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

时间:2019-05-12 19:4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

第一篇: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

室内环境与微生物 环境污染与防治 网络版 第9期 2008年9月 1 王毓丹1 段俊超2(1.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67; 2.重庆工商大学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介绍了室内空气微生物的危害、原因、来源及其控制措施,重点分析了在室内空气微生物的调查研究、毒理学研究、检测技术研究及空气净化和抗菌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研究发展趋势。室内空气品质 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 微生物 趋势

室内空气品质(IAQ)是一门年轻的跨学科的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健康和幸福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将影响未来的社会结构。IAQ科学是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停留90以上时间的室内环境。研究IAQ的科学家们必须为室内环境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揭示室内污染物对人类的危害,并在充分的科学依据基础上提出降低危险的措施1。

室内空气品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室内空气污染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非典”病毒肆虐的事实也充分说明,室内生物性污染不可轻视。目前造成城市写字楼和家庭室内的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霉菌和螨虫等,有的如军团菌、霉菌性肺炎也可伤害人的性命。微生物污染作为室内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2005年第251次香山科学会议主题就是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细菌和真菌等空气微生物是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参数。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可引起人们出现眼刺激感、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肺炎和传染性疾病,重者甚至导致死亡,也可称为“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2。室内空气污染及由此引起的SBS等健康问题开始受到普遍关注。研究表明,空气微生物污染也是造成SBS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菌和真 1第一作者:王毓丹,男,1963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污染与防治 网络版 第9期 2008年9月 2 菌等微生物在室内孳生繁殖而污染空气,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公共环境卫生问题,在美、日、德、法等国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1999年在英国召开第8届室内空气环境国际会议讲演的700篇论文中,以微生物为议题的就有126篇之多,仅次于挥发性有机物218篇。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案例时有发生。近几年,结核在全球死灰复燃,在防治结核的措施中,人们再次认识到环境受污染后进行消毒的重要性3。美国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空气微生物的种属、浓度及季节变化等进行监测4。1.1 污染造成的危害

微生物是室内环境污染源之一,加拿大的一项调查表明,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有21%是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证实,空气微生物是引发各种中毒、感染和过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引起的疾病有军团病、结核病、呼吸系统疾病和SBS。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有青霉、芽枝菌、曲霉、葡萄球菌、微球菌、白霉及各种病毒等,其浓度主要与室内湿度、温度、人员活动等有关,室外空气也是室内细菌、真菌的重要来源之一。空气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通常附着在一定粒径的颗粒物上,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如微尘、飞沫核等,主要通过呼吸侵入机体,造成呼吸道感染。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结核等的暴发流行,都与空气微生物污染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当空气中致病性物质达到感染剂量时,往往会引起人类患流感、皮炎、肺炎等急性疾病。细菌可引起人体出现不适、头痛、干咳、胸疼、腹泻等症状,还是昆士兰热、肺结核等呼吸传染病的重要致病原。真菌污染与过敏性鼻炎、哮喘及呼吸感染等疾病有关。长期接触室内真菌代谢产物对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呼吸防疫功能构成威胁。室内环境还是一些病毒的温床,如青猴病毒、埃博拉病毒、拉沙病毒,这些病毒可引发出血热。

室内生物气溶胶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花粉、原生动物及生物有机体成分等几大类,它们主要通过与人皮肤接触、呼吸道吸人、消化道摄人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易感人员的身体健康损害,文献5列出了几类具有代表性的室内生物气溶胶及其危害。一般来说,当空气中致病性物质达到感染剂量时,往往会引起人类患流感、皮炎、肺炎等急性疾病,并且还会随着患者打喷嚏、咳嗽等生理活动形成二次生物气溶胶并加以传播,CROFT等对居民抱怨有咳嗽、咽喉肿痛、头疼、疲劳等症状的楼房进行了研究,当采取一系列空气净化措施,并去除室内可能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建筑材料后,楼内居民的上述症状得到明显改善6。许多细菌的细胞成分如内毒素、B-葡聚糖也是重要的病原7。真菌通过其孢子在空气中传播,作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多种呼吸疾病和过敏反应,真菌毒素也可能导致多种中毒反应,SOMERS等8观测到吸人污染空气颗粒的小鼠发生基因突变,这也为空气真菌可能导致肺癌提供了间接证据。室内空气生物污染不仅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ANYANWU研究证明产毒真菌的长时间暴露可能影响到儿童神经生理功能,研究人员通过神经行为学问卷调查和一系列的神经生理学测试,问卷结果证明生活在真菌环境污染与防治 网络版 第9期 2008年9月 3 污染空气环境中的儿童发生高水平行为异常现象,而暴露组和对照组的脑电图测试EEG异常率分别是70%和10%,脑干诱发电位BAEP波形异常率分别是90%和0,上述研究部分揭示产毒真菌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健康也存在威胁9。此外,从生物技术产业的角度来说,室内生物气溶胶污染直接影响到其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能污染其产品,对于实验室来说,还有一种潜在的危险,即遗传物质可能从基因修饰微生物中转移到环境的野生物种中,造成基因污染10。

在注重生活质量和公共卫生的今天,SBS近年来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SBS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写字楼上班族常感到的一种身体不适,其症状主要有鼻咽发炎、头疼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的过敏、皮肤干燥等,还伴有整个人感觉懒散恶心11。

1.2 污染类型

(1)真菌(酵母菌和霉菌)真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类生物体,在亚洲、非洲的温、湿度较高的地区,适合真菌生长。人们受真菌的感染,易患脚气、皮炎、皮癣、湿疹等症。有些真菌能通过其毒性代谢物霉菌毒素致癌。

(2)细菌和病毒 室内空气中,特别在通风不良、人员拥挤的环境中可有较多的致病微生物存在。除空气中原有的一些微生物外,也存在来自由人体、动物、土壤和植物碎屑携带的细菌和病毒的某些病原微生物。许多病毒如流感、非典型性肺炎等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唾

液传染,一般过滤、滤毒装置对它们毫无办法。

(3)尘螨 尘螨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生物,在绝大多数住处和办公场所都能被发现。尘螨适合在空气不流通,温度、湿度适合,且密闭的环境中生存,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尘螨是一种极强的变应原,能引起呼吸过敏和皮肤过敏,主要症状是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目前对尘螨的研究很多。

1.3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来源

细菌和真菌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几乎无所不在。在一般居住环境中,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种类通常也有数十至数百种之多,浓度约在102~l05 cfu/m3。在室内有污染源时,空气污染更加严重,细菌和真菌的浓度可达106~108 cfu/m3,甚至高达1010 cfu/m3。一般来说,空气缺乏微生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料,不是微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得空气中可存在某些微生物,包括一些病原微生物在内,并通过空气引起疾病的传播。室内空气特别在通风不良、人员拥挤的环境中,可有较多的微生物存在。据监测,通风不良、密封的房间空气中细菌含量一般较高。开窗通风的房间,每立方米含细菌约5 800个,而密闭的房间每立方米含量可高达19 000个。致病微生物可附着在室内的尘埃上被吸入呼吸道。除大气中原有的一些微生物外,也可能存在来自人体、植物和宠物的某些病原微生物,可能成为空气传播疾病的病原。研究发现,空调机中细菌和真菌可以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的过敏性反应而引起哮喘。环境污染与防治 网络版 第9期 2008年9月 4 在室内有污染源时,空气污染更加严重,细菌和真菌的浓度可达106~108 cfu/m3,甚至高达1010 cfu/m3。产生微生物污染最主要因素:

(1)有营养物质:室内的食物、被污染的地毯、潮湿的垫褥、空调系统中长期存在的冷却水;(2)持续潮湿且通风不佳的环境:如冰箱和空调机组的滴水盘。室内的污染源可分为人体活动、建筑部件和家具、设备。(1)室内建筑材料导致空气微生物污染。在室内潮湿、结露的地方或受水侵害的地方,如厨房、浴室和卫生间,环境的相对湿度高达90%~100%,室内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就必然容易孳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特别是真菌,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12-15。据报道,在北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7%~36%的室内建筑材料和设备有霉菌污染问题,实际测定的结果更高,达到42%~56%;在欧洲,英国为17%~46%,荷兰为15%~18%,芬兰为l5%12。在德国的8幢住宅里,地毯中的尘埃真菌总数为103~106 cfu/g,能产生毒素的花斑曲霉为10~105 cfu/g13。室内尘埃中的真菌数达到102~107 cfu/g。受污染的内墙表面的真菌数超过104 cfu/cm2以上。旧建筑材料中往往孳生着大量的真菌,释放出来污染室内空气,特别在拆除旧建筑材料时,污染更为严重,比未拆除前高出4~25倍,达102~107 cfu/m3,拆除旧建筑材料的工人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16。由于空气流动,导致在建筑材料和设备中的真菌气溶胶化,悬浮于空气中,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在家庭里的废物处理设备中的空气细菌和真菌浓度达103~105 cfu/m3。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ACGIH指出,任何一种真菌的浓度≥500 cfu/m3时,表明建筑物内可能存在相关污染源。REYNOLDS等14测定6处住宅和办公室环境中的空气真菌总数≥500 cfu/m3980~18 900 cfu/m3,真菌浓度比室外高10至数百倍,表明建筑物内环境处于不正常状态,影响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出现自觉症状。

