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当代军旅诗词类评(最终版)
现当代军旅诗词佳作类评
〇姚泉名
一、评几首
朱 德
寄语蜀中父老
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
简评:此诗可谓最佳募捐辞。1937年八路军参加抗战,国民党反动政府不拨军需,朱德此诗一出,川人纷纷募捐支援。“雪白衣单”、“夜夜杀贼”构成双重对比,且豪气干云,国难之际,怎不震动人心!对比之法,终不可小觑。
叶剑英 登祝融峰
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简评:由眼前南岳风物,引出誓荡扶桑之雄心,正该学他这触景生情、巧作联想之法。此诗对敌态度鲜明,毫不含糊,读来人心大畅。大帅手笔,勿以格律绳之。
陈 毅 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简评:此等诗是危急关头,拿命在写,如李广射虎,平明再射,只怕再难“没在石棱中”了。诗中自有英雄胆略、坚定意志、从容气度、乐观精神,可壮懦夫之胆。
张治中
张自忠将军殉国三周年而作
裹革沙场骨尚温,捐糜顶踵为生存。黄河浩荡流奇气,襄水灿烂洒血痕。风雨中原恢汉土,衣冠此日认黄孙。忠贞已足照千载,我欲狂歌民族魂。
简评:抵御外寇,战死沙场,张自忠可谓千古楷模。此诗首联写张将军牺牲的意义;颔联述其战黄河,死襄水,缅怀其功绩,;颈联写抗战终将胜利,烈士遗志必会实现;尾联表彰其精神。其结构谨严,风格沉郁,可作军旅诗词中悼亡题材之范本。
林从龙
“七七”过卢沟桥
烽火卢沟迹已陈,长桥风物焕然新。东邻未必妖氛净,忍拂残碑认弹痕。
简评:起承处一“陈”一“新”对比,凸现和平日久,一些国人早已忘记国仇家恨,忘记战争威胁。而强邻贼心,未尝消减,岂容忽视!转结处警醒、反思,诗人忧国忧民之心昭然。
赵京战 将军关
青山开紫障,高峡锁千岗。为吊将军迹,来寻生死场。拾阶登戍道,举手扣关墙。雉堞角犹厉,烽台灰已凉。仰天思海日,回首望天狼。汉箭飞蝗急,秦弓满月张。士呼如虎啸,将令似鹰扬。拒彼天骄种,安吾锦绣乡。魂兮辉日月,身已葬玄黄。笳鼓宣王业,凌烟祀国殇。千秋如瞬息,万里正苍茫。孤怀徒辗转,独立自彷徨。试剑将军石,飞星溅八荒。
原注:将军关,明长城关口,建于明永乐年间,戚继光曾在此守关。关侧有试剑石,题字遒劲,为当年关守所书。
简评:凭吊古战场,乃是军旅诗的传统题材。此诗以五言排律出之,足见作者感慨万端,非长篇不能发之。看他写景、叙事、想象、抒情,实实虚虚,纵横今古;谋篇布局,尽显笔力。尾联之收束,将军豪气外露,所谓“试剑”,似欲劈开太平将军无地用武之郁结也。常人如此写,便是措大叫嚣。
聂绀弩
挽陈帅(其二)
枪十万枝笔一枝,上鞍杀贼下鞍诗。犬儒惜墨如金处,虎将涂鸦以血时。水侧磨刀工部句,楼头看剑稼轩词。酒酣抓笔当枪弹,一弹洞穿膏药旗。
简评:《挽陈帅》共三首,凸显陈毅元帅的文韬武略。其一写领军之风采,重在“武”字;其三扣题,重在“挽”字;此首乃是写陈毅之诗才,重在“文”字。知此可悟组诗谋篇之法。此首无句不奇崛,无句不豪迈,陈帅泉台读之,当思重招旧部,提笔来和也。
申闺平
军中视频通话
弟弟与哥通视频,迩来趣事各知闻。梦哥穿上军装后,万里江山绿一分。
简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此诗立意新、角度新、语言新,实为当代军旅诗词佳作。以此转结赠普通士兵,其激励功能,似可抵嘉奖令一纸。
刘庆霖
北疆哨兵(其一)
