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借伞(受益匪浅的几个小故事)

时间:2019-05-13 07: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借伞(受益匪浅的几个小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借伞(受益匪浅的几个小故事)》。

第一篇:孔子借伞(受益匪浅的几个小故事)

孔子借伞(受益匪浅的几个小故事)

1.借伞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和人交往,要知道别人的短处和长处,不要用别人的短处来相处和考验,否则就会友谊不长久。2.取经

一头马、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驴觉得此行困难重重,便放弃了;而马却立刻追随而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马说:其实在我去西天这段时间,您走的路一点不比我少,而且还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真正的累,来自于内心的无知与迷茫。3.停车

瑞典沃尔沃总部有两千多个停车位,早到的人总是把车停在远离办公楼的地方,天天如此。问:“你们的泊位是固定的吗?”他们答:“我们到的比较早,有时间多走点路。晚到的同事或许会迟到,需要把车停在离办公楼近的地方。” ——多为别人着想时,路才会走得更远。4.合作

一日,夜深人静,锁叫醒了钥匙并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把你带在身边,真羡慕你啊!”

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羡慕的是你!”

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藏了起来。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顺手扔进了垃圾堆里。进屋后,主人找到了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看到对方的价值与付出,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计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赏、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赢。第1个故事: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第2个故事: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

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从头到尾都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位子是他的,下了车之后,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大可中途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老公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

听到老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让我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许多。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我们不会在三分钟内成功,但也许只要花一分钟,生命从此不同。

第3个故事:年迈夫妻住旅馆一个初春的夜晚,大家已经熟睡,一对年迈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可是旅馆已经客满。前台侍者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再去找旅馆,就将他们引到一个房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你们不用再奔波了。” 老人看到整洁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要结账时,侍者却说:“不用了,因为你们住的是我的房间。祝你们旅途愉快!”

原来,他自己在前台过了一个通宵。老人十分感动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送老人出门,转身就忘了这件事。

有一天,他接到一封信,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他按信中所示来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楼。原来,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亿万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并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这就是著名的希尔顿饭店和他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因果其实就在自己手中!高手在还没有明确人生的宏伟目标时,都是用心做好了当下的事情!

人人都是服务员,伟大都是不断先从服务别人开始的,一个人服务别人的能力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第4个故事:前世今生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僧人解释道, 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病愈。祝福你,正在看这篇文章的好朋友!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路上,可能有朗朗的笑声;路上,可能有委屈的泪水;路上,有成功的自信;路上,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

生命的丰盈缘于我们心的无私,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路不必雕琢,只要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你的人生一定会无比精彩!你若想被爱,就要先去爱人;

你期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别人; 你要想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对别人好。

这是一个保证有效的秘方,可以适用在任何情况。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须先对朋友真心,然后你会发现朋友也开始对你真心;

如果你希望快乐,那就去带给别人快乐,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愈来愈快乐。

我们所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为他人多做点好事。爱他人、爱一切生命,接受爱、传扬爱、在爱中长大!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你有两个选择:

1、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让世间多一点爱。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商务合作:微信:wdswhz888 qq:519423992近期热门文章推荐:【1】看看你的前世是什么 【2】夫妻间的性行为,也在消耗福气?【3】六类旺夫女人,男人请珍惜【6】你的微信头像,说明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准到你哭↓↓点下面阅读原文即可浏览

第二篇:孔子借伞感悟

孔子借伞

第一个故事:借伞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和人交往,要知道别人的短处和长处,不要用别人的短处来相处和考验,否则就会友谊不长久。

第二个故事:取经

一头马、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驴觉得此行困难重重,便放弃了;而马却立刻追随而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马说:其实在我去西天这段时间,您走的路一点不比我少,而且还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真正的累,来自于内心的无知与迷茫。

第三个故事:停车

瑞典沃尔沃总部有两千多个停车位,早到的人总是把车停在远离办公楼的地方,天天如此。问:“你们的泊位是固定的吗?”他们答:“我们到的比较早,有时间多走点路。晚到的同事或许会迟到,需要把车停在离办公楼近的地方。”

——多为别人着想时,路才会走得更远。

第四个故事:合作

一日,夜深人静,锁叫醒了钥匙并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把你带在身边,真羡慕你啊!” 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羡慕的是你!”

