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影评
《孔子》影评
孔子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一直是夷圣人之姿出现的。对于孔子的评论,更直接的说是赞美,我们已经听了太多太多。对于这样一部电影,这样的一个题材,又将向我们展示些什么,带着点好奇,带着点无奈,我开始了对电影的欣赏。
因为高中选修历史的缘故,我对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战国有着一定的认知。电影《孔子》的开篇,是从孔子中年为官开始讲起的。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热血和斗志,想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但最终失败。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孔子曾到卫、陈、曹、宋、郑、蔡、楚等国,历经十四年,提出了很多政治见解,终未得到重用。直到两位弟子的相继去世,孔子放弃了涉政的想法,回到鲁国。
“《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
这里引用了胡玫的话,很多人在写《孔子》的影评的时候也用到这句话,实在是因为他道出了我欣赏完这部电影后的感触。这部电影确实有许多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一处是孔子厄于陈蔡,师徒众人分一碗马肉汤的情节。当我看到师徒众人在寒风中高歌起舞时,我突然想到了高中课本中的那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又想到了孔子对颜回的那句评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二处是子路之死,电影中的这一幕勾起了我的感伤。孔子曾经说过:“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子路之死使我们看到儒家士人的刚烈一面。第三处是孔子见南子,这是本片中最大的噱头,却也充满了讽刺意味。犹记得南子一句“世人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却不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世人对孔子的误解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从未中断过。第四处是影片后段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实际上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但是就是这个“失败者”周游列国十四年,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在坚持在求索,这才是孔子思想立足万世的根本。这一痛苦场景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电影的最后,孔子吩咐弟子将整理好的《春秋》呈送鲁公,便面向着夕阳,溘然长逝。在他死前,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世人理解我,是因为这部书;误解我,也是因为这部书。”误解夫子的人无数,而南子这样一个淫乱的女人却理解了孔子,真是讽刺。《论语》开篇“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印证了电影,也是孔子对待世人理解与误解的态度。
战火纷飞造就万世师表。
杨澜看完《孔子》说,“如果从‘失败者’的角色来理解孔子,就会更容易接近这个人物。”《孔子》的编剧和导演,以及周润发等主演都把孔子从千百年的神坛上请了下来,让我们得以和这个千秋圣人面对面,感受他在那个年代的遭遇,和他天真的人生理想。不可否认,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孔子生于乱世,特殊的背景似乎注定他的一生奔波政事却无为的结局。但正是这样的遭遇,让孔子的思想不断的进化。子路之死,颜回之逝也让孔子在痛苦中领悟到更高的境界。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理论并未迷失在那战火纷飞的乱世反而不断的升华。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定淡定的眼神,礼义娓娓道来的神韵贯穿整部影片深入人心——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线和灵魂。虽然这部影片不断被批判犯了文史方面的错误,不断的被挑刺,但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它展现给我们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一个从“失败者”走向“圣人”的过程。影片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孔子”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文弱书生却为中国为世界带来了千军万马也无法匹敌的精神浪潮,统领着一个时代。
夫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恐怕谁都无法给出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毕竟那是两千年前的事情了,再加上孔子在中华文化圈中的显赫地位,以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使得这个题材比之于其他传记作品的拍摄更有难度。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后极尽哀荣成万世师表。孔子在世之时恐怕从来没想过自己如何伟大或者渺小,他只是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且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而已,能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才是孔子的伟大之处,我觉得这部电影在这个层面上具备了应有的感染力。
第二篇:孔子影评
一个孤独者的倾诉
——评电影《孔子》
