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形象的真实内涵及文化意蕴》文献综述

时间:2019-05-13 06:4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宝玉形象的真实内涵及文化意蕴》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宝玉形象的真实内涵及文化意蕴》文献综述》。

第一篇:《宝玉形象的真实内涵及文化意蕴》文献综述

《从逃情到逃禅——宝玉形象的真实内涵及文化意蕴》

文献综述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为全书的核心人物,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长期以来,有关贾宝玉的相关研究,一直是《红楼梦》研究的焦点。由于贾宝玉研究牵涉到红学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作品主题、作者归属等等,因此,所有《红楼梦》的研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贾宝玉形象的探讨。如此一来,有关贾宝玉的研究就成为《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中最受关注的一环。本文拟从论文所涉及的方面入手,梳理有关贾宝玉研究的概况,以为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一、关于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研究

在用“叛逆”这把尺子来衡量贾宝玉时,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贾宝玉是他的时代的叛逆”[1]。吴组缃认为,贾宝玉不但是“自己阶级的叛逆者”,而且“日益发展了他的进步思想”,虽然“许多贵家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最初贾宝玉也同样沾染了”,“但随着在生活环境中他所面对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在他的“思想性格中民主主义因素已经具备规模”,可以看做一个“新人的典型”。[2]何其芳认为,贾宝玉“对于一系列的封建制度都不满和反对。他反对科举、八股文和做官。他违背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他讨厌封建礼法和家庭的束缚。他把四书以外的许多书都加以焚毁,那当然包括许多封建统治阶级极力提倡的著作。这样一个大胆的多方面的并且不知悔改的叛逆者,是不能得到赦免的”。[3]冯其庸认为,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孽子贰臣,是这个家庭的叛逆,是从这个腐朽的封建大家庭中分化出来的异端分子”;“他们的叛逆思想和叛逆行为,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思想界的先进思想和斗争精神。可以说,他们是一对洋溢着18世纪中期的时代精神的典型。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起到了启蒙的作用”。[4]

首先打破“叛逆说”一统天下局面的,是起庸的《贾宝玉是叛逆吗》一文。起庸认为:“历史上的叛逆,总得有点进步的政治理想,有点愤世嫉俗的行动,对于和他的自由倾向相抵触的事物敢于抗争的。宝玉却没有,最多只有一点内心不满和行动上的逃避而已”;而宝玉那些反对科举、反对忠君的言论,“是不自然的,仿佛是作者在出面替他说话。宝玉一生在香闺中过着风月诗酒生活,从来不接触社会,不留心政治,根据什么反对科举?只在他老子客厅里见过几个清客,听到一点酸腐的言谈,怎么能够洞察„国贼、禄蠹‟之害?他之对贾雨村有反感,也不像是针对那贪官的罪恶,只是看不惯那种官场的俗态”,“一般说来,作为一个公子哥儿,宝玉是善良的,不同于淫滥、薄幸之辈;但也有些地方,他和那些纨绔子弟并无两样。例如调戏了金钏,又甩手溜掉,致使金钏受辱自尽”;再如“他和冯子英、薛蟠等人相聚吃花酒,就和狭邪小说所写的才子无甚区别,不大像个叛逆。如果说不爱读经、无意科举的人就是„叛逆‟,那么那些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之徒,那些专以吃喝嫖赌为务的浮浪子弟,岂不都成了„叛逆‟了吗?”“宝玉出家,似乎是他叛逆的高峰,但这仍然是逃避,不是抗争。佛祖出家,是有济世之志的”,“宝玉„志‟在哪里? 只想到自己的风月繁华生活不能延续了,就愿意化为飞灰,随风飘散,或者让姊妹们的眼泪冲去,落入东洋大海……这算个什么„叛逆‟之志呢?”“总的看来,作品所写的宝玉,确有爱自由的率真性格,不以富贵骄人,不尚虚伪,更无机心,是个宽厚善良的公子哥儿;但与桀骜不驯的人物相比,还不是一个类型,很难走上真正的叛逆之路。名之为„叛逆‟,是过奖的”。[5]

