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课文而配的对联(大全)
为课文而配的对联
《烛之武退秦师》“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放;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向右翻。“
《廉颇蔺相如列传》“凭智勇,完璧归赵,使不辱命,退而让颇,真乃英雄气概;能屈伸,袒肉负荆,谋则强国,戍则安邦,无愧丈夫品德。”
《触龙说赵太后》“为国为家,教儿应虑长远广,于今于后,尊位须凭德才功。”
《勾践灭吴》“礼贤下士,众志成城终雪耻,伟哉,勾践;拒谏听谗,昏君失策即亡国,悲也,夫差!”
《记念刘和珍君》“毅然,黯然,欣然,爱国志士品质;悲也,愤也,颂也,革命文豪感情。”
“爱国岂有罪,请愿喋血府门,噩耗传来,顿生一腔悲愤;革命要开花,挥戈杀贼疆场,阴霾散尽,即是满天云霞。”
《荷瑭月色》“月色荷塘,荷塘月色,此夜朦胧素淡景;思乡怀古,怀古思乡,经年苦闷哀愁情。”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文对联
高中语文课文对联
用对联来概括高中语文课文内容
1.《药》
众人皆为闲看客;
何药能救病乾坤。2.《项链》
错借项链喜得风光一晚;
枉做仆役痛失青春十年。3.《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上城,三番境遇人啼笑,折射社会新态;
漏斗户回乡,一夜风光众歆羡,凸现农村旧俗。
4.《守财奴》
葛朗台悖逆情理竟无愧,可恶可恨;
守财奴贪婪钱财终不悔,亦悲亦怜。5.《林黛玉进贾府》
伤流景,红楼深深深几许,深情始自宝黛初逢日;
笑繁华,朱门重重重千道,重恨结于金玉终殒时。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恶计不成再生毒计,终丧人手。
林教头,大难刚过又遭劫难,逼走梁山; 7.《失街亭》
马谡失街亭,刚愎自用;
孔明保军心,铁面无私。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昔日两情相悦,多少山盟海誓;
今朝二意难决,几许遗恨薄情。9.《雷雨》(节选)
庭院深,锁住几代悲欢离合;
雷雨响,了却两家恩怨情仇。10.《茶馆》(节选)
一茶馆囊括世间百态;
众人物尽显社会风情。11.《罗密欧与朱丽叶》
经典戏剧演绎旷世爱情芬芳百代;
杰出歌谣唱咏朱罗绝恋灿烂千秋。12.《三块钱国币》
三块国币折射炎凉事态;
一只花瓶彰显冷暖人情。13.《窦娥冤》
天下誓,誓誓不及孝妇三桩灵誓;
世上冤,冤冤难比窦娥千古奇冤;
14.《长亭送别》
十里长亭夕阳中,纷飞多少离人泪;
四周山色残照里,凄迷几许羁旅情。15.《闺塾》
临川一梦,牡丹亭下几许缠绵随风去;
春香二闹,闺塾堂内数枝红杏迎春来。16.《哀江南》
冷冷清清荒荒凉凉处处皆金陵萧条景;
悲悲切切凄凄惨惨句句乃渔樵亡国情。17.《陈情表》
诉苦诉悲至性言,何表可比陈情表;
涵忠涵孝赤诚心,谁君能及李密君。18.《祭十二郎文》
情深深,可叹叔侄深情感天地;
意浓浓,只恨老少浓意隔阴阳。19.《愚溪诗序》
以溪喻心中事,无限感慨随文现;
借景述世间理,一番慧语伴墨来。20.《赤壁赋》
诗人悟透世间情事;
东坡话尽人生哲理。21.《逍遥游》
万物有凭有侍有待均难自在;
圣人无己无功无名乃真逍遥。22.《滕王阁序》
物华天宝台隍内外,谁比子安才华横溢赋诗序;
人杰地灵雄州上下,自喻贾谊时运不济写悲歌。
23.《柳毅传》
红颜命舛,龙女遭厌薄,悲望长天茫茫,梦也渺渺;
书生意重,柳毅受诚托,喜看碧海滔滔,情亦长长。24.《促织》
成家喜怒哀乐皆因促织得失起;
黎庶悲欢离合全由君王爱好生。
高中语文课文对联
高中第一册
《荷塘月色》
塘上明月塘中叶
桥下流水桥边家
弯弯杨柳照倩影
清清流水出波痕
月下荷塘美景
江上孤灯良晨
朱自清荷塘赏月色
翦伯赞內蒙访古城
《拿来主义》
拿鱼翅用脑髓
送古画卖活人
《鸿门宴》
醉翁酌酒情归百姓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刘邦项羽争天下
梁王孟子论国家
(金庸古龙话江湖)
《兰亭集序》(正文对联很多)
书法集锦
曦之兰亭序(白石铁线篆 鲁公祭侄稿)
陆机平复帖(索靖出师颂 徽宗瘦金书)
觞里酒手里琴人醉律残几簾梦
水中月镜中花月缺花落一场空
《归去来兮辞》
陶潜五亩宅
刘征万重山
《劝学》
山垒之于石而高于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勾践灭吴》
勾践灭吴卧薪尝胆
项羽破秦破釜沉舟
《季氏将伐颛臾》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全是才子
乌江岷江沱江湘江皆入长江
第二册
《为了忘却的记念》