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藏了起来。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顺手扔进了垃圾堆里。进屋后,主人找到了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看到对方的价值与付出,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计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赏、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赢。第五个故事: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第六个故事: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

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从头到尾都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位子是他的,下了车之后,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大可中途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老公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

听到老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让我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许多。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我们不会在三分钟内成功,但也许只要花一分钟,生命从此不同。

第七个故事:年迈夫妻住旅馆已经客满。

前台侍者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再去找旅馆,就将他们引到一个房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你们不用再奔波了。”

老人看到整洁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要结账时,侍者却说:“不用了,因为你们住的是我的房间。祝你们旅途愉快!”

原来,他自己在前台过了一个通宵。老人十分感动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送老人出门,转身就忘了这件事。

一个初春的夜晚,大家已经熟睡,一对年迈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可是旅馆有一天,他接到一封信,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他按信中所示来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楼。原来,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亿万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并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

这就是著名的希尔顿饭店和他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因果其实就在自己手中!高手在还没有明确人生的宏伟目标时,都是用心做好了当下的事情!

人人都是服务员,伟大都是不断先从服务别人开始的,一个人服务别人的能力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

祝福你,正在看这篇文章的好朋友!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路上,可能有朗朗的笑声;路上,可能有委屈的泪水;路上,有成功的自信;路上,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

生命的丰盈缘于我们心的无私,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路不必雕琢,只要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你的人生一定会无比精彩!

你若想被爱,就要先去爱人;

你期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别人;

你要想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对别人好。

这是一个保证有效的秘方,可以适用在任何情况。

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须先对朋友真心,然后你会发现朋友也开始对你真心;

如果你希望快乐,那就去带给别人快乐,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愈来愈快乐。我们所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为他人多做点好事。

爱他人、爱一切生命,接受爱、传扬爱、在爱中长大!

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你有两个选择:

1、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让世间多一点爱。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

第三篇:孔子借粮的故事

孔子借粮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打发学生出外借粮,不一会,学生两手空空回来了。孔子问:“怎么了?”学生红着脸说:“人家出了一道题,我没答 对”。孔子问:“是什么题呢,你又是怎么答的呢?”。

学生回答说,人家问: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欢喜什么恼?我答: 天上星多月亮少,娶媳妇欢喜发丧恼。孔子听了,叹了口气说:唉 是世上人多君子少,借账欢喜要账恼啊。

第四篇:孔子小故事

问题补充:

材料是

孔子有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小孩掉到了水里就跳下救了小孩,小孩的父亲很感谢他,就送了他一头牛。当时牛很贵。人们说他贪心,孔子称赞他说:“你这样做能让更多的人去救人,救人得到的东西式理所应当的。”

当时鲁国有一则法律,看到有在别国当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帮他赎身,回国后可到官府报账。孔子有一个学生,赎回了一个奴隶,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称赞他,但是孔子却指责他说:“你这样做人们就不会去赎回奴隶了。不到官府报账,人们会蒙受损失;到官府报账,又会让别人觉得品德不如孔子的学生,所以就装作没看见了。

求根据这个材料的作文立意

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

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作文的关键所在,它涉及到利益与道德。

看问题与做事情都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收下谢礼的学生虽然收了贵重的报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其实,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并不完全对立,只是我们有时在心中高高竖起了道德的旗帜,才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就是永恒的话题。无德者不立,道德始终是做人的基础。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时往往过于偏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于是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理智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这能说明他没有道德情操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也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比之于袁隆平的贡献,这500万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奖励。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想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我国工作。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突破,奥运会后国家重奖了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这件事引发很多议论,责难之声不时充盈于耳。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我们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是丧失了道德。女排姑娘们不是就集体把奖金捐给了慈善机构了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用道德概念看待利益问题,更不应惟利是图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

提示:1.概括段意。第一段,助人接受了回报,众人认为贪心,孔子认为对;

第二段,助人不接受回报,众人认为高尚,孔子认为不对。

2.核心话题:助人与回报。围绕这一话题“众人”与“孔子”见解不同,你怎么看。

3.命题者的意图:⑴助人应接受回报;⑵助人应该得到奖励;⑶助人不图回报就高尚吗?

