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近来若干食品重大污染事件及研究进展

时间:2019-05-13 06:2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外近来若干食品重大污染事件及研究进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外近来若干食品重大污染事件及研究进展》。

第一篇:国内外近来若干食品重大污染事件及研究进展

国内外近来若干食品重大污染事件及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4班

章沙沙

摘要: 简要叙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几起重大食品污染事件,及其影响和带给我们的思考.关键词: 国内外,食品, 污染事件,“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食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近年来,国内外食品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重大的污染事件,让我们回顾几起食品加工背后的故事:

鲜火腿遭遇污染:敌敌畏用到了火腿加工上,浙江金华经过特殊工艺做出来的季节火腿连苍蝇都不敢往前凑。季节腿主要销往浙江、江苏、北京、乌鲁木齐、太原。

陈化粮做“鲜”米粉:贵阳市一些打米厂竟然用吊白块,轻而易举地让又黑又黄的陈化米做出又白又亮的米粉。

乡吧佬的“红”与“黑”:浙江温州市的苍南县,以生产卤制熟食闻名省内外,一些厂家生产的鸡腿、鸡翅、鸡蛋等卤制食品,竟然添加了酸性橙等化工原料。

“毛发水”酱油让人发毛:湖北省荆州市津津乐调味品厂配制酱油所用的氨基酸液竟然是用毛发加工的。

劣质香肠猫腻多:泰兴野竹村竟然用死猪肉做成香肠,成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每天至少有7吨野竹村的香肠供应南京。

火锅底料“硬”是有问题:重庆市一些火锅底料生产厂家竟然用石蜡塞体牛油,一斤能当三斤四斤牛油用,产品销往宜昌、成都、西安、贵阳、武汉、汉口、襄樊、遵义、昆明、哈尔滨、沈阳、长春、北京。

挂面“美容”做足表面功夫:成都市一些挂面生产厂家用福尔马林作为面条的增白剂……….1近几年国内重大食品污染事件

1.1从阜阳劣质奶粉案看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

2004 年4 月在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 名婴儿夭折,近200 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在随后的全国大检查中,各地陆续发现不合格奶粉伤害儿童事件。一场几乎蔓延全国的劣质奶粉事件让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凸现

据调查,劣质奶粉主要是以各种廉价的食品原料如淀粉、蔗糖等全部或部分替代乳粉,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剂进行调香调味制成的,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添加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用这样的奶粉喂养婴儿,将会严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危机爆发后,我们更多的是谴责劣质奶粉生产者和销售者,利欲熏心、丧尽天良,谴责政府职能部门失职失责、监督不力,然而,劣质奶粉事件看似发生于某个时期的食品安全的个案,但这并非一个独立的事件。危机的爆发不仅是食品安全管理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更多的是集中反映了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各种矛盾冲突的结果,是各种矛盾冲突长期集结的必然结果。1.2.从苏丹红事件剖析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

2005年3月一则消息引起了全国的震动: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美味源”牌辣椒酱被检出“苏丹红一号“,随后肯德基快餐食品的调料在检查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很多中国人由此次的苏丹红事件开始关注我国的食品安全性问题。“苏丹红一号”是人工合成的偶氮类染料,由苯胺重氮化,与2一萘酚偶合而成,外观暗红色或深黄色片状晶体。主要用于溶剂、蜡、汽油等增色和为鞋、地板等增光。食品中添加苏丹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红色,以掩盖天然辣椒素光照褪色的缺点,使辣椒制品长期保持鲜红的颜色。正是由于苏丹红具有染红其他食品的功能,加上价格低廉,很快在印度等国率先被不法商家添加到食品中去。“苏丹红一号”含有“偶氮苯”,当“偶氮苯”被降解后,就会产生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致癌物质“苯胺”。过量的“苯胺”被吸人人体,可能会造成组织缺氧,呼不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受损,甚至导致不孕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可导致老鼠患某些癌症。作为第三类致癌物质,包括其化学衍生物苏丹红二号、三号和四号,它们对人体的影响还在进行测试,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它们能够使老鼠和兔子患癌症。对于人类,同样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如果短期内大量食用,则会直接引起死亡。,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因此应尽可能避免摄入这些物质。基于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有致癌性,l995年欧盟(EU)等国家已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进行添加,对此我国也明文禁止。然而即使有明文规定仍然会有一些不法商家不顾人民的安全只被眼前的利益驱动将只能用于工业的染料作为食品添加剂。此次苏丹红事件的曝光可以说在那些不法商家耳边敲响了警钟:警告他们若有践踏我国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严惩!这次事件也使我们发现我国在食品安全性问题上确实存在漏洞和不足。

1.3.浙江省白砂糖中添加“吊白块”案件。

在该省进行的食品大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了大批含有化工原料“甲醛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的粉丝和白糖,随即展开调查。这种俗称“吊白块”的原料,一般不法分子是将其作为食品的漂白剂使用。食用含有“吊白块”成分的食品,不仅对人体肝、肾脏等有严重损害,而且一次性食用剂量达10克的,会有生命危险。如:今年6月6日,广西玉林市师范学校、环西学校、育英高中、新民小学发生食物中毒,中毒人数87人,经卫生部门确认,这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就是吃了非法添加“吊白块”的粉丝所引起的。

1.4.重庆市“毛发水”酱油案件。

一些不法厂商用“毛发水”兑制的有毒酱油再次惊动万州,流入市场的76吨已被市民买走,剩余9吨被当场查封。并称“毛发水”中含有砷、铅等有害物质,且在配兑酱油时加入的酱色中,含有可致人惊厥甚至可诱发癫痫症的4-甲基咪唑。经查证,万州龙宝三凯生化厂将生产胱胺酸的废液(俗称“毛发水”)13.75吨卖给万州酿造厂、幸福酱油厂、老同兴酱油厂等6家企业,用于生产兑制酱油。6家企业共生产兑制酱油85吨,已售出76吨有毒酱油,剩余9吨。其中,万州区川东酿造厂为无证生产,其余5家有卫生许可证,但只允许生产酿造酱油。“毛发水”是以毛发为原料,经盐酸水解,提取胱氨酸后的残留废液,为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1.5广东劣质大米案件。

根据媒体记者暗访提供的线索,广东省卫生监督所对广州天平架牛利岗真实惠货仓商场出售的大米进行检查,发现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并立即组织了对白云区江夏生活小区的“永康精米厂”、“港兴精米厂”和“泰京精业”等3家劣质大米生产加工窝点的突击检查,当场查封了劣质大米300吨。同时检查中发现,“永康精米厂”等3家大米生产加工点,没有卫生许可证,不具备大米生产加工的条件,现场堆放的“原料米”来源不明,已经发霉、生虫并有异味。这些发霉变质的“原料米”经过去皮、漂白、抛光和添加矿物油等工序,被加工成40多种假冒的优质品牌大米,经粮油批发市场销往各地。在“地毯式”的检查中,广东卫生监督所对广州铁路南站货仓内囤积的大米进行抽检时发现,抽检的17份有15份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一份铅超标,仅这一批大米数量就达900吨。专家介绍,黄曲霉毒素的急性毒性极强,毒性主要损害人体肝脏,可引起急性肝炎,并有明显的慢性毒性与致癌性,持续摄入可引起肝肿大、肝细胞重度脂肪病变并发肝硬化等。

1.6天津查处输液瓶灌装香油案件, 一个利用输液瓶灌装香油的地下“小作坊”在天津被查没,执法人员当场查扣散装香油300斤,瓶装香油30瓶,输液瓶1240个。检查中工商执法人员发现该加工点存放有大量散装香油,在墙角则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成箱的输液瓶。工商执法人员随手拿起一只瓶子发现,瓶内还有残留的药液,有的甚至还有药液的结晶体。据当事人杨某交待,他是河北省大名县人,装香油的输液瓶是通过老乡从某医院以5分钱一只的价格收购的。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使用过的输液瓶由于与病人接触,上面带有大量病菌,如果用消毒不彻底的输液瓶包装食品,会使大量病菌得以传播,给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而病菌一旦随食品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后果无法想象。1.7阳澄湖大闸蟹事件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大闸蟹的产销旺季,大陆销到台湾的大闸蟹有7批共3000多公斤被验出含禁用致癌物质硝基喃代谢物。台湾卫生部门立即紧急要求业者回收相关大闸蟹,这一事件一时引得舆论哗然,居民震惊,养殖单位愤怒,并引出种种所谓蹊跷猜测。硝基喃是一种可致癌的抗生素。如将其混入饲料,或用含这种物质的水浸泡水产品,水产品看起来就会显得很“光鲜”。

