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控制微生物总结(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9:4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污染控制微生物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污染控制微生物总结》。

第一篇:污染控制微生物总结

第一章

1.微生物: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按照细胞核结构和细胞器分化程度不同,全部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3.凡是细胞核发育不完全,不具核模,核物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只有膜体系的不规则泡沫结构,进行二分裂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4.凡是具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有核膜(使细胞核与细胞质具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称为真核细胞.5.微生物分类就是把各种微生物按照它们的亲缘关系分群归类,编排成系统。

6.每一种微生物的学名都依据属和种而命名。属名+种名(+命名者等)

7.微生物分类是在对大量微生物进行观察、分析和描述的基础上,以它们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反应和遗传性等特征的异同为依据,将微生物分类。

8.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代谢旺盛;繁殖快速,易于培养;容易变异,利于应用

9.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10.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微生物各类群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及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利用、控制和改造微生物,造福于人类。

11.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是环境污染治理与微生物学相结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12.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是研究污染控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并分析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

13.微生物学的真正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

第二章

1.原核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2.细菌多数在1μm左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相对恒定的形态和结构。

3.细菌基本形态有三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在自然界中杆菌最常见,球菌次之,螺

旋状最少。丝状杆菌可引起活性污泥膨胀。

4.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内含物

5.细胞壁构成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根据细胞壁成分和结构的不同,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简称G+)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简称G-)细菌。

6.形态特征是鉴别菌种的主要依据之一。

7.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胞形态观察最常用的复染色方法。

8.由于细菌的等电点较低,在2-5之间,原生质体带负电,易与阳离子染料相结合,因此细菌染色常用碱性染料。

9.染色步骤: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再加碘液媒染,然后酒精脱色,最后用复染液(沙黄或番红)复染。能够固定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而不被酒精脱色,仍呈现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能被酒精脱色,经复染着色,菌体呈现红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10.细菌的染色反应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有关。

11.革兰氏染色的机理: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与革兰氏染色反应有关。在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深紫色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由于G+细菌细胞壁较厚,特别是肽聚糖含量较高,网格结构紧密,脂类含量又低,当被酒精脱色时,引起了细胞壁肽聚糖层网状结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了不溶性结晶紫-碘的复合物的浸出,故菌体仍呈深紫色;相反,G-

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含量较少,而脂类含量又高,当酒精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也随之被抽提出来,故菌体呈复染液的红色。

12.细胞壁的生理功能:维持细胞形状和保持细胞的完整性;避免渗透压对细胞产生的破坏作用;有效的分子筛,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阻挡大分子物质;为鞭毛提供支点,支撑鞭毛的运动;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噬菌体的敏感性,均决定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13.细胞膜功能:选择性转运物质,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物废物)的运送、交换;生物合成功能:合成细胞壁各种成分和荚膜;转运电子和磷酸化作用,即呼吸作用场所;排出水溶性胞外酶(水解酶类);大分子化合物水解简单化合物,再摄入细胞。

14.细胞质:细胞膜包围着的除核质体外的一切透明、胶状或颗粒状物质。功能、作用:含各种酶系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新陈代谢)

15.荚膜: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着于细胞壁外的粘液性物质。

16.粘液层:没有明显的边缘,可向周围的环境中扩散的粘液性物质。比较薄

17.荚膜的功能:对细菌起保护作用,使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防止微小动物的吞噬和噬菌体的侵袭崐,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荚膜有助于细菌的侵染力;荚膜是细胞外贮藏物,当营养缺乏时可作为碳(或氮)源和能源被利用;许多细菌通过荚膜或粘液层相互连接,形成体积和密度较大的菌胶团;堆积一些代谢产物。

18.菌胶团:很多细菌细胞的荚膜物质相互融合,连为一体,组成共同的荚膜,内含许多细菌,形成菌胶团。

19.菌胶团功能:具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防止被吞噬,自我保护。

20.菌胶团形成机理:环境中营养不足,能量含量(用营养/细菌表示)低,细菌运动性能减弱,则细菌之间易于凝聚,从而形成菌胶团。

21.某些细菌细胞发育到某一生长阶段,在营养细胞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称为芽孢。芽孢不是繁殖体。

22.鞭毛是由细胞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穿过细胞壁伸出菌体外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的着生位置、数目和排列方式是种的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23.鞭毛:偏端单生鞭毛;两端单生鞭毛;偏端丛生鞭毛;两端丛生鞭毛;周生鞭毛。

