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读写训练第七单元:以诚为本
第七单元:以诚为本
阅读导航
信任是一种宝贵财富,无论是信任别人,还是被别人信任都是幸福的。
本单元围绕“以诚为本”的主题,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乃至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是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感,它比金钱更珍贵。我们要给予别人信任,同时珍惜他人给予的信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阅读方法点拨
【1】
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能使我们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一、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先将反问句句末的“吗”或“呢”等语气词和问号去掉,使句意变成肯定。如句中有“难道”或“怎么”等词,应将这些词也去掉。
例句分析: 反问句:
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陈述句:
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
二、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先将陈述句改成意思相反的句子。接着,将改写后的句子末尾的句号去掉,换成语气词“吗”(或“呢”)和句号。要想使改成的反问句语气更强烈,应在否定词前加上'“难道”或“怎能”等词。
例句分析: 陈述句:
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反问句:
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2】
阅读时,我们会发现文章中的某些句子用了两个表示否定的词语,但表达的却是肯定的意思,这样的句子叫做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在文章中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灵活掌握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之间的转换方法,依据语境和表达的需要,选用适当的句式,能使我们的话语和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之间的转换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将肯定句转换成双重否定句。
将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时只需要在恰当的位置加入“不能不”“没有……不”“非……不可”等双重否定词即可。
例句分析:
肯定句:我们要加强素质教育。否定句:我们不加强素质教育不行。
运用肯定句,语调一般;改换后,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语气增强。
二、将双重否定句转换成肯定句。
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时,先要去掉双重否定词,把句子变成肯定句式。然后再读一遍,相应加减词语,使句子通顺。
例句分析:
否定句:受生活所迫,他每天不得不去打两份工。肯定句:受生活所迫,他每天得去打两份工。【3】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意思,体会语句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
一、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句子的意义。
句中的关键词常常是能揭示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二、从上下文中找相关的语句,并把它们结合起来理解。
理解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时,可以找出上下文相关的句子,通过对具体句子的前后句含义分析,来弄清楚词句的意义。
三、把握文章的中心,整体领悟句子的意义。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需要我们去理解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句子的依托。
例句分析: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那一股风刮倒。
先从原文中找“那一股风”是指哪些风?原文中的句子“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它们”指的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接着理解“刮倒”的意思。最后你便会知道作者在这句话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面对父亲的批评不消沉,要积极进取;面对母亲的赞扬不骄傲,要继续努力。
【4】
文章的表达顺序主要有:事情发展的顺序、游览参观的顺序、空间转移的顺序、时间顺序,以及一些顺序的综合运用,如时空转换的顺序等。一般来说,写事的文章通常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游记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叙述的类型有: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叙。顺叙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2.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时间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能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3.倒叙。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再依“自然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逆叙,而是局部的“插叙”。
读写联通桥
信任使人与人之间更加真诚,让社会更加美好。学习了以上文章,你一定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
1.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如:
尼泊尔是一个多山的小国,紧挨着喜马拉雅山的南边,和我国的青藏地区相邻。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国家的贫穷,很少有外国人来到这儿。当地的生活条件很落后,商业也不发达,摄影队连吃喝都很困难。《诚信的力量》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铁匠的徒弟》
2.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得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如:
《锁匠的徒弟》中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请你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信的力量》中的心理描写(请你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事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如:《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重点描写了老船长和孩子的对话,突出了老船长有一刻的犹豫和孩子对他百分之百的信任。
老船长和孩子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方法点拨
【1】
如何写好文章开头 方法一:开门见山式
即文章开头直接点明文章主题。
例:《学习中的苦与乐》开头:
我们的苦如滔滔江水,倒也倒不完,我们的乐如满天星星,数也数不清,特别是到了五年级,更是乐中含苦,苦中作乐……
方法二:引用导入式
引用有关名人名言或歌词、诗句等入题,简洁而有力。
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听到这两句歌词,我就会想起为留守儿童办学的李校长,她是“2009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她是我最崇拜的人。
方法三:引领全文式 开头总领全文。
例:特殊的礼物会带给我们特殊的感动。
【2】
如何写好文章结尾 方法一:自然收束式
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为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例:《一堂有个性的课》一文的结尾: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都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方法二:首尾呼应式
结尾同开头的呼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例:《网》
开头:网,有有形的,有无形的……
结尾:立法之后的贯彻实施,就是让有形的网回归于无形,让法律意识常胜人们的心中。
篇末点睛式
篇末点睛就如同画龙点睛,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夏天的伞》一文结尾:这一路啊,我就伞里伞外不停地重复着,累得可真够呛!