此后,刘操南、汤艾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认为贾宝玉“无事忙了一十九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穿衣吃饭,都仗别人,连倒一杯茶还要让人提醒,仔细烫了手,真是啥都不会干的一个膏粱子弟”,“赦、珍、琏、蓉一流,肉欲淫威,人所易知,人所共恶。惟独宝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不特迷惑了当时局中人,还迷惑了后世的读者。赦、蓉诸人,可算顽劣,是这个官僚门阀长期„熏陶‟、„培育‟出来的轻薄子弟。宝玉之顽劣,却其实千百倍于此曹者。他所玩好者都是„既悦其色,复恋其情‟,出类拔萃,极其高级的品物,包括物化了的闺阁中人,只是书中写的极为雅驯罢咧”,“游戏人间,宝玉擅于这样精致的淘气,难道这里能嗅出有什么反封建的味道吗?”[6]

随后,王蒙著文,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似乎是,把宝玉说成封建社会的叛逆,评价太高了。他的一些行为如逃学、厌恶读经、不思功名进取,一是弄性常情,二是贾府的潮流”,“贾宝玉的表现,实在是整个贾府子弟、贵族子弟的消极颓废的精神面貌,寄生享乐的生活方式,严肃的尊卑礼教掩盖下的腐烂堕落,以及升平、恢宏、四世同堂五世其昌的家族共同体中的各怀鬼胎、互控并共挖家族共同体墙脚的这一大潮流大趋势的组成部分”;“贾宝玉是出类拔萃的”,但“他的基本表现并未超出

[7]正在没落的贵族公子哥儿的范畴”。这些观点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阅读视角。

二、贾宝玉的女儿崇拜

谈到贾宝玉对女性的态度,大多数学者持肯定态度。

王昆仑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及其归宿》中明确指出,贾宝玉具有女儿崇拜,他“在任何场合都能独特而深彻地去探索着女性的情感,而自然地发生共鸣”,他“对女儿们的普遍好感,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对

[8]他的所处环境来说是一种反抗,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来说是一种寄托”。

楼霏认为:“贾宝玉的女儿观及对女儿的情感是他性格的焦点和核心,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他的女儿观、女儿之情是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贾宝玉形象的关节点”,“贾宝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把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看作真善美的化身,当作人生理想和理想人格加以追求”,“有了理想和信念做支柱,宝玉的女儿之情就显得厚重而深沉、庄严而崇高”[9]。何永康、黄立新都认为贾宝玉的女儿之情中有“欲”的成分,但这种欲并非罪恶,而是正常的人性,是“对„存天理,去人欲‟封建伦理的挑战”[10],“其主要特征,不表现在对肉欲的追求,而是表现在对众女儿的同情、体贴或敬羡方面”[11]。世纪末,由于西方心理学特别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入红学,有研究者致力于对贾宝玉的内在人格探索透视,从而提出了一些新颖独特的见解。徐振辉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探究贾宝玉的女儿崇拜心理,认为“宝玉的这种女性崇拜固然有他厌恶男性污浊的后天认识因素,更有神话原型中带来的先天情感因素。这种先天因素,正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长期积淀,它本可以产生在所有人的心里,而在既灵又蠢的宝玉身上则不过反映得尤为突出罢了”[12]。段江丽认为,贾宝玉的所谓“意淫”,“不是纯真无邪的感情,也不是博爱或柏拉图式的爱,而是潜意识中对具有性吸引力的美丽女性的一种性情绪,在„超我‟的克制之下,最终完成性的升华,将潜意识中的自私满欲的驱力提升转化为体贴、同情、怜悯”[13]。

