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3 07:2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第一篇: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学习心得

——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组内进行了《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动机》的学习,让我获益颇多。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实践,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试: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要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成功。课堂教学并非只有“三尺讲台”,而应是几十平方米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要淡化教师的表演欲,强化学生的表现欲。青少年有着很强烈的表现欲。这种情感冲动是一种促使其走向成功的自我激励机制。所谓“成功教育”就是学生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取自信和力量去追求新的成功。教师或是激趣,或是设疑,或是点拨,或是指导,而不必长篇大论,大包大揽,把思考,讨论,研究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培养出富有创新性的人才。在课堂上,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艺,说学逗唱,吹拉弹唱,百家争鸣,群英辩答。精彩时报以掌声,给予充分的肯定,失误时,评论切磋,提出中肯的意见。不因为学生一两次的失误而对此丧失信心。

二、讲究授课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前提正是执教者本身应具较强能力,因此,要想开展好创新教育,真正的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首先,教师应具备设计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的能力,这里包括确立目标、安排结构、运用方法等一系列环节。教师不仅要胸中有“纲”,而且目中有“人”,即从面对的学生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优势,关注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能力,把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准确而又有新意,使教学活动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的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都是要以学生求知创新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通过引导坚持忘我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适当有意识的留出时间空白,让学生充分的考虑、质疑等自主活动支予以填补。只有这样,我觉得才会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进而开展好能力素质的教育。

三、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成绩不好,爱到批评甚至打骂;或因屡犯错误,遭到冷眼相看及粗暴的训斥;或因家庭原因,备爱歧视和奚落等。结果使其自尊心爱到严重伤害,丧失学习信心,自卑感严重,“破罐子破摔”。我们应深入细致地了解掌握每个差生形成的原因,分析研究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研究出与其特点相应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循循善诱,搞好心理疏导,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自尊意识,激发内在的进取动力。帮助差生认识自我,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这只是转化后进生工作迈出的第一步,关键是老师要积极创设参与机会,扩大活动范围,让他们得到 自我表现的机会,以期获得成功的欢乐,体验胜利的欣慰,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事实上,许多差生智商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聪明的,只是他们的地位在班集体乃至在整个学校属于低层次,在众多的场合下,没有“出头之日”,许多潜在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得不到表现。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闪光点为突破口,帮他们找到成功的体验,一旦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就容易增强自信心,在学习上奋起直追,取得飞跃式的转变。

事实证明:针对差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心态特点,多方位多渠道地创设条件,形成良好的成长氛围,给差生以众多的“表现”机会,使他们自身潜在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获得成功,转化工作一定会有明显的效果。

第二篇: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教师在课堂中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教师布置的问题也要有吸引力,有层次 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六、“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例如在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规律和某些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寻找情感激发点。在有意义学习中,学 生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态,表现为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加以联系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就是教学中的情感动力,没有这种情感动力,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就不能积极发生。为 此新课导入设计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列举典型、说明 意义、明确目的,使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求的需要。二是通过设 置疑问,创设悬念,造成知识冲突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求知状态下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三篇:浅谈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兴趣是学会语文知识的金钥匙。当一个人对语文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钻研,去探索。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没有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语文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重视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并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动力作用;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三方面浅谈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

语文

学习

作用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明确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它在语文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兴趣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也是取得各项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语文是一门富有文学性、趣味性和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如有了强大学习的动力,并产生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动力作用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的作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而语文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应牢牢占领这块阵地,想方设法使语文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因为课堂的精彩氛围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教师看到学生的倾情投入而不断提高课堂质量,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对于那些枯燥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也学得兴致勃勃,并且容易掌握。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学习语文中的生字、新词时,学生就要注意其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部分,了解探索和把握其

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比死记硬背的过程更为重要。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能在学的过程中体会语文的巧、妙,在想象、书写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的语文,把机械的记忆转化为成形象的记忆。这样不单可以掌握生字的结构、书写方法,还可以培养语文兴趣,使自己轻松学习语文。还有在学习写作文的时候,更要让学生走到生活中去。“作文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作文的很多材料都在生活中。很多同学一说起作文就皱眉头,都说作文难,没材料可写。其实并不是作文的难度大,也不是真的没有写作题材,而是缺乏写作的兴趣和发现题材的眼睛。因此我们在作文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我们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现在的作文课堂上,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把游戏引进了作文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游戏,边玩边思索。这样学生写作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写作的要领。学生能在生活中看得到、摸得着,更容易思考,也容易表达。对语文知识掌握得越多,学习兴趣就越浓,当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一股求知欲。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欲望,它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求知欲一旦产生就可以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说,兴趣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动力性作用。