【3】
如何写好过渡句与过渡段? 方法一:用关联词语过渡。
在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运用一些承上启下的词语进行过渡,常见的有这样两种句式:一是在段与段之间用表示次序、时间或空间的词语来连接;二是在段与段之间用表示顺接(如“于是、所以、因此”等)或反接(如“然而、可是、但是”等)的关联词语来连接。
例:
13岁,刚出土的嫩芽,刚展翅的雏鸟。似乎你的天空无限宽广,你的道路无限开阔。然而,正因为你是刚出壳的新生命,谁都要来保护你、指教你、训斥你……
(“然而”就是一个反接的过渡词。)
方法二:用句子过渡。
在文章的段与段之间用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来进行过渡。
例:上一段介绍小草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下一段要介绍小草蓬勃的生命了,在中间就用这样的一句话进行过渡:这些小草看上去是那样的柔弱,可是,谁能想到,它们却有着这样顽强的生命力。
方法三:用段落过渡
有些文章前后的转折或内容跨度较大,往往要在转折处用一个语段来进行过渡。例:一篇描写爸爸的文章,要突出爸爸在家里和在外面截然不同的表现,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段落:爸爸在家里懒得像一只病猫,一出家门却变得生龙活虎了。
【4】
如何做好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方法一:圆合照应。即首尾内容相互圆合。
如《我这个人》开头:我生得浓眉大眼,声音洪亮,做事总是粗手粗脚的,有点像张飞,所以我就获得了这个“张飞”的雅号。
结尾:好了,我的自我介绍结束了。对啦,还要声明:现在同学们不叫我“张飞”,而改叫我“小健将”了。我已是个训练有素、名副其实的体育尖子了。
方法二:重复呼应。即结尾再次重复开头的内容。
如《我爱家乡的景色》开头:我的家乡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是密云境内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的景色可迷人啦!
结尾:我爱家乡迷人的景色。
方法三:因果呼应。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或原因。如:《家乡变了样》开头:过去,我的家乡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穷山村。这些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尾:现在我明白了,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变了样。
方法四:问答呼应。即开头设问,结尾作简要概括的回答。
如《向大家介绍我》开头,我是一个女孩子,今年五年级,说话就要深入六年级啦。你们想认识一下我吗?想知道我的一些“秘密”吗?
结尾:这就是我,一个爱美、遇事爱掉“金豆子”的小姑娘。
写作基础训练
【1】
1.一篇题为《友情》的作文是这样开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是一块木板,危难中它会飘过来把你救起。
请你结合最后一句话,将这个开头补充完整。
2.结合今天的学习,根据下面的题目,任选一个写出开头。《爸爸,你真了不起!》《这件事我永远也忘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战胜命运的孩子》一文的结尾,为我们道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是人类财富的结晶,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如果让你以“我爱读书”为题写一篇作文,你会如何结尾呢?写一写你构思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高尔基和孩子们》一文,在某个自然段的段首出现了一个过渡性的词语,它是_________。
2.从《高尔基和孩子们》这篇文章中找出一个过渡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这两段话,理解它们的内容,在它们之间加入一个过渡段。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地浸满一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荫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
【4】
1.从《绿色宝石——西双版纳》一文中,找出一组收尾呼应的句子,并体会这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2.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表现自己难忘的一件事,你该如何开头和结尾,才能使之首尾呼应?在下面的横线上简单地写出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碰碰车
妙笔生花 题目:话题“诚信”
提示:我们身边有很多令人感动的诚信故事,你能写写吗?主题要鲜明,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要有真情实感,问题自拟。
同龄佳作
信任
①听完《狼来了》的故事后,我在想,失去了信任,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记得在我小时候,又一次,我和邻家的同龄女孩李梅在我家里玩积木,我们搭了一个又一个“小屋子”,还约定以后要住在一起,这都是多么天真的话啊,可是好景不长,我在收拾积木的时候,突然发现少了一块长方形的积木,我找了好半天都没有找着,心里特别伤心,眼泪都流出来了,这时,李梅看见了就问:“刘艺,你怎么了?”②我却没有理她,心里想:一定是李梅拿的,上次她自己的长方形积木就丢了,这回肯定是她拿了,便冲着李梅吼着:“我少了一块积木,肯定是你拿走了,我去告诉妈妈,你偷了我的积木,我不跟你玩了,你是小偷。”李梅听了我的话,先是一阵沉默,然后她大哭起来,一副委屈的样子,向我家门外走去,我看见她慢吞吞的样子,便气愤地把她推倒在我家门外,又“砰”的一声关上了我家的大门。这时我听见李梅在外面放声大哭,不知什么时候,李梅的妈妈打开家里的门,看见李梅在外哭,就问:“梅梅,怎么了?哟,你的脚怎么擦破了?”李梅被她妈妈带回了家,只听见对面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妈妈告诉我李梅全家搬到上海去了,至此,我再也没有见过李梅。有一天,我们全家大扫除,突然我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我都是的那块长方形积木,原来是我不小心把积木丢在那里了,不是李梅拿走了,我错怪了她。
③她走了,长方形积木还在;她走了,我却没有来得及向她说声对不起,我再也联系不上她了,因为她离开了这个城市,在另一个城市,我只能默默地在心里说:“李梅,对不起,我亲爱的好朋友。”
①开篇点明文章的中心。
②通过自己心理及语言描写表现出了当时的情况,比较生动。③结尾部分运用一个排比句表达了自己的懊悔,真实感人。
点评:
小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和语言,将这件事叙述得很具体,语言诚恳,感情真挚,表达了小作者对朋友不信任之后的悔恨之情。
第二篇:以诚为本征文
以诚为本,诚信生活
我不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越来越严重的诚信危机,越来越小心翼翼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曝光在公众眼中的那一系列越来越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让我开始想要思考,为什么人们会变成这样,为什么社会会变成这样。诚信,这个被称作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品质,竟然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中逐渐的消失,是我太消极了,还是这个世界变得不想我所认识的她了。