三、贾宝玉的出家及庄禅思想

关于贾宝玉的出家,有人认为宝玉确乎“看穿一切,抛弃一切”,“得着解脱了”,虽然这是“极不自然的办法”,但大多数论者认为,出家并不意味着宝玉对佛门的皈依。

林冠夫认为宝玉的出家“实际上只是„出走‟,只是表示与他的家庭决绝”,他的出家,“并不属于思想上的皈依”;“反佛和出家,这是一种矛盾,但在贾宝玉这个具体人物身上,却又是统一的”,“这种矛盾性和统一性,正是曹雪芹世界观中存在着矛盾的体现”。[14]

刘敬圻则认为:“贾宝玉不是老庄一派。他没有从根本上接受与领悟老庄哲学,他不能像老庄那样冷峻地看待儒家与洒脱地对待人生”,但他“确有通向老庄的悟性。他欣赏老庄的虚无逍遥和无为”;总起来说,他“对老庄思想的亲近还徘徊在总体的感性观赏与部分的浅浮领会阶段,属于„前老庄‟情思”。[15]

白先勇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宝玉的出家。他认为宝玉的俗身“化在蒋玉菡和花袭人身上”,因而“宝玉出家,佛身升天”,蒋花二人“结为连理”,“二者相辅相成,可能更近乎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佛学与儒学,出世与入世并存不悖”。[16]

四、贾宝玉性格的哲学内涵

从不同的视角注视贾宝玉性格的不同侧面,研究者们眼里的贾宝玉各具内涵。徐子余从审美角度出发,认为贾宝玉“忠实于自己幼年时期的性格,从审美感受的出发”来诋毁“传统的人生道路”,甚至“对于„忠‟这一最高封建道德的否定,也是从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出发的”;而“贾宝玉(还有曹雪芹)的„卑‟者褒之,„尊‟者贬之的审美评价,也是徐渭以来以女„压‟男的审美意识的发展”,并且“升华到上古以„水‟为„上善‟的审美意识所要求的高度”。[17]单世联着眼于贾宝玉对“真我”的肯定与追寻,认为“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学说的主题就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基础是“个人必须绝对无条件地服从社会”,人们将在社会规范中失去真我,中国传统“天—道—人的本体模式遏制了向人性深处的开掘和体验,贾宝玉的忏悔,就在这封闭的模式上打开了缺口,成为中国文学中第一个分裂、破碎的自我”,“贾宝玉对自我的追寻及其对社会规范的否弃,具有明显的历史规定性。但是,他对真正人的生活的向往却是一个有着普遍而永恒意义的课题”;“从社会规范中分离出来,寻求自我的真实存在,最后又否定此世的生命存在:这就是贾宝玉的心灵历程”。[18]与单世联观点较为接近的还有严云受的《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与时代性》、鲁德才的《贾宝玉理想人格的探求与超越》、刘敬圻的《贾宝玉的生存价值的还原批评》、付丽的《贾宝玉正邪两赋人格对儒家人格的背离与超越》等。他们的不同点在于,严云受强调宝玉对个性、自由追求的热烈、坚定,认为即便是“贾宝玉的悲观情绪和虚无主义,也同没落阶级的悲观绝望是根本不同的。在贾宝玉的喟叹中,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对于生命、青春的挚爱,对于个性自由的理想的热情”。[19]鲁德才分析了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过程中的局限,认为贾宝玉“具备历史上创造性人物敏感、幻想、怀疑、审视事物的天赋,却缺少创造性人物的特殊素质和行为。面临僵化没有生机的传统,没有适应社会发展需

[20]要的思想武器作为„支援意识‟,最终走向庄禅的虚空”。刘敬圻注意到,在贾宝玉的思维中“跃动着崭新的生存观念:不关注留名青史,不关注长生不老,不关注善修来世,而只是执著地探寻一种宽松宽容宽和的生活空间,和一种充满温情的、不受打扰的、宁静无痕的死。这是关乎生命质量的前所未见的价值追求。它产生在背离传统价值期待(虽不彻底))与尊重个性舒扬(虽不高亢)的结合点上”。[21]付丽侧重于贾宝玉“正邪两赋”文化人格对儒家人格的背离,认为“相对于魏晋人格狷狂式、无为式的„任自然‟,贾宝玉的„情痴意淫‟,意味着一种新的人格价值取向的出现,从而为异端于传统的个体人格,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开出了情为根性的精神家园”。[22]