口令传呼站哨回,虚惊寒鸟绕林飞。秋山才褪军衣色,白雪先沾战士眉。
简评:北疆初冬寒深,空山寂寂,林中惟战士站岗,故“白雪先沾战士眉”,此种细腻笔法写戍边之苦,真是罕见。“秋山才褪军衣色”亦属奇句。
李栋恒
率机械化集团军演习
又是苍鹰眼疾时,天公偏爱铁军驰。荒原万里腾狮影,晴宇千寻掠隼姿。地裂山崩开火令,灰飞烟灭凯旋诗。大风忧曲何须唱,我自高歌砥柱师。
简评:此首将军诗豪迈自信,正是我军机械化集团军的应有作风。颔联写机械化部队演习的场面,说坦克进攻是“腾狮影”,说战机出击是“掠隼姿”,直将现代战场写得诗意浓浓,诠释出“战争美学”的迷人风采。
蔡世平
蝶恋花·昆仑兵歌
铁色昆仑谁啸傲?血铸黄昏,石垒行军灶。煮个天狼餐饿饱,崖峰队伍鹰呼早。
冻土沉沙埋战袄。除却霜风,还是霜风恼。莫笑兵哥容易老,莺花阵里征鸿少。
简评:尽管此词所写是表现戍边生活的艰辛,但风度潇洒,“血铸黄昏”、“煮个天狼”、“沙埋战袄”等处,俱带有“兵哥”啸傲风云的豪气,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味,这是当代军旅诗词最让人感动的基调。
魏新河
满江红·夜航漫兴
鹏背摩天,一伸手、寒星可摘。试放眼,穹庐四合,蒙蒙太极。河汉流银航一苇,月轮去我才三尺。笑当年夸父太憨生,追红日。曾补处,无片石;几亿载,无痕迹。到此间方觉,吾生瞬息。混沌纷陈窗左右,苍茫不辨天南北。且高张双翼驾长风,归飞急。
简评:以传统诗词写新事物,思想性和艺术性如何弥合无缝?“飞行词”作为近年军旅诗词中的一束奇葩,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这首满江红,写飞行员在月夜飞行时的所见所思,在“吾生瞬息”的急迫中,当思奋发。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天上看人间,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开出军旅诗词新气象,万拴成 冰姑娘
央视报道:喜马拉雅山某哨所班长雕一尊冰姑娘,并庄重宣告:“她是哨所一员,此后大家言谈举止要文明。”后班长在一次巡逻中遇雪崩不幸牺牲,战士共议为班长与冰姑娘举行婚礼,墓穴成洞房。故事凄惋动人,特赋长歌祭之。
喜马拉雅雪茫茫,玉龙飞舞护南疆,春夏秋冬共一色,悬冰百丈日月长。陡壁峰端寸草绝,一杆红旗风猎猎,哨所悬挂半山腰,倚天枪刺映白雪。白雪白云白披风,踏遍琼瑶山万重,朝朝巡逻风雪里,且共冰山铸永恒。桃李花香久未闻,轻歌曼舞忆销魂,一天雪色看春夏,欲绘花红梦里寻。班长雕艺独擅长,艺林每被人称扬,一腔深情付霜刃,神手雕就冰姑娘。玉骨冰肌悠然站,朝霞辉映芙蓉面,双眸炯炯开广宇,素裹红妆何灿烂!谁人彩披龙凤绸?一袭霞披罩肩头,疑是嫦娥舒广袖,引教诗家豁吟眸。战士列队站一行,班长语重心意长:“从今哨所添巾帼,共我日夜守边防!检点形骸知荣辱,军风军纪牢记住,脏字丑话免开口,姑娘面前美谈吐!”青春俱是护花人,红颜玉立倍相亲,笑语欢声时远近,三春百鸟迷花林。朝巡挥手辞姑娘,脚踏坚冰步铿锵;归来倚天抖风雪,万丈豪气满胸膛!冬去春来节序换,哨所依旧雪漫漫,冲风冒雪出征去,不容豺狼窥防线。山高万仞我为峰,一脚踏断雪山崩,银舞满谷惊雷动,回首不见班长踪。辗转山下寻班长,刨冰扒雪见睡容,千呼万唤终不起,千山万壑放悲声!归来轻放姑娘旁,姑娘清泪满衣裳,褰衣陪伴班长去,高山墓穴作洞房。箫笛频传招魂曲,近壑远山共嘘唏,魂兮魂兮何时归?侠骨柔情两依依。万丈绝壁镌碑铭,一刀一笔记忠贞,孤峰插云似站哨,从此唤作英雄峰。放眼华夏正春风,塞北江南花气浓,姚黄魏紫花簇簇,遥献雪山卫国兵!