以诚为本,难道就那么难吗?以诚为本,不就是要做回自己吗?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处才能够相处的和谐,可是,那么多的社会事件告诉我们,诚信的品质,正在一点点的消失。可是,我们又为何不去看正面的呢?小悦悦事件,那么多的人在网上谴责见死不救的路人,可是又有多少人记得那位把小悦悦捡起来的收破烂的婆婆呢?虽然小悦悦已经死了,可是关于诚信危机的话题却并没有消失。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实力和信心的象征。香港超人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厂商作保。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着落,但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是含糊其词,一切据实以告。那位外商深为他的诚信所感动,对他十分信赖,说:“从阁下言谈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不必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虽然这是个好机会,但李嘉诚感动之余还是说:“先生,蒙你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但我还是不能和你签约,因为我资金真的有限。”外商听了,极佩服他的为人,不但与之签约,还预付了货
款。这笔生意使李嘉诚赚了一笔可观的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李嘉诚也悟出了“坦诚第一,以诚待人”的原则,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诚信生活,是做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即使我们的身边存在着那么多的不诚信的问题,我们作为大学生还是要起到表率作用,大学生是社会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作为世界的大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我们不应该丢失了诚信这种美好的品质,我们要好好的发扬并传承。诚信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国家的诚信是建立在个人的诚信基础之上的。像歌词里面说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家,相比较而言,诚信也是如此,只要每一个公民都树立起了诚信的意识,国家就不会有那么多不诚信的事情发生,更何谈诚信危机?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
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到诚信,更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身边的人,努力认真的做好每一件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对于自己的事情,说到就要做到,不要做言行不一致的人,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能力去影响别人。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然而不诚信的人是难以服众的。早在商鞅变法400年之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所以说不诚信难以服众。
诚信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于国家,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应该树立以诚为本,诚信生活的原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诚信影响身边
人,愿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第三篇:立德修身,以诚为本
立德修身,以诚为本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立德修身,当以诚为本
目前,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想发生激烈碰撞,有的人盲目崇洋,有的人无所适从,有的人迷失了自我。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急功近利等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已不再是一方净土,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当代师范大学生,未来的人民教师,重视诚信,重视师德,加强自身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修身:即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诚信,修身乃为人之道,处事之本。
当前的大学生,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传统未能在我们大学生的身上体现,许多好的品质未能形成。大学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证书造假等诚信缺失的行为比比皆是;破坏公物,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等很多行为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公德素质的缺失。因此,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我们有必要进行传统教育、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我素质、做到诚信为本,立德修身!诚信对一个人而言,很多时候会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拥有诚信,变成了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所必须的素质。从师范学生角度来讲,要坚持真理、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要做到表里如一,言出必行。这是师范大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
中国人重视人格修养,无论是明君贤臣,还是圣人先哲,无不倡导为人应立德修身。作为当代师范大学生更应如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工作者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师德,为人师表,以德为范,就是树立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熏陶和培育出怎样的人的问题。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品行修养必然会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教师的修养、人格,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成长,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未来乃至终生。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德和智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事业,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我国古代讲“德才兼备”,现代提“四有”新人。可见“德”乃人才的首要条件。
我们应该要增强自身的诚信意识,提高自身的内在本质,加强自身的公德素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成为新一代的二十一世纪的人民教师,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点儿力量!做一个德才兼备”,现代提“四有”新人。哪必然是以诚为本,立德修身了.