利与义可以得兼

长期以来,就利与义二者的关系而言,人们普遍认为接受了利就意味着失去了义,似乎利与义之间的关系是非此即彼的,是不可能有机结合的。其实,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值得提倡。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可是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你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在我看来,孔子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冲破了人们思想上的误区。缺少对“人们思想上的误区”的阐析,即“要回报就是不义之人”,而且要与下文“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的反问句衔接)当今社会,也有许多像孔子学生这样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雷锋的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固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却不能成为束缚我们思想的枷锁。墨子曾经说过:“义,利也。”这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准确地阐明了利与义的关系。利是义存在的基础。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可见,一方面,利益的确是这种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道义的前提。另一方面,义又是对利的规约。“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子成为了抢手药,供不应求。不少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大义,大肆涨价赚钱。面对这种情况,石家庄神威药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作为商业性质的企业,神威固然)重视利益,但从长远看,放弃眼前的小利而选择大义,更能赢得长久的信誉。果然,“非典”过后,神威药业销售业绩一片大好。由此看来,符合道义的利才能长久,神威药业就是将义与利巧妙地结合,既不违背义,又获得了利,利与义的相互结合造就了一个企业的辉煌业绩,利与义不再是孟子所说的“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的对立关系。

朱熹曾经说过“利者,义之和。”利与义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正是由于符合道义,所以人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利;正是由于存在着利益,所以人们才能做更多符合道义的事。正是把利与义相互结合,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一.材料作文的审题

审题要“准”“深”“新”。

首先要“准”。具体所来要做到四点:

1.整体把握文意,找最主要的命意。(先概括每段大意,然后明确核心话题)

2.紧扣关键词,看命题者的倾向。3.深准要求4.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

孔子的褒贬对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启示

据《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路遇见一小孩子溺水,于是就奋不顾身跳下水去,将孩子救了上来,孩子家人送了一头牛给子路,子路高兴地接受了,孔子听说后表扬了子路:“鲁人必拯溺者矣”;而孔子另一学生子贡到外国,并用自己和钱赎回了一个被卖为奴的鲁国人,按规定回到鲁国后,应该到国库报销,而子贡没有去,而孔子闻后却严厉批评了子贡:“赐失这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然而,社会上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认为子路“贪”,子贡品德高。而作为今天的我们,又如何从这两件事受到一些启发呢。

见义勇为的行为就应该得到奖赏。子路是在看见一个孩子掉进水的情况下,没有思考,没来得及多问,就一下子跃进水里救上了孩子,他当时没有想到会有一头牛的奖赏,但对于奖赏的结果他高兴地接受了。这种行为不仅要在思想上进行鼓励,同样也应该得到奖赏,只有这样,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才能得到应该得到的尊重,其行为价值也在这种奖赏中通过这一形式得到体现。孔子所以表扬他,前提是子路救人不是为了牛,而是救人在先,受牛在后,认为他应该得到这种品德和物质方面的双重表彰,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并可以引导人们见义勇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而诸如湖北省新洲县农民程新安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前来的打捞队却开价5000元,另一个却开价1000元,这些人是眼前只有钱,先是讨价还价,置人性命于不顾,唯钱是命,这种为利而完全丧失了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而子路则不予考虑,首先奋不顾身地救人,那与子路“受牛”则不可同年而语也。而子贡虽然也是做了好事,但却没有按政策办,即:到国库去报销赎奴的钱,“不取其金于库”,人们虽然夸他做好事不留名,但客观上将这种美德没有发扬光大,不能让人看到这种好的行为并有一个好的结果。再说,如果不按政策去领取赎金,下次别人怎么想:救人后,如果回来报赎金,别人说你品德有问题;不报,自己要吃亏。那么,带来的后果只会是:人们再看到自己的同胞沦为奴隶,再也不会去救赎,人们即使看见同胞为奴,也“不复赎人矣”,实际上破坏了一种良好氛围,打破了一种良好救助机制,钱是小事,而机制则是必须坚持的。

我们做好事,如果动机纯正,完全可以领取奖赏,但也可以不领取奖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当然,也根本不值得人们去指责什么,因为一些人做好事的前提不是为了奖励,但从社会角度考虑、从倡导一种向善精神角度考虑,社会或政府对那些只要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或事,就必须有价值的认可:精神的或物质的。