简评:叙事体长诗在当代军旅诗词创作中并不少见,但此首因其语言清新、叙事流畅、本事感人显得尤为突出。此诗风格近白乐天之歌行,即用典极少,保持行文清丽,更易为时人所重,歌行体作者不可不知也。
二、说几句
“军旅”通常是指军队,《国语·齐语》中说:“春以搜振旅,秋以猎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有时,“军旅”也指战争,《论语·卫灵公》中,卫灵公向孔子请教作战之事,孔子回答说:“军旅之事,丘未之学也。”但将“军旅”和“诗词”联系起来,则始于当代。此前,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传统诗词作品一般都称作“边塞诗”。“军旅诗词”这一概念脱胎于边塞诗,但随着创作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它在外延上有了极大的拓展,以至于边塞诗最终退居为军旅诗词的一个类别。我们认为,军旅诗词就是遵循中华诗词的格律要求,以战争风云、军营生活和军人情怀为表现对象的诗词作品,是我国军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正确的政治观和战争观是军旅诗词的生命之根。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军旅诗词的作者绕不开对政治和战争的表态。为政治和军事服务是军旅诗词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代军旅诗词更应该以宣扬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不受侵犯为己任。毛泽东同志说过:“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和非正义的两类。”(《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侵略、掠夺、压迫人民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反侵略、反掠夺、反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正确的政治观和战争观是军旅诗词的核心价值所在,军旅诗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必须有明亮的双眼和坚定的信念,叶剑英的《登祝融峰》就是态度鲜明的力作。其次,对爱国情感和勇毅精神的赞美是军旅诗词的生命之果。(1)弘扬爱国情怀,增强国防观念,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是以热爱祖国为基础和前提的。中华民族崇文尚武,珍惜民族尊严,古往今来产生了难以数计的爱国诗词,其中不乏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它们或歌颂英雄军民,御寇戍边,如蔡世平的《蝶恋花·昆仑兵歌》;或赞美大好河山,神圣疆土,如赵京战的《将军关》;或褒扬为国捐躯、死有哀荣,如张治中的《张自忠将军殉国三周年而作》。(2)讴歌战士的勇毅精神,塑造英雄形象,是军旅诗词的永恒主题。陈毅的《梅岭三章》所折射出的英雄主义之光,足可辉耀星辰。诗中这种舍生忘死的英勇精神和乐观态度,能鼓励后来者敢于面对战争的艰难性、危险性、残酷性的严峻考验,在对敌斗争中坚决果敢,为夺取胜利奋不顾身。爱国情感和勇毅精神一脉相承,为军旅诗词源源不断地输入正能量。
再次,题材开拓创新,体裁各色兼备,军旅诗词之树方能日益绿叶葱茏。军旅诗词的传统题材边塞诗词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华诗词百花园时,让人眼前一亮。如刘庆霖的绝句《北疆哨兵(其一)》,轻盈俏皮,诗意弥漫,一反传统边塞诗的沉重悲凉,体现的是和平的大背景下戍边生活紧张中的活泼。现代军事素材之丰富远非古代军旅诗人所能想见,有心的诗人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如魏新河的“飞行词”就为军旅诗词增添了一片绿叶。当今热兵器时代的军事科技革新成果也是当代军旅诗人关注的题材,军旅诗人为此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以抒发祖国军事实力日益强大的自豪感。李栋恒的七律《率机械化集团军演习》以豪迈自信的笔法将我军机械化演习写得诗美如画。再如,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和平年代对战争的反思和警醒是军旅诗人的天然义务,林从龙的《“七七”过卢沟桥》是为其中佳什。就算是描绘战地风光和军营生活的老题材,在当代军旅诗人的笔下也呈现出迥异古人的情态,如万拴成的七言古风《冰姑娘》……
