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论中关于道德的论述感想范文

时间:2019-05-13 06:3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君王论中关于道德的论述感想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君王论中关于道德的论述感想范文》。

第一篇:君王论中关于道德的论述感想范文

《君王论》中关于君王道德的论述

这本书是“谴责正人君子虚伪的道德,回归真实人性道德的伟大著作。”但看完之后便不觉得是谴责道德,反而是孜孜教导人们从善的苦心之作。

先来简短的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大概,《君王论》也翻作《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1469-1527)的代表作。全书讨论了“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等的问题。以现实主义的原则出发,使政治活动逐渐开始摆脱神权的控制与束缚,面向真实的人。其它具体的成书时间,过程以及内容不再赘述。

这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讲论“王国的国体及如何获取”。这里讲的很多关于君王国的历史及各种君王国的发展,壮大及毁灭。第二部分是讲论“国家的力量,国防及政治”一方面的问题。我重点写第三部分“君王自身的道德以及如何更好的管理国家”的内容。

书的第六篇的标题是君王的自身形象,众所周知,每个国家的国王,除非是暴君,不然他的形象想必是十分的好的,因为在启蒙运动以先,国王都是十分受民众尊敬的,都是封建君主专制,国王就是老大。你也很少看到国王,而且你所看到的国王的形象,都是十分高贵,优雅的。我认为这归咎于两方面:奴性思维和贫富差距。大家接受的教育不是关于人们平等的教育,从小到大耳濡目染都是,“见到国王要下跪,要绝对顺服国王和国王的命令。”这不能怪人们,因为那时候认知程度就那水平,时代就是那样,没有人思考平等或其他的人生大问题。还有就是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阶层化,分出了阶级。有了贵族,地主和农民。你的出身决定了你的地位,社会角色很难更改。所以人们被动接受了国王。我们现在是站在后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难免有点不合宜。但我们若联想到现实则可以看出其中则个。

现在的文明,应该算是非常先进的,但是仍然在有些方面做的不好。“历史在重复”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在我的认知中,比如说我们国家,官员的荣耀似乎过头了,人人都希望当官,官本位思想很严重,挺悲剧的。那些为官者说好的为人民服务,可实际呢?他们滥用职权的行为就像是在没有法律约束的原始社会一样。现在可不是什么原始社会和封建时代,现在是法制时代,人人平等。可是社会很多不公平现象是“人为”制造的,这就值得我们深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制度?还是制度下的“人”?马基雅维利当时的社会是贵族压榨平民,要求国王在保持自身形象的时候适当运用手段来维持权力。而我们怎么做的?.....权力是有范围限制的,官员们却想要更大的权力,人性的贪婪充分显示出来。但是,我们的制度却没有监管好我们的管理者(他们是人民授予暂时权力的管理者,而非统治者)。然而他们就像封建时期的国王一样,超越于法律之上。就像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剧中看到的一样,当无辜的平民受到欺压时,悲问苍天喊:“还有王法吗?”可那些嚣张的官员们经常的回答就是“我,就是王法!”多么嚣张的回答啊,他们把他们自己当成了自己管辖区域的王。马基雅维利说的是:“君主应当经常做弱小邻邦的保护者,但不要增加他们的力量”。作为管理者而非统治者,更不应该如此对待比自己弱小的百姓。

正如君主应当使人民畏惧,但不应当使人民憎恨!

有时,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长久统治,做出一些违反道德法律的事。比如他的一个经典理论(“狮子与狐狸的理论”)中说:人们必须承认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是运用法律,一种是运用武力。前种方法是人类特有的理性行为,而后者则是兽性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现实面前,前者常常使人力不从心,迫使人们必须诉诸后者。这就要求君王必须懂得如何善于运用野兽的行为进行斗争,做君王的如果总是善良,就肯定会灭亡,他必须狡猾如狐狸,凶猛如狮子。狮子不能防御陷阱,狐狸不能抗拒豺狼,所以,君主做狐狸是要发现陷阱,做狮子是要吓走豺狼。马基雅维利笔下的君王有睿智的,像瓦伦丁诺和费尔南迪多,很重视平民的意见。就是聪明的狮子。也有残忍暴戾的国王,像契萨雷·博尔贾,很重视法律和军队的作用。也有愚蠢的统治者,像无数及其自私且贪婪的国王。

