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金钗(chāi)三缄其口(jiān)颔联(hàn)纨绔子弟(kù)B.给养(gěi)危如雷卵(lěi)分娩(miǎn)妩媚多姿(wǔ)C.俟机(sì)沆瀣一气(hàng)奶酪(luò)不容置喙(huì)D.奇葩(pā)不谙水性(ān)城垣(huán)风流倜傥(tǎng)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政府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B. 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C. 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时间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D. 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③⑥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⑥①④
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和宋代豆油“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 见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6.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产听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见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豆油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
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 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
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3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1○2○3 B.○1○4○5 C.○2○4○6 D.○3○5○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
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11.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2)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雨 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老人出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的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14.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
(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16.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为什么“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6分)
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8分)
六、(15分)
18.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
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20.穆家寨中学高三(1)班将于下周举行以“读书乐”为主题的读书心得交流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
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6分)各 位 同 学,今 天 我 们 召 开 一 个 读 书 心 得 交 流 会,主 题 是 “ 读 书 了 ”。
希 望 各 位 踊 跃 发
言,让 大 家 分 享 你 的 阅 读 心 得。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某杂志社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2%,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5.2%,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8.6%,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为33.8%。有人认为,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多数青少年思想仍然很健康、很阳光。有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篇: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二十八年,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而他,鲁滨孙,就在海上漂泊了二十八年!
这是我看过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触。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个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翻了船,除他之外无一人生还。他流落到了孤岛上。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与勇气,二十八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岛,这个人就是倒霉而又幸运的鲁滨逊·克罗索。在荒芜人烟的孤岛生活了28年啊!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可见鲁滨逊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岛的他是绝望的,他说:“我整天悲痛着我这凄凉的环境,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兽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独特的个性体现了出来,对生活充满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鲁滨逊还是坚毅的人。他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较“豪华”的住所…… 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得的。
读完之后,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岛,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能干些什么?会劈柴?会打猎做饭?我连洗自己衣服还笨手笨脚的呢!再说了,没有一个人讲话,多孤单呀!我准会憋死的!可见鲁滨逊是多么乐观向上!我觉得人应该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像鲁滨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取得最后的胜利!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岛,战胜困难,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小说写得真实自然,富有传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岛上种庄稼,搭木屋,吃了千辛万苦,生存下来。但回家心切,使他着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这个鬼地方,结果还是失败了,最后终于回到阔别28年的英国。
当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读完了这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时,我想我真的被震撼了,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震动。一个个问号不由地萦绕在我的心头,假如我是鲁宾逊……
假如我是他,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我会像他那样不自暴自弃,重燃生的希望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因时顺变,积极自救,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软弱与无能。从呱呱坠地到背上书包,父母,学校为我们铺设了成长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这条平坦的大道上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没有挫折,没有风浪,而我还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其实我根本没有咀嚼过生活中的苦涩,我是幸福的。
在鲁滨逊认为,天底下没有什么人类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人类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我们学习也一样,必须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各个学科学好,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一股动力不断促使我们前进。同时,还必须在做好每一件事后力求精益求精。
鲁滨逊也是一个常人,他没有什么惊人的本领可以在这凄凉的环境中久久地挣扎。为了重新拾起勇气,鲁滨逊写了一张利害差异表,把种种可能都分析出来。无论是出于消极还是积极,这使得他能够冷静下来,从只会空想的日子里解脱了出来,学会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从而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去改善现状。
一个名人说过:苦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而对于强者来说则只是一块不起眼的垫脚石。是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要调整好心态,就能够把所有的烦恼一扫而光,把困难化为前进的动力。困难来临时,我们要认真冷静地分析这件事产生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排除和克服,而不是盲目地发泄和不切实际地空想,这样做不但徒劳无获,而且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宾逊的性格。他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决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训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晒面做面包。在岛上的第24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个忠实的奴仆。就这样,鲁宾逊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面对人生困境,鲁宾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现在,在西方,“鲁宾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所以,给我们的精神启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智慧与胆识于一身,冒险与开拓等等……
鲁滨逊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我会尽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较“豪华”的住所……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付出了无数汗水、克服了许多困难才换来的。这样的生活对于那时的鲁滨逊来说,可以算得上豪华了。相比那些遇到问题便退缩的人来说,鲁滨逊是多么的坚强啊!
