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大纲[本站推荐]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码: 0305020130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 时: 72 学 分:4(2+2)开课学期: 第6、7学期 先修课程:基础英语 适用专业: 英语专业
一、考试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了翻译理论与实践,输入与输出的实用性课程,其考试目的在于:一方面,检验学生对翻译理论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包括翻译的本质和定义,翻译的原则与标准,翻译的过程,英汉异同,词、句、段、篇章各层次及各种文体的翻译策略与技巧,译者的素养及翻译史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检验学生将翻译理论与技巧运用于译文优劣判断,特别是英汉互译实践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二)第一章 我国翻译史简介
(三)第二章 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1.翻译的标准 2.翻译的过程
3.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
(四)第三章 英汉语言的对比 1.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2.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五)第四章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上)1.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 2.词类转译法 3.增词法 4.重复法 5.省略法
6.正反、反正表达法
(六)第五章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1.分句、合句法 2.被动语态的译法 3.名词从句的译法 4.定语从句的译法 5.状语从句的译法 6.长句的译法
(七)第六章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下)1.习语的译法
2.拟声词的译法 3.外来词的译法
依据课程大纲之要求,学生应在学习本课程后具备相关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并将其应用于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活动,能够借助于词典忠实通顺地完整翻译中级英文读物。本课程考试形式为笔试,其中翻译理论部分占30%,翻译实践部分占70%。教材所学内容占60%,教材外内容(即翻译实践部分)占40%。根据课程特点,考试主要题型可以是关于翻译理论的填空题,是非题,简述题,和翻译实践的英汉互译题等。翻译实践题可根据教学进程,按一定比例出句子翻译,段落翻译,和篇章翻译。
三、考试方法、考试时间及试题类型
1.考试方法:笔试(闭卷)。2.计分方式: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考试用时按学院统一要求。4.试题类型:由教研室根据实际要求制定。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主要参考资料: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范仲英.《实用英语翻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连淑能.《英译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五、样题
I.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0%)
1.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思想。A.鸠摩罗什
B.玄奘 C.安世高
D。释道安
2.严复说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是指---------------------。A.翻译一部书要化一个月时间作准备 B 翻译一个术语往往要考虑很久 C.只有化苦功才能翻译成一部名著 D.书名的翻译颇费思量
3.下列四句,----句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鲁迅提出过“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点。B.马建忠主张“善译”的翻译标准。
C.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D.傅雷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形似”。
4.下列四位翻译家中,英译《红楼梦》的是------。A.林语堂
B.杨宪益 C.杨必
D.鲁迅
5.英国语言学家M.A.K.Halliday提出的构成语境三要素中,fields of discourse指---------------------------。
A.交际内容
B.交际方式 C.交际风格
D.交际地点
6.多用被动语态是----------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语法特点。A.广告英语
B.科技英语
C.新闻英语
D.法律英语
7.“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的形式。A.词句
B.词句和比喻
C.各种修辞手段
D.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8..------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作品。A.朱生豪
B.卞之琳 C.梁实秋
D.林语堂
9.fast, firm, secure三个同义词中,firm的正规程度介于前后两者之间,由此可以判定,它最有可能源自------。
A.法语
B.拉丁语 C.盎格鲁-撒克逊语
D.德语
10.下列四种“语体”中,--------的语言最为正规。A.广告英语
B.法律英语 C.新闻英语
D.科技英语
II.翻译下列短语(10%)1.polar iceca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ntrapuntal voic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 tremendous size of the United Stat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rench desc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properties of health giv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妙趣横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经济全球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诺贝尔奖获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相辅相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以适当词语填在译文中(10%)1.The UN’s Internation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lled on governments to step up efforts… 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专门小组呼吁___________进一步努力……