近几年来,大闸蟹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品质**,譬如重金属超标,土霉素、氯霉素残留量超标,直到本次出现“致癌嫌疑”。

这次大闸蟹致癌事件暴露国内食品安全监管弊端,针对连年发生的“大闸蟹**”,有关部门和机构均会分头采取行动,大张声势地执法,以图澄清事实以正视听。类似于大闸蟹这等大宗水产品的国家标准长期缺席,很大程度上是部门分割“各管一段”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长期妨碍标准化事业发展进步的必然后果.没有品质控制标准,对大闸蟹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源头和过程的品质控制。

2.国外重大食品污染事件 2.1日本食品污染事件

在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发生的一种食品污染公害事件。患病者5000多人,其中死亡16人,实际受害者超过1万。用米糠油中的黑油作家禽饲料,引起几十万只鸡死亡。症状有眼皮肿、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重者呕吐恶心,肝功能下降,肌肉痛,咳嗽不止,甚至死亡。主要污染物是多氯联苯。其发生原因是,生产米糠油时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因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中,食后中毒。

日本大阪及周边地区自6月27日以来发现雪印牌低脂肪牛奶饮用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腹泻等中毒症状“据共同社统计,截至本月2日,近畿以西地区8个府!县中毒者达6927人,其中41人仍在住院治疗”雪印乳制食品公司在日本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并在卫生安全方面享有较高声誉“雪印乳业公司社长石川哲郎1日在会见记者时承认,在工厂生产线的设备中,检查出黄色葡萄状球菌,这可能是中毒原因之一”球菌的产生主要是生产设备卫生管理不善等管理方面的原因“该地区的雪印牌低脂肪牛奶是由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生产的”该工厂已宣布回收近期生产的约30万盒低脂肪牛奶,但到6月30日下午,只回收了1.35万盒“大阪市政府今天以违反食品卫生法宣布命令工厂无限期停产,大阪警方也以涉嫌业务过失伤害开始对该企业作现场调查” 2.2英国黄曲霉毒素污染事件

1960年在英国南部地区,短短几个月内有十万只火鸡突然死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火鸡事件”。由于病因不明,当时称为火鸡x病。后来经研究 发现,饲料中有从巴西进口的霉变的花生饼粉,用这种花生饼粉喂养大白鼠能 诱发肝癌。导致中毒的物质是黄曲霉毒素。

2.3薯条含超量致癌物事件

几十年来,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内薯条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尽管许多人早已习惯了炸薯条是“垃圾食品”的说法,都知道它不利于健康,但05年下半年一则“高温油炸食品含致癌物丙烯酰胺”的新闻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再一次给消费者敲了警钟。丙烯酰胺致癌,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闻。早在两年前,瑞典科学家就发布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包括炸薯条在内的多种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1公斤炸薯条的丙烯酰胺含量是400微克。相比之下,德国规定每升饮用水中丙烯酰胺含量不能超过0.1微克。研究显示,长期低剂量摄入丙烯酰胺的人会出现嗜睡、情绪波动、记忆衰退、幻觉和震颤等症状,并且伴有出汗、肌肉无力等末梢神经病症。实验证实,丙烯酰胺含量高能使动物患生殖系统癌症。

2.4 PVC保鲜膜致癌事件

国家质检总局叫停PVC食品保鲜膜。国家级权威机构专家介绍,PVC保鲜膜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较大。PVC食品保鲜膜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氯乙烯单体残留量过高,当人们接触过量的氯乙烯后,人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其次是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加工助剂的种类及含量,现行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都允许限量使用己二酸二辛酯(即DOA)作为增塑剂,其含量不能超过35%。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新型材料不断进入食品行业,加工食品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体主营养素来源。除了食品包装材料有关标准,从05年底开始,国家标准委下达了一批食品国家标准计划。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食品标准主要指标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已从原有的20%提高到了55%。2.5芬达、美年达饮料致癌事件

英国食品标准局称如果汽水同时含有苯甲酸纳(防腐剂)与维生素C(抗氧化剂)两种成分,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生成苯,而苯是致癌物。芬达汽水、美年达橙汁等众多软饮料都可能构成致癌危险。随后,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我国10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检验机构,对部分进口及国内生产销售的软饮料产品,尤其是含有维生素C并且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的产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共对进口及国内生产销售的170多批次软饮料产品完成了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苯含量均在10ppb以下。

目前,国际国内均尚未对软饮料中的苯含量做出限制性规定,此次抽查是参照饮用水中苯限量的规定。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苯限量为10ppb(浓度单位,1ppb=10亿分之一),即1升水中允许含有苯10微克(1微克=千分之一毫克)。我国等同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即规定饮用水中苯限量为10ppb。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随后表示,将密切跟踪其他国家对软饮料中苯含量问题的控制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国内生产的和进口的软饮料产品的监督检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2.6“孔雀石绿”事件

2005年6月5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一种名为“孔雀石绿”的成分,有关方面将此事迅速通报给欧洲国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机构,发出了继“苏丹红1号” 之后的又一食品安全警报。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说,孔雀石绿是一种对人体有极大剖作用的化学制剂,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物质,并且这种化学物质不应该出现在任何食品中。3.全球性食品污染事件 3.1瘦肉精事件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美国的一家公司里,科研人员不经意间将一种在治疗剂量下常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放到了做好的猪饲料中,从而改变猪的肌体品质,促使生长速度加快,最终使得瘦肉相对增加的东西,使人们还没有从其优越性所带来的美梦中醒来时,厄运便不期而至,在其才运用了短短的不到10年时间后,人们便要为其初始的贪婪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了!

盐酸克伦特罗,这个因其功效被称为“瘦肉精”的东西,带给我们真正离着美国“十万八千里”的中国人不但是食品安全的隐患、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将改变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和中国产业化调整。

从2000年以来,南方各地年年发生瘦肉精事件。2000年1月,杭州数十人食用添加“瘦肉精”猪肉中毒。2月20日,广东云浮市托洞镇25人严重呕吐腹泻,被送进医院抢救,另有数十名症状轻微者也接受了医院的观察治疗; 8月7日,浙江海宁市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判处个体养猪户魏益明、农民孙志福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此前,魏在明知食用过量瘦肉精的猪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情况下,与孙志福商议将其7头猪售出,造成40余人中毒; 8月23日,浙江桐庐县又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涉及5个乡镇180多人。2001年8月,广东信宜“瘦肉精”猪肉毒倒530人;鹤山市杏坛镇麦村“瘦肉精”猪肉致使630多名村民中毒。11月,广东省河源市发生了一起特大 “瘦肉精”中毒案。据事后统计,在整个事件过程当中,河源市共有484人因服食有毒猪肉,住院观察、治疗。200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等几所医院相继收治瘦肉精中毒患者26人。该市疾控中心从中毒者吃剩的猪肝样品中测得“猪肉精”含量超标5倍以上。2003年上半年,卫生部收到重大食物中毒报告116起,中毒人数3643人,在养殖过程中滥用“瘦肉精”等药物仍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2004年4月,广州东园新村“瘦肉精”害倒祖孙三人。再如媒体消息,据来自深圳市贸工局的粗略统计,深圳猪肉市场的容量在15 000头左右,每天至少有约100万kg猪肉通过私宰窝点流向深圳市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死的猪肉。食品安全甚至成为了深圳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惟一的议案。在2005年6月初闭幕的会议上,116名代表联名提交了大会惟一的议案,议案提出,改变食品监管多头管理,执法力量分散的局面,改革目前的生猪屠宰管理制度。2005年3月中旬,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工商局查获近5 000kg病死猪肉、500kg香肠和部分加工用具。截至被查获时,当事人已销售出5 000多kg产品。2005年12月,福建省闽侯县法院审理了一起不法分子收购、加工、销售病死猪(肉)的案件。7名不法分子私设屠宰、加工窝点,专门经营病死猪肉以牟取暴利。在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累计向福州市场投放病死猪肉超过200T。另据国内媒体的调查,猪链球菌疫情爆发地四川资阳、内江一带长期存在的一个非法宰杀病死猪、买卖病死猪的链条,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人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买了病死猪肉或者分食了病死猪肉所致。3.2禽流感事件

