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午英雄邓世昌
14、甲午英雄邓世昌
教学目标: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英雄邓世昌的事迹;
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看钓鱼岛图片
问:
1、你知道图片是什么地方吗?
2、你知道最近针对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钓鱼岛。(学生看视频)
问:视频中提到钓鱼岛曾在什么战争什么条约中割给了日本?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甲午风云,投影课题: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解释课题)
二、新授
(一)基础梳理
1、教师投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并简单介绍。
2、学生看战争示意图,了解邓世昌的情况。
3、学生加深对民族危机严重的理解。
(二)深入了解
1、提问:你了解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故事吗?请你给同学们讲一讲。
2、深入了解人物:学生观看《黄海战役》的影片 问:看了视频后,你觉得邓世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像邓世昌那样做吗? 小结: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都应加倍珍惜;但当面对国家和民族利益时,生命却显得很渺小。
(三)升华主题
1、投出中国保钓游行示威图片
提问:中日两国是亚洲近邻,两国一衣带水,本应友好相处,可是日本无理侵占中国领土,这使两国关系再度紧张,面对当前局势,你主张向日本开战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2、小结: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投影)
3、假如你是一个有民族气节,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就大胆说出你的“爱国誓言”。(学生先写再表达)
三、作业:
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
第二篇:近代史《英雄邓世昌》读后感
风萧萧兮水易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读《英雄邓世昌》有感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一句爱国名言深入人心。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生死危难之时救国、爱国、护国而牺牲的人士数不胜数,在战场上轰轰烈烈地牺牲,一直是许多英雄壮士引以为豪的志向,他们的故事感动着,也都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继续保卫中国的每一寸热土。民族英雄邓世昌,他就是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勇于抗争性格的体现。对外国的侵略,邓世昌态度坚决,积极抵抗,为民族而牺牲,表现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为什么会选到这个人物来写读后感呢?主要是去年暑假参观定远舰,那时候对于定远舰,在上近代史课之前,我只知道它是晚清政府时期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时被日本击沉的一艘中国的海军舰。中华民族英雄邓世昌好像就在这艘军舰上英勇就义的。后来查过一些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它是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在国外定制的较为先进的军舰。但是,洋务运动时期是短暂的。不久,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越来越深入黑暗与贫穷的深渊了!在被邓世昌的英勇事迹深深震慑的同时,也为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感到不可调解的愤怒和惋惜。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在书店买了《英雄邓世昌》一书,了解一下邓世昌的生平轶事。
一、誓为海军,此生无憾
邓世昌生于富裕人家,父亲邓焕庄是一茶叶商人,往来于广州和上海等地做生意,经常与洋人打交道。当时卖茶叶的利润相当可观,因此,邓世昌家境算是比较富裕殷实。在与洋人做生意的过程中,洋人的思想在当时比较开明通达,这也直接影响到了邓世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少年时邓世昌随父移居上海,目睹外国舰船与日俱增,在黄浦江上横行霸道,催生其忧患意识,发出:“中西互市久远,西人日驭风涛,稔知我国厄塞,若我国不以西法练海军,一旦强邻肇衅,何以御之!”的慨叹,于是 逐渐萌发了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邓世昌放弃了进士及第的光景,也放弃了从商致富的道路,而是选择了挽救民族危亡,采取了求实而非功利的原则和目标,从长计议,“留意经世之学”,潜心学习在当时被贬为“夷技”、“蛮夷之语”的西方技术和语言,并最终考入福州船政学堂这所新式海军学堂,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近代海军事业。
邓世昌不为功利,放弃了学文从商的机会,而将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联,忧国忧民,选择了与常人不同的道路。明知前路荆棘遍布,邓世昌却无畏将要面对的重重艰难,决心拯救被挨打任由宰割的中国。