2.You tap the strings with your left hand and they vibrate against the fret without picking or plucking or touching the string at all with your right hand.用左手叩弦,让琴弦_________琴品颤动起来,而不用右手去挑、拨、弹。3.For ferocity it has no peer in all the awful annals of human oppression.其残忍程度,在人压迫人的丑恶历史中,是________________的。
4.In her face were too sharply blended the delicate features of her mother and the heavy ones of her father.这位小姐的五官既有母亲的秀气,又有父亲的_______,二者对比过于鲜明。
5.…the utmost which we can reasonably hope or fear is, to fill a vacant hour with prattle, and be forgotten.我们能合情合理地期望或担忧的是,如何用闲谈______闲暇时光,然后人被遗忘。6.在沙漠里几乎找不到中途倒在沙里的骆驼,在海洋里,也看不到中途跌落的鸽子。
Almost no camel ______________ to difficulties in the midst of a desert and almost no pigeon falls dead while halfway over the sea.7.但也竖直了小小的通红的长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些惊疑的神色。
But they also raised their long, small crimson ears, ____________ their noses and showed a very apprehensive look in their eyes.8.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re developing ___________ twists and turns.9.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它的伟大力量。For the first time, the Chinese working class ___________ the political arena as a conscious independent political force, and displayed its great strength.10.他要表现的便是他深深爱着、同情着的那些个普普通通的人。
He wants to ____________ ordinary people whom he deeply loves and sympathizes with.IV.修改下列句子的译文:(10%)1.From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humans 200,000 years ago until Julius Caesar’s time, fewer than 250 million people walked on the face of the earth.自20万年前现代人出现时起到裘利斯·凯撒时代,地球上走路的人不超过二亿五千万。
2.After 88 keys, 6 strings seemed limiting, and he “began to work out this strange way of playing from sheer frustration.”
八十八个键之后,吉他的六根弦让他觉得难以施展,“无可奈何之中开始琢磨这种新奇的演奏法。” 3.I feel sure that our cause will not be suffered to fail among men.我确信,人们不会忍受痛苦,我们的事业遭到失败。
4.But he knew he would shiver himself warm and that soon he would be rowing.但是他知道发过抖身上就会暖和些,马上就要划船出海了。
5.Those who are oppressed by their own reputation, will, perhaps, not be comforted by hearing that their cares are unnecessary.那些受到自己名声压迫的人,听别人说他们的担忧是多余的,大概也难以安下心来。6.我出生在中国西部一个省,在那儿我遇到过一位退休伐木工人。
I was born in a province in western China, at there I once met a retired timber cutter.7.高居于钟先生画中的,除了那些平庸的劳苦人外,还是那些平庸的劳苦人……
Standing high in Mr.Zhong’s paintings, apart from the mediocre and poor, are those who are mediocre and poor...8.1941年8月1日,陈纳德在昆明正式成立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大队,对外称“中央飞机制造公司”。
On Aug.1, 1941, he formally formed the American Volunteer Group in the Chinese Air Force, called to outsiders as “the Central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mpany”.9.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合众国,这说明了哈佛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Harvard was founded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estifies to its position in American history.10.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
As Old Shuan’s wife watched the other woman set out four dishes and a bowl of rice, then stand up to wail and burn paper, she thought secretly in her heart, “It must be her son in that grave too.”
