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06:5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B)。

A.鲁迅

B.周作人

C.胡适

D.沈雁冰 2.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D)。

A.穆旦

B.林语堂

C.冯至

D.梁实秋 3.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其作者是(D)。

A.冰心

B.冯文炳

C.鲁迅

D.王统照 4.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5.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这位作家和编辑是(D)。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巴金

6.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A)。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 7.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D)。

A.田间

B.胡风

C.艾青

D.阿垅

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A.《呐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坟》 9.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A.汪静之

B.胡适

C.朱自清

D.冰心 10.《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C)。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 11.受《玩偶之家》影响而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其作者是(A)。

A.胡适

B.欧阳予倩

C.田汉

D.丁西林 12.中国诗歌会的主要诗人有蒲风、王亚平、温流和(A)等。A.杨骚

B.郭沫若

C.殷夫

D.蒋光慈 13.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作的(C)。

A.《最后的微笑》

B.《短裤党》

C.《少年漂泊者》 D.《丽莎的哀怨》

14.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B)。A.《女神》

B.《新梦》 C.《前茅》

D.《恢复》

15.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D)。A.穆旦

B.林语堂

C.冯至

D.梁实秋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通俗小说的“五根支柱”是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有(ABD)。A.武侠小说

B.侦探小说

C.心理小说 D.历史小说 2.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是指李伟森、胡也频和(ABD)。A.柔石

B.冯铿

C.丁玲

D.殷夫 3.诗歌合集《汉园集》的作者是(ACD)。

A.何其芳

B.俞平伯

C.卞之琳

D.李广田 4.《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专栏是孕育现代白话杂文的摇篮,其作者除鲁迅外,还有(ABCD)等。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钱玄同

D.刘半农 5.几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人赞赏的作家主要有(AB)等。A.废名

B.俞平伯

C.冯至

D.沈从文 6.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ACD)等。A.阿Q

B.孔乙己

C.闰土

D.祥林嫂

7.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ABC)等。A.创造社小说家群 B.《新潮》小说家群 C.乡土文学作家群

D.《新青年》作家群

8.抗战以前,中国的文学始终以上海和北平为中心,但抗战以后,则出现了临时性的多元中心,包括长沙、广州、桂林以及(ABD)等。A.武汉

B.重庆

C.南京

D.昆明

9.在《新青年》同人中,有“留日”经历的有李大钊、钱玄同和(ABC)等。A.陈独秀

B.鲁迅

C.周作人

D.胡适 10.周作人著名的“三礼赞”是指(ACD)。

A.《娼女礼赞》

B.《鸦片礼赞》

C.《哑吧礼赞》 D.《麻醉礼赞》

三、填空题(每题

2分、共20分)

1.冰心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就是谈女子教育问题,写一个女大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

2.以抒情和叙事为主的“美文”是在1919年8月才出现的,李大钊的《五峰游记》应属现代美文的发端,最早引起广泛反响的美文则是冰心的《笑》。3.老舍、巴金、茅盾三大名家,创作了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批长篇小说,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4.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是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成员数量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文学社团。

5.1921年6月,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

6.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此后,他的《药》、《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接连发表,引起巨大反响。7.《寒夜》创作于1947年,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8.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的一代盟主,还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

9.《屈原》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也代表了当时历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10.冯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请从文体和文体特征两个角度,简要说明鲁迅在散文创作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答:1.从散文文体的角度来看,鲁迅既是杂文的奠基者,又是散文诗的鼻祖。2.从文体特征的角度来看,鲁迅在“闲话体”和“独语体”这两种散文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2.闻一多在《诗镌》第七期上发表了诗论《诗的格律》,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请简要说明闻一多“三美”主张的主要内容。

答: 1.“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2.“绘画美”是诗的用词要做到有画面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3.“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行与行之间要匀称均齐。

3.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大新文学社团成立,新文学的声势大振。《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担任主编,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2.这一年出版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郭沫若诗集《女神》(以及汪敬熙小说集《雪夜》、俞平伯诗集《冬夜》)等。沈雁冰关于小说创作的评论和理论探讨,对小说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说出两部作品集及沈雁冰即可)3.这一年涌现出了郁达夫、叶绍钧、冰心(以及庐隐、王统照、落华生(许地山)、王鲁彦、许杰、郑振铎、彭家煌、蹇先艾、凌淑华、冯沅君、蹇先艾、台静农、张资平、郑伯奇)等有影响的小说家。(说出三位作家即可)

4.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这几类诗歌创作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

答:1.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理想的追求;二是对现实的不满;三是对爱情的歌唱。2.这三类诗歌创作是相互关联的。对于理想的热烈追求是徐志摩诗歌的主要内容,也是他的诗魂。3.对现实的不满是因为理想得不到实现,而对爱情的歌唱,又多半是借情诗表达自己的理想。

第二篇:现代文学研究综述

作为传统学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新世纪的开局之年虽然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巨变,却在持续地稳步前进。寻觅过去一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印迹,我们从其持续性的步履中,还是见到了与过往可比较的新的生长点。梳理一年来集中的或散见的研究成果,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感受最深:

