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06:2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第24课 诗词五首

【导学目标】

1.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古诗词。2.了解诗词的作者,整体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中心。3.欣赏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难点)【课时计划】 2课时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第一课时 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

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情,而且记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绪和心理记忆。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与感动。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冢累累(zhǒng)

狗窦(dîu)

雉(zhì)

舂谷(chōng)....作羹(gēng)贻(yí)戍梁州(shù)...(2)词义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坟墓。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狗窦:让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贻:送,赠送。戍:以兵守边。2.作者名片

《乐府诗集》,宋朝人郭茂倩将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而成,共分为十二类。“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诗体。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 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两卷。

3.背景资料

《十五从军征》:东汉末年,长期战乱,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残酷的奴役,使许许多多的风华少年,一直服役到老。大片田园荒芜,百姓多半家破人亡。这首诗所反映的便是这一悲惨的景象。

《诉衷情》:陆游出生第二年,北宋便为金人所灭。陆游青壮年时期一心向往中原,收复失地。四十八岁那年他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公署里参与军事活动。但当时的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一味主和苟安,所以他的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时常在诗词中表露出来。这首词便是晚年退居山阴以后抒写上述情怀的名篇。

学法指导

体会诗歌情意的技巧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是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二是诗人的人生经历。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阅读古代诗词,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体会出诗人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感情。诗人常把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诗人常运用古籍中的趣闻轶事、寓言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

答题格式:这首词通过描写„„的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

步骤二 内容精读 深悟文本

一、学习《十五从军征》(一)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回顾划分古代诗歌朗读停顿的一般技巧。

【交流点拨】从形式上看,四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节奏;五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三节奏或二、二、一节奏;六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二节奏;七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三节奏或二、二、二、一的节奏。须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诗歌停顿划分,可以按意义单位分,也可按音节分,有规律可循,但并无定数,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2.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揣摩停顿,小组商讨难读诗句的停顿。【交流点拨】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二)深层探究

1.全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2.“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老翁的家人都已不在人世,原本温馨的家已成为荒凉之地,这一切都是残酷的战争造成的。

3.老兵看到家中荒凉的景象已经知道亲人都已去世,为何还要“出门东向看”?

【交流点拨】他出征前常常随亲人到村东农田劳动或在家门东望可见到耕作的亲人;饭做好后,“不知贻阿谁”心里伤悲,不由自主地走到门口向东望,盼望见到亲人。这种虚无的想法更加突出了老兵的孤独与痛苦。

二、学习《诉衷情》(一)整体感知

1.先听范读后诵读,注意读音、节奏和情感。【交流点拨】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鬃/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2.词中描写了哪三个生活场景?

【交流点拨】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情景;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却看到战袍尘封的场景;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与如今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相对比,反映了词人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二)深层探究

1.词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心?至少举出一例并说明理由。

【交流点拨】示例:“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时的英勇气势;“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却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包含了诗人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

2.赏析“尘暗旧貂裘”中“暗”的妙处。

【交流点拨】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世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的暗淡画面写了出来,也形象地写出了词人自己心情的灰暗、失望和怅惘。

3.说说你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理解。

【交流点拨】词人总结自己的一生,理想始终不能实现,空有报国之心却不能在“天山”抗金前线奋战,只能老死在滨水河滩,“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了词人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翼,落在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4.“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应如何理解,难道指的是陆游一心想要追求高官厚禄吗? 【交流点拨】“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词人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像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词人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步骤三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一)总结课文

《十五从军征》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诉衷情》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这两首诗词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让我们一齐背诵这两首诗词,去进一步体味吧!