但我们现代社会,为了控制权力的滥用,想出了很多的监管办法。都想把人放在法律之下,让法律来约束人,以达到法治而非人治的效果。但像我们国家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时候,完全的信任人,是冒险且错误的。我们不说高尚的道德,因为道德似乎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马基雅维利在真实的人性下讨论道德,是真实的,不像道学家在理论上讨论人,完全就是纸上谈兵。马基雅维利不反对在统治之下使用些权术,但是最终目的还是在统一情况下发展社会,让自己和百姓共同得利,互利共赢。正如他说的:君主必须懂得如何运用人性和兽性保护公民的私人财产。

虽然他教导把自我的利益放在第一,这也是正常的。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也是“自私人”假设,但最终目的是保护百姓,壮大国家。不违背人性下的治国之策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正人君子不适合当国王。正如我们的法律也是尊重人性,以人为本。那国王的政策也就要做的就是得到百姓的认可。

在自私,贪婪的人性之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往正道上走,道德一定也必定是人人都当向往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也是整个社会的高尚目标。

道德高于法律,有些事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是法律不会惩罚,就像个人的贪婪自私,人们会责骂你,但是法律在你的贪婪不违法的情况下不会惩罚你。就像马基雅维利笔下的众多国王一样,虽然个个都不是善类,但是他们做了一个“国王”该做的事。你也可以看成是人性的解读,也可以看成是教导如何使用权术的案例教科书。都决定于你的看法和角度,给你一个自我的思考空间。这也是《君王论》毁誉参半的原因之一。

但可以往好的方面看,看成马基雅维利是在分析人性,以反面例子教训我们政治和道德。让我们以反面教材为例,从真实的人性出发,去思考,去改变。

陈大

2014.5.1

第二篇:《君王论》读书笔记

马基雅维利《君王论》读书笔记

每一个变革总是为另一个新变革作准备,并促成另一个更新的变革的发生!

---------题记

罗素曾说过,在尼柯洛·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是科学的与得自经验的,以他本人的事业经验为基础。他所关心的是要规划出一些达到目标的手段,却不问这些目标之为善与恶。不过有时候,当他肯让自己说出他所希求的目标时,这些目标却是我们大家都能赞成的。诚然,在他的思想中,的确许多真正需要批判之处,可是这些地方,不过是他那个时代的表现罢了。

我作为初学者,也只粗浅地读完这本书,有些想法还不够深刻,我将尽量避免非客观,按照本书的部分篇章和书中内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作者论述了君主国的种类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君主国包括:世袭的、混合的、市民的、教会的这么四种,获取君主国的方式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依靠他人的军队和依靠幸运获得、通过犯罪方式获得。

作者把国体分为两类,分别为“共和国”和“王国”。而“王国”又可分为世袭王国和新奠基缔造的王国。一个由某一个家族“一贯制”统治的世袭国家,要比其他以任何形式新奠基缔造的国家好治理的多。世袭国家有一整套世代相传的陈规旧举,各代的统治者只要不逾越那些陈规旧举,不进行大的“标新立异”,一切顺从人民心意,我认为君王在决策的模式中根据国情可以选择渐进决策模式,君王在决策中在既有的陈规旧举的基础上,采取渐进的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系列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但是,世袭国家下的君王过于安逸,不思进取,统治者缺乏变革的意识,它的主要弊端突出表现在古老、落后等方面,科技和生产力无法得到正常的发展,这样充分说明了世袭王国终究要被强盛的国度所侵没。