最后,大胆探索,诗艺出新,使军旅诗词之花姹紫嫣红。当代军旅诗词的创作,在中华诗词学会、解放军红叶诗社等社团的引导下,诗人辈出,作品纷呈,呈现出欣欣之态,但从严格审美意义上来看,优秀作品依旧凤毛麟角。个人认为存在一些问题。(1)故作豪放,沦为叫嚣。无疑,由于天生的军人气质,军旅诗词更多是走豪放的路子,但豪放不是站在阳台上发酒疯乱叫。一些作者喜欢选取重大军事题材搞创作,并在作品中大量采用“万里”、“千秋”、“壮志”、“傲苍穹”等词汇,欲营造宏大壮阔的气势,自以为汪洋恣意、直率豪放,殊不知这便是空洞的叫嚣,吹牛骗老太太。其实,大题材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刻画,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如朱德的《寄语蜀中父老》,并无豪词,豪气却扑面而来。(2)意象古旧,拾人牙慧。汉唐以来的边塞诗确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意象宝库,但“挥戈”、“烽烟”、“饮马”、“鲲鹏”等等一些古人都用厌了的语汇我们还拿来显摆,显得思维懒惰,实可汗颜。创新意象就必须采用现代语汇来创作,对意蕴的开掘和意象的营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申闺平的《军中视频通话》,虽不是名人名篇,却能给意在创新的人一点启示。拾人牙慧还有另一种情形,即不去拾古人的“牙慧”,改拾今人的。给我印象很深的有“红旗”这个意象,自伟人使用过之后,神州处处红旗展。再如“刺刀”这个意象,现在似乎已经成为描写哨兵的“必备良药”了。(3)题材跟风,个性缺失。目前的军旅诗词读多了,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每到含有军事因素的日子,如建军节、国庆节;每到军事科技有了突破的时候,如舰艇下水、卫星上天;每到解放军战士大显身手的关头,如抗震、救灾;每到国家主权受侵害之际,如东海风、南海浪……每到这些时候,军旅诗就会呈井喷之势,但往往立意平庸,千篇一律;语汇陈旧,如出一辙。我们并不反对创作者去关注这些题材,但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勤思考、缓动笔,换角度、出新意。聂绀弩的《挽陈帅(其二)》,就因言人所未言,成为同题作品中的佼佼者。
第二篇:军旅诗
再也没有一种诗,能描写出如此风雷浩荡,大气磅礴,千军万马搏杀沙场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
再也没有一种诗,能勾画出远戎壮志与思乡愁怨、建功立业与马革裹尸矛盾中闪烁的耀眼光芒;
再也没有一种诗,能渲染出边塞无与伦比的绝美风光、少数民族别开生面的风土人情那一抹瑰丽色彩;
再也没有一种诗,能表现出如此悲怆威壮的满腔热血与浓烈厚重的爱国情结,既让人豪情万丈亦使人掩卷长叹。
一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冲天豪情。
一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声声嗟叹。
一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百数梨花开。”的惊人美景。
一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仰天长啸。
写不完说不尽的军旅诗,以其浓厚沉郁的笔墨,重重地洒在中华诗词的画卷上,这墨不只是守关时夜里望向天空浓得化不开的焦黑,不只是塞外大风来时迎面扑来沙尘的土黄,不只是战士精神抖擞列阵排开时盔甲与武器折射的亮银,更是短兵相接血流成河黄昏之际天边那一抹如血残阳!
读罢一首歌颂人民团结,将士同仇敌忾,凯旋而归的诗词,心里亦是豪情干云,恨不得横刀立马,捍卫国土,开拓边疆。盛世,是战争发动的本钱,也是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盛世当中的男儿,纷纷渴求建功立业,“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受到战争胜利的鼓舞,壮怀激烈,焕发着英雄主义的光辉,此时的诗人心中澎湃,主战呼声很高。
然而永不休止的征战,却是穷兵黩武,带给百姓无尽的苦难。“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征夫一别,恐尸骨无存,凄厉的哭声久久萦绕在耳边,哀转久绝。亦如“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这一惨绝人寰的场景,幼时读三国便深深刻在脑海中。现念及此诗,仍如鲠在喉。战火纷飞,最无辜的百姓竟是这般惨况,呜呼哀哉。
这是对战争整体而言,对于个人,当时的热血男儿都将其视为人生奋斗最精彩的舞台。然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又是如何的现实与残忍!许许多多怀揣着报国封侯的梦想而踏上沙场的青年,他们跋山涉水,饱受饥寒交迫之苦,军营生活艰绝,更难熬的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终于走向战场,刀剑无情,冰冷的利刃刺穿他们的血肉之躯,功成名就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的人只做了无名英雄,战地孤魂。他们寂寞吗,他们痛苦吗,他们后悔吗?一个“枯”字道尽了此中的惨烈!