VI.填空(10%)
1.“而在跨越黄河时,只见河床干涸,渡船静静地搁在河床上。”译为Over the other river, I could see the dry riverbed, on which ferryboats sat quietly.其中“在河床上”译为on which而不译为on the riverbed,以符合英语_________的特点。
2.确定词语意义时,需要把握五个原则,其中一个是:在构成直接语境的具体语句中,范围______者优先。
3.By using both hands to play specific notes, the guitar can reach a level of complexity previously only possible on keyboards译为“用双手奏出各种特定的音符,能够使吉他演奏达到原先只有在键盘乐器上才能达到的繁复程度。”其中the guitar译为“吉他演奏”而不单纯译为“吉他”,以明确达到很高繁复程度的不是吉他本身的构造,而是用吉他演奏的乐曲。这样译在本句中的所依据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切肤地痛感到人世争斗的无意义和人性已充满了失落与冷漠的时候,钟先生的这种指向便是易于为人所理解的了”译为This orientation of his is more understandable at a time when he keenly felt the meaninglessness of life’s strifes and the loss or indifference of human nature。其中“争斗”不译为struggles而译为strifes,是由于“争斗”与strife同是贬义词,这样译能传达作者的_________。
5.“为了粉碎日本空军的疯狂进攻,中国空军急需要国际援助”译为And the Chinese Air Force was in dire need of international aid to smash the frantic Japanese air raids。其中“急需”译为was in dire need of,而没有译为was in bad need of,是因为原文________比较正式。
6.选定了某个词语的释义,其对应词语有时不宜直接套用在译文中。这时就要分析其核心意义,参照上下文,对意义进行扩大、缩小或加以解释,即使用“________”、“具体化”或“解释法”进行翻译。7.同一思想,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可能差异很大。翻译时可能需要采取“_____转换”的手段,其结果是翻译中的“替换法”。
8.“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译为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U.S.relations, 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nited States better and vice versa。其中“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译为and vice versa,是为了避免没有修辞作用的_________。
9.He no longer dreamed of storms, nor of women,nor of great occurrences, nor of great fish, nor fights, nor contests of strength, nor of his wife译为“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大事,不再梦见大鱼、打架、比赛力气,也不再梦见老婆”。原文中dreamed of要重复时,只重复介词of,汉语中没有相应的介词,就以重复________来解决。10.“桑子落地,他们最爱吃,便连喂他们的波菜也不吃了”译为When the mulberries fell, these were what they liked eating most, and they would pass over the spinach given them。其中“不吃”译为would pass over,用的是______________法。
VI.翻译下列句子:(10%)1.He switched to guitar in 1971 when he was 11.2.How many an innocent-looking apple is harbouring a worm in the bud.3.In this crisis I hope I may be pardoned if I do not address the House at any length today.4.这一对兔总是关在后窗后面的小院子里的时候多,听说是因为太喜欢撕壁纸,也常常啃木器脚。5.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VII.翻译下列短文:(40%)
A If people mean anything at all by the expression “untimely death”, they must believe that some deaths run on a better schedule than others.Death in old age is rarely called untimely—a long life is thought to be a
full one.But with the passing of a young person, one assumes that the best years lay ahead and the measure of that life was still to be taken.History denies this, of course.Among prominent summer deaths, one recalls those of Marilyn Monroe and James Deans, whose lives seemed equally brief and complete.Writers cannot bear the fact that poet John Keats died at 26, and only half playfully judge their own lives as failures when they pass that year.The idea that the life cut short is unfulfilled is illogical because lives are measured by the impressions they leave on the world and by their intensity and virtue.B 大自然对人的恩赐,无论贫富,一律平等。所以人们对于大自然,全都一致并深深地依赖着。尤其在乡间,上千年来人们一直以不变的方式生活着。种植庄稼和葡萄,酿酒和饮酒,喂牛和挤奶,锄草和栽花;在周末去教堂祈祷和做礼拜,在节日到广场拉琴、跳舞和唱歌;往日的田园依旧是今日的温馨家园。这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说,风俗也就衍传了下来。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定人:
制定时间:
(此处加盖院系公章)
第二篇: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实习名称
系别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外语系陈景楠(1140501086)
