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妈妈的唠叨伴我成长
妈妈的唠叨 伴我成长
作者:蒋林颖
“快快快,快迟到了。”“知道了妈,不还有十分钟呢嘛”“你怎么总是这样,不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听,我妈的唠叨又开始了,我赶紧背起书包一溜烟跑下楼,“慢点儿,过马路要小心,靠边走„„”妈妈的唠叨声随着我奔跑声远去。
幼时,我从爬到站立再到会跑。走不稳地小腿跑得正欢,耳朵里传来了妈妈的唠叨。“慢点走,慢点走,一定要小心,小心摔跤„„”那时妈妈的唠叨告诉我做人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连路都走不稳就想跑的人,是会摔跤的。
上了小学,我渐渐融入了小学生活,每天背着小书包上学、放学。“放学回家后要先写作业,注意坐姿,字写好,背挺直„„„”听着妈妈的唠叨,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才会有我戴眼镜的现状。
到了初中,进入了“青春期”我开始与妈妈顶嘴了。我渐渐发现妈妈的唠叨少一许多,我有些欣喜,也有些迷惘,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一天傍晚,我坐在台灯前写作业,写着写着,我的头便开始“栽种子”了。这时,妈妈端了一杯热茶慢慢进入了我的房间说:“喝杯热茶提提神,离台灯远些,眼睛离书远点,瞌睡了就睡吧„„”“知道了。”我不耐烦地说。妈妈突然止了声。我抬起头,看着妈妈,突然发现妈妈老了,头发泛黄,中间还夹着几根银发。一股酸涩涌上心头,轻声说道:“妈,您辛苦了。”这时,忽然觉得自己又成长了许多。
妈妈的唠叨在我耳边萦绕,妈妈的唠叨伴我成长。
第二篇:唠叨伴我成长
“唠叨”伴我成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里都有约定俗成的家风和家训。一直以来,我家的家风和家训是妈妈不厌其烦的“唠叨”,而这些看似简单普通的只言片语,却让我受益匪浅。
“说话处事要谦和,不要发脾气。”这是妈妈经常念唠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劝导我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待人宽谅、温和,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计较,因为一些小矛盾而大吵大闹、耿耿于怀。在这方面,我的爸爸妈妈做得很优秀,他们从不会因为生活的磕磕绊绊而吵架、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而互相指责,更多的是心平气和的沟通,在我面前展现大人理性的一面,这种忍让的品质教会我做一个文雅温顺的孩子,妈妈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读书须静心,嬉戏莫过头。”这是最通俗易懂的“唠叨”。从小妈妈注意培养我的书写,她常说“字如其人”,字迹可见人品,她教导我写字时姿势坐端正,一笔一画要认真。我的正楷字在学校比赛得过奖,感谢妈妈对我的教导。她还重视我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妈妈给我买了很多趣味横生的故事书。刚开始,我坐不住,不爱看,大体翻一翻。妈妈就陪在我身边和我一起阅读,遇到好词佳句,她就声情并茂地读给我听,使我渐渐喜欢上课外书。“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这是妈妈给我的启示。
“先苦后甜”、“退一步海阔天空”、“勿要恶言伤人、讲人坏话“、”勤苦节约“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总是在恰当的时候出自妈妈的口中,点点滴滴的唠叨是父母的爱,句句声声的叮咛是父母的情,今天的家风家训陪我成长,明日的良好品行铸就我辉煌的未来。
第三篇:妈妈的唠叨伴我长大
妈妈的唠叨伴我长大
我真幸运,因为我是在妈妈的唠叨中长大的。
当我呱呱落地时,当我咿呀学语时,当我蹒跚学步时„„妈妈的唠叨几乎无微不至,无处不在:怕我遭了痛楚,怕我受了委屈,怕我冷了,怕我热了,怕我饿了„„这些缠绕在我纯真无瑕的童年时光中的唠叨,带给我欢乐的时刻!阅读妈妈慈爱的目光,我知道,妈妈的唠叨,那是浇灌童年的深沉母爱啊,享受这份甜蜜,感受这份亲情,我的童年真好!
也许有人说,妈妈的唠叨,听多了,就是一种躁音,一种训斥。可是在我听来,妈妈的那些唠叨,从我学会走路开始,从我跨进校园开始,几乎天天回响在耳边:在外面注意安全啊!该带的书和作业带了没?口渴了莫喝生水啊!„„十多年来,这可是每日重复的世界上最美最美的语言,是那么慈祥可亲,时时刻刻回荡在我的耳际,温暖着我的心田。
也许有人说,妈妈的唠叨,重复了,就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束缚,甚至是孩子“反叛意识”的助长剂。告别童年的我,饱经妈妈唠叨关爱的我,终于感受出了唠叨浇灌后成长的烦恼!进入初中以来,已经自认为长大的我,总是觉得“最近比较烦、比较烦”,因为渴望自由飞翔的我,终于听腻了这些唠叨,在我眼里,妈妈的唠叨,是不是对孩子的不信任?难道我是您眼里永远长不大的孩童吗?
我常常在这样的唠叨轰炸中迷惘、烦恼:背上书包出门已经一会儿了,门口还模模糊糊传来妈妈在唠叨什么;正很投入地吃饭,妈妈的唠叨像突然溜出来的小老鼠咬我:吃饭别这么急嘛,细嚼慢咽别噎着;刚在沙发上呆几分钟,妈妈的唠叨像悄悄伸来的小鞭子催我:时间不早了,快去做作业啊;在外面玩完回家,妈妈的唠叨像蚊子一样叮着我不放:跟谁玩啦?玩些什么?玩得痛快吧?一个又一个问号轰击我的耳朵,问得我有些烦了,干脆把门使劲一推,将妈妈和唠叨全关在我的小房子外。唉,时间在一天天推移,我在一天天长大,妈妈的唠叨如细胞在分裂在生长,蔓延到我存在的各个地方。长大了,为什么妈妈的唠叨不像从前那么美妙、动听?