(二)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把《十五从军征》改写成一篇小说。【附: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总写十五从军八十得归 远望:松柏冢累累近看野兔野鸡 旅谷旅葵 行动汤饭做熟 不知贻谁

内心:泪落沾我衣兵伐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诉衷情

回忆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梦醒:尘暗旧貂裘 晚年胡未灭,鬓先秋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壮志难酬 悲愤不满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课时

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满江红》《朝天子·咏喇叭》

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我们继续学习《诗词五首》中的另外三首,看看有哪些新的感悟吧。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貂裘(qiú)

觅封侯(mì)..万兜鍪(mïu)鬓先秋(bìn)..秋容如拭(shì).(2)词义

鬓先秋:鬓早衰,鬓发早已白了。秋,指白色。万兜鍪: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拭:擦,揩。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峨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乱如麻:烦乱如理麻,理也理不清。2.作者名片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稼轩词》。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抱憾终生。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曾自费东渡到日本留学,后改名瑾。积极投身革命,寻求民族振兴之路。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策划起义,事泄被捕,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王磐(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是其中之一。

3.背景资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满江红》:这首词写于赴日留学前一年的1903年。这一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此时的秋瑾已下定决心冲破家庭的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朝天子·咏喇叭》: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号角以壮声势,王磐于是作这首散曲以讽刺。

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

步骤二 内容精读 深层探究

一、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听课文范读后诵读,注意读音、节奏和情感。【交流点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交流点拨】塑造了一个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3.词的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上片借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的表现。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赞扬了哪位英雄人物?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词人赞扬孙权这位天下英雄。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现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全诗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怀,也流露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二、学习《满江红》

1.先听课文范读后诵读,注意读音、节奏和情感。

2.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并说说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上片:主要表现了词人与家庭牢笼决裂时的矛盾心情。下片: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衫。这首词写于词人赴日留学前一年的1903年,抒发了词人对外国列强进逼的愤恨,对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3.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交流点拨】“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对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4.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词内容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基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脱口而出,不加雕饰,既清新自然,又刚健质朴。结语“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三、学习《朝天子·咏喇叭》(一)整体感知

1.听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熟读成诵。【交流点拨】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2.学生借助工具书,注解感知诗意。3.这首曲子表达了什么主题?

【交流点拨】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二)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朝天子·咏喇叭》中的拟人手法?

【交流点拨】把物写成人或把人写成物的修辞称为比拟,本曲中的拟人,属于暗拟,即借助联想和想象,把“喇叭”“喇叭声”都暗拟为“阉党”小人。从字面上看,几乎看不到人和物之间的关联,全靠讽刺诗的漫画意境启迪联想。由“喇叭”到“喇叭声”的表演至军民的反应;由“吹喇叭”到“吹”的结果,在全部暗拟之中逐层递进;由“喇叭”多次渲染,使意境深入,将讽刺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2.《朝天子·咏喇叭》中,“吹”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词人是怎样写“吹”的?

【交流点拨】全词以“吹”字贯穿始终,一语双关。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的入木三分。既而写“吹”之功用(“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乱如麻”三字描摹出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而在“全仗你抬声价”中,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锁哪”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再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憎恨。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句句是在揭露宦官敲诈百姓的罪行,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宦官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

3.“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此句结尾应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这一句用在散曲的结尾,直接抒情议论,表达了词人强烈愤懑与控诉的感情,点明了散曲的主旨。曲中连用三个“吹”,既见宦官无处不横行的嚣张气焰和丑恶嘴脸,又含着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又用“翻、伤、尽、飞”几个简洁凝练的词。控诉了宦官喝千人血、吃万人肉的惨景,格外尖刻辛辣。

步骤三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一)总结课文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到唐宋时期的诗词,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今天通过品读其中的五首诗词曲,感受到了古诗精练的语言、和谐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

(二)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岳飞的《满江红》进行比较阅读。【交流点拨】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附: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对景抒怀千古兴亡多少事 不尽长江滚滚流 凭吊英雄天下英雄谁敌手 生子当如孙仲谋收复失地 统一中原

满江红 萧索的秋色→秋思

自我写照→为人评述→慨叹孤独苦闷彷徨 雄心壮志

朝天子·咏喇叭

吹之声:曲小腔大 吹之功:抬高声价 吹之果吹翻这家 吹伤那家借物咏怀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8

