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位《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原则
本课程考核充分体现其专题研究课程性质,兼顾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实用性特点,重点进行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综合运用的测试,严格遵循重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考核的原则。
考试目标
通过《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宏观上更为深入、更为全面地把握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面貌,把握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的现代化进程,了解并掌握文学思潮研究、文艺运动研究、文学创作现象研究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动态独立思考,达到初步具备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与能力。
考试参考教材(考生自备)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主编:辜也平高教出版社
考试内容与要求
引 言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范式转换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范式研究之意义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几种主要范式
如何进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范式的研究
第一讲近代文学思潮与五四文学革命
一 时代的发展期待和孕育着文学的变革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态势
近代以来的文艺观念与文学创作
洋务运动的兴起、现代传播媒介繁荣、职业作家的出现,以及新型受众队伍的形成等文化机制的渐变
近代文学变革的内在动因
外国文学营养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转换的影响 二 文学改良运动与现代文学观念的萌生
诗界革命的纲领 文界革命的主张
小说界革命的内容与小说理论的探讨 新的戏剧观念与现代话剧的萌芽 言文合一的主张
王国维文学观念的独特性
三 五四文学革命与文学范式的转换
近代文学改良的先天性不足
五四文学革命兴起与发展,胡适、陈独秀的文章,对林纾、学衡派和甲寅派的斗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的成立
不同于近代改良派的现代文学观念
五四新文学阵营的创作实绩新的文学范式的确立
第二讲 五十年代初期的文艺批判运动
一 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回顾
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源流:五四时期的萌芽,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提倡的论争,左翼文艺运动,延安文艺
王实味、萧军的历史冤案及平反 一代作家的历史选择 二 文学艺术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十年代前期三次文艺批判运动性质与目标 电影《武训传》拍摄、批判过程
旧红学与新红学,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胡适的《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过程
胡风等与左翼主流派别的历史矛盾,建国后的冲突和发展,批判过程与结束。
三 新的文学范式的理论规范
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与历史叙事与修辞
《红楼梦》新阐释的价值倾向,对考证学的贬低和对理论分析的强调的意识形态规范
围绕主观战斗精神,民族形式,现实主义,写真实,以及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批判所体现的文学要求
三场批判运动的历史教训。
第三讲 社会转型期的小说创作
一 八十年代中期的社会文化变迁
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到寻根文学的轰动效应 改革开放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启示,作家、评论家的文学梦 作家面临的新挑战 人文精神的失落
二 叙事的变革: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与作品
元虚构(元叙事)的目的和表现方式 戏拟 “空缺”,纯语言游戏等其他叙事方式 三 悖离与回归: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的命名与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与作品 悖离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
视点下沉,零度叙事,情节发展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以及人物、故事的平面化零碎化等叙事特征
四 新历史小说:虚构抑或写实
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题材小说就、新历史主义小说 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新叙事模式、情节模式和评判模式的新特征 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动机
第四讲 巴金创作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一 巴金创作与二十世纪文学思潮
初期文学尝试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 从《灭亡》到抗战前其的阶段性特征 四十年代创作风格的变化 十七年文学与时代变迁 文革后《随想录》的新特征 二 巴金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承前启后的家庭问题小说
现代人格的建构与国民灵魂的重铸 接受外来与继承传统 雅俗共赏
三 二十世纪中国读者与巴金创作
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研究巴金及其创作的意义 巴金迅速崛起文坛的接受因素
《家》《随想录》等不同的接受效果 接受主体与创作主体的意义同构 “空白”、“未定性”及巴金文本的召唤性结构
考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样式:
福建师范大学201 年成人学士学位考试题目卷(黑体小三号粗体)
《考试科目名称》A/B卷 开卷(楷体GB2312小三号粗体)
教学中心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宋体五号)
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重要提示:本试卷仅为考试题目,所有答题必须填写在专用答题卡上方为有效,在本试卷直接作答均不给分。(宋体五号粗体)
一 试题类型比例 简答题20% 论述题40% 赏析题40% 二 试卷难易比例
容易题20% 中等容易题60% 难题20% 三 试卷内容比例
基础知识20% 综合应用80% 四 考试方式与时间
考试方式:开卷 试卷总分:100分 合格成绩: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五 试卷示例
简答题。(下列六题任选四题作答,每题5分,共20分)
1、诗界革命
2、王实味
3、电影《武训传》
4、新红学
5、元叙事
6、觉新 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外国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
2、以具体作品为例,论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特征。赏析题。(40分)
巴金《遵命文学》分析(附原文)
答题卡样式(请携带2B铅笔参加考试)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复习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复习大纲
一、语言知识
识记文言文作品的常见实词,主要识别古今意义有所区别的词语,应特别注意在现代汉语中仍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和成语。
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重点掌握“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文言虚词。对文言句式,主要认知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状语、名词做动词用、宾语前置、判断句和被动句。
理解古今作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比拟、夸张、对偶、用典、借代、反语等。
二、文学知识
识记作家作品,包括作者姓名、笔名、所处时代、思想倾向、文学主张、创作风格、所属文学流派及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品集名称。
认知领会古代诗文常见问题分离。散文如语录体、纪传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诗如楚辞、乐府、歌行、律诗、绝句、词、曲、赋等。认知理解四种问题知识的具体内容:
1、论说文
论说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式: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法和类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观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2、记叙文
记叙文的概念及范畴
叙述概念、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分叙)
叙述概念、叙述方法(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以及描写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理等方式抒情)以及抒情的三条基本原则。
3、诗词曲赋
诗歌的共同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的具体分类、主要特征,词在形式上不同于古代律格诗的主要特点。散曲不同于词的主要特点。
掌握铺叙、白描、比兴、用典、动静结合、叠词等表现手法。
4、小说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形式。
构成小说世界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小说文体的三大基本特点。
三、课文阅读分析
识记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以及名言和名句。
识记每篇课文作者及其所属时代或国别;识记每篇课文所属文体类型及其主要文体特征。
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旨,识记其思想意义。如论说文的中心论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要思想等。
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归纳其大意。
理解并评价课文的主要创作特点,对各种文体常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联系课文做简要分析。
识别和理解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设问、借代、反复、层递等,并联系课文语境说明其修辞作用。
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富于表现力的精彩词句,分析其含义和在课文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作文
考核篇目
论说文:
《赵威后问齐使》、孟轲《寡人之于国也》、庄周《秋水》、李斯《谏逐客书》、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鲁迅《灯下漫笔》、蔡元培《北京大学周刊发刊词》、朱光潜《咬文嚼字》、余秋雨《废墟》、培根《论学问》
记叙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郑伯客段于鄢》、钱钟书《说笑》、韩愈《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侯方域《马伶传》、郁达夫《故都的秋》、巴金《爱尔克的灯光》、史铁生《我与地坛》、张洁《拣麦穗》
诗词曲赋
《氓》、屈原《国殇》、《饮马长城窟行》、曹操《短歌行》、陶渊明《饮酒》、高适《燕歌行》、王维《山居秋瞑》、李白《行路难》、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杜甫《兵车行》、杜甫《登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杜陵叟》、李商隐《锦瑟》、陆游《关山月》郭沫若《炉中煤》、闻一多《一句话》、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普希金《致大海》、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马致远《夜行船秋思》、王实普《长亭送别》、苏轼《前赤壁赋》
