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身后的那双眼睛 我的父亲母亲
身后那双眼睛
陈福玉
《 人民日报 》(2013年04月13日 12 版)
据母亲讲,我来到人世,是父亲盼了多年盼来的惊喜,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有了儿子,左邻右舍通知了一遍之后,竟担心不是真的,又匆匆跑回家再看个虚实。那年,父亲已满48岁,是一个给日本人当过苦力、在井下采了近30年煤的老采煤工了,父亲当年惊喜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从我懂事开始,却不曾记得父亲对我有过什么偏爱,母亲打我,他往往非但不拦,还在一旁助阵:“狠打,打他个不懂事的东西。”学校里组织种试验田,不少家长都有意见,父亲却鼓励:“去吧,干点活儿好,没害处。”在我15岁时,放暑假父亲硬把我送到煤矿铁道线替母亲当起了护线工。于是,我在内心深处对父亲产生了一种漠然的感觉。记得父亲给我的唯一一次帮助,就是高中毕业那年冬天我要当兵,母亲坚决不同意,悄悄藏起了户口本,父亲却偷偷把户口本塞给我,对我说了句:“出去吃点苦,比在家里有出息!”
入伍后首次见到父亲,是父亲因缺铁性贫血住进了医院,我请了假回去看望。父亲见到我来到床前,却丝毫没有高兴的意思,反复追问是谁告诉了我,消瘦的脸上布满了阴云,当我洋洋自得地告诉父亲我已到了团部当兵时,父亲却极不赞赏地连连摇头:“团部有什么好,要出息还得到那吃苦的地方去。”只过了两天,我便被父亲撵回了部队。临行,父亲拉着我的手一再说:“别怕出力,到那锻炼人的地方去!”说话时父亲的手有些颤抖,他那苍白的脸色和语重心长的神情好像定了格,一下子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后来,我主动申请离开机关,回连队当了一名炮手。再后来,我由一名炮手当上了副班长、班长,入了党,并被保送上了军校。这期间,我每次探亲回家,父亲都极少同我说更多的道理,我想帮家里干点家务,父亲也不客气,既不像母亲那样又阻又拦,也不像我小时候那样对我指指点点,只是每当我干完了活儿,父亲就不声不响地把老白干烫好拿上桌,淡淡地告诉我:“喝点吧,男人长大了不能不喝点。”邻居和同学前来看我,夸我上了军校、当了军官有出息,父亲却坐在一旁从来不搭话,好像说的全然与他无关。然而,每次我离家归队,父亲却一次又一次地嘱咐我,“在外面别怕吃苦,别干那些不争脸的事儿!”
于是,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无论去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都好像有一双父亲的眼睛在我的身后看着我,对我的行为作着评判。
1995年农历正月初八这天,是我生命中难以忘怀的黑色日子,这天,我生活在黑龙江老家、已近80岁的父亲在出门倒垃圾的路上因突发心脏病而去世。我赶到家中的时候,是父亲遗体火化的前夜,我守在父亲的遗体旁,看到父亲的面容很安详,他的手上裂满了细细的小口子,在一只手背上,还留着劈柴留下的伤痕。顿时,我的心头一酸,眼前涌起了父母多年来生活上可能遇到的许多艰辛。也就在这时,我的耳边再次响起父母多次安慰我的话:“家里挺好,什么也不缺,生活得很舒心,你就在外面安心地干吧!”
