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云寺的传说
白云寺的传说
作者:吴善祥 董黎军
京山县孙桥镇五泉庙村,位于大洪山余脉南北山川近百公里的中段。五泉庙村2组的村民背靠着大洪山脉的北山而居。这里大大小小几十个山头和沟壑,其间有个梅花堰(现为梅花水库),依梅花堰沿路北上,行2公里就是白云寺。
现在的白云寺,是附近100多位善男信女出资在原址上修建的一座庙宇。走近寺门,只见入口处右边立着一根石柱,顶端镶有一尊石猴;左边是一块石碑,上面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等的条文依稀可见:“持镰刀、铁锯伐木者罚;私带火种引发山林大火者重罚……”庙门前一棵幼柏苍翠挺拔,庙内供奉着佛像神位,香案香钵一应俱全。
据附近村里的老人讲,昔日的白云寺,规模宏大。庙宇建筑九十九间,方圆百里都小有名气。而关于白云寺的由来,也有着一个美妙的传说。
相传在明朝时,京山杨集潘家冲一位富贵姓潘的富贵公子携着书童一起到安陆府(钟祥郢中)赴考。中午时分,两人翻山越岭来到这山谷中,就在他们又困又乏时,突然发现山谷边有一股清澈的小溪汩汩而流。两人惊喜万分,连连喝了几口溪水,顿觉清爽怡人。潘公子困的厉害,躺在溪边的青石板上小憩。书童守在一旁。不知什么时候,书童看见从熟睡的潘公子鼻孔中爬出一只小蜜蜂,直冲云霄。不多时,蜜蜂又从公子的鼻孔中钻了进去。书童见状大惊,叫醒了公子,公子醒来,顿觉精神焕发。他向着水潭上空望去,只见一朵白云当顶,这白云白得如雪,白得透亮,让人如同置身于仙境中一般。潘公子有感而发,脱口而出:“蓝蓝天空白云飘,郁郁青山松柏茂,太白金星来点化,金榜题名我修庙。”
原来,潘公子刚才休息时还做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考中了状元。潘公子把睡梦中的情景讲给书童听。并许下诺言,如果金榜题名,一定要在这里修一座寺庙,并起名为“白云寺”。后来,潘公子果然中了状元,他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此地修建了九十九间房的白云寺庙。
白云寺之所以小有名气,还因为有一座神奇的“黄荆桥”。它是在白云寺的修建中,架在小溪之上的一座不大的石拱桥。桥长十来丈,宽丈余,就在桥的中央,长着一棵水桶粗细的黄连头树,树枝顺桥南北向分出,分丫正中长着一棵碗口粗细的荆条树,黄荆桥由此而得名。有当地居民传言为证:“信步走过黄荆桥,进庙烧香做祈祷,观音送子投怀抱,心善意诚能得到。”又加上黄荆桥的“黄荆”与“黄金”谐音,满足了人们“求富贵祈福祉”的心理,所以提起黄荆桥,当时男女老少人人皆知。可惜的是,黄荆桥、白云寺等都在文革中被毁于一旦。
千百年来,白云寺周边的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并在生活中,以白云寺为依托,积累了丰富的农谚:“云雾绕山腰,要雨明日到”;“云雾像白烟,明日是晴天”;“北山有雨打一铺谷,南山有雨跑不到屋”。
如今,五泉庙的村民们在白云寺“戒碑”保护森林等条文的感召下,自觉遵纪守法,保护林木,继续造福着子孙后代。(吴善祥 董黎军)
第二篇:白云寺小学小学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中和镇白云寺小学 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为了在“6·26”国际禁毒日集中宣传期间掀起禁毒宣传高潮,进一步加强学校禁毒宣传工作,强化对在校学生的禁毒教育,我校在“6.26”前后期间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禁毒方针、政策、决心及措施,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刻认识毒品的严重危害,激发历史责任感,积极参与禁毒斗争,进一步在我校掀起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高潮。
我校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文明科学的禁毒宣传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制作禁毒宣传墙报。制作好团内禁毒宣传墙报的同时,各支部也要制作好教室内禁毒宣传墙报,加大禁毒宣传力度。
2、开展禁毒宣传主题班会。班会形式内容可多样化,如禁毒知识竞赛、朗读学习有关文章等。
3、播放禁毒专题片。禁毒专题片《中国拒绝毒品》,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组织各支部播放学习,进行观后感精文竞赛,评奖以及发证书。