第二篇:2017-2018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24诗词五首

24《诗词五首》习题精选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问君何能尔(2)浑欲不胜簪 ..(3)黑云压城城欲摧(4)折戟沉沙铁未销 ..(5)殷勤问我归何处 ..2.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字,号,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人称 “杜工部” “杜少陵”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 ”,与“诗仙”李白并称“。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3)李贺,字长吉,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李昌谷。有“ ”之称。

(4)《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杜牧,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字牧之,号。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合称为“ ”,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5)《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作者,宋代(朝代)女词人,号。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4.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物我合一境界的名句是:。(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春望》 ”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4)《赤壁》中表示议论,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的句子是:。(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7.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8.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的题目。

10.(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2)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题目。

1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12.(常德中考)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1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4.简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怎样的情感?

15.“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016吉林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①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 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住宿(住);过夜。

16.“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016武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18.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

19.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也有可能。

(2016杭州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20.《月夜》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2分)

21.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1)如此,这样(2)简直(3)坍塌(4)销蚀(5)情意恳切

2、D(解析:九万里风/鹏正举。)3.(1)元亮,五柳先生,田园生活。(2)少陵野老 诗圣 李杜(大李杜)诗史(3)诗鬼 李白、李商隐(4)樊川居士 小李杜(5)李清照 易安居士 婉约

4.(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5.(B)6.“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7.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意思对即可)8.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9.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中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1)示例一: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示例二: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示例三: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报效朝廷、忠君报国的决心)11.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12.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或“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13.D 14. 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文章无用。15.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具有大鹏高飞之志。

16.示例: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意对即可)17.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对故乡的依恋。

18.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19.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20.(1)春天;秋天。21.《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淸晨的寂静。

第三篇: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4、《诗词五首》导学案

24、《诗词五首》导学案

主编者:吴志仲 审核人:孙植荣

第十二课时 十五从军征

【教师小结】

这首诗注重以叙述抒发所见所感,用环境刻画人物形象。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的情状,暴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也反映了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诗句含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结合古典诗歌的文体知识与艺术手法,感悟诗意,品味艺术魅力。

3、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热爱今天幸福和谐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诗句含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教学难点】

结合古典诗歌的文体知识与艺术手法,感悟诗意,品味艺术魅力。【自主学习】

1、《十五从军征》意思是:十五岁去当兵。标题夸张地写出从军之早,原诗无题目,现标题是编者选用诗章的第一句添加的,这也是区分诗章的惯用做法。

2、《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一部分为文人创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体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实自然。

3、汉朝时,北部边界时时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的人的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生活中。《十五从军征》就写了一个从军老兵回家后的悲苦经历。

4、学习生字:

冢累累()狗窦()雉()舂()羹()贻()......

5、范读,指导朗读。【交流探讨】

谈谈对下列各句的理解: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3、“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圣旅谷,井上生旅葵。”

4、“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诉衷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词句含义,品味词的意境。

2、学习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含义,品味词的意境。【教学难点】

学习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自主学习】

1、《诉衷情》,词牌名。后人更名为《桃花水》《步花间》《偶相逢》《试周郎》等。单调,33字,5仄韵,6平韵。双调正体44字,上片5句3平韵,下片6句3平韵。

2、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一生作品丰富,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一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

3、选自《陆游集》,这首词为作者宋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家居所作。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忧民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有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4、学习生字:

戍()鬓先秋()

5、范读,指导朗读。【交流探讨】

谈谈对下列各句的理解: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上片: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4、“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下片:

【教师小结】

这首词回顾词人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而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迈体衰,反映了词人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世事的愁苦心情。【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4、学习生字:

万兜鍪()()

5、范读,指导朗读。【交流探讨】

谈谈对下列各句的理解: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上片: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第十三课时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教学重点】

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自主学习】

1、“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2、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片:

【教师小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满江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2、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3、注意《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交流探讨】

1、概括文章的内容。上片: 下片:

2、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3、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教师小结】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拓展延伸】 中考链接: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什么? 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 什么样的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十四课时 朝天子 咏喇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磐和散曲的文学常识;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2、反复诵读,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王磐和散曲的文学常识;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自主学习】

1、《朝天子》这首散曲选自《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是借物咏怀。朝天子,曲牌名。咏喇叭,散曲题目名。

2、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王磐有《王西楼乐府》一卷,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3、背景资料: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作者就以此为题,揭露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4、范读,指导朗读。【交流探讨】

谈谈对下列各句的理解:

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4、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5、对这首散曲的思想感情应如何理解?