因纪念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诞生120周年和逝世65周年,鲁迅研究也成为2001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最突出的亮点。一年中,在北京、江苏、浙江绍兴、广东、新疆等地,陆续举行了大型的鲁迅学术研讨会和鲁迅纪念会;国内许多出版社出版了鲁迅作品或各类鲁迅研究著作;多家杂志、报纸辟专栏、专号发表了鲁迅研究论文。这一系列活动,较为集中地推出了一大批鲁迅研究的成果。上世纪末有关鲁迅研究的论争,在这一年中是引人注目的话题。陈漱渝的《由〈收获〉**引发的思考——谈谈当前鲁迅研究的热点问题》(1)和《挑战经典——新时期关于鲁迅的几次论争》(2)两篇长文,对上世纪末乃至整个新时期以来鲁迅研究的几次重大论争的来龙去脉,做了清晰的勾勒,并直率地表示了自己的见解和判断。葛涛、谷红梅编的《聚焦“鲁迅事件”》(3)和高旭东编的《世纪末的鲁迅论争》(4),以及陈漱渝编的《鲁迅**》(5)三部论争文集,较为详细地整理搜集了有关近年来鲁迅研究论争的40余篇文章,客观地反映了论争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如高旭东将选编文章分为:作家挑战、学人挑战、挑战者的回应——七嘴八舌话鲁迅、鲁迅与鲁学的未来等10个方面。既呈示了史料,又有理性的归纳。总结世纪之交鲁迅研究的种种论争,一方面“可以看到新儒学、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解构主义者眼中的鲁迅,这对新世纪的鲁迅研究不无鸟瞰的意义”(6),另一方面“这标志着‘鲁迅研究’真正从‘政治问题’变成了‘学术问题’”;“从此,鲁迅研究将进入一个自由争鸣的新阶段”(7)。葛涛选编的《网络鲁迅》(8),是第一本有关网上评论鲁迅的书,该书向人们呈现了“一个虚拟世界中的鲁迅、一个7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或80年代出生的‘飘族’视阈的另类鲁迅,同时也是一个多彩而又变形了的鲁迅”(9)。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重估,是鲁迅研究在当代意识观照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关于鲁迅与现代思想史、文学史进程的关系的重新反思,有一个调整视角的问题。王乾坤认为,“‘回到鲁迅’(或‘走近鲁迅’)的口号在学术上需要推敲,在人学价值上则不能令人放心”,因为“鲁迅非常清楚,现实中的人是一个‘中间物’,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善的范本”。所以,“回到自己,独特的生命领会与生命创造,是‘解释鲁迅’或者‘继承鲁迅’的定义与存在方式”(10)。他的《怀疑:科学之问与人生之问》(11)一文,对胡适与鲁迅“怀疑”精神品质的比较,就是试图立足鲁迅的经验世界,去发现“一个充满张力的互补结构的启蒙时代特征”。李新宇的《鲁迅:启蒙路上的艰难持守》(12)、《1928:新文化危机中的鲁迅》(13),薛毅的《论鲁迅的文化论战》(14)和温儒敏的《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15),及房向东的《鲁迅:最受诬蔑的人——鲁迅去世后,非议鲁迅现象面面观》(16)等文章,也都力求从鲁迅自身、鲁迅走过的路中,去理解体验鲁迅对于新文化新文学的艰难守护,重新阐释鲁迅对于相关人与事批判的必要性和深刻性。对此,许多学者撰文呼应,认为应回到鲁迅的话语现场,“必须有平视或俯视的眼光和心态,努力回到历史的原点”,注意“鲁迅的过去时与现代时”(17),从而充分感受鲁迅精神与人格“穿越时间隧道的光芒”(18)。我们今天研究鲁迅“不应该将鲁迅混同于一般精神现象主体,而必须将鲁迅定位为中国现代文化重要的精神资源”(19)。把鲁迅研究纳入整体的文化关系中来考察,势必更加注重鲁迅的精神世界及其精神价值。王富仁的《鲁迅与中国文化》(20)的系列论文,以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储备,系统而详尽地论述了中国文化历史自身的内容,及鲁迅思想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作者认为鲁迅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鲁迅“并不绝对否定中国古代的任何一种文化,但同时也失望于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化”;鲁迅“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毅然地反叛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王富仁对中国文化与鲁迅思想联系的分析,是细致而又给人以启发的。哈迎飞的长文《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21),以“鲁迅、尼采与佛教”、“以一身来担人间苦”、“谈鬼物正像人间”三组标题,从佛教文化的本质及其传播接受的过程,探讨了鲁迅文化思想的有关内容。杨洪承的《鲁迅世界的体验与认知》(22),从鲁迅研究现状的评述中,对如何深入鲁迅研究作了思考,强调了文化研究必须与鲁迅世界切实联系的问题。刘增人的《论鲁迅的人格范型》(23),从人格学的角度,研究了鲁迅的文化人格,其对作家精神人格范型的归纳和比较有一定新意。黄健的《意义的探寻——鲁迅意识结构的多维透视》(24),王富仁、赵卓合著的《突破盲点——世纪末社会思潮与鲁迅》(25)、张永泉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从周树人到鲁迅》(26)等著作,也多是从新的视角,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与鲁迅个性、思想发展的联系来昭示鲁迅丰富的文化人格和精神意识的。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在2001年的鲁迅研究中也是一个亮点。首先引人注意的是鲁迅亲属的有关鲁迅的回忆。由周建人口述,其女周晔(鲁迅的侄女)整理的《鲁迅故家的败落》(27)和《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1927—1936)》(28),作为亲近的当事人的回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鲁迅之子周海婴的《鲁迅与我七十年》(29),从鲁迅直系亲属的角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与史料。尤其许多章节先于报刊发表,出书后又多有转载,迅速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并产生了争议。王元化在“序言”中认为,作者“顾虑少,真实性较强。书中有不少地方显示了海婴敢讲实话的勇气,不为尊者讳,也不为亲者讳的,把很多事都写了出来”。但针对书中有关鲁迅之死、鲁迅之孙周令飞婚事和稿费纷争等事件,许多鲁迅研究者并不完全赞同作者的说法,认为一些是是非非已很难说清。但不管怎么说,鲁迅亲属积极参与鲁迅史料的抢救,这对鲁迅研究是有益的。年中在北京召开的《鲁迅全集》修订工作座谈会,也是鲁迅研究界的一件大事。专家们就修订方针、体例和工作方案,以及鲁迅作品“校勘、注释、增补”等问题,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30)。许多专家还就上述问题陆续发表专文,如徐斯年的《〈中国小说史略〉注释补正》(31)、裘士雄的《〈鲁迅全集〉注释补正》(32)、刘运峰《浅谈鲁迅全集〉的修订》(33)、张小鼎的《鲁迅致许广平书简和〈两地书〉》(34)等。应该说,《鲁迅全集》的修订以及鲁迅作品资料的搜集和史料辨析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代、泽被后世的重大文化工程,将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发挥永恒的的价值”(35)。此外从朱正的《鲁迅论集》(36)、彭定安的《鲁迅学导论》(37)、张梦阳的《中国鲁迅学通史——宏观反思卷》(38)等著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学者对建立鲁迅学的探索。2001年在鲁迅小说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厚重。严家炎的《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39),代表了鲁迅文本研究的最新收获。文章通过作品的细读,从鲁迅小说多声部的复调形式中,寻求作品基调、意蕴等复杂现象的结构关系和生成原因,从而成功地提供了鲁迅小说独特艺术与永恒魅力的最新阐释。郑家建的著作《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40),摆脱了仅仅从破译历史与现实的隐喻去解读《故事新编》的做法,突出了“多重文化视野中的小说文本”这一主旨,既注意细致解读作品的戏拟、隐喻、文体、现代技巧等形式意味,又注重在多元文化视阈里对其进行综合辨析,其具有独创性的阐释,使该著成为本众多鲁迅研究专著中有一定份量的成果。胡尹强的著作《破毁铁屋子的希望——〈呐喊〉〈彷徨〉新论》(41),努力写出了研究者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新的发现,对鲁迅现实主义艺术观的认识、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理解、对《伤逝》等作品解读等等,多能给人以启发。此外,叶世祥的《鲁迅〈呐喊〉自序细读》(42)、朱寿桐的《〈呐喊〉:叙事的变焦》(43)、张用蓬的《鲁迅小说的“生活世界”的思考》(44)、赵卓的《鲁迅心理小说综论》(45)等论文,也分别对鲁迅小说的不同叙事方式、作家的自序与文本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彭博的专著《鲁迅小说绝望与希望的对比结构》(46),以及张箭飞的《鲁迅小说的音乐式分析》(47)、皇甫积庆的《“呐喊”的声音与关怀——〈呐喊〉的传记学批评》(48)、周怡的《鲁迅作品中的色彩意象》(49)等论文,则以新的方法、多元的视角深入探讨了鲁迅小说的艺术价值。本的鲁迅小说研究成果中,还有大量对鲁迅小说名篇进行解读的文章。例如马丽蓉的《在空间维度上叙述》(50)、张文初的《〈伤逝〉:一个悖论》(51)、刘俊的《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狂人日记〉新论》(52)、金彦河的《论〈狂人日记〉:寻找“父亲”》(53)、郑萍、张靖的《〈孔乙己〉的叙述的空间形式》(54)、李林荣的《〈孤独者〉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55)、李书生、毕绪龙的《故乡情怀与生命哲学的诗意阐释:鲁迅〈故乡〉的再认识》(56)等论文,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鲁迅的小说名篇做出了或多或少的新的解释。本在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提及的有孙玉石的专著《现实的与哲学的——鲁迅〈野草〉重释》(57)和冷霜的论文《表达即挣扎——论〈野草〉》(58)。前者是作者逐篇细读重释的结集,许多篇什的解读有新颖独到之处;后者从“爱情散文诗”和“现代性表达”的角度对《野草》所做的解释,亦有一定的新意。其他,诸如“鲁迅:域外的接近与接受”,“鲁迅与世界现代主义作家作品”、“鲁迅的自我小说与日本近代文学”、“鲁迅的‘狂人’与尼采的‘超人’”等论题,也分别从史料的搜集和新视角的采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了鲁迅作品的研究。诚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诸多论述所道出的鲁迅文学创作所具有的价值与特质、深刻思考与独特造诣、丰富内涵与巨大魅力,反映了人们认识鲁迅这个人和认识鲁迅作品的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同时也赋予了鲁迅著作研究一种鲜明的时代需要和个人体验的色彩”。“人们逐渐深化的多元的认识走向,被真实而又丰富地呈现在鲁迅作品研究的整体认知之中”。(59)二