24.细菌的趋向性反应:有一些细菌有趋向或离开化学物质或者物理刺激的运行,称为趋向性运动。

25.细菌为无性繁殖,主要通过裂殖,即二分裂繁殖,是由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26.细菌的等电点:菌体蛋白质由很多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是两性物质,在一定pH溶液中,氨基酸带正负电荷相等,这一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表示)。酸性条件下-正电荷。培养基一般中性,pH比等电点高,氨基酸中的氨基电离受抑制,羧基电离,所以一般情况下细菌带负电。

27.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由于单个细胞在局部位置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群体,称为菌落,也叫群落或集落。

28.纯化的菌落是菌种鉴定、通过诱变技术或基因工程改良的前提。

29.细菌分类: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特征。《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30.放线菌是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有无菌丝体是细菌和放线菌的区别。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31.蓝细菌又称为蓝藻或蓝绿藻,结构无核膜、核仁,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壁与细菌类似,由肽聚糖组成,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32.真菌和藻类的主要区别:真菌没有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有机营养型微生物,而藻类则是无机营养型的光合微生物。

33.酵母菌是指以芽殖为主,并大多数为单细胞的一类真菌。

34.霉菌的营养体由菌丝构成,菌丝可以无限制的伸长和产生分支,分支的菌丝相互交错在一起,形成菌丝体。

35.藻类一般都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身需要。藻类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微生物。

36.原生动物: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

37.原生动物常见的“胞器”:行动胞器,消化营养胞器,排泄胞器,感觉胞器。

38.原生动物作用:吞食有机颗粒,去除污染;吞噬细菌,减少污泥产生,净化出水水质;产生絮凝物质,促进活性污泥的形成;水质指示生物作用。

第五章

1.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以获得能量和合成细胞物质,这个过程称为微生物的营养。营养为一切生命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

2.被微生物吸收利用的,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物。(包括光能)

3.细菌的6种营养要素: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能源。

4.无机盐(矿物质):提供C、N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主要是P、S和一些金属离子。大

--量元素:生长所需浓度在103~104 mol/l范围,P、S、K、Mg、Ca、Na、Fe等;微量元素:

--生长所需浓度在106~108 mol/l范围,Cu、Zn、Ni、Co、Mo、Mn。

5.(异养微生物)易利用顺序:NCHO≈NCHOX>NH>NO>>N

6.生长因子:在生长过程中不能自身合成,同时又是正常代谢所必需的须由外界供给的微量营养物质。

7.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8.基础培养基:按照基本营养成分配制的一种培养基。

9.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通过指示剂的显色反应,用以鉴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10.加富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较类似,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加富培养基是用来增加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的数量,使其形成生长优势,从而分离到该种微生物;选择培养基则是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使所需要的微生物增值,从而达到分离所需要微生物的目的。

11.细胞膜是控制营养物进入和代谢物排出的主要屏障。运输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

第七章

1.当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后,通过合成代谢作用,合成新的细胞成分,使菌体的重量增加(主要是原生质和其他组成成分有规律地增加),菌体体积长大,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2.细胞的生长是有限度的,当细胞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分裂,这种菌体数量增多的现象称为繁殖。

3.以细胞数量的增加或以细胞群体重量的增加作为生长繁殖的指标。

4.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细胞或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5.纯培养的分离方法:稀释倒平皿法;划线法;单细胞挑取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

6.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主要有测定微生物的数量、重量和细胞物质成分等方法。

7.直接计数法:优点:快速;缺点: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

8.一般计数平板的细菌生长菌落数以30~300个为宜。

9.用活菌计数法测定较脏的水样:减少滤液体积、无菌水稀释。

10.活性污泥浓度(符号为MLSS)它表示每升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活性污泥的毫克数。(Mg/L)MLSS既包括活菌和死菌量,又包括有机颗粒和无机盐类的重量。

11.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2.缩短迟缓期:采用处于高效菌群对数期的菌种、增大接种量、尽量保持接种前后所处的培养介质和条件一致。

13.细菌的群体生长是按指数速率进行的,因而亦称做指数增长。

14.在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同时,某些有毒性的代谢产物不断积累,致使细菌分裂的速率降低,世代时间延长,细菌细胞活力减退,称为稳定期。稳定期菌胶团细菌大量分泌体外贮藏物质荚膜,所以,更易形成菌胶团。产芽孢细菌也开始产芽孢。

15.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反映一种微生物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生长繁殖和死亡规律。

16.连续培养就是在一个恒定容积的反应器中,一方面以一定的速度不断地加入新的培养基,另一方面又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物(菌体和代谢产物),从而在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