邵阳学院
2014年7月5 日
一、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2014年6月30日-7月4日
实习地点:1栋110教室
实习单位:邵阳学院外语系
二、实习过程概述
本次实习主要目的是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翻译句子、段落和短文,并且正确熟练地运用各类翻译技巧及翻译策略,在大量实践练习中,进一步打好基础,巩固提高自己的自主翻译能力。实习过程中主要采用技巧讲解--学生实践--集体讨论--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本次实习我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学习:
1、翻译标准,基本翻译步骤、翻译方法和译文评价等基本知识的讲解
2、短文Glories of The Storm英译汉
3、短文《野草》汉译英
4、讲解、点评
5、基本翻译技巧的总结以及翻译过程中语篇意识、文化意识的传达
三、主要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的主要实习岗位是邵阳学院外语系。
实习第一天,老师给我们系统的讲解了翻译标准,翻译基本步骤、翻译方法等基本知识。由严复提出翻译的三个标准“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 elegance”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信达雅”。而后鲁迅先生提出翻译时在忠实、通顺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风味。译者不仅要全面、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不能随意歪曲、增加惑世删减原文的思想,而且要克服逐字死译呆译的思维定势,力求语言的清晰、有力、地道。这些翻译标准是我们在每次翻译实践过程中应牢记在心并努力达到的。接着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翻译的三个步骤,即理解--表达--校对。一篇翻译材料拿到手首先我们应该对全文进行通读、理解并仔细揣摩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在准确的理解基础上着手动笔翻译,在这个过程中遣词造句,地道表达以及选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都是对译者功底的一个考验。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对初始译文的校对和修改老师将在接下来的几天结合特定的语篇进行介绍。
实习第二天,我们需完成短文Glories of The Storm的英译汉,要求使用学过的翻译技巧,注意语言,文化差异以及语篇的连贯和衔接。Glories of The Storm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全文语言优美,风格清新质朴,主要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暴风雨前的郁闷、暴风雨后的清新。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开始了自主翻译。翻译后同学间交换译文并互评。
实习第三天,老师对我们昨日的译文进行点评,并重点分析前两段。开头一段,写暴风雨来到之前大自然的片刻宁静。三个平行结构用的非常漂亮,渲染了暂时的万籁俱静的气氛。且用了creeps(蠕动)、chip(条嫩)、rustle(沙沙作响)和sing(歌唱)四个拟声词来强化对这段“静”的描写。在我们的译文中大多存在过于直译、选词不够恰当和结构欠匀称的问题,对此,老师指出在翻译时不仅要进行适当的增译、减译,前后措词还要考虑形式的整齐。随后还给我们分析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如何在在这篇文章里体现和翻译。
实习第四天,有了前几天的小试牛刀,今天老师让我们试着将《野草》一文翻译成英文。体验英汉两种语言是如何通过翻译来进行转换。这篇文章中由于英汉表达习惯不同,需要将中文的简单句、散句在翻译成英文中使用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以及名词性从句等进行逻辑的串联和句子的完整。此外,文章中还牵涉到一些惯用语和文化意识差异,原文作者用词十分考究,在我们翻译过程中,苦于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总感觉翻译出来的很不到位。老师了解后帮助我们分析文章的理解难点并鼓励我们不要气馁,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厚积薄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过程,贵在坚持。
实习第五天,老师结合这几天的实际练习,总结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复强调翻译不要一开始就急于动笔,要多花时间放在理解原文,领悟原文上,理解到位了接下来的翻译才有方向。希望我们不要本末倒置,多思考,再加上不断修改和坚持积累。渐渐的会发现自己的基础知识在不断巩固,翻译水平在不断提高。最后老师提供了更多的翻译学习参考书目,希望能对我们以后的翻译起到帮助作用。
四、实习收获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了《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对于外语专业学生开始涉足翻译实践的重要性。前部分阶段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对中国的翻译史有了大致了解,深入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语法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异同,了解英汉互译的一般理论、方法和技巧。边学边辅以大量的翻译文本进行示范、练习。不同的翻译练习文体方便我们接触到中英文表现的各种面貌,在一次次试译和改译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和翻译速度。
此外,个人的一个深有体会就是做翻译练习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过程。恨的是我们的积累太少,一篇材料拿到手,生单词、熟语以及长难句等的尴尬或是每个单词都看懂了,但那种自己心领神会却不可言传的感受,无疑让我们只能带着词穷在一旁看着原文干着急,绞尽脑汁也迟迟动不了笔。爱的是拿到翻译任务后那种迫不及待的欣喜,虽然心里深深的明白自己水平有限,但还是忍不住想小试一番。看别人的译文还有修改自己的译文,是整个翻译过程中一项很有意思的工作。有些译文当初自觉满意,或很满意。过了一天或是看了别人的译文又或是听了老师的讲解分析,再看时,却不禁感到惭愧。问自己,当初怎么译成了那个样子呢?有人说翻译是rewriting“再写作”,觉得很有道理。不管什么样的翻译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做英汉互译,试译的译文总是有的可改。改到使译文有英语味道,是一个艰巨的历程,没有尽头。修改是发现,是提高,也带来乐趣。