二、精益求精,严以治军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邓世昌“执事惟谨”,“治事精勤”。他能够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用到自己队伍中操演实践。
在北洋水师服役期间,邓世昌通过考察学习,深深意识到发展海军,必须认真学习西方海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所以极力主张向外购置舰只,用西法练兵。邓世昌除了敢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更能坚持学为所用,立足依靠自己,让后人折服。
“致远舰”在他精心训练下,“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在治军方面,邓世昌不仅重视演习训练,而且也格外重视思想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点,实为可贵。
三、舰沉坠海,义不独生
作为一位民族英雄,邓世昌最为世人传颂的壮烈事迹,就是发生在百余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黄海之战。
战斗中,邓世昌沉着镇静,认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主动迎战日主力舰。在“致远”舰体严重受伤后,他毫不退缩,激励官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近日之事,有死而已!”为此,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面对这一气壮山河的举动,敌人恐惧万分,纷纷跳海逃命,但“致远”不幸中雷,战舰没入黄海,邓世昌和全舰官兵坠入茫茫大海。
而在这生死时刻,邓世昌演出一幕动人心弦的英雄悲剧。随从刘忠抛给他一个救生物,但邓世昌“阉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与2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那场景非一句“轰轰烈烈”可评述。自古以来,战死沙场是军人的最高荣誉,邓世昌用“义不独生”的举动,践行了其作为一个军人的不朽军魂。
放在历史的天空下回首这场海战,它带给中国的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屈辱催人猛醒,使人发愤图强,奋起前进,这场海战也成为了中国的一个新起点。
对于处于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启发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在发展中要保持足够的清醒,要坚持改革开放,大力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力促发展,增强国力。
百余年后的今天,中日两国以及整个世界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日两国都从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了出来。但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两国人民不仅都不会忘记,而且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邓世昌以一片爱国热忱唤起官兵们的爱国情愫,正是在这样的治军理念下,在甲午海战极其危难的关头,全体官兵倾尽全力,义无反顾撞向敌舰,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一幕爱国主义的悲壮乐章。
看完这本书籍,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百多年历史是贫穷落后屈辱挨打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了解祖国的过去,正如江泽民主席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50周年时讲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创建美好的明天。当今世界,列强林立,以强凌弱,以富欺穷的霸权主义行径并未改变,帝国主义亡我之心没变。历史从来不怜悯弱者!要维护中华民族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振奋民族精神,集10亿人民之力量于一个合力,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现状。
在辉煌的中国古代,汉、秦、唐都是强大的帝国,在那个时期,只会有别的国家来中国学习经验,和中国平等的贸易,如果他们侵犯中国,当时的朝代就会给予他重创。匈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近代中国,却只有被别人欺负的分。一个国家,如果长期的处于繁荣昌盛的局面,那么总有一天,她会衰落下去。我想,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不过,衰落只是暂时的。苟以国家身死已,亦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祖国面临危难之际,还不是有许许多多的进步人士,为了民族的兴亡而舍生忘死吗?在那么多的前辈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不是再一次站起来了吗?现在的中国,其综合国力虽位居世界的前列,但许许多多的不和谐的国际因素任然在影响我们的发展。台湾的分割、别国的不认同、许多高科技领域的落后„„我们依然面临着居多的挑战。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说能为祖国做多么大的奉献,但要实事求是,做一个有用的人,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负自己一份应有的责任。这是我现阶段对大学生的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份要求。
