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生命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生命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生命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我常常面对一朵独自绽放的花儿发呆,仿佛能听见它的呼吸.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红的,白的,粉的,紫的,,,寂寞且骄傲地伫立在时光的拐角,但它总能让我慢下来,在静默中深深地凝望.于我而言,这可能源于我心中一粒思考的种子,一只孤独高飞的苍鹰,或者一种等待了千年的渴望.每当痛苦煎熬,寂寞守侯,欢喜若狂,怅然若失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山径幽谷中那些卑微清雅的花儿,想起与它们的对视,轻触,自语,那种随之而来的坦然,瞬间便充溢身心,赋予我镇静,喷涌的勇气,让我看到生命中的美与希望.我喜欢这样的座右铭:纯洁羞涩,寂静清芬.只有在领悟了“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苍茫邈远之后,纯洁的心才会打开一扇门,让灵魂远行,抵达一个淡泊高远的纯净世界.如果一个人的欲望过于泛滥,生命的脚下必是一片焦土,一片汪洋,又何来花香四溢,青翠葱茏的风光?
”生命在低处,灵魂在高处".尊重且敬畏那些低调谦卑的美丽,冷静而达观,恭敬而自足,这不仅是一种人格的彰显,更是一种遵循本性的可贵品质.面对一朵花儿发呆,让噪动的心安静下来.听见花儿的呼吸,一如听从自己心灵的声音,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生命之于价值,生命之于质量,并不存在于高处抑或低处,而在于生命于己、于人、于世所发散的馨香。如深谷之幽兰,水边之苇花,荒漠之胡杨,尽管身于避世之世,依然能以芬芳,以轻絮,以绿荫浸染自己和别人的天地。没有一丝的期盼,也没有一丝的渴求,只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那么幽雅自得、默默地生长、绽放。他们不需要太阳的赞美,不需要白云的青睐,只在风儿吹过的时候,将轻轻的问候送上。他们的生命可谓低贱,可是,他们却在低贱中,将生命绚烂成一曲自由、无私、欢畅的乐章。对于这样的生命,你还认为他只在“低处”吗?
我们的生命在高处抑或低处,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生命的价值,我们生命的质量,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当我们的生命在低谷时,不妨将灵魂置于山巅,你同样会领略到风光无限。生活的现实容不得我们选择,而以如何的一种心态接受和面对,这关乎生活,容不得回避也逃脱不了。
生命是卑微的,渺小的如旷野里寂静开放的花,黯然盛开,而后悄然凋谢。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也不因人种性别或身份地位有什么区别。在时间长河里,我们的过往不过如河床底的流沙,随波附流。
所以,我们要放松自己,以一种愉悦的态度渡过生命,以一种浅浅而笑的姿态在人生的路上踞踞前行。
所有的邂逅都是风景,所有的故事都是传奇,所有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为何,人群中千千万万人,我会与你相遇,他会你与相逢。或许,是前世几度轮回里修缘的果,或许,前生在佛前几百次的祈祷,只是为了这一眼的回眸。
人生的一些遭遇必然有其发生的道理,存在即是合理,合理的就必定会存在。以一种博大的心看天下纷扰,烦恼不过是眨眼间的锁碎。一时的得失算什么,恒久的是我们内心的觉悟,灵魂要摆脱世间的困扰,立于天地之外,立于滚滚红尘中尘埃不至之处,峭然于物外。
灵魂在高处,立于生命不至的高点,活在世间,灵魂游离人间外。