l878年Perroncito首次报道了意大利鸡群爆发了当时称为“鸡瘟”的疾病,到1955被证实当时的“鸡瘟”就是禽流感。100多年来,禽流感在世界各地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l983年l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洲、新泽西州和费吉尼亚洲爆发H5N2型禽流感,扑杀1250万只禽,防疫费耗资3867万美元,政府补助养殖者2800万美元,估计损失达3.49亿美元。20世纪全世界有5次大爆发,分别为:澳大利亚(1975和1985)、英国(1979)、爱尔兰(1983-l984)和上面介绍的美国(1983-1984),除此之外世界上许多地区,包括北美、南美、北非、中东、远东、欧洲、苏联、香港都有禽流感发生的报道。1997年首次在香港地区发现由家禽的H5Nl病毒传染到人身上,造成l8人感染,6人死亡;2003年2月荷兰发生H7N7禽流感,引起一名兽医死亡,83人感染,同年,香港地区发生N5Nl禽流感造成1人死亡;2003年底至今年初,亚洲地区的韩国、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巴基斯坦、老挝相继爆发禽流感。越南已有267人感染H5Nl禽流感或疑似病例,其中38人死亡,泰国已有确诊和疑似病例31人患H5Nl禽流感,其中9人死亡,包括两名6岁儿童。最近我国的广西、湖北、湖南等l6个省、市发生禽流感,引起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成立了防治禽流感总指挥部启动了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记录,自2003年底人禽流感疫情141例,73例死亡。其中柬埔寨4例,4例死亡,越南93例,42例死亡,泰国22例,14例死亡,印度尼西亚16例,11例死亡。土耳其18例,死亡3例。中国8例,5例死亡。禽流感在亚洲地区的流行,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4讨论:

在当前的国内外食品大环境下,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食品安全:1.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2.改进危险性评价方法,3.创建评价新技术产品安全性的方法.4.加强危险性交流和宣传.5.增进国家,国际协作.6.在发展中国家加强职能部门的建设.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目前必须十分重视对公民的素质教育和社会公德心的教育。赚钱不能赚黑心钱,更不能不顾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一切“向钱看”。中国的当务之急是需建立一套食品安全的保障机制,我们不能再靠牺牲生命来唤醒人们对公德意识的惊醒,那样似乎太过沉重。

加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已经刻不容缓.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及全球各国都应把食品卫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强调和调整政策法规,修订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和科技投入,以提高食品安全,减少污染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安全.

第二篇: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

课程论文

题目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

班别生物技术10-2 学号

10114040211 姓名 成绩

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 摘要: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本文将对近几年来艾滋病的治疗及其病毒的研究进展情况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艾滋病免疫缺陷感染致死病毒 AIDS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Abstract: 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the English name of the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Lead to immunodeficiency in humans 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complicated by a series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and tumors, severe cases can result in death syndrome.Currently, AIDS 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public health problem.In 1983, the first human found HIV.AIDS from a fatal disease into a controllable chronic disease.In this paper, a brief elaboration recent years the treatment of AIDS and its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virus.Keywords: AIDS;immunodeficiency;infection progress;lethal;virus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艾滋病以来,世界各国在广泛开展其基础研究的同时,对其纺织业开展了广泛的探索。虽然进展迅猛,但至今尚无堪称特效的良药。因此,艾滋病的基因治疗羊就成了探索防治艾滋病特效办法的一个努力方向(1)。中国近年来艾滋病毒感染人数以每年相当快的速度增长,说明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一旦进入增长期,就会呈现感染加速增长的趋势,如果在这个阶段防治措施不力,就会迅速进入泛滥期。因此,中国能用于遏制艾滋病的时间和机遇已经不多。仅至2006年,艾滋病已经使2500万人丧生4000万人受到感染,它已成为世界15-59岁男女的头号杀手,使人类的发展史遭受了幅度最大的逆转,换句话说它已成为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最大的挑战(2)。

一、艾滋病在国内的流行状况

艾滋病在中国大致经过了三个六新阶段,1985年至1988年为国外病例传入期,1989年至1993年为艾滋病散播期,1994年至今为艾滋病高速增长期。在1985年至1988年,全国艾滋病感染者每年有不到几十例报告,感染者绝大部分由国外归来,艾滋病在当时称为舶来品。1989年10月云南省卫生防疫部门在中缅边境检测发现了146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源影视静脉注射吸毒。从1989年到1994年,中国进入艾滋病流行扩散期。1995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从此前的几百例一下子蹿升到1567例,其中绝大多数是河南部分农村的卖血人群,中国进入艾滋病流行的高速增长期。

根据中国卫生部2003年底公布的艾滋病评估报告,目前艾滋病在中国已进入流行高峰期,报告披露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8万人,疫情已波及全国31个省。

2001年8月23日,中国政府向外界宣布中国存在因卖血传播艾滋病的事实。文楼村作为这一种传播类型的代表无可避免的一夜成名。世界上自从艾滋病出现,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性。而在中国,目前通过静脉注射吸毒和有偿献血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资料显示,云南,新疆,广西,广东,四川,湖南,贵州,北京等九省区直辖市,在当地直射毒品人群中感染率已经超过了5%,但是专家提示性传播的威力仍然不可忽视。

卫生部副部长隆德概括了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特点:一是涉及范围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现感染者;二是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首要渠道,经过性接触,母婴传播的比率逐年增长,三是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大多分布在农村,四是局部地区面临发病死亡高峰,五是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不安全性行为,在男性同性恋人群,暗娼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比例,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在吸毒人群中普遍存在。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艾滋病快速满眼的时期,每年在以30%的速度增长。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到2010年中国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将会突破1000万,而中国政府的目标则是到了2010年,把中国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内。显然,摆在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3)。

二、国外艾滋病的流行动态

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AIDS病人以来,目前AIDS已在全球广泛流行,到2002年底,全球累计报告分部与全球五大洲210多个国家,HIV感染人数估计达,其中90%以上未成年人,这些人中41%为妇女。估计全球有1%的15~49岁成年人感染HIV,有75%是因为与异性性交引起。在感染者中,有270万为15以下的儿童,有90%一闪的感染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2002年,全球HIV新增感染者约500万,儿童有80万,每天约有16000人感染。仅2002年全球因AIDS而死亡者达310万,全球现有因父母死于AIDS的孤儿1120万,绝大多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是世界上受AIDS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到2002年底,该地区HIV感染总数达2940万人,占全球感染总数的70%以上。2003年新增艾滋病例320万,死亡人数达230万,死亡总数累计超过1370万,占全球的84%以上,仅2002年就有240万死于AIDS,是全球AIDS的流行中心。感染者中有80%是妇女,在流行严重的地区,产前门诊就诊的孕妇中HIV的感染率可高达30%~43.9%不等。全球感染HIV的儿童中有87%的人生活在这一地区。有高达00万的儿童是在出生前或出生当时或通过母乳喂养感染HIV。婴儿,儿童感染者中90%以上是因母婴传播所致。性犯罪的存在及愚昧无知都是促进AIDS泛滥的原因所在。研究表明,约有90%的非洲人感染了AIDS后自己还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预防。

亚洲已成为继非洲之后的第二大重灾区。过去一年中,亚洲新发现AIDS病毒感染者740万,新增AIDS病例100多万,死亡人数50万。其中印度的新增病例高达30万,病毒感染者在300万到600万之间,目前艾滋病患者人数仅次于南非,居世界第二。在10年前几乎没有艾滋病病例的印度尼西亚,艾滋病患者人数也在迅速增加。在泰国、柬埔寨和缅甸等国,艾滋病患者已占总人口的1%以上。北美地区到2002年底报告估计有98万人感染HIV,新增感染者达45000人(4)。

此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一年来也新发现200多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死亡人数10万。东欧和中亚地区艾滋病也在不断蔓延,是目前感染率在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至2002年底感染者大120万,其中新感染者达25万人。俄罗斯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已经达到100多万。目前全球的艾滋病孤儿人数为1200万,这一数字到2010年将上升至4200万。非洲国家中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比例比男子高出20%,甚至更多。遇有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交传染,所以其对非洲的妇女和女孩造成的影响极大。研究人数预测,如果不进行预防,到2010年全球将有7500万人受到感染,到2012年总共将有1亿人死于艾滋病(5)。