子贡自己出钱去赎回自己的同胞,没有主动到国库报销,一者可能是出于自己的经济条件较好,完全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然而,人们却拿他与子路的爱牛相提并论,认为子贡品德好,而子路“贪”,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孔子所以严肃地批评了子贡,认为因为鲁国有政策,只有主动去报销,实际上替政府宣扬了一种政策,营造了人人向善的良好氛围,给人们树立一种良好的道德标准。如果仅凭自己的力量,仅有好心不一定办成好事,你子贡能承受的,别人不一定能承受。如果说人们都把做好事应该得到奖赏说成是一种贪,那只会堵塞了向善之路,那谁还会来做自己不能承受的好事呢,况且,政府明文规定可以报销,不仅表明了政府一种积极向善的态度,也从物质方面鼓励了大家向善的积极性。在德国小镇,一名杨姓中国青年因拾到一个装有信用卡和钱的皮夹交了市政厅,他按照中国传统观念没有留名,可该镇镇长竟然发动近百名警力寻找小杨,交将一名奖章和资金交给小杨,用该镇镇长的话说:“就是为了对每个善举的尊重,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为我施援向善,我们不以因你的无私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说得多好,把对善举的尊重,看成是自己的职责!由此看来,“鱼”和“熊掌”完全可以得兼。

所以,子贡从善也是公民的一种义务,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地怕人议论,不去领取该得的奖励,就应该向子路一样坦然“受牛”,但,前提是主动为善。正如孔子所认为的那样,只要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利和礼我们都可以受之。总之,我们如果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既要做到利他,也要做利己,只要对社会有利,只要对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我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有着积极的意义,孔子对二位学生的评价不正说明了这一道理吗。

第五篇:孔子小故事

问题补充: 材料是

孔子有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小孩掉到了水里就跳下救了小孩,小孩的父亲很感谢他,就送了他一头牛。当时牛很贵。人们说他贪心,孔子称赞他说:“你这样做能让更多的人去救人,救人得到的东西式理所应当的。”

当时鲁国有一则法律,看到有在别国当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帮他赎身,回国后可到官府报账。孔子有一个学生,赎回了一个奴隶,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称赞他,但是孔子却指责他说:“你这样做人们就不会去赎回奴隶了。不到官府报账,人们会蒙受损失;到官府报账,又会让别人觉得品德不如孔子的学生,所以就装作没看见了。

求根据这个材料的作文立意

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

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作文的关键所在,它涉及到利益与道德。

看问题与做事情都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收下谢礼的学生虽然收了贵重的报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其实,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并不完全对立,只是我们有时在心中高高竖起了道德的旗帜,才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就是永恒的话题。无德者不立,道德始终是做人的基础。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时往往过于偏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于是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理智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这能说明他没有道德情操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也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比之于袁隆平的贡献,这500万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奖励。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想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我国工作。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突破,奥运会后国家重奖了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这件事引发很多议论,责难之声不时充盈于耳。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我们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是丧失了道德。女排姑娘们不是就集体把奖金捐给了慈善机构了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用道德概念看待利益问题,更不应惟利是图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

该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立意

一、道德尺度并不能成为衡量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认的道义有时候并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因为人的悲悯之心是与生俱来的且因人而异的,而制度的确立旨在维护社会稳定与进步。

而体现价值的标准需要的不只是悲天悯人,更是人们的反思与从善如流。(有一句话说得好“都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难道凭民愤就可以杀人么?)

二、成全

苏格拉底临死前拒绝了学生的救援,因为他相信当时没有任何一种制度能比古希腊的民主与法制更加进步了,所以他选择遵循(尽管不尽合理)。因为整体的环境是好的,所以值得人们成全。

三、榜样作用

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更要注意对后者的榜样作用。可以引申到现实,比较容易联系实际,如名人效应等