(2)家用设备导致空气微生物污染。室内家用设备如空调器和加湿器中也容易孳生细

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成为室内空气微生物潜在污染源。家用空调器过滤器上真菌数高达102~104 cfu/cm3。空调设备中孳生细菌和真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空调设备的空气过滤器、制冷盘管、通风管和冷却水中孳生细菌和真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国内的一些专业人员通过对一些公共场所、医院的调查发现,军团菌普遍存在于空调冷却塔,已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造成威胁17-20。而军团菌污染在国外有许多案例。例如,1976年美国费城召开退伍军人会议,与会者中182人突然生病,其中29人死亡。症状是发热、咳嗽、胸痛、肺炎。调查发现,该病症由空调系统内孳生的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在空气中传播引起。这些致病菌后命名为“军团菌”,“军团病”由此得名。l988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空调设备也引发军团病,BBC的职员和周边的居民约有70人生病,3人死亡。1998年,日本东京1所养老院,由于空调设备污染引起职员和病人123人中11人感染军团病,1人死亡。家庭里废物处理设备中空气细菌和真菌浓度达103~105 cfu/m3。另外,超声波加湿器中孳生的细菌,随着超声波加湿器中的加湿用水生成的水雾一起散发出去,可引发感染症状21。

(3)人体活动产生微生物污染 日常生活中因不良生活习惯等造成的污染却是长期环境污染与防治 网络版 第9期 2008年9月 5 的,需要更多的重视。室内微生物污染程度与周围环境、居住密度和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灰尘含量及采光通风等因素有关。环境不洁、通风不良、居住拥挤的室内微生物污染比较严重。另外居民在室内饲养的猫、狗等宠物会使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芽孢、霉菌、螨等大量繁殖。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可喷射出上百万个细小的飞沫小滴。如果在室内吸烟,往往比马路上一辆汽车的尾气对人体危害更大。研究发现,使用吸尘器、中央空调和冷热水系统为室内制造了新的污染源。

(4)建筑部件和家具湿度很高的浴室、厨房容易繁殖霉菌;长期未清洁的地毯上容易滋生螨虫;一般家具的后面和下面都很难清扫,造成灰尘堆积,给微生物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筑材料中的缝隙,也是藏污纳垢的场所。2.1 调查研究

目前,有关空气微生物的研究多为调查研究,即对某种场所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了解微生物的浓度、种属等情况。国内、外都对多种场所的空气微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所涉及的场所包括室内及室外多种公共场所,室内如:医院各科室22,23、室内娱乐场所舞厅、网吧、保健品生产厂房、居室

24、教室、实验室等;室外则有:某些城市的交通枢纽区、步行街、校园及不同的风景区等。研究中采用的检测指标有:菌落总数、真菌总数,以及有针对性的病原菌、条件致病菌及微生物耐药情况等。张凤川等25研究了某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空气细菌谱,刘汝青等26研究了广州某综合性大医院各科门诊候诊室的空气细菌污染状况。国外对工业及医疗场所的空气微生物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业化养猪场常预防性给猪喂食抗生素,周围环境空气、土壤及水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在空气中发现多重耐药菌,人们可通过多种方式暴露于耐药菌,如食用猪肉、接触农场周围土壤、饮用周围地面水及地下水等27。某地工业冷却塔水被嗜肺军团菌污染,周围空气中也同样检出该菌

28。SHELTON等29在美国的一项大规模调查中发现,空气真菌浓度室内低于室外,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常见菌株为枝孢霉、青霉、不产孢子真菌、曲霉等。

2.2 毒理学研究

目前国内空气微生物的毒理学研究尚未见有关报,国外则多为空气中真菌孢子及毒素的毒理学研究。HUTTUNEN等30研究发现,室内空气中的真菌孢子暴露,只有黑葡萄穗霉孢子可增加人肺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6的合成。暴露于黑葡萄穗霉孢子及毒素的幼鼠,其肺泡超微结构显著改变,肺泡表面活性剂转化酶活性降低。据报道,黑葡萄穗霉可使动物中毒,近来又发现它与婴儿肺部血铁质有关。LANDER等31应用嗜碱细胞组胺释放试验HRT来检测真菌特异性血清IgE,发现大部分不良建筑物综合征与HRT阳性显著相关。环境污染与防治 网络版 第9期 2008年9月 6

2.3 检测技术研究

因为室内外空气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通过广泛用于室内外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技术,研究和评价医院、住宅、办公室等室内空气质量。

如何选择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以及相应的分析方法,主要从待采集的空气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来考虑,在采样时必须具有获得最大的收集效率32。选择检测方法时要根据检测目的来选取合适的采样器和采样介质,要根据检测环境来布设采样点和采样时间,此外还要考虑到检测的特异性、准确性、可操作性以及气溶胶的粒子大小等33,34。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可分为两大类:过滤式采样器和撞击式采样器。有固定式和便携式采样器两种。固定式采样器主要用于室外采集空气过敏源。空气微生物采样技术有过滤式空气采样器、撞击式空气采样器、其他采样器(表面空气系统采样器、缝隙式空气采样器、离心式空气采样器、旋风式空气采样器、静电式空气采样器和个体采样器)和平皿法。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也分为两大类:培养基方法和非培养基方法。培养基方法是将采集的微生物经过培养繁殖生长成菌落后计数和鉴别,非培养基方法是在采样后不经过培养就可进行计数和鉴别的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几种非培养基方法,如光学显微镜方法、荧光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和流通式血球计方法。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利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主动抽取空气于采样介质中,采样介质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培养基。培养计数法是目前国内外检测生物气溶胶应用最广泛,结果最可靠的方法35,36。但是培养计数法依赖于微生物的可培养性,首先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够在采样培养基上生长,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要求。据PARKES和TAYLOR计算,可培养的微生物大约只占空气微生物总数的0.1%~10.0%,所以说培养计数法很容易低估空气中生物气溶胶总量37。

由于传统的菌落计数法不够准确而且耗时耗力,所以许多研究都开始尝试将新方法引入空气微生物检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生物发光法。吖啶橙是常用的染色剂,它能够与微生物染色质结合发出黄色荧光,便于在显微镜下细胞计数;②免疫检测。利用微生物的免疫原性检测生物气溶胶,SCHMECHEL等38制备了短密青霉的单克隆抗体,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了实验室发生的生物气溶胶;③生物标记分子的检测。鲎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广泛用于检定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但是这种方法更适合于检测微生物的活性而不是总数37,39。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胞壁酸,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也都可作为生物标记37。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生物气溶胶检测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针对微生物16SrRNA或18S rRN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种属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利用PCR和基因探针检测生物气溶胶,相对于培养法来说,该方法不依赖于微生物的生长或其他生理条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分析速

度40,41。3.1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室内空气是个小环境,各方面条件差异很大,因环境不同而微生物的来源和分布规律环境污染与防治 网络版 第9期 2008年9月 7 也有所不同,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它的影响也有利于进一步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控。建筑物内部有许多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如植物、书籍、垃圾、窗帘等等。温度和湿度是微生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寒冷干燥的空气不利于微生物的存活。水浸和渗水的建筑物通常有高浓度的空气微生物浓度,而且室内吸水性的物品或建筑材料往往会成为室内微生物的污染源。控制空气水蒸汽的浓度大约60%以下可以降低微生物污染42。封闭的建筑物尽管避免了室外污染物的侵人,但是由于室内外空气得不到良好交换,所以同样会发生室内空气生物污染,尤其是空调系统没有定期清洁时,室内微生物容易在HVAC的管道、风口或滤网上繁殖,HVAC启动就会造成整个建筑物内空气的污染43。同时,人员活动可以产生供微生物吸附的颗粒物,也有利于空气微生物的传播。因此,在人员密度较高的地方要采取清理措施,适度疏散人群对维持空气洁净有明显效果。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关键措施是良好的通风和较低的湿度。王琨等44研究认为,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最为经济、易行。