诗中总爱描述一些“少年”与“老将”两类形象的对比,以此来衬托战争的无情与残酷,突出主站与厌战的矛盾。
少年意气正如盛世之音,偶然读得曹植的《白马篇》,但见开篇写道“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一个武艺高强,意气风发的少年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紧接着又重笔繁功描写其箭术之精湛,身姿之敏捷。他跨骑在一匹矫健的雪白骏马上风驰电击地奔跑于原野上,正通向西北边疆的征途。全诗洋溢着对这个少年英雄高大形象的赞美和对驱除鞑虏的信心。如此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不禁使人神往。因此连文人也不禁发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概叹!
然而少年的未来是徐徐老去的老将,不是所有的将士都能“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是所有的将军都能如常山赵子龙,年过七旬仍能力斩韩家五将,长坂英雄威风不灭。更多的是如高适的《蓟门行》中写到的“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里功业无就,孤苦无依的凄惨。
少年初生的豪情与老将晚年的困窘对比如此鲜明,亦是主战与厌战情绪的一个缩影,少时凭一腔热血奔赴沙场,只为斩敌于马下,耀我国威,淡泊名利。但到了晚年心态发生变化,又滋生了功高不赏的愤懑情绪。直视战争之残酷,心中难免唏嘘,也许对一个军人来说,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是最好的归宿。
两相对比之下,更是珍惜和平之难能可贵。
因此有了诗人们的反思,从抒发投身战场的豪情壮志再到表现边塞的艰苦卓绝,升华到揭示战争的残酷、罪恶,以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他们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更渴求天下太平,一派安乐祥和。其中杜甫的反战情绪尤为突出,“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而李颀在《古从军行》中写到的“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则是另辟蹊径去写战争带给异族人民的苦难,突破了民族主义的窠臼,极富人道主义精神。
除却战争本身史诗般的浩瀚之感,军旅诗中带给我们的风光描写一样震撼人的心灵。最富盛名的莫过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数字勾画出的边塞风光栩栩如生,壮美辽阔。意境层次之深,在直线与曲线的组合中渗透出来,不愧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最高造诣,堪称千古壮观之绝唱。
鬼才李贺的军旅诗虽大多是想象之作,却因其大胆的想象,大胆地泼洒笔墨,营造出一幅鲜活逼人的画像。这一点在其名作《雁门太守行》中表露无遗,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其中对色彩的描述,在记忆中可谓首屈一指。黑色,金色,秋色,胭脂,紫色,红色,霜白,玉白,一时脑里浮现出一幅色彩浓厚的油画,极为诡谲艳丽,带来不一样的美的享受。
军旅诗之所以如此独具魅力,除了反映现实,直击人心和描写军旅生活塞外风光之美之外,更是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胸怀的豪迈。不无病呻吟,不顾影自怜,有的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对时空的思索和追问,充满哲思;有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扫离愁别绪的阴霾,以一种积极进取精神,永不言退;有的是“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视死如归的豁达洒脱。
一路写下来,心中百感交集。也许只是因为再没有一种诗,能糅合如此复杂的情感,能充满如此繁多的矛盾,能表达如此丰富的内容。它是一曲对祖国热爱,对和平渴望,对生命赞美的最强音!
第三篇:自创诗词类
自创诗词类
空空,空空,一无所用!空空,空空,万象皆通。满也罢,空也好!万物本相同。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然各不相同。为相同而争,为不同而存,领悟生死!
忽!大笑尔己。
何为天堂
想往的天堂,你在何方!嗨!我就在你的反向。啊!你怎么成了这样?
嗨!因为你拿走了我的权杖!可,可我只是拿走了你一些表藏!
哎!绿莎是我一部份气候的兵权,清水是制安的兵防;
内藏是一部份宪法与规章,冰山是我行法的手掌;
高山是我的哨兵,沙漠是我的少将`````````````````````; 可是,你却拿走了我的绿莎,破坏了我的兵防; 带走了我的内藏,借走了我的手掌;
哨兵被你杀害,少将也被你逼狂!````````````````````` 我美丽.安详的世界(天堂)啊!因我的慈祥,被你糟蹋成这样!我可怜的人民啊!她们也不再善良。
反抗的信息(自然灾害),也让你们为“她”传递(污染)。整救自我行动的凯歌;也即将唱响!