第四篇:以诚为本,以德修身
以诚为本,以德修身
在药家鑫案尘埃落定之后,同时又掀起了一场关于现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激烈讨论。我想起了曾经思想政治理论老师给我们上的那节课:“以诚为本,以德修身”——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大学生要努力淬炼个人品格。
诚然,现在社会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许多不遵守道德,有悖诚信的事例:大学生不讲诚信,在考试过程中频繁出现作弊现象;作文写作抄袭剽窃经常无缘无故逃课;蒙骗老师,写论文东拼西凑,弄虚作假。走出校门,求职过程中在简历上书写虚假信息;签订合同后出现毁约现象等等。
古语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穿近于义,言可及也”尤其在我们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更加应注重于对学生“诚信,道德”的培养教育。
课堂上,老师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优秀道德传统的民族,而诚信,作为道德的最基本的体现更是被古往今来的人所推崇。自古以来就有“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的古语。如何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现代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课堂上,老师教育我们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要做到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经典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具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应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的道德要求。只有在大的方面上掌握好方向,才能更好的发扬我们的优秀道德传统。
在讲到大学生与诚信道德时,老师指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紧密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我们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代表人物,就更应该自觉加强诚信道德的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最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但少数大学生身上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就如上述一样。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心态浮躁,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较差等。有些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内心上是认同的,但关系到自己的个人利益或遇到所谓的“关键时刻”,如考试、评奖、毕业、求职等,便对自己放松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坚守诚信的道德意志力不强。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并在诚信道德建设的实践中自觉加强以抵制和改进。
其实,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就是在某些时候,不能坚守本心,不能做到“慎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能“坚守本心”,其实想来,诚信很简单只要我们在生活学习中时刻提醒自己,铭记于心,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坚守诚信道德,早已深入你心。体现于你的一言一行中。并且终身受益。
第五篇:个人简历要做到以诚为本
个人简历是求职者给招聘单位发的一份简要介绍。包含自己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学历、联系方式,以及自我评价、工作经历、学习经历、荣誉与成就、求职愿望、对这份工作的简要理解等。
我国随着人口逐渐增多,求职者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想要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求职者就必须要在制作个人简历时下功夫,但是一些求职者将个人简历过度美化,期望以这种完美的个人简历来为求职者带来面试的机会,这种方法是对是错呢?接下来让我们论述个人简历“美颜” 适可而止的原因是什么?
论述一 个人简历要以诚信为本
一些求职者自身条件求职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于是就在个人简历上做文章,将个人简历不断润色,增光添彩。比如说求职者的工作经验不是很丰富,就在个人简历上编造出自己在一些不错的用人单位上工作过,或者求职者的学历不是很高,就在个人简历上吹嘘自己在学校里获得过什么奖励。这种在个人简历上胡编乱造的求职信息在个人简历中是一个大忌,招聘官阅人无数是谎言就会被看穿,最后只会让招聘官对这种个人简历十分反感。个人简历需要以诚信为本,不然就失去了个人简历本来的意义。
论述二 即便润色过度的个人简历为求职者带来面试机会也会面试失败
偶尔有些求职者向用人单位投递润色过度的个人简历,收到了面试邀请,对于这种情况求职者可谓是欣喜万分。不过不要高兴得太早,过度润色的个人简历只会让求职者在面试中露出马脚。在面试中招聘官一定会按照个人简历提问求职者一些问题,面对提问求职者一定破绽百出,这时候招聘官也就知道求职者的个人简历并非句句属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