17.恒化连续培养:化---流速恒定。

18.如果一个细胞群体中每个细胞都在同一时间进行分裂,就可以说细胞在进行同步分裂或同步生长,进行同步分裂的细胞称为同步细胞。常用方法:筛选法和诱导法。

19.活性污泥增长曲线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适应期、对数生长期、减速生长期和内源呼吸期。

20.活性污泥产率系数:即降解单位重量有机底物所产生的挥发性活性污泥质量。

21.为了获得既具有较强的氧化和吸附有机物的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的活性污泥,在实际中常将活性污泥控制在减速生长末期和内源呼吸初期。

22.细菌生长必然维持在一个与水质环境相适应的阶段;

23.24.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原生动物,蠕虫);病原菌;病毒。

第九章

1.遗传性是指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的与自身相同性状的遗传信息,这种遗传性是相对稳定的。

2.凡在遗传物质水平上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某些相应性状发生改变的特性,称为变异性。这种变异性是可以遗传的。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遗传信息的传递,称为基因的表达,由基因转录和翻译组成。

4.细胞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互补的方式合成RNA,这种遗传信息由DNA向RNA传递的过程称为转录。

5.转录后的mRNA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mRNA碱基排列顺序决定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这种遗传信息从mRNA到蛋白质的传递过程称为翻译。

6.RNA作用和类型:在细胞中,有3种RNA类型:1)信使核糖核酸(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2)核蛋白体核糖核酸(mRNA),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3)转运核糖核酸(tRNA)识别mRNA信息,将特定的氨基酸送到rRNA上供蛋白质合成。

7.储存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DNA的复制传给子代,而通过RNA的中间指导作用来指导蛋白的合成,这种关于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称为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8.微生物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9.质粒是原核微生物中除染色体外一类携带遗传物质的DNA片段,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复制,且能够经遗传信息传给子代。

10.基因工程:从供体中取得DNA分子,对其进行酶切以分离目标基因,目标基因与载体DNA(常用质粒)连接,再导入更易生长繁殖微生物受体细胞,从而获得新物质的技术。

11.分子生态学:以微生物基因组DNA序列信息为依据,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DNA的种类和数量来反映微生物的区系组成和群落结构。

第十一章

1.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是呈悬浮状态的,属于悬浮生长体系;而生物膜法中的生物呈附着膜状,属于附着生长系统或固定膜工艺。

2.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絮凝阶段;吸附阶段;氧化阶段;沉淀阶段。

3.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是在不断地供给微生物足够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氧一般是通过机械设备往曝气池中连续不断地充入(压缩)空气,亦可采用氧气发生设备提供纯氧,并使氧溶解在废水中,这种过程称为曝气。

4.污水与某些固体载体接触,经过一段时间,载体表面会附着生长一些膜状生物污泥,称为生物膜。

5.生物膜的形成前提条件:载体,营养物质,接种微生物。

6.以生物膜作为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主体的工艺,通称为生物膜法工艺。

7.8.厌氧法优点: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发电或作为能源;对营养物的需求量较少;产生的污泥量少,运行费用低。

9.厌氧法的缺点:出水的有机物浓度高于好氧处理;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厌氧微生物对有毒物质较为敏感;初次启动过程缓慢,处理时间长;处理过程中产生臭气和有色物质。

第十三章

1.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含有丰富的溶解性营养盐类(主要是NH3-N、NO3-N、NO2-N、PO4-P),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繁殖,而后引起异养微生物旺盛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质,从而破坏了水体中的生态平衡现象。

2.水体形成富营养化的指标是:水体中含氮量大于0.2-0.3 mg/L,含磷量大于0.01~0.02mg/L,生化需氧量(BOD5)大于10mg/L。

3.生物脱氮原理:含氮化合物在相应微生物的作用下相应发生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后转化为氮气排入大气,达到生物脱氮的目的。

第二篇:哈尔滨工业大学 污染控制微生物 课后习题总结

作业习题

绪论

2.何谓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二者有何区别?

1.何谓微生物?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

3.微生物有何特点?

4.简述本学科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

1.什么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2.细菌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3.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和机理。

4.什么是菌胶团?菌胶团的功能有哪些?

5.为什么细菌表面带负电荷?

6.放线菌由哪几种菌丝构成?各种菌丝的功能?

7.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8.鞘细菌、滑动细菌、蓝细菌的形态及营养方式。

9.水华(赤潮)是怎样形成的?

10.什么是菌落?细菌、放线菌的菌落有什么区别?

第二章

1.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2.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3.比较霉菌和放线菌有哪些异同?

4.影响藻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5.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水处理中有哪些常见的种类?

6.酵母菌、霉菌、落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在污染物治理中的作用?

第三章

1.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特点?