延口残喘艰于呼吸,不如忘却 浴血奋战忧及兴亡,万古流芳 《咬文嚼字》
耗子钻书箱,咬文嚼字
苏比进监狱,赚吃省穿
《滕王阁序》
全文几为偶
无句不成联
落霞含笑映秋水
孤鹜展翅越长天
《师说》
孤雁栖别无他途
三人行必有我师
《阿房赋》
豪华宫殿两种命,速朽与不朽平凡人生一条道,慢品再细品 《六国论》
日削月割薪尽火灭
蚕食鲸吞兔死狗烹
两宋败亡源于忍辱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弱旅取守御,懦夫众,良臣寡 强者行攻伐,伟人少,暴君多 《游褒禅山记》
立志力足不懈相以物
怨天虑竭中道祈于福
王安石游山谈感想
归有光植树寄相思
《伶官传序》
报父仇爱伶人真汉子
唱艳歌弃忠臣假英雄
《石钟山记》
郦元简李勃陋东坡讲道理
唐僧痴八戒呆承恩著文章
(白鹭呆鲤鱼笨山人洒丹青)
(对虾鲜萝卜嫩白石卖菜蔬)
《项脊轩志》
明月半墙风移影动姗姗可爱
亲族一院篱隔砖砌岌岌乎危
轩中读书感悟人生百味
世上行事涵咏理趣千般
《登泰山记》
上承唐宋下启桐城派
前空天姥后绝幽州台
穷形尽相因考据
行云流水求浑圆
《病梅馆记》
夭梅病梅杀人无影
济弱扶弱涕泣有声
梅开不为招蝶至
花香自然引蜂来
第三册
《沁园春 长沙》
层林尽染鱼翔浅底
万山红遍鹰击长空
四面湖山收眼底
万家忧乐上心头
《中国现代诗四首》
波光艳影心荡漾 水池里窜入一片枯叶榆阴青荇水招摇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孔雀东南飞》
凤凰西北游 梁祝化蝶翩翩舞
孔雀东南飞 焦刘幻鸟款款飞
《梦游天姥吟留别》
半壁见海日 云青青兮欲雨
空中闻天鸡 水澹澹兮生烟
一夜飞度镜湖月
半生泅游釜溪河
得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琵琶行》
银瓶乍破水浆迸 祝贺朝廷金榜客
铁骑突出刀枪鸣 同情天涯沦落人
《故都的秋》
南国夏潮湿郁闷
故都秋清静悲凉
郁达夫写景状物弃俗套
钱钟书谈古论今运匠心
《我的空中楼阁》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痣一点
心若春水细语仿佛春池浪几层
空中楼阁贮理想
沟里蚊蝇衍子孙
空中花园园中春色满园
亭台楼阁阁里秋景溢阁
《陈情表》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意切切
比翼齐飞琴瑟和鸣 孔明出师心殷殷
《赤壁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苍生于南北,忧春荒之三餐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之为声,目之成色,造
物无尽藏
峰尖雪莲崖隙灵芝,手之变味,足之幻形,人
类有限资
第四册
《祝福》
高低贵贱似乎没坏人
男女老少原来皆凶手
祝福祝大家幸福
烧香烧一屋清香
《装在套子里的人》
雨伞雨衣车篷床帐皆套子
风言风语杯弓蛇影无缘由
别里可夫要结婚分明有鬼
柯瓦连科去骑车的确无妨
《荷花淀》
诗意荷花无血腥暗藏刀光剑影
深夜情话有真意羞吐蜜语甜言
出来吧你们五个女人
回去了大家一队民兵
《药》
明暗两条线华夏两家无恩怨
是非一块碑匹夫一个有盈亏
中药西方不对症
古圣今贤要爱民
《项链》
找对路进对屋是福
投错胎嫁错人倒霉
《守财奴》
项链洗白富贵梦
雪茄熏黑守财奴
《林黛玉进贾府》
座上珠玑昭日月 面若中秋之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色如春晓之花
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
天下无能第一 一双若喜勿喜含情目古今不肖无双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态生两靥之愁泪光点点
娇袭一身之病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 心较比干多一窍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病如西子胜三分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一双丹凤三角眼
丹唇未启笑先闻 两弯柳叶吊梢眉
文天祥出真州时时在意
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
《雷雨》
雷声阵阵雨踏芭蕉洗尽一屋污秽
史书叠叠字刻魑魅揭穿五彩画皮
《茶馆》
老舍坐茶馆侃前清遗老
存勖出洛阳逞后唐余威
观棋不语真君子
喝茶高论歪名流
《窦娥冤》
窦娥冤情飘飞雪 地也不分好歹何为地
望帝春心啼杜鹃 天也错勘贤愚枉做天
《促织》
天子偶用一物件件夺人命
百姓日食五谷粒粒填肚皮
第五册
《阿Q正传》
假阿Q真国民精神胜利法
老前辈小青年少年童子功
《蜀道难》