上述鲁迅研究的长足发展,是与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进步密切相联的。世纪之交,许多期刊杂志报纸都开设了诸如“20世纪文学研究回顾”、“百年视野”、“20世纪中国文艺纵横”之类的栏目,这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百年中国文学作宏观反省的极大热情。2001年作为新世纪的开局之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最显著的变化,是由单一的反思回顾,逐渐转向对学科自身建设中具体问题的探讨。过去那种重在观念和理论层面的宏观讨论,被诸如“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生长点”、“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等具体话题所取代;围绕诸如“分期”、“传统”、“世界性因素”、“当代性”等问题进行的具体研究,也出现了一批新的成果。这些,成为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向纵深推进的较显著的标志。年初,《复旦大学学报》开辟了“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专栏,讨论一直延续到年底。其中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讨论的文章占有较大比重。章培恒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中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在20世纪初至1917年文学革命以前,因为这时“已经出现了与新文学的主要特征相通的因素”。严家炎在《文学史分期之我见》中指出,文学史的分期应以文学自身的演化为依据,不必与历史分期强求一致。“20世纪中国文学虽有曲折,‘现代性’(‘人的觉醒’、‘文的觉醒’)仍是主要标志。”范伯群在《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界碑》中也指出,中国现代文学滥觞期应以“文学观念更新”为启动发力点。他认为是小说革命以及“市民大众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文学的现代化。《海上花列传》是现代都市通俗小说开山之作,而所谓谴责小说实际就是现代通俗社会小说。上述各家观点表明,关于现代文学起迄期的讨论,中心点已不在具体的时间界定上,大家关注的重心转向了文学史交替中(分期里)新因素的增长。主持这次讨论的章培恒、陈思和明确指出,“反思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拓今天与未来”;“我们传统的20世纪文学的空间必须有一次大爆炸和大整合,当新的文学空间和文学元素纳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范畴以后,我们的文学史的时间与空间观念,将会有一次彻底的调整”。讨论中郜元宝的《尚未完成的“现代”》、刘志荣的《抗战爆发: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分界线》、沈永宝的《试论政论文学为新文学之起源》、刘登翰的《台港澳文学与文学史的写作》等文章,也都提出了对传统的现代文学史框架和内容进行调整的问题。