采取如下措施也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微生物状况,改善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45-50:(1)去除污染源,被褥经常晾晒。采用降低和消除湿气,防止结露,使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不能在室内孳生繁殖,或者彻底清除污染建筑材料;(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3)经常通风,保持室内干燥。通常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较室内低,将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排出,降低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4)绿化,绿色植物可吸附尘埃从而降低空气微生物含量;(5)定期清洗空调器和地毯。长期使用后,空调的滤网上可吸附大量脏物,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军团菌常栖息在空调冷却器处,可以气雾形式播散到空气中,使人感染军团菌病;(6)净化空气:使用空气净化器去除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或者用紫外线照射杀死室内空气中微生物,也可以采用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抑制和杀死微生物,试图减少室内环境中潜在的微生物污染源,达到控制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改善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3.2 空气净化及微生物杀灭技术

现代人类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尤其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室内空气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空气微生物污染,人们采取了多种空气净化消毒措施,同时,不断研究新的方法,改进和完善原有的空气净化消毒方法。

第二篇:真菌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论文题目:真菌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华江涛 专业:生物化工工艺 班级: 生化1321 学号: 2013277102 指导老师:刘磊

2016年4 月12日

真菌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目录

第1章 传统微生物培养法.................................3 第2章 分子生物学方法...................................3 2.1基于PCR的克隆文库方法..........................3 2.2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3 2.3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T-RFLP)...................4 2.4实时荧光定量PCR..................................4 2.5荧光原位杂交(FISH)...............................4 2.6序列标签标记的高通量测序..........................4 第3章 宏基因组学技术(Metagenomics).....................5 前景与展望........................................5 致谢......................................................6 参考文献..................................................6

摘要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的局限性,人们对于真菌多样性的认识日渐提高。该文主要综述了研究真菌多样性方法的主要发展历程,介绍几种有关真菌多样性研究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基于PCR的克隆文库方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实时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序列标签标记的高通量测序以及宏基因组技术,并且阐述宏基因组学技术在此领域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

关键词

真菌;多样性;研究方法 Abstract Fungiwidelyexistsinnatureplayinganimportantroleintheecosystem.Thepervasiveapplicationofmolecularbiol-ogytechnologyinmicrobialdiversityandtheemergenceofmetagenomicbreakedthelimitationsoftraditionalmicrobialculturemeth-odsothatimprovethehumansrecognitionoffungaldiversity.ThispaperreviewedthemaindevelopmentcourseofstudyingfungaldiversityapproachesintroducedseveralcommonlyusedmethodsofmolecularbiologyonfungaldiversityresearchmainlyincludingclonelibraryPCRbased,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Terminal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eal-time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andbarcodedpyrosequencingndexpoundedthehugepotentialofmetagenomicsinthisfield.

Keyword fungi;diversity;method 正文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分布广、种类多、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迄今人们已发现的微生物物种仅为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10%[1]。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目前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多局限于细菌,而对真菌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真菌群落多样性可以了解真菌群落结构、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点,并且可以进一步为控制和优化真菌群落结构提供参考,同时也是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内容。真菌遍布于自然界,据估计约有数百万种,已发现的仅9万余种,已发现的导致人类疾病的仅约400种。人类也生活在真菌包围的环境中,日常工作、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真菌种类目 前的认知。因此,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体都具有较高的真菌多样性。真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很多,从国内外目前采用的方法来看,大致上可分为: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宏基因组学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用于真菌多样性领域的研究,使人们对真菌多样性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

1传统微生物培养法

从传统上讲,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主要利用分离培养及形态学检测的方法,该技术在实验室被广泛使用。尽管各种新的培养技术不断出现,但此方法费时费力,敏感度和特异性也较低,也不能反应全部的真菌群落信息。Amann等曾根据微生物原位的、不依赖于培养的微生物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认为:在自然界中,通过实验室人工培养方法已经被分离和描述的微生物物种数量仅占估计数量的1%~5%,而其余大多数微生物种群还仍然未被分离和认识,因此,人们不能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技术获得真菌多样性的全部信息,极大的限制了研究的广泛性。在临床致病菌的鉴定方面,培养的方法更为常用。Rasi等利用培养法对从伊朗花斑糠疹患者皮肤上分离得到的马拉色酵母菌进行鉴定过程中,发现球形马拉色菌是最常分离到的菌种,大约占31.3%,其次是糠秕马拉色菌(20.5%)等。Findley等[7]通过微生物培养法从10个健康成人的14个部位的皮肤分离真菌,经鉴定11个刚体部位和胳膊表面的优势真菌是马拉色菌属,通过比较,脚底、脚趾甲和趾间具有较高的真菌多样性。

2分子生物学方法

鉴于分离培养技术的局限性,近年来,利用不依赖培养的方法分析和鉴定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实验越来越普遍。自从Pace提出将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使得对环境样品中占大部分的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研究成为了可能。目前,大多数用于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是基于PCR扩增的。在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时,rRN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它具有在功能上高度保守,其序列上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变异速率,存在于所有的有机体(病毒除外)内等优点。对于细菌而言,16SrRNA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与细菌相比,使用真菌18SrDNA只能鉴定到属或科的水平。真菌的非编码rRNA区域,如ITS区域(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进化快速,序列上的变化更加广泛,因此提供了更多的分类信息,弥补了18SrRNA的局限性。虽然如此,在实际研究内容中仍然要根据对分类等级的不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分子标记。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使在遗传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可能,该方法可归纳为三方面:①基于PCR技术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对样品直接提取DNA或者RNA,然后对特定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再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可以对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存在与否、分布模式及丰度等情况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③基于DNA序列测定的研究方法,分析具体碱基序列的分布情况,通过与生物信息学结合,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如元基因组(Metagenome)测序技术,成为研究难培养微生物或不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法。

2.1基于PCR的克隆文库方法

基于PCR的克隆文库方法使对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分析成为可能,Pace提出将PCR产物进行克隆后测序,大大提高了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认识,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目前已有研究采用针对18SrDNA及ITS的克隆文库构建技术对肠道内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肠道真菌多样性比较低,主要以不同亚型的芽囊原虫属为主

2.2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DGGE最初是lerman等[12-13]发明的,起初主要用来检测DNA片段中的点突变。1993年,Muyzer等[14]首次将其用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DGGE普遍用于分析环境中细菌、真菌、病毒群落的生物多样性。Kim等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日本和中国发酵豆瓣酱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确定了米曲霉和鲁氏酵母的存在。We-erasekera等[16]通过PCR-DGGE方法研究人唾液中的酵母菌,在其中六个样品中鉴定出两种酵母菌,分别是白色念珠菌和杜氏假丝酵母,有力的证明利用DGGE技术研究口腔中的酵母菌是一种相对快速便捷的方法。

2.3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T-RFLP)

T-RFLP技术是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据rDNA序列的保守性和特异性,选择具有系统进化标记特征的序列作为目 的序列。T-RFLP技术灵敏度高,对于评估复杂环境样品的多样性和快速的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一种有力的工具。Curlevski等[17]使用T-RFLP方法研究了澳大利亚商业化混交林和单一种植南洋杉林场土壤真菌群落的不同,通过对真菌的ITS区域进行分析表明子囊菌门的丰度最高,其次是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但在不同类型的林场中它们的相对丰度存在差异。

2.4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Biosys-tems公司推出,是将荧光能量传递技术(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FRET)应用于PCR,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qPCR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李晓然等在对汾酒发酵过程和汾酒酒曲制作过程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中,利用qPCR技术对整个过程中的细菌和真菌进行了定量,发现在汾酒发酵过程中真菌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在酒曲制作过程中真菌的数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Li等通过qPCR方法研究了老年人舌背的真菌多样性,表明老年人口腔中的真菌多样性极高,并不仅限于念珠菌属,其多样性与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也具有密切的关系。

2.5荧光原位杂交(FISH)