综上所述,有关贾宝玉形象及其内涵的研究,研究者都予以了相当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这一研究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贾宝玉形象的研究,正逐渐由其外表的探寻走向对其精神实质的拷问。这一研究理念的转变,给贾宝玉形象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们的研究即以此为切入点。在以后论文的撰述中,我们力图在综参诸家见解的前提下,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贾宝玉形象的内涵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以期探寻《红楼梦》的真实内涵。参考文献

[1]金果.杂谈《红楼梦》[J].野草,1943(5):10.[2]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J].北京大学学报,1956(4):12.[3]何其芳.论《红楼梦》[J].文学研究集刊,1957(5):30.[4]冯其庸.千古文章未尽才——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20 周年而作[J].红楼梦学刊,1983(4):20.[5]起庸.贾宝玉是叛逆吗[J].晋阳学刊,1981(6):18.[6]刘操南,汤艾.贾宝玉的积尘[J].温州师专学报(社科版),1983(1):16.[7]王蒙.贾宝玉论[j].红楼梦学刊,1990(2):40.[8]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3,87.[9]楼霏.论贾宝玉的女儿观[J].红楼梦学刊,1995(3):64.[10]何永康.试论宝玉之魅力[J].红楼梦学刊,1988(1):75.[11]黄立新.论贾宝玉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及其他——与李百春同志商榷[J].红楼梦学刊,1992(2):15.[12]徐振辉.原始思维:贾宝玉心理世界一角[J].红楼梦学刊,1990(3):22.[13]段江丽.贾宝玉性格的心理学阐释[J].红楼梦学刊,1999(2):40.[14]林冠夫.毁僧谤道悬崖撒手——从贾宝玉出家看曹雪芹的思想矛盾[J].红楼梦学刊,1985(3):16.[15]刘敬圻.贾宝玉生存价值的还原批评[J].红楼梦学刊,1997(1):32.[16]白先勇.贾宝玉的俗缘:蒋玉菡与花袭人——兼论《红楼梦》的结局意义[J].红楼梦学刊,1990(1):38.[17]徐子余.论贾宝玉性格的独特性及其审美价值[J].红楼梦学刊,1985(1):17.[18]单世联.徘徊在规范之外——贾宝玉的一个新诠释[J].红楼梦学刊,1988(2):30.[19]严云受.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与时代性[J].红楼梦学刊,1986(2):20.[20]鲁德才.贾宝玉理想人格的探求与超越[J].红楼梦学刊,1993(3):22.[21]刘敬圻.贾宝玉的生存价值的还原批评[J].红楼梦学刊,2000(3):43.[22]付丽.贾宝玉正邪两赋人格对儒家人格的背离与超越[J].红楼梦学刊,2000(3):52.

第二篇:宋江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摘要

宋江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水浒传》是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小说的先河,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轰轰烈烈的水浒农民起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它传播了农民的斗争理想,鼓舞了农民的斗争意志,起到瓦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作用,但它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没有完全冲破正统观念的束缚,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作为起义军的领袖——宋江,他的性格发展和水浒义军的生成,壮大,失败息息相关,宋江义字当头,深得人心。梁山结交了那么多英雄好汉,义军能有这么好大的气势,与宋江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他在梁山初期活动中,义军与统治者斗争中,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因性格的多重性和矛盾性,毁灭了义军和自己的前程。