第三篇:比较文学研究简答题答案

比较文学研究简答题答案

1、谈谈你对文化中心主义的看法

文化自我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 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优于他民族的倾向,并且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 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这是一个群体认定自己的文化才是最优势、惟一正确的一种观念或习惯,是一种具有浓 厚的主观价值的态度。

它的有利之处在于,增加同一文化圈内的民族认同感,减少冲突,对文化的稳定和传承有积极作用。它的弊端在于:

1、容易产生偏见;

2、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

3、引起团体间的冲突;

4、维持某些阶级的即得现状;

5、造成社会孤立的情境。解释:

它指的是任何社会群体的成员们对外部群体的偏见态度和敌对心理。具有文化中心主义的人的特点、倾向是将人类社会划分成各种各样的群体,而他本人认同其中的一个或数个群体,同时将其他的群体视为“对立认同”

功能:文化中心主义者可能是这样的:一般而言,外部群体和本群体的相似特征越多,在等级序列中的地位也越高。外部群体和本群体的差异越大,偏见也越强烈。

2、试对《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与《战争与和平》进行平等比较

故事很简单,大致讲了封建社会,由于女子比较缺乏人身自由,同时也就缺少了社会经验,结果被三姑六婆挑唆,受到登徒子诱奸。而最后,坏人姻缘的恶人自己的妻子嫁给了被他玷污的女子的丈夫。基本上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一些伦理道德方面的风俗人情,宣扬一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念。三言最大的意义在于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展示了出来。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这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托尔斯泰曾经表示:“在《战争与和平》里我喜欢人民的思想。”也就是说,作者力图在这部作品里表现俄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历史作用。在国家危急的严重关头,许多来自下层的俄军普通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虽然战事一度失利,但精神上却始终占有压倒的优势。老百姓也主动起来保家卫国。

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有力地拓宽了长篇小说表现生活的幅度,并在传统的史诗体小说和戏剧式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形态。小说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宏开阔的美。同时,小说时代感强烈,它虽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但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前途和人

《明清小说研究》答案

一、简述题

1、明末时事小说的特点、优点与缺点

特点:新闻性、通俗性、真实性、政治性、轰动性

优点与缺点:古代信息不通畅,时事小说有传播新闻的功用,有时还打破了封建统治者的新闻封锁;它又具有某些实录性质,史学价值也由此而产生。时事小说以上两方面作用是其他创作流派无法相比的,然而却又是以牺牲文学价值为代价。为保证新闻性,作品一般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作者对生活素材缺乏应有的概括与提炼,结构设置安排也较粗率;而追求实录又造成“文”、“史”混杂,体例不纯。时事小说整体上艺术成就不高,但也有个别较成功的作品。《剿闯通俗小说》等作都写到李岩投奔闯王的故事,较令人信服地概括了当时知识分子参加农民起义军的历程,连史学家都信以为真,但这成功却是以牺牲史学价值换来的。那些作家力图使作品兼有新闻价值、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他们又始终未能寻得最佳的结合点。就这个意义而言,一身三任是该流派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