【教师小结】

这首散曲表面是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

诵读古诗词,我们可以走进祖国的高山大川,徜徉于故乡的小桥流水;我们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我们可以倾心人际的交往,领略丰富的生活„„我们欣赏,我们体验,我们思考。古诗词犹如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提高了我们的修养。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散曲。

【课堂检测】

一、《十五从军征》理解性默写

(1)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3)表达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远景描写)。(近景描写)(4)描写主人公征战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5)表现作者家破人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7)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8)描写家国破败,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句子是

(2)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

(6)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9)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二、《诉衷情》理解性默写

(10)描写归乡老兵现在的境况(老人孤独处境和心情)

(1)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的句子是

写作者悲凉沉痛的句子是

(3)词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语句是(4)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的词句是

三、《南乡子》理解性默写

(2)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

写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句子是

(1)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的句子是

(2)化用《登高》中的句子是(4)下阕中写了历史人物的句子是(5)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的句子是 ?

五、《朝天子·咏喇叭》理解性默写

(3)作者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

(1)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

(2)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4)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5)用抒情点名主旨的句子是

【课后反思】

(3)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

第四篇: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共三课时

设计张丽梅 史晓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第一课时 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

一、课前预习

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搜集有关《诗经》、乐府、绝句、律诗、词的常识;了解“风、雅、颂、赋、比、兴”。

3、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两首诗词的重点字词:

2、两首诗词的名句:

3、两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

4、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两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

2、品味鉴赏两首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

3、把两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

五、学生小结 当堂检测

1、背诵、默写两首诗词。

2.给下面字注音。冢()窦()雉()羹()贻()戍()貂裘()

3、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2)《十五从军征》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3)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的句子是写作者悲凉沉痛的句子是

(4)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

5、下列选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

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B、一、二句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C、三、四句点明主旨,希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军戍守边疆,讥朝廷用人不当。D、诗人表达了对戍边士卒极大的同情,并希望象“飞将军”一样杀敌立功。

6、对理解《十五从军征》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五从军征》描写一个服役65年的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满目惨况的悲剧境遇。

B、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人的凄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从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及近,逐层描写。D、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饿沉重苦难。

7、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年”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早年的从戎生涯。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州终老此生。

第二课时

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满江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诗词。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一、课前预习

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5、两首诗词的重点字词:

6、两首诗词的名句:

7、两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

8、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两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

2、品味鉴赏两首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

3、把两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

五、学生小结 当堂检测

1、背诵、默写两首诗词。

2.给下面字注音。万兜鍪.秋容如拭.侬蛾.眉莽.

红尘

3、理解性默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的句子是(2)、化用《登高》中的句子是《满江红》

(1)、表现作者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的诗句(2)、表现作者不甘雌伏的巾帼豪情的诗句

学习《朝天子咏喇叭》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诗词。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一、课前预习

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3、本首诗词的重点字词:

4、本首诗词的名句:

5、本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

6、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本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

2、品味鉴赏本首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

3、把本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

《公输》导学案八年级下册共1课时

设计:张丽梅史小波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3、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至于郢.()敝舆.()鲋.鱼()守圉.之器()禽滑.厘()短褐.()麋.鹿()楩.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字音、重音与节奏。

3、教师指导朗读,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4、理清行文思路: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提示: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哪几个步骤?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找出自己的疑惑。

我的疑惑:

当堂检测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并整理出本小组

内的疑惑。我们组的疑惑:

五、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墨子是怎样使公输盘理屈词穷的?