小说
刘义庆《石崇与王恺争豪》、曹雪芹《宝玉挨打》、鲁迅《**》、老舍《断魂枪》、茹志鹃《百合花》、莫泊桑《米龙老爹》、契诃夫《苦恼》、沈从文《萧萧》、蒲松龄《婴宁》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开拓社会视野、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前提准备,是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实习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毕业实习,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意识;
2、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现状,了解当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学生可对照自己,找出差距,不断改进与提高;
3、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化宣传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的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培养文字写作、信息处理、文案策划、栏目编排、档案管理、学校教育教学等具体工作能力;
5、为毕业论文收集资料,调整和充实论文写作方案,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二、实习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专业实习目的,本专业实习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文化教育系列:参与文物普查、民俗调查、文献整理和学校中文专业教育等工作的实习,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的科学研究基本方法,以及学校中文专业教育的基本教学法;具体实习部门为文化部门(如文物局、文化馆、出版社等)、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校;
2、新闻出版系列:参与新闻采访与编写、媒体节目策划和书报发行等工作的实习,掌握党和国家有关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等工作的法律法规,培养文字写作、信息处理和图文编排等能力;具体实习部门为出版社、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文化传播类单位;
3、行政管理系列:掌握党和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熟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与秘书工作基本流程和实际操作,培养组织管理、行政事务处理、公关策划等能力;具体实习部门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三、时间安排:
第七学期第十七、十八周动员准备阶段,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与实习指导教师见面,组织学习实习大纲,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实习态度,落实实习任务,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正式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共计10周,分三个阶段:
(一)见习阶段,时间1周。学生按规定到实习单位报到,由实习单位落实到指导老师,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学生熟悉和适应环境,并将到岗信息反馈回系。
(二)全面实习阶段,时间8周。学生根据实习大纲的内容,进行全面实习,并根据单位实际需要,变换工作岗位。收集毕业论文写作资料博物馆撰写出毕业论文初稿。
(三)结尾阶段,时间1周。整理实习资料,进行实习总结,实习单位签署实习鉴定。
四、实习单位
实行院系组织联系实习单位与实习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相结合,具体到人,由系学生办公室确定。
五、实习要求
1、拟定实习计划,端正思想,提高认识,保证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2、切实加强组织纪律观念,严格执行学院、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3、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学习,服从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4、认真总结实习活动与收获,坚持周记制度。
5、抓紧时间收集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
六、实习检查与考核
为组织好实习,特成立系毕业实习指导小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实习结束后由实习教师和实习单位出具书面鉴定意见;学生返校后将本人实习总结及实习调查报告交给指导教师,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七、毕业论文
学生在实习结束前,必须完成8000-10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返校且作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定稿。
第四篇:郑州大学2012考试答案中国现代文学(汉语言文学本)
中国现代文学(汉语言文学本)
文学无标准答案,请考生慎重参考,不要原文抄袭。
一、填空 1、1915年
9、《家》《春》《秋》
2、胡适
10、曹禺
3、鲁迅
11、《沈从文》
4、《伤逝》
12、丁玲
5、《女神》
13、张爱玲
6、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14、钱钟书
7、《骆驼祥子》
15、萧红
8、茅盾
16、张天翼
二、名字解释
1、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2、现代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发起人穆木天﹑杨骚﹑任钧(卢森堡)﹑蒲风(黄浦芳)等。中国诗歌会的任务是:“研究诗歌理论﹐制作诗歌作品﹐介绍和努力於诗歌的大众化”。其诗歌观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新世纪的意识”)的立场上去把握与反映现实,也即实现“诗的意识形态化”;其二是要求“诗遇诗人的大众化”。
三、简答
1、文学革命的意义?