2.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3.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4.什么是烈性噬菌体?什么是温和性噬菌体?

5.裂解量的含义,怎样通过一步生长曲线计算裂解量?

6.影响病毒存活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

1.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这些类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的作用是什么?

2.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

3.微生物有哪几种营养类型,它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4.什么是培养基?配制培养基应遵循哪些原则?

5.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分为哪几种培养基?

第五章

1.简述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系。

2.什么是酶?酶有哪些特点?

3.酶分为哪几类?什么是全酶、辅酶和酶基?

4.转移氢的辅酶有哪几类?

5.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6.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对废水的生化处理有什么指导意义?

7.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产能代谢的方式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8.分析葡萄糖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的产生。

9.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0.硝酸盐呼吸、硫酸盐呼吸、碳酸盐呼吸的底物和产物分别是什么?

11.硝化细菌和硫细菌获得能量的方式?

12.糖类、脂类、蛋白质有氧代谢的途径。

13.什么是葡萄糖效应?葡萄糖效应在污染物生化处理中有何指导意义?

第六章

1.微生物直接计数法有哪些?间接计数法有哪些?

2.怎样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水中的细菌总数?

3.细菌纯培养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4.怎样获得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并分析生长曲线各时期的特点。

5.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应将污泥控制在哪个时期?为什么?

第七章

1.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

2.什么是限制因子、耐性定律和生态幅?

3.非生物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实验室常用的灭菌和消毒的方法。

5.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6.光照对水生动物、藻类和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

7.pH值对微生物生长和发酵产物有什么影响?

8.毒性物质、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9.举例说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0.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关系。

11.怎样理解生态位的含义?什么是生态位分离?

12.怎样把生态位理论应用在废水处理工艺中?

13.什么是生态演替?原生动物怎样随有机物浓度的改变而演替?

14.顶极群落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形成的?

15.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16.什么是生态平衡?

17.自然界中碳、氮、硫等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18.水中的病原菌主要有哪些?有哪些生理特性?

19.为什么选用大肠菌群作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指标?

20.大肠菌群包括哪些细菌?有哪些生理特性?

21.怎样用发酵法测水中的大肠菌群数?

22.用什么方法检测水中的病毒?

23.简述空气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24.怎样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第八章

1.简述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2.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

3.生物细胞内RNA有几种类型?各起什么作用? 4.中心法则的内容是什么?蛋白质是怎样合成的? 5.什么是突变?突变的原因是什么?

6.什么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 7.简述诱变育种的过程。

8.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主要操作步骤是什么? 9.以你掌握的知识,简述工程技术在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 

第九章

1.研究生物降解性有何意义?

2.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结构对生物降解性有什么影响?

3.什么是协同氧化(共代谢)?举例说明污染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的共代谢现象。 4.简述纤维素,木质素的生物降解途径。 5.简述烃类的生物降解途径。

6.简述氰(腈)类化合物,合成洗涤剂,化学农药的降解途径。 7.简述微生物对无机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

第十章

1.以活性污泥法为例,叙述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原理。

3.分析氧化塘的生态模式,并叙述净化废水的机理。 4.原生动物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 5.什么是水体自净?简述水体自净的过程。 6.污染水体被划分为哪几类?描述各类水体的特征。

第十一章

1.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中的非产甲烷菌包括哪些主要类群?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3.与产酸菌相比,产甲烷菌有哪些生理特征?

4.在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中,非产甲烷菌和产甲烷菌在生态学上有什么关系? 5.常见厌氧生物处理的技术有哪些?其工艺原理是什么? 6.影响厌氧生物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厌氧反应器运行的失败?

第十二章

1.怎样判断是否为富营养化水体?

2.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3.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工艺。 4.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工艺。 

第三篇:扬尘污染控制总结

地下通道工程扬尘污染控制总结

工程于2015年10月1日开工,自开工以来,项目部严格按照《西安市政道桥建设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缓减噪声及防汛工作的通知》、《西安市政道桥建设有限公司关于文明施工及扬尘控制的工作要求》等文件内容的要求执行,坚持精细化管理,坚持责任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扬尘控制措施,推动扬尘治理工作的开展。

1、施工围挡按标准化设置,施工围挡保持干净整洁,彩板严密完好,搭设平顺,无漏缝。每天安排专人对彩板进行维护清洗(包含围挡周围垃圾)。同时做好施工围挡外所要求的公示工作,并对彩板外所悬挂的各类标牌进行定期保养更换。

2、施工大门按标准化要求制作安装,施工大门保持保持关闭,并设有专人进行看管,制定门卫管理制度。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设备,并且设置防止车辆带泥上路措施。安排专人对施工大门外进行保洁,不得有积尘、积水现象。