在本次实习的短文翻译中,一来得有内容,空泛无物的文字无论再怎么辞藻华丽别人也会觉得空洞,有时候甚至看不懂你翻译出来的东西;二是感情要真,“真”就是要忠实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实感受,我们切不可为了达到某种文字效果而肆意改动原文的情感态度;三是语言自然,在翻译过程中努力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在风格上保持一致,正如老师所说:“自然的语言本身就是美”。
五、存在不足和建议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译者,懂得一些翻译的相关理论,知道一些翻译的相关技巧对我们初学者是至关重要的。但不管是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实际文本的翻译练习中,我们能清楚的感到自己对这些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没有理解得到位。有时候如果没有老师的提醒,在翻译时就不会有主动运用所学的翻译技巧来处理材料这样一种意识,自己觉得该怎么翻就会怎么翻,这是我们应格外注意的,学会培养自己的翻译意识。另外,在英汉互译中,我们还要注意自己的汉语修养,进一步提高对母语的掌握。这需要多读书,需要长期的熏陶和锤炼。
第三篇:翻译理论与实践
大连外国语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
翻译理论与实践 考 试 大 纲
大连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是为大连外国语学院招收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为法汉互译实践能力以及基本翻译理论知识。本考试遵循科学、公平、安全、规范的原则,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法语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对报考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择优录取,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I.考查目标
1.考查考生的法译汉实践能力;
2.考查考生的汉译法实践能力;
3.考查考生对翻译基础理论的了解程度;
4.考查考生对翻译现象及翻译本质的认识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
1.法语文学语篇汉译约30%
2.法语非文学语篇汉译约20%
3.汉语文学语篇或非文学语篇法译约38%
4.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及中国著名翻译家名词解释约6%
5.翻译理论基本概念阐释或翻译现象解析约 6%
四、试卷题型
1.法译汉: 共2题,其中文学语篇翻译40-50分,非文学语篇翻译20-30分。
2.汉译法:1-2题,汉语文学语篇或非文学语篇法译50-60分。
3.名词解释: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或中国著名翻译家名词解释2题,每题5分。
4.论述题:1题,对翻译理论基本概念进行自由阐释或解析翻译现象,10分。
III.考查范围
1.19-21世纪法语文学作品翻译
2.法语非文学语篇翻译,侧重文化翻译
3.中文现当代文学语篇法译或中文非文学语篇法译,侧重文化翻译
4.法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及中国现当代著名法语翻译家名词解释
5.翻译理论基本概念或具体翻译现象阐释与解析
第四篇: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一部分---老龄化产业
随着中国老龄化快速到来,如何养老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演员吴秀波最近成为媒体的焦点倒不是演什么新片或有什么绯闻,而是居住在养老院的母亲想儿子,抱怨来的次数太少,老太太每次都要用笔记录双方见面甚至是通话时间。是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人。
“如果夫妻双方都健在,我还是愿意居家养老。毕竟,一切都是熟悉的,有感情,也方便。”一位现年近50岁的朋友表示。
调查显示,愿意居家养老的占大部分。理由如下:一般家庭目前居住都是成熟社区,医疗、购物、交通等都比较方便,这些都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设施。
其实,各地政府已经采取相关措施,应对老龄化的到来。如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最近,上海静安区提出了“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居家养老模式。即上海静安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内居家养老的实际,将本区餐饮、医疗、商业、家政、服务等公共资源进行整合,给予适当经济补贴,成立了15个助老服务站,使老年人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上海静安区模式的好处在于:第一,能够为空巢老人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服务站上门服务,基本上做到了人性化;第二,能够减轻老人思想压力,使老人安心静养。老人们待在家里静心休养,而不再为吃饭、就医、保健、洗澡、理发等犯愁;第三,能够减少子女的负担,促进家庭和谐。
成都这个休闲城市,也在居家养老上成效明显。全市有10126名“空巢老人”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有22000余名志愿者、1000余个社会组织、5000余名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不同了,估计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早有思想准备”,一位受调查者告诉记者。
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更为重要的是,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调查显示,有部分人群选择去养老院或者是老年公寓养老。也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可以和同龄人在一起,各种服务设施齐备,万一出现问题,也能得到及时救助。只是,远离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对亲情的渴望显得极为迫切。
再看吴秀波将自己母亲送进北京西城区老年公寓的事情。一个月4000元,30多平方米,卫生设备齐全。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用品一应俱全。
“现在很多老年公寓或养老院,都建立在远离市区的郊区,这很不方便,尤其是医疗等。毕竟,老年人一般都有些身体上的毛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一位长期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她认为把老年公寓或养老院孤零零地建在郊区,不太合理。