可悲的你们啊!还在为夺(自然资源)“她”歌唱; “她们”将让你们,滚出这过去的天堂。
康添华
第四篇:边塞军旅诗
第二类
边塞军旅诗
渭南瑞泉中学
王三燕
(一)识记及理论:(1)定义:
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2)发展: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3)考点及解题方向:
1)边塞军旅诗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烘托;
2)也有对征战的描写,不过,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
这些景象(意象),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另外,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总之,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
①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③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④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⑤或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
(二)以课文《采薇》为例,理解上面的理论知识: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靡室靡家,猃(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作品译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边悟边练: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穷边词(其二)姚 合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陇西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姚诗和陈诗均为边塞诗。
姚诗题中的“穷边”是极远的边地。诗作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其中有“将军”“边头”等特定称谓。
陈诗的题目“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2)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第五篇:诗词类《声声慢》试讲稿 -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声声慢》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声声慢》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导入)
师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异口同声)李清照!
师 对!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
生 我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众生鼓掌)
师(含笑)很好!还有吗?
生 我只记得她的《一剪梅》里的几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 也不错。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课件,简介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本词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如此详尽的材料!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
(整感)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带着对文本的朦胧感知,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学生回答加点字注音。
戚戚(qī)乍暖还寒(zhà huán)将息(jiāng xī)憔悴(qiáo cuì)
请大家自由朗诵整首词,要求结合注释能够翻译整首词。和同桌交流一下,不会的地方讨论一下。
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写凄景抒愁情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景是什么样的景?人是什么样的人?情是什么样的情?
好,带上我们的疑惑和感情,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在节奏和重读两方面多注意一点,就更加完美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体会以下的朗读节奏提示。
教师提问:这首词朗读时该用什么语调? 学生:低沉、缓慢、哀伤。
教师:对。下面大家用低沉缓慢语调诵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压住韵脚。想词人所想,思词人所思,读出词人满腹的愁怨。
教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示范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点评准备。学生:范读课文。
教师:谁能点评一下她读得怎样? 学生:语速太快,没有把握住作者情感。
教师诵读指导:前三句读出悲痛、哀伤,要读得跌宕起伏。“怎敌他/晚来风急!”应读得急切快速。“点点滴滴”: 字字血泪,读得一字一顿。“愁”字重读,“了得”轻声读出,读得哽咽。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掌声)
教师:大家再次诵读诗歌,把握词人情感。哪位同学能再为大家示范一下?(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酝酿感情。
学生再次范读,教师带头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提问: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抓词眼)学生:愁。教师板书:愁。
五、合作探究
教师过渡语:纵观全词,满是愁情,下面我们深入研读文本,讨论探究两个问题。
1、找出直接抒发词人愁情的句子。(析手法+细描述+谈效果)
2、作者还借助哪些意象来抒发愁情?结合原句进行赏析。
教师要求:先自己思考,写出要点,小组交流讨论。请小组代表分享探究结果。
教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第一小组同学来分享探究结果。
学生甲:“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话直接抒情。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教师点评:说得很好,此句的作用归纳很完整。还有谁要补充? 学生乙:“雁过也,正伤心”这句中的“正伤心”也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伤感
哀愁的句子。
教师点评:读得很仔细,说得很好。还有谁要补充? 学生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凄苦的感情,还运用了叠词。作者苦苦寻找逝去的美好生活,深爱的恋人,空无一人,只留下失落伤痛。增强节奏感、音乐美。更 加突出作者内心凄凉愁苦心情。
教师补充:找的很准,但是总结不够完整,下面我来补充几点。“寻寻觅觅”,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她四处寻找曾经的美好家园,找到没有?
学生:没有.教师引导:对,周围什么也没有。那她心情如何? 学生:失望、伤心、难过。
教师:说得很好。所以“冷冷清清” 即指环境冷清也指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 即指心情凄凉,也是她一生凄惨命运的总结。此句用在开头,还奠定全 文 哀婉凄凉基调。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
本句从精神到处境,再到内心,感情层层递进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作者身心所受到摧残。大家大声读读,补充笔记。
2、教师过渡语:除了直接抒情,作者还借助哪些意象来抒发愁情?结合原句进行赏析。※※方法指导:抓意象+析手法+细描述+谈效果
学生:意象: 淡酒、急风、大雁、黄花、梧桐、秋雨。学生甲: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此句写作者正对酒伤神,看到一群从家乡飞来南方的大雁,感觉好像故人重逢,是“旧时相识”。托“大雁”寄思乡之情。
教师:还有哪位同学再补充一下对大雁的理解?
