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面》评课稿
《一面》评课稿
执教:竹岐中心小学小学
杨云 班级:竹岐中心小学小学 六(2)班 日期:2013-11-15 早上第二节 评课人:谢礼新
《 一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杨老师要求学生充分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检查预习时,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我安排学生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这样可节省时间。采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利用收集的资料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稍作介绍。课文以《一面》为题,杨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题抓住关键问题:在作者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从而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学生在文本的解读中明白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还扎扎实实进行说的训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充分感受到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
作者对鲁迅的外貌描写,抓住瘦的特点,由远及近,从粗到细,描写逼真传神,而且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和气质。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杨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在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精彩描写之后,进行读写迁移。一种写法的习得不是靠老师生硬的灌输,将写法的指导与课文的内容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明白。之后的写作实践,及时有效,便于学生对这种写法的掌握。“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鲁迅先生。
第二篇:一面评课稿
《一面》评课稿
执教:竹岐中心小学小学 杨云
班级:竹岐中心小学小学 六(2)班 日期:2013-11-15 早上第二节
评课人:谢礼新
《 一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杨老师要求学生充分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检查预习时,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我安排学生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这样可节省时间。采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利用收集的资料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稍作介绍。
课文以《一面》为题,杨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题抓住关键问题:在作者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从而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学生在文本的解读中明白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还扎扎实实进行说的训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充分感受到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
作者对鲁迅的外貌描写,抓住瘦的特点,由远及近,从粗到细,描写逼真传神,而且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和气质。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杨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在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精彩描写之后,进行读写迁移。一种写法的习得不是靠老师生硬的灌输,将写法的指导与课文的内容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明白。之后的写作实践,及时有效,便于学生对这种写法的掌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鲁迅先生。篇二:一面五星红旗评课稿
《一面五星红旗》评课稿
一、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教语文,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课伊始,俆老师以《五星红旗》这首歌导入新课,为下文的学习作了情感铺垫。学习中,学生了解了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旅行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他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和帮助。学生不但了解了文本的内容,而且也受到了思想教育,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抓重点词、句品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长文。俆老师没有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抓住了文中的三次描写鲜艳的五星红旗的重点句进行品析,并适时地让学生谈感受,学生感受到文中“我”把五星红旗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对于吃力、趔趔趄趄两个词通过同学的动作帮助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课前查找工具书。可以把字义进行串联理解等等。
三、落实了字词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学中,老师检查了学生生字词的读音,并对一些多音字背包、处境进行了指正。并对“漆”字进行了笔顺 指导。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通过动作理解词意等等,落实了字词教学。
四、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课件出示了面包店老板表情及态度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提问:“你为什么要帮留学生付医药费?”“你为什么开始连面包都不肯给我,而现在还要帮我付医药费呢?”他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通过找出文中“我行动和做法让你感动的地方”来减缓问题的坡度,注重培养了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青年教师们,只要你们保有一颗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你们的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广。篇三:评课稿范文
评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历时、、、、、、、的讲课赛,经过、、、、、、、位参赛教师、全体评委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圆满成功。共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
本次讲课赛,是在全面推进小组合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这一大背景下举行的。这既是我校推动年轻教师成长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对我校深化教改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
为了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我把评课意见进行了整理,以此反馈和总结:希望能够使我校的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做得更好。下面我就从本次讲课赛的亮点、改进建议两方面加以阐述。
一、本次讲课赛的亮点
可以说这次讲课赛很成功。亮点纷呈,可圈可点。亮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亮点之一: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本次活动,教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如、、、、、、、、、、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联系了当今最热门的话题、、、、、、、、,紧扣教学内容,、、、、、、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真