二、兴趣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表现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具有内在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枯燥无味变成生动有趣,这样的学习既学得快,又记牢,既学得轻松,又理解得透彻并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表现在学习态度和内在学习动力。

(一)兴趣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语文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学生的态度是否端正决定了学生成绩的好坏。学生的态度端正了,就有积极的心态和思想,从而指导学习语文的行动。无论是一个学生,还是其他的人,如果他对某一样东西,或某一件事情,有了兴趣,其就会全心全意地去学习,去了解,想知道这一样东西、这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学生起了“想知道”的念头,说明他的态度正确,具有积极的思想,他就会想法设法地去学习去研究,这样,他的学习积极性就来了。正因为如此,教育者就要通过趣味语文改变学生对于语文的态度来提高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趣味语文就是那些看起来容易理解并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题目,比如”茶可以清心也”。学生看到这样的回文诗,首先就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但是这种新鲜感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最终目的却是要引导学生学习会文诗的特点以及作用。“茶可以清心也”这句诗是出现在一个茶杯的盖子上,不管学生从哪个字读起都可以组成一句品茶诗,学生自然觉得不可思议,结果兴趣大增,学起来就容易接受。通过类似的趣味题,在学生接触新知识时,就可以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兴趣可以激发语文的内在学习动力。由于语文本身的趣味性强,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兴趣,如果具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很容易激发语文的内在学习动力。如:教师在上语文课时,多用课件、小黑板、投影机和一些卡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让学生由眼看后自己领悟。这样学生不但获得感性认识,还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思维想象的空间,有利于自己消化及时所学的知识,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力。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黑板加粉笔,一些难理解的文章、段落单是靠黑板加粉笔是不行的,很多时候,缺乏抽象思维的学生是想象不出来的,由于长期如此,渐渐消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产生厌学语文的消极心理。这样的学习手段不利于发挥内在的学习动力。而现在随着教学媒体的发展,在语文的课堂中出现了形形式式的多媒体课件,在学习语文抽象课文时,不再是黑板加粉笔的模式,而是用教学软件,把抽象的内容利用教学软件转化成为直观可见的图文形式。例如:《

19、七颗钻石》这是一篇体现爱的课文,初学者只会把它当作纯粹的故事来读,并不能体会到课文所传达的爱的教育,这时我们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完全可以用教学软件将将小女孩去打水的艰难过程制作成动画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看中感悟、思考,然后体会、理解。这样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其内在学习动力。有的甚至可以让学生上台参与,让学生在动感世界中体会抽象的语文情感,这样的学习挺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直观的学习手段,让学生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自然就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高涨自然就会积极学习语文学科的各类知识。总之,语文学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和多些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兴趣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老师,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好帮手。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循环有利于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

1、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影响语文学习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兴趣是影响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如上《荷花》这课书,我首先让学生搜集所学过的有关描绘“荷”的诗句(如“接天莲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并发言说说自己想象中的“荷花”是怎样的。这样导入新课,极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同学们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正因为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所以学起来就轻松容易多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证明:对某样东西感兴趣而去接触它、了解它、探究它所取得的效果比那些本身对它没兴趣,但逼于无奈而去了解、学习它的效果好很多。就如:学习语文中的作文,由于作文蕴含着很强的逻辑性,还要有很广的知识面,很多学生看到作文时,都饶路走。但是对作文有兴趣的学生就会很耐心地去读写作要求并拟提纲、起稿、修正、抄正,有条不絮,写起来越有劲。由于兴趣昂然,大脑皮层活动活跃,思维也跟着活跃,写作的速度也就快,学习质量也跟着提高了。

2、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兴趣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并且容易接收知识。接受知识快,质量也跟着提高。由于学生对语文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就是出于满足自身对语文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一需要,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就会自主探究并有一种坚强学习的精神,他们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学习勇气。这样所得到的学习质量比那些对语文一点兴趣也没有,但逼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学习语文的学习质量高的多。学生在有兴趣的科目学习中并能得到身心的愉悦。这样的学习质量能不好吗?语文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高涨、心情舒畅,学习质量自然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就需要付出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因此,许多学生对语文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恶。爱因斯