而所有新建的王国,臣民们所赋予最良好的愿望是国王带领他们改善艰苦的困境,当他们不满国王的腐朽统治时,他们就要拿起武器来推翻其政权,推举新国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恶性循环。事实证明,一个君主要进入一块新的领地,首先必须取得该地臣民对你的好感。彻底消灭原来统治过他们的王族便是最先决的条件,其次是充分地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作者有一条定律:即人若不受安抚,便待以被灭,人们往往会因为受到小小的伤害而燃起复仇之火,却不能因为自己受到毁灭性的伤害而从事复仇。因此,我们一旦欲加害于人,一定要害到使其无法翻身的地步。我想很多人就看到这都会认为作者是一个性恶理论,君主要成为暴君不择手段达到目的。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作者在书中说过,以邪恶手段获得君王权位者固然可以赢得统治权,但是却不能赢得荣誉。残暴手段要妥善运用,占领者在夺取一个国家之后,必须清醒地将自己对公民所做过的暴行审度一下,并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措施,防微杜渐,使自己以后不需要每时每日重复暴行。作者也很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在许多篇章中都提到统治者一定要顺应民心,要与民众和睦相处,在民众当中生活,如果民众对君主不满,君主将永远得不到安全感。

我认为,中国不是也有古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斩草除根吗?现在的外交手段也是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主,而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君主,必须居安思危,若不使用手段对外拓展或者进行自卫,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被别的国家所吞并。流血战争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保护自己的臣民,必须要做到彻彻底底的消灭敌人,毁灭性的伤害对方,使其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我想,即使是一位明君,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会仁慈的对待自己的敌人,养虎为患。

作者认为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的君主国最为牢固的,新君王刚登基的时期,统治国家所要遇到的困难的程度,将取决于那些已征服这些领地君王的能力的大小。才能与机会

相加等于成功!任何一位英明谨慎的君王,只要他准备足够的粮食,拥有强有力的防卫措施,即使自始至终遭受敌人的围困,他也能毫无困难地坚定他的公民意志。我概括觉得要成为一个明君就一定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随时都要有危机意识,而是并为此做好足够的准备。

作者论述了军队的种类和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军队包括:援军、混合军、雇佣军和自己的军队。从政治的角度讲,任何军队都代表了一定的利益集团,军队为自己实质领导服务。所以,要让军队效忠,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军队,其他的军队都是建立在其他利益基础之上,无法反应和执行君主的意志。

作者对武力抵抗较为偏爱,他说忽视战争专业,便是导致国家毁灭的主要原因,而能赢得一个国家的原因,恰恰就是你精通了战争这门专业。他应该在和平时期要比在战争时期更加关注这个课题。做到整军经武,要运用两个方面一是经常行动,二是靠心智思考。防范于未然是必须的。作为一名贤君切莫在和平时期无所事事,应该努力利用这些时期积聚财力,以便在命运遇到任何一种困境的挑战的时候,不至于心慌意乱措手不及,反而能够继续有效力量,对一切来犯之敌给予有效反击,这说明在和平年代也不可忽视国防力量,在当代社会也是一样的。

作者认为,作为一名充满智慧的英明君主,绝对不应该使用客军,而应该完全依靠自己的军队。宁可依靠自己的军队打仗败北,也不愿意依靠他人的武力而制胜,借助他人的军队赢得的胜利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胜利。我认为,这个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个反例,朝鲜求助于中国,以中国的军队力量取得胜利,原因在于当时的局势,倘若美国打败了朝鲜必定要对中国发动进攻,朝中又处在华约联盟下,有苏联的支持,中国是一个将信用负责正义的国家,所以朝鲜可以信任中国,让中国出兵。

作者论述了君主如何维持国家。在涉及褒贬、慷慨与吝啬、残酷与仁慈、被人爱戴与使人畏惧、是否守信、遭人鄙视与憎恨等方面,君主应该以国家利益和人民立场为重,为维护国家利益,甚至不惜任何代价。就国内而言,明智的君主应当急民众之所急,赏罚分明;就君臣而言,亲贤臣,远小人;就国际而言,敌友分明,立场坚定;这样才能够赢得尊重,维持国家运行,甚至繁荣发展。