比起费时费力且难以展现全部微生物群落信息的依赖于培养的方法和难以实现定量分析的多种依赖于PCR扩增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使用探针杂交来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一种更为快速的方法。荧光原位杂交是以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来探测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技术,不仅能研究自然或人工环境中的微生物个体,并且可以对微生物群落进行评估。Lepère等使用酪胺信号放大技术与FISH结合的方法,用18SrDNA特异性的引物分析了湖水中的真核超微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获得了真核浮游微生物的定量结果。虽然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是阐述微生物多样性的强有力技术手段,并且在真菌多样性研究中具有传统培养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基于PCR扩增的各种方法及FISH等方法仍然存在着多种弊端,例如引物的偏向性、PCR存在的其他系统偏差以及FISH方法中由于引物的不匹配造成对分析结果的错误估计等。在实际的研究中,通常将多种技术综合使用,以避免由于方法原理本身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偏差,可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信息

2.6序列标签标记的高通量测序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技术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涌现。其特点是:高通量,低成本,可以同时对多个单独的DNA分子进行测序,这一改进比

起每条序列需要单独分析的Sanger法具有巨大的优势。第二代测序技术主要包括罗氏454公司的GS-FLX测序平台、Illumina公司的SolexaGenomeAnalyzer测序平台和ABI公司的Solid测序平台[25]。自从Hamady等建立了在不同的样品PCR引物上分别添加序列标签(barcode)来作为高通量测序后根据序列区分不同样品的标记,高通量测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中。综合比较二代测序平台,在研究微生物多样性方面应用较广泛的是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李晓然等[18]利用真菌ITS1的焦磷酸测序,研究了中国传统汾酒发酵过程中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了在汾酒发酵过程中真菌的变化以及主要存在的真菌菌种,其中有60%的ITS序列属于酵母菌科,丰度最高的是东方伊萨酵母,其次为啤酒酵母。Delhaes等利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囊泡纤维症患者的真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肺功能下降及临床状态不好的患者真菌多样性明显降低。Hoffmann等对人体肠道的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焦磷酸测序表明人肠道中的真菌共66个属,丰度较高的是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类。

3宏基因组学技术(Metagenomics)

利用基于r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对于庞大的微生物世界仍然是不足够的,远不能阐明微生物的生理生化代谢特征。1998年,Handelman等[29]首次提出宏基因组的概念,并第1次使用了Metagenomics这个词。宏基因组学技术是通过提取某一环境样品所有微生物的基因组DNA,或通过鸟枪法直接测序探究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或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及对文库进行筛选寻找和发现新的功能基因及活性代谢产物。通过这两方面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环境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和其功能的认知。宏基因组学技术避开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直接从样品中提取总DNA来展开研究,理论上覆盖了环境样品中的全部微生物,在分析环境微生物复杂群落结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在微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有关细菌方面的居多,而关于真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为数并不多。Il-leghems等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研究了可可豆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真菌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啤酒酵母、发酵乳杆菌和巴氏醋杆菌是主要存在的菌种,并且确定了主要以乳杆菌为宿主的肌病毒科和长尾噬菌体的存在。这是第1篇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并结合454焦磷酸测序研究自然发酵可可豆中群落多样性种系发生分析的报道,显示了宏基因组学技术相比于之前研究方法的优越性,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微生物群落信息。宏基因组学技术不仅在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蕴含巨大潜力,在发现新功能基因及活性物质方面也具有极大的优势。Cardoso等 在对被蜗牛侵袭的农作物进行宏基因组学分析中,第1次对其微生物群落和参与生物化学通路的主要基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变形菌门是主要的细菌门,其次是拟杆菌门和硬壁菌门,而病毒、真菌及古细菌的多样性稍低。另外,通过功能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基因有助于宿主降解木质纤维素、对异生物质脱毒以及合成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同时有利于蜗牛的适应性和广泛摄食,并且检测到2700多种编码糖苷水解酶区域和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的基因。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不仅能够避免PCR扩增带来的偏差,全面而准确的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同时也为研究样品中微生物生化代谢、发现新功能基因和活性物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分析群落多样性中不可避免地也会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测序产生的大量数据为后续的序列分析和处理带来了挑战,同时对计算机以及数据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尽管如此,宏基因组学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巨大优势是目前其他研究方法不可比拟的。近年来,宏基因组学技术已经开始影响真菌生物学,逐渐成为研究真菌多样性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也增加了获得新生物活性物质的机会,显示宏基因组学技术在此方面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

前景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逐渐深入,利用这些新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真菌多样性,为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人体真菌病的诊断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获得更为全面的真菌多样性信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目前对于真菌多样性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不论是环境中、食品中还是定植于人体各部位的真菌,通过对其多样性的研究必能为指导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因此,真菌多样性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必将推动真菌多样性研究的快速发展。做生物的多样性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多样性,永远是发现新药的无穷宝藏。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抗真菌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必将有更多更有效的抗真菌抗生素被发现和应用。在过去的 20年间,刺白菌素类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更增强了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抗真菌抗生素的信心。在今后的若干年间,将会有更多的作用靶位用于抗真菌抗生素的筛选,并一定能够由此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抗生素。

致谢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给了我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生化班的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三年充满了感动。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刘磊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得就是向刘磊老师寻求帮助,而刘磊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这几个月以来,刘磊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刘磊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本片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得到了白杨,江双双等同学的热情帮助。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便是感谢!

参考文献

[1]Amann,RI,Ludwig,W,Schleifer,KH.Phylogeneticidentifi-cationandinsitudetectionofindividualmicrobialcellswithoutcultivation[J].Microbiologicalreviews,1995,59(1):143-169. [2]廖万清,吴绍熙.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Frank,DN,Spiegelman,GB,Davis,W,etal.Culture-inde-pendentmolecularanalysisofmicrobialconstituentsofthehealthyhumanouterear[J].JClinMicrobiol,2003,41(1):295-303. [4]Zhang,E,Tanaka,T,Tajima,M,etal.Characterizationoftheskinfungalmicrobiotainpatientswithatopicdermatitisandinhealthysubjects[J].MicrobiolImmunol,2011,55(9):625-632. [5]Amann,RI,Ludwig,W,Schleifer,KH.Phylogeneticidentifi-cationandinsitudetectionofindividualmicrobialcellswithoutcultivation[J].MicrobiolRev,1995,59(1):143-169. [6]Rasi,A,Naderi,R,Behzadi,AH,etal.Malasseziayeastspe-ciesisolatedfromIranianpatientswithpityriasisversicolorinaprospectivestudy[J].Mycoses,2010,53(4):350-355. [7]Findley,K,Oh,J,Yang,J,etal.Topographicdiversityoffungalandbacterialcommunitiesinhumanskin[J].Nature,2013,498(7454):367-372.

[8]Pace,NR.Amolecularviewofmicrobialdiversityandthebio-sphere[J].Science,1997,276(5313):734-740.

[9]周桔,雷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J].生物多样性,2007,15(3):306-311.

[10]Pace,NR.Amolecularviewofmicrobialdiversityandthebio-sphere[J].Science(NewYork,N.Y.),1997,276(5313):734-740. [11]PD,S,JR,M.Micro-eukaryoticdiversityofthehumandistal gutmicrobiotaqualitativeassessmentusingculture-dependentand-independentanalysisoffaeces[J].ISMEJ,2008,2(12):1183-1193. [12]Fischer,SG,Lerman,LS.Length-independentseparationofDNArestrictionfragmentsintwo-dim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J].Cell,1979,16(1):191-200. [13]Fischer,SG,Lerman,LS.DNAfragmentsdifferingbysingle base-pairsubstitutionsareseparatedindenaturinggradientgels:correspondencewithmeltingtheory[J].PProcNatlAcadSciUSA,1983,80(6):1579-1583.

[14]Muyzer,G,deWaal,EC,Uitterlinden,AG.Profilingofcom-plexmicrobialpopulationsby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analysisofpolymerasechainreaction-amplifiedgenescod-ingfor16SrRNA[J].ApplEnvironMicrobiol,1993,59(3):695-700.

[15]Kim,TW,Lee,J-H,Park,M-H,etal.AnalysisofBacteriaandFungalCommunitiesinJapanese-andChinese-FermentedSoybeanPastesUsingNestedPCR-DGGE[J].CurrMicrobiol,2010,60(5):315-320.

[16]Weerasekera,MM,Sissons,CH,Wong,L,etal.Useof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DGGE)fortheidentifica-tionofmixedoralyeastsinhumansaliva[J].JMedMicrobiol,2013,62(Pt2):319-330.

[17]Curlevski,NJA,Xu,Z,Anderson,IC,etal.Soilfungalcom-munitiesdifferinnativemixedforestandadjacentAraucariacunninghamiiplantationsinsubtropicalAustralia[J].J.SoilsSediments,2010,10(7):1278-1288.