其实,生活还是有很多精彩的,只是在于我们自已是否放得开,一壶清茶,一张报纸,一本好书,几段文字亦足可以够我们感悟。一次旅行,一次邂逅,或一次街头的独自流浪,也不失为一种自我放纵,一种自我浪漫。感觉累了,可以在黑色的夜里独个搬张躺椅卧于夜色深处,静静听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可以闲看星稀月斜,可以透过夜色听远远近近细微的一切动静,此时,你可以品悟到世界是如此的苍茫又动静分明。
寂静的时候,会有一朵花开在心底,独自美丽。
笑看人生
墙角栽种的菊花秋风里渐渐的长大了,星星点点,一朵朵娇羞地含苞欲放,那浅绿色的骨朵儿仿佛一盏盏青色的心灯,在静默的角落里怀想着它心中的春,也许那是菊的愿心,在秋天祭奠夏早已远离的华丽和繁盛----以寂寞的方式。夜幕悄然的遮盖了大地,万家灯火渐次的绽放,收拾了一日里心情的辗转返恻,把思想的庭院里满地的落叶打扫干净,沿着那条熟悉的小径,去寻找秋天,我与秋天有一个约会,在夏日暧昧的时光,早已相望。
秋收时节,露沐凝梅,霜降落叶,心中期待的与秋天的约会允然是恬和的,清亮的,充满情趣的诗情画意。此时,夜的寂寞在身边潮涌,黑暗若失恋者涓涓的相思,有或无,总是轻缓的漫在心头。仿佛月光下潮汐往返的海滩,汹涌而又平静,凝重且又安然。秋天,生命以冷漠的文字,清淡地注解着她对季节与生命的怜爱;用别致的桂和菊的花香,暗示韶华中流年的远和近,深或浅。秋用潋滟的色调涂抹了季节的色泽,用花凋蒂落的代谢与轮回揭示了生命最本然的深沉与智慧。它似乎以自然流转的方式告戒人们,光阴流逝,季节轮回,得,不必喜,失,不必忧,得失乃是生命细胞本身的分裂与代谢。
说起夜,人们总是喜欢用黑暗的言辞,其实,夜,并非尽然是黑暗的,今夜天际的一轮明月就驱赶了黑暗的使者,满月的白光下照耀的夜晚形如清朗的白昼,夜的地色似乎只是在白天的色素里剔去了一些泛金的微黄,理所当然地少却了那些烟火的繁华。此时的夜色是清明的,纯净的,恬柔的,静美的。路边的扬树沉静的沐浴在月光的安和里,如似一个羞怯默然的少女,在明媚的月色里期待着与梦中白马王子的幽会。想起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灿,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的代谢与安放,可以如夏花秋叶吗?夏天的花,受之阳光的濡染,是炽烈如火的,那是生命极致的绽开与盛展,秋叶则是生命走向终点的枯萎与凋零,而枯萎的落叶亦有静美的生命,那是一种生命力隐含的昭示,其实夏花与秋叶,自是今世与来生一番轮回的缘分,是今世里相约的来生。
如此的月色之下,生命的感觉是轻缓的,愉悦的,也许,对于承受生命之生活,可以有无奈的忧烦,可以有忍受的乏味,也可以跌宕起落,加加减减,而生命却不可以。人的生命,简而概之就是人生,人生不能缺少美丽与温情,不能缺少爱,失却了这些,生命的滋味必然是枯燥寡淡,索然无味的。无论是杏花春雨江南,还是骏马秋风冀北,人总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一片美丽的森林,留一方别致的景天,只有这样你的心灵才会恬和,生命才会安然,你才不至于遗失本性,迷散天然。我喜欢在宁静的月光下漫步,灵魂中能够独拥一怀静美的月色,人间世态,变化万千,当作千古明月悠悠,踏遍万水千山,光照人间依然。我并不崇尚佛心的境界,那种超越与生死的界空,没有多余的生命力的躁动。可如来一分自在,也是愿望中期待的。随心随意的把欲望化做一枚闲敲棋子,风落弱花的水印,偈戳人生精彩繁华或清淡沉没的篇章。其实,你我本是生命中彼与此的代称,而你是谁?我是谁?这个世界究竟是否有你?是否有我?有则久远的存心身与何处?无则婉转红尘之何为?我的臆断:你,形似菊桂,我,当如此秋哦,走过了春,经过了夏,体验了生命的简与繁,经历了季节的播种与收获,在秋来的凄凉与沉静里,冷静地淡定了一心的清香,满怀的霜色,一如秋天的落叶与明月,一切都在生命恍然的代谢与轮回之中流转,在光阴的旋转其间迂回。生命的流转与迂回中,不思亦是思,不想亦想,不明亦安明,自在而已。红尘的烟花绚灿中,多少人在独自暧昧的舞蹈着那一只精灵的白狐,反反复复,辗转返恻,长也难眠。无如做一汪水月吧,任世间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纵然是一片落叶,也是生命静默的归路。