3、为降低施工现场扬尘发生和现浇混凝土对地面的污染,对施工现场主要场地采用混凝土硬化。

4、所有进场的水泥、沙子、粒状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并用苫布进行覆盖,避免造成扬尘。施工现场堆放水泥、石灰粉等易飞扬的材料时采用全封闭覆盖,防止扬尘;散落地面的粉状物及时洒水进行打扫,不准遗撒或暴露。大风天气不准装卸水泥、石灰粉等易飞扬粉末性材料。

5、土方全覆盖,对现场所堆放的土方采用绿纱网进行全覆盖,施工过程中随施工随覆盖,保证未施工部位土方覆盖达到100%。

6、机械钻孔采取淋水降尘措施,并及时清理覆盖土方,大风天气不准作业。商砼驶出施工场地必须进行冲洗,不得带泥上路

7、施工区域设专人用洒水车随时进行洒水压尘。

8、场区域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工完清场,每天工完后专人负责检查现场覆盖情况并留取影像资料,防止刮风时将灰尘吹入空气中。

9、施工现场的弃土、弃料及其他施工垃圾及时清运,并按有关管理机构的规定办理手续,运送到指定的垃圾消纳场。

10、运输各种材料、垃圾等有遮盖和防护措施,防止泥浆沙土等随车带出场外,影响市容环境卫生。

11、施工区域严禁燃烧废物,严禁高空抛洒垃圾,防止尘土飞扬,清扫必须湿法作业。

11、项目部设置文明施工管理专员,负责对文明施工,扬尘控制专职检查并应留有检查记录。

第四篇:大学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调查

大学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调查

了解校园四季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变化趋势与污染情况。方法

采用撞击式采样器,在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对某大学校园空气中细菌粒子和霉菌粒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在季节间有很大不同,细菌含量在夏季最高,霉菌含量高峰在夏秋两季。细菌浓度比较高的功能区有道路、寝室、食堂、超市、体育馆、微机室和教室。可吸入霉菌粒子占霉菌粒子总数的比例高于细菌粒子。结论

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季节间和不同功能区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存在一过性污染情况。

空气中的微生物往往吸附在颗粒物上形成生物粒子,随风飘荡,其中小粒径的生物粒子在疾病传播方面具有更大意义。研究表明,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与环境、清洁卫生状况、人员密度和活动情况、空气流通程度等因素有关[1,2]。高校校园是师生集中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普遍存在空气微生物污染问题[3,4]。加强对高校校园空气微生物的监测,对于了解校园卫生状况,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采用空气中生物粒子数(菌落总数,cfu)这一指示微生物指标对校园主要功能区空气质量进行生物学评价。1.材料与方法

1.1 校园概况

沈阳市内某高校,2001年新迁校址,主要建筑物距离城市南北向主干道约150~1000m。

1.2采样

为全面反映校园内师生主要活动区域空气微生物状况,按功能不同将校园分成12个不同的功能区,即操场、道路、绿地、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超市、体育馆和办公室。参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共设采样点126个。于2008-12,2009-03、2009-06、2009-09采样,分别代表冬、春、夏和秋四季,在各功能区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采样。参照《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GB/T18204.1-2000),采用撞击式采样。JWL-2型采样器有上、下两级,上级收集粒径及以上的微生物粒子,下面级收集以下粒径的可吸入微生物粒子。采样高度为1.2~1.5m,采样时间1min,采样流量28.3L/min。细菌在37℃培养48h,霉菌在26℃培养72h后,分别计数两级采样皿中的细菌菌落数和霉菌菌落数(cfu),也即捕获在采样皿中的空气细菌粒子数和霉菌粒子数。全年共采样2016份。

1.3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高盐查氏培养基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按使用说明配置、灭菌。使用Φ9cm平皿,每平皿倾注20ml培养基,冷却备用。

1.4主要仪器

JWL-2 两级筛孔型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北京检测仪器有限公司;DXC-280B型不锈钢手提式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YLN-30A菌落计数器,北京市亚力恩机电技术研究所;SHP-250型生化培养箱和MJP-250型霉菌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B-4A控温电热板,金坛市天竟实验仪器厂,环境温度在零度以下采样时使用。

1.5 统计分析

菌落计数后,按照公式n=N×1000/(Q×t)计算受检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式中:N—平皿菌落计数,个;Q—空气流量,L/min;t—采样时间,min。

1.6质量评价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细菌菌落总数≤2500cfu/m3为合格。2.结果