三、艾滋病的流行特点

第一个特点疫情仍然呈上升趋势。有这样几个数据:吸毒人群感染率1996年只有1.95%,2004年上升到6.48%,暗娼感染率1996年0.02%,2004年上升到0.93%,高流行地区孕妇中1997年还没有查到艾滋病,2004年感染率上升到0.26%。说明我国的艾滋病疫情仍然呈上升趋势。从2002年,2003年开始,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数字快速上升,2004年比2005年还高,这是因为2004年开展了大范围的易感人群的普遍筛查,发现大批感染者。第二个特点是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呈局部灶性集中分布、目前超过3万例的由中部和南方某省,报告超过1万例的由男方和西北三个省,其他报告数均低于100例。不同地区的吸毒者和暗娼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第三个特点是3种感染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我国所有已报告的感染者中,经注射吸毒传播者占44%。经性传播占43%,经供血和血液制品传播者占10%,但是重新评估和检测发现,2005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新发感染者中性传播的比例超过了吸毒,性传播达到49.8%,吸毒传播为48.6%,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型号,以方便表明我国现在的传播规律已经和世界的普遍传播规律相吻合,另一方面,性传播作为第一位传播途径以后,传播速度会加快,控制难度会加大。

第四个特点是我国目前发病和死亡情况比较严重。我国很大一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实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感染的,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已经有一大批感染者进入发病期,2004年-2005年报告的人数占累计报告病人人数60%,其间艾滋病死亡人数占累计报告死亡总数的63%

第五个特点是艾滋病正在由易感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监测资料表明,艾滋病正在由吸毒,不洁性行为等易感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在某些省份的部分地区,孕产妇、婚检和临床检测人群的感染率已经达到或者超过1% 第六个特点是存在疫情的进一步蔓延的危险。疫情监测表明,有将近一半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有11%的吸毒者有危险性行为,特别是有一部分女性吸毒者,她们以提供性服务换取毒资后去吸毒。所以,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不洁性行为等人群之间的传播很危险。另外,感染者的流动,也成为加快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说在我国艾滋病病毒传播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群,就是男男性行为的人群。与外国一些个男男性行为者只有同性关系,没有异性关系不同。由于文化传统,社会观念不同,我国男男性行为者往往还有自己的家庭,既有同性性行为,又有异性性行为。这就是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更复杂(6)。

四、基因治疗成果

随着对艾滋病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人体原本就存在的对付HIV非常有效的武器,管艾滋病的“元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狡猾多变,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体免疫系统有应对它攻击的一套办法。其实这些本领是与生俱来的,只是现在并没有被完全认识和挖掘出来。随着对艾滋病研究的深入,现在,研究人员已经从基因、免疫细胞和抗体等方面发现了一些人体原本就存在的对付HIV非常有效的武器。

2000年,在德国任翻译的美国人蒂莫西·雷·布朗同时患上两种病––白血病和艾滋病。2007年,在移植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时,竟意外治愈了布朗的艾滋病,从而使其成为世界上首个艾滋病治愈者。布朗能够痊愈的原因,就是在移植骨髓时意外获得了一种能抗御HIV的CCR5变异基因。很早以前研究人员就发现,CCR5变异基因可能阻止HIV在人体细胞中的复制,从而能延缓发病,甚至可治愈艾滋病。其科学原理在于,艾滋病毒入侵人体时,必须先与CCR5受体结合,再进入T细胞蛰伏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复制,病毒数量增加到一定临界点,才开始大举进攻人体。这时免疫系统只能抑制病毒复制,没有能力清除HIV。到了后期,在经过一番较量之后,免疫系统会消亡殆尽,大获全胜的病毒数量剧增,导致人们发病。但是,如果CCR5基因发生突变,就能把HIV进入T细胞的大门关闭,病毒不能与CCR5受体结合,只能留在血液中,也就只能等着被药物清除了。带有CCR5突变基因的人群极少,比如,只有10%的欧洲人群中带有CCR5变异基因,加上造血干细胞移植还要进行配型,因而,一般人能够像布朗一样不服药就能战胜艾滋病的几率极低。

研究人员也发现,一些感染了HIV的人并没有发病,还有一些感染了HIV并发病的人并没有用药,但其症状也没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恶化,这说明人体内的确有抗御艾滋病的机制,而CCR5变异基因只是其中的一种。感染了HIV却不发病的人在感染病毒的人群中大约占1/300,因此,这样的人被称为“精英控制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大卫·沃特金斯研究小组就发现了一种人体抗御艾滋病的机制,这就是T细胞的作用。人体的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细胞,又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和抑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CD8+)。已有的研究发现,HIV入侵免疫T细胞,利用的是自身的包膜蛋白。对包膜蛋白的基因测序发现,它包含两大类包膜区:保守区与可变区。而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够通过识别HIV的不同包膜区,来杀伤和抗御HIV。沃特金斯在研究患猴免疫缺陷综合征(即猴艾滋病)的猴子时发现,CD8+T细胞能让猴子变成“精英控制者。”虽然目前还不知道CD8+T细胞是如何通过识别包膜区特点来找出HIV的,但它对HIV的清除和抑制作用是明显的。正是通过这一途径,一些人不易感染HIV,或感染了HIV也会长期不发病。这一发现也意味着可以研发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2010年,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中有两种抗体能有效中和艾滋病病毒,从而阻止90%以上的HIV毒株入侵人体。这两种抗体就是VRC01和VRC02。它们能稳定地附着在T细胞的CD4部位,从而阻断病毒与T细胞的结合。但是,艾滋病病毒的变异非常快速。研究人员发现,有一些变异的艾滋病毒能躲开VRC01抗体的中和作用,从而入侵T细胞。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首席华裔科学家张林琦等人研究发现,HIV-1包膜蛋白的可变区域中有一个残基,能促进HIV逃避VRC01的中和作用。这个研究揭示了HIV-1包膜蛋白与VRC01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研制药物和疫苗提供了线索(7)。

人体抗御艾滋病的机理有很多,只要潜心探讨,最终会发现更多有效抗御艾滋病的方法。不久的将来,人类征服艾滋病将成为现实,而不只是一个梦想(8)。

五、尚未解决的问题

对艾滋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传出令人乐观的消息。艾滋病治疗依然强劲渺茫,曾令人鼓舞的“鸡尾酒疗法”效果并不理想,药物也不能完全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相反,在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后,病毒数量还可能大规模上升,艾滋病患者近有效治疗可延长至数年,但目前的医疗水平喊无根之办法,最终发展为死亡(9)。疫苗养殖遥遥无期,人们还没有研制出上成功的或者接近成功的艾滋病疫苗。而且到目前为止,疫苗研制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尚不够完善,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10)。

艾滋病是一种传播性强、危害严重的疾病,至今许多民众对其仍不甚了解,许多人人对艾滋病极端恐慌,对艾滋病患者嫉妒其实,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不但影响了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还可能引发患者对社会的仇视和报复。大力普及有关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帮主工总建立起对艾滋病的科学观念,全社会都会关爱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艾滋病防治的一个当务之急(11)。参考文献(1)李希光.艾滋病媒体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彭勃.艾滋病科普读本[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3)王滨有.病毒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4)卢圣栋.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5)WeberB, BergerA, Rabenau H.Evaluation of a new combined antigen and atibody human immuncdeficiency virus screening assay,VIDAS HIV DUO Ulta [J].J Clin Microbiol, 2002;40(4): 14201426(6)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张兴权.艾滋病毒感染与艾滋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Rhyu MS.Telomeres, telomerase, and immortality.[J] Natl Cancer Inst,1995,87:884-894(9)Moyzis RK, Buckingham JM,CramLS,et al.A highly vonserved repetitive DNA sequence,(TTAGGG)n, present at the telomeres of human chromosomes.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8, 85:6622-6626(10)ChongL, van Strrnesel B, Broccoli D, et al.A&n bsp:human telomeric protein.SCIENCE, 1995, 270:1663-1667(11)罗淑兰.66种传染病的识别、预防及保健指南.[M].河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7

第三篇: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题目:日期: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2016年12月30号

摘要

膳食纤维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使它在生理代谢过程和预防疾病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要保障人体健康,需要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的定义,膳食纤维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并且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Abstract The spec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dietary fiber make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disease prevention.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human body, the need for adequate intake of dietary fiber.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dietary fibe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dietary fiber were reviewed, and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dietary fib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etary fiber in food development were introduced.关键字:膳食纤维 生理功能 应用 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所摄入的食物中,粗纤维的含量越来越少,现代“文明病”诸如便秘、肥胖症、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地威胁着现代人的身体健康,在人们的食物中补充膳食纤维已成为当务之急。膳食纤维被公认为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因此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此外,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食品成分,也已经成为功能性食品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

1.1膳食纤维的定义

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膳食纤维具有的特征归纳为:降低通过时间和增加粪便量;促进结肠发酵作用;降低血总胆固醇或LDL胆固醇水平,降低餐后血糖或胰岛素水平。当前关于膳食纤维的定义相对权威的一个概念是美国谷物化学学会(AACC)成立的膳食纤维专门委员会提出的[1],他们从生理学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而在大肠中可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的植物成分、碳水化合物和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寡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蜡质、木质素等,此定义明确规定了膳食纤维的范畴,是可食的植物成分,而非动物成分。