第三篇:邓世昌讲解词
邓世昌讲解词
各位领导、各位游客,欢迎来到邓世昌纪念馆参观!我是你们此次参观的讲解员。
邓世昌纪念馆的主题建筑为邓氏宗祠,它始建于1834年,是清末著名海军爱国将领邓世昌的家祠。1894年,邓世昌在甲午战争中壮烈殉国,朝廷下拨10万两抚恤银给邓世昌的家人,邓世昌的家人用其中的4万两把宗祠扩建为4700平方米,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祠堂具有浓郁的岭南建筑特色。
到目前为止,邓世昌纪念馆已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和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广州市第一批国防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
大家看到的这块板子,是模仿北洋舰的甲板,上面这些都是弹孔,就是再现甲午战争时的场景。
一
有很多人都认为邓世昌是北方人,因为他牺牲在北方,但其实邓世昌是我们广州市海珠区人,他出生在海珠区龙涎里,大家看到的这个门楼就是模仿清朝末年龙涎里的门楼风格做的场景复原。
邓世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参加的海军,直到壮烈殉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乾隆二十二年时,广州市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口岸,也是世界贸易的重要商港,往来的商船和货船都要停靠在广州的港口,可谓是非常之繁荣。也正是因为这样,英国人就想从我们中国这里谋取暴利,向我们中国走私鸦片,使我们大量白银、黄金外流,同时也摧残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所以各个地方的爱国军民纷纷起来反抗鸦片贸易。经过了两次的鸦片战争,使得广州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前沿,而我们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生并成长的。
1849年10月4日,邓世昌出生于海珠区龙延里,就在这座宗祠的附近,大家看看这张分支图,邓氏家族到了邓焕庄,也就是邓世昌的父亲一代有兄弟四人,之后分为四宅,邓世昌为第四宅焕庄的长子。邓世昌小时候在私塾学习,这些是当时私塾用的课本,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书。邓世昌当时非常用功学习,在课余时,私塾老师、父老乡亲经常向邓世昌讲述国外侵略中国老百姓以及民众奋起抗英的事迹。正是这些,给邓世昌幼小心灵处深深埋下了救国救民的种子,邓世昌家庭在当时来说算是富裕的,他的父亲经营茶叶生意,少年的邓世昌就跟随父亲往返于上海、广州等地,不仅增长见闻,同时亲眼目睹外国侵略者的野蛮行径,逐渐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使命感,而当时习武风盛行,邓世昌专门拜师学武,练就一身好武艺,也为日后投军报国打下了基础。
好,下面请跟随我进入下一个展厅,了解邓世昌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北洋名将的。
二、之前我们有说到,邓世昌的父亲是经营茶叶生意,但是,经过两次的鸦片战争之后,邓氏茶庄在广州的生意日渐萧条,所以,邓焕庄决定到上海拓展茶叶贸易,大家看到的这幅画,不要以为这是广州,其实这里呈现的是上海的街市,往来商船,搬运货物。邓世昌11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迁到上海,当时他的父亲认为邓世昌无论以后是从政还是从商,都要学习英语,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所以就把他送到教会学校学习,邓世昌非常聪明,很快就可以与洋人对话,还能全文阅读原版英文书籍,这为他以后出洋接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除了学习西学,邓世昌也非常喜欢中国传统诗文,这个就是他当时尤为欣赏的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说京师翠微山》。病梅馆记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文章中龚自珍表达了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这些都深深影响了邓世昌。当时,外国侵略者在上海建立租界,邓世昌亲眼目睹了外籍巡捕毒打中国拉车工,亲眼目睹外国兵船在黄浦江肆意横行,于是萌发了投身海军,保卫祖国海疆的远大抱负。
1867年,清政府成立福州船政学堂,这一年,邓世昌十八岁,他从上海回到广州老家,看到学堂的招生告示,当时招生告示说,招收粤籍男生10名,懂英文的优先录取,于是邓世昌就奔赴福州赶考,大家看到的这个场景就是当年邓世昌赴考的情形。邓世昌精通英语,所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福州船政驾驶班。这个上面的内容是当时学堂的规章内容,学堂规定学生不仅学习了近代科学知识,还要学习策论等科目,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策论在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这些书籍就是当时他们所要阅读的,还包括英语原版书籍。邓世昌勤奋刻苦,各门功课均名列前矛,成为第一批接受近代军事训练的新式海军。1871年,邓世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即到“健威”舰实习,他勤奋苦练,驾驶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实习归来时被授予“最伶俐青年”的嘉奖,这位就是当时授予他嘉奖的沈葆桢,而这位是邓世昌的同窗好友,名叫叶富,他与邓世昌同期考入船政学堂,因志趣相投成为挚友。