[18]Li,X-R,Ma,E-B,Yan,L-Z,etal.Bacterialandfungaldi-versityinthetraditionalChineseliquorfermentationprocess[J].IntJFoodMicrobiol,2011,146(1):31-37.

[19]Li,X-R,Ma,E-B,Yan,L-Z,etal.Bacterialandfungaldi-versityinthestarterproductionprocessofFenliquor,atradi-tionalChineseliquor[J].JMicrobiol,2013,51(4):430-438. [20]Li,H,Takeshita,T,Furuta,M,etal.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fungalpopulationsonthetonguedorsumofinstitution-alizedelderlyadults[J].OralDiseases,2012,18(8):771-777. [21]Lepere,C,Masquelier,S,Mangot,J-F,etal.Verticalstruc-tureofsmalleukaryotesinthreelakesthatdifferbytheirtrophicstatus:aquantitativeapproach[J].ISMEJ,2010,4(12):1509-1519. [22]Nicholson,MJ,McSweeney,CS,Mackie,RI,etal.Diversity ofanaerobicgutfungalpopulationsanalysedusingribosomalITS1sequencesinfaecesofwildanddomesticatedherbivores[J].Anaerobe,2010,16(2):66-73. [23]Gao,G,Yin,D,Chen,S,etal.Effectofbiocontrolagent Pseudomonasfluorescens2P24onsoilfungalcommunityincu-cumberrhizosphereusingT-RFLPandDGGE[J].PloSONE,2012,7(2):e31806.

[24]曹钰,陆健,方华,等.绍兴黄酒麦曲中真菌多样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3):277-282.

[25]贺纪正,袁超磊,沈菊培,等.土壤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与进展[J].土壤学报,2012,49(1):155-164 26]Hamady,M,Walker,JJ,Harris,JK,etal.Error-correcting barcodedprimersforpyrosequencinghundredsofsamplesinmultiplex[J].NatMethods,2008,5(3):235-237. [27]Delhaes,L,Monchy,S,Frealle,E,etal.Theairwaymicro-biotaincysticfibrosis:acomplexfungalandbacterialcommu-nity-implicationsfortherapeuticmanagement[J].PloSONE,2012,7(4):e36313.

[28]Hoffmann,C,Dollive,S,Grunberg,S,etal.Archaeaand fungiofthehumangutmicrobiome:correlationswithdietandbacterialresidents[J].PloSONE,2013,8(6):e66019.

[29]Handelsman,J,Rondon,MR,Brady,SF,etal.Molecularbi-ologicalaccesstothechemistryofunknownsoilmicrobes:Anewfrontierfornaturalproducts[J].ChemBiol,1998,5(10):R245-R249. [30]Karlsson,FH,Tremaroli,V,Nookaew,I,etal.Gutmetage-nomeinEuropeanwomenwithnormal,impairedanddiabeticglucosecontrol[J].Nature,2013,498(7452):99-103. [31]Hilty,M,Qi,W,Brugger,SD,etal.Nasopharyngealmicro-biotaininfantswithacuteotitismedia[J].JInfectDis,2012,205(7):1048-1055.

[32]Illeghems,K,DeVuyst,L,Papalexandratou,Z,etal.Phylo-geneticAnalysisofaSpontaneousCocoaBeanFermentationMetagenomeRevealsNewInsightsintoItsBacterialandFungalCommunityDiversity[J].PloSONE,2012,7(5):e38040.[33]

Cardoso,AM,Cavalcante,JJV,Cantao,ME,etal.Met-agenomicAnalysisoftheMicrobiotafromtheCropofanInvasiveSnailRevealsaRichReservoirofNovelGenes[J].PloSONE,2012,7(11):e48505.

第三篇:土壤石油污染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土壤石油污染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秦玉广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济南 250013)

摘要:文章就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综合治理问题,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体制、政策措施、思想观念、污染防治理念、修复治理技术、修复策略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提出土壤石油污染治理需在政府主导下,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关键词:土壤石油污染;政府主导;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y Study of Soil Petroleum

contamination

QIN Yu-guang(Shandong Fresh Water Fishery Institute of Provience, Jinan 250013)Abstract: This article was focu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y of soil petroleum contamination.In order to gives out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the correlate aspects such as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the policy and measurement, the idea, the concept of prevention and remediation, the hot question of restoration technology, the recovery strategy etc.were all shed light on 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Even presented that to prevent from oil pollution and to restore the oil-contaminated soil, all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both the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 should be addressed, what’s more all should be conduc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Key words: soil petroleum contamination;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comprehensive control

石油号称“工业的血液”,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石油企业每年约有7万吨落地原油进入土壤[1],有近10万吨石油污染土壤有待修复 [2]。土壤是一个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3]。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对土壤生态[4]、食品安全[5]、人居环境和人类自身健康都有广泛而持久的危害[6]。除陆域环境外,大连港和渤 海湾漏油致海域污染事件,再一次牵动了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也使人们更加认识到环境污染治理绝非单纯技术层面问题。我国土地和矿产资源都归国家所有,各级政府不可避免地成为矿产资源开采和土壤污染修复的双重推手。土壤石油污染治理涉及多个社会层面如思想观-------------------------作者简介:秦玉广(1970-)男,助研,从事渔业资源与环境研究(E-mail: qinyuguang888@126.com)

念、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修复技术研究、检验评价等,并牵动各个利益攸关方,需要在各 级政府主导下,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本文以土壤石油污染 治理为切入点综合论证,希望也能对其他类型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有所助益。

1.积极推动包括石油污染在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体制建设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实施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的先决和保障。土壤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三大任务(空气、水、土壤)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1.1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3, 7]

我国综合性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和专门性法律法规如《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都对土壤污染进行了相关法律界定与解读。但界定目标主要围绕土地权属、管理、规划和利用,对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仅能提供点源上的法律支持,无力应对大面积的土壤质量下降和土壤退化问题,且对于石油污染涉及更少。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和土壤污染状况日益严峻,其不足之处逐步凸显,主要表现为:

第一,综合性法律法规对土壤污染防治多为原则性、概括性法律规范与解读,对于土壤污染的防范,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缺乏可操作性的明确而具体的法律条文。

第二,现行土壤污染防治法律规范散见于各种综合性、专门性法律处法规甚至部门规章中,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一个整体、综合的法律保护体系。

第三,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中许多基本的、具体的法律制度存在缺失现象,如土壤污染区域分级、防治规划、责任认定、整治费用的承担等,使得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无法有效展开。

第四,现行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没有从土壤污染的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和难治理性等特点进行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例如,通过对较为直观的废物、废水、废气的控制并不能达到对土壤污染控制的效果,土壤污染治理效果需要通过检测土壤质量及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

第五,土壤污染防治现行管理体制、政府职能、公众参与、纠纷处理和责任认定等各项具体制度还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综合法律体系。

第六,现行法律体系中缺乏有关土壤污染防范、治理、修复措施的法律规范,未做到“防”、“治”结合,更没有强调加强预防,源头治理的重要性。

第七,现行《土壤质量标准》严重滞后,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补充修订。

1.2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健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制体系建设

(1)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土壤污染法制建设成果,建立健全我国特色土壤污 2 染防治法制体系。

第一,明确立法目的,提高立法思维高度

土壤污染防治立法,除了为保障人民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有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外,更应将防治土壤污染上升到立足民生、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注重对土壤生态功能的维护和修复。

第二,通过立法完善土壤污染防治行政管理体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权责范围,压缩、堵塞部门间争相管理或责任推诿的法律漏洞,形成即统一领导又各负其责的高效、有序的土壤污染防治和监管体制。

第三,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和机制,在政府主导的总体框架下,吸纳社会力量,鼓励公众参与包括石油污染在内的的土壤污染防治。(2)制定土壤石油污染防治细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依据,以保护生态安全和公民环境权利为目标,关注民生,制定土壤石油污染防治细则,突出规范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1.3 推动土壤石油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及体制建设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明显,1995 年国家颁布《土壤质量环境标准》,对于土壤污染的认定具有决定性意义。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该标准过分强调统一,并不适合我国土壤多样化的特点,也需要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补充。各地应立足区域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土壤石油污染特征,并兼顾其他污染修复治理特点,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总体框架内,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科学规划,防治结合,牢固树立全局观、人本观、科学发展观和新型政绩观,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和法规建设等方面做文章。

随着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被普通民众所重视,近年来一些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也推出地方性的污染土壤防治法规,并以此推动了国家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进程[8]。