2、《西游记》的历史地位与创作成就。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 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 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 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五、论述题

论《聊斋志异》思想:

1、《聊斋志异》中爱情主题的作品最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精神。书中许多故事歌颂了真挚不渝的爱情,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反映了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压迫的愿望与行动。作者还塑造了一系列可爱的女性形象,她们美丽、聪明、多情,多数人还蔑视封建礼教,积极主动争取幸福的爱情生活。有些故事还打破郎才女貌的旧套,知己之爱实际上已表现出超越世俗之见的爱情观与道德观。那些有情人在经过艰苦抗争后才能终成眷属,而最后能取得胜利,关键时刻往往是靠神通与魔法才扫清了障碍。这种喜剧性结局等于在暗示读者:争取恋爱、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在那个时代多半要走向悲惨的归宿。

2、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及其埋没人才的罪恶,也是《聊斋志异》的重要主题。书中许多故事对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罪恶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却屡试不中,郁闷而死。《素秋》《神女》、《阿宝》等篇都涉及科举中行贿的黑暗面,《司文郎》中很有神通的瞎眼和尚靠嗅觉能判断文章优劣,但正确的判断恰与发榜结果相反

3、《聊斋志异》中相当一部分作品揭露了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在《促织》里可以看到,皇帝爱斗蟋蟀,于是地方官媚上邀宠,差役则借端勒索,结果导致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梦狼》《红玉》、《石清虚》等揭露了官吏、恶霸欺压百姓时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而《续黄粱》揭露了贪官污吏结党营私、奢侈淫与昏庸颟顸。艺术特色: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刺虐入木三分“。它我国文言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它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

1、以奇法志怪是《聊斋志异的重要特点。志怪是魏晋南北朝时小说创作的重要特点,而唐代传奇揭开了我国实主义小说创作 的序幕,《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用唐人传奇法怪,既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又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把我国的文言小说创作推到更高的阶段

2、《聊斋志异》的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聊斋志异》大部分作品描写了花狐魅或幽冥世界,其狐鬼幻化的人物最多那些形象同时具有人与物的特点,他们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和人一样,言行举止又各带有所属物类的特点,更有人所没有的神通与魔法。蒲松龄善于以丰富的想象力建构离奇的情节,同时又在离奇的情节中进行细致的、富有生活真实感的描绘,塑造生动活泼、人情味浓厚的艺术形象,使人沉浸于小说所虚构的恍忽迷离的场景与气氛中,这正是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蒲松龄的小说恰到好处地把握了真实与虚幻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可谓真中有幻,幻中有真。

3、《聊斋志异》创造性地发展了六朝志怪与唐宋传奇以来以狐鬼冥等超现实事物反映现实、表现理想的传统。蒲松龄借小说寄托孤愤,继承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以来借狐鬼幽冥反映现实表现理想的传统,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把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等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生活中,使花妖狐魅人格化,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现实矛盾;同时又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表现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并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应得的惩罚。这就构成了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的风格。

四、《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讽刺艺术:作者讥讽世事是出于对社会真切认识和忧患意识,他常概括提炼与描摹司空见惯的人情世态,使读者从事物本身得到启发。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也需要适度合理夸张,从而突出某些社会现象的荒谬,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严监生临死前见点两根灯草便伸着两根手指不肯断气等描写,都属这样的精采例子。作者的讽刺方式与程度还因对象差别而有所不同。如对汤知县、严氏兄弟等贪官劣绅是严厉地揭露与鞭挞;对善良而迂腐的马二先生既同情又讽刺;对鼓励女儿殉节,女儿死后又禁不住伤心落泪的王玉辉,则通过对其矛盾心情及其变化的真切细致描写,既展示人物性格复杂性,又将批判矛头直指吃人的封建教。

简答:《金瓶梅》的历史地位及创作成就

一、《金瓶梅》是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模式,在艺术上较之此前的长篇小说有了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演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莫不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金瓶梅》摆脱了这一传统,以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使中国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日臻成熟,为其后《红楼梦》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它的诞生开创了人情小说这一创作流派,并且成为这一类小说的经典。

贡献:推动了通俗小说创作的发展:

1、在创作题材上,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时代性,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题材世界,并使之成为此后小说的主流。

2、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表现丑。

3、在人物塑造上,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4、在叙事结构上,从线性发展转 向网状交织。

5、在语言艺术上,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

二、明代小说近二百年空白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印刷业落后的制约:明初印刷力量不足,这主要表现为印刷工匠的匮缺。封建统治者的高压控制:其一,明初封建统治者对意识形态领域控制的加强,明初的文网森严可怖,并强力推 行程朱理学。其二,明初封建统治者实行禁毁小说的政策。抑商政策造成的伤害:为了恢复与发展遭战乱破坏的生产,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而小说传播对商业发展具

有很大的依赖性,在商业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小说市场无法形成,创作与出版也就失去了动力。