君王要突出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办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的问题置之脑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而且有可能导致自我毁灭。君王要做到即使不能赢得人们的爱,也要避免自己为人所憎恨。一个被人畏惧同时又不为人们所憎恨的君王,就是一个成功的君王。由此可见,君王是要具备一定的威严的,而威严却不是让臣民畏惧而是尊敬。

君王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如果一个人采取谨慎、耐心地方式行动,时代与环境的变异情况说明他的行动是合适的,那么他就获得成功。如果一个人能够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那么良好的命运是绝不会丢弃他的。因此,君王要顺势时而变,适者生存。

最后,作者从历史的角度,以意大利为例,分析了其过去、现在的国家和政治,并劝告当时君主争取意大利的解放。对于必须战争的人们,战争是正义的,当除了拿起武器以外就毫无希望的时候,武器是神圣的。

附:阅读书目:《君王论》 马基雅维利著 徐继业译 西苑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

徐佳婧

第三篇:浅析《君主论》和中国古代君王权术

《中西政治思想史》期末作业

论文题目:读《君主论》有感

浅谈中国封建王朝君主的权术

学 生 __ 王玲燕 学 号 ***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层 次 ___ 本 科________ 通讯地址 西南大学橘园二舍 邮政编码 400715 任课教师 蒋智宏 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君主论》有感 浅谈中国封建王朝君主的权术

摘要:《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代表作,是对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变革”以及马基雅维利本人多年从政经验的理论性总结。较为完整地阐述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而纵观中国封建时代的王朝历史,君王的权术的运用对其他所统治的国家有重大的影响,稍有不慎国家就毁于君王手里,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我就《君主论》部分内容结合中国封建王朝君王的权术来写这篇读后感。

关键字:选拔人才 堡垒 君权

一、《君主论》主要内容

从全书逻辑上来看,整本书讨论了“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的问题。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索,马基雅维利摒弃了中世纪宗教教条式的推理方法,从历史的经验角度出发,根据意大利长期战争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的方案——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本恶”,并把这个基本假设作为他论述的依据,认为国家的产生是出于人性本身的需要,并不是上帝的意志,从而否认了君权神授。在书中他大胆地将政治与伦理道德分离,认为政治的基础不再是伦理道德,而应由权力取而代之。从书中我们也看到他认为建立一个君主国家可以采用暴力,甚至用各种方法。全书共26章,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下去,强调有势力保护国家容易、反之则难,君主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12—14章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是君主惟一的专业。后12章是全书的重点,全面论证马基雅维利的术治理论。

书中对不同类型的君主国做了明确的区分:如世袭君主国、混合君主国、依靠自己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运而获得的新君主国、市民君主国和宗教君主国等等。启示实行统治的君主们如何参照别国的历史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自己的君主政体。作者书中有一个鲜明的观点,认为君主如果失去他的国家,那是他的无能,而不是什么命运的抉择,他认为只有个人的努力,自己做命运的主宰,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这和当时以上帝为主的宗教学说是不一样的,作者摒弃了中世纪宗教教条式的推理方法。他认为君主立国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要把基点放在自身的力量上,凡是这样做的,日后保持自己的地位,就没有多少困难。

二、反观中国君王的权术

(一)堡垒和君王日常作为是否有用

在《君主论》第二十章,作者说到“从来没有一个新生君主会解除了臣民的武装,与此相反,当他看到臣民没有武装的时候,他总是把他们武装起来。”看到这我想到的是宋朝的开山君王赵匡胤,赵匡胤是名武将,在陈桥镇发生病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在位十六年,于961年和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对于赵匡胤来说,和他打江山的兄弟在他称帝后沦为他的大臣,心里是否都臣服于他,一起打江山应该一起坐享江山,这些都是他的顾忌。赵匡胤他自己是通过兵变当上皇帝的,同样的手握兵权的人仍然可以以此效仿。他不得不解除大臣特别武将成为他的心病。所以在宋朝的整个统治中我们看到是重文轻武的,以至于宋朝的兵弱,受到外族的欺负。君主由于胆小怯弱或者缺乏信义不信任他的臣民,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臣民来说都不会喜欢这个君主。