2.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理念

2.1倡导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土壤石油污染的治理是一项关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性行为,亟需扭转生产、治理、监管各自为战、自扫门前雪的片面认识,增强社会意识,积极引导、树立以政府“主导”为主,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整体治理观念。

2.2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理念

土壤石油污染防治包括新污染事件的防范和对既成污染的修复两个方面,应该确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理念,既要着重科学、实用修复方案的研究制定与贯彻实施,更要强调预防和减少污染事件的发生,预防污染胜过最好的污染修复措施。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9]

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性和全面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防止和克服“无所谓”、“与己无关”和“麻痹大意”等思想。作为污染源头,石油企业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应符合 HSE 目标,创造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10]。

其次,涉油企业要充分考虑发生事故,特别是人为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在油田开采以及输油管道、油库和加油站等设施建设之前,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此外安全保卫部门亦需加强涉油案件污染防范意识。

第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防患于未然。(2)健全应急处理机制

中石油2009年业已出台企业应急预案编制通则[11],政府也有相关应急机制出台[12, 13],会同相关单位,建立了联动机制。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强化,力图将不可预测性污染灾害降至最低。

3.建立合理赔偿机制,确保土壤修复资金支持

既成土壤污染的修复治理离不开财政经济支持,治理方案、治理范围和力度均受制于成本收益比较,可以充分借鉴美国“棕色地块法”又称(超级基金法(Super-fund Act))[14]。3.1设立专项基金

根据“政府的作用是提供公共物品”的观点以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由政府和污染事故潜在责任人共同出资,设立石油污染专项基金,事故发生后先行对受害人进行赔付并支付污染治理费用。3.2保险公司介入

为分散风险、降低损失、保护受害人和责任人的利益,应强制规定污染潜在责任人每年应缴纳的最低保额,一旦事故发生可由保险公司先行理赔。3.3适度引入市场机制

2010 年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约130亿美元[15],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尽管以政府为主导,并不是政府包揽一切,还需要社会参与,可以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形成产业化,让政府 4 有限资金激活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

4.提高石油污染土壤治理的技术水平

4.1 复合、集成现有修复技术

根据不同污染类型、不同地块用途,复合、集成利用现有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修复过程既突出资源化,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又兼顾生态目标。4.2 因地制宜,结合区域原生态特点,实施生物修复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应着重考虑本地先锋植物芦苇、碱蓬、柽柳等非饲用植物实施植物修复,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特别是充分利用芦苇湿地的修复作用,芦苇湿地生态工程净化落地原油是保护油田开发地区土壤环境的有效方法。应用湿地植物(芦苇、香蒲等)构建“湿地桶”模拟实验证明[16],湿地环境对土壤中的石油污染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落地原油还可以改善芦苇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品质指标,收获的芦苇可用于造纸,既可以移除石油污染,又充分利用废弃物资源,且不进入食物链,既无二次污染,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芦苇湿地生态工程还可以恢复黄三角洲退化生态系统,凸显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

4.3 推进生物修复热点研究,提高生物修复技术水平

由于生物修复具有低碳化、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处理方法多样、形式灵活,并能充分转化利用废弃污染物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当前研究热点有:高效石油降解菌株的选育[17];强化生物修复技术研究[18];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应用[19];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真菌——细菌协同修复研究[20];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构建高效降解菌株[21, 22],环境基因组学研究应用;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应用[23] 等。

5.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策略

为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需要两手抓:一是加强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对能力;二是对既成污染土壤实施修复。5.1建立专业化、常态化污染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尽管从法规体制上重视加强事故灾害预防,但仍需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专业化、常态化应急处置机制,以应对不可预见性污染灾害事故的发生,增强抢救性修复能力。力争第一时间有序进入现场,既要做好现场参与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又要及时遏制事故性污染的扩散蔓延,同时对事故区域内受污染危害的人员及野生动物及时进行转移、抢救。5.2 对既成污染土壤的修复(1)政府出台受污染土壤修复规划

政府主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组织社会资源进行调研,根据地区土壤石油污染历史和现状调研评估结果,充分考量土壤石油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生态风险,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出台相应的石油污染土壤中、长期修复规划。(2)修复单位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

为解决环境问题,最终修复效果、修复时间和资金都是决定性因素[24]。有一定资质的修复单位,以政府中、长期土壤修复行政规划为依据,按照受污染地块不同用途和生态风险轻重缓急,申请专项经费,经充分调研论证、选择合理的修复技术,经小范围实验验证,按照科学的成本—效益数据分析,分块、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详尽的修复计划方案,竞投标或报请政府主管部门批复,并在政府有效监督之下,有序实施。

①调研

调研是制定合理修复方案的先决条件。首先,污染物性质、浓度、分布,理化修复、生物修复的可行性及其限制因素,现场地质、水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其次,科学制定调查方案。再次,按批准的方案认真组织调查,保证调查质量,如遇特殊情况确需变更方案的,要及时按规定报批。②优选修复方案

在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兼顾资源、生态、经济和效能的原则制定适宜的修复方案,并进行必要的室内实验或小规模实地修复试验,提出合理的工程设计、运行方案和费用预算。5.3政府对修复工程实施过程控制,对修复效果实施检验评价(1)对修复工程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实行有效监督

施工质量是保证修复效果的关键,修复承担单位需严格按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如需修改修复计划需报请批复,不得擅自更改,切忌偷工减料,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政府实施质量同步监测,及时掌握工程进展,客观评估施工质量、物料供应、设备运行状况和费用效益比,确保工程顺利运行。(2)组织修复效果检验评价

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效果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修复工作完成后,政府相关部门需组织土壤、石油石化和生态等领域的专家成立评估小组,运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对修复后场地内污染物去除率、次生污染物的增加率和污染物毒性下降率等技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客观和准确评价。

结论

我国东北、华北、华南、华东、西北等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的油田区土壤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含油率最高达23%,超过环境背景值的500-1000倍。经济效益受生态效益制约,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脱离一定量的生态环境物质要素的支持,经济效益必须以生态效益为基础[25]。随着 “十二五”规划的逐步贯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淡化增速概念,明确效益导向,突出保障改善民生等指导思想的确立,在政策推动和政府主导下,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双轮驱动”[15],我国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综合治理必将迎来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陆昕.产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的选育及对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试验研究[D].2010 [2]刘鹏,李大平,王晓梅等.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J].化工环保,2006, 26(2): 91-94.[3]周 辉.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初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 29(4): 53-55.[4]张学佳,纪巍,康志军,孙大勇等.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J].化工科技, 2008, 16(6):60-65.[5]刘五星,骆永明,滕应,李振高等。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物修复III.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J].土壤学报, 2008,45(5):994-999.[6] D.G.Rushton, A.E.Ghaly and K.Martinell.Assessment of Canadian Regulations and Remediation Methods for Diesel Oil Contaminated Soils[J].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 2007, 4(7): 465-478.[7]王 瑞.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问题探讨[J].甘肃农业, 2008(6): 57-59.[8]各地土壤修复工程推动立法.中国化工信息网(2011)

(http://)[1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13]达县突发石油天然气事件应急预案(达府发[2007]144号)

[14]伦纳德·奥托性诺.环境管理与影响评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5]吴作军,卢滇楠,张敏莲等.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及其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7 化工进展, 2010, 29(5): 789-795.[16]许学工,Shaw L.YU,张枝焕等.湿地状态对石油污染和植物长势影响的模拟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6): 935-940.[17]Sunday A.Adebusoye.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a polluted tropical stream[J].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7, 23: 1149–1159.[18]韩慧龙,汤晶,江皓等.真菌-细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 2008, 29(1): 189-195.[19]林立宁.陕北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一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20]De Boer W, FolmanL B, Summerbell RC,et al.Living in a fungal world: impact of fungi on soil bacterial niche development[J].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2005,29: 795-81.[21]Frederic Coulon, Daniel Delille.Influence of substratum on the degradation processes in diesel polluted sub-Antarctic soils(Crozet Archipelago)[J].Polar Biol, 2006, 29: 806–812.[22] 汪浩勇.石油微生物基因工程菌的构建[D].湖北工业大学, 2009.05.[23]Vogel T M,Walter M V.Bioaugmentation:In Manual of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Hurst C J,Crawford R L,Knudsen G R,et al.Washington,DC,USA: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Press,2001: 952-959.[24]Nielsen ST, Deigaard L.Environmental/economic management in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J].Groundwater, 2000: 433-434.[25]齐如松, 帅相志.现代科技咨询业持续发展对策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第四篇:大学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调查