1.2膳食纤维的分类

膳食纤维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其在热水或温水中溶解性的不同,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按照来源分为植物源、动物源、海藻源、微生物多糖类和合成糖。我国营养学会将其分为总的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和水溶性膳食纤维、非淀粉多糖[2]。SDF主要指植物细胞壁内存物和分泌物,也包括微生物分解的多糖和合成多糖,既能溶解于水,又能吸水膨胀,并能被大肠中微生物降解,常存在于植物的细胞液和细胞间质中,主要成分为胶类和糖类,能够在小肠内消化吸收。它可在水中稳定分散,在肠道内结合水、吸收矿物质阳离子[2]。IDF主要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几乎能在小肠内吸收和代谢。并且它具有预防肥胖、结肠癌、高血压、心脏病和动脉硬化等生理功能,主要在乳制品、保健品、肉制品等产业中应用较为广泛。

二,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膳食纤维作为一种特殊的营养素,对人体的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它含有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混合物,包括抗性淀粉、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化学物质和抗氧化成分。近年来,随着大量学者对膳食纤维研究的逐渐深入,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功能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例如膳食纤维具有很高的持水性,对阳离子有结合和交换能力,对有机化合物有吸附鳌合作用,可改变肠道系统中的微生物菌系组成和提高免疫能力等[3]。膳食纤维具有调节人体对脂肪等营养物质吸收的功能,对人体营养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经常补充膳食纤维,不仅能保持健康的体质,还能有效预防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具体来说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 2.1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脂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可溶性膳食纤维与高脂血症预防密切相关[4]。玉米皮、米糠、麦鼓和燕麦鼓,糖用甜菜纤维、番石榴,等天然膳食纤维己被证实在动物实验中具有降血脂,减轻高脂血并发症的能力。可溶性膳食纤维还能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参与抗高脂血症,如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影响脂质相关代谢基因表达等。膳食纤维能使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其主要机制为通过减少膳食中胆固醇的吸收、影响机体中胆固醇的代谢、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等降低血浆中胆固醇水平[3]。通过增加食物在肠道内的过渡时间、延缓胃排空、减缓或降低脂肪的吸收等机制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食物中某些物质能与膳食纤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吸收或生理功能。膳食纤维能针对高血脂这个高危因素,通过一系列机制降血脂,有助于预防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等的发病。

2.2膳食纤维对血糖方面的影响

在降低血糖方面,可溶性膳食纤维粘稠吸水膨胀形成的粘液在胃中形成胶基层,在肠内阻碍消化酶与食物的接触,减缓小肠收缩,影响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肠液葡萄糖的有效浓度,影响淀粉酶对淀粉的降解作用,降低肠液中葡萄糖的释放速度,改善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受性,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使葡萄糖的吸收率下降.可截留消化酶[5],抑制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阻止葡萄糖的扩散,防止餐后血糖的快速上升。膳食纤维还可减少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中和肠壁的接触,改变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受性。2.3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肠道菌群

肠道不仅是人体消化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免疫器官,维持着正常的免疫防御功能。而肠道微生物则是人体的重要“微生物器官”,与人体的免疫、营养代谢及诸多生理功能息息相关。近年许多研究表明,人体肠道中存在大量细菌,既包括有益菌群,也生活着有害菌群。正因为有害菌会产生大量毒素,抑制有益菌的生长,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7]。所以人体肠道有害菌和有益菌的平衡对健康极为关键,人体所摄入的食物纤维大部分不能被消化而被送入大肠中,食物纤维的吸附性、保水性、离子交换作用以及凝胶的形成等影响[6],结肠内的一些有益菌将膳食纤维降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产生丁酸,降低肠道内的pH值,肠内的腐生菌易在高pH值环境中生长.从而抑制了腐生菌的生长,加上肠道内的细菌产生的消化酶将其分解可产生少量的泛酸对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为人体的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一般来说,每日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会使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大大增加,有助于B族维生素和其它维生素的合成。膳食纤维在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的同时还可以抑制有害菌,使人体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维持在正常水平,避免因肠道菌群比例的破坏而导致胃肠蠕动缓慢,引起便秘及有害菌产生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进食膳食纤维后,双歧杆菌可以在大肠内迅速繁殖,抑制腐生细菌生长。2.4膳食纤维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有研究报道提到[7],从香菇、金针菇、灵芝、蘑和获菩等食用真菌提取的膳食纤维中的多糖组分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刺激抗体的产生,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生理功能。果胶摄入后,肠内蛋白的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也有人认为果胶的摄入降低了婴儿的食物量和生长速度。此外,膳食纤维还是脂类合成和细胞膜合成所需的乙酞辅酶A的主要来源,以及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必需的物质。在膳食中加入膳食纤维,可以很好地改善术后病人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2.5膳食纤维有预防癌症的作用

膳食纤维不仅有以上功能,它还可以预防癌症,最主要的是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在预防结肠癌方面,膳食纤维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可降低肠道pH,抑

制腐生菌的生长,也减少了致癌物的产生;膳食纤维增加食团的含水量,稀释了可能存在的一些对人体有害物质,降低了致癌因子的浓度,同时,膳食纤维还有助于降低结肠内参与生成致癌物质的酶活力,使肠道内致癌物质的产生量减少;它又能吸附一些有害的重金属使之一起排出体外;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增加粪便体积,从而减少致癌物与结肠接触机会。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对Pb, Cd, Hg和高浓度的Zn, Cu等重金属都具有清除的功能[8]。减少次生胆汁酸的产生,胆汁中的胆酸和鹅胆酸可被细菌代谢为次生胆汁酸和脱氧胆酸,这两者都是致癌剂和致突变剂。膳食纤维束缚胆酸和次生胆汁酸,将其排出体外。还可以产生丁酸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并控制致癌基因的表达。其预防乳腺癌的机制是:雌激素作为乳腺癌发生的可确定因素[7],在乳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膳食纤维对游离型雌激素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膳食纤维通过增加排粪量而降低肠道内微生物酶的浓度,从而降低体内雌激素的浓度,对预防乳腺癌有一定的作用

2.6适当的膳食纤维对减肥具有很好的效果

富含纤维的食品属低热量食物,可增加饱腹感,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高的持水力,能吸水膨胀,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膳食纤维还会影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对体重超标、体型过胖的人尤为适宜,控制体重,利于减肥。膳食纤维可解毒,减少排泄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促进肠道蠕动,润肠通便具体来说,膳食纤维体积较大,吸水后膨胀,在胃肠道内会发挥填充剂的容积作用,易引起饱腹感。同时,膳食纤维本身不能被人体所利用,从而避免了摄入过多的热量导致脂肪积累[9],而且,不易产生饥饿感,有利于对肥胖症的预防。研究发现摄入较多的膳食纤维,尤其是谷物纤维对预防肥胖和腰围增加有积极的作用。

三,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膳食纤维新资源的出现和改良其功能特性技术手段的提高,使膳食纤维在食品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增加了富含膳食纤维新食品开发的可能性。由于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3.1膳食纤维在主食中的应用

在主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将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加入米饭、馒头、面条、面包等日常主食中。米饭中添加膳食纤维后具有蓬松清香的良好口感。在制作馒头时,加入膳食纤维,可强化面团筋力,口感良好,无发酵和粗糙之感,并且有特殊香味。面条中加入膳食纤维,其强度增加,韧性良好,耐煮耐泡,口感清爽顺滑,但是颜色较深。通过加入膳食纤维,主食的韧性得到加强,气味清香,口感也更好,对人们身体健康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把膳食纤维直接添加到

制作早餐食品的谷物原料中增加人们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为了改变外观,将膳食纤维与其他辅料混合后,加热制成膳食纤维馅料,可用于牛肉馅饼、点心、汉堡包等面食制品,效果良好。

3.2膳食纤维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

膳食纤维使焙烤食品口感呈中性、味道可口断面结构均匀色变,提高了食品的稳定性、起酥性和保水性,是良好的食品添加剂。改性后的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持水性和膨胀性,被广泛用于面包、蛋糕、饼干等食品中.可以明显降低面包的老化度,膳食纤维可增加食品的疏松性和柔软性防止此类食品在贮藏时变硬且添加膳食纤维的食品口感殊道均较好[10]。此类产品和不添加膳食纤维的产品加工工艺及产品外观形状弹性、色泽和筋力等基本不受影响。3.3膳食纤维在饮料中的应用