按照我国相关规划,将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加强街道、社区“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通过新建和资源整合,缓解老年生活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开辟老年人运动健身场所。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即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达到了“超老龄社会”。日本人平均寿命高达83岁,位居世界第一,也说明日本在养老保障上的成功。据悉,日本老年人住宅设施的建设实际上是跟政府规范管理密切相关的,相关法律对于建筑规模、人员、服务内容等等都有详细规定,老年住宅的建设都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或者约束下开展的。而且,建造地点都是在城市中间,交通等都十分便捷,这样,防止老年人彻底脱离社会主体。
其实,客观上说,老龄化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有很多潜在商机,如中国养老产业。据预测,2010年至2015年中国老年人规模将由1.78亿增加到2.2亿,养老产业市场规模2010年1万亿元到2050年要增加到5万亿。其中,护理、医疗、服务等领域受益最大。有专家表示,养老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通过整合资源,推动了城市社区餐饮服务、医疗保健、物资配送业发展,带动经济持续稳定运转。同时,还能创造就业岗位,减轻区域内就业压力。与此同时,还得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医护、家政、饮食服务人员。
第二部分----莫言获奖看文学翻译暗淡现状
随着11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中国籍作家诺奖“零的突破”,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目前我国当代文学向外传播面临着复杂情况,想登高涉远,谋求合力至关重要。这个合力包括政府与民间,中国作家与外国翻译家以及外国出版商之间的协力。今天,世界阅读中国已有很多渠道,但是文学始终是一个独特而富于魅力的选择。这是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只不过这次骆驼背上托载的不是瓷器、茶叶,而是文化与精神。
不过,莫言获奖并不能掩盖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的尴尬现实。“中国文学还没有走向世界,但是世界文学却已经走向中国了。”作家刘震云说。据统计,目前作品被译介的中国当代作家有150多位,只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1.3%。中国每年出版的引进版外国当代文学作品数量却十分巨大。在美国的文学市场上,翻译作品所占比例大概只有3%左右,而在3%的份额中,中国当代小说更是微乎其微。如此,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影响能有多大?我个人感觉这种尴尬源自于我们国家的外语教育的偏颇。
其一,现在的很多外语教育也和我们国内的大部分教育套路是一样的,就是两个字,考证。国内等级,国外等级,各种水平测试不厌其烦,而这些水平测试的方向更多的注重的是词汇和语法之类的,无法体验出语言的优美,有的只是死记硬背和完成任务。
其二,大部分的外语学院只是重视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我国自身文化的涉猎,很多同学拿着各种奖学金,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获奖感言。唐诗宋词几乎不会,遑论汉赋元曲,就连很多当代作家的大名都没听说过,又怎样能理解中文文学作品的精髓?无法理解文学
本身的精髓与魅力,即使外文水平再高也翻译不出文学的价值。
教育的不成熟造成了人才的不成熟,而中国文学的对外翻译恰恰缺少的就是一批精通中文的外国翻译家与学者。作家徐坤说,如果中国作家能与这些外国翻译家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合力,将既有利于外国译者快速锁定有价值的中国作品,也有利于中国作家深度了解别国的读者心理。
莫言说“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文学走出去不同于出口商品,这是缓慢的过程。”他指出,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需要通过文学观察中国,中国也需要通过文学来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
第五篇: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实习报告
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2年上学期6月18日-6月22日
二、实习地点
邵阳学院1栋110教室
三、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理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且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翻译实践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常见的翻译技巧,并结合各种文体和各类题材的特点进行翻译实践,提高学生汉英双语运用能力、汉英互译能力,以及翻译水平。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实习过程及内容概述
虽然我们的此次实习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但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拥有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实习。这次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翻译技巧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翻译技巧的机会。以下是我对这次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的回顾: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掌握英译汉的技巧,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篇英译汉译文。并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来注意翻译技巧的使用。首先,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基本的英译汉的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是应该要掌握的技巧,我们通过一些例题,习题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然后,做一篇文章的翻译。通过使用学习到的方法和技巧完成一篇英译汉译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英汉文化的差异以及文章语篇的连贯及衔接,以确保整篇文章的通顺。而后,老师为我们做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指出英译汉时需要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以后的翻译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老师也为我们指出了英译汉是我们常犯的一些错误,并一一为我们改正。1