四、反弹琵琶

不在乎社会舆论,只在乎对得起道义和良心,认为是对的值得的就去做,没有物质的牵绊与世俗的眼光,做好你自己。

ps:前两种是比较正规的思路,但如果缺乏很强的逻辑能力和议论水平,最好还是不要涉及。如果议论论点明确,层层推进,有理由破,论据充足,完全可以拿高分。

第三种比较讨巧,不需要多少技巧,只要语言流畅,言之有理,不偏题应该可以上二类文 第四种没有一定写作功底的不要涉及,很容易跑题,跟材料意图南辕北辙,不过如果材料运用得当,言之有理让人心服口服就可以上一类。

提示:

1.概括段意。第一段,助人接受了回报,众人认为贪心,孔子认为对; 第二段,助人不接受回报,众人认为高尚,孔子认为不对。

2.核心话题:助人与回报。围绕这一话题“众人”与“孔子”见解不同,你怎么看。

3.命题者的意图:⑴助人应接受回报;⑵助人应该得到奖励;⑶助人不图回报就高尚吗?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对孔子的话颇感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竟受责备,而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

看问题与做事情都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收下谢礼的学生虽然收了贵重的报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其实,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并不完全对立,只是我们有时在心中高高竖起了道德的旗帜,才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就是永恒的话题。无德者不立,道德始终是做人的基础。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时往往过于偏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于是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理智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这能说明他没有道德情操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也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比之于袁隆平的贡献,这500万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奖励。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想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我国工作。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突破,奥运会后国家重奖了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这件事引发很多议论,责难之声不时充盈于耳。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我们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是丧失了道德。女排姑娘们不是就集体把奖金捐给了慈善机构了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用道德概念看待利益问题,更不应惟利是图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利与义可以得兼

长期以来,就利与义二者的关系而言,人们普遍认为接受了利就意味着失去了义,似乎利与义之间的关系是非此即彼的,是不可能有机结合的。其实,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值得提倡。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可是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你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在我看来,孔子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冲破了人们思想上的误区。缺少对“人们思想上的误区”的阐析,即“要回报就是不义之人”,而且要与下文“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的反问句衔接)当今社会,也有许多像孔子学生这样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雷锋的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固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却不能成为束缚我们思想的枷锁。墨子曾经说过:“义,利也。”这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准确地阐明了利与义的关系。利是义存在的基础。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可见,一方面,利益的确是这种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道义的前提。

另一方面,义又是对利的规约。“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子成为了抢手药,供不应求。不少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大义,大肆涨价赚钱。面对这种情况,石家庄神威药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作为商业性质的企业,神威固然)重视利益,但从长远看,放弃眼前的小利而选择大义,更能赢得长久的信誉。果然,“非典”过后,神威药业销售业绩一片大好。由此看来,符合道义的利才能长久,神威药业就是将义与利巧妙地结合,既不违背义,又获得了利,利与义的相互结合造就了一个企业的辉煌业绩,利与义不再是孟子所说的“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的对立关系。

朱熹曾经说过“利者,义之和。”利与义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正是由于符合道义,所以人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利;正是由于存在着利益,所以人们才能做更多符合道义的事。正是把利与义相互结合,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一.材料作文的审题 审题要“准”“深”“新”。

首先要“准”。具体所来要做到四点:

1.整体把握文意,找最主要的命意。(先概括每段大意,然后明确核心话题)

2.紧扣关键词,看命题者的倾向。

3.深准要求

4.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

孔子的褒贬对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启示

据《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路遇见一小孩子溺水,于是就奋不顾身跳下水去,将孩子救了上来,孩子家人送了一头牛给子路,子路高兴地接受了,孔子听说后表扬了子路:“鲁人必拯溺者矣”;而孔子另一学生子贡到外国,并用自己和钱赎回了一个被卖为奴的鲁国人,按规定回到鲁国后,应该到国库报销,而子贡没有去,而孔子闻后却严厉批评了子贡:“赐失这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然而,社会上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认为子路“贪”,子贡品德高。而作为今天的我们,又如何从这两件事受到一些启发呢。