夜深了,夜静了。月亮妈妈带着星星在天空中捉迷藏,而我却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任思绪飞扬:当一颗星星多自由啊,在辽阔的天空无拘无束,当一只风筝多快活啊,在洁白的云朵间逍遥自在,当一只小鸟多惬意啊,在青枝绿叶中嬉戏追闹„„但是,我却看见月亮妈妈用圣洁的月光细心梳理星星的睫毛,我感觉到大地母亲的爱,像红线,牵着高飞的风筝不栽跟头,我听见鸟妈妈在黄昏的树林中深情唤归„„妈妈的唠叨,不正是圣洁的月光、爱的红线、深情的呼唤吗?
长大的我终于明白,只要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妈妈的唠叨,实在是一种特别的爱,是我茁壮成长的阳光与春雨。
梦乡里回到童年,我快乐奔跑的身影在妈妈缠绵的唠叨中越来越矫健!
让妈妈的唠叨灌溉我的整个生命吧,昨天、今天、明天,不管时光如何流转,我都会向着天空、向着大地,向着在夕阳尽头关注我的妈妈呼喊:我庆幸自己,因为,我在妈妈的唠叨中长大、长大„„
第四篇:妈妈的唠叨
妈妈,请你不要成天唠叨
白子陆/文
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师对家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所罗门岛上的土著们为了耕种土地,他们并不砍树,他们只是围着树喊叫,怒骂,并且诅咒,一段时间后,树自然就凋谢枯萎了。姑且不提是否属实,光从故事当中,就能看到负面情绪的语言对一个植物的杀伤力有多么巨大,更何况对待一个孩子呢?
前段时间,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很火,他对水做了不同的实验,他发现,当水感受到“爱”与“感谢”时,水的结晶会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当水感受被骂做“浑蛋”、“傻瓜”时,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即使成为结晶,也是不规则的形状。这是特别有趣的现象,可能水没有生命,还能感受到善意和恶意。科学表明,人体内的水占65%~70%,也就是说,一个70公斤重的人,他体内就含有45公斤的水。血液中含水量最高,约占90%;脑中含水约占81%。
妈妈们有没有想过,当初,孩子小得时候很愿意和你黏在一起,很愿意和你分享小快乐,也很愿意和你撒气撒娇,但是为何长大后,孩子不喜欢和你在一起,甚至一见到你就产生厌烦的情绪呢?除了那些打骂指责的行为伤害到孩子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根源就是你每天不停地唠叨,同一件事,你重复无数遍,同一个道理,你重复无数遍。孩子听都不想听的时候,甚至孩子都知道下一刻你会说什么的时候,你还是停不下来你的嘴,甚至还会很有情绪地吼道:妈妈说话,怎么就不听呢!最后,你还很有理由地委屈半天。而孩子则在一旁无动于衷,于是你就感觉孩子很冷漠自私,不关心你的感受。
妈妈们,你有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假如你孩子一出生就送到教育专家的环境里去成长,孩子会变成今天的样子吗?十之八九不会。孩子的心曾经距离自己的心是那么的贴近,那么的温暖,为何越来越远,甚至感受不到孩子心跳的温度?就是因为你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言行,尤其是负面的言行,一步一步把孩子的心推远的。我曾经问过班里的学生,你们希望自己的父母变成什么样的才好?他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不要成天絮絮叨叨的。相信这是所有孩子的发自内心的感受,不要唠叨,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这里妈妈们要注意了,请冷静思考我说的话,不要从“成天唠叨”这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沉默寡言”,而是用心体会,用心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的是情感交流,妈妈学会用女性的温柔和母亲的温暖给孩子情感加油,要做孩子情感的倾听者:闭上嘴,用心听。
白子陆,文学爱好者、“国民阅读”推广者。山西乐家特聘讲师、亲子教育专家、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高考地理辅导专家、高考英语阅读专家。他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与研究,积累大量经典案例。他主要研究与实践方向为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等课题。同时他在文化课领域有多年中学教学经验,尤其擅长高考地理和高考英语阅读教学,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美结合,让学生快速成长,效果显著。
第五篇:唠叨大王——妈妈
“别玩电脑了!快来写作业!写完作业你就可以痛快的玩!赶紧过来写作业!快点儿!”我一听到这几句话,都快要暴走啦!这时我就像孙悟空,被那唐僧老妈念着紧箍咒,生不如死,非常想让“天使姐姐”——菩萨来救我啊!但老母一发令,谁敢不听呢?唉!我只好乖乖关上电脑,来到让我头痛的书桌前,确切的说,应该是“作业天堂”。
第二天下午放学,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回应,我不禁暗自窃喜:耶!耶!耶!老妈不在家,拿出我那备了好久的钥匙,它已经布满灰尘,可以说明我盼这一天已经很久啦!哈哈哈哈„„一阵狂笑过后,我打开电脑,尽情地在电脑的海洋里游玩。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哈——”我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准备洗漱睡觉。突然一个晴天霹雳让我顿时清醒。我一拍脑袋,“糟糕,我作业忘记写了!我还等着妈妈唠叨我写作业呢!”但没有办法,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我只好忍受着睡魔的折磨,在台灯下痛苦的写作业,因为我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我可不想从好学生的形象滑落到坏学生。
这时,我才明白了妈妈的唠叨所包含的蕴意,那就是“爱”。妈妈在身边,一切都ok,妈妈的唠叨使用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