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在。、、、、、、、老师执教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再适时地点拨,引出、、、、、。这些情境的创设生动、有趣、真实可信,无雕琢之痕。让人听了心服口服,并由衷赞美教学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亮点之二: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亮点之
三、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解读、把握教材。
执教老师能根据学科的特性,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解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合理利用都非常值得学习。如、、、、、老师在上《、、、、、》时,在设计上能超越教材,但在内容上又紧扣教材。教学中没在生拉硬拽的感觉,而是让人感到水到渠成。
又如、、、老师在教《、、、、、、、》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亮点之
四、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逐步走向实质。
新课程十分倡响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执教老师十分注重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引导交流,给了学生一种很好的学习尊重。如、、、、、、、”的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学具为载体,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自主探索中进行实践合作与交流,这样的合作与交流才是有效的。
亮点之
五、善于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教师始终把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中,、、、、老师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允许不同学生有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强求统一,只要方法合理,就给予肯定和鼓励。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寻找简捷的表现方式。对于这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引导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层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完美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到思想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
亮点之
六、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更富有生机。
在本次讲课赛中,上课的老师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无论是新课导入,新知学习,还是巩固拓展等环节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课件。尤其是、、、、老师教学的《、、、》这课中,课件的功效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掌握、、、、、、基础上,为了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巩固练习的设计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如、、、、、等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亮点之
七、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讲课赛中,老师们都不吝啬对学生的评价。如,教师在提问时都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要是你以后也能这样就更好了”、“你很有生活经验,这样的题目也难不倒你”、“你想的方法真简便,从这就看出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此外,教师的表情、手势及姿势也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亮点之
八、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
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在赛课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在练习的设计上,老师们都表现出以下几点:
首先,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设计以下练习:??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第二,练习设计具有趣味性。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赛课老师都精心设计了具有趣味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如、、、、、、,作业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第三,练习设计具有探索性、层次性。如,、、、、、、、的问题,既能考查学生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这次讲课赛中,老师们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本次讲课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我校的教学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讲课赛的成功,篇四:《认识角》评课稿 《认 识 角》评 课 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听了郑晓霞老师执教的《认识角》一课,走进郑老师的课堂,从她从容的教态、清晰的思路可以看出新课程的理念她能较好地把握并贯穿始终。郑老师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体会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了解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综观全课,具体地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一、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在本课中,郑老师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数学书、钟面等等,让学生先找找哪里有角,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由教师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本课中,郑老师非常重视操作,从一开始让学生任意拿三根小棒,任意去掉一根,变成角,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在合作
与交流中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最后欣赏生活中美的、实用的角的环节,也使学生意识到角的普遍性,以此作为本节课的结尾,让孩子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在生活中找一找,也渗透了一种数学应用意识。
四、能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在指令学生操作前做到详尽要求学生,体现老师成熟老练的一面
郑老师的规范画角,精心设计板书,在要求学生画角之前,沉着耐心作引导,强调操作的步骤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画法,让学生的动手有依据可循,避免盲目瞎画和操作不规范,有意识地促成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为了让努力更有方向,也希望在以后的课堂能做得更好,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研讨。
在 “玩角”环节中,老师先演示角的张合,学生跟着玩后马上小结,再进行比角活动。这里顺序颠倒了,老师没有大胆放手,自己演示说得较多,怕学生不会“玩”。其实可以指示学生把活动角拉开闭合,观察角的变化,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来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上台分别做大角,做小角,再跟黑板上的角来比较,在充分的操作和感官认识基本上再来小结:角的大小跟张口间的关系,这样就自然顺早畅,符合教学规律。
以上是我对郑老师《认识角》一课课堂教学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教学相长,同行互促,教研提升,希望我们通过对此课的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谢谢大家!2012-9-14篇五:评《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评《小数的意义》