银河近近乎印水面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将进酒》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只怕余痛又梦回 而今才俊数银元
《杜甫律诗五首》
一去紫台连朔漠 星垂平野阔
独留青冢向黄昏 月涌大江流
《齐桓晋文之事》
以羊易牛仁术也
移花接木骗招乎
《庄暴见孟子》
齐宣王喜欢通俗音乐
汉高祖讨厌严肃文章
少乐乐众乐乐孰乐
你说说我说说都说
第六册
《宋词两首》
雨霖铃里白马西北回
琵琶声中孔雀东南飞
朝朝暮暮年年月月佳期如梦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晚风生愁
《报任安书》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木诚无三生栋梁猪圈
人固有一死鸿毛泰山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括马谡孟文子拳头招难
唐雎毛遂蔺相如口水退兵
卧薪尝胆君臣乐
负荆请罪将相和
《信陵君窃符救赵》
以义自杀与杀人都叫犯罪
依法求生和生民全是积德
古时看门干瘦老头兴许为隐士
今者坐堂肥硕小伙大多是草包
以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里的课文题目为内容,做对联
(1)单篇文章标题联,如“《促织》《劝学》”;(2)多篇文章标题串联,如“《卖油翁》《卖炭翁》二翁争做《包身工》/《白毛女》《孟姜女》两女协办《挺进报》”;
(3)课文内容集句联,如“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课文内容概括联,如“晋公一念释秦囚/孟子三年拜君赐”;
(4)课文标题与内容串联,如“《庄暴见孟子》,色欣欣然臣民乐/《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
(5)课文背景联,如“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山残水,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梅花岭记》);(6)联语猜谜,制作对联,要求猜出课文篇名或作者,如“幽室安居心可喜,至亲亡故情亦悲”(谜底:《项脊轩志》),如“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衰”(谜底:司马迁)。
二、学生拟出的几种对联举例 △最工整的课文对联:
1.①《摸鱼儿》/《采桑子》(杨雪娇)
②《枫桥夜泊》/《商山早行》(何芳芯)
③《项脊轩志》/《阿房宫赋》(徐罗斌)2.①《虞美人》双手《浣溪沙》/《临江仙》一指《定**》(周强)
②《守财奴》《伐檀》《变色龙》《饮酒》(何军镯)
③昭君《出塞》《琵琶记》/嫦娥《奔月》《箜篌引》(金悦)
3.①爱情亲情乱中出错/早恋畸恋节外生枝(《雷雨》)(金元岭)
②毛遂自荐,舌战服群儒,邯郸城解救赵国名扬四海
荆轲西行,高歌激众志,咸阳宫刺杀秦王功亏一篑
《毛遂自荐》与《荆柯刺秦王》(赵林伟)
③情作蒲草,太柔易断/愿为磐石,历久弥坚(《孔雀东南飞》)(章荣富)
4.①未庄演《社戏》,阿Q哥革命反被革命误/鲁镇起《**》,祥林嫂丧儿终因丧儿死
《社戏》《阿Q正传》《祝福》《**》)(黄卫琴)
②《子夜》难眠思《故乡》/《背影》可见是《母亲》(蔡诚)
③《鸟鸣涧》人闲夜静月出惊山鸟/《雁荡山》峰高谷巨水凿出奇观
(《鸟鸣涧》与《雁荡山》)(蒋晶晶)5.①辛弃疾/霍去病(蒋将兵)
②孔明抓忠为《蜀相》,屈原怨哀犹《离骚》(王亚红)
③诸葛孔明呈表出师/司马长卿上书谏猎(郑秀英)
△最巧妙的应对下联:
①语英数,天天见/音体美,年年绝(王直干)
②《短歌行》《长歌行》,长歌续短歌/《前汉书》《后汉书》,后汉继前汉(章荣富、陈凌)
③此对是绝对,绝对难对/彼联乃巧联,巧联易联(金元岭、陈凌)△最精致的谜语对联:
①清明风中,一鸦二妪三香四碟五声哭泣/长江浪里,六船七人八桨九橹十处险滩(哪两篇课文文意联?)(王直干)
②孔雀东南飞去,荇菜左右流之(上下联集自哪两部诗歌集子?)(金元岭)△
最高难度的下联征答:
《琵琶记》《琵琶行》,二曲琵琶异曲同工(陈凌)
楚门坎门松门三门临海(褚树荣)
第三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dì)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shěn)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fàn)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huî)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xún)警。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rǎng)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yà)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chēng)腰,惩(chéng)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zhū)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yǒng)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kēng)锵(qiāng)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xiào)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líng),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第四篇: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灵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多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结合学习内容,确定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伸。
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应少讲。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讲学生读不懂的或体会不深的地方,即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伸扩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所以像本课这类传统题材的课文由于叙述故文内容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时代,就需要我们花时间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用简短的文字延伸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从中了解周恩来少年立志的原因,领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因此,我想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性。
二、结合学,注重情感教育生认知。
拓展本文,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学生立报国之志,若仅限对“中华不振”的理解,仅限对周恩来少年立志而钦佩,那本文的教学目的尚未达到,让学生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在行动中努力落实,才真正达到目标。所以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并通过谈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报国之情,在幼小的心灵中根植民族情感。
三、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提高学习能力。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所以在本节课中设计的讨论和议一议就达到了此目的。
四、通过综合性学习,汲取营养。
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只有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才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助于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五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文(写写帮推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