送走了父亲,我在一段时间里处于一种落寞的状态,仿佛不再有父亲的眼睛看着我如何进取了,我变得懈怠起来。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了家中老母亲打来的电话,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一向只过问我生活的母亲,完全改变了关注的内容,越过以往的话题竟问起了我工作上有什么长进?这种转变令我愕然,一时间,我无言以对,母亲的语气和声调和父亲是那样的相似,瞬间里我感到透过母亲的话语,父亲的那双眼睛还在身后紧紧地盯着我。尽管我岔开了母亲的话题,却一连数天睡不踏实,我想如果父亲在天有灵,那双眼睛一定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很快,我又回到了原来的我。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得知母亲在家里安装了能直拨的程控电话,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每周打来两次电话,成了母亲铁打不动的“制度”。每次与母亲在电话里唠家常,都免不了要主动说说自己工作上的努力,这些虽然不是每次都有更新的内容,母亲却听得总是很认真,有时还会评价几句。2006年的夏天,母亲因患腿部皮肤癌来到沈阳就诊。几天时间里,我陪母亲去了多家医院,请专家从不同角度给会诊和“支招儿”,最后确定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做肿瘤切除手术。对于85岁高龄的母亲来说,术前准备既重要又繁杂,在我推着她去做检查时,她总是像个孩子似地抓着我的手,每做完一项检查,都不停地看着我,仿佛要从我无意的神色中看出点破绽和实情。可是只要检查一结束,她就会催着我抓紧回单位去。手术那天早晨,母亲老早自己收拾利索,当我把她推到手术室门前时,她紧张的神情像个孩子,对我说,“你别走,等我出来。”那一时刻我就是她的主心骨。可是,当她顺利结束手术回到病房时,还没等麻药劲儿过去,就又开始撵我快回单位,叮嘱别耽误了工作。
那段时间里,尽管我天天都去医院,但由于工作拴身,很难在那里久留。有时赶上母亲去做检查或者放射治疗,我都是抢着来背母亲,而母亲也总是极其配合,她会主动说身材高大的姐姐背她时碰疼了她,于是我成了最合适的替换人选。瘦小的母亲趴在我的背上,虽然疾病的折磨十分难耐,她却看上去很是享受,脸上洋溢着幸福和灿烂。可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在疗程刚刚结束的时候,母亲突然提出了要回老家的想法。围绕走和留的问题,我和母亲发生了严重争执,最后到了再阻拦就是不孝的程度,我只好按母亲意愿把她送回了鸡西矿区。
2009年9月,在我正在筹备一次重要会议的时候,接到了母亲病故的噩耗。没有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成了我此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其实在军队事业的浩瀚林海中,我只是一棵“有其不见多,缺其不见少”的小草,在非战争、非灾害的和平年代里,我不曾有过一次守在老人身边送终的机会,这难免成为我深藏心底的一种纠结。然而,这一切却又似乎都是父母的心愿,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对组织、对事业有诚信和贡献的人。我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都是父母殷切盼望的,哪怕是十分微不足道,父母也能从中得到莫大的欣喜和宽慰。我暗自领悟,尽管我的所有进步和成长从未给老人带来什么,却给了他们莫大的欢乐和快慰,也许这就是长辈对后人的血脉情结。中国自古有崇“忠”敬“孝”之风,也许某种程度上的忠与孝,未必就是长期的相守和侍奉,了却长辈的愿望与企盼不也是一种真诚的忠孝吗?