4、禁毒宣传标语和挂图。“6.26”前后期间挂禁毒标语经及禁毒持图,营造良好的禁毒气氛。5、6月16日全校师生开展了禁毒宣誓活动。
中和镇白云寺小学
2010-06-30
第三篇:来自烂泥湾和白云寺村民情日记
3月8日 星期二 晴
市委安排我们进驻竹溪县新洲乡烂泥湾村和白云寺村,两村地处该县最东端,属典型的边缘贫困山村,从十堰经竹溪县城到那里,至少9小时车程。鉴于山高路远,我们一大早从市区出发,经竹山县城,过宝丰,抄便道,直奔目的地。扎实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让机关转作风、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意义十分重大。民政部门以“为民服务,为民解困”为天职,在此次活动中理当扑在前面、落实在前面。几天来,按照“集体决策定目标,集思广益出点子,言传身教给方法,步步为营抓落实”的思路,我们紧锣密鼓地赶抓驻村入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经过数小时的颠簸,车在烂泥湾村委会前停了下来。村党支部书记翁定齐快步迎上来,笑声朗朗,一一跟我们握手、问好,引领我们到将要入住的房间。稍事休息,天色渐晚,村里准备安排我们一行吃晚饭。尽管我一再申明我们自己做饭,一切从简,但翁书记坚持要他们做饭、我们请客,权当为我们接风。盛情难却,只好客随主便,我交待翁书记:“省市明确要求食宿自理,不能给村里增加负担。这顿饭您们做可以,但要尽量搞简单些。”不一会儿,几盘地道的农家菜就摆上了桌。大家坐定,吃菜,开饭,都不由赞叹:“菜味道真好,谁做的?”翁书记笑答:“我爱人做的,还行吧?”
我本身就是出生在农村,吃农家饭长大。今天在这么偏远的地方,能吃到这么地道、可口的农家饭,感慨良多。竹溪人厨艺好,由此想来名不虚传。如今的竹溪餐馆,遍布十堰城区大街小巷,不少竹溪乡亲由此走上了致富路。可见,地方特色厨艺也不失为值得总结推广的致富之道。
匆匆吃完饭,在工作组大通铺宿舍里,我们和白云寺村党支部书记江大成及翁定齐一起,开了个简单的碰头会。大家纷纷发言,达成了初步意见:在按要求搞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召开五个座谈会,即村干部座谈会、党员座谈会、低保对象座谈会、复员退伍军人座谈会和五保对象座谈会,并通过入户调查,努力掌握村情和民情,掌握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生活情况、精神状态,进一步了解低保对象、空巢老人、优抚对象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特别是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虑。
3月9日上午 星期三 晴
吃过早饭,我和工作组同志前往白云寺村。这个村现有村民196户810人,耕地1100亩。
走访的第一个对象是四组的桂有才老人,今年75岁,是这一带小有名气的木匠。老伴十多年前已经过世,儿女也都出门在外。现在他一个人看护着家中的9间房屋。屋子里的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床上收拾得整齐有序。我问老人:“你一个人生活,吃饭洗衣服怎么办呢?”老人说:“饭是自己做,衣服自己洗。这些都没有问题的。”我问:“你一个人生活,是不是很孤单呢?儿女多久回来一次呢?”老人笑着说:“孤单也没法呀。现在习惯了,有电视看,还好。他们在外面做事,现在很少回来。”我拉着老人的手说:“你一个老人在家,一定要注意防火呀。用电也要注意安全。”老人说:“我都不碰电的,电劲太大,怕它。” 我们给桂有才老人送上了便民服务联心卡。我说:“这上面有我们的电话,若有什么事或是困难,可以找人给我们打个电话的。”我寻思着,老人独自一人在家生活,的确让人牵挂,我对江大成说:“你们要多关心这样的老人,一个这么大年纪的老人,独自生活,无人照料,你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老人起居安全,隔三岔五上门看看。”
白云寺村1组的吴丰德、吴丰地两兄弟,家庭比较困难,他们的老伴分别患有风湿等多种疾病,目前都是农村低保对象,仔细询问记录了两家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具体困难后,我们去了3组的柯尊国家。柯是村里小有名气的个体户。我问:“村里的乡亲们,现在总体还是比较困难的,下一步打算怎么样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呢?”柯尊国说:“我从内心里希望能够多给村里做点事,只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我说:“如果我们设法支持你建一个便民超市,给乡亲们提供服务,你愿意么?”柯尊国连连点头。