三、论《红楼梦》

1、《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内在原因和必然规律。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爱情、婚姻悲剧为中心情节,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封建世家贾府盛衰兴亡过程的描写,在客观上全面揭示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内在原因和必然规律。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贾府生活的各个侧面,刻划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并展示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者又非仅停留于事件叙述和情景描绘,而是深入人物内心,刻划其性格特点,揭示他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面临的种种矛盾危机。于是,作者既使读者对 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面貌获得整体、形象的感受,同时也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及其赖以存在的全部制度的虚伪、腐朽、黑暗和罪恶,引起人们对这一制度永久性的怀疑。

2、宝黛爱情的意义作为贾府继承人贾宝玉,他的行为很使长辈们失望。他厌恶读圣贤经典,拒绝走家庭安排的“仕途经济”道路,也不愿结交“为官为宦”的人,甚至将热衷功名的人斥为“禄蠹”;他从不讲究长幼嫡庶、主尊奴卑这类封建等级制度,又反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认为“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物而已”。另位一主人公林黛玉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她为在龌龊势利环境里保持纯洁的个性而“自矜自重,小心戒备”,这是她孤傲清高、敏感多疑性格特色形成的重要原因。林黛玉是贾宝玉唯一的知己,她从不劝贾宝玉“立身扬名”,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是他们感情最重要的基础。这种在互相了解与思想一致基础上所产生的爱情,和以往“才子佳人”式爱情有着本质区别。那些才子佳人争取恋爱、婚姻自主时表现出反封建的倾向,但他们的人生追求与封建制度,没有根本矛盾,因此故事结局总是夫荣妻贵的大团圆。宝黛爱情以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为共同的思想基础,而封建势力本来就不允许违背礼教的自由恋爱,对带明显叛逆性质的爱情更不能容忍,因此宝黛爱情必然是悲剧性结局,它不只是单纯的爱情悲剧,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悲剧。

《红楼梦》的写人艺术:

《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的表现在塑造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形象上。在写人方面,作者主要采用了一下方法:第一,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通过他那可笑的言行反复渲染。第二,作者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来。第三,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精雕细凿的刻画人物。

第四,对主要人物是反复刻画、渲染,而对于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

可以说《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人物小说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此外,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红楼梦》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四、论《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 思想:作品主题是以反对科举与功名富贵为中心并旁及当时官僚制度、人伦关系以至整个社会风尚。小说一开始就通过周进与范进中举的悲喜剧,批判了科举制度对文士心灵的腐蚀,揭示了他们热衷科举的原因;又塑造了一群考取科名的读书人形象,他们出仕为贪官污吏,居乡为土豪劣绅,从而进一步暴露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作品还用大量篇幅批判科场失意后以风流名士自居的人物,暴露了科举制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讽刺艺术:作者讥讽世事是出于对社会的真切认识和忧患意识,他往往概括提炼与描摹司空见惯的人情世态,使读者从事物本身得到启发。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也需要适度合理的夸张,从而突出某些社会现象的荒谬,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严监生临死前见点两根灯草便伸着两根手指不肯断气等描写,都属这样的精采例子。作者的讽刺方式与程度还因对象差别而有所不同。如对汤知县、严氏兄弟等贪官劣绅是严厉地揭露与鞭挞;对善良而迂腐的马二先生既同情又讽刺;对鼓励女儿殉节,女儿死后又禁不住伤心落泪的王玉辉,则通过对其矛盾心情及其变化的真切细致描写,既展示人物性格复杂性,又将批判矛头直指吃人的封建礼教。

对讽刺程度的把握还表现在随人物性格发展而有所改变上。作者开始时对范进、匡超人虽也讽刺,但主要对其境遇表同情。这两人随科举发达而变得虚伪、圆滑,描写也随之变为辛辣的讽刺。作者并非只展示笔下人物道德品质方面的原因,而是更致力于引导读者思索那些人物变化的原因。于是社会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弊端便显得更为突出,通过那些人物形象所提出的社会批判就有格外深刻的意义。

结构艺术:《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实际上作品中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上一回中的主要人物到了下一回就经常退居次要甚至不再出现。这种组织情节的方式虽有利于较自由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但作品结构却也因此而显得松散。《儒林外史》奠定了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后来晚清的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等作品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显然是一种仿效,而且它们又明显地沿用了吴敬梓的结构设置。这些作品的成批出现,很能说明《儒林外史》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简答题:

1、简述神魔小说的崛起及其意义

当通俗小说创作重新起步不久、作品尚还不多时,神魔小说明显地起来了雄壮声势、扩大影响的作用,它有助于引起文化层次较高的文人的注意,或投身于通俗小说的创作,或关注、支持这一文学体裁的发展。神魔小说推动通俗小说创作发展的另一重要表现,是打破了讲史演义的一统天下的格局。神魔小说的实践,特别是《西游记》的成功,实际上是等于在作直截了当地宣布,小说就是小说,它应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要本不必肩负其他功能而蹒跚而行。这一比较从另一侧面说明,正因为超出了讲史演义的题材束缚,神魔小说才具有开辟新方向的示范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创作从此就可以任意地胡编乱造。神魔小说基本上都是有所依据改编而成的作品,其中也有依据话本者,更多的却是搜罗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神话故事进行编撰。最后就指出,神魔小说的兴起与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有很大的关系。