说实话,我来看孔子,不是冲着孔老夫子,是奔着小马哥来的。导演胡玫透露,周润发跟她谈到孔子时曾落泪,“说他也很孤独,他是在演自己。”发哥真的老了,可是,他的演技可见一斑。入木三分的演绎,使我有了一种错觉。白发苍苍的孔老夫子,在风中飘扬的胡须,让我想到《秋天的童话》里周润发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片段。这么多年过去了,发哥一直很孤单,看港片的朋友们应该都懂得。出道时,演龙套扮演死人,因为长得高大而被赏识。在默默无闻的几年以后,因为一部《上海滩》红遍大江南北。后来虽然靠着电影上的演出成为亚洲影展和金马奖的影帝,但这些电影却叫好不叫座,让发仔变成了票房毒药。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英雄本色》里,凭借吴宇森的运镜加上周润发丰富的肢体语言,影片获得空前的成功,小马哥更是成为深植人心的角色。可是这时候,周润发却有了另一种孤独,从以前无人赏识,变成了独孤求败。本来还有一个张国荣与他争锋,可也英年早逝。对于香港电影史,周润发无疑是一个时代的坐标,也正因为如此,发哥是孤独的,所以才能够演出电影中那个知道麒麟现世,悲痛辍笔,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的孔老夫子,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十分深刻。这不是演技,这是履历,更是共鸣。
回到电影本身,就不是那么完美了。导演胡玫想通过一部120分钟的影片来展示孔子的一生,从而表现儒家文化。可惜,胡导有一点志大才疏了。一生为了国家肩负着沉重的使命,最终还是被国家抛弃,离乡别井,最后还是为了国家,孔子的生平不是一个堕三都可以代表,更不能通过子见南子的暧昧来反映。孔子的一生绝不可能用短短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讲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立体的,任何艺术作品都绝不可能将其每一面展现。可是整部影片到底想说明个什么呢?看来看去最大的感触或许也就是圣人历经磨难、理想不改的坚持。那么算是一部励志电影了……但是如果用这么一个题材、题目只是讲一个励志的故事的话,未免有牛刀杀鸡之嫌。这样高的一个题材,应该立足于传播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才与之相符,但遗憾的是片中对于思想性的东西基本都是一笔带过了,连浅尝辄止都算不上。导演只是东拼西凑了一些历史剧情,很难有代表性。很多对历史很了解的人看完这个电影真的会很失望,觉得很可笑。可是退一步讲,电影就跟人生一样,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留下争议的空间或许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兴趣。能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关注历史和文化,唤醒那么一点民族气节,或许就是这部电影可以做到最伟大的贡献。如片中所说,世人很容易了解孔子的痛苦,但却很难了解孔子从痛苦中悟出的境界。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指望从一部电影里看到孔子的一生,了解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我们需要的是,了解到孔老夫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的精神,对璀璨的先人文明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产生继承发扬的想法,这也就足够了。
电影,一看演员,二看剧本。显然,完美的孤独的发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影片题材广阔内容空洞的问题,使这部电影有成为经典的潜质。然而,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以上只是我个人意见。
第三篇:《孔子》影评
读书人的理想主义
正如一千个英国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中国人心中也有一千个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启蒙者和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的圣哲,任何试图解读它的人都面对着极大地挑战。
这部电影如同一颗水珠所折射的阳光,每个人透过它,都可以看到从中折射出的孔子璀璨光芒的一缕。而我所看到所感动的,正是孔子作为一个读书人的理想主义。
孔子的理想主义是电影里面最打动我的地方,我们太习惯于一个高高在上、光辉伟岸的孔子,然而这都是后人所赋予他的荣耀,真正的孔子是那个大半生都郁郁不得志,辗转颠沛,穷极困顿的读书人。顺境中施展自己的“易”,逆境中坚守自己的“难”。孔子周游列国,面对荣华富贵,只因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就能够断然拒绝,我钦佩在这种逆境中的坚守。剧中演员淡然的微笑,从容的眼神,内敛的坚忍,还有古人凝练精辟的语言。这些都是离我们渐行渐远的那份气质。再看看现如今的我们,每个人都从最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一个学期所学最大的用处只在应付考试方面,平时校园里面充斥的是朗读英语的声音,上进的大学生奔波于各种资格证之间,让人怎能不怀念那个古风时代?怀念我们朗诵的是圣贤天道,怀念我们愿意为理想主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怀念我们饱读诗书之后能有一份自尊而不是为了五斗米而折腰。王小波说过,“人生最大的悲哀在于受愚弄”,而我们恰恰习惯受人愚弄,同时还自己愚弄自己,而且只有在对自己的愚弄当中才能有勇气活下去,我们早已失掉一个读书人的理想主义,以这种苟且的姿态活着也就是我们的悲哀。
在今天看来《孔子》所传达的的那份读书人的理想主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看过这部电影最能令我感动的是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可能,真正令我感动的,不是电影,而是电影所能唤起的文化共鸣。
第四篇:《孔子》影评
1126000311级新闻2班陈良友《孔子》
——思想真的可以当饭吃!思想真的可以当饭吃!——这是我看完电影《孔子》后最大的感慨。期待这部电影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看。想当年胡玫辞导BTV选秀版《红楼梦》的时候,就让我着实对她敬仰了一番。看到电影《孔子》的制片人仍是韩三平。才明白江湖上的敌和友不像我们普通老百姓想象得那样简单。偶然间看过她的电视剧《浴血坚持》,只有22集,很厉害。之前她的《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也都是看过的,大家对她的这些电影的评价也是很高的,被称为真正的历史正剧。今天有幸在上古代文学作品赏析课上来观看,所以我是抱着看一部历史正剧的心态来看这部电影的。可以说,这部电影没有让我失望。它的最可贵之处,是它没有跟风,没有戏说,没有为了商业而商业,更没有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而“不得不”主旋律,它是有个性的,就这一点来说这部电影是很成功的。