其实,现在的很多人都是那些遇到问题便退缩,不敢勇敢面对困难。不仅如此,现在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不要说冒险了,连小小的家务也不让小孩子做,天天总是说:“我的小宝贝啊,你读好书就行了,其他的就等爸爸妈妈做就是了。”读书固然重要,但生活的小事也不能忽略。想一想,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如果你连家务都不会做,你能生存到吗?读完这部著作后,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像书中的鲁滨逊那样在大海遭到风暴,我能向他那样与风暴搏斗,最后逃离荒岛获救吗?恐怕我早已被那大海所淹没,被鱼虾所吞食;如果我漂流到孤岛,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能干些什么?我会劈柴吗?会
打猎做饭吗?我连洗自己衣服还笨手笨脚呢!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像鲁滨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创造奇迹,取得最后的胜利。
写作背景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离智利400英里之遥的安·菲南德岛上达4年4月之久,四年后他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当他被救回英国时已成了一个野人。英国著名作家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逊”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他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他和鲁滨逊都被说成有捕山羊和以羊皮为衣的经历,也都被猫骚扰过;他们也都驯养过山羊和同猫作伴,还都抽时间向上帝祈祷过。但鲁滨逊在其他方面并未借助赛尔科克的经历。本书成书于1719年左右,在作者快年届60时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传记体小说,为自己博得了“英国小说和报纸之父”的美誉。
这是一部流传很广大,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主人公鲁滨逊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如果一个人遭遇困境,而无人解救就必须学会乐观地去改变现状,而这需要像鲁滨逊那样有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我们阅读完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所能体会到的。
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与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鲁滨逊又是个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
首先,鲁滨逊是一个不安分的冒险者。在家中,父辈所有的希望全都放在了鲁滨逊一个人身上。父亲要求儿子老老实实地靠自己的勤勉和努力挣一份家财,过一辈子安适而惬意的生活。但是这个孩子遨游四海的念头从没有改变过。于是,他背着家庭,私自出海,尽管道路坎坷,可是最终一种“神秘而有力的天数经常逼着我们自寻绝路,使我们明明看见眼前是绝路,还是要冲上去。”情感战胜了理智。在鲁滨逊看来,没有比冒险和开拓进取更刺激和好玩的事情了。骤然成为巨富,和妻子、孩子的家庭之乐,岁月催人老的无情,这一切依然难以阻挡鲁滨逊的步伐。侄儿的劝说,不过是鲁滨逊伺机而动的诱因,真正的原动力仍然是他不习惯平凡生活、无意安适生活的所致。这样,鲁滨逊开始了新一轮的冒险历程。
第二,鲁滨逊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鲁滨逊漂流记》中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他在岛上生活的日子。人们常言,人生不如意事者十之八九。若我们有机会置身于几近与世隔绝的孤岛,那么就可以体验生存的极限究竟有多
大,自己承受的压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鲁滨逊不是一个幻想家,也非在困难面前消极作为的懦夫。他注重的是实际,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于是,在28年的孤岛生活中,生存成了他整日整夜“劳心劳力”的主题。搬运船上用品、营造住处、驯养山羊、种麦植稻、置办桌椅、烤制面包等等,都在他的手脚并用中施展开来。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他都在为满足的愉悦而努力、而奋斗。苦变成了乐,艰辛成为了享受,有什么不能克服的,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仔细读读鲁滨孙制作面包的情节吧,在那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类的精巧,人类的智慧和人类的创造,可以证明“人类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故而,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奋斗者的拼搏心声,看到的是一个开拓者的奋斗足迹。
第三,鲁滨逊展现了一个独立人格的大写的人。如果说笛福用第一人称“我”来称谓鲁滨逊是一种写作手段的话,那么在这部小说里要表现的人物形象则是一个艺术和思想合一的。在家里,鲁滨逊置父亲的劝诫于不顾,私自出海,体现的是一个不同于父辈的“叛逆者”的角色。而在孤岛上——一个完全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地方,仅有的就鲁滨逊一人而已。想要在那里生存下去,需要展现的是乐观进取的个人主义精神。鲁滨逊正是这一舞台上的成功演员。但是应该看到,笛福塑造的这个人物,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局限性。比如,鲁滨逊在海岛生活的日子,实际上就是早期资产阶级殖民史的缩影,是为追逐利润,为扩大市场向全世界进发的历史。它并非春风化雨、和风送暖,而是伴随着血与火、刀与剑。鲁滨逊去非洲搞贩卖贸易,既是证明。又如,我们赞赏笛福否定教会禁欲主义的历史意义,但是作者似乎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鲁滨逊眼里,一切可用的标准在于有用,包括上帝在内。人类情感中相当重要的亲情关系在他那里并不占重要地位,三个孩子的诞生和妻子的去世也没有让他有什么激动之处。他最关心的,仍然是向
殖民地的进军和对财富的强烈占有。
如果我是他——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岛,战胜困难,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小说写得真实自然,富有传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岛上种庄稼,搭木屋,千辛万苦地生存下来,但想回人间的心切,使他着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这个鬼地方,结果还是失败了,最后于1687年回到阔别28年的英国。翻开书的第一页:“以此书奉献给那些时时处处依赖父母,依赖学校的青少年朋友们,”我从扉页上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便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反感,任性,娇气,依赖性强而动手能力差,这的确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缺点,但我们不甘心承认这些,我们不也希望做得更好吗?可为什么,周围的人总要给我们戴上这顶“帽子”呢? 当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读完了这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时,我想我真的被震憾了,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震动,一个个问号不由地萦绕在我的心头,如果我是鲁宾逊。如果我是他,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的时候,我会像他那样不向命运低头继续远航吗?