2、康熙朝焚毁小说的措施及其影响。

要消灭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文学体裁谈何容易,于是满清政府在康熙四十年、康熙四十八年与康熙五十三年又接连颁布禁毁令,还对写、印、卖、买、看小说的人制订了具体的处罚办法。作者与书坊主是打击的重点,若再创作或刊印销售小说,将分别被判为流放三千里或关押三年,买或看小说的人则将被杖打一百大板;如果查禁的官员失职,他们将受到罚俸与降级等处分。

二、满清政府禁毁小说产生的影响

1、小说在社会上的地位明显下降。

2、宣扬忠孝节义、劝善惩恶的小说方可生存成了作家的自觉意识。

3、、禁毁导致了不利于小说发展的生存环境。

3、拟话本小说的体制特点及演化的大致进程。

1)头回逐减少乃至最后消失。在拟话本创作中,头回逐渐被省略实际上是一种必然现象。在文人创作的拟话本中,头回的存在纯粹是出于对话本的模仿,那些作者不仅没有说话人那迫切的商业需求,而且构想与设置头回还往往会成为创作的累赘。既然头回存在的必要性已不复存在,于是它在拟话本中出现的频数也就慢慢地减少至消失。2)诗词的征引逐渐减少。宋元话本中大量征引诗词的重要原因是说话人为了显示“讲得字真不俗,记问渊源甚广”,而 明清时与说书并无什么关系的文人撰写拟话本时,创造力主要显示于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排,他们一般都是有一定声望的名士,没有必要以大量引证诗词的方式表明自己的不俗或学问渊博。由于遵循话本的格式,他们作品中也多少出现了一些诗词,但这往往是出于刻划人物与情节发展的需要,并非有意嵌入。于是越往后,话本中征引的诗词就越少,有的故事中竟无一首诗词,作者甚至将篇首与篇尾的诗词也都省略了。

2.什么是熊大木模式?这种模式有什么特点?

熊大木模式“两层含意,同时也是这种模式独有的特点首先,它指负责传播环节的书坊主位,成为创作主体,从熊大木开始到万历中期,他们几乎垄断了通俗小说创作领域。

其次,尽管是在编撰小说,但创作动机、文化水准与艺术品位都表明了这些人仍然还是书坊主,其编撰方式幼稚粗糙,作品形态也易于辨认。在编创方式上,熊大木模式编撰的小说几乎都是根据历史书或者评话、话本等改编而成。由于熊大木是首开其风者,故而通俗小说这种形式的编撰便称为”熊大木模式",有时书坊主雇佣 的下层文人也采用这种方式来编撰小说。

论述题:你怎样理解《聊斋志异》的人文内容。

第四篇:合肥工业大学 现代企业管理 考试试题 答案

@1.梅奥在霍桑厂搞了哪几个试验? 三项:照明、访谈和绕线圈试验。试验结果:(1)工作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不明显(2)工人在没有监工的环境下心情舒畅,配合默契(3)工人中一般都有非正式领袖,他对工人的工作效率影响很大

@2.X理论和Y理论是谁提出的?内容是什么?

麦格雷戈提出了两种人的本性假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方式——“X理论和Y理论”。

(1)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为:多数人生来懒惰,不愿意负责任,只有少数人勤奋,有责任心;多数人工作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满足,企业主为获得最大利润,工人为追求最高报酬;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矛盾的。大多数人具有上述特点,只能是被管理者,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成为管理者。

(2)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 “自动人”,或称为“自我实现人”。认为:人天生勤奋,每个成熟的人除有物质和一般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要充分运用自己才华,发挥潜能做出成就的愿望;人只有在实现了自己这种愿望时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人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会表现得主动、有自制力和有创造性。

@3.什么叫柔性管理?有哪些特征?有什么新发展?(1)“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而“柔性管理” 则“以人为中心”,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

(2)特征: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

(3)发展:随着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所替换,一个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4.什么叫管理幅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进行管理幅度有效性分析?(1)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目。(2)影响因素:C=N(2N-1+(N-1))。C——上下级之间存在的关系数;N——一个上级所管辖的下属人数。①管理者及其所管理下属的工作能力②管理者及其下属的工作内容性质 ③管理者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3)判断管理幅度有效性的准则:当主管人员增加一个下属所引起的主管人员的业务工作的减少量,应大于由此而引起其管理协调工作的增加量。

5.什么叫目标管理?此方法为何有助于计划实施?(1)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简称MBO),是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2)

@6.什么叫知识?什么叫知识管理?知识可分为哪些类型?

(1)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这是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2)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也就是使信息转化为可被人们掌握的知识,并以此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管理形式。

(3)知道是什么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知道怎样做的知识;知道该找谁的知识。

@7.联系自己实际谈谈需要层次论的现实意义。

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人生来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②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排列,需要的发展逐层递进。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③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④高层次需要和主导需要具有更重要的激励意义。把需要作为专门的研究课题,研究其产生、发展的规律,马斯洛是第一人。这一学说成为行为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8.双因素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内容是什么?你对该理论有何看法和质疑?