人生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漫漫长路的求索,内在的欲望和心愿,外在的纷然与艰难终将注定你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最终成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一片森林与清灯古佛之境,需要多少坚忍和坚定的意志来维持惨淡的人生经营。心游万仞山,身历千重水,我约会了秋,我与秋的约会不算是约会,是生命中一轮明月的招引,是秋叶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昭然与暗示。
之于人生,我总觉得我生命的底蕴属于秋,属于秋的娴和与沉落。抬眼向天,一轮总是残缺着的圆月浮游在寂静的碧空,转眸凝望,万千盏温暖的灯光如黄菊花的绽放,左与右,出与入之间,恍如隔世的风景。其实在所有的季节,只有秋是生命最美满的包容,秋的硕果收藏了春的生机;秋的芬芳,温馨了冬的寒冷;秋是韬光养晦的智者,用桂之香,菊之馨,竹之节,梅之孤,松之苍隐喻了光阴的流逝,四季的轮转。秋,静观流年的自在,意蕴光阴的芳华,笑看寒风凛冽,淡为霜华轻灵;秋,无惧与冬的萧瑟,不羡那春的璀璨,无意与夏的奔放与热烈,自在一份秋收的喜悦中枕醉,自如一轮碧空的银月里穿梭。
在一轮沉静的月华里,包容着尘世的污浊,蕴藏了思想的缤纷,珍藏了情感的美丽,笑看人生。人的生命在笑看静观之时,自有了一份云水禅心。人生如棋,局局常新,棋如人生,落棋难悔。笑看人生,不是什么超越,只因一份流年的包容与宽忍,隐然与涵清。这样的季节,月亮微笑的形容里,星星无语相悦,流云也不寂寞,你看,它丝丝缕缕,层层叠叠,如烟如梦,若雾似露,洗尽铅华,温柔的伴随在月亮的身边,仿佛在做着流年里的清梦。所以我纵然丢弃了生命的轻狂,也不愿错过这一份秋来的月霜,苦乐年华,忧欢岁月,谁忍心舍弃这一怀清淡的月梦呢。风起云涌,浪打波生,潮涨潮落,心浊自沾,熙熙攘攘,纷纷然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切何如用一颗包容的心,清清淡淡地笑看人生。不粘红尘,则无冷寒之痛,不逐**,何来惊心之胆,心清月明,茫然则枉自孤伶,所谓态度决定命运,行动决定成败也是人生不可否却的生命的定力哦。
一弯清月,万古轻盈,一盘银玉,千秋高悬,月,最是一汪诗意的盎然,但月下轻吟又无一不是因为境遇和态度而引发的心中感慨和抒情:“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抒发了诗人月下独自把盏,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用诗情画意诗的笔触寄托了诗人高洁的心灵境界和追求美好愿景的情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诗人用其瑰丽的想象力,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卷。“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通过淡淡的离愁别绪,道出丧国之君李后主心中深深的哀愁伤痛,以及诗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痛苦煎熬下,痛极无痛的豁然转化,放眼人生,诗人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而其中滋味的究竟,则各有千秋。一声笑看,则也不失一分明月安然。
习惯与性格成就未来,而态度决定了习惯于性格的养成,所以态度也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了人生的悲喜忧零。茫茫世间路,滚滚红尘,人生不过平常的一瞬,何妨,坐拥一轮清风明月的安宁,淡看世间风情,坐化人间景致,苦忧伤烦,悲痛愁恼,本自生命旅途的天然,既是不能改变,一切何如清淡地笑看。面对生命的起落与沟坎,经过情感的苦乐忧烦,人生笑看,是一种境界的宽阔与广泛,漫漫人生路,笑看人生,何尝不是生命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生命在低处
常在心头思索着,怎样的生活才最适合自己,怎样的人生才无怨不悔。然而,人生没有什么可比度,走过岁月回不了头,思往路上总找不到靠岸的港口。
做好真实的自己,认真的过好每一天,不荒唐不荒废。这种念头常常在心间鸣哨,似防空的警报声惊艳四起不绝于耳,然而,时常又荒废着,精神颓废着,一天一天的难耐着,感觉这一世的寂寞不可救药。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与世界同悲,世界与我同在。