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工作组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白云寺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江大成简要介绍了村里相关工作情况。在党员活动室,我发现靠窗户的桌子上有一大摞报刊,我翻了翻,分别有《人民日报》、《半月谈》、《湖北日报》、《湖北政报》、《环球时报》、《十堰日报》、《中国民兵》、《乡镇论坛》、《国防报》、《农村养殖技术》等10多种刊物。近几个月的刊物,上面全是灰尘。我对江大成说:“上级有要求,党支部应当及时组织党员学习阅读,村里花了钱,订了这么多刊物,变成了一堆废纸,多可惜呀!”江大成说:“我们一定注意,马上落实好党员学习制度,把活动迅速开展起来。”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12:15,上午一共走访了7户,给我的总体印象是:
村里村外,山路盘旋;房前屋后,干净清爽;村民实在,干群融洽;惠农政策,落实较好;便民服务,亟待加强。
3月10日 星期四 晴
上午8:30,我们召集烂泥湾村五保、优抚、低保、移民、空巢老人等相关对象,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从业、家庭收支、住房、惠农政策享受等相关情况。翁定齐首先介绍了烂泥湾村的整体情况。他说,这两年,我们在市民政局的帮助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里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移民搬迁安置顺利完成,通村公路、“解困工程”、“ 扶贫救助工程”、“兴农致富工程”以及阵地建设等,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接着,空巢老人代表董学志、党员代表黄志芳、外出务工人员代表赵大庆、复退军人代表王成武、移民代表吴作文和翁茂华等9人,分别结合自身情况,从家庭、从业、家庭收支、住房、惠农政策享受等方面发了言。
梳理大家的发言和两天来的切身体察,我觉得,市民政局不仅要不折不扣完成市委明令“一进、二访、三送、四促”的“十个一”规定动作,还应该结合民政部门职能职责,契合这里公共产品严重缺失、公共服务立等跟上等迫切需要,尽力做好“十件惠民急需之事”:一是创建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二是扶持一个村级便民服务超市;三是探索建立一个留守儿托育所;四是支持建立一个空巢老人托养中心;五是设置一批道路标示牌;六是认定一批低保对象;七是帮助完善一批办公服务设施;八是组织培训一批复退军人;九是开展一次定向结对帮扶活动;十是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
因接到通知,要赴通山参加全省会议,我于下午返回十堰。此行,来去匆匆,时间虽短,但有诸多感触:没想到,边远山村变化如此之大;没想到,基层干部与群众如此和谐;没想到,朴实的村民对过上美好生活如此渴盼;没想到,这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依然还有这么多。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有亟待排解的困难,哪里就应有我们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会后我会尽快再到烂泥湾村和白云寺村。(作者系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曹芳明)
第四篇:白云寺小学学雷锋主题班会活动实施方案
白云寺小学学雷锋树新风主题班会活动活动实施方案
一、开场白
合: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白云寺小学六年级学雷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男:九月的桂花芬芳了你的名字,女:九月的小雨打湿了这首歌。
男:同学们,九月,是什么日子呢?