这幅是当时福政学堂首批派遣出国留学学生的合影,因为当时日寇经常侵扰海防,所以邓世昌被安排了留守海疆。
现在,我带大家参观下一个展厅。
三、大家看到的这尊铜像是由海珠区政府赠送给我馆的,它是由著名雕塑家曹崇恩先生创作,是根据邓公留在世上唯一一张照片铸造而成的。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要以这样一张便服装作为根据,因为平民化的邓公也是民众的愿望,邓公自小离乡,一生为国奔劳,希望他在天之灵能远离硝烟,在故土上安心歇息,就是这样的一个喻义。铜像的背景是翻开的书本,就仿佛翻开了一副厚重历史画卷,带我们再次感受一百年前的激烈海战。
邓世昌毕业后就服务于清朝水师,屡立战功,这几幅是邓世昌第一次立下战功的情景,他抵制敌人入侵,使得日军被迫撤离台湾,他镇守有功,被沈葆桢任命为“琛航”舰大副,大副,简单的理解就是第一副船长,可以在传扎根无法指挥的时候接替船长指挥全船。之后,马建忠认为邓世昌为水师不易之人才,就极力向李鸿章推荐,邓世昌就被调入北洋水师,任命为“镇南”炮船管带,管带是官名,可以理解为海军的舰长。
因为邓世昌熟悉英语,朝廷曾两次派他出洋接舰,一次是在1880年底,一次是在1887年,这艘就是当时邓世昌去英国接回的其中一艘军舰,模型叫“致远”号,这艘军舰是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为北洋舰队中航速最快的大型军舰,这上面挂着的是当时清政府的国旗。
这些都是讲述邓世昌接舰回来途中发生的一系列感人的故事……
由于邓世昌处处以身作则,训练有方,爱民如子,在军民中享有崇高威信。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福建水师在马尾港内的海战中,被法舰偷袭,短短半个小时内,被击沉军舰9艘,阵亡700多人,摧毁了福建沿海的海防设施,此次的惨败,邓世昌激愤难抑,宣纸一摊写下了:千古艰难唯一死,蚁蝼雀鼠亦惜生,悟得视死当如归,子胥豪气世长存。以抒发自己以身许国的豪壮胸怀。而就在此次战争期间,邓世昌的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邓世昌非常孝顺,想回去奔丧,但面对严峻的海防形势,最终不得不强压悲痛,恪守公职,想到自己常年在外从军,又未能尽孝道,心里感到非常内疚,治军之余,在军舰上一次次反复地写着“不孝”二字,以表达自己的哀思。
此次战役使得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认识到海军建设的紧迫,当即正式设立海军衙门,各军舰、各配套后勤设备全部建成,各水师学堂向北洋水师输送的大批海军人才也已到位,在1888年时,清政府就颁布《北洋海军章程》,正式成立北洋海军,邓世昌就被任命为“致远”舰管带。这些就是当时北洋海军官兵的臂章标志,这张是邓世昌与致远舰军官的合影。大家看到的这组雕塑是邓世昌与致远舰官兵共同作战的场景,可以看出舰上的官兵在海战中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时日本蓄谋侵略朝鲜继而入侵中国,1894年,日本海军重创北洋海军派出的巡洋舰,此次重创,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当时,日军一直寻找机会与北洋海军决战,来获得制海权,1894年9月份,清政府抽调4000名陆军增援平壤,由丁汝昌率舰护送,在领致远舰返航的时候,在黄海与日本联合舰队相遇,一项规模空前的海战随即打响。在刚开始时,北洋海军略占上风,日舰被连遭炮击,敌人死伤多人,但不幸一发炮弹落在丁汝昌所在的定远舰上,使他身受重伤。随后,在双方的军力对比中,日本海军在舰速,火力发射等方面都占有优势,因而渐渐压住了北洋舰队,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舰为了保护定远舰,主动迎敌,使得定远舰转危为安,但致远舰遭受日舰的围攻,舰伤弹尽,在这样的情况下,邓世昌毅然指挥致远舰撞向日本军舰,势必与日本军舰同归于尽,但不幸在中途爆裂沉没,邓世昌落水后,曾有三次营救他的机会,但他都断然拒绝,因为他誓与致远舰共存亡,最后自沉于汹涌的海涛之中,而这一天正好是他的农历的45岁生日。
此次海战使得北洋水师基本上全军覆没,遭受重创,日本军舰虽严重受挫,但伤亡较少,没有船舰沉没。
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更加膨胀,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谈判,签订了《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可以说,邓世昌在甲午战争中达到了他人生当中的顶峰,同时也在这里终止。
四、邓世昌为国捐躯,清政府下拨10万两白银抚恤金给邓氏家人,这幅油画描述的是邓家迎接钦差而买下千余米金黄地毯的场景,该金黄地毯从龙涎里一直铺到珠江边金花渡码头。
此块金匾是光绪皇帝御赐给邓世昌母亲,金匾上书“教子有方”,是用3斤黄金打造制成。
后人为了悼念邓世昌,写了不少诗文,还有为了纪念他所设立的。邓世昌的后人继承了他的爱国抱负,在日寇侵华的时候,在国内的后人先后投笔从戎,而远在异国的后人也时刻不忘自己是民族英雄的后裔。
好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讲解到此结束,下面请大家跟我到后花园参观。世昌井和苹婆树的故事……
苹婆树
邓公手植苹婆树,是其于1891年回乡期间与兄弟四人在后花园共同栽种的,以撑起一片阴凉,取“荫庇子孙”之意。经鉴定,现时此树年轮将近140圈,惜1991年为台风摧断,经细心护理后,枯木逢春,焦黑的原木上长出细嫩的幼芽,枝叶又层层叠叠地生长起来,这恐怕就是邓公英灵之气锺萃所至吧。
第四篇:爱国故事邓世昌
爱国故事——邓世昌献身大海
六年级2班