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影响下,学生只是被动地与那些干巴巴的文字打交道,毫无兴趣可言。随着一些教育大家(如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对教育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探讨,学生个体的兴趣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并认为其对于整个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其实,语文学科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本来是很有趣的,但是由于长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使人们改变了对语文的态度,从而产生出消极的态度。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质量呢,经过思考研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的大师于永正老师很重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算是让学生头痛的作文课,他也能上得绘声绘色。他的作文课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同学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先设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他就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勾勒一幅四毛的图,然后指着图说:“他叫四毛,是三毛的弟弟。”学生哈哈大笑,兴趣一下就来了,然后让学生比较四毛与三毛的区别,学生纷纷发言。比较完毕,于老师马上就作引导,将学生的的思维引到作文要求上来:“四毛在班里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是有个毛病——有时马虎;好耍小聪明。有一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于老师把原来的土改成了四毛手中拿着一张倒转的试卷,上面出现了“99”分,再提问“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说一说?”学生情绪高涨,发言争先恐后,写作的兴趣也就来了。第二是使数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最终还要回到生活。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如果每天让学生面对枯燥的文字进行死记硬背,学生就不会感到语文的多姿多彩。“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第三是改变学生心中语文教师的形象。以往语文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古板不会变通,并且不苟言笑,说话也一板一眼,缺乏感染力。鉴于这种现象,就要改变语文教师在学习心目中的形象,上课时多用风趣的语言,态度要和蔼可亲,并且上课要配合现代科技所提供的各种教学手段,试用各种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喜欢自己,这样学生对喜欢的语文教师所传授的语文知识就越发感兴趣,并且有利于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学习语文时,要重视兴趣的培养,因为它是学习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事实说明,兴趣,使人不怕吃苦;兴趣,使人废寝忘食;兴趣,使人执着而愿意付出努力。人一旦对某种事情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会竭尽全力投入到从事这件事情的活动中去。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把玩“捉迷藏”、打电子游戏的那种积极态度和热情用于语文学习中,那么,他的语文学习情况会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他的语文成绩一定是很不错的,甚至是非常好的。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要重视兴趣的作用,加强力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丛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2、邵端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

3、王道俊等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吴式颖等主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5、《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注释]:

[1]孔子:《论语》(教育篇),台北: 文致出版社, 1980年,第97页。

[2] 陆珊年等编《爱因斯坦名言录-蓝皮书系列 》,上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7月,第48页。

[3]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68页。

[4] 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254页。[5]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365页。

第四篇:浅谈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注:本文曾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浅谈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引言

一个下岗女工家里有三个暖水瓶。女工很辛劳,也很节俭。平时,只要哪个水瓶没有水了,她总会及时地去烧水,把那个空着的水瓶注满。女工家里一年四季没有断过开水,可是,一家人一年四季都在喝凉开水。为什么呢?原来每次倒开水的时候,女工总是说:“先喝先前烧的,这是用了自家煤气的;在家不比在单位,由公司出钱,凉了就倒掉。”家人便顺从地喝了凉开水。于是,女工家天天烧开水,天天喝凉开水。

不改变观念就只有天天喝凉开水,哪怕你再勤劳。

传统的教育观是建立在教师和教材是知识的联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一种学习观的基础上的;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将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这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高程次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综合性。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激烈,要想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经济繁荣,就需要有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

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需要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因此,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创设最佳的自主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提问的水平,这也是自主学习培养的途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难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发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学习《太阳》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课题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呢?”“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多累赘呀?”等等,他们正用“?”这把钥匙开启着智慧之门。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们冒出许多新奇的想法:“关于太阳的知识,人类研究了多少年呀?”“根据课本的内容,我认为课题叫‘太阳,我们人类的朋友’更恰当!”“课文要介绍一下人类关于太阳的新发现就更好了。” „„课后,学生的作业中有《太阳系知识小报》,有被改编的《太阳》„„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在闪烁。

三、精心设计自主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

以教为主导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如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我把整个教学设计分为“试学——导学——运用”三个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时先通过多媒体整体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兴趣盎然,然后理出课文重点段的结构特点,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通过读读(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读中自悟)、想想(展开想象,黄山的奇石还有哪些模样)、谈谈(看录像,自由谈感受)、画画(用简笔画体现黄山的奇石)、演演(当导游,把所学知识外化为自己的语言)等活动,使学生领会作者瑰丽的文笔,感受黄山的风光美,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这样,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方法。

四、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一课中,课前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教学时从实物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全方位感受各种水果的特点,然后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爱吃的水果,可以从样子、颜色和味道等方面入手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方式让全班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积极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自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有多么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开掘各种语文教育的环境,扩大学生学习的天地,让学生在语文的广阔天地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如学习《要是

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我让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并通过看课外书、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学习古诗时,鼓励学生自己背诵课文以外的优秀古诗,并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古诗朗诵比赛;为了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天地,我们班级办了手抄报,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

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主体发展意识,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营建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发展,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山东省梁山县韩垓镇石钟楼小学 吴中亚

联系电话:*** 邮

编:272616

第五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的兴趣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英县福禄小学

代安稳

邮编629300 [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未来社会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关键词] 新课导入

课堂情境

生活情趣

一、讲究导语艺术,激发学生求知欲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1、知识型激趣法。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

我们已学过几篇赞颂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迷人的张家界》、《桂林山水》等这些景色都很迷人,都可以和西湖比美,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索溪峪的“野”》又是怎样一番景色呢?