全班答:学雷锋活动月。
男:是呀,在缺少爱的荒原,雷锋,你是绿树一棵,春花一朵;
女:在缺少爱的星空,雷锋,你是皓月一轮,明星一颗;
合:在缺少爱的旅途,雷锋,你是小船一只,大桥一座;
二、认识雷锋
男: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雷锋,认识一个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
女主持人:雷锋1940年出生在湖南望城县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1962年8月15日雪锋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三、故事联播
男: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女:请听《雷锋故事联播》 同学一:从小立志 长大当兵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雷锋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故事二:珍惜时间 抓紧学习一天,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开演。一个姓贾的小学生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个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觉得挺奇怪: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怎么还在看书?小学生探头一看,原来是雷锋叔叔。雷锋是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还看书啊?”:小学生非常好奇地问。雷锋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时间短,可是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雷锋问小贾:“你对学习抓得紧吗?”小贾不好意思地答道:“不紧!”雷锋亲切地说:“不抓紧可不好。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太幸福了。一定要认真地学。”
故事三:出行千里 好事不断
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说:“我不累。”
故事四:搀扶大娘 艰难寻亲
雷锋从丹东做报告回来,在沈阳换车时,在地下道里看到一位老大娘,白发苍苍,拄着拐杖,还背着一个大包袱非常吃力地走着。雷锋走上前问道:“大娘!您这是上哪儿去啊?”老大娘气喘吁吁地说:“我从关里来,要去抚顺看儿子。”雷锋一听,是和自己同路,就把包袱接过来,扶着老大娘上了车。车上人挺多,雷锋给老大娘找了一个座位。老大娘告诉雷锋,她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这是头一次去看儿子。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雷锋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只写着抚顺市XX信箱。到了抚顺以后,雷锋背起老大娘的包袱,搀着老大娘,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母子一见面,老大娘就对儿子说:“多亏了这位解放军,要不然,还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谢雷锋。雷锋却说:“谢什么啊,这是我应该做的。”
四、诗歌朗诵
男:同学们,雷锋的故事当然不止这些!雷锋叔叔,你离开我们已很久很久,但是你的故事像星星一样多。
女:雷锋叔叔,你离开我们已经很久很久,但是你的精神永远留在人间。男: 请听诗歌朗诵《雷锋颂歌》(背景音乐)
男1:72年前,一个响亮的名字
诞生在,命运多舛的中国
女1:家弱国贫,锻造了你强健的身躯
男2:黑暗,夺走了你的双亲和哥哥
男合:悲痛与困苦没压垮羸弱的身躯
女2:专心求知,细心工作是你无悔的选择
女合:你立志保卫边疆,五角星下你唱起嘹亮的军歌
男1:如果你是翅膀,你拥抱蓝天;
女1:如果你是鱼鳍,你亲吻碧海;
男2:而你是雷锋,你奉献青春,女2:远离了喧嚣凡尘,欢歌笑语——
合:只因心中有爱。(高声——)
男1:年仅22岁,你用青春和热血奏响了一曲曲,感召时代的主旋律
女2:你为贫困的孩子捐款,你搀扶老大娘上车
男2:你出差一万里,时刻想的是别人
女1:你工作一秒钟,奉献最真诚的心一颗
合:有你的地方,就有温暖和善心
有你的地方,就有一支支动人的歌
男1: 虽然你的生命如昙花一现,但依然灿烂,女1:你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
男2:你用行动,筑起了时代的丰碑
女2:你用一心为民的大志,谱写了民族的赞歌
四人合:你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们向你看齐
全班合(站起来手拉手):手挽手,心相牵
华夏巨龙遨游在万里银河
五:小品表演
男:这就是雷锋叔叔,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你看,你听:
(下课铃响)
宋育君:(自豪地走出场)下课了,我又要工作了。(用手指着 袖章)大家看看,我是学校的文明监督员啊!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我还是觉得很有意
义。因为我可以为学校的 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毛娜:(拿着书走出场,边吃边随手丢掉了 香蕉皮)唔!不错、不错!真好吃!宋育君:(看见毛娜丢果皮,匆忙走过去)哎!哎!同学,你不能乱丢果皮啊!毛娜:你是谁?竟然敢管我的事?
宋育君:你没看见吗?(右手指着自己的袖章很自豪地说)我可是学校的文明监督员。毛娜:啊?文明监督员?文明监督员又怎么啦?不就是扔个垃圾嘛,小事一桩,关你什么事?