2.1空气中细菌粒子浓度及其变化趋势 结果见表1,图1。

由表2可见,同样在冬季,室外空气中霉菌粒子含量明显低于其它三个季节,而在室内表现为夏秋两季高于冬春两季。空气中可吸入霉菌粒子主要在寝室、体育馆、办公室以及图书馆占比较高。总的比例高于细菌粒子,为60.5%。两者间相关系数为0.822,P<0.05。

3.讨论

空气中微生物采样一般有两种常用方法,即自然沉降法和气流撞击法。自然沉降法不易测得处于悬浮状态的微小生物粒子,检测结果的误差较大。气流撞击法较好地克服了自然沉降法的弊端,能准确地测知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5,6],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也规定了空气微生物采样用撞击法。因此,本研究中采用气流撞击法采样以尽可能准确、真实反映校园空气微生物状况。关于空气微生物采样的时机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选在一天中的某一固定时间,二是多个时段采样,如早中晚三次。应该说第二种方式所得结果较具有代表性。空气微生物数量变动受多种生态因子的影响,其中人员活动情况就是影响空气微生物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空气微生物监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最大多数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选在各功能区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采样,使得对结果的评价更具生物学意义。

沈阳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气温很低,非常不利于微生物生存。3月气温偏低,草木没有返青,空气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生存,但春季风沙大,空气中颗粒物含量多,对微生物会起到一定庇护作用。3月和12月正处在采暖季节,室内温度一般不低于20℃,门窗紧闭,室内外空气交换率偏低,一定程度上利于空气微生物生存。6月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云量偏多,这些都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繁殖。9月气温最高,但秋高气爽,云量稀少,紫外线强度最大,对室外空气微生物有相当的杀灭作用。夏秋两季大多数房间会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空气微生物含量会更多地受到室外条件的影响。

监测结果显示,不同功能区、不同季节空气中生物粒子含量有很大差别,霉菌粒子差异程度小于细菌粒子,且在有强紫外线辐射的9月浓度仍居高不下,这可能与霉菌孢子适应能力强有关;可吸入生物粒子与生物粒子总量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其中可吸入霉菌粒子比例更高;主要在寝室、食堂、超市、体育馆、微机室和教室存在空气生物粒子超标现象,因为是在人员负荷最大时采样,有理由相信污染是一过性的。粒径较小的悬浮粒子更易进入呼吸道深部造成严重危害,监测结果显示可吸入粒子占比在50%以上,尤其霉菌性小粒子比例更高,与胡庆轩[7]等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总之,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条件、人员活动及自身生存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季节间和不同功能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人员高峰时存在一过性空气微生物污染,提醒我们仍需加强这方面的监测和管理工作。4 参考文献

[1]冷家峰, 刘仙娜.国内大气微生物污染现状[J].预防医学文献, 2004, 10(2): 200-202.[2]方治国, 欧阳志云, 胡利峰, 等.城市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 2004, 24(2): 318-319.[3]司东霞, 司振书, 徐丙荣.聊城大学校园空气细菌的时空分布及空气质量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5): 433-434.[4]张韩杰, 高嫄, 王彦美, 等.校园内不同场所空气中细菌污染的调查[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5: 255.[5]李涛.空气微生物采样及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3,13(5): 538-539.[6]潘立, 刘庆表, 杨彩琴.两种方法检测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含量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3, 13(4): 473.[7]胡庆轩, 蔡增林, 鲁志新.沈阳市大气细菌与真菌粒子的关系[J].上海环境科学, 1995,14(5): 29-32.

第五篇:微生物污染防控实施方案

高校食堂餐饮微生物污染防控实施方案

在餐饮环节,由于交叉污染、加工不当、原料污染变质、存储不当等原因导致的餐饮食品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餐饮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食品微生物控制是确保餐饮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餐饮环节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高校食堂就餐人群聚集、社会影响面广的特点,决定了高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为切实加强高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加有效防控餐饮环节微生物污染,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高校食堂餐饮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彻底排查高校食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有效预防因微生物污染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高校食堂是集各种餐饮经营模式于一体的综合性餐饮服务单位,因此,通过开展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各种类型餐饮服务单位微生物污染防控方法,不断推进,全面提升我市餐饮环节微生物污染防控能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微生物污染防控体系,进而形成长效机制,有效杜绝微生物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步骤

此次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分四个步骤进行。

(一)宣传动员

组织高校食堂负责人召开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会议,动员高校积 极配合,并明确此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防控措施及工作责任,督促高校积极开展自查自控工作,同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二)自查自控

严格要求各高校务必实行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明确各岗位负责人,对食堂实行网格化管理,对食品加工操作各环节进行自查自纠,尤其是对易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监督管理,全面提升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能力,构建防控微生物污染第一道防线。