解开心的枷锁,任灵魂自由飞翔,立于生活的低处,昂首眺望,灵魂是不死的鸟,永远不会绝望。生活总会有一些乐趣的,就看我们怎么去发觉,以怎样的一种心怀接受和理解。健身也快两年了,越来越沉迷其中了,越来越赏受健身时的苦与疲惫。咬牙切齿的坚持,与器材抗挣,与意志拼命,汗水流出的不只是排泄,更是对生命和岁月的一种挽救。我要留住青春,抵抗岁月的洗礼,与命运抗挣,做我生命的主人。
得与失,对与错,成功是否意味另一类的失败,我还没有猜透,光明的背影后是否会有另一层次的光影。
生命在人间,灵魂在远处,立于躯壳之外,我看自己悲喜,心生静寂。
第二篇:在低处美文摘抄
人其实就是一棵树,唯有抓紧土地,着眼于低处,才能把握好自己。
在低处仰望,瞄准目标,让目光穿透现实的云层。汉代司马迁虽遭腐刑。但致力于遗世之作——《史记》,最终流芳百世;三国孔明虽居茅庐。但能洞悉天下,终于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助刘得蜀;清代曹雪芹虽家道中落,但呕心沥血,给后世留下了文学巨著《红楼梦》。倘若没有司马迁在低处的心态,没有诸葛亮在低处的思索,没有曹雪芹在低处的遭际,何来践言遂志,留名后世?在低处仰望,平和心态,脚踏实地,最终才会达到云层之上。
在低处奋斗,坚持不懈,让奋斗的过程亦留下印迹。滴水可以穿石,因为一种坚持,才有了穿石的成就;沙砾因为有河蚌的不懈磨砺,才有了珍珠的玉洁。着眼于低处因地制宜,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在低处生活。灵魂要在高处,让生活充满精彩。沈从文生活在一个枯燥而灰色的现实中,但源于他心中的高处,仍然能把湘西小镇描绘成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桃源世界。丛飞的坚毅、邰丽华的执着、史铁生的刚强,这些都来自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淡定,都是处在生活低处的一种薄发!
当我们逐渐习惯了世俗的生活方式以后,我们的灵魂却在痛苦地呻吟。于是,在黑夜中,出现了那一双双黑色的眼睛!有的只愿永远地面朝大海,祈盼春暖花开;有的费力地寻找那把丢失的钥匙;也有的流浪在基督或释迦牟尼的门前,半信半疑地等待着上帝或佛祖的召唤。灵魂,在现实中是痛苦的。因此。灵魂必须皈依,皈依在精神的家园里,我们需要记住:生活在低处,灵魂要在高处。
潭水宁静,是因为它看到了山的雄伟;流云飘逸,并非是对低处的舍弃,而是对过去在低处的体味。着眼低处,重视积累,就会有一种令人惊喜的收获。
树,其实就是一个站立的人,它在风雨中紧抓大地。而人,只有在每天饱食天的甘泉,吮吸大地的汁液之后,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这样才能离天空更近!
第三篇:安全在我们心中 生命在我们手中
安全在我们心中
生命在我们手中
每当我看着火红璀璨的炉水,望着朝气蓬勃、辛勤工作的同事,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感叹:生命竟是如此美丽而精彩!然而,如果没有安全的相伴相依,我们将无法感受和拥有这美好的一切!
哪一个企业不愿兴旺发达,哪一个家庭不愿幸福美满,哪一个人不愿健康平安。安全就如一根七彩的丝线,把我们这一个个美好的愿望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稳定、祥和、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
安全是什么?
她不仅仅是一个个标语,不仅仅是一次次善意的提醒,不仅仅是一些严厉的批评,也不仅仅是一篇篇孜孜不倦的教诲。安全是一种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对生命热爱的体现!它蕴涵在父母饱含深情的话语中,蕴涵在妻子温柔的笑脸上,蕴涵在儿女依依的期待中,它需要每个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细微处做起,形成一种风气,养成一个习惯,使安全的屏障不断加强。它是希望、是寄托、是无数亲人的期盼,它来自生命最本能、最真切的呼唤!