人们说打江山需要军队,那巩固江山更需要军队来镇压**和城墙来抵御外来侵犯。这是很正确的,一个国家的暴力机关对内对外都对这个国家的稳定起到保护作用。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同军队在国家中必不可少,但他对堡垒的看法和别人不一样,不是非此即彼,他认为堡垒可以建,因为堡垒可以作为对付那些阴谋策反者的缰绳,同时也作为突然袭击时的避难所,这是古来有之的,也是大多数君主们惯用的巩固统治的手段。但他也认为堡垒可以不存在,他用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兴建的米兰城堡来论证,他认为城堡给人民带来伤害,让人民憎恨,即使拥有城堡,如果人民对你怀恨在心,城堡也无济于事,因为人民一旦拿起武装,外敌就可不避免地援助他们,当他们内外接应时,堡垒已经丧失了它的效用。反观中国历史这样的例子不少,最鲜明的当属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在当时是具有强大的防御作用,但如此浩大的工程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凭靠的完全是人力。而人力却不是自愿的,很多史实表现了当时修建万里长城的人民的痛苦。秦朝的暴力统治除了重税,还有严厉的惩罚制度,奴役制度等等,秦朝的人民苦不堪言,就别提有多恨当朝统治者,最后揭竿而起,振臂一挥,农民起义爆发了,这是为了生存的反击,再强硬的堡垒都没有任何作用。马基雅维利在第二十章最后强调了要重视人民的仇恨,而不是一味的加强国防巩固。

(二)如何做一个人们尊重的君主

在《君主论》第二十一章,马基雅维利阐述了他认为君主应该要做什么去赢得人们的尊敬。他认为“君主必须要殚精竭虑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伟大之名与才智超群之誉。”也就是君主要不断做让人们感叹的事,让人们心怀疑虑又惊叹不已,比如某人做了一件好事,君主立刻去奖励他,当一个人做了一件坏事,君主也马上去惩罚他,让人们感叹他如此神速。中国历代贤明的君主数不胜数,开创的盛世也为后人赞叹,很多皇帝都死于长年累月积攒的小病症,要么是当年打仗留下的外伤,要么就是不慎感染的风寒,这些小病症不足惧,应该不致死,但是君王日益操劳,琐事、大事缠身,心力交瘁,最终小病都变成大病了。

作者认为“公开表态立场,比中立更能受臣民喜欢”,他认为公开表明态度总是有利,如果你的两个强邻打起来了,必然有一方获胜,你要么对战胜国心存忌惮,要么无所畏惧,无论任何一种情况,公开表态总是好的,切莫优柔寡断取中立。如果不公开表态,最终会沦为战胜国的战力品,而战败国也会幸灾乐祸。他认为不管你支持的一方失败还是胜利,你都作为他的盟友,如果他战胜了,他对你就有保护的义务,如果他失败了,你也会得到他的庇佑,只要他有能力他就会帮助你。但你不能不要为了进攻他国和强国结盟,这是作者强调的一点。这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繁荣的年代,同时也是各国混战争霸的时候。春秋一百多国,通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大大小小的国家约有十几个,每个国家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势力,君王们都相继称霸,其中虞国结盟晋国去攻伐虢国。虞国借道于晋,晋国在灭掉虢国后,在回去的时候顺手牵羊地把虞国给灭了,这也衍生了成语“唇亡齿寒”“唇齿相依”。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朝鲜战争爆发,在当时我们是完全没有任何实力对抗美国,而且我们当时有自己的重大任务——发展建设和收复台湾,但我们还是组织了人民志愿军,如果朝鲜半岛失陷,沦为美国掌控下,那中国就失去了屏障,可以说朝鲜和中国在当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为了未来长远的发展,只能舍弃收回台湾的大好时机。

(三)论君主选拔的大臣

马基雅维利在第二十二章论述了选拔大臣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君主怎么样,通过他身边的大臣就可以看出来,如果这些臣子有才而且忠心,那这样的君主就堪称明智,因为他能够辨识并且能让他们忠心耿耿。反之,如果臣子是庸碌无能之辈,君主就会受到非议。因为他所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选拔了这帮人。