当然,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将那么多的“子曰”恰到好处的镶嵌到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之中。这让家里书架上有一本《论语》但从来没有通读过的我非常的受用。圣人那一句句陌生而又熟悉的警世格言如一声声春雷遥远而深沉。它让每一个心怀理想却随波逐流的人感到愧疚。它似乎在一次次的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背离自己的初衷太久,太远。当最后“子路结缨而死”,颜回为了老师的几本书一次又一次的潜入冰冷的湖水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了什么叫信仰,什么叫“微
1126000311级新闻2班陈良友
言大义”,什么叫“舍生取义”,什么叫“朝闻道,夕死可矣”。什么叫“圣人”,什么叫“俗人”。
看完这部影片也有些时间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影片故事大概是从孔子51岁任中都宰开始的。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将整部影片分成两个部分,也就是孔子人生的两个阶段。前半部分讲孔子在鲁国被重用,齐鲁峡谷会,单刀赴宴不费一兵一卒收三城,一直到堕三都失。后半部分讲孔子堕三都失败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的见闻以及后被鲁国召回直至死去。整部影片主线非常清晰。孔子在自己的国家推广自己的治国思想,不能成,于是周游列国推广,还是不能成。只有办学,著述,希望通过书和弟子将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但他最后说,“世人理解我,是因为这部书;误解我,也是因为这部书。”可见,他对这最后的途径也是没有什么信心的。他只能含恨而死。一个生前“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失败者,死后却成为“万世师表”。这种经历与追求激励了历代读书人,也成为历代读书人失意时的最大安慰。我觉得,从整个故事的结构上看,影片能够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找到一条如此清晰的主线,实属不易。“世人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却不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这是电影中的台词,也是电影的题眼。痛苦、思想、坚持、境界,构成了影片的全部内容。不过可能是由于影片的故事性不够,所以最终使得演员的表演只能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到人物的内心。
纵观整部影片,思想真的可以当饭吃!这点我们可以从孔子他们在外流浪十八年的经历中就可以领悟到的。
第五篇:《孔子》影评
《孔子》以一步竹简开头,将孔子的故事缓缓道来。
作为电影,《孔子》是一部过于保守的作品,看了开场的五分钟,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摄影、剪辑,一切都那么平平无奇。那个覆倒又立起的欹器仿佛是全片一个隐喻,告诉我们藏在这个貌似古奥的作品后面的,是多么可怕的直白,但总归衔接的还算可以。
一部英雄的传记电影,可以有很多种办法来塑造伟人的高大形象,其中最笨的一种,就是让伟人自己出来告诉大家,他有多么伟大。不幸的是,《孔子》恰恰就是这个思路。
不过片中几位演员将各自人物塑造的都比较真实,周润发饰演的孔子在本片中表演很出色,气定神闲,举止有度,特别是老年孔子,更是一个白发苍苍流离失所的仁厚长者形象;他的对手陈建斌饰演的季孙氏也相当有性格,专断而不失大气,是个叫人无法恨之的反面人物;而任泉饰演的颜回更像个热血青年,单纯执着,在颜回死的那一幕表现出弟子对老师的尊敬以及崇拜,但我总觉得他演的颜回不像颜回;还有周迅饰演的南子有人说她有卖弄风骚之嫌,但我却觉得她将南子的内心表演很到位,并不惹人厌烦,叫人眼前一亮。
影片中的孔子临终说了这样一句话:“后人对我的赞赏是因为这部书(指鲁《春秋》),对我的误解也是因为这部书。”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后极尽哀荣成万世师表,古今之人或膜拜之或鄙夷之都不过是从自身需求而产生的主观行为,孔子在世之时恐怕从来没想过自己如何伟大或者渺小,他只是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且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而已,能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才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因此这部电影至少在这个层面上具备了应有的感染力。
夫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恐怕谁都无法给出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毕竟那是两千年前的事情了,再加上孔子在中华文化圈中的显赫地位,以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使得这个题材比之于其他传记作品的拍摄更有难度。本片把夫子塑造得文武双全,其中一段孔子在武子台消灭公孙狃,突出了他的武力和军事指挥才能,虽有夸大之嫌,但是作为电影作品,这种适当的夸张从娱乐性的角度去看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这一段后面也表现了孔子的仁,从孔子击鼓和击鼓后的表情可以看出。至于片中的颜回之死,虽然有改编历史,但目的是借这个戏份突出孔子、颜回之间的师徒情深,加重悲情戏份,情有可原。
总之整个观影过程使我感觉编导们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力了,从一个凡人的角度讲诉我们心中的“圣人”;《孔子》是部电影,再拍它的同时也要保证它的商业价值,有的人说它商业性高,其实每部电影都差不多,只是《孔子》讲述的是一位人们都尊敬的圣人而已,所以都希望它是完美的,但不要忘记,同时它也是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