守护安全就是守护生命。生命既坚强无比,又脆弱得不堪一击。有时它坚若钢铁,硬若磐石,历经沧桑磨难而依然傲立;有时又脆弱如一朵花、一片叶,经不起风吹雨打。用距离来衡量,生与死只有一步之遥;用时间来衡量,生与死只在瞬息之间。安全不仅是对个人负责,更是对家庭和亲人的责任。
严抓安全就是创造效益。企业的效益来自安全,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安全。事实证明,只有严细抓安全,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才能确保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安全在于细节。事故的发生有客观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不注重安全教育,不注重安全操作,不注重安全隐患整改,使得多少生命之花凋谢枯萎,多少幸福的家庭陷入不幸?“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构筑牢固的安全生产防线,必须奠定一个基础,就是从我做起,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筑牢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用制度为生命撑起一片蓝天;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用多一分的付出,为职工安全多提供一分保障,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支撑。
安全靠什么?安全管理要靠实责任。安全责任,班组为基础。要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将安全教育、查找整改隐患、事故调查处理、监督考核等责任分解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群策群力抓实安全工作。安全责任,从班长抓起。班组长是班组的带头人,班组安全管理的成败与否、成效大小,取决于班组长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程度、掌握的安全知识和实际组织协调能力。为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对班组长进行安全生产常识、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应急预案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发挥班组长对员工安全示范教育作用。以班组长为重点,向全体员工
辐射。安全责任,人人有责。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形成“人人为安全,安全为人人”的良好班风,树立人人是安全员的责任意识,形成班组成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良好氛围,切实降低事故发生率。
安全管理要注重细化。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只有不放过细小的细节,才能抓好安全生产的大事。要强调预防,以“要事前的预防,不要事后的教训”的理念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细察、细查,发现隐患,防范事故,堵塞漏洞。要不断总结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安全管理责任机制、激励机制、惩罚机制、监督机制等,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安全管理要重视文化建设。应着重培养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的主人翁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使“安全是企业的最大效益”、“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福利”的思想深入人心。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指标,制定提高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积极性的措施,将安全考核指标同工资、先进评选、晋级等挂钩,将刚性制度和人性化管理相融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地加大班组安全装备和文化设施的投入,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将安全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有机结合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员工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
安全的伤痕还隐隐作痛,我们要牢记这血的教训,时时刻刻将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把安全管理做实做细,用安全的生产意识、安全的行为方式,去堵塞百分之一的疏漏、千分之一的侥幸、万分之一的偶然,将安全生产植入每一位职工的心灵,落实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安全从你我做起,安全从细节做起。
愿我们的企业蒸蒸日上,愿我们的员工幸福安康!
第四篇:生命在闪光中绚烂,在平凡中真实
生命在闪光中绚烂,在平凡中真实
·人生·
人生不足畏。世间万物,有幸成为人,这已足够幸运了,人生最大的不幸也比沦为其它物种的不幸强。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泪水,更是歌声。
·选择·
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学会选择,选择最佳,也就是选择一种高质量的生存方式。不必顾忌自己的选择是否太从众,也不必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太不合群,只要它有益又适合于自己,就是最好的选择。
·理智·
一个理智的人,即使面对羞辱也能保持冷静,而不是一触即发或走极端,使自己在愤怒中迷失方向。一个人失去了理智,就得准备接受打击和惩罚,因为理智不许做的事,都是在寻常下不应该做或不能够做的事。理智有时确是很脆弱,甚至不堪一击,特别是在面对强烈感情的时候,人是很难保持理智的,这个时候,不使理智城堡陷落的有效方法,就是回避。
·忍耐·
命运常常是一种折磨。不论是谁,在人生中有时总难免身陷逆境,一时又无力扭转面临的颓势,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暂时的忍耐,事物
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在忍耐中等待命运转折的时机。·磨难·
磨难有如一种锻炼,一方面消耗大量体能,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象刀剑愈见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在为磨难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
·清高·
清高,不是因为优越,而是因为优雅。优越产生的不是清高,而是高傲。一个处处想向别人表明自己清高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清高,真正的清高是为了保持自身的纯洁,而不是为了做给人看。你可以是清高的,但却不能因此把别人视为浊物,否则,这是缺乏良好修养的一种表现。
·拒绝·
如果第一次没有拒绝了的事情,第二次则更不容易拒绝,如故第二次还是想拒绝的事情,最好在第一次就坚决拒绝。不能拒绝诱惑,则很难拒绝灾难。如果心是门槛,诱惑是前脚,灾难就是后脚。拒绝别人,不可不忍,被别人拒绝,不可不忘。
·个性·
一个人没有了个性,便失去了自我。生活中一味的模仿之所以不可为,原因之一就在于她它抹杀了个性,丧失自身的价值。
·容纳·
容纳是借鉴也是汲取。借鉴使人明智,汲取使人强大。对于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要是什么都喜欢,却应什么都容纳。喜欢于否是兴趣问题,容纳与否是气度问题。
·淡泊·
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欲望是咖啡,是美酒,淡泊是茶。非份的欲望鼓舞人,也残害人。淡泊,不是没有欲望。属于我的当仁不让,不属于我的,千金难动其心,这就是一种淡泊。
·真诚·
真诚不是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有许多凭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真诚,却轻而易举就能得到。以真诚待人,并不是为了别人也以真城回报。真诚是晶莹透明的,它不应该含有任何杂质。真诚也是一种高尚。
·修养·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尤以行远路,低不修,无以登高山。以修养对修养,还不是真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纯洁·
纯洁的优点是无暇,纯洁的弱点是单纯,纯洁不太成熟,是一种危险。生活中的一种遗憾在于;美丽和纯洁常常不可兼得!