学生乙:大雁能返回北方,自己却漂泊异乡。作者还托“大雁”寄沦落之愁。
教师点评:补充得非常好。
教师引导:作者早年在《一剪梅》曾吟诵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今大雁依旧,爱人呢?
学生:爱人已经去世。教师引导: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看到当年为自己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心情怎样?谁能再补充一下大雁的含义。学生:作者触景生情,思念丈夫,心情更加悲痛。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大雁含义:
托“大雁”寄沦落之愁、故国之思、丧夫之痛、悼亡之悲。手法:托物寄情。(提示学生大声读读,及时补充笔记。)
学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枯萎凋落,堆积了一地,无人愿意采摘。明写菊花,也是暗写自己,是以花写人。凋零的“黄花”比喻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年。
教师纠正:黄花含义说得很好。但有一点需要纠正,“黄花”花期已过,只会枯在枝头,不会堆积一地。我们要注意细心观察生活。
教师引导:秋天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满地黄花堆积”如果指菊花盛开,后面句子该怎样理解?谁能来点奇思妙想?
学生补充:如今菊花盛开,爱人已经去世,还有谁为自己自己摘花、簪花?丈夫去世之后,自己再没有人来怜爱。作者想到这儿,更加哀伤。
教师:精辟!谁能总结一下此句的手法? 学生: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教师引导:修辞也是手法,这句话还用了哪些修辞?
学生:“憔悴损”,一语双关。既指花枯萎憔悴,也指自己衰老憔悴。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黄花含义:
“黄花”比喻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境。此句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修辞:比喻、双关。学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打梧桐,秋雨滴答,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痛苦郁闷。梧桐细雨象征作者痛苦的心情。
教师引导: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颠沛流离的打击之后,只有痛苦吗?谁能补充? 学生:还有凄凉、哀愁、孤寂。
教师引导:补充很好。“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作者能听到雨打梧桐的点滴声,说明周围环境怎样?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寂静。以动衬静。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梧桐细雨含义:象征凄凉、哀伤、愁丝。手法:以动衬静。
教师:还有谁补充一下对其他意象的理解?
学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因为作者愁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淡酒”无力,如何抵挡阵阵秋风?用“淡酒”反衬愁浓。
教师补充:“反衬”,总结很到位。“淡”还写出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出示幻灯片梳理所有意象含义。
教师:作者反复渲染自己愁情,那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学生:国破家亡夫死孀居愁苦,有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教师板书:愁: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
教师归纳:瑟瑟秋风,声声雁鸣,片片落花,滴滴秋雨,千古才女的万古愁心尽在此重现。写法: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教师:她一生的悲愁怨恨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我们再读诗歌,感受本词的凄美意境。
读到这里,你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刻了吧,拿起笔,任选角度,写下来,题材不限。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我们先不急着展示各位的精彩回答,首先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那一份感悟重新把词读一遍,好,相信这次朗读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了。(提升)
教师:我们自读《醉花阴》,比较它和《声声慢》抒发的愁情有 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谈一谈。
学生:《醉花阴》写于作者新婚不久,重阳佳节,丈夫赵明诚外出做官。“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作者对丈夫的相思。
学生:《声声慢》写于晚年,国家破灭,丈夫已死,她没有人怜爱。一人流落江南,四处漂泊。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家破国亡丈夫离开后孤独寂寞、凄凉愁苦感伤的感情。
教师引导:总结的很好。那作者晚年苦难是谁造成的? 学生:不思进取的南宋政府。
教师补充:对。所以本词还具有更广阔社会意义,控诉了昏庸的南宋政府给无数妇女带来的流离失所的痛苦。
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
《醉花阴》抒发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死孀居愁苦,有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
六、结语
你怎么认为?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
我们在课前面曾经介绍过,李清照这两首词属于闺怨词诗。郑振铎曾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看得出他对李清照极为推崇。但他的话也有些绝对。一些男性词人所作闺怨词也有不少佳作。今天给大家先列出一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共同研究探讨,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中部分闺怨诗介绍 《闺怨》王昌龄《玉阶怨》
李白
《望江南》温庭筠《蝶恋花》(庭院深深)欧阳修 《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 苦难越重,她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让我们再读诗歌,走进她为我们营造的凄美愁境,向她孤傲的诗魂致敬!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需要擦黑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