第二天,今天要训练的依然是英译汉的一些技巧。首先,对于昨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复习,这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技巧。之后,老师在昨天所学的知识,技巧的基础之上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新的英译汉的技巧,并通过例题、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才叫我们做文章的翻译。在同学们都做好翻译之后,老师进行统一的检查,与此同时,同学们则在讨论,以此找出翻译时自己所犯的一些错误。老师在检查完同学们的译文后,挑出一些比较典型的译文,先由学生互相点评,然后由老师来详细讲解。在老师点评时,他指出了译文中比较出彩的地方,并给与了鼓励。同时还指出了我们的典型性错误,并多次重复告诫我们以后不可再犯。最后,老师对英译汉的技巧和方法进行了一次总结,以此来加深我们的印象,更好的掌握这些技巧。
第三天,经过了两天的实训以及题海战术之后,我们的翻译技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今天我们的实习内容则是汉译英技巧的训练。同样的老师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常用的汉译英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还是做一篇汉译英的翻译。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并注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译文的语篇连贯,衔接。而后,老师针对这篇译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指出汉译英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汉译英是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第四天,由于昨天我们已经开始了汉译英技巧的训练,因此,在今天的实习内容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昨天所学的技巧进行了复习,这使得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方法技巧。然后,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例题分析,我们又学习和掌握了一些新的汉译英技巧。之后还是做练习。在同学们基本完成译文之后,有老师统一检查和点评。在老师点评之前,学生指尖先进行一个讨论,还有互相的点评。之后有老师来进行详细的点评和分析。在点评时,老师指出了我们的同学在翻译时比较出彩的地方,也指出了我们的常见错误,并帮助我们改正了。最后,为了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汉译英的方法和技巧,老师对这两天的所学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总结。
第五天,这已经是实习的最后一天了。而今天,我们的主要实习内容则是总结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避免我们在以后的翻译中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老师在为我们总结错误时说:我们的翻译错误总是出现在有中西方差异的表达上,对于一些特殊句式、句型,以及一些惯用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同时,由于英汉语言的不同的表达习惯,以至于我们在翻译时,对译文的语篇连贯以及衔接都不能很好的把握,这样译文就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在总结完我们的错误之后,老师还为我们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很有
效很实用的建议,如:广泛的阅读,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多做练习,是我们更好更熟练的掌握各种翻译技巧等。同时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翻译学习的参考书目,如:散文佳作108篇。总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很好的完成了这一次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实习。
五、实习心得
通过为期一周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实习,我们学会了很多有关翻译的技巧,也了解到很多翻译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一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让我认识到自己在翻译技巧方面的匮乏,以及自己在翻译时常犯的错误,同时,这一次的实习也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翻译技巧的机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习到了各种各样的翻译技巧,也改正了自己在翻译时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相信下一次,我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通过5天的英译汉,汉译英的学习,我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了増译法、减译法、转译法等技巧,也了解到难句、长句、从句的一些翻译方法。我们相信,通过这一次的实习,我的翻译技巧一定会更觉丰富,对于它们的使用,我也会越来越熟练,我们的翻译也一定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但是为期一周的实习毕竟还是太短了,我还只是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到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等知识,并没有完全的掌握和深化。但是,在此次实习之后,我还是会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自我训练,以求更好的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翻译的信、达、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