宋育君:文明监督员就是专门监督像你这种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的人。
毛娜:呵!你是说我不讲文明、不讲卫生?你算什么呀?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不用讲什么文明和卫生。
宋育君:停停……你不知道讲文明、讲卫生是我们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吗?你想想,要是人人都像你那样,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大街小巷会变成怎样?你看雷锋叔叔他……毛娜:行了,行了,你别说了,讲文明、讲卫生多辛苦呀!还是让我劝你一句吧,别管了吧!
宋育君:不行,这可是我的工作啊!
毛娜:既然你那么爱管闲事,你就去捡垃圾吧!(随手把吃完的果皮往身后一丢,唱着歌扬长而去)
(这时,一位撑着 拐杖的 驼背老人从远处走来)
宋育君:喂,喂!你还丢……,啊呀,小心!
老人:小同学,请问……(刚巧踩上丢来的果皮,脚下一滑摔了一跤,爬不起来)哎唷!(宋育君匆忙跑过去)宋育君:(关切的问)老爷爷,您怎么啦?摔疼了吗?我扶您起来吧!(宋育君想扶起老人,但无法扶起来)
宋育君:(叫着远去的毛娜)毛娜,你看,都是你闯的祸,还不快点来帮忙!毛娜:(头也不回)嘿嘿!不关我的事!(走过去坐那儿看书)
老人:小姑娘,我没事,你放心吧!……(宋育君扶着老人用力爬起来)哎唷,哎唷!宋育君:老爷爷,您摔痛了吗?我扶你去医院吧?
老人:不用了!快下雨了,我是来给我的孙女儿送伞的,没想到……哎!究竟是哪个这么不讲文明?(用手轻轻一拍大腿)哎唷!哎唷!……
宋育君:老爷爷,您孙女儿是哪个班的?
老人:七年级十二班的,叫毛娜。
宋育君:啊?您是毛娜的爷爷?(指向毛娜)他在那儿。毛娜,还不快点过来看看!毛娜:别打扰我,你做你的好事去吧,不关我的事。
宋育君:还胡扯些什么呀!他是你爷爷啊!
毛娜:(回头)啊!什么?爷爷?
毛娜:(匆忙跑过去扶着老爷爷)爷爷,怎么会是您?
宋育君:你看,就因为你乱丢果皮,现在把你爷爷弄伤了吧?
毛娜:(悲伤后悔地说)爷爷,对不起!都是我害了您呀!你就原谅我吧!今后我一定会改正的。(面对宋育君)宋育君,对不起!你说得真是对啊!我也要做一个讲文明、讲卫生的好学生,我也要像你那样做个新时代的小雷锋!
宋育君:这就对了!好吧!我们先送爷爷到医院吧!
毛娜:走,爷爷,我们扶您去医院吧!(毛娜,宋育君,一起扶着老爷爷走出场)三人合:让我们做新时代的小雷锋,文明人,为建设和谐社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谢幕
六:身边故事
女:同学们,雷锋其实哪儿也没去,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宋育君这样的活雷锋,让我们来听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四个同学讲述发生在身边的雷锋故事。
七:雷锋精神大讨论
女: 同学们,我们聆听了雷锋叔叔那些感人的故事,也讲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雷锋故事,那么我们分小组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雷锋精神,等一下由小组代表发言。八:三句半
女:遥远的记忆中,雷锋的名字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学习雷锋的呼声,响彻中国大地。请听三句半《学习雷锋好榜样》九:雷锋知识抢答
十::格言联读
男:是呀,上个世纪,雷锋叔叔用实际行动感动着那个时代的人,这个世纪,我们也用实际行动传递着雷锋精神,让我们用雷锋格言时刻激励着自己。
男女主持人各自负责三个同学,男主持人再负责中间一个同学。七个同学轮流朗读格言。
1、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2、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
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4、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5、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6、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
7、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十一:签名表态
男:雷锋精神永放光芒,雷锋格言永远激励着我们。
女:接下来,请同学们有序地上来签名,以表示我们学雷锋做好事的决心。十二:老师寄语
男:请班主任陈翔老师讲话。
同学们,时代的改变或许会令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有了改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社会不再需要雷锋。实际上,雷锋精神永远存在我们的心中,并被千千万万的人所学习与继承与实践,我希望我们今天的学雷锋主题班会不仅仅是主题班会,签名表态也不仅仅只是签个名而已,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奉献之心,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如三月和风般的温暖与舒适。十三:结束语
男:今天的学雷锋主题班会课很快就结束了,但希望我们学雷锋的行动并不因此而结束,女: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创造更多的美,让雷锋精神得以延续。男:下面就让我们以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来结束这次主题班会吧!