关键字:宋江义军性格多重性矛盾性

Song jiang's image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bstract: The water marginis as one of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of Chinese is the first novel written in vernacular Chinese in ancient China,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of vernacular Chinese novels.The Vigorous peasant uprising described in the novel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that it spreads the peasants' struggle for the ideal, inspires the peasants and has the effect of disintegrating the feudal society's economic basis.But it also has historical limitations of not radically getting rid of the concept of orthodoxy, which is doomed to be a failure.As the leader of the uprising, Song jiang whos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ightly link with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 and the failure of the uprising.He regards ‘righteousness’ as the important belief thus admired by other insurgents.The numerous heroic uprisers gather Liang shanpo(the base of the uprising)with such a great momentum, which is inseparable from song jiang‘s great feat.H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affair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fighting with the rulers at Liang shangpo, however, the multiplicity and contradiction f his personality, unavoidably destroyed the rebels and his own future as well.Key words: song jiangrebelspersonalitymultiplicitycontradiction

第三篇:《宝玉挨打》的三重内涵

《红楼梦》中的全息缩影 ——《宝玉挨打》的三重内涵 安徽宣城中学

邓彤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出重头戏。

“严父教子”,这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却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宝玉挨打”一节在情节结构的布局上,人物形像的塑造、思想感情的表达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准。

挨打的原因很多。情节如此错综复杂,但叙述得却是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挨打的冲击波还一直延续到第74回,为后来抄检大观园种下了根苗。

在这一事件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精彩表现。贾政先是“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泪流满面”,后是“又急又痛、泪如滚珠、心灰不已”;王夫人是哭诉哀告,老太太是颤巍巍声色俱厉;李纨则抑制不住放声大哭;凤姐在一片忙乱中仍不失干练周到;袭人是满心委屈;还有下回宝钗罕见的真情流露,黛玉的“气断声吞”,无一不是诸人个性的体现。

写人物,写场面,写矛盾,每一处均使人如临其境,确是神来之笔。

这一件小小的家庭冲突,宛如一个全息细胞,几乎包含了《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的所有重要信息,折射出多少动人的光彩!

且让我们细细品味一番。

一、从事件缘起看思想的对立与家族的矛盾

起因之一:一个夏日的午间,湘云与小丫鬟翠缕前往怡红院找袭人。在宁静的大观园里,主仆二人轻松愉快地谈论着“阴阳”二气,又捡了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在怡红院湘云又与袭人叙起了家常。本来这是一个十分悠然的午间,不料,贾雨村的造访破坏了这一美好氛围,引发了宝玉的一番人生观价值观的议论。在这里,宝玉和黛玉共同的志趣,宝钗、袭人、湘云完全认同现实符合主流观念的思想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宝玉一句“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引得黛玉百感交集,感慨万端。

你不能不佩服曹雪芹化腐朽为神奇的大家手笔:一桩极为普通的会客事件,居然立刻使得小说人物的思想得到充分展现,使小说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两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立刻显现出来了。

而这不正是贾政始终为之痛心疾首的吗?

果然,正是这种“不通庶务、怕读文章”,厌恶“仕途经济”的心态,使得宝玉在见了贾雨村之后“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令贾政大为不满。这是宝玉挨打的最初起因。

起因之二:30回中,宝玉与金钏儿调笑被王夫人发觉,王夫人大怒,不顾金钏儿哭求立刻把她撵了出去,金钏儿含羞忍辱投井自尽。金钏之死,是宝玉挨打的重要原因。由于金钏之死,宝玉五内摧伤,唉声叹气,“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整个贾府中,除了金钏儿家人以外,对金钏之死抱以极大悲痛的也就只有宝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就使得贾政“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起因之三:琪官事件。这是宝玉挨打的决定性因素。宝玉与琪官蒋玉菡在酒席上一见如故并互赠了汗巾,而且两人过从甚密似乎也从不避人,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所说的“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似乎也不是信口开河。因此,当琪官在王府里“突然蒸发”不见踪迹,怎能不令人怀疑宝玉与此大有干系?当贾政得知此事,深知得罪王爷的严重后果,其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所以,宝玉无论如何难逃此劫了。