不,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不会去接受那充满困难和挫折的生活,因为我没有那份自信,如果我是他,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我会像他那样不自暴自弃,重燃生的希望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因时顺变,积极自救,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如果我是他,当看到野人与自己的同类开宴会时,我会像他那样勇敢地站起来,在仅有一个助手的情况下同他们搏斗吗?不,我宁可躲得远远的,祈祷他们永远不要发现我,因为我没有那种胆量,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软弱与无能,从呱呱坠地到背上书包,父母,学校为我们铺设了成长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这条平坦的大道上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没有挫折,没有风浪,而我还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其实我根本没有咀嚼过生活中的苦涩,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能吃饱穿暖,背上书包去上学,每天接受家人们的关爱,社会的关注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第三篇: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辽宁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摄制(shè)执拗(niù)染色体(rǎn)长歌当哭(dāng)B.疾病(jí)吮吸(yǔn)露马脚(1òu)遂心如意(suì)C.辑录(jí)恪守(kè)干细胞(gàn)数见不鲜(xiān)D.血液(xuè)脑髓(suí)文绉绉(zhōu)睚眦必报(zì)[答案] C [解析]【A项,“当”应读“dàng”,B项,“吮”应读“shǔn”,D项,“髓”应读“su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 矍铄 再所不惜 人情世故 B.部署 好像 金碧辉煌 细水常流 C.梳妆 赋与 人才辈出 破涕为笑 D.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各行其是 [答案] D [解析]【A项,“再所不惜”应为“在所不惜”,B项,“细水常流”应为“细水长流”C项,“赋与”应为“赋予”。】 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A.也 躬身 体现 B.更 躬行 发挥 C.更 躬身 体现 D.也 躬行 发挥 [答案] B [解析]【“也”表示并列,“更”表示递进;本句中要突出方永刚是“行者”,所以用“更”。“躬身”,①自身,②亲自;“躬行”,亲自实行。本句中显然要用动词,所以用“躬行”。“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发挥”,①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②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本句中“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属于“能力表现出来”,所以选“发挥”。】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友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答案] A [解析] 【A项,“薪尽火传”,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B项,否定不当,“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前面加“不应”就把意思弄反了。C项,弄错对象,“大人不见小人怪” 旧谓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语境中“小人”是自己,非“你”。D项,望文生义,“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C 1977年12月10日,中国积聚了10年之久的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答案] 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化石牙齿”,应为“牙齿化石”;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补上宾语中心语“等问题”;D项,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只有“挖掘机”才能“挖土”,这些机器车辆,也不可能自动听指挥,应改为:“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工作。”】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承认技术应用有负面作用,但他认为这只能通过技术来消除。埃吕尔说:“我们在尽力揭露技术发展招致麻烦的一面……我深信,所有这些麻烦都会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被消除,并且,确实也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才能消除。”技术对消除、减弱技术的负面效果,当然有重要作用,例如要在煤中脱硫,就应当研究和应用脱硫的技术,只有主观愿望是不行的。但脱硫技术不会从燃烧煤的过程中自动生长出来,研究与应用脱硫技术,仍然是人的决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会自然消除,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
另一位学者弗洛姆说,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则:第一原则是“凡技术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第二原则是“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弗洛姆所说的第二原则,就是所谓的效率原则。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能够做”等于“应该做”。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技术,也应当采用,并且努力强化它的恶果。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能够”不等于“应该”,正如“应该”不等于“能够”。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能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是人主宰技术的命运,而不是技术主宰人的命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即人造物进化的逻辑,也可以说是技术自身的逻辑;更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或称社会逻辑,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技术的社会逻辑高于技术的自然逻辑,当这两种逻辑冲突时,技术的自然逻辑服从技术的社会逻辑。技术本身的善恶、技术应用后果的善恶,只能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人类的最高目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技术只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技术越发展,越应该强调对技术的人文关注。
6.下列不屈于作者对弗洛姆“第一原则”评价的一项是 A.第一原则事实上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伦理判断。B.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而这一逻辑是片面的。
C.如果应用这一原则,那么,势必会放弃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D.第一原则强调了凡技术能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答案】 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对“第一原则”有一个基本理解。然后,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关于“第一原则”的相关信息。再分析各个选项内容与相关信息的异同,进行判断。下面分析各个选项:
A项,第2段中有这样的表述:“„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能够‟不等于„应该‟,正如„应该‟不等于„能‟”。”显然是“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伦理判断”。B项,从第2段中“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这样的表述,可以得知第一原则提出的逻辑是片面的。
C项,第2段中有这样的表述:“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这里“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就是指“应用这一原则”。
D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第2段中是“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而不是单指“第一原则”。故选D项。】
7.根据文意,下列对“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主宰技术的命运,人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遵循技术的自然逻辑。B.人类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技术必须为这个最高目标服务。C.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人和技术是创造与应用、开发与控制的关系。D.技术应当为人谋利,所以应大力发展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答案】 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对“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有一个基本理解。然后,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关于“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的相关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与相应选项的内容比较,进行判断。下面分析各个选项:
A项,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题干要求“对„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的理解”,但这里只有对“人是主体”,而对“技术是客体”却避而不谈。
B项,分别从“人”和“技术”两个方面解说了对“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的理解,符合题意。
C项,犯了混淆关系的错误,在第3段中“人和技术”的关系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不是“创造与应用、开发与控制的关系”。
D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第3段中有“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这样的表述,并没有说“应大力发展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故选B项。】
8.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要降低技术的负面作用,应强化人对技术应用的责任感,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判定技术应用的后果。
B.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消除,而且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才会被消除。
C.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技术能做到的事,我们就应该去做。
D.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责任不在技术而在人,在于人怎样应用,所以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而非自然逻辑。【答案】 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况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仍然要通读全文,对作者的观点有一个基本理解。然后,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在文中找到的相关信息。再分析各选项的内容与原文观点是否一致,再作判断。下面分析各个选项:
A项,文章开篇便点明了“技术应用有负面作用”,降低技术的负面作用,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符合题意。
B项,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第1段中说“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会自然消除”,这“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
C项,也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是第2段中假设的一种情况,但这种情况“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D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第3段中“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而非自然逻辑”是在“这两种逻辑冲突”时,并非所有情况下。故选A项。】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问: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本文有删节)[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其职之不举 举:称 B.再四皆不然 然:这样 C.烛之则狗也 烛:照 D.且数十武 武:步 [答案] 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同时结合学过的古文中的实词常见用法以及熟语(成语、俗语、谚语等)用法进行推断。B项,“然”同“燃”,点不着,成语“然荻读书”中“然”用法同此;A项,“苟其职之不举”,意思是“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职守”,即“不称职”;C项,“烛”,名词活用为动词,高中语文《登泰山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烛”用法同此;D项,“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以柳枝横扫之 然以其猛也 B.旦若遇之于市 卒灭于虎