那要如何选拔人才呢?在这作者有个屡试不爽的办法:如果你发现你的大臣厚己薄汝,一言一行都为自己谋取私利,那么这个人绝非良臣。在中国,有些君王是看不到良臣,只听得见奉承,由此灭国的事例众多,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中国君王的御臣之术远比《君主论》里更丰富,就拿乾隆帝来说,他肯定知道和珅在背地里贪污受贿,当时很多忠谏之士弹劾他,乾隆帝都没有治他的罪,嘉庆帝上位后,和珅便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是乾隆的高明之处,朝堂之上需要忠臣也需要奸臣,奸臣之中肯定有个最大的,你只需要控制他不会篡位,对国家没有很大的危害,用忠臣来限制他,用他来镇压那些想作恶的小臣,同时他也限制忠臣,臣子们相互制衡,而君权就得到巩固。为什么后面就收拾了和珅呢?嘉庆帝上任,需要巩固其地位,收拾了和珅不仅巩固了地位,解决其党羽,让国家得到一个稳定发展。

三、结语

《君主论》讲述了很多内容,其中和中国朝代相对应的方面会更多,而我这篇文章只是冰山一角,我只选取了比较有感想的部分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我认为,中国封建历史如此长久,其中的政治管理、君主政治思想肯定丰富多彩,只是当时少有人著书立说,从而推动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012版 【2】杨珍.历程 制度 人——清朝皇权略探

第四篇:读后感对比君王论与商君书

不懂中的一点领悟

——读《商君书》《君王论》有感

《商君书》曾是有名的禁书,过去一直是太傅教太子的教材,只有历代君王和准君王才能读到。读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当年那个北方落后的蛮夷秦国,为什么能在短短的14年内迅速崛起,最终摧枯拉朽般地统一六国,也会明白,历代君王为什么能把老百姓修理得服服帖帖,一个王朝稀松平常也是三百年!商鞅真太有才了,一本薄薄的《商君书》书,不到三万个字,居然把封建君主治国手段的细枝末节,阐述得头头是道,深刻到无以复加。《商君书》既讲道理又讲办法,真的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更令人震惊的是,《商君书》阐述的依法治国,集法家的丑陋和阴损之大成,《商君书》本身,就这么成了空前绝后的“严刑峻法”,读了让人不寒而栗!

从零星的史料中,我们偶尔可以看到秦国士兵的恐怖形象:一个个腰里拴着人头。开始我总是不大敢相信,难道秦兵个个都是杀人狂?读了《商君书》才知道,这绝对是可能的。《境内第十九》基本上是个士兵奖励细则,这个细则,就是以人头数量来作为奖赏标准的。“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又说“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行间之吏也,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这种赤裸裸的“人头奖励政策”,彻底把秦军打造成毫无人性的野蛮之师!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代价,是22场大战,斩首181万,这个数字,还仅仅是有据可查的。秦军为何狂杀俘虏,明白了吧?

世界上多次出现过文明民族被野蛮民族征服的历史倒退,从东方的秦灭六国、蒙元和满清征服中原,到西方的古罗马毁灭古希腊文明、日耳曼人灭掉古罗马文明,都是惊人的雷同!靠的都是血腥的杀戮政策,把士兵变成战争的机器!《商君书》祸害最深的,还得说是治国之术,而其治国之术的核心:一是毁商;二是弱民。《商君书》主张禁止粮食贸易,商人和农民都不得卖粮,甚至连为商业贸易和人口流动服务的旅馆业也予以铲除。人民都被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只能成为农民,不能离开家半步,无法获得知识更新(也不需要),只能成为君主的生产工具。毁商之后,再就是弱民之道了。《商君书》认为“有道之国,务在弱民”。通过以弱去强,以奸驭良,实行流氓政治;实行一教,统一思想,进行思想控制;通过剥夺个人资产,让民众依附国家;通过辱民、贫民、弱民,使人民贫穷、软弱,实现民弱国强;如果还有强民没杀光,还有杀手镧——发动战争,通过对外战争,外杀强敌,内杀强民。这几点,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君主,治国驭民心照不宣的诡秘暗器,是他们不惜以民生为代价,来化解内忧外患矛盾,获得长治久安的看家本领!