膳食纤维可以加入固体和液体饮料中,在饮料中使用膳食纤维可以使微粒分布均匀,不产生沉淀和分层现象,从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改善口感,加入量通常为1%,而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加入量可稍多一些,在酸奶饮料中,膳食纤维的加入量可达2.5%~3.8%,另外,在乳制饮料中加入膳食纤维还能变为乳清饮料。膳食纤维可作为均质剂、稳定剂添加到饮料中[11]。可以起到保健功能。在活性菌乳饮料中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还可以提高其有益菌的活性。改性后的膳食纤维还可用于高纤维饮料中,除增加饮料产品良好的质感、保健作用外还可增加饮料的新卖点。

3.4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乳制品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A和维生素B2但目前未有报道显示乳制品中含有膳食纤维。目前有报道称在婴幼儿奶粉和中老年奶粉中添加膳食纤维后婴幼儿及中老年的血脂、血糖都明显降低同时对矿物质的吸收也增加。在风味乳饮料中添加膳食纤维后乳饮料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显著增加。通过膳食纤维的添加乳制品的口感得到改善稳定性得到提高且不会产生对人体不利的反应

3.4 膳食纤维在油炸食品中的应用

油炸食品在现代人眼中是明显的不健康食品,但是油炸食品的香脆口感又常常让人留恋,为了降低油炸食品的危害性,将膳食纤维加入其中,改善口感的同时,还可以加速油脂和有害物质的分解,降低油炸食品对人体的危害。为提高口感,将膳食纤维与动植物油脂、焦糖色素、山梨酸、微量元素混合加热成馅料,用于汉堡包馅、牛肉馅饼等[12]。3.5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膳食纤维还可以添加到肉制品、膨化产品、糖果、冷冻食品及调味品等。在肉制品中添加膳食纤维可使肉制品中的水分不流失降低肉制品的热量。食品中添

加膳食纤维可以改变食品的风味同时增加食品的保健功能[13]。以米糠、豆渣、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原料,经加工后不仅可开发出直接的纤维型制品,还可作为添加剂加到肉制品中,从而制做出一种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低盐、低热量、具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性香肠制品.可以部分替代脂肪,减少热量摄入;改善肉品质构,提高肉品稳定性,其较强的保水力,使肉品水分不易流失[14],增进口感膳食纤维还可添加到膨化食品、冷冻食品、可食性包装、糖果及调味品中,不仅改善食品风味,而且增加保健功能。

目前,世界各国所提出的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差异较大,认为每天需15 ~ 20g或25 ~ 30g。中国营养学会,结合国内营养调查数据,建议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为每天30g,每天如摄入400 ~ 500g的蔬菜和水果,及一定的粗粮如燕麦、杂豆、玉米、小米等,可满足机体对膳食纤维的需要[15]。

膳食纤维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素,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增加了食品工业的附加值,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资源,根据近年来学者们对膳食纤维功能的研究成果进展,人们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膳食纤维,可以使其对人体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研究开发的资源来看,主要集中于谷物纤维,如玉米鼓皮纤维、燕麦纤维、小麦鼓皮膳食纤维等[16]。因此膳食纤维及其改性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买凯, 王贵芳, 买乐.功能性食品:膳食纤维素的一些研究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 2001, 10(2):178-179.【2】吴洪斌, 王永刚, 郑刚,等.膳食纤维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 2012, 31(3):13-16.【3】陈燕卉, 陈敏, 张绍英,等.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 2004, 25(z1):251-255.【4】刘楠, 孙永, 李月欣,等.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10):3959-3963.【5】李单单, 方爱丽, 张明玉.简谈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和应用[J].食品工程, 2015(1):20-21.【6】薛菲, 陈燕.膳食纤维与人类健康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4(2):208-213.【7】石立民, 刘博, 曾琳娜,等.可溶性膳食纤维抗炎症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 2014(9):20-22.【8】黄凯丰, 杜明凤.膳食纤维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5):53-55.【9】曾霞娟, 刘家鹏, 严梅娣,等.膳食纤维对胃肠道作用的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1, 28(1):52-55.【10】王岸娜, 朱海兰, 吴立根,等.膳食纤维的功能、改性及应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0(2):89-94.【11】权美平, 侯云云.膳食纤维的生理保健功能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 2013, 13(1):49-51.【12】曾华斌.膳食纤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南方农业, 2012, 06(3):81-83.【13】麦紫欣, 关东华, 林敏霞,等.膳食纤维降血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1, 18(1):11-16.【14】曾琳娜, 刘博, 林亲录,等.可溶性膳食纤维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 2014(1):1-4.【15】李建民, 侯玉泽.膳食纤维的功能与应用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3, 23(2):75-78.【16】陈霞.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与特性[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2):38-40.

第四篇:2013年国内外重大互联网安全事件盘点2013

2013年国内外重大互联网安全事件盘点2013-12-24 19:48 IT专家网 佚名(网友上传)关键字:互联网安全

2013年国内外发生了诸多的互联网安全事件,这些事件给用户们在个人信息安全、生活习惯等方面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棱镜门”事件席卷全球,搜狗和腾讯频频泄露用户隐私信息,比特币诈骗案件频频爆发。接下来我们来盘点一下过去一年国内外的重大互联网安全事件。

一、搜狗输入法和浏览器频频泄露用户信息

2013年6月5日安全平台乌云曝出搜狗输入法导致大量用户敏感信息泄露,时隔五个月,央视又曝出搜狗浏览器致用户QQ、支付宝等信息泄露。

随后虽然搜狗方面极力回应称漏洞并不存在,但已有众多用户反馈亲历过此事,不少媒体、安全专家提醒搜狗用户,只有尽快修改账户密码才能保证账户安全。

二、“棱镜门”事件爆发 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用户隐私

2013年6月5日,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披露给媒体两份绝密资料,一份资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另一份资料更加惊人,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秘密资料。

此后斯诺登现身香港,声称自己良心感悟,无法允许美国政府利用“棱镜”项目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他表示,美国政府早在数年前就入侵中国一些个人和机构的电脑网络,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商界人士甚至学校。斯诺登后来前往俄罗斯申请避难,获得俄罗斯政府批准。

三、金山“蓝屏门”致数千万用户受损

2013年6月,大量金山毒霸用户反馈在更新6月微软补丁后出现系统蓝屏、崩溃等故障。日本金山6月12日晚间向日本市场用户致歉,承认错误并放出更新解决该问题。6月13日,微软发布官方公告称使用金山毒霸的用户更新安全补丁时可能出现问题。此后,金山官方才于当日傍晚向中国内地用户致歉。据权威机构统计,此次金山补丁门致数千万用户受到影响,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四、BlackHat和Defcon大会在拉斯维加斯召开

2013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世界最著名的黑客大会——BlackHat(黑帽大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有大约7000名黑客和网络安全专家出席了本次“黑帽大会”开幕式。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也来参加。黑帽大会自1997年创立以来,引领安全思想和技术走向。除了常规讨论和训练外,恶作剧也是黑帽大会的一大亮点。

2013年7月下旬,据外媒报道,因ATM安全研究蜚声安全界的黑客Barnaby Jack在旧金山意外去世,终年35岁。而他本应在Black Hat USA 2013上,演讲关于心脏起搏器

(Pacemaker)和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安全研究的议题。

2013年8月1日至4日,DEFCON大会(国际黑客大会)同样在拉斯维加斯召开。有超过6000名黑客参加本次大会。自1992年起,这个名为“防御态势”的黑客大会已成为全球黑客“切磋技艺”的重要平台,规模一年比一年庞大。

五、.cn根域名服务器遭遇有史最大的DDOS攻击

2013年8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表声明,国家域名解析节点与8月25日凌晨时许受到拒绝服务攻击,到凌晨3时服务恢复正常。期间大量.cn域名和.com.cn无法解析,受影响的包括新浪微博和一批以.cn为域名的网站。事后查明是由于黑客利用僵尸网络攻击某游戏私服导致。

几天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CC运行管理部处长王明华透露,策划该事件的黑客已经在山东青岛被抓获。

六、ISC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召开 SyScan360上演“黑客挑战赛”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由360公司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CNCERT、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指导的ISC2013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在京召开。此次大会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信息安全专业会议,由安全主题会议、专业技术论坛、商务洽谈会、解决方案与产品展览等多种形式组成,会集了全球百位顶级全球信息安全专家,共同商讨互联网安全的新变革。