C.过冉氏门而东 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 D.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答案] 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同时结合学过的古文中的虚词常见用法进行推断。A项,“以”分别为:介词,用;连词,因为。B项,“于”分别为:介词,在;介词,被。C项,“而”分别为:连词,表示相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D项,“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11.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人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通读全篇,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然后认真分析题目中所列的几个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是否符合题干要求,①句,狗常咬伤人,属于“烹狗原因”;②句,狗欺软怕硬,属于“烹狗原因”;③句,刘位东的设想,非“烹狗原因”;④句,写狗的凶悍,非“烹狗原因”;⑤句,狗给主人带来的麻烦,属于“烹狗原因”;⑥句,狗的优点,非“烹狗原因”。排除③、④、⑥句,因而选C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答案] 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通读全篇,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并与文章对照,注意与文章的差别,哪怕是细微的差别。本文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冉氏之智,过人远矣”等句子,可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显然是错误的。] 【参考译文】
本县有家姓冉的人家,养了一只很凶猛的狗。它碰到路过的人,就要追上去咬,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拿出钱来给人家治伤,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那姓冉的为此而很讨厌那只狗,但是因为狗凶猛,不忍杀它,就还是养着它。
刘位东告诉我说:“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离家门还有一里多路,许多狗围着我汪汪地叫,冉家的狗也叫着迎上前来,我用折下的柳枝向它们横扫过去,许多狗都退回去远远立着,只有冉家那狗竟奔上来要和我搏斗。它冲了好几次,我几乎被它咬伤。我边斗边走,走过冉家门口往东,过了几寸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当时我巳很疲惫,幸而离狗已远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离开,那只狗还远远望着我汪汪叫。回家以后,我想:这只狗倒是奸狗,假如有盗贼仇人夜里去他家抢劫,狗一定守住家门咬人,就有几个人也进不了他家门一步啊!听说姓冉的很讨厌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劝他不要杀掉这只狗。这样的狗,是千金也难买到的!“过了几天,冉家的邻居到我家来,我问起那只狗。他说„已经杀掉烧来吃了。‟我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那一夜,盗贼进了冉家。主人发觉了,叫醒两个儿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赶,盗贼害怕了逃跑了。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应;到处找,找不到。回房要上床,听到床下象有喘息的声音,用烛一照,见正是那只狗。它蜷屈了身子蹲伏着,一动也不敢动,低了头,闭了眼,好象唯恐有人听到它的声声的样子。主人说:咳!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是因为想它有一天紧急中可以有用处,哪知它追咬过路人是勇敢的,见了盗贼却这样胆小畏缩!就为了这样,第二天把它杀掉烧来吃了。‟”
唉!天下与人勇敢搏斗而对盗贼胆小害怕的,难道只是这只狗吗!现在街市上的流氓无赖,平日到处闹事,在本乡本地横行不法。有的在衙门里挂个差役的名,有的在兵营里吃一口粮,他们专欺侮文弱而善良的人,他们走在路上,人们都要远远避开;他们一恕,就叫来一大群同党,手拿凶器围拢来砍人,什么人都不敢惹他们,样子真象个壮士一样。一旦地方上有小批强盗,叫他们拿了兵器,编进宫府,防守地方,人数不下一百几十;马房里的马夜里有点惊扰叫起来,他们就以为强盗来到,两手抖抖索索,拔刀出不了刀鞘,总算跑了出来,身子还在抖,身上的东西碰击出声音来。点燃火器,一而再,再而三都点不着。听说要出发到防守的地方去,离贼军还有几百里,离家乡仅仅几十里,那就哭哭啼啼和父母妻子告别,象以后永远见不到的样子,他们的激动和惊慌到如此地步!所以我说:为私而斗很勇敢,为公而战就胆怯的人也有的是,又何必责怪那只狗而杀了它呢?咳,这不太过分吗?
话虽是这样说,可是养猫的,是要猫捕鼠;养狗的,是要狗防盗。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职守,这已经是没有用了,何况加上它还要咬人?种狗,岂可以留下来?石勒要杀掉石虎,他母亲说:“跑得快的牛小时候,总会弄破车子,你还是稍稍容忍他吧。”到后来石勒的后代,到底灭绝在石虎之手。只贪图牛能跑得快,不管车子会撞破,尚且不对;何况只撞破车子的牛实际跑不快呢?然而那种女人的仁慈心肠,古今都一样;从此说来,那姓冉的所有的才智,超过了一般人多得多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2分)13.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答案]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断句共4处,每处1分。错1处扣1分。)
[解析][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这句话中,“故曰”是一个总结上文的词语,“私斗”和“公战”是相对而言的,“嘻”,语气词,引出议论,宜停顿。] 14.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冉氏以是颇患苦狗。(2分)(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4分)[答案](1)冉氏因此很厌恶这条狗。
(2)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译出大意给2分;“向”译为“从前”一类的意思给1分,“不之杀”译为“不杀它”一类的意思给1分。)[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把握全文意思,不要断章取义,翻译以直译为主,注意“信”(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同时还要注意一些“踩分点”。第(1)句,注意“以是”,因此;“患苦”,意动用法,“以……为忧”、“以……为苦”,或“厌恶”、“不满”一类。第(2)句,“向”,先前,从前;“不之杀”,宾语前置,不杀它;“为”,因为。]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独坐(节选)夜 深 唐?王维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王诗和周诗都是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2)“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 [鉴赏示例]
一、王维《秋夜独坐》赏析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象僧徒坐禅。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传神如化,历来受到赞赏。
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后二联便是写觉悟和学佛。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倘使果真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从情入理,以情证理。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动,感受真切,情思细微,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而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枯燥无味,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
二、周弼《夜深》赏析 16.填空。(4分,每小题1分)(1)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哀吾生之须臾,”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3)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三幕话剧《 》,采用图卷式结构,塑造了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等鲜活的文学形象。