大学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调查

了解校园四季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变化趋势与污染情况。方法

采用撞击式采样器,在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对某大学校园空气中细菌粒子和霉菌粒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在季节间有很大不同,细菌含量在夏季最高,霉菌含量高峰在夏秋两季。细菌浓度比较高的功能区有道路、寝室、食堂、超市、体育馆、微机室和教室。可吸入霉菌粒子占霉菌粒子总数的比例高于细菌粒子。结论

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季节间和不同功能区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存在一过性污染情况。

空气中的微生物往往吸附在颗粒物上形成生物粒子,随风飘荡,其中小粒径的生物粒子在疾病传播方面具有更大意义。研究表明,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与环境、清洁卫生状况、人员密度和活动情况、空气流通程度等因素有关[1,2]。高校校园是师生集中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普遍存在空气微生物污染问题[3,4]。加强对高校校园空气微生物的监测,对于了解校园卫生状况,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采用空气中生物粒子数(菌落总数,cfu)这一指示微生物指标对校园主要功能区空气质量进行生物学评价。1.材料与方法

1.1 校园概况

沈阳市内某高校,2001年新迁校址,主要建筑物距离城市南北向主干道约150~1000m。

1.2采样

为全面反映校园内师生主要活动区域空气微生物状况,按功能不同将校园分成12个不同的功能区,即操场、道路、绿地、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超市、体育馆和办公室。参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共设采样点126个。于2008-12,2009-03、2009-06、2009-09采样,分别代表冬、春、夏和秋四季,在各功能区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采样。参照《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GB/T18204.1-2000),采用撞击式采样。JWL-2型采样器有上、下两级,上级收集粒径及以上的微生物粒子,下面级收集以下粒径的可吸入微生物粒子。采样高度为1.2~1.5m,采样时间1min,采样流量28.3L/min。细菌在37℃培养48h,霉菌在26℃培养72h后,分别计数两级采样皿中的细菌菌落数和霉菌菌落数(cfu),也即捕获在采样皿中的空气细菌粒子数和霉菌粒子数。全年共采样2016份。

1.3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高盐查氏培养基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按使用说明配置、灭菌。使用Φ9cm平皿,每平皿倾注20ml培养基,冷却备用。

1.4主要仪器

JWL-2 两级筛孔型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北京检测仪器有限公司;DXC-280B型不锈钢手提式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YLN-30A菌落计数器,北京市亚力恩机电技术研究所;SHP-250型生化培养箱和MJP-250型霉菌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B-4A控温电热板,金坛市天竟实验仪器厂,环境温度在零度以下采样时使用。

1.5 统计分析

菌落计数后,按照公式n=N×1000/(Q×t)计算受检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式中:N—平皿菌落计数,个;Q—空气流量,L/min;t—采样时间,min。

1.6质量评价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细菌菌落总数≤2500cfu/m3为合格。2.结果

2.1空气中细菌粒子浓度及其变化趋势 结果见表1,图1。

由表2可见,同样在冬季,室外空气中霉菌粒子含量明显低于其它三个季节,而在室内表现为夏秋两季高于冬春两季。空气中可吸入霉菌粒子主要在寝室、体育馆、办公室以及图书馆占比较高。总的比例高于细菌粒子,为60.5%。两者间相关系数为0.822,P<0.05。

3.讨论

空气中微生物采样一般有两种常用方法,即自然沉降法和气流撞击法。自然沉降法不易测得处于悬浮状态的微小生物粒子,检测结果的误差较大。气流撞击法较好地克服了自然沉降法的弊端,能准确地测知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5,6],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也规定了空气微生物采样用撞击法。因此,本研究中采用气流撞击法采样以尽可能准确、真实反映校园空气微生物状况。关于空气微生物采样的时机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选在一天中的某一固定时间,二是多个时段采样,如早中晚三次。应该说第二种方式所得结果较具有代表性。空气微生物数量变动受多种生态因子的影响,其中人员活动情况就是影响空气微生物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空气微生物监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最大多数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选在各功能区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采样,使得对结果的评价更具生物学意义。

沈阳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气温很低,非常不利于微生物生存。3月气温偏低,草木没有返青,空气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生存,但春季风沙大,空气中颗粒物含量多,对微生物会起到一定庇护作用。3月和12月正处在采暖季节,室内温度一般不低于20℃,门窗紧闭,室内外空气交换率偏低,一定程度上利于空气微生物生存。6月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云量偏多,这些都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繁殖。9月气温最高,但秋高气爽,云量稀少,紫外线强度最大,对室外空气微生物有相当的杀灭作用。夏秋两季大多数房间会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空气微生物含量会更多地受到室外条件的影响。

监测结果显示,不同功能区、不同季节空气中生物粒子含量有很大差别,霉菌粒子差异程度小于细菌粒子,且在有强紫外线辐射的9月浓度仍居高不下,这可能与霉菌孢子适应能力强有关;可吸入生物粒子与生物粒子总量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其中可吸入霉菌粒子比例更高;主要在寝室、食堂、超市、体育馆、微机室和教室存在空气生物粒子超标现象,因为是在人员负荷最大时采样,有理由相信污染是一过性的。粒径较小的悬浮粒子更易进入呼吸道深部造成严重危害,监测结果显示可吸入粒子占比在50%以上,尤其霉菌性小粒子比例更高,与胡庆轩[7]等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总之,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条件、人员活动及自身生存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季节间和不同功能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人员高峰时存在一过性空气微生物污染,提醒我们仍需加强这方面的监测和管理工作。4 参考文献

[1]冷家峰, 刘仙娜.国内大气微生物污染现状[J].预防医学文献, 2004, 10(2): 200-202.[2]方治国, 欧阳志云, 胡利峰, 等.城市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 2004, 24(2): 318-319.[3]司东霞, 司振书, 徐丙荣.聊城大学校园空气细菌的时空分布及空气质量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5): 433-434.[4]张韩杰, 高嫄, 王彦美, 等.校园内不同场所空气中细菌污染的调查[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5: 255.[5]李涛.空气微生物采样及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3,13(5): 538-539.[6]潘立, 刘庆表, 杨彩琴.两种方法检测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含量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3, 13(4): 473.[7]胡庆轩, 蔡增林, 鲁志新.沈阳市大气细菌与真菌粒子的关系[J].上海环境科学, 1995,14(5): 29-32.

第五篇:微生物污染防控实施方案

高校食堂餐饮微生物污染防控实施方案

在餐饮环节,由于交叉污染、加工不当、原料污染变质、存储不当等原因导致的餐饮食品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餐饮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食品微生物控制是确保餐饮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餐饮环节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高校食堂就餐人群聚集、社会影响面广的特点,决定了高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为切实加强高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加有效防控餐饮环节微生物污染,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高校食堂餐饮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彻底排查高校食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有效预防因微生物污染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高校食堂是集各种餐饮经营模式于一体的综合性餐饮服务单位,因此,通过开展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各种类型餐饮服务单位微生物污染防控方法,不断推进,全面提升我市餐饮环节微生物污染防控能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微生物污染防控体系,进而形成长效机制,有效杜绝微生物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步骤

此次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分四个步骤进行。

(一)宣传动员

组织高校食堂负责人召开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会议,动员高校积 极配合,并明确此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防控措施及工作责任,督促高校积极开展自查自控工作,同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二)自查自控

严格要求各高校务必实行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明确各岗位负责人,对食堂实行网格化管理,对食品加工操作各环节进行自查自纠,尤其是对易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监督管理,全面提升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能力,构建防控微生物污染第一道防线。

(三)集中监督防控

各监管单位要对辖区内高校食堂开展全面网格化的监督检查,结合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抽样送检及远程视频监控,对餐饮环节微生物污染关键控制点实施重点监督,强化检查力度,并通过量化评分进行风险排序,全面排查微生物污染隐患,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

(四)总结提高

对此次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找不足,强化微生物污染防控手段及措施,进一步推动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在全市餐饮单位开展。

三、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内容

(一)、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

鉴于高校食堂动态性、人为性极强的特点,要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有效防控微生物污染,仅靠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是不够的,还需各高校务必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并明确食品 安全管理员责任,进一步强化高校食堂内部的监管力度。同时各高校将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情况报监管部门备案。

(二)、落实从业人员岗前必读,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 餐饮微生物污染防控就是人的诚信、良心工程,对餐饮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就要从“人”入手,各高校务必落实《从业人员岗前必读》,真正使从业人员明确“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操作环节)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