(1)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匹兹堡地区对11个工商机构的200多名会计师、工程师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回答“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满意”、“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不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赫茨伯格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了“激励—保健理论”,亦称“双因素理论”。(2)内容:“双因素”即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人际关系、地位、安全等。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对工作的不满情绪,处理得好可预防或消除这种情绪,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激励因素: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一类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得到他人的认可、工作本身带来的愉快、晋升、成长、责任等。这类因素能够激发人的工作热情。(3)质疑:

@9.什么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意义和内容有哪些?

(1)机遇与危险并存,即:危险+机遇=危机。危机管理是指企业为应付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等活动的过程。

(2)意义: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因势利导,把坏事变好事。

(3)内容:居安思危,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超前决策,精心策划一项全面的危机反应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避险经营策略。

@10.彼得圣吉提出的5项修炼的内容是什么?学习型组织具备的特点和条件是什么?(1)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2)特点: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善于不断学习,兼学别样,扁平式结构,无边界行为,自主管理,员工家庭与事业平衡,领导者的新角色。

首先要检验你所在的组织是怎样一个组织(3)条件:①②认清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障碍 ③设立一个指导组织学习的机构 ④在组织内营造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氛围

⑤学习和运用五项修炼管理方法,提升组织文化氛围

@11.什么叫组织文化?其构成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一个组织也具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称为“组织人格”、“组织气氛”或“组织文化”。(2)组织文化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3)组织文化的作用如下:①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②组织文化的规范作用③组织文化④组织文化的激励作用⑤组织文化的辐射作用 @12.联系实际谈谈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养。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在自我管理方面应该具备九项自我管理的能力,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去锻炼提升自己:

(1)角色定位能力——认清自我价值,清晰职业定位;(2)目标管理能力——把握处世原则,明确奋斗目标;(3)时间管理能力——学会管理时间,做到关键掌控;(4)高效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实现左右逢源;(5)情商管理能力——提升情绪智商,和谐人际关系;(6)生涯管理能力——理清职业路径,强化生涯管理;(7)人脉经营能力——经营人脉资源,达到贵人多助;(8)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健康和谐,保持旺盛精力;(9)学习创新能力——不断学习创新,持续发展进步。

一般而言,好的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进行提升和训练:(1)领导能力——掌握领导技巧,提升领导魅力;(2)决策能力——学会科学决策,避免重大失误;(3)绩效管理能力——重视目标执行,提高团队绩效;(4)激励下属能力——运用激励技巧,点燃下属激情;(5)教练下属能力——教练培训下属,提升下属能力;(6)授权能力——善于授权放权,修炼无为而治;(7)团队学习创新能力——不断学习创新,保持团队活力;(8)员工管理能力——体认员工需求,体验快乐管理;(9)团队组织能力——学会团队协调,促进团结凝聚。

第五篇:中国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梦考试试题及答案

1.实现_ B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A.四个现代化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__ A ____。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国家强大、民族振兴 C.经济发展、社会和谐3.中国梦是___ B ___、现实的,也是未来的。B.制度自信、信仰自信、道路自信C.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4.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___ A ___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的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A.中国革命历史.世界历史C.中国历史

15.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___ B ___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A.国理政B.实现国家现代化C.市场经济建设

24.__ B __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A.坚持原则B.改革开放 C.苦干实干

25.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___ B___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 A.过去的B.历史的C.昨天的4.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___ C ___的。A.大家 B.世界人民 C.每一个中国人

5.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___ B ___。A.空虚B.缺钙C.缺失

6.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___ A ___,民族好,大家才会好。A.国家好B.社会好C.事业好

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___ C ___。A.工作要求B.工作准则C.奋斗目标

8.__ A ____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民族振兴C.富国强兵9.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___ A ___道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民族复兴C.富国强兵

10.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___ C_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_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爱国主义 顽强拼搏B.爱国主义 开拓创新C.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11.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___ B ___的力量。A.社会各阶层大团结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C.世界人民大团结

1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 A ____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A.人民B.自己C.社会

13.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 C ___,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A.信仰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A.出人头地B.人生出彩C.历练磨难

16.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___ C ___上强大起来。A.情趣B.品格C.精神

17.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就必须大兴___ C ___,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A.实干之风B.调研之风C.学习之风

18.___ B 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A.发展经济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发展生产

19.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___ B ___基础。A.理论B.物质文化C.物质

20.__ C ____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创新B.解放思想C.勤劳

21.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__ B ____,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A.团结群众B.依靠人民C.联系群众

2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___ C ___。A.鲜明导向B.重要内容C.时代主题23.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__ B ____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A.秀丽B.美丽C.靓丽

26.人民创造历史,___ C ___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A.财富B.梦想C.劳动

27.______才能攻坚克难,___ A ___才能梦想成真。A.真抓 实干B.坚持 劳动C.实践 信仰

28.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__ C ____。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A.协同发展B.竞争发展C.和平发展

29.“功崇唯志,业广为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___ B ___,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30.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____ C __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本世纪末B.建党100年C.本世纪中叶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下载《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如何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中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即二级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的文学。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原因,也为了教学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

    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

    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自......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标号填在题后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及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辅导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辅导 第一讲 清末民初的文学思潮与五四文学革命 1、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 ① 洋务运动 ② 现代传播媒......

    《现代管理学》2011年4月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免费)

    2011年4月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