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教育 学会谦让(孔融让梨)(最终版)
【教育主题】 学会谦让
【国学精粹】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选自三字经)
【经典解读】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故事链接】
孔融让梨
孔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学者,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小时候很喜欢吃梨子,所以,他的爸爸就经常给他和哥哥们买梨吃。每次爸爸买梨回来,哥哥们总是一哄而上,你争我夺,都想挑最大的吃。只有孔融不争也不抢,每次都排在后面挑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买了梨回来,让小孔融先挑。可他还是拿了最小的梨。爸爸问他:“有那麼多大梨,你为什麼偏偏拿最小的呀?”“大的应当留给哥哥吃,我是弟弟,当然该吃小的啦!”听了小孔融的解释,爸爸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地夸他懂得谦让。那一年,孔融只有四岁。后来,孔融当了官,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诵读感悟】我们为什么应该谦让? 你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谦让? 你会讲别人谦让的故事吗? 【适用年级】
三、四年级
【设计人员】朱映月
第二篇:学会谦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学会谦让
作者: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3年第04期
近日,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了一起因拥挤引起的踩踏事故,造成4名学生死亡。
在血的教训面前,我们除了反思学校的管理制度外,还应当从学校的安全教育内容上反思。我们教给了孩子许多知识,却忽略了教会孩子学会谦让!
谦让是一种美德,没有谦让的校园和社会会怎么样?在校园,没了谦让,同学之间就会在分秒之间互相拥挤,互不相让;在车站、机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没了谦让,大家就会互相争抢,甚至大打出手;在公路上,没了谦让,有的司机就会把抢黄灯、加塞儿视为正常的事。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教养、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古人云:“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这样的古训,相信很多人都诵读过,可又有多少学校和家长教孩子将这样的古训内化为实际行动?
对学校安全教育,我们也应转换思维方式,学校在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开展技防、物防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开展“人”防,教孩子们学会谦让、体验谦让、懂得谦让,让孩子们享受到谦让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快乐。
当谦让成为一种习惯时,校园内可能就再也不会发生踩踏事故了。
第三篇:学会谦让
学会谦让
放暑假了,朵朵一家准备去野外度假。在度假前一天晚上,她们一家都在忙着准备生活用品。文具们就从书包里探出头来,爬上书桌聊起天来。
“朵朵最喜欢那个穿着粉色婚纱、梳着两个马尾辫的洋娃娃,这次度假也带着她,她们两个真是形影不离呀!”橡皮说。
“朵朵最喜欢的应该是戴在她脖子上的那条项链,那是在她七岁生日时,姑姑送给她的。朵朵只要一戴上它,就不会把它摘下来。”铅笔不甘示弱地说。练习本抢着说道:“朵朵最珍惜我们了,比如说我,当她每次写作业时,都把字写得端端正正,从不在我身上乱涂乱画。”
听练习本这么一说,文具们都叽叽喳喳地吵成一片,像热闹的菜市场一般。听着这番吵声,练习本大声喊道:“你们先别吵,先别吵!现在你们排成一队,我点到谁,你们就依次上来说一说朵朵最珍惜谁。”
听了练习本这番话,文具们顿时安静下来。它们有的推,有的挤,快速地排成一队,等待练习本报到自己的名字。
“刨笔卷你先上来吧。”
“我觉得朵朵应该最珍惜我,每次把笔刨尖之后,都会把我肚子里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刨笔卷是个大嗓门,一说话就把身旁的练习本吵得不耐烦。
“自动铅笔你上来说。”
“我觉得朵朵最珍惜我,每次用我写完作业之后,都会把里面的短笔芯取出来,使我的身体从不会堵塞。”
„„
突然,朵朵推开房门走进来说:“刚才的一切,我都听到了。你们中的每一位我都非常珍惜,你们应该学会谦让。”
二年级:郑嘉琪
第四篇:学会谦让
学会谦让
学会谦让 一天晚上,我和弟弟去打羽毛球。突然,一阵打骂声音响起。我情不自禁的跑去看。我顾不得人群的拥挤,看见一位乱蓬蓬的头发的中年妇女和一位青年男子互相对峙着,恶狠狠的盯着对方。还没到一会儿那个中年妇女抄起一个苹果对青年男子砸去。他用手一挡 一天晚上,我和弟弟去打羽毛球。突然,一阵打骂声音响起。我情不自禁的跑去看。我顾不得人群的拥挤,看见一位乱蓬蓬的头发的中年妇女和一位青年男子互相对峙着,恶狠狠的盯着对方。还没到一会儿那个中年妇女抄起一个苹果对青年男子砸去。他用手一挡,然后向前往中年妇女冲去。
人群中,几位孩子害怕的捂住了眼睛;老人们消失在人群中;几位中学生看不下去了把头往后转过去;突然,人群里冲出两个男人,黑色的皮肤显出凶狠的光芒,手中拿着一个棍子对着中年妇女就是一打,中年妇女拼命反抗。另一个人就在砸东西。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青年男子到中年妇女哪儿买五斤苹果,结果回去一称,发现少了一斤。就去和中年妇女理论,中年妇女不听,就打起来了。
为了一斤苹果而大打出手,见刀见血,值吗?如果青年男子和中年妇女能互相谦让会这样吗?