(4)法国作家 创作的《人间喜剧》展开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答案](1)星垂平野阔(2)羡长江之无穷(3)茶馆(4)巴尔扎克每空1分。如果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1)(2)小题虽似情景默写,但根据上下文也可以默写填空的;(3)(4)小题的作家作品考查也是很常见的内容。]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炉 火 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忙,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呵,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边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味地回忆到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的情景。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也有相同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1984年11月24日
17.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2分)[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文章题目为“炉火”,开篇却写“秋去冬来”的景色,从内容上看是自然引出下文,从情感上看是为下文感动和感奋的情绪张本。] 18.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3分)[答案]感伤(感伤之情)→感动(温馨之情)→感奋(激昂之情)(答对1层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里要求用“三个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从第一段可以看出作者的“感伤”,从第三到五段(如“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等)可以看出作者的温馨之情,从第六到九段(“我要活力”“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不像一声声鼓点吗”等)可以看出作者的激昂之情。] 19.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5分)[答案]这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各1分)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1分)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1分)[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先要点明何种手法,然后再联系文章分析其作用。这里比喻和拟人的句子很明显,对比主要有两组: “会客厅的清冷”和“写作间兼寝室的暖和”,“窗外的寒冷”和“内室的温馨”。] 20.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5分)[答案]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2分)“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2分)也使行文富于变化。(1分)[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领会“炉火”的象征意义,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2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4分)[答案]不是。文章有怀旧情绪,但并非全文主旨。(1分)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分)[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这道题可以联系作者情感历程(由“感伤”,到“感动”,再到“感奋”)和炉火的象征意义作答]
六、(11分)2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3分)①科学家为了迎接“挑战”,根据超导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原理,让轮子和钢轨“分离”,发明了高速磁悬浮列车
②磁悬浮列车在正式运行之前,还需要有一个依靠轮子行驶一段距离、时速达到100千米以产生足够大的磁场的启动阶段
③磁悬浮列车由于不存在轨道对车轮的摩擦阻力,因而可突破传统列车时速300千米的极限。所以,这种新型列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④传统列车提速有一个极限——时速300千米,超过它,就会造成车轮和钢轨的剧烈摩擦,从而引发严重事故
⑤它利用磁极相同产生的排斥力大于地球引力使车辆向上悬浮,并利用磁极相异产生的吸引力驱动车辆高速前进
[答案]④①⑤②③(5句全正确给3分,连续4句正确给2分,连续3句正确给1分,其余不给分。)[解析][解答这道题首先要通读所有句子,理清思路,把握基本内容:磁悬浮列车产生的背景、原理、优势。然后寻找突破口:④句讲传统列车提速的问题所在是磁悬浮列车产生的背景,应作为第一句。最后通读,检查。] 23.右图是2000年至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世界平均增长率的统计表。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其异同点。(不超过40字)并对此表所反映的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加以简要评述。(不超过20字)(5分)[答案] 共同点:都在增长。(1分)不同点:中国是稳定性增长,(1分)世界是起伏性增长。(1分)评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改革成效显著。(2分)答案不必拘泥,意思相近即可,每超过1字扣1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注意横比和纵比,横比中可以看到2001年“中国”与“世界平均”的不同,从纵比中可以看到“中国”与“世界平均”都在增长。] 24.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辞格,另写一句话。(3分)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答案]暗喻、拟人、反复三种辞格模仿正确给2分;句子通顺,结构完整,无错别字给1分。
[解析][仿写要注意形似和神似。暗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形”;句子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是“神”,“神”自然要积极向上,有意蕴。] [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尾鲤鱼,悠悠地在清水里游荡,我一定要看准我的目标,冲刺,冲刺,冲刺……
七、(60分)25.作文。(60分)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我能!” 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满分作文示例] 我 能 辽宁一考生
花儿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纷繁多姿的斑斓色彩;柳条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绿薏缭人的脉脉含情;云儿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缥缈梦幻的天涯海角。我对自己说:我能,所以世界上多了一份成功。
我依稀地记得,出门前,父亲对我说的那句话:“孩子,咱穷,也只能苦了你了......”父亲再也说不下去了,但父亲的意思,当女儿的又怎能不知道?“爸,放心吧,我知道我该怎么做!”我拿起我的行李转身走出家门,我没有回头,因为我知道我一旦回头,泪水便夺眶而出,我不能让我的父亲看到我伤心的样子,那样他会更担心,我能做的,只有把泪水往肚子里咽。
这是我头一次出门打工,头一次离开家这么远,头一次学会自己生存,只为了那在别人眼里不算什么的大学学费,我坐在去沈阳的火车里默默对自己说:我能!