第二篇:父亲那双严厉的眼睛
【导读】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人。据妈妈说,解放前,他靠一条扁担做买卖,走遍了海口、府城、那大、通什等城市,用自己的血汗挣钱,养活了全家五、六口人,日子倒过得不错,还盖起全村最漂亮的一间房子。
回忆,这是一种生活享受。每当忆起我的父亲,想起他那双严厉的眼睛,我的生活就充满勇气与信心。是的,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三十个年头了。三十年,尽管是那样的漫长,可是,父亲那双严厉的眼睛与那哈哈的笑声,每时每刻都激励着我去战胜困难,去投入新的生活。
父亲身高一米七六,长着一个光秃秃的脑袋。在人生的道路上,他走得是那样坎坷艰难。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为了培育我成人,从我七岁那天起,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每个星期都要我利用课外时间,写一篇作文交给他修改阅读。假日,他要求我每天抄写3000字,少一个也不行,不准潦草,错一罚五十个。有一次,在暑假期间,学校要求每个人拾牛肥100斤交给学校小农场。为了使我多挤一些时间学习,他宁愿起早模黑代替我拾牛肥,然后,他又不顾疲劳,帮我将牛肥送到20多里外的学校小农场去。
父亲抓我的学习是相当严厉的。不论干什么工作,他一想到是为我的学习问题,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他都千方百计去克服、忍耐、解决。但是,他所交代的学习任务不完成,那么,你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一天,父亲将我关在房间中抄字,当我抄字尚差50个字时,就与其他孩子们一起玩耍去了。中午,父亲劳动归来,连汗水都没有擦干,水也没有喝一口,就马上跨入房间检查我的作业,他发现我还差50个字尚没有写,眼睛一瞪,叫我在房间足足站立两个小时之久,甚至不给中午吃。从那天起,我知道了父亲的脾气后,再也不敢贪玩了。
小时候,每当想起父亲那双严厉的眼睛,我就害怕得很。我恨父亲,恨他强迫我学习,不给我玩耍。是的,在学习问题上,父亲对我是毫不留情的。可是,每当我学习获得好成绩时,他都要发出哈哈的欢笑声。这时,父亲就显得那样和蔼可亲。记得有一次,我的学期考试平均分数名列全校第一名,他捧着成绩通知书,一下子把我抱起来,亲吻这边亲吻那边,发出哈哈的欢笑声。当晚,他不顾整天的劳累,走下水深过人头的鱼塘,抓了一条鲤鱼,煮了一锅鲜鱼与咸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美美地吃了一顿。此刻,看着父亲那股高兴劲,我对他的恨又变成了爱。我的少年时代,就是在恨与爱的感情中度过来的。
俗话说,男人的眼泪不轻弹。平时,别看他老人家长着一副刚毅的脸孔,一双严厉的眼睛,可是,当他踫上伤心事,泪水也禁不住地流出来。那年冬天的一天,妈妈因事出工迟了一些,那位铁面无情的生产队长就通知公共食堂,停开了我们母子的饭。中午,我放学回来,由于没有饭吃,我饿得直哭起来。父亲从田间回来时,看到我与母亲抱头痛哭,他的眼泪也涌而出来。
父亲仅在这个世界上活了69年。每当提起父亲,妈妈就伤心地说:爸爸一辈子,都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是的,父亲在困难面前,是一位坚强的硬汉子,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低过头,他为我们的生活操尽了心。三年困难时期,家里连番薯都没有吃,他参加队里劳动,分到两个番薯也舍不得吃,从田间带回来分给我与姐姐吃。然而,这艰难的岁月,使父亲患上了十二指肠胃溃疡病。那个年代,生活贫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上医院治疗呢!就这样,我们眼巴巴地看着病魔,折磨他达20多年之久。1980年5月2日,他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人。据妈妈说,解放前,他靠一条扁担做买卖,走遍了海口、府城、那大、通什等城市,用自己的血汗挣钱,养活了全家五、六口人,日子倒过得不错,还盖起全村最漂亮的一间房子。解放后,他带头走合作化道路,当上了初级社、高级社社长。
三十年过去了。如今,我们在大都市住上高楼大厦,汽车、电冰箱、电视等现代化设备,该有的我们都有了。每当我打开电视机时,我就想起父亲那哈哈的笑声与那双严厉的眼睛。是的!如果父亲能活到今天,与我们坐在一起观看电视,那该多好啊!生活使我渐渐懂得,今天能上大学读书,当上一名新中国一代的新闻记者,那是父亲耗尽心血的结果。
第三篇:父亲那双严厉的眼睛(散文)