9月25日上午,由360公司举办的SyScan360“黑客破解挑战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360总裁齐向东来到比赛现场为参赛者助阵并颁发奖品。国内某银行的信息安全部门员工,在连续两轮都没有人能破解成功时,仅用时5分钟就顺利解出难题,成功点亮了SyScan360电子胸卡,成为首位在规定时间内破解成功者,也是上午比赛中唯一一位赢得iPhone5S大奖的技术高手。

七、iOS 7系统再现密码安全漏洞 Siri可绕过锁屏

2013年9月底,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最新移动系统iOS 7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密码安全漏洞,陌生人可以通过Siri绕过锁屏密码看到iPhone中的短信息、电子邮件、联系人、通话记录以及手机上的其他一些信息。不管是iPhone 5预装的iOS 7系统还是从旧版iPhone升级后来的iOS 7系统都存在这个漏洞。

八、微软发布Windows XP死亡倒计时工具 将同时停止对杀毒软件更新

2013年11月18日,为了加速用户弃用Windows XP,转投Windows 7/8的怀抱,微软近期发布了Windows XP死亡倒计时小工具。据介绍,该Windows XP死亡倒计时小工具可以清楚计算出XP系统还有多少天就寿终正寝。

不过,让人费解的是,这款给Windows XP倒计时的小工具并不能在XP系统运行,仅

仅适用于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系统。

此前,微软还曾表示,2014年4月8日起,微软不仅会停止对Windows XP的技术支持与更新,还会停止XP平台上的杀毒软件MSE的更新。

九、腾讯7000多万QQ群数据公开泄露

2013年11月20日,国内知名漏洞网站乌云曝光称,腾讯QQ群关系数据被泄露,在迅雷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数据下载链接。据测试,该数据包括QQ号、用户备注的真实姓名、年龄、社交关系网甚至从业经历等大量个人隐私。数据库解压后超过90G,有7000多万个QQ群信息,12亿多个部分重复的QQ号码。

随后腾讯公司回应称,此次QQ群泄露的只是2011年之前的数据,黑客攻击的漏洞也已经修复。不过这么大规模数据在网上公开,由此引发的后遗症很难消除。目前已有网站打出“精准营销”的旗号,根据QQ用户的真实姓名、爱好、经历、从业特征发送垃圾邮件;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数据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如果一个人的真实姓名和QQ号、群关系都在网上暴露出来,诈骗信息将更加难以防范。

十、12306网站上线数小时被发现存在漏洞

2013年12月6日,新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正式上线试运行。不过,就在上线第一天,擅长“挑刺”的IT高手们就发现12306新版网站存在漏洞。

漏洞发现者指出,12306网站漏洞泄露用户信息,可查询登录名、邮箱、姓名、身份证以及电话等隐私信息。另一个漏洞的发现者也曝出“新版12306网站存在多个订票逻辑漏洞”,该漏洞可能导致后期订票软件泛滥,造成订票不公。铁路总公司对此回应,“上线当晚漏洞已经弥补”,但12306的安全性也由此被人们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五篇: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在对重要相关文献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低碳经济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机制以及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简要评述,以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研究进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已逐渐成为全球性共识,2009年末闭幕的哥奉哈根气候大会更是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很可能是低碳经济的竞争。“低碳经济”的概念是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来的,但早在20世纪90年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注碳排放就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碳排放交易机制、碳减排机制与方法的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及策略等问题展开。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相关概念阐释当前,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并没有约定俗成的严格定义。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Ⅲ的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随着实践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给予了不同的表述。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后丁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核心是低温室气体排放(hwGreenhouse Gas Emission Economy),或低化石能源的经济,认为低碳经济是能够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国内普遍采用的低碳经济概念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演变”。

此外,“碳锁定”、“碳足迹”、“碳中和”、“碳源”、“碳汇”、“碳交易”、“碳税”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术语也相伴而生,这些概念与术语从不同的层面揭示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碳生产力,通俗的讲,就是每排放一定量的碳,所能够生产出的GDP或产品的实物量。在全球都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境况下,必需要实现碳生产力价值的最大化。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一个提高碳生产力的过程。

“碳锁定”(carhon LDck—in)是由西班牙学者格利高里·乌恩鲁(Gre90ry c.unruh)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化石能源系统高度依赖的技术盛行于世,政治、经济、社会与其结成一个“技术一制度综合体”(Techno—Institutional complex,TIc),并不断为这种技术寻找正当性,并为其广泛商业化应用铺设道路,结果形成了一种共生的系统内在惯性,导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阻碍替代技术(零碳或低碳技术)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解除“碳锁定”。

碳足迹(carhonmtprint)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2007年12月,联合同开发署(uNDP)发布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对于“碳足迹”作了如下评论:一个国家的碳足迹可以通过存鼍和流量进行衡量。国家碳足迹的深浅同过去和现在的能耗方式密切相关。尽管发展中国家总的碳足迹在加深,但发达国家更应承担排放的历史责任。

碳中和,是指计算出个人或者团体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投资建设节能环保新设施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抵消掉,以此达到环保目的。该词是1997年由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Fu—ture Forests)最早提出,倡导通过节能环保、植树绿化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的碳含量征收的同内货物税,因而仅限于含碳燃料。阍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一直主张征收碳税,因为同传统的命令一控制型政策相比,碳税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同样的减排目标,还可为探索清洁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在实践中,只有少数欧洲同家按照能源产品中的碳含鬣征收碳税。

碳交易是京都议定书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排减,以国际公法作为依据的温室气体排减量交易。在六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Carbon Market)。碳交易可以分成两大类:配额型交易

(Allowance_basedtransactions):指总量管制下所产生的排减单位的交易,项目型交易(Project小ased traJlsactions),指囚进行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单位的交易。

碳汇与碳源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联合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源量和碳汇量是指在这个过程中的碳量。所以,低碳经济也被称为碳汇经济,是指由碳源碳汇相互关系及其变化所形成的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即碳资源的节约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提高。上述概念都部分地把握到了低碳经济的特征,即“低碳排放”,事实上,对低碳的理解可以分为二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困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第二种情形是零排放;第i种情形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实现以上三种情形低碳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经济正增长(GDP增长率大于零)。对于英国等发达国家来说,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绝对的低碳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目标应该是相对的低碳发展。中国学者潘家华指出,低碳经济,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俐

二、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以及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追溯其原因,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正是这种科学界的共识导致了国际上政治层面的重大决策,即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关于气候变化成因以及认识人类活动影响的研究中,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起了关键作用。从1990年至今,IPCC通过四次评估报告不断加深人类活动引起近百年气候变化的认识。呵Pcc的第二三次评估报告(2001年)指出,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增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66%以上可能性);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年)也显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90%以上可能性),尤其是化石能源燃烧带来的长生命周期的CO:排放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诸如冰川融化、海平面卜升、洪水、干旱、生态系统破坏、粮食减产等等,并强调到2050年必须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才可能避免发生极端气候变化后果。‘2006年,《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就对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内不能及时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将堪比世界性大战以及20世纪前半叶曾经出现的经济大萧条。如果当前以l%的GDP投入来应对气候变化,就可以避免未来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5%一20%的GDP损失。在环境经济领域内,衡量环境变量与经济变量最常见的方法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睨。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Grossman)等(1991)等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念,认为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一样也是呈倒“U”型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南低趋高,到达某个临界点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近十几年来,围绕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其中以支持cO:排放EKC曲线存在的有效证据较多。如Rich—mond(2006)提出对于OCED国家而言,存在一定的证据表明EKc关系的存在,而对于非OCED国家而言则不存在EKc关系。随后,Huang(2008)对21个经济发达围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与GDP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七个国家出现了EKc。hntz和Feng采用模型对加拿大1970年~2000年人均GDP、人口、技术和cO:排放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DP与rCO:排放不相关,人口与C02排放成倒u型关系,而技术与CO:排放成u型关系。利用RPAT模型对1975年一2000年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的人口、经济和技术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因素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Inl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绩效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消耗、碳排放增加等问题,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碳排放国。围绕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问题,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徐国泉等通过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显示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成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型曲线关系。宋涛等对我国1960年~2000年人均co: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呈现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f15垮B秀萍等利用1995年。200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显示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倒U型曲线趋势,而与能源消耗强度呈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呈N型曲线关系。

三、碳排放交易机制研究碳交易本质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基于科斯理论的排污权交易有助于消除环境“公共物品”外部性特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效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排污权交易项目就是基于《京都议定书》跨国间的碳排放交易,在低碳时代,排污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理应得到合理配置。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那么各国的初始排放权分配实际上就是国家温室气体财产权结构的确定,其公平性将直接影响到各国社会经济福利水平的变化。因此,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研究集中在对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方面。