2、墨子在说服公输盘和楚王时,采取了什么方法?

3、公输盘最终是用什么逼楚放弃攻宋的?本部分你想到了一个什么成语?

六、总结升华:

思考、交流: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八、当堂检测

1、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至于郢.()敝舆.()鲋.鱼()守圉.

之器()禽滑.厘()短褐.()麋.鹿()楩.

楠()

2、解释加黑点的字词

(1)起.于鲁________(2)请.说之________(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5)虽然.________(6)以.

牒为械________(7)待楚寇.

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

也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宋何罪之有?胡不已乎?胡不见我于王?此为何若人?

五、学生小结

1、背诵、默写《朝天子咏喇叭》

2、理解性默写

(1)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2)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3)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4)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5)用抒情点名主旨的句子是

((((

第五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25.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熟读并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上学年,我们分别学了《诗五首》和《诗词五首》,初步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诵诗应该是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是一个习惯。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古代诗歌的学习,继续徜徉在诗歌的古风古韵中。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因曾居住于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杜少陵”,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因其诗歌成就,被后人尊为“诗圣”“诗史”。代表作品有《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著有《杜工部集》。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挂罥(juàn)

塘坳(ào)..丧乱(sāng)突兀(wù)..3.理解词义。怒号:大声吼叫。挂罥:挂住,缠绕。塘坳:池塘和洼地。

丧乱:战乱。这里指安史之乱。4.朗读诗句,注意下列句子节奏。(1)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5.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

1.“八月秋高„„飘转沉塘坳。”一节写秋破屋之情景。这段诗中用了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明确:“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突出了风之大,受害之重,隐隐地表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心情。

2.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3.“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4.体会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总结:本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宁苦自身以利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

秋风破屋之景 顽童抱茅之景 长夜沾湿之痛

忧国忧民之心

推己及人

过故人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吗?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这首诗?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朋友情深的诗歌——《过故人庄》。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其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表作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有《孟浩然集》。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具鸡黍(shǔ)

场圃(pǔ)

还(hái)...3.朗读诗句,注意下列句子节奏。(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合”“斜”二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两句描写了诗人进庄所见,绿树环绕村庄,清幽宁静,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给人的眼界以开阔之感。“合”“斜”二字的运用,使这幅恬静之景具有了动感。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描写了一种怎样的饮酒气氛? 明确:恬静、融洽。

3.临别之际,不待主人邀请,作者自动宣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明确: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最后以相约分别,这样的结尾又开出新意,更觉老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小结:写诗人到农家作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板书设计

具鸡黍、邀——真挚 树合、山斜——清幽

面场圃、话桑麻——陶醉

待到、还来——情深田园风光

情深意厚

五、课外拓展

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导演,打算编写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你能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设计一个镜头吗?

示例:深秋季节,北风呼啸着,怒号着,漫卷着地上的枯枝落叶。这时,一位颓然的老人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中。他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攥着几根茅草。他头发散乱,满脸皱纹,眼神暗淡无光,吟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第二课时 游山西村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默写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味诗歌的内涵。3.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味诗歌的内涵。3.体会诗情,背诵、默写诗篇。【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诗宋词历来被人们所传诵,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亦是其中的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名篇之一。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品:诗有《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词有《钗头凤》《卜算子·咏梅》,散文《老学庵笔记》,有《陆放翁全集》。

2.背景知识

这首诗写于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3.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游山西村》。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七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字音:浑(hún)

豚(tún)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合作探究

1.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表现了农民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农民的厚道。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可见乡风醇厚。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此句被后世称为佳句,往往用它来比喻什么?

明确:用它来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3.颈联写出了当地怎样的风土人情?