各高校应按要求将《从业人员岗前必读》(附件1)悬挂于各功能间,并要求各操作环节从业人员每天必读,操作完毕之后签字确认是否按规定要求操作,食品安全管理员对从业人员操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签字确认(签字确认记录卡见附件2),同时将此纳入到高校食堂日常管理之中,记录内容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半年。真正落实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做到有责任、有落实、有提高。

(三)、抓住关键点,深入自查

高校食堂负责人及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应按照《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微生物污染防控自查表》(见附件3)的内容要求,对食堂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特别是对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及关键点,要作为自查的重中之重来抓,同时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整改予以排除。在日常自查中,尤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好从业人员资质关和个人卫生关

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方可上岗;认真落实从业人员晨检制度,严禁患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等有碍食品安全工作病症的从业人员上岗工作,待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从业人员应 统一穿着整洁工作服,戴工作帽,不得染指甲、不得配戴戒指、耳环等首饰;凉菜间、裱花间等专间从业人员须穿戴专用工作服、口罩和发帽;工作服应定期进行清洗,保持整洁;从业人员出入食品处理区应进行更衣;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从业人员保持手部清洁,防止交叉污染。接触可直接食用食品的从业人员清洗手部后还应对手部进行消毒。

二是把好食品处理区环境卫生关

从业人员不得在食品处理区从事污染环境卫生的活动;及时对食品处理区进行日常环境卫生保洁,避免卫生死角的出现;定期对食品处理区进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不留卫生死角;餐厨垃圾及时清理,避免污染食品处理区的环境卫生。

三是把好食品原料关

所用食品原辅料应集中采购管理;落实进货查验制度;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原辅料;严格执行食品购进索证、索票制度,台账登记清晰完整;食品的贮存应保持食品库房清洁、通风、防潮、防鼠,食品原辅料存放做到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先进先出;贮存设施设备及时维护,运行正常;定期检查、处理变质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四是把好食品加工操作关

第一、粗加工环节:食堂不同档口的食品粗加工应尽量在同一区域内进行,实行集中管理。粗加工时,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不得使用腐败变质、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植物性、动物性和水产类食品必须分别在专用水池内进行清洗,各功能性水池不得混用,防止微生物交叉污染。

第二、烹调加工环节:不得加工使用腐败变质的食品;需要熟制的食品必须烧熟煮透;不得在烹调加工场所进行粗加工;成品、半成品及原料应当分开存放,食品储存柜要标识清晰明确,避免交叉污染。

第三、凉菜、裱花蛋糕等加工环节:必须严格遵守“五专”要求;严格落实洗手消毒、二次更衣制度,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生肉和未经清洗的果蔬等食品原料不得进入专间内加工;专间内降温、空气及操作台消毒等设施设备及时维护,运行正常。

第四、及时对食品原辅料进行检查,清理过期产品。五是把好备餐供餐关

供餐前应认真检查待供应的食品,不得供应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备餐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分配菜肴的工用具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的消毒;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不得提供剩菜剩饭。

六是把好食品工用具及餐饮具清洗消毒关

清洗消毒人员要熟练掌握清洗消毒知识和方法,落实清洗消毒制度,规范清洗消毒行为,使清洗消毒效果达到标准;清洗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存放在专用的保洁设施内备用,工用具应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定期对保洁设施进行清洗消毒,以免对消毒后的餐饮具造成二次污染;清洗消毒及保洁设施、设备运行良好,能正常使用。

为了强化高校食堂内部管理的风险意识,更为有效彻底地排除微生物污染风险,在日常自查工作中,高校依据《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微 生物污染防控自查表》,对食堂食品加工进行综合评分,综合得分80分以上的属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较低,应及时整改,消除风险;综合得分60分至80分的属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中等,应及时向监管部门上报相关信息,在执法监管人员的现场指导下进行有效整改,消除食品安全风险;综合得分60分以下的属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较高,应立即自行停业整顿,在执法监管人员现场监督指导下彻底整改,待彻底排除风险后方可营业。

(四)、依托科技手段,完善内部防控

由于微生物具有肉眼不可见性,以及餐饮加工动态性、人为性极强等特点,因此,唯有应用有效的科技手段作为支撑,才能更加全面科学地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污染。

第一、高校食堂应配备相应的食品安全快检试剂及设备,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尤其是微生物快速检测,对购进原料、半成品、成品及餐饮具等进行快速检测,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所在,消除风险。

对配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及设备的高校,执法人员会对高校食堂快检操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应用快检试剂及设备开展工作。

第二、高校食堂应引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食堂各加工环节中易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实施动态监控。

四、监管部门要创新监管模式,加大监管力度

(一)、强化格式化监管,做好风险排序

对高校食堂食品加工过程中易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实施 全面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加大处罚惩戒力度。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餐饮单位格式化监督检查表》对高校食堂进行微生物污染风险评估,并给予综合量化评分排序,各高校食堂的风险排名情况,不仅要在高校内部进行通报,而且要通报主管教育部门。对于得分较低、风险较大的单位,要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实施重点监管,将食品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对于存在的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或多次责令改正但拒不改正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二)、建立健全远程监控和检验为主的科技支撑体系 采用远程监控的新型执法监管手段,不仅可以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更可使执法监管人员及时有效地对其微生物防控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管,促使其餐饮服务行为的规范。因此,对于容易导致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要安装远程监控设备,对关键控制点的具体操作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实现微生物防控的动态性,一旦发现从业人员违规操作,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即刻告知高校食品安全专职管理员,确保在第一时间排除各类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隐患。

由于微生物的肉眼不可见性,依靠常规的监管手段无法对微生物污染做出科学判断,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对食品及食品工用具进行检测,对筛查出的可疑食品进行抽样送检。食品安全快检及抽验,不仅使得微生物污染防控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是对日常监管及微生物防控效果的评估,能够为微生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监管单位要依据监督检查及抽验结果对高校食堂进行风险排序,找出不同风险类别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建立微生物污染防控预警体系,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单位及易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计划,并实施重点监督检查。

(三)建设记分制为主的微生物污染防控诚信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辖区内高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水平,更加有效预防和控制餐饮微生物污染,加强高校内部微生物防控的力度,监管单位应对辖区内高校食堂建立微生物污染防控诚信系统,采用记分管理手段,通过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辖区内高校食堂进行监督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记分,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记分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值,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监管。具体记分规则详见附件4。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

餐饮微生物污染防控是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 一,事关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全局,各有关单位的一把手要把此项工作放在重要位臵上,要亲自抓,督促各高校落实好自查自控工作,确保微生物污染防控取得实效。

(二)统筹安排,提高工作效率

将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与日常的监督检查及各种专项检查

工作相结合,要统筹安排执法力量,打包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确保此次高校食堂微生物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三)信息报送,完善工作资料

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报送此次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信息,工作结束后,做好相关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

下载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生物污染排查及预防措施2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微生物污染防范措施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剂型主要有、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等。但固体制剂本身制备的特点,如多数成品制剂中含有生药原粉;需粉碎或制粒;......

    微生物发酵生产油脂研究进展(共五篇)

    微生物发酵生产油脂研究进展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院: 摘要: 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是开拓油脂新资源的一条好途径。简要地介绍了产生油脂微物生资源的探索, 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的......

    室内环境检测价格,室内空气检测流程,室内污染检测机构

    北京化达高科室内环境研究所-------专业室内环境检测治理机构 室内环境检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间断或连续的形式定量地测定环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

    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本地桶装纯净水在饮用期间微生物指标的污染情况。 方法 将同批次抽检合格的纯净水放置到20个家庭饮用,同时在1d、3d、5d、7d、10d以......

    污染控制微生物总结(优秀范文5篇)

    第一章 1. 微生物: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按照细胞核结构和细胞器分化程度不同,全部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3. 凡是细胞核发育不完全,不具核模,核......

    国内外近来若干食品重大污染事件及研究进展

    国内外近来若干食品重大污染事件及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4班 章沙沙 摘要: 简要叙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几起重大食品污染事件,及其影响和带给我们的......

    附子理中研究进展

    摘要:附子理中丸(汤)临床常用方剂,本文从全剂量的研究、临床研究、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汇总,为附子理中丸(汤)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键词:附子理中丸(汤);质量研究;临床研究;......

    家庭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家庭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 李兆爱,仲崇娟 Survey of contamination status of pail purified drinking water with microorganisams. LI Zhao-ai,ZHONG Chon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