(三)集中监督防控

各监管单位要对辖区内高校食堂开展全面网格化的监督检查,结合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抽样送检及远程视频监控,对餐饮环节微生物污染关键控制点实施重点监督,强化检查力度,并通过量化评分进行风险排序,全面排查微生物污染隐患,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

(四)总结提高

对此次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找不足,强化微生物污染防控手段及措施,进一步推动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在全市餐饮单位开展。

三、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内容

(一)、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

鉴于高校食堂动态性、人为性极强的特点,要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有效防控微生物污染,仅靠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是不够的,还需各高校务必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并明确食品 安全管理员责任,进一步强化高校食堂内部的监管力度。同时各高校将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情况报监管部门备案。

(二)、落实从业人员岗前必读,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 餐饮微生物污染防控就是人的诚信、良心工程,对餐饮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就要从“人”入手,各高校务必落实《从业人员岗前必读》,真正使从业人员明确“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操作环节)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

各高校应按要求将《从业人员岗前必读》(附件1)悬挂于各功能间,并要求各操作环节从业人员每天必读,操作完毕之后签字确认是否按规定要求操作,食品安全管理员对从业人员操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签字确认(签字确认记录卡见附件2),同时将此纳入到高校食堂日常管理之中,记录内容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半年。真正落实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做到有责任、有落实、有提高。

(三)、抓住关键点,深入自查

高校食堂负责人及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应按照《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微生物污染防控自查表》(见附件3)的内容要求,对食堂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特别是对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及关键点,要作为自查的重中之重来抓,同时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整改予以排除。在日常自查中,尤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好从业人员资质关和个人卫生关

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方可上岗;认真落实从业人员晨检制度,严禁患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等有碍食品安全工作病症的从业人员上岗工作,待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从业人员应 统一穿着整洁工作服,戴工作帽,不得染指甲、不得配戴戒指、耳环等首饰;凉菜间、裱花间等专间从业人员须穿戴专用工作服、口罩和发帽;工作服应定期进行清洗,保持整洁;从业人员出入食品处理区应进行更衣;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从业人员保持手部清洁,防止交叉污染。接触可直接食用食品的从业人员清洗手部后还应对手部进行消毒。

二是把好食品处理区环境卫生关

从业人员不得在食品处理区从事污染环境卫生的活动;及时对食品处理区进行日常环境卫生保洁,避免卫生死角的出现;定期对食品处理区进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不留卫生死角;餐厨垃圾及时清理,避免污染食品处理区的环境卫生。

三是把好食品原料关

所用食品原辅料应集中采购管理;落实进货查验制度;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原辅料;严格执行食品购进索证、索票制度,台账登记清晰完整;食品的贮存应保持食品库房清洁、通风、防潮、防鼠,食品原辅料存放做到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先进先出;贮存设施设备及时维护,运行正常;定期检查、处理变质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四是把好食品加工操作关

第一、粗加工环节:食堂不同档口的食品粗加工应尽量在同一区域内进行,实行集中管理。粗加工时,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不得使用腐败变质、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植物性、动物性和水产类食品必须分别在专用水池内进行清洗,各功能性水池不得混用,防止微生物交叉污染。

第二、烹调加工环节:不得加工使用腐败变质的食品;需要熟制的食品必须烧熟煮透;不得在烹调加工场所进行粗加工;成品、半成品及原料应当分开存放,食品储存柜要标识清晰明确,避免交叉污染。

第三、凉菜、裱花蛋糕等加工环节:必须严格遵守“五专”要求;严格落实洗手消毒、二次更衣制度,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生肉和未经清洗的果蔬等食品原料不得进入专间内加工;专间内降温、空气及操作台消毒等设施设备及时维护,运行正常。

第四、及时对食品原辅料进行检查,清理过期产品。五是把好备餐供餐关

供餐前应认真检查待供应的食品,不得供应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备餐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分配菜肴的工用具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的消毒;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不得提供剩菜剩饭。

六是把好食品工用具及餐饮具清洗消毒关

清洗消毒人员要熟练掌握清洗消毒知识和方法,落实清洗消毒制度,规范清洗消毒行为,使清洗消毒效果达到标准;清洗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存放在专用的保洁设施内备用,工用具应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定期对保洁设施进行清洗消毒,以免对消毒后的餐饮具造成二次污染;清洗消毒及保洁设施、设备运行良好,能正常使用。