明确: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村里的人正吹箫击鼓准备着社日祭祀土地神,他们穿戴朴素,保持着一种浓厚的乡俗。

4.尾联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诗人说,今后如果有可能在月光下夜游,我拄着拐杖随时会敲开您家的门。表达了主客之间深厚的友情。

小结:《游山西村》描绘了明媚的山乡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板书设计

腊酒、鸡豚——好客 山、水、柳、花——美景

箫鼓、古风——淳朴 闲乘月、夜叩门——情深民风淳朴

向往田园

渔家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自古以来,塞外生活常成为文人笔下的一景,塞外风景更给人以悲凉凄楚之感,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从范仲淹的《渔家傲》中领略一下。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代表作品:词《苏幕遮》《渔家傲》,散文《岳阳楼记》,有《范文正公文集》。

2.背景知识

宋仁宗康定元年八月,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庆历元年四月调知耀州,《渔家傲》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3.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渔家傲》。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词的意境。

三、合作探究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一个“异”字概括了塞外独特的秋景,从全诗看,这塞外的秋景“异”在什么地方?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明确:联系下文可知塞外秋景“异”在:“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这萧索、荒凉的塞外秋景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揭示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明确:这两句运用对比,化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虽然思念家乡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爱国精神境界。

3.“羌管悠悠霜满地”营造了什么氛围?有什么作用? 明确:此句在时间上延续“长烟落日”,描写夜景,营造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4.结尾一句抒写了边关将士们怎样的悲怆情感?

明确: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小结:《渔家傲》生动地描绘了边塞孤城落日、边声四起的奇异独特的秋季风光,抒写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情怀,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四、板书设计

渔家傲

景异:无留意 连角起 长烟孤城

——萧瑟 悲凉 荒僻

情深:家万里 羌管 霜 白发 泪

——思乡 凄婉 悲壮

浣溪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渔家傲》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忧国思乡的伟大词人范仲淹,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苏轼,了解一个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苏东坡。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2.背景知识:

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贬官黄州期间所写。3.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浣溪沙》。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词的意境。

三、合作探究

1.本词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2.“暮雨”“子规啼”烘托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身为贬官,面对暮雨萧萧、子规哀啼,不禁心生悲凉之情。3.词的下阙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小结:《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四、板书设计

浣溪沙

环境——清静优雅(写景)

心态——热爱生活(抒怀)

五、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苏轼与佛印是好朋友,又是一对欢喜冤家,常常互相调侃、取笑、捉弄,留下不少风趣轶事。

一次,苏东坡请好友佛印上门吃“半鲁”,佛印很纳闷,后来才知道是“鱼”。佛印说:“明天也请你到我家吃‘半鲁’。”次日,苏东坡去了,佛印让他一个人在院子里的烈日下等了老半天。等佛印出来时,苏东坡问:“你请我吃的‘半鲁’呢?”佛印说:“你不是已经吃过了吗?” 1.你知道佛印请苏东坡吃的“半鲁”是什么吗? 明确:日。

2.如果你是苏东坡,你想用哪个词来表达此时的心情? 示例:哭笑不得。名山中学2016年八年级上册教案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6单元 诗词五首 教案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本课所选五首诗歌,有一首古体诗(《饮酒》其五),三首近体诗(两首律诗:《春望》五言,《雁门太守行》七言;一首绝句:《赤壁》),一首词(《渔家傲》),诗体形式多样......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精选五篇)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 内容预览: 诗 词 五 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体会蕴......

    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第16课导学案

    荥阳四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编号: 32 —33第16课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科目:八年级语文编写人:胡爱萍审核组长:胡爱萍审核领导:温馨寄语: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17 诗词五首 十五从军征 【学习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象并揣摩诗歌想要表达的情感。(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交流学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诗词五首》渔家傲教案 语文版[精选合集]

    《渔家傲》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教学目标 知识与......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教学案

    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编制:赵书平审核:齐凤霞 审批:王丽霞 班级:姓名:21.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1单元 第2课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1单元 第2课第1站《人生需要坚强》导学案 班别:________ 第______小组 座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坚强意志是一种优良......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 小组名 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2、感悟内容,品析文中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