左右两边和中间各定一个同学领唱,全体起立。
男
女:学雷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第五篇:来自烂泥湾和白云寺村民情日记
开栏语为推进全市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市 “三万 ”活动办公室联合本报,今起在时政版开设 “我的民情日记 ”专栏,历时两月,集中选登一批 “民情日记 ”。主要对象为市直工作队选派单位主要领导,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派驻工作队员特 别是博士生、硕士生工作队员撰写的 “民情日记 ”。要求把被访农户和村的基本情况记清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详尽真实;要有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思考,思想性强;语言生动活泼,有感染力,可读性强;字数不超过 2000字。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对选登的《民情日记》组织评选,对获奖的作品给予表彰奖励,并结集成册。敬请关注!
3月8日 星期二 晴
市委安排我们进驻竹溪县新洲乡烂泥湾村和白云寺村,两村地处该县最东端,属典型的边缘贫困山村,从十堰经竹溪县城到那里,至少9小时车程。鉴于山高路远,我们一大早从市区出发,经竹山县城,过宝丰,抄便道,直奔目的地。扎实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让机关转作风、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意义十分重大。民政部门以“为民服务,为民解困”为天职,在此次活动中理当扑在前面、落实在前面。几天来,按照“集体决策定目标,集思广益出点子,言传身教给方法,步步为营抓落实”的思路,我们紧锣密鼓地赶抓驻村入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经过数小时的颠簸,车在烂泥湾村委会前停了下来。村党支部书记翁定齐快步迎上来,笑声朗朗,一一跟我们握手、问好,引领我们到将要入住的房间。稍事休息,天色渐晚,村里准备安排我们一行吃晚饭。尽管我一再申明我们自己做饭,一切从简,但翁书记坚持要他们做饭、我们请客,权当为我们接风。盛情难却,只好客随主便,我交待翁书记:“省市明确要求食宿自理,不能给村里增加负担。这顿饭您们做可以,但要尽量搞简单些。”不一会儿,几盘地道的农家菜就摆上了桌。大家坐定,吃菜,开饭,都不由赞叹:“菜味道真好,谁做的?”翁书记笑答:“我爱人做的,还行吧?”
我本身就是出生在农村,吃农家饭长大。今天在这么偏远的地方,能吃到这么地道、可口的农家饭,感慨良多。竹溪人厨艺好,由此想来名不虚传。如今的竹溪餐馆,遍布十堰城区大街小巷,不少竹溪乡亲由此走上了致富路。可见,地方特色厨艺也不失为值得总结推广的致富之道。
匆匆吃完饭,在工作组大通铺宿舍里,我们和白云寺村党支部书记江大成及翁定齐一起,开了个简单的碰头会。大家纷纷发言,达成了初步意见:在按要求搞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召开五个座谈会,即村干部座谈会、党员座谈会、低保对象座谈会、复员退伍军人座谈会和五保对象座谈会,并通过入户调查,努力掌握村情和民情,掌握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生活情况、精神状态,进一步了解低保对象、空巢老人、优抚对象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特别是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虑。
3月9日上午 星期三 晴
吃过早饭,我和工作组同志前往白云寺村。这个村现有村民196户810人,耕地1100亩。
走访的第一个对象是四组的桂有才老人,今年75岁,是这一带小有名气的木匠。老伴十多年前已经过世,儿女也都出门在外。现在他一个人看护着家中的9间房屋。屋子里的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床上收拾得整齐有序。我问老人:“你一个人生活,吃饭洗衣服怎么办呢?”老人说:“饭是自己做,衣服自己洗。这些都没有问题的。”我问:“你一个人生活,是不是很孤单呢?儿女多久回来一次呢?”老人笑着说:“孤单也没法呀。现在习惯了,有电视看,还好。他们在外面做事,现在很少回来。”我拉着老人的手说:“你一个老人在家,一定要注意防火呀。用电也要注意安全。”老人说:“我都不碰电的,电劲太大,怕它。” 我们给桂有才老人送上了便民服务联心卡。我说:“这上面有我们的电话,若有什么事或是困难,可以找人给我们打个电话的。”我寻思着,老人独自一人在家生活,的确让人牵挂,我对江大成说:“你们要多关心这样的老人,一个这么大年纪的老人,独自生活,无人照料,你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老人起居安全,隔三岔五上门看看。”