通过聆听郭老师这节课,对照我以前上的课堂情况,我想说几点自己的看法:
1、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读写小数,以此为突破口,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
2、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对教材知识的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非常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上,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
3、在教学中紧紧渗透教学难点——小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首先,是十分之三中有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七中,有几个百分之一。其次借助数轴使学生体会1里面有10个0.1。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已经体会到0.1和0.01、0.01和0.001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还没来得及指出小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本节课课堂教学是有效。这与教师本身有密切的关系,郭老师是有着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
5、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只有个别学生发言,他们知道,但就是习惯在下面自己讲,让他们举手又不敢,可能与平时的课堂习惯有关。
(陈荷英))
评《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三年级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陈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单位‘1‘的起点,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上开展新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我觉得有如下几个亮点:
1、合理运用课前与学生的交流、谈话,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新知的教学作了铺垫,自然地渗透了“整体”的思想。
2、,设置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赋予学生观以单位1为导向、通过思考、交流的活动空间,促使学生充分地去探究自己所需,自己之所想,自己之所能。从而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求知心理,本课中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一定的学习材料,有图形、有一些物体,让学生认识巩固一个分数必须要确定单位“!”,为学生的探究和交流创设了一定的基础。
3、练习的设计呈现出开放性、思考性和层次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图形或图案,找出的分数,特别是让学生猜一猜,已知六分之一是几个物体,那么盖住的是多少个呢?”如果是两个呢?这样更加突出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总的来说,这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体现了新理念,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但遗憾的是在归纳总结3/4表示什么意义时,学生没能完整的说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郭洪香)
《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
陈荷英
这个学期认真阅读了《教师的二十项修炼》一书。这本书是作者用10年时间才写完的一本书,但却是教师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一本好书。因为每个教师的“教育人生”本身就是需要细心品读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需要我们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每一项修炼都让我们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完善。
这本书共包含三篇:
一、修炼教师形象;
二、精炼教师生活;
三、锤炼教师专业。教师的形象主要是教师要修炼自己的服饰、微笑、语言、习惯、宽容、德行、智慧和情感;教师生活的修炼是教师的规划、阅读、研究、反思、写作和幸福;教师专业的锤炼是指以生为本,课程意识,跨越边界、教学艺术、寻找声音和教育之梦,共20项修炼。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完善。书中有几处对我的感触很深:
第一项是:教师的服饰。在没有看这章内容之前,我一直认为,穿衣服嘛,不需要美丽也不需要漂亮,凑合着穿穿。而书中却不这样认为。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刻:细节决定品质,服饰影响人的品味。之前的我,一直不注意穿着,从来不考究也不思考衣服的搭配和衣服的样式。而书中举出的例子,很多都和我相似,我这才知道,在别人的眼里,在学生的眼里,我是什么样的。通过学习还让我认识到,教师的服饰有增强对学生感染力的功能。第一,衣着反映出教师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自信的精神。第二,衣着是教师个人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的外部符号。第三,衣着本身可能影响教学效果。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衣着的重要性。同时也迫使我每天出门前,都要去注意一下自己的衣着。
第二项,教师的微笑。是的,教师的微笑,是一盏灯,能照亮暗淡的心灵,驱散学生尚还羞怯的情绪,温暖学生还不够坚定的脚步。书中“修炼教师形象中的‘教师的微笑’”中有一句话是: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多一点微笑呢?课堂中教师还是应少一点如雷贯耳、面目可憎,多一点优美动听、和颜悦色;少一点平淡无奇、平铺直叙,多一点荡气回肠,激情洋溢;少一点言语慌张、啰嗦繁琐,多一点娓娓道来,言语精炼。
第三项,教师的语言。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对于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来说,除了要符合一般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要求外,还有其特殊的要求
一、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要求发音规范,表达确切,阐述分寸适度,通俗简洁,学生易懂。
二、流畅、明快,具有逻辑性。要求脉络分明,推理严密,没有闲话、废话。
三、活泼、形象、传神,具有启发性。要求语音、语调、节奏富于变化,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既含蓄委婉,又能充分表情达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精炼,特别是数学语言要有数学味,而且要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语言习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善于倾听学生的教师,心定是能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的教师。
第四项,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表达准确的教师,学生的思维也不严密;不讲道理的教师,学生也蛮不讲理;相反,语言表达清楚准确的教师,学生也会特别注意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假如你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无所谓,那么你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不好。反正只要上完课就行,考试又不会考到。往往,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是很懒的,只要你一说考试不会考到,学生马上就想偷懒,那就不要做了,其实,数学教会学生的是一种思维方法,如何去解决问题,越是这些有点难度的问题越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第三篇:《一面》听评课
对《一面》的评课记录
张老师:本课是篇略读课文,根据教材要求,略读课文教学要完成“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的两大任务。因而,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的理念是通过学生的不同形式的读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再分角色读体会、交流人物情感,进而体会人物品质的。