为了强化高校食堂内部管理的风险意识,更为有效彻底地排除微生物污染风险,在日常自查工作中,高校依据《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微 生物污染防控自查表》,对食堂食品加工进行综合评分,综合得分80分以上的属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较低,应及时整改,消除风险;综合得分60分至80分的属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中等,应及时向监管部门上报相关信息,在执法监管人员的现场指导下进行有效整改,消除食品安全风险;综合得分60分以下的属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较高,应立即自行停业整顿,在执法监管人员现场监督指导下彻底整改,待彻底排除风险后方可营业。

(四)、依托科技手段,完善内部防控

由于微生物具有肉眼不可见性,以及餐饮加工动态性、人为性极强等特点,因此,唯有应用有效的科技手段作为支撑,才能更加全面科学地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污染。

第一、高校食堂应配备相应的食品安全快检试剂及设备,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尤其是微生物快速检测,对购进原料、半成品、成品及餐饮具等进行快速检测,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所在,消除风险。

对配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及设备的高校,执法人员会对高校食堂快检操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应用快检试剂及设备开展工作。

第二、高校食堂应引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食堂各加工环节中易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实施动态监控。

四、监管部门要创新监管模式,加大监管力度

(一)、强化格式化监管,做好风险排序

对高校食堂食品加工过程中易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实施 全面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加大处罚惩戒力度。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餐饮单位格式化监督检查表》对高校食堂进行微生物污染风险评估,并给予综合量化评分排序,各高校食堂的风险排名情况,不仅要在高校内部进行通报,而且要通报主管教育部门。对于得分较低、风险较大的单位,要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实施重点监管,将食品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对于存在的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或多次责令改正但拒不改正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二)、建立健全远程监控和检验为主的科技支撑体系 采用远程监控的新型执法监管手段,不仅可以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更可使执法监管人员及时有效地对其微生物防控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管,促使其餐饮服务行为的规范。因此,对于容易导致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要安装远程监控设备,对关键控制点的具体操作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实现微生物防控的动态性,一旦发现从业人员违规操作,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即刻告知高校食品安全专职管理员,确保在第一时间排除各类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隐患。

由于微生物的肉眼不可见性,依靠常规的监管手段无法对微生物污染做出科学判断,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对食品及食品工用具进行检测,对筛查出的可疑食品进行抽样送检。食品安全快检及抽验,不仅使得微生物污染防控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是对日常监管及微生物防控效果的评估,能够为微生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监管单位要依据监督检查及抽验结果对高校食堂进行风险排序,找出不同风险类别高校食堂微生物污染防控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建立微生物污染防控预警体系,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单位及易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计划,并实施重点监督检查。

(三)建设记分制为主的微生物污染防控诚信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辖区内高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水平,更加有效预防和控制餐饮微生物污染,加强高校内部微生物防控的力度,监管单位应对辖区内高校食堂建立微生物污染防控诚信系统,采用记分管理手段,通过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辖区内高校食堂进行监督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记分,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记分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值,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监管。具体记分规则详见附件4。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

餐饮微生物污染防控是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 一,事关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全局,各有关单位的一把手要把此项工作放在重要位臵上,要亲自抓,督促各高校落实好自查自控工作,确保微生物污染防控取得实效。

(二)统筹安排,提高工作效率

将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与日常的监督检查及各种专项检查

工作相结合,要统筹安排执法力量,打包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确保此次高校食堂微生物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三)信息报送,完善工作资料

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报送此次微生物污染防控工作信息,工作结束后,做好相关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

下载污染控制微生物总结(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污染控制微生物总结(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生物污染排查及预防措施2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微生物污染防范措施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剂型主要有、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等。但固体制剂本身制备的特点,如多数成品制剂中含有生药原粉;需粉碎或制粒;......

    微生物总结

    微生物:一类分布广泛、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微小生物的总称。 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

    微生物总结

    第一章、绪论 巴斯得的贡献: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3、巴斯德消毒法 柯赫贡献:1、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2、发现了肺......

    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本地桶装纯净水在饮用期间微生物指标的污染情况。 方法 将同批次抽检合格的纯净水放置到20个家庭饮用,同时在1d、3d、5d、7d、10d以......

    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

    室内环境与微生物 环境污染与防治 网络版 第9期 2008年9月 1 王毓丹1 段俊超2 (1.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67; 2.重庆工商大学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参考书(最终定稿)

    《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参考书 1、崔玉川等. 给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崔玉川等. 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周雹等......

    机动车污染控制制度

    机动车污染控制制度 为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和声环境质量,保障本司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家庭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家庭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 李兆爱,仲崇娟 Survey of contamination status of pail purified drinking water with microorganisams. LI Zhao-ai,ZHONG Chon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