白云寺村1组的吴丰德、吴丰地两兄弟,家庭比较困难,他们的老伴分别患有风湿等多种疾病,目前都是农村低保对象,仔细询问记录了两家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具体困难后,我们去了3组的柯尊国家。柯是村里小有名气的个体户。我问:“村里的乡亲们,现在总体还是比较困难的,下一步打算怎么样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呢?”柯尊国说:“我从内心里希望能够多给村里做点事,只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我说:“如果我们设法支持你建一个便民超市,给乡亲们提供服务,你愿意么?”柯尊国连连点头。
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工作组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白云寺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江大成简要介绍了村里相关工作情况。在党员活动室,我发现靠窗户的桌子上有一大摞报刊,我翻了翻,分别有《人民日报》、《半月谈》、《湖北日报》、《湖北政报》、《环球时报》、《十堰日报》、《中国民兵》、《乡镇论坛》、《国防报》、《农村养殖技术》等10多种刊物。近几个月的刊物,上面全是灰尘。我对江大成说:“上级有要求,党支部应当及时组织党员学习阅读,村里花了钱,订了这么多刊物,变成了一堆废纸,多可惜呀!”江大成说:“我们一定注意,马上落实好党员学习制度,把活动迅速开展起来。”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12:15,上午一共走访了7户,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村里村外,山路盘旋;房前屋后,干净清爽;村民实在,干群融洽;惠农政策,落实较好;便民服务,亟待加强。
3月10日 星期四 晴
上午8:30,我们召集烂泥湾村五保、优抚、低保、移民、空巢老人等相关对象,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从业、家庭收支、住房、惠农政策享受等相关情况。翁定齐首先介绍了烂泥湾村的整体情况。他说,这两年,我们在市民政局的帮助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里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移民搬迁安置顺利完成,通村公路、“解困工程”、“ 扶贫救助工程”、“兴农致富工程”以及阵地建设等,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接着,空巢老人代表董学志、党员代表黄志芳、外出务工人员代表赵大庆、复退军人代表王成武、移民代表吴作文和翁茂华等9人,分别结合自身情况,从家庭、从业、家庭收支、住房、惠农政策享受等方面发了言。
梳理大家的发言和两天来的切身体察,我觉得,市民政局不仅要不折不扣完成市委明令“一进、二访、三送、四促”的“十个一”规定动作,还应该结合民政部门职能职责,契合这里公共产品严重缺失、公共服务立等跟上等迫切需要,尽力做好“十件惠民急需之事”:一是创建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二是扶持一个村级便民服务超市;三是探索建立一个留守儿托育所;四是支持建立一个空巢老人托养中心;五是设置一批道路标示牌;六是认定一批低保对象;七是帮助完善一批办公服务设施;八是组织培训一批复退军人;九是开展一次定向结对帮扶活动;十是
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
因接到通知,要赴通山参加全省会议,我于下午返回十堰。此行,来去匆匆,时间虽短,但有诸多感触:没想到,边远山村变化如此之大;没想到,基层干部与群众如此和谐;没想到,朴实的村民对过上美好生活如此渴盼;没想到,这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依然还有这么多。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有亟待排解的困难,哪里就应有我们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会后我会尽快再到烂泥湾村和白云寺村。
曹芳明)
局长(作者系市民政局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