读到这里,所有的中国式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君主都重农轻商;为什么中国的土地一直是国家所有;为什么中国皇帝一人威严可以压过全国百姓,为什么中国一直有法不依,人治大行其道;为什么中国民众没有话语权,文字狱在中国越演越烈;为什么中国官员一直身兼一方官吏和教父的双重责任;为什么中国总会“恰到好处”地发动对内和对外的战争;为什么中国的太平盛世,都和百姓的生活改善无关;为什么中国人的身体素质一直比西方人差

得多得多;为什么历朝历代中国不允许老百姓拥有兵器;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没有财产给后人继承;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禁止民间习武,为什么中国功夫师徒传承要有严格的师徒关系(背叛师傅要清理门户);为什么秦朝之后(除了汉唐和东晋),中国人彻底失去了张扬的个性;为什么人类现代科技文化不可能率先在中国出现等?同样的问题可继续罗列,但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是严刑峻法!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悲哀,是历史选择了儒家而不是法家。真正的悲哀是,秦朝之后法家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商鞅的《商君书》传承在封建专制君主的脑袋里。得势的法家根本不是真正的法家,而是法家的变种:为了一己私利,挥刀自宫的奴才法家。帝王们一直用法家的“阴和损”,在幕后操纵中国的兴与衰。中国的儒家能在汉朝以后深入中国人的灵魂,也就不仅仅是皇帝和董仲舒的功劳了。在“严刑峻法”的修理之下,中国人也就只能从《三纲五常》的熏陶中,找到一点可怜的心灵安慰,这一点,中国和欧洲的中世纪异曲同工。在可怕的瘟疫及阿拉伯人和野蛮民族的入侵等天灾、人祸面前,欧洲人也只能从宗教中获得了心灵的救赎。如果西方没有基督教的慰藉,东方没有儒家的安慰,那欧洲人和中国人就只有集体自杀了!

《商君书》这种的皇帝枕边书,西方人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杜撰出来,这就是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1513)。不过,马基雅维利的“智慧”显然比不上商鞅,马氏不过强调君主应该抛弃道德上的考虑,用冷酷和阴谋治国,无论是歹毒程度和阴损力度,《君主论》都远远不及《商君书》——这,你就不得不佩服咱中国人的“智慧”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他的倒行逆施谬论一出笼,就受到广泛的谴责。马基雅维利本人,也被指为魔鬼的化身,他的名字甚至成了欺骗和阴谋的同义词。《君主论》,除了拥有拿破仑、希特勒和斯大林等几个粉丝,在欧洲根本没有市场。商鞅所在的春秋战国,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到底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现在也难有定论。长期以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历史必然趋势的论调,占了主导地位。这种观点,实际上和秦始皇留在石碑上的自我赞美之词是一致的。商鞅的中国第一位改革设计师的地位,也因此无可撼动了。董仲舒不被皇帝待见,商鞅落得个五马分尸,但他们都获得后世连绵不绝的赞誉,你不觉得奇怪吗?赞美商鞅,是替皇帝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商君书》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遗憾的是,这话是对中国帝王们说的,对民众来说,《商君书》是中国人噩梦的开始。秦朝以后,中国人最终变成了肢体羸弱,只知道盲从和服从的另类民族和大国愚民。等到中国人真正放眼看世界的时候,一切已经恍如隔世——我们已经看不懂了!