看到别人那游玩的假期,再看看自己脚下忙碌的脚步;看到别人吃着肯德鸡,再看看自己口中的馒头;看到别人轻松地走入大学的校门,在看看自己手中那可怜得不能再可怜的钱,我对自己说:我也能上大学!我能,所以我必须这么去做:
早上5点起床,开始我的家教生活,一直到晚上10点,每天晚上我还要做陪读,讲题的时候我的嗓子专心的痛,一回到我租的房子,我对着水龙头大口大口地喝自来水,却从不买一瓶矿泉水;
每天我都要在不同的人家来回穿梭,到晚上,脚上总是起了许多的水泡,我却舍不得花一快钱去坐公交车,我用我的这双脚去走我自己的路,无论脚有多痛,现在我的脚比以前厚了许多,全是一层一层厚厚的茧子; 每天中午我从不舍得去吃午饭,我总是利用这个时间给人发传单,实在不行了,我就到超市里去买一块钱4个的馒头,下午又接着去做家教;
半夜,我总是无法入睡,我躺在床上,一个人静静地发呆,心里孤独得很,却只有明月相陪......但我还是成功了,我赚到了大学的学费,成功地入学。现在我的生活已经好转,我能,所以我成功!我感到很自豪,因为我在自己独立地生活,因为我是强者。
暑假又一次来临,我又要开始我的打工生活,但是我很快乐,因为我的父母已无须帮助我,反而我还为他们买些东西,我要让他们知道,我长大了,我是他们的骄傲!因为我能!我能,所以更大的成功在等着我
第四篇: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辽宁卷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辽宁卷
自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代言明星是否担责,一直是一个众人议论的社会热点。2009年辽宁关于明星代言和江西关于兽首拍卖的题目都围绕社会热点设题,这就启发学生要关注社会生活,不要一味埋在书山题海中,这对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在立意时,应注意所确定的写作题旨应该与材料相联,而不能如话题作文的立意那样只是相关。在内容上,可以直接就明星代言问题进行构思写作,也可就明星代言问题延展开去,但必须与明星代言有关联。甲乙丙丁戊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为考生立意的角度提供了参考,考生也可以另立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在论述时,思维不可偏执一端,注意运用辩证方法,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首先在提
出自己的观点时不要走极端,不要因明星代言的三鹿奶粉等出现了问题就彻底否定明星代言,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中国明星代言所存在的问题,对此,还应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李锡琴)
回到目录:2009高考作文试题评析(7省市)
编辑推荐:
2009年高考作文病文诊断(18省市)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佳作点评(13省市)
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考卷作文题特点分析
相关链接: 名师点评:高考作文没有绝对的满分与零分
高分作文: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高考作文精品素材集合及满分作文欣赏
第五篇: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辽宁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组是 A.同胞(pāo)B.萝卜(bo)C.素质(zhì)D.烧柴(chái)
澎湃(pài)因为(wâi)血脂(zhǐ)刚才(cái)
哺(pǔ)育 其(qí)他 祛(qū)除 裁(cái)剪
扒(pá)窃 潜(qián)力 挣(zhēng)扎 豺(cái)狼
()()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剖析和挞伐,鞭辟人里,发人深思。B.说起去年发生的那件事,两个人脸上依如往常,目光中带着幽怨和冷漠,相对许久许久。
C.明年,他只打算完成一部电视剧本,其他的事不想做。关于电视剧本的详细情况,他说,不易过早泄密。
D.她把海南的荔枝、芒果,新疆的哈密瓜、紫葡萄等珍果和自家产的黄橙橙的菠萝放在一起,装满了一篮子。
()3.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轻重④礼品的贵贱⑤显示出关系的亲疏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 B. :。。C.。,。D.,,。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②金钱的多少③表示着人情的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岫岩古称大宁镇,其采玉的历史可以 到汉代以前。
()
②如果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不开前进的。
③语音也是发展变化的,汉字不以标音为主,因此,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变化。
④校园流行语,各个时期都有,各类学校又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适用于正式。
A.回溯 步子 但是 场所 C.回溯 步子 因为 场所
B.上溯 步伐 但是 场合 D.上溯 步伐 因为 场合
()5.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水平和技术队伍的素质通过神舟飞船上的一块块仪表板充分体现出来。
D.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20世纪80年代,“网际互联协议”使得人们可以连接任意两台计算机,这样,一个巨大的网络——因特网——在全球蔓延开来。20世纪90年代,随着“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出现,人们可以链接任意两个文件,这样,一个庞大的在线图书馆兼大卖场般的万维网在因特网上迅速形成。到了今天,新的协议又出现了,它就是“网格协议”。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伊恩·福斯特说:“人类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未来,计算机资源的实际位置已不再重要。”福斯特和南加州大学信息学院的卡尔·克塞曼是网格计算领域的先驱者,他们主张网格计算类似于电网,而且需要有一个协议来支持。这种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能够使家庭和公司的计算机有能力进入到网络中寻找和调用资源而
。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开发了Globus Toolkit这种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软件,并使之成为实际上的网格计算标准,也就是网格协议。
克塞曼说:“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应急小组的领导,正在处理一起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事故,你可能想要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如泄漏物中含有哪些化学物,预报的天气状况如何,它们对事故处理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交通状况怎样,它对疏散线路有什么影响„„要在今天的因特网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因为登录步骤的繁琐和软件的不兼容随时可以使你陷入困境,而如果采用网格计算,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易如反掌。网格协议不但为人们发现、访问和调用几手所有的在线资源提供了标准的平台,而且也为安全和认证等要求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网格计算技术的最直接应用之一是网格计算机的研制和开发。目前,世界各地正在建造很多台网格计算机,它们都得到了许多汀业巨头,如IBM公司、SUN公司和微软公司等的大力支持。事实上,所有这些计算机都采用了GlobusToolkit,拥有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可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粒子物理学、地震工程学等领域。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投资8800万美元建造的Tera Grid就是这样的一台网格计算机。它将在今年年底前建成,设计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l万亿次浮点运算,建成后将成为当今地球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之一。由于福斯特和克塞曼对网格计算的巨大贡献,他们关于网格计算协议和标准的工作开始于1995年,因而,加利福尼亚通信和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拉里·斯马尔和其他一些科学家称1995年为网格计算运动的起始年。福斯特和克塞曼的工作使得网格计算变得现实可行。随着网格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将能随时随地把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功能异常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和专家资源等诸多资源的全面共享。7.下列有关“网格协议”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格协议实际上是一种网格计算标准。
B.网格协议使人们能够链接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等许多东西。C.网格协议能够确保异构系统工作协调。
D.网格协议能提供标准平台,但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
()
()