回忆,这是一种生活享受。每当忆起我的父亲,想起他那双严厉的眼睛,我的生活就充满勇气与信心。是的,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三十个年头了。三十年,尽管是那样的漫长,可是,父亲那双严厉的眼睛与那哈哈的笑声,每时每刻都激励着我去战胜困难,去投入新的生活。父亲身高一米七六,长着一个光秃秃的脑袋。在人生的道路上,他走得是那样坎坷艰难。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为了培育我成*人,从我七岁那天起,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每个星期都要我利用课外时间,写一篇作文交给他修改阅读。假日,他要求我每天抄写3000字,少一个也不行,不准潦草,错一罚五十个。有一次,在暑假期间,学校要求每个人拾牛肥100斤交给学校小农场。为了使我多挤一些时间学习,他宁愿起早模黑代替我拾牛肥,然后,他又不顾疲劳,帮我将牛肥送到20多里外的学校小农场去。父亲抓我的学习是相当严厉的。不论干什么工作,他一想到是为我的学习问题,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他都千方百计去克服、忍耐、解决。但是,他所交代的学习任务不完成,那么,你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一天,父亲将我关在房间中抄字,当我抄字尚差50个字时,就与其他孩子们一起玩耍去了。中午,父亲劳动归来,连汗水都没有擦干,水也没有喝一口,就马上跨入房间检查我的作业,他发现我还差50个字尚没有写,眼睛一瞪,叫我在房间足足站立两个小时之久,甚至不给中午吃。从那天起,我知道了父亲的脾气后,再也不敢贪玩了。小时候,每当想起父亲那双严厉的眼睛,我就害怕得很。我恨父亲,恨他强迫我学习,不给我玩耍。是的,在学习问题上,父亲对我是毫不留情的。可是,每当我学习获得好成绩时,他都要发出哈哈的欢笑声。这时,父亲就显得那样和蔼可亲。记得有一次,我的学期考试平均分数名列全校第一名,他捧着成绩通知书,一下子把我抱起来,亲吻这边亲吻那边,发出哈哈的欢笑声。当晚,他不顾整天的劳累,走下水深过人头的鱼塘,抓了一条鲤鱼,煮了一锅鲜鱼与咸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美美地吃了一顿。此刻,看着父亲那股高兴劲,我对他的恨又变成了爱。我的少年时代,就是在恨与爱的感情中度过来的。俗话说,男人的眼泪不轻弹。平时,别看他老人家长着一副刚毅的脸孔,一双严厉的眼睛,可是,当他踫上伤心事,泪水也禁不住地流出来。那年冬天的一天,妈妈因事出工迟了一些,那位铁面无情的生产队长就通知公共食堂,停开了我们母子的饭。中午,我放学回来,由于没有饭吃,我饿得直哭起来。父亲从田间回来时,看到我与母亲抱头痛哭,他的眼泪也涌而出来。父亲仅在这个世界上活了69年。每当提起父亲,妈妈就伤心地说:爸爸一辈子,都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是的,父亲在困难面前,是一位坚强的硬汉子,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低过头,他为我们的生活操尽了心。三年困难时期,家里连番薯都没有吃,他参加队里劳动,分到两个番薯也舍不得吃,从田间带回来分给我与姐姐吃。然而,这艰难的岁月,使父亲患上了十二指肠胃溃疡病。那个年代,生活贫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上医院治疗呢!就这样,我们眼巴巴地看着病魔,折磨他达20多年之久。1980年5月2日,他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人。据妈妈说,解放前,他靠一条扁担做买卖,走遍了海口、府城、那大、通什等城市,用自己的血汗挣钱,养活了全家五、六口人,日子倒过得不错,还盖起全村最漂亮的一间房子。解放后,他带头走合作化道路,当上了初级社、高级社社长。三十年过去了。如今,我们在大都市住上高楼大厦,汽车、电冰箱、电视等现代化设备,该有的我们都有了。每当我打开电视机时,我就想起父亲那哈哈的笑声与那双严厉的眼睛。是的!如果父亲能活到今天,与我们坐在一起观看电视,那该多好啊!生活使我渐渐懂得,今天能上大学读书,当上一名新中国一代的新闻记者,那是父亲耗尽心血的结果。没有父亲那双严厉的眼睛,哪有我今天这幸福的生活呢!父亲去了!永远地远去了!尽管时间一分一秒地消失,但是,父亲那双严厉的眼睛,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激励着我&&
第四篇:感谢那双眼睛
感谢那双眼睛
陈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上课的时候如果她把眼睛往你这里一瞟,可要当心了,这是在提醒你要专心听讲啦;吃饭的时候如果她把眼睛朝你这里一望,可要注意了,这是在告诉你轮到你去盛香喷喷的饭菜啦!正在奔跑的兄弟们,一定要会看陈老师的眼神,如果她盯着你,你就要来个急刹车了;有进步的同学们,一定要看好陈老师的眼神,如果她朝着你笑,你可千万别骄傲哦!