一、彻底批判和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
二、始终贯穿和体现了提倡民主和科学,倡导个性解放并积极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
三、以劳动者和新型知识分子等形象替代了旧文学的主人公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
四、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和文学语言、文体形式的革新解放,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五、自觉地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和文化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2、巴金的艺术特色
首先,以“我”作为倾吐感情的“喷火口”。巴金的小说广泛地运用了第一人称写法。不仅他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运用了第一人称形式,而且部分中长篇小说也运用了第一人称写法(如《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利娜》《新生》《第四病室》等)。某些作品虽属第三人称形式,但其表述语调也颇似第一人称的变种。巴金对第一人称形式的偏爱,显然是出于重内不重外的审美取向和主观抒发的需求。为了着意抒发强烈的主观感受,他不过多地伸延时空疆域和外界天地,而把笔力集中在自我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作品中“我”所特具的抒情职能,淋漓尽致地谊泄自我的炽烈感情。二,在叙事过程中剖呈人物的内心感受。
三,激越的“灵魂的呼号”,巴金所抒发的,是“筋骨里进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的情思,是被生活“逼”出来的、不吐不快、不鸣不平的强烈感受。由于他有着太多的“热情”要宣泄,太多的“积愤”要倾吐,这不仅使他采用了纵情直抒、放1
声疾呼的表达方式,而且使他喷吐的情思具有了强劲的力度。
另外,巴金的的小说艺术特色发生过风格转变。巴金早期的作品,如《家》、《春》、《秋》、《灭亡》、《新生》等小说,在批判旧制度的同时,由于个人出身的影响,寄托了一些不合实际的同情与幻想,总体来说显得激情有余而理性审视的力度稍嫌不足。但是,当他的《憩园》、《寒夜》等作品问世后,我们觉得巴金作品中那种早期的激情正逐渐变为对人生的冷峻思考,在这种思考当中我们看到了巴金思想的成熟,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旧社会进行着无情的、理性的批判和对渺小生命的正视与关怀。
3、新感觉派小说特点
①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描写都市人们的病态生活、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表现沉溺在过度声色享乐中的都市人们所感受的精神痛苦,人际关系的冷漠,以及沉重的空虚感、疲倦感和心理变态。②艺术上的特点是:注重主观感觉意象的刻意追求和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节奏快、色彩浓。
4、七月诗派诗歌的艺术特色 以抗战为背景,描述民族的历史灾难,抒发爱国激情进而表现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成为七月诗派创作的重要内容。
七月诗派在诗体形式上是自由体坚定而成功的实践者,他们钟情于诗的无拘无束;在语言运用上,他们偏爱口语的鲜活、质朴、明朗、丰富,追求诗歌语言的散文美;在美学风格上,他们崇尚“力之美”,一展阳刚之气,成为20世纪40年代诗坛最富英雄气概、理想精神、浪漫色彩和力量之美的现实主义流派。
四、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贯特色。四十年代由于他的小说对解放区农村生活的深刻开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他被人们称为“地道的解放区的歌手”①。全国解放后,赵树理依然以严谨的现实主义态度从事创作,继续长期深入农村、熟悉农村生活,排除各种干扰,坚持一切从生活真实出发。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建国后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成就与问题,发展与波折,表露了赵树理对我国农村问题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一九六二年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与会同志一致赞扬了赵树理创作中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邵荃麟说:“这个会上,对赵树理同志谈得很多,有人认为前两年对他评价低了,这次要给以翻案。为什么称赞老赵?因为他写了长期性、艰苦性。现在看来,他是看得更深刻些。这是现实主义的胜利。”这里正确而中肯地指明了建国后赵树理小说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创作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与深刻性。他的小说,敢于面对现实,按照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同时又注意开掘生活深层,向现实深化,不断提出一些农村中普遍存在而又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以引起人们重视。可以说,赵树理作品中描写的生活是有深厚的现实基础,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登记》、《求雨》等作品,以欢快的笔调真实反映解放初期农村新、旧思想的消长;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赵树理的《三里湾》,既真实描写农业社在解放生产力、增加农民集体财富方面的优越性,说明合作化的历史潮流无法阻挡,又实事求是地反映了这场运动的艰巨性,深刻提出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改造农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最为难得的是五十年代末期,赵树理面对农村经济被破坏的严重局面,表现了一位艺术家可贵的勇气和责任心,从《锻炼锻炼》到《卖烟叶》,仍然坚持描写他在生活中所真实感受到的东西,不说假话,不对生活作浮夸、虚假的描叙。同时还针对农村实际情况提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如:提倡实干精神,批判资本主义势力,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关心新一代农民的成长,揭示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等等。