·时间·
人似乎不能太忙碌,太忙碌了,便会觉得时光短暂得可怕。人似乎也不能太悠闲了,太悠闲了,便会觉得光阴漫长得无聊。对于生命来说;时间是最无情的。对于历史来说;时间是最有情的。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第五篇:生命在平凡中闪光
生命在平凡中闪光
——记退休科技干部赵琦
本刊记者李伟杰彭永通讯员吉展郭先瑞
不久前,在洛阳日报特约通讯员表彰会上,参会的一位耄耋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一边翻阅着由《洛阳晚报》编辑部编著,旨在宣传和弘扬洛阳厚重历史文化的《经典洛阳》系列丛书,一边与比他年轻得多的通讯员交谈。他就是81岁的河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退休干部赵琦。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没有叱咤风云的豪言状语,而是凭着知识分子的一片赤诚,把自己的精力和智慧全部奉献给基层和他毕生热爱的新闻宣传事业。从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到偏远的农村一线,从翻译领域到新闻写作领域,从服务三农、服务工业到与病魔作斗争,六十年如一日,这位已至暮年的老知识分子、科技干部始终在为党、为国家、为社会默默奉献着。让我们把记忆的时针拨回到20世纪50年代。
蒙冤下放
20世纪50年代初,赵琦就读于西北大学外语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国家燃料工业部电建总局北京设计院担任苏联援华专家的翻译。时值“一五”时期,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建设任务艰巨,翻译工作的繁重可想而知。赵琦满怀着建设新中国的豪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1958年,工业基础薄弱的河南省急需技术干部,特派人员去中央请求支援“工业大跃进”。抱着支援地方工业建设的殷切情怀和美好愿望,赵琦主动向组织上提出拉家带口到河南工作。到河南后,省电业局领导听说他既懂外语又会写作,就把他留在局机关做文字工作。白天,他下基层搞调研、写材料、出简报;晚上,应工会请求,他编教材、写讲义、上大课,为机关干部补习外语,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赵琦还积极向党报党刊投稿,1959年11月23日《河南日报》一版显著位置刊发的《郑汴高压输电线送电》一文即出自他的手,此文还被新华社转发。1960年9月,受极左路线迫害,赵琦一家5口(其中一个孩子还没满月)突然被强制下放到距省会郑州数百公里之遥的南阳邓县一个偏僻农村。
“刚来到地处南阳西南部的邓县吴集公社前张大队,眼前的景象使我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儿。这里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农民的屋舍不是茅草搭起就是土坯围成,农民生活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然而,正是得益于这种磨炼,使我真正认识了身边的人,懂得了一条沉甸甸的人生真谛:奉献,并不是在人生的画幕上描绘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而是要在人生的旅途中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锲而不舍地追求,执著顽强地拼搏,具有一种九死无悔的献身精神。”赵琦说。
转眼间,赵琦从一位省直机关干部变成了农村大食堂的炊事员,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反差令人窒息,但是赵琦却从容对待,他认为,当时发生在信阳地区的“饥荒事件”正在向全省蔓延,作为一名国家干部,既然上级安排自己做炊事员,说明这个岗位重要。于是,他调整心态,一方面虚心学习炊事技巧,一方面坚持原则,杜绝多吃占现象。每次做饭,无论是粗细粮还是瓜菜,他都不厌其烦地反复用秤称量,连锅里加多少水他都一碗一碗去计量。他一身正气,处事公道,不久社员们就推选他为食堂管理员。这期间,一个大队干部仗着家族势力,横行乡里,多次从食堂偷粮食,赵琦意识到如果不刹住干部多吃多占的歪风,大饥荒的后果就会十分严重。于是,他不顾全家人的安危,挺身而出向上级反映情况,直至这个老资格的大队干部被撤职。赵琦对自己家人一点也不照顾,他3个幼小的孩子整天喊饿,但是他从来没有多给他们打一口饭。
1964年,时任邓县县长的姚敏在下乡检查四清工作时发现了赵琦一家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长期下放农村无人过问,姚敏深深地被赵琦忍辱负重、为党为国分忧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这种