目前,国外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原则:第一种是按人口分配。该原则体现了人人享有同等环境与发展权利这样一个原理;第二种原则是按历史责任分配,这意味着在过去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同家应该承担主要削减责任;第三种是“继承祖父式”原则,即维持现状把排放权分配给现有的排放者。该原则实际上是“谁排放多谁得利益大”这样的一种不公平的分配。围绕这些原则的争论,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减排温室气体经济利益的冲突和调和。一些专家,如Gmbb和sebenius(1992)提出了基于上述原则的“混合”分配原则,即部分按人口分配。Smith,Swisher和Ahuia(1993)认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谈判必须考虑一个国家能够支付的可用资源。支付义务必须同时结合伦理问题和现实问题两方面的情况,前者是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更多责任的围家,应该有义务出钱进行弥补;而后者是问题的解决只有在那些有较多资源的国家愿意在全球成本中支付大部分时才更有可能。因此他们认为要将碳权排放所遵循的公平问题分为支付能力和基于累积人均排放的责任指数两部分。我国学者也对碳排放权的分配机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按人口指标、GDP指标,或人口和GDP组合指标的三种分配机制。如陈文颖(1998)认为:若综合考虑公平、效率和全球收益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采用人均碳排放量和GDP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加权平均、以人均碳排放量为基准兼顾GDP碳排放强度这两种混和分配机制是较理想的选择。陈迎(2002)认为应重视温室气体减排的国内层次的公平问题,重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权益,还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排放权的新概念:(1)基本需求的排放权;(2)部分可贸易的排放权;(3)完全可贸易的排放权。幡家华(2009)提出了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通过研究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比较测算不同国家人均累积碳排放在全球历史和未来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指出减排责任的分担,必须综合考虑各国的历史责任、现实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需求。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需要率先垂范,深度减排,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未来需要更多的排放空间,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四、碳减排的机制及方法研究伴随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关注,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针对碳减排的机制与情景进行分析,并形成了相关的理论、模型与分析指标。

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途径是切断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在国外比较有影响是GDP与碳排放量的脱钩理论。所谓的脱钩就是指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小断减少的过程,建立脱钩指标的目的在于检验一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有效性,并寻求影响连接能造成脱钩的因素,作为制定适当脱钩政策的依据。在脱钩研究方面脱钩指标虽然有很多缺点,诸如缺乏与环境容量的自动联系,难以兼顾各国国情以及受环境压力的最初水平和使其选择的影响等,但脱钩仍然是非常再要的。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2)研究了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的国家差别,发现环境与经济脱钩的现象普遍存在于OEcD国家中并且环境与经济的进一步脱钩是有可能的,从而得出结论:在DEcD国家,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己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在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可以预计,在不遥远的将来,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可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等框架而设计了脱钩指标体系,主要反映也就是驱动力(经济增长等)与环境压力(温室气体减排)关系。当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呈现出不平行的现象,即称经济体系发生了脱钩现象,如果GDP增长率高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称为相对脱钩,如果经济驱动力呈现稳定增长,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而减少,称为绝对脱钩。

在我国,在碳减排的研究方法上除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一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2004)

用MARKAL_MAcR0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冽温宗国构建基于能量的cNECCO模型,采用了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各经济部门的能量代谢,指出2005年~2025年是我围CO:排放量增加最快的时间段,并到2040年开始达到顶峰趋于平稳,所面临的C0:减排压力会越来越大,应在不同部门采取cO:控制措施,实现排放量的削减。姜克隽(2009)等利用IPAc模型对我围未来中长期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进行分析。设计了排放情景,介绍了情景的主要参数和结果,以及实现减排所需的技术,同时探讨到2050年中国实现低碳情景所需要的发展路径。

五、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力度。从两方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来看,主要包括构筑产业结构低碳化、能源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增加碳汇以及倡导低碳生活诸多领域。在这方面,我国学者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政策措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1.低碳产业研究。阎吴垠(2009)指出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身即意味着对现有产业制度进行创新,其核心在于改善现有高碳经济条件下产业制度的两个维度:即“高碳产业链条”与“高碳产业结构”。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E、下游产业链“低碳化”或降低其创造的单位GDP的碳强度。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即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2.低碳能源研究。玛之浚认为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运行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人类所使用的能源是在沿着高碳到低碳、低效到高效、不清洁到清洁的方向、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胡兆光(2009)认为,在经济一能源系统中,低碳能源应是一种寻求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mvement)的过程,即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需求与温室气体排放,应采用能源使用管理(Energy us孵Management,EuM)的方法,通过市场机制、政策引导、行政手段及法规等途径,调整能源使用方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效,达到降低能源需求及节能减排的日的。

3.低碳政策工具研究。胡振宇(2009)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各国现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有三大类,一是管制手段。主要通过排放限额、用能/排放标准、供电配额等方式对cO:排放或能源利用水平进行直接控制。二是财税手段。包括各种与能源环境相关的税收、补贴和资助等。按照庇古税的原理,旨在减少CO:排放的各项税收较之排放标准、罚款等其他手段,在同样的排放控制量下成本相对要低。三是排放权交易。在排放限额的基础上进行的直接管制与经济激励相结合的减排手段,一般也称为“限额一交易”(cap—and—trade)制度。因此,为了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我国嗳需创新财税和公共支出政策体系。

4.低碳金融与货币市场研究。碳金融是一种新兴金融,全世界碳交易市场正在构建之中。中国是否发展碳交易已不仅仅是个国际谈判的政治问题,从长期来看更是一个争夺未来新兴碳金融市场话语权的战略问题。管清友指出掌握低碳经济下的货币主导权至关重要。碳货币是指排放额低于碳排放指标分配的“节约量”,相当于该国的一笔额外财富。碳货币成为财富后,减排技术落后,而消费

又很旺盛的国家将因此受到双重打击,其制造业要购买碳货币才能生存,其消费者也要购买碳货币才能继续享受,由此必然造成国家财富的流失。

5.低碳技术创新研究。嘲任力(2009)认为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围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王文军(2009)指出,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就是实施“立体式”控制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在污染源头进行治理,在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对产品的能耗与污染进行目标管理,从这个层次上来看,低碳经济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目标控制的完美结合。

6.碳汇问题研究.李顺龙(2005)从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经挤发展以及森林碳汇之间的关系入手,论述了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的资源性和商品性问题,系统研究了森林碳汇及其经济、贸易问题,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空间资源论,进行了森林固碳形式、森林碳循环研究,提出了森林碳汇经济测算基本思路和方法,并结合我国林业发展战略规划,对我国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预测。赵建军(2009)指出,森林是巨大的碳储存库,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转变观念,树立大林业观,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主题,也是中国未来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7.低碳消费与低碳生活研究。陈晓春等认为,政府和社会不断引导适应低碳经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一是引导家庭合理消费,鼓励学习型消费;二是引导个人文明消费,诉求消费正义;三是引导企业低碳生产与消费,支持环保企业;四是政府要合理引导消费,坚持“低碳化”运作。

六、评价与启示,从目前的发展看,西方各发达国家及其经济学界在低碳经济的内涵、碳排放的驱动力因素、低碳政策工具以及碳排放交易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更加偏重于低碳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较多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开创性的研究不多。不仅如此,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前沿理念,目前国内外都偏重于实证分析,在理论上的发展尚不成熟,其理论基础、基本特征、运行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亟需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今后深入研究的空间广阔。

下载国内外近来若干食品重大污染事件及研究进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外近来若干食品重大污染事件及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

    浅析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于3.15爆出的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

    土壤石油污染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土壤石油污染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秦玉广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济南 250013) 摘要:文章就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综合治理问题,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体制、政策措施、思想观念、污染防......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B5)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2010年1月~10月) 一、 国内部分 1、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

    2016年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概况及新食品安全法解读(范文)

    2016年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概况及新食品安全法解读 学院:农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1401班 姓名:高志远 学号:2014014040112 摘要:本论文旨在介绍2016年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

    十大污染事件剖析(汇编)

    1. 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

    重大污染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号:XXX-XXXXXX版本号:第一版单位名称:XXXX有限公司**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单位:颁布日期:实施日期:关于发布实施《XXXX有限公司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

    室内环境与微生物 环境污染与防治 网络版 第9期 2008年9月 1 王毓丹1 段俊超2 (1.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67; 2.重庆工商大学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5食品事件回放

    2005食品事件回放 2005食品事件回放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月23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质检部门加强对含有苏丹红(一号)食品的检验监管,严防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