第五篇: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范文模版)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

2012-12-10

●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有赖于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

●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当前对人民军队而言,最崇高的道德就是对党的忠诚不渝,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奉献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一系列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连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共鸣。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认为,公众对于道德建设的高度关注,充分反映了对于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迫切渴望,而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系统阐述,正是一种积极回应和全面引导。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公方彬:今日中国社会,洋溢生机活力。然而,在快速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和价值沦丧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经济学研究显示: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一般国家都会经历“拐点时期”,此时的转型,最大的挑战常常来源于“精神内核”的裂变。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党和国家近年来在道德建设领域不断做出规划与部署,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届评选产生的162名“全国道德模范”已经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楷模;“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断涌现,受到全社会热捧。也正因为如此,十八大报告对道德建设着墨颇多,从基本任务、内容范畴、着力方向等方面,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顶层规划,特别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中国梦”离不开道德支撑

公方彬:浏览十八大报告不难发现,报告已将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到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

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是实现“中国梦”。前者体现于社会的和谐有序,而和谐社会一定是建立在良好而又普遍的公民道德之上。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有赖于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只有形成完备的道德建设体系,推进全社会的道德文明素质,“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重品德与讲公德并重

公方彬:十八大报告在论述道德建设时强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的民族,这样的侧重与儒家文化重视修身有关,也与小农经济的社会和文化特征有关,但随着中国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中国不断由“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道德随之由熟人道德向陌生人道德方向转变,这些带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变化,必然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建立起与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变化相适应、相吻合的伦理道德体系和标准。显然,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共同强调,充分关照了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特点。

道德建设从自身做起

公方彬:今天,我们的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着一些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一方面抱怨“人心冷漠”,一方面又告诫自己“少管闲事”;一方面抱怨别人不守公德,一方面又时常纵容自己。这种相互矛盾的“双重标准”,正是时下道德水准滑坡的原因之一。

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我的理解就是道德建设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小事更容易让普通人弄清价值坐标,找到实现价值追求的途径。

强调道德建设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就是强调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维护者,而不能只当享受者;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行动者,而不能只当“批评家”。正如有人所说:“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人民军队在道德建设中大有可为

公方彬: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军队必然在这一过程中承担重要责任,实际上也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原因在于人民军队在道德建设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同时还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待。

讲优良传统。我军在建军之初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也是一种道德体现。当前对人民军队而言,最崇高的道德就是对党的忠诚不渝,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奉献。这样的道德要求,在我军80多年的成长历程中从未弱化过。

讲人民群众有期待。从一些朴素语言中可以看出,比如“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解放军”,“看到军装就看到了希望”,等等。这种价值判断来自哪里?来自一代代人民子弟兵的道德实践,来自灿若繁星的人民军队英雄模范的道德实践。总之,在道德建设过程中,人民军队大有可为。(记者 宋 歆)

下载君王论中关于道德的论述感想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君王论中关于道德的论述感想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道德困境中的规范性难题

    〔论文关键词〕道德困境道德难题规范缺失规范冲突角色冲突〔论文摘要〕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道德困境,这导致以解决道德难题为使命的应用伦理学的产生。依据道德困境产生的原......

    论广告道德中的人性化问题

    论广告道德中的人性化问题摘要:社会对于某个行业的态度就是这个行业职业道德体现给人带来的最一般的直观感受。广告作为众多行业之一,它的职业道德除了包括一般职业的职业道德......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好的时候就要去享受,坏的时候要不就改变,要么去顺从。——狄更斯《双城记》 人们都希望美名远扬,赢得尊敬,害怕......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是世界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的著名作品之一,后人有评论它的实际价值和地位与被称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的《国富论》不相上下。在这本......

    社会道德论

    社会道德论 社会道德对我来说似乎很远,我从来不在意这些,因为总感觉这是大义,而我不是什么大人物,不用你颂扬这些,可是当我遇到困难和痛苦,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才恍然发现,社会道德对......

    道德论读后感

    亚当·斯密的名字,只要接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会知道,我也如此,那可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道德论读后感。他同西方经济理论紧密相连,他的《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论道德绑架

    论道德绑架 在发生一些比较重大的事件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对一些名人们的做法做出评论。而一些不理智但是又自以为理智的人,总是对他们进行着道德绑架 前不久,中国男孩洪战辉作......

    论道德糟粕

    论道德糟粕——视而不见与充耳不闻 郑稚晓 内容摘要“视而不见与充耳不闻”似乎成为人们为自己开脱责任最好的方法。人性的冷漠,道德的沦丧,致使整个社会表现出“人人各扫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