起因之四:贾环进谗。真是祸不单行,正当宝玉岌岌可危之际,贾环为免去父亲的责打,抓住机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辩解为进谗,乘机给宝玉“下了蛆”。这一招击中了要害,使得贾政立刻失去了理智。这一回合中,贾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嫡庶之争的冲突又一次展开。所以,这次宝玉挨打又是贾府内部不同利益集团间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事出于偶然,但情属于必然。

二、从心态看人物的性格与身份地位之差异

A.贾政 贾政是这一事件的主角。他在这一章节中充分展示了自己鲜明的性格,其情感的演进写得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起初,贾政心中仅仅是因为宝玉精神状态不佳“生了三分气”,而当得知琪官之事后则是“又惊又气、目瞪口歪”,待到贾环进谗后,更是“气得面如金纸”“泪流满面”,见了宝玉“眼都红了”。作为父亲,贾政此时“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展露无遗;而王夫人的一番哭诉又令贾政“长叹一声,泪如雨下”,这是贾政夫妻之情的真实流露;当老太太颤巍巍厉声斥责时,贾政又是“躬身赔笑”,又是“含泪下跪”。总之,在这里,贾政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的三重角色特点都体现得十分鲜明,令人感动。

贾政是个迂腐方正的人。在贾府的诸位老爷中,只有贾政还算正直端方,只有他还能够坚守封建正统道德。他虔诚地信奉这种道德并且要求自己的儿子也要严格尊奉。他对宝玉的毒打完完全全是这一心态的促使。宝玉挨打实质是两种价值观冲突的必然结果:家族寄厚望于宝玉希望他能够“克己复礼”重振家业,而宝玉则一意率性而行视功名利禄如粪土,这是无法调和的冲突,激化的结果就是一顿严厉的责打。在这一事件中,贾政表现得是一身正气,王夫人与贾母实际上也是支持贾政的,她们在大方向上和贾政是一致的,只是反对贾政所采取的极端做法。作为一个对孩子寄予厚望的父亲,眼看儿子一意孤行不断地向着“危险的道路上滑去”,而自己除了痛打儿子一顿以外就毫无办法,你说他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贾政其实挺可怜的。

此外,作者在文中三言两语提及的人物也都形神毕肖。

B.李纨 当王夫人抱着宝玉哭喊着已故的长子贾珠的时候,一向如同槁木死灰从不动情的李纨也“禁不住放声哭了”。李纨之哭,极合情理,让人感受到她内心长期压抑的辛酸和苦楚。谁说她心如古井?她只是将情感压进了心底而已。李纨的一声痛哭,使我们对她的理解更进了一层。

C.王熙凤 凤姐始终精明能干,想的硬是比别人周到。当众人要搀宝玉回去时,是凤姐临乱不惊、布置妥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

此外,袭人、王夫人、贾母诸人的反映都是恰如其分合情合理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各自身份、性格的必然体现,在这一事件中人人都充分展示了自我。

三、从余波看性格的丰富与情节、主题的走向

宝玉挨打之后,惊涛骇浪转化为潺潺溪流,故事余韵袅袅,动人心弦。在这一事件里,有几位人物的言行尤其值得细细品味。

A.宝钗 宝钗总是能够在发生重大事件后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现场。金钏儿死后她也是第一个赶到王夫人处去安慰王夫人的。宝玉挨打,她也是第一个前去探望。这虽然免不了带有“做人”的成分,但这次宝钗做得确实让人感动,让人喜爱。你看,“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把宝钗那种郑重端庄性格完全写出。宝钗做人做事向来考虑周到。前来探望宝玉她也要做得冠冕堂皇,“师出有名”——专程前来送药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理由,任何人对此都不会有什么非议。而宝钗此时的神态也是那么让人怜爱: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

这时的宝钗让宝玉感动,也令读者喜爱。这时读者才感觉到,原来宝姑娘心中也是如许深情款款,也有一种让人感动的极柔软的东西在,只可惜由于平素过于克制自己,不轻易使这种美好的情愫形于色而已。

B.黛玉 黛玉与宝钗迥然不同。她来探望宝玉,没有任何道具,也不需要任何道具,她只是带着一颗心来。当宝玉从梦中惊醒过来时:

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这番哭,毫无功利之心,是全然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真情,是心灵之声的自然流露。此时的宝玉有福了。

人生倘能享受片刻这般爱的温馨,死亦何憾!