林老师:教学中,学生从“认识”到“感受”的情感需一个转折过渡,才能渐渐沉浸文本,体会真情。为此,教师整合了课内外的教学资源,深情旁白:这一面,鲁迅的外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坚毅,刚强的性格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一面,鲁迅还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青年得到怎样的关怀呢?找出让你感动的有关句子谈一谈体会。一石激起千重浪。题目变换的问题,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题,学生的陈述与讨论,都出自他们的理解,既动脑动口,又排除理解中的疑点,教者由解题引向探索命题的深意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进入教学重点作了铺垫。
闫老师:总的来说,略读课文内容上对学生理解课文的要求应低于精读课文,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方法上,应学会放手,注重学法的指导,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书过程中,提高能力,实现迁移。
第四篇:《一面五星红旗》评课稿
《一面五星红旗》评课稿
巴曹一小
陈尾满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为了维护国旗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老板为之感动,救助他的事。本组教材 以“热爱祖国”为主题,教学中应围绕“热爱祖国为荣”的情感线索,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今天胡芳芳老师执教《一面五星红旗》这节课很成功,本人就谈谈听课后的一些体会:
一、倡导自主识字、培养识字本领
《课标》指出:“
三、四年级的学生应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这“初步独立识字能力”。在自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借助拼音等方法随文识字,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在交流认读生字词时,大家易出错的地方着重指出,同时识字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识字方法、习惯的培养,利于学生掌握终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新课程识字教学的理念,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二、自主读文,感知“爱国情”
语文课堂教学中,孩子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胡老师关注这一学生学习行为,在初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给孩子们创造了独立阅读的学习空间,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读出文中的爱国情来。胡老师紧紧抓住课题“一面五星红旗”引导学生抓文章的主要事件,感知到“浓浓爱国情”。
三、品味语言,体验“爱国情”
胡老师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感悟爱国情,体验爱国情。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呈现典型的三个层次:读出理解——说出感受——再读体验情感。首先学生自由读重点段落,勾画出表示”我“动作的词句,自读、自悟、自得;再让学生默读体会,说说自己对句中哪些词有特别的感受?交流中,徐老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最后创设情境,出示爱国画面,让学生填补空白。我宁愿----------------,也-----------------,因为------------------------。
总之,胡老师这堂课上得很精彩,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五篇:《一面五星红旗》评课稿
《一面五星红旗》评课稿
辛江中心小学 濮金强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本组教材模块以“热爱祖国”为主题,教学中应围绕“热爱祖国为荣”的情感线索,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吸纳文本,进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现对张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从以下几方面点评:
一、以“主题”为核心,展开“链”的教学 一堂好课成功的关键在于优秀的教学设计。张老师整节课的设计以“爱国情”为教学核心,展开了一条“链”,有机地整合每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知、感悟文字背后的蕴涵的“爱国情”,从而使课堂中的“爱国情”自然的生成、深化。
(一)创设情境,铺垫“爱国情”
文章本不是无情物。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那一面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对孩子们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张老师在上课伊始,通过一段升旗仪式的视频,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好个“未成曲调先有情”!正是张老师这精心的情境设计,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
(二)自主读文,感知“爱国情” 语文课堂教学中,孩子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张老师关注这一学生学习行为,在初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给孩子们创造了独立阅读的学习空间,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读出文中的爱国情来。当解决生字问题后,张老师让学生再次研讨文本,要求孩子们根据填空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要求与《课标》中“
三、四年级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一致。让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真切地从中国留学生身上品出了沉甸甸的“国旗情”,感知到“浓浓爱国情”,对留学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三)品味语言,体验“爱国情”
“爱国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爱国情感不是感性的说教,它务必在教学中有个实实在在的载体,那就是语言实践。而语言实践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切己体察,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张老师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感悟爱国情,体验爱国情。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呈现典型的三个层次:读出理解——说出感受——再读体验情感。首先学生自由读重点段落,找出表示“我”动作的词句,自读、自悟、自得;再让学生默读体会,说说自己对句中哪些词有特别的感受?交流中,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也得到“意”,“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二、多元解读文本,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张老师在这堂课中略有体现。教学中,老师多处设计不同的阅读形式,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研读文本,感悟文本。特别是理解品读几处重点句时,先学生自读、自悟,再抽学生交流、生生间评价读,再带着感悟读,最后老师引领学生品读。这样不同形式地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丰满,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一点建议
语言好比课堂教学中的“分子”。而“分子”的凝动效应必将推动着课堂教学的发展。张老师执教中,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清脆,唯有语调平淡,没有抑扬顿挫。想想这么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篇,张老师未能披文入情,又何以牵动学生的情呢?同时,在调控课堂教学发展中,语言机智似乎也有待锤炼,有些问题比较琐碎。
在抓住一些重点句段的时候,教师已经通过引导让其领会通过外在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如果此时把握一定的时间渗透习作指导,而后在入情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效果肯定会彰显。
朗读的时间和形式少了一些。本课安排齐读、默读等井然有序,但在领会文章内涵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偏少,形式也不够丰富。应让学生在课文语言的充分感受,体会和感悟的基础上,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