见义勇为的行为就应该得到奖赏。子路是在看见一个孩子掉进水的情况下,没有思考,没来得及多问,就一下子跃进水里救上了孩子,他当时没有想到会有一头牛的奖赏,但对于奖赏的结果他高兴地接受了。这种行为不仅要在思想上进行鼓励,同样也应该得到奖赏,只有这样,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才能得到应该得到的尊重,其行为价值也在这种奖赏中通过这一形式得到体现。孔子所以表扬他,前提是子路救人不是为了牛,而是救人在先,受牛在后,认为他应该得到这种品德和物质方面的双重表彰,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并可以引导人们见义勇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而诸如湖北省新洲县农民程新安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前来的打捞队却开价5000元,另一个却开价1000元,这些人是眼前只有钱,先是讨价还价,置人性命于不顾,唯钱是命,这种为利而完全丧失了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而子路则不予考虑,首先奋不顾身地救人,那与子路“受牛”则不可同年而语也。

而子贡虽然也是做了好事,但却没有按政策办,即:到国库去报销赎奴的钱,“不取其金于库”,人们虽然夸他做好事不留名,但客观上将这种美德没有发扬光大,不能让人看到这种好的行为并有一个好的结果。再说,如果不按政策去领取赎金,下次别人怎么想:救人后,如果回来报赎金,别人说你品德有问题;不报,自己要吃亏。那么,带来的后果只会是:人们再看到自己的同胞沦为奴隶,再也不会去救赎,人们即使看见同胞为奴,也“不复赎人矣”,实际上破坏了一种良好氛围,打破了一种良好救助机制,钱是小事,而机制则是必须坚持的。

我们做好事,如果动机纯正,完全可以领取奖赏,但也可以不领取奖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当然,也根本不值得人们去指责什么,因为一些人做好事的前提不是为了奖励,但从社会角度考虑、从倡导一种向善精神角度考虑,社会或政府对那些只要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或事,就必须有价值的认可:精神的或物质的。

子贡自己出钱去赎回自己的同胞,没有主动到国库报销,一者可能是出于自己的经济条件较好,完全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然而,人们却拿他与子路的爱牛相提并论,认为子贡品德好,而子路“贪”,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孔子所以严肃地批评了子贡,认为因为鲁国有政策,只有主动去报销,实际上替政府宣扬了一种政策,营造了人人向善的良好氛围,给人们树立一种良好的道德标准。如果仅凭自己的力量,仅有好心不一定办成好事,你子贡能承受的,别人不一定能承受。如果说人们都把做好事应该得到奖赏说成是一种贪,那只会堵塞了向善之路,那谁还会来做自己不能承受的好事呢,况且,政府明文规定可以报销,不仅表明了政府一种积极向善的态度,也从物质方面鼓励了大家向善的积极性。在德国小镇,一名杨姓中国青年因拾到一个装有信用卡和钱的皮夹交了市政厅,他按照中国传统观念没有留名,可该镇镇长竟然发动近百名警力寻找小杨,交将一名奖章和资金交给小杨,用该镇镇长的话说:“就是为了对每个善举的尊重,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为我施援向善,我们不以因你的无私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说得多好,把对善举的尊重,看成是自己的职责!由此看来,“鱼”和“熊掌”完全可以得兼。

所以,子贡从善也是公民的一种义务,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地怕人议论,不去领取该得的奖励,就应该向子路一样坦然“受牛”,但,前提是主动为善。正如孔子所认为的那样,只要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利和礼我们都可以受之。总之,我们如果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既要做到利他,也要做利己,只要对社会有利,只要对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我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有着积极的意义,孔子对二位学生的评价不正说明了这一道理吗。

下载孔子借伞(受益匪浅的几个小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借伞(受益匪浅的几个小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乌龟借伞》读后感

    《乌龟借伞》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看了《乌龟借伞》一文,文中的乌龟那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在夏天的中午,阳光嗮得乌龟皮肤发干,于是就问灰鹤借了把伞。由于灰鹤住在天宫,乌......

    幼儿班语言教案——借伞[小编推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借伞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会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仿编诗歌 3、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

    孔子的小故事

    篇一: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关于孔子小故事 以下四则是关于孔子的故事,很有哲理的! 1、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

    哲理故事——孔子小故事

    哲理故事——孔子小故事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小故事 1、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让弟子注......

    孔子小故事及感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意思是:学会了又时常复习应用,不也很开心吗? 有知心朋友远道而来,讨论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要是人家......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小故事孔子小故事之一: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

    孔子系列故事大全小故事

    孔子系列故事大全 一、智慧圆融—故事取材于《列子:仲尼篇》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 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