这次探望之后,宝玉随即给黛玉送去了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子,黛玉大为感动,遂有“题帕定情”之举,从此,宝黛之间再也没有发生吵架赌气之类的事。爱情,这美妙的爱情终于从朦胧走向清晰,从猜疑走向信任,一个崭新的爱的境界出现了。

C.袭人 袭人是宝玉最忠实的丫鬟,她对宝玉的忠心无可怀疑。当宝玉挨打**渐渐平定后,袭人正暗暗进行一个巨大的战略部署。

当王夫人使个婆子来口称“太太叫一个跟二爷的人呢”之际,“袭人见说,想了一想”,就自己去了。她究竟想了些什么呢?作者虽未明言,但根据后文我们可以约略猜测得到:依据当时的情形,王夫人极有可能向她询问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但是,该怎么说?什么时候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些都不能马虎。袭人这“一想”,真是大不简单啊!

到了王夫人处,王夫人说“你不管叫个谁来也罢了”,显然并没有打算与袭人交谈。在说了一番关于宝玉伤势的话后,王夫人并没有提及什么实质性的话题。这时袭人自然不能擅自越位主动反映。而当袭人将走,王夫人突然想起并专门问起宝玉挨打的缘由时,袭人的回答就非常有分寸了。她是有备而来的。贾环进谗之事,袭人可以对宝玉说,但是绝对不敢对王夫人说,因为她深知宝玉的为人,也知道事关两位主人两条路线的斗争,如果把自己摆进主子争斗的漩涡中去,最终被碾碎的只能是她自己。于是,袭人转移了话题,单纯从为宝玉考虑为宝玉着想的角度向王夫人进言,不涉及任何一方的矛盾,献出的只是一片忠心。这一番话,使得王夫人心头如“雷轰电掣一般,心下越发感爱袭人不尽”。这一番话,从此奠定了袭人的身份地位,这一番话,又为后来抄检大观园埋下了一根巨大的导火索!

D.宝玉 宝玉是这一事件中的焦点人物。他虽然挨了贾政的痛打,但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追求和志趣。肉体的痛苦并没有抑制他精神上的自由,反而为自己因此得到众姐妹的眼泪而大感快慰:

(宝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这就是宝玉。

此番挨打,又使宝玉与黛玉的感情更进了一步。他躺在病床上给黛玉送去了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令黛玉神魂驰荡。宝黛之间已然达到灵犀一点心心相印的地步了,两人的感情已不再是两小无猜的嗔嗔喜喜,而是生死相托的性质了。

此番挨打,又为宝玉的个性伸张腾出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此后,贾母王夫人可以名正言顺地让宝玉在大观园中好生将息,宝玉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纵情张扬着自己的性情。

这次挨打,大长了宝玉的志气,大灭了贾政的威风。从此,宝玉优哉游哉又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真正是“祸兮福所倚”。

一桩小小的家庭冲突,居然就包含如此深刻的内涵,浓缩如此丰富的信息。

这就是曹雪芹。

这就是《红楼梦》。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3期

第四篇: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蕴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蕴

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经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对二十四节气的保护有一个过程。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和2014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等又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意味着对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认可和对中国承担保护职责的信任。这就要求我国动员各种社会力量,采取更加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护措施,积极推动二十四节气的保护工作。

二十四节气本来是大众的生产生活日用文化,“古人立国,以测天为急„„察悬象之运行,示人民以法守”。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由于它相当准确地反映了时令、气候、物候在一年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自秦汉时代定型之后,2000年来就一直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既是国家行政的时间准绳,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而其中蕴含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扶助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遭遇危机的当下,凸显出普遍意义和共享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让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回归生产生活日用,才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一直以来,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地的人们不仅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内在于其中的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核心价值理念,而且对于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因地制宜、因俗制宜的创造性利用,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既有国家祭典,又有生产仪式和习俗活动,还有谚语、歌谣、传说、诗词、工艺品、书画等文艺作品。