这样设计的导语,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2、形象直观法,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时,先放映张思德在炭窑烧炭时牺牲的资料片,接着问:大家知道画面中的主人公是谁吗?他就是张思德!你知道毛主席为什么要赞扬他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吧!

我们的对象是十二三岁的少年,讲的是与学生思想、心理距离较大的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很容易搞成枯燥乏味的空洞的说教,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更不用提课堂效果了。借助现代化手段可以使课文的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听歌曲、放映幻灯能收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3、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导入新课《一夜的工作》可以这样开头:

我们学过了《周总理的睡衣》,对伟大的总理有了一些了解,谁能说说总理是怎样的一个人?新课《一夜的工作》写的又是什么?

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4、情感感染法。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导入新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可以用以下导语:

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残酷地杀害了,这是我党的一大损失,也是党的骄傲。因为他的言行给后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现在我们就跟随他的大女儿李星华一起来目睹这位革命者在敌人面前的表现吧!

教师以沉痛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悼念的口气叙述,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作者靠拢。这样一个开场白,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对“李大钊”的深切怀念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画面、音乐创设情景

《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这一课“潮来之时”一段,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2、表演创设情境

21世纪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

例如,学完《赤壁之战》一课,学生对于三国人物、三国故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学习课文时又不可能让学生滔滔不绝于那个三国鼎立时期,那些众多的人物,那些极富魅力的故事。为满足学生一吐为快的愿望,更为了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历史,也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学完《赤壁之战》一课后,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大话三国”的活动课。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把自己早已知道的和新近看书了解到的三国人物、三国故事讲给大家听,并且加上了自己的评议。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更广泛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

3、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我在教《草原》一课时,学完第一段进行小结,我激动地说:“我们来到了草原,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蓝天、白云、草原、小丘、羊群。面对这样的境界,我们怎能不想放声高唱,又怎能不想吟诵小诗?同学们,把你们的这种情感读出来吧!”顿时,教室里传出有滋有味的读书声,透过他们的声音,我感到学生此时已被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草原深深吸引,深深陶醉了,他们完全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很轻松、愉快地学习了语文。

总之,情境的创设还有很多种途径,只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努力营造不同的课堂环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1、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写小女孩穿的是一双很大的拖鞋。按常理,小孩应穿小鞋,这种生活反差已经能激起同学们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更有趣的是第一自然段最后两句用了一个小男孩的言行,使语句的趣味性更强。学生读到这里自然发出一种会心的微笑,但同学们不会一笑了之,很希望知道小女孩后来会怎么样,随着对后文的学习,同学们先前那种微笑会不由自主地消失,因为小女孩已经够可怜了,小男孩不但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欺负人家,小男孩是何等可恶。

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2、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以《中彩那天》为例。当作者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激动地说:“可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穷呀。”这一情景中的“激动”,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激动”是什么意思?再问作者的激动的情绪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作者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并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3、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完后,我让同学们回忆自己过年时那种幸福的感觉,同学们顿时跃跃欲试,私下在座位上就说开了,我引导他们用《我和小女孩比过年(童年)》为题,写一篇短文。很快同学们写出了声情并茂的文章来,都体现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多么幸福,小女孩生活的时代是多么的黑暗这个主题,通过这样的延伸,同学们从中自然地受到了珍惜今天的教育。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参考文献] ①《四川教育》2007年第2期、第3期

②《课程与课堂教学》陈玉琨 代蕊华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培养大全

    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培养 烈山区前岭学校 赵倩云 2014年3月 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培养 摘要:兴趣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

    兴趣在中学英语的重要性

    兴趣在中学英语的重要性 摘要: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小学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因为学生正处于一个承上接下的重要时期,学生将彻底的步入正轨的学习,而不是像在幼儿园时代在游戏中学......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学习兴趣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

    浅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摘要: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可能外界的压迫或者一时的发愤可以暂......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杏林小学屈春艳*** 2017、3、12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宏观把......

    浅谈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利于人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人们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人在某方面......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4年优秀教学论文送评材料 科目 小学语文 学校 惠州市XX小学 题目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姓名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日期 2012年10月8日 1 “读”在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