月”人格化,亲切动人。(3)寓哲理于抒情之中。5.《山坡羊·潼关怀古》(1)以动写静,气势汹涌。(2)情景交融,情由景生。【课本习题提示】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三、这是一道拓展性的练习题。要求由课文中《过零丁洋》中的一句诗“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发开去,搜集文天祥式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然后开故事会。这样的练习事实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广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然后互相交流。既可以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可渗透说和写的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侧畔()折戟()铁未销()干戈()寥落()飘絮()宫阙()琼楼()低绮户()踌躇()潼关()婵娟()
(2)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解释下列加粗的词。①暂凭杯酒长精神()②自将磨洗认前朝()
③零丁洋里叹零丁()④高处不胜寒()⑤意踌躇()(5)填空。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②《赤壁》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
③《过零丁洋》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又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爱国诗人。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和他的父亲____________,弟______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⑤《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
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赤壁》中表示议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 ___。(6)下列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分别说说你的理解。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参考答案
(1)pàn jǐ xiāo gē liáo xù quâ qióng qǐ chóu chú tóng chán(2)D(3)C(4)①增长、振作。②磨光洗净 ③孤苦无依的样子 ④经受不住 ⑤心情(5)①《刘禹锡集·外集》 刘禹锡 唐 ②《樊川诗集》 唐 杜牧 ③《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 履善 宋瑞 宋 ④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苏洵 苏辙 ⑤《全元散曲》 张养浩 希孟 云庄 元 散曲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6)①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③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④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第二篇: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充分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3、学习诗歌,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自主学习:自主疏通前三首诗歌的意思。合作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赤壁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过零丁洋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当堂训练:
创新练习同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理解词义,熟读成诵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品味宋词元曲的艺术美,提高审美情趣。
3、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人乐观旷达,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自主学习:自主疏通后两首诗歌的意思。合作探究:
水调歌头
1、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何在?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3、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4、月亮有那些美称和雅号?你还知道哪些咏月的名句。说说“月亮”、“月光” 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堂训练:
创新练习同步
第三篇:25诗词曲五首教学案
法脿中学“一、二、四”阳光课堂教学案
科 目:语文 年 级:八年级(下)主备教师:李金红
参加讨论教师:李成荣、苏泽宝、普增玉、王林、李旺华 备课时间: 讨论时间: 备课组审批: 教科处审批:
温馨寄语:青春是生命的光彩,正视匆匆溜走的的时光,欣然面对每一个不可重复的今天。
课题:25.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课堂前置
1.了解刘禹锡。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2、朗读、共同品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3、朗读、探究《赤壁》: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朗读、探究《过零丁洋》。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二、小组交流:
针对课堂前置中存在的问题,小组进行合作交流,组内展示。
三、分享表达
根据课堂前置,各小组进行展示交流、分享。
四、拓展提升
背诵这三首诗,体会各诗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研读《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4)绮户(qi3)婵娟(chan2)2(2)了解背景:《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品读这首词.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提问:①什么语气? 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②怀念谁? 要点提示:弟弟子由。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③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 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2.研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2)教师简要讲解。作者这时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3)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两个层次:凭吊潼关古迹;抒发兴亡感慨。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小组交流:
针对课堂前置中存在的问题,小组进行合作交流,组内展示。
三、分享表达 根据课堂前置,各小组进行展示交流、分享。
四、拓展提升
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补充材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第四篇:《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
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课时: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唐诗引入新课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1)、注意动词、形容词、叠音词、象声词等;(2)、注意语序;(3)、语言特点。主要有:清新,即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饰,平白易懂;绚丽,即词藻富丽、有文采;明快,即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即不直接叙述,而曲折倾诉,言此而意彼;简洁,即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4、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感情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体。我们从景物的特征入手,根据景物的组合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明确特殊意象的含义,如梅、竹、菊、柳、蓬、鸟、子规、月、雨、流水等。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1)、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及诗人的身世来理解主旨(2)、主旨有爱国忧民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身世类:诗人总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诗人们的清高、自负又常常使诗人四处碰壁、遭人排挤,远大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所以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作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特点大多是忧郁、悲愤。羁旅思乡、贬谪愁思等也属此类。爱情类:歌颂爱情的美好;反对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压迫;征人思归、思妇念夫。闲适类:隐逸生活的闲适;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园的美好来反衬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友情类: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友人之间的友谊。其他类:叹光阴易逝、感物是人非、蕴含哲理等。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1)、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2)、古代诗歌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借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虚实相映: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而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衬托、起兴、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作用。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汪思琪)
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
4、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6、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
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
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5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 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4.齐读这首诗。(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齐读背诵这首诗。(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4)绮户(qi3)婵娟(chan2)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
提问: ①什么语气? 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②怀念谁?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③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 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4.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4.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5.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二、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