如果大家能够互相谦让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第五篇:学会谦让
学会谦让
主讲: 主讲:郭云霞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今天老师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故事是这样的:在东汉的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孔融四岁 的时候,有一天,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 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 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 息。” 四岁的孔融都能够做到谦让,大家能做到吗?在这儿老师有几个问题问大家: 1. 在出教室门的时候,大家都抢着往外走,结果都堵住了谁也走不了,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做?
2、春游的时候,上车时有的同学抢着上车,上去以后又抢着坐座位,他们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 做?
3、课间下楼梯时,小明不小心碰了小张一下,小明还没来得及说对不起,就被小张骂了一句“神 经病”,于是小明出手就是一拳打在了小张的胸口,一场战争由此爆发了。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对 吗?该怎么做? 是啊。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常会看到,有些“血气方刚”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 的琐碎小事、一点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而互不相让、恶语攻击,甚至大打出手,使事情发展到不 欢而散直至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样做不仅使双方怒火中烧,破坏了各自的心情,而且损害了双方 的形象,还可能会付出搭钱又搭命的惨重代价。试问,这样做有意义吗?这样做值得吗?不相谦 让、斤斤计较的结果既然是害人又害己,那为什么不能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展示自己的涵养,表现自己的大度,谦让一下别人呢?“ 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叫“六尺巷”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在清代中期,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 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 宰相到底见
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 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 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
07 年 4 月 16 日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学会谦让”。
尺巷"。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遇到纷争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会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别人也会感激、欣赏、佩服你的谦让和大度。谦让,意味着不要“无理夺三分”,意味着 不要“得理不饶人”,如果无理者主动向有理者道歉,有理者向无理者说声没关系,双方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那种场面不知会让多少人的心中暖意融融呢。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一种风度和境界,如果人人都能谦让,那人人都能受益。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走在山间小路上,两个人不能同时通过时,如果争先恐后就有堕入深 谷的危险,最终会导致同归于尽,但如果自己先停住脚步,让他人先过去,那么每一个人都能安 全的走过这条小路。所以在生活中,只有相互谦让友爱,才能避免纠纷,得到开心。俗话说得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谦让不但能让你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感激,而且会使 你拥有很多知心朋友,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这是对你谦让别人的最大 回报。而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永远品尝不到帮助别人的乐趣的,他也只能是孤家寡人,没有知心 的朋友和他同舟共济,这样的人不是很可悲也很可怜?俗语有云: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够忍让别 人的无理举动,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忍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就如一弘清泉浇灭艾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详和,化干戈为玉 帛。忍让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别人冲撞了你,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以忍让待人,自然会得到 别人的理解与拥戴。忍让还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 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恬淡与宁静。它不但可以改善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 到慰藉与升华。忍让实在是一门生活的学问。当然,忍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软弱可欺,并不是面对委屈、误解、甚至凌辱无动于衷。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忍让者总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化他人的浅薄行为,以 宽阔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人的悖理举动,最终以无可争议的成功来警醒世人。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