这就使赵树理的小说表现出同类作品中极为少见的真实性与深刻性。的多样化,努力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人物来。翻开赵树理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国农村中各种类型的农村基层干部与农民的形象,这些人物无论从年龄、性别、个性来说都是多种多样的。赵树理自觉地克服创作中“写旧人旧事容易生活化,而写新人新事有些免不了概念化”①的毛病,在塑造先进农民形象方面作了十分可贵的努力。《三里湾》中那群性格各异的办社积极分子,比《李有才板话》中斗争地主的积极分子“小”字辈们,形象要充实得多。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作者成功地创造了老农中的先进分子陈秉正的形象。这个由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升华出来的艺术形象,完美地凝集了我国劳动人民对于劳动的无比光荣感。他比之于赵树理笔下的青年先进农民形象要饱满得多,但又显得可亲可爱,而不是生活在云端里的完人。在赵树理创造的人物画廊里,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是农村中背着这样那样历史包袱的中间、落后人物,那些带有绰号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思想行为具体证明了毛泽东所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的伟大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起着镜子的作用。小飞蛾的形象促使解放初期千千万万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农村妇女摆脱精神枷锁而觉醒;范登高、糊涂涂、小腿疼、吃不饱以及投机倒把分子贾鸿年等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将使广大农民引为鉴戒。
努力探索文学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重视使自己的作品为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又一特色。首先由于作者熟悉农村,作品中描写的人是地道的中国农民,特别是那些可爱的老农民;描写的事无论是矛盾冲突还是风土人情,都具有中国农村的气派与特点:表现的主题,又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其次是在语言及表现形式上以广大农民的思想、心理、习惯为基础,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泥土气,老百姓不仅看得懂,而且还爱读。
赵树理的语言是真正的民族语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茅盾曾说:“如果把他的作品的片断混在别人作品之中,细心的读者可以辨别出来。凭什么去辨认呢?凭它独特的文学语言。独特何在?在于明朗隽永而时有幽默感。”①赵树理的语言是在群众口语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既显现出明白晓畅、简明生动的特点,又耐人寻味,富有表现力。赵树理的幽默感,表现在叙事写人时的妙语横生,并善于概括人物的性格而给他一个形象鲜明的绰号。这种幽默为赵树理的创作增加了风趣、乐观的生活气息。
在表现形式方面,赵树理十分重视民族的传统艺术技巧,如评书叙事、摹情、状物的艺术,注意将那些“值得学习的办法继承下来,再加上自己的发明创造”②,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写法。在人物描写上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讲究用几句话、几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简洁地勾勒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讲究故事性,并有一套组织故事的艺术手法,做到顺当流畅而又曲折有味;在叙事与写景的关系上,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通过作品中人物的眼睛来写景等等。富有特色的民族语言,高超的传统艺术技巧,使赵树理的创作显示出朴素、明朗、幽默的独特风格。
赵树理的创作也存在不足之处,有些作品的艺术形象不够饱满,特别是社会主义时期新一代农民,由于作家对他们的了解不象对老农民那样深入,塑造形象时往往缺少细致的有感情的描写,致使这些形象缺少内在的艺术魅力,《三里湾》中的范灵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赵树理注意吸收与继承民族传统艺术,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但在积极吸收外国优秀作品艺术技巧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方面尚嫌不足,这有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性更快、更大的提高。
第五篇: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外文学名著赏析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文学名著赏析课程代码:08104(非笔试)
2016年11月版
一、本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中外文学名著赏析》是为了补充原课程体系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还有《外国文学作品选》概述与节选之不足而开设的。其目标是让学生在通过对文学史课程的理论学习以及作品选系列课程的尝试性阅读之后,真正进行原书的完整阅读,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并且深刻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之文学的独特魅力。
二、指定阅读参考书目
(一)必读书目6种
1.《唐诗三百首》,顾青编著,中华书局2016年版。2.《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3.《鲁迅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4.《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莎士比亚著,孙大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社2012年版。5.《巴黎圣母院》,雨果著,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6.《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著,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二)选读书目24种