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有助于激起国人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增强外国人士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第五篇:文化内涵

第一章医院简介

三原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78年,由原城关地段医院易建而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以中医特色见长的综合性医院,是我县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残疾人鉴定定点医院。2010年与陕中附院建立协作关系,加挂陕中附院三原医院牌匾。医院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卫生行业“文明示范单位”、咸阳市“优秀中医医院”和“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三原县“文明标兵单位”。

医院位于县丰原街中段,占地15亩,建筑面积8000㎡编制床位180张,年门诊量9万人次,医院现有职工273名,其中卫技人员198名(高级职称18名,中级职称50名),医院拥有螺旋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C型臂、腹腔镜、电脑牵引床、CR及电透系统等30余种100多台件先进的医疗设备。

医院设立两个门诊部,开设内科、脑病科、普外科、骨伤科、疼痛康复科等3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以及标准化的中西药房、制剂室。疼痛康复科、脑病科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医院坚持“中西并重,中医立院,特色强院”的办院方向,坚持走专病专科的发展之路,注重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针灸、推拿、按摩、火罐、刮痧、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中风病、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顽疾的治疗上,采用中医传统疗法配以中药制剂,内服外敷,疗效显著,颇受赞誉。专科、专病、专药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医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弘扬、继承、传承、创新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注重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力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医院文化

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

“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弄虚作假。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及释义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由医标和太极图案组成,意喻中医阴阳平衡衡,天地人相合的中医药人文理念。

双鱼太极图案以绿色为背景,象征着生命与健康。十字医标,体现了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一个理念,白十字代表以病人为中心,四颗红心代表对病人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院训

爱中医,爱医院,爱同事,恪守医德,关爱病人。

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祝健康之完美。

医院精神

视病犹亲的人文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医院主题文化

弘扬祖国医学,继承、传承、创新中医

药文化,做中医人,树中医魂。

发展战略

中医名医云集、驰名中医药特色科室、渭北中医名院的“三名战略”。

发展定位

中西并重,中医特色突出,中医药优势明显,名医、名科、名药齐备,专科一流,设备先进的现代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服务宗旨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下载《宝玉形象的真实内涵及文化意蕴》文献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宝玉形象的真实内涵及文化意蕴》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挖掘学校文化内涵 塑造敬业学子形象

    挖掘学校文化内涵 塑造敬业学子形象 敬业中学 学校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古诗词中的鸿雁形象及其意蕴

    ·古诗词中的鸿雁形象及其意蕴 中国古代的诗歌,真可谓是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其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阅读鉴赏诗......

    《狂人日记》形象的典型性及其意蕴五篇

    《狂人日记》形象的典型性及其意蕴 内容提要:《狂人日记》最初发表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在我国文学发展历史......

    酒广告的文化意蕴

    酒,自古以来就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酒的文字, 被消费者接受;二是这些酒广告中历史人物都与酒有着某种 诗词,故事,器具,数不胜数,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加上“酒被大家熟......

    徐州民间故事的文化意蕴

    徐州民间故事的文化意蕴 徐州民间故事是彭祖文化同民间文学结合的产物。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徐州民间故事经历了初创,删改,完善定型的过程,以鲜活的徐州方言将民间的神话......

    谈现代传媒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传媒正在摆脱传统单一思维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更加注重人性化,尤其是传媒中的女性形象独具魅力与内涵。女性传媒的重要性调查表明:国内媒体上,女......

    地税文化内涵

    地税文化创建 一、地税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品行、一种责任、一种资源、一种动力。 二、意义: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是地税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

    “和”的文化内涵

    “和”的文化内涵2013年10月14日来源:人民论坛10月上(总第418期)作者: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孔子研究院院长)传统经典中的“和”“和”的历史非常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