8.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人文中第二自然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A.不在乎与对方的计算机是否连接 B.不在乎对方的计算机位于何处 C.不在乎对方的资源是否在线 D.不在乎对方是否签署了网格协议
9.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单一系统那样协调。A.网格计算技术及其应用
B.网格计算机与网络资源的全面共享 C.网格计算机与网格计算技术 D.网格协议及网格计算方法
()
()
A.与网格计算相类似的电网是需要有一个协议来支持的异构工作系统,它工作起来像B.网际互联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因特网上登录步骤繁琐和软件不兼容的问题。
C.有了网格计算机,应急小组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成功地处理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D.今天的因特网由于没有网格协议的支持还不能应用于遗传学、粒子物理学和地震工程学等领域。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日:“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注)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②讟:怨恨。③台使:六朝时推朝廷使者。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轨遂投城遁走
投:投奔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济:渡河 C.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
()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祟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伺的一组是 A. 咸去乃见思
()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B. 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C. 罴为没食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D. 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1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的一组是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②便袒身露髻徒跣
()③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 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食煮好的粥。
每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食
物;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C.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B.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事,他勃然大怒,拿起靴子来击打对方。D.王罴作战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杀敌;
镇守华州时,他竟欲与神武帝拼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3分)
(2)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西厢记》)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认识自我” 纪伯伦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8.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4分)
19.回答下列问题。(6分)(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2分)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21.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4分)
六、(12分)2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不超过30字)(4分)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他们都能。
23.以“我国近代考古开始较早的地区之一”为开头,把下面语段中加横线部分重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不得改变原意,可增删少量词语,但句中不能使用标点符号。(4分)古文化的辽西区,以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为主,波及到京津唐地区。这一地区是探索燕山南北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近代考古开始较早的地区之一。1921年就有考古工作者对锦西沙锅屯遗址进行发掘,1930年又有人对西辽河流域的史前文化作过调查„„
我国近代考古开始较早的地区之一。
24.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每一汪水
塘
里,都
有
海
洋的气息;
,;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七、(6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1.B 2.A 3.C 4。B 5.D 6.C
二、(12分,每小题3分)7.D 8.B 9.A 10.B
三、(12分,每小题3分)11.A 12.C 13.D 14.B
四、(1.8分)15.(6分)(1)于是就颁赐给王罴铁券,说只要荆州城完整就一定授予本州刺史一职。(3分)译出大意给1分;“遗”译为表示“给予”一类的意思,给1分;“全”译为表示“完整”、“保全”一类的意思,给1分。
(2)只有王罴能取信于民,所以没有隐匿的人,他征收的粮食不比各州少。(3分)译出大意给1分;“信著于人”译为“取信于民”或“在百姓中享有信誉(信誉卓著)”等,给1分;“不少诸州”译出比较关系,给1分。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分)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
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17.(4分)(1)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2)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只给两小题评分。每小题两空,补写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五、(18分)18.(4分)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答案包括以上画线的四个要点,按顺序每答出一个要点或相似表述,即给1分。19.(6分)(1)外貌特征:身材矮小;前额不宽,天庭欠圆,秃顶,鹰鼻弯长,双眼凹陷,嘴唇肥厚,脖子粗胖。(2分)只答“丑陋”一类概括性词语而无具体描述不给分,只答出相貌特征或身材特征的给1分。(2)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4分)答出“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赛艾姆外貌”的给1分,答出“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的给2分,答出“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心中拼接(组合)而成”的给1分。答案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20.(4分)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只答出寓庄于谐的基本内涵或只举出实例却没有对寓庄于谐进行阐释的给2分。能够联系文中实例对寓庄于谐作具体赏析的给4分。21.(4分)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本质)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人物形象的意义)答出人物形象本质的给2分,答出人物形象意义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六、(12分)22.(4分)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常的奥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意思答对,表意完整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超过规定字数,每4字扣1分。23.(4分)是以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为主并波及到京津唐地区的旨在探索燕山南北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古文化的辽西区。
内容每遗漏一处扣1分,不是长句的扣2分,句中使用标点的扣2分。扣分不能超过4分。24.(4分)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一致,构成排比,给2分。每句的内容具有小中见大的逻辑性,给2分。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不完全一致,扣1分。语句生硬,不通顺,扣1分。
七、(60分)25.(60分)写作
说明: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③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