张艺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2班的张艺馨,很荣幸能为大家分享爱国故事,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故事是《邓世昌献身大海》。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远号在前进中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也曾被爱犬“太阳”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大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邓世昌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永远值得后人敬仰。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们,应该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永远记住,少年强,中国强,少年富,中国富。同学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奋斗吧!!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爱国将领邓世昌》读后感
读《海军将领邓世昌》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就是《海军将领邓世昌》。文章主要讲了在中日的甲午战争中,海军将领邓世昌在船伤弹尽的情况下,驾驶“致远”号冲向敌人的“吉野”号,最后被日军的一颗鱼雷击中并沉没,邓世昌英勇捐躯。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当我读到“经过一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击,眼看就要沉没。而邓世昌却登上驾驶台,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见况,立刻冲击火力,轰击‘致远’舰。不久,‘致远’舰就沉没了。”读到这里,我心想:邓世昌肯定活着。真的,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而且还“拒绝”救生,还亲手把自己心爱的饲养的“太阳犬”淹死。这表现出了邓世昌为国捐躯的必死之心,邓世昌是多么的伟大啊!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像邓世昌那样,有为国捐躯的必死决心。但我们可以努力学习来报答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祖国。其实,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人,不止邓世昌一个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如:张自忠、江姐、赵一曼、刘胡兰„„其中,和邓世昌最相似的就是张自忠了。张自忠为国捐躯的精神,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张自忠将军的忠勇。
他们的死扞卫了祖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邓世昌是清末的一位爱国将领,他为保卫祖国的海防献出了生命。
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略军在牙山口外半岛海面,向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8月1日,中日双方同时宣战,甲午海占爆发了。
9月17日中午,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打响后,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以先锋舰“吉野”为首的四艘日本军舰,进逼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前面,迎战来敌。
“致远”在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不久,“致远”舰上的炮弹打光了,邓世昌命令用步枪射击。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没。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吉野”号,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刻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是它在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敌舰上的士兵见了,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吉野”的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可是,一颗日本鱼雷击中了“致远”,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它就沉没了。
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随从把救生圈抛给他,他拒绝了。他饲养的“太阳犬”游到他身边,衔住他的衣袖,想救起自己主人。邓世昌亲手淹死爱犬,自己也沉没在汹涌的浪涛之中。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二十七人遇救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邓世昌的英雄行为大大激发了海军将士的爱国热情,他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