轻视知识、浪费人才的状况而震怒。根据中央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的有关文件,姚敏当即决定调赵琦到县科教部门任职,全家恢复城市户口。
情系三农
1967年夏,邓县发生了特大洪灾。洪水犹如一群脱缰的野马肆虐横行,淹没了大片田地,冲毁了许多电线杆。自参加抗洪救灾开始,赵琦就一直没有走进家门。县城受灾也很严重自己家中也已被洪水入侵,衣物、床被、家具全浸泡在水中,但当赵琦接到上级调他去灾情最重的白牛公社的通知后,便把家赶里的事情托付给妻子樊瑛,火速赶往白牛公社抗洪一线。
已经被暴雨袭击了整整一周的邓县再降大暴雨,位于延陵河畔的白牛公社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压力:护堤的大树被洪水冲倒,多处堤防开始漫水,整个延陵河巨浪滔天,已经严重威胁到数万名群众的生命安全,形势万分危急。
冒着狂风暴雨,赵琦与公社、大队干部一起迅速将乡亲们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暂时躲避,把慌乱的群众安定下来。
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洪魔终于被驯服,鳞爪飞扬的恶龙被再次捆上了锁链,乖乖沿着延陵河河道急速流去,久违的太阳也开始露出了笑脸。
像救灾一亲,哪里工作繁忙,哪里就有赵琦的身影。
到县城工作后,赵琦听说县高中缺乏外语教师,无法正常上课,他二话不说,立即拾起教鞭走上讲台,一干就是3年。直到该校外语教师配齐后,他才又回到县直机关。当时,农业问题是邓县的头等大事,组织上发现赵琦有深厚的三农情结,就把他从文化部门调到该县粮食办公室工作。在这个岗位上,赵琦一干就是近20年,直到调回郑州。20年里,邓县几十个乡镇,数百个村庄,到处都留下了他踏实的脚印。
当年,邓县不仅农业落后,交通也十分不便,而做粮食工作要经常下乡统购统销、防灾减灾、检查粮食储存、推广优良品种。在近20年时间里,他记满了几十本工作日志,里面有生产大队乃至生产小队的基本情况,还有当地的社情民意,还有气候、土壤、灌溉、水保、养殖等,翔实的记载为邓县领导及时了解掌握三农的基本情况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利用自己下乡的间隙,赵琦经常向农民推广科学种田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农民在粮食生产上少走弯路。每当他遇到有些农户因贫困揭不开锅时,就积极为他们寻找生产自救的门路,还将身上的钱和粮票捐出来。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积极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在河南省委的直接过问下,赵琦终于结束了20多年的下入生涯,回到久违的电力工业战线。
根据他的学历、资历、能力,报清上级批准,河南送变电公司给他评定了当时为数寥寥的中级职称。此时的赵琦已年过半百,但他工作热情不减,决心把失去的支援地方工业发展的时间弥补回来。他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分内工作干,分外工作照样干,不计名利,不图报酬。在搞好资料工作的同时,工会活动他积极参与,社区文化他助一臂之力,新闻报道他废寝忘食,统一战线工作他更是一马当先,电力建设系统的民盟盟员一致选举他为直属河南省民盟的基层组织负责人,负责电建系统的党外高中级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
1991年,赵琦退休了,但对于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文明城市建设的问题他仍很关注,每当发现问题,就拿起手中的笔及时写成稿件,投给新闻媒体,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创建文明城市赵琦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余热。他先后被多家报刊、电台聘请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平均每年发稿50篇,最多的一年发稿近百篇,年年被评为优秀党报通讯员。
坎坷的经历和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使赵琦健康受到重创。2000年春,他突然觉得体重下降,视力模糊,头痛难忍,被诊断为脑瘤癌变,对此饱经磨难的赵琦泰然处之。他患癌十年,抗癌十年,写稿十年。只要病情稍稍稳定,他就继续与党报、党刊联系,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