1.《诗经选》,李山选注,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2.《楚辞选译》,李山选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3.《李白诗选》,钱志熙、刘青海选注,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4.《杜甫诗选》,谢思炜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5.《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6.《三国演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7.《水浒传》,《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8.《西游记》,《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9.《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10.《家》,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11.《骆驼祥子》,老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12.《围城》,钱锺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13.《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著,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14.《简·爱》,夏绿蒂·勃朗特著,吴钧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15.《高老头》,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16.《红与黑》,司汤达著,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17.《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著,杨武能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18.《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著,智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19.20.21.22.23.24.《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著,朱海观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著,金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著,张友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永别了,武器》,海明威著,林疑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著,吴冰青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著,范晔译,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版。
关于书上版本的说明:
以上书目的阅读,最好选择推荐版本,原因如下。
外国文学名著因为翻译水平、态度、编辑力量等等都会影响一种文学名著的表现,所以最好使用推荐版本。此类书目后所列出版年均为参考值,因为有些书出版较早,有些书此后不断改版。所以,外国部分不必太拘泥于出版年,而要注重译者与出版社,只要这两项符合,出版年可以替换。
相对来说,古代文学最为复杂。一般来说,古代文学书目的推荐都是选本(11种书目中,只有四大名著不是选本,其余全是)。那么,同样一个作家,市面上会有各种不同的选本,甚至同一个选本(如《唐诗三百首》),市面上也会有不同的品种,但这些品种可能质量差别较大。因此,古代文学部分最好选读本大纲推荐的版本——这些版本的关键信息是选注者与出版社。但也不是必须以此书目为纲,如果有同学愿意读全本,那也应该得到鼓励。比如有人很喜欢杜甫的诗,不愿意只读《杜甫诗选》,那完全可以读清人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或者今人谢思炜的《杜甫集校注》。只是一般来说,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就中国现代作品而言,一般版本都不会有太大区别,所以可比较自由地选择阅读版本。
三、出题思路
前列30种中外文学名著阅读书目,中外各15种,中国古代11种,现代4种;外国部分西班牙1种,英国2种,法国3种,德国1种,俄国4种,美国3种,哥伦比亚1种。
书目分必读与选读两部分。必读部分为每位同学必须阅读,选读部分则可由同学自主选择,但至少应阅读四分之一。
每次考查,出题二道:第一题,分值70分,从必读书目中出,写论述文章,2000字左右;第二题,30分,可从选读书目中出,并可出4题让同学选作,1000字左右。
具体的考试时间和地点等考试安排,请关注北京考试院网站自考信息发布。文章要求:
1、撰写文章考察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了原作,并且对原作进行了相关的思考。
2、学生是否能以此前各门相关课程所学对所读作品进行赏析,并组织文字进行论述。
3、每种题型的一半分值应用来考察作答者是否认真阅读了原作,另一半分值则用来衡量作答者对原作的体悟以及表述。
四、例题
(一)请结合《红楼梦》中有关袭人的故事情节论述袭人的形象。(70分)
(二)以下四题,选作其一。(30分)
1、《唐宋词选》所收蒋捷《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请将原词翻译一遍,并写赏析。
2、请概述钱锺书《围城》中方鸿渐的几次爱情,并对此进行评述。
3、请论述《红与黑》中主人公的个人遭遇与社会联系。
4、请论述《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雅娜的形象。
说明:
选目中小说占更大的比例,出题也相对较易;诗词集的出法则多以其中的一首作品为主来出,个别作品可让考生或默写、或注释等等,然后赏析作答;也可就某一作者的多首作品一起论述;或者某一类作品进行论述。
题目在中外、文体上尽量有所协调,以便作答者选择。
(撰写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