感谢那双眼睛的督促!一年级的时候,我经常在下课东奔西跑横冲直撞,与同学发生摩擦,上课时还会忍不住和同桌窃窃私语。这时候,陈老师这个摄像头就会像雷达一样准确地扫描到我这里,只要她轻轻一瞪眼,我就会羞愧地低下头。慢慢地,我学会了文明休息、认真听讲。
感谢那双眼睛的鼓励!二年级的时候,我在元旦表演中担任领诵,在班会课上担任主持人,虽然准备地挺充分的,但是一站在台上心却忍不住怦怦直跳。这时候,一看到陈老师亮晶晶的眼睛,我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想着她之前叮嘱过的不需要和稿子一模一样的你一定可以的,我总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感谢那双眼睛的赞美!最近我的作文在《青年时报》发表了,陈老师就在课前让我朗读了自己的文章,还夸我是小作家。这个时候,她的眼睛笑眯眯的,弯弯的像一轮新月,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第五篇:《身后的眼睛》
身后的眼睛 曾平
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小说起笔峥嵘,镜头径直展示了那“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暗示小说的内容, 暗示孩子是来看护窝棚的,说明孩子是来看护窝棚的,他的任务是防止野猪偷食包谷棒子。)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扑面而来的野猪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去。(“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因为他的“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是孩子没有这么做,因为这是一种胆怯,一种懦弱,一种退缩。)尽管只有一小步,但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嗷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
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他们的担心暴露无遗。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有些时候了。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运用了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孩子惶恐害怕的心理,也表现了他为了与父亲的一言之诺,而敢与野猪相对峙的精神。)
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
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满獠牙的嘴。
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
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
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儿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孩子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小说最后追述道“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给人带来真实感,并给人以余音袅袅、韵味悠长之感。)
推荐语:本片小说主要讲述了孩子战胜恐惧心理,独自打跑野猪的故事。小说以孩子独自战胜野猪为线索贯穿全文,表现了孩子面对 野猪时不易降服、不肯认输的硬骨头精神。本片写法值得称道,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孩子形象,通过窝棚四周阴森恐怖的环境描写,烘托出孩子的勇敢。借助“野猪”这一物象来衬托孩子形象,通过描写野猪的野蛮凶悍,从侧面表现孩子的勇敢。借助“孩子的父母”来表现“孩子”形象,通过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赞扬,从侧面表现出孩子的勇敢。
小说的题目是《身后的眼睛》,在文中指的就是孩子的父母的眼睛。从情节上看,在孩子与野猪的搏斗过程中,父母虽担心孩子,但没有直接开枪去帮助孩子打跑野猪,而是在背后用眼睛默默地注视着孩子的行为。从结构上看,小说以孩子的父母在背后用眼睛支持鼓励孩子为暗线贯穿全文,孩子之所以表现得如此英勇无畏,都是因为有背后牵系的那“身后的眼睛”。从人物上看,小说虽以较多的笔墨写孩子,但孩子之所以敢于独自打跑野猪,就在于身后总有父母支持与鼓励,写孩子就是为了衬托出孩子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从主旨上看,孩子的父母在背后支持鼓励孩子,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战胜困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