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战略创新与决策机制的关系
企业战略创新与决策机制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企业战略的要求愈来愈高。
企业战略创新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企业战略创新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战略创新行为机制,而其中的战略创新决策机制是战略创新成功的关键。为此,企业战略创新决策机制的研究无疑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战略所创造的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只有不断进行战略创新,企业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战略创新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企业要开展战略创新,必须构建一套较完整的战略创新行为机制,该行为机制应包括战略创新动力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等子系统,而其中的决策机制是企业战略创新成功的关键。因而,研究企业战略创新决策机制,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创新决策,为企业战略创新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无疑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一、企业战略创新决策机制内涵
企业战略创新决策机制是指创新决策从开始到落实的全过程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内在机能的一种运转方式,战略创新决策机制要素包括战略创新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决策信息、决策环境等方面,可以用下面的数学模型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Y=f(X)(1)
D=Y-T(2)
其中:Y-战略创新决策结果;f-函数;X-战略创新决策机制要素:主体、客体、信息、环境;D-战略创新决策绩效;T-战略创新决策目标。
公式(1)表明战略创新决策结果是由各种决策要素在决策过程中彼此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忽视或过于偏重某一要素都不利于战略创新决策机制的协调运行;公式(2)表明战略创新决策机制运行的绩效等于实际的战略创新决策结果与预定的战略创新决策目标之差,D大于或等于零表明战略创新决策质量优良或合格,D为负值则表明战略创新决策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企业战略创新决策活动中涉及到一系列决策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战略创新过程中,必须明确战略创新决策的主体,深刻理解战略创新决策特点,遵循科学的战略创新决策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战略创新的效果和效率。
二、企业战略创新决策主体:企业家
作为企业战略的关心者和制定者,企业家是战略创新的灵魂,也是企业战略创新决策的主体,企业家在战略创新中居于支配地位。
1、企业家是整个战略创新活动的中枢
杰出的企业家总是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从总体上把握战略创新目标,使战略创意更客观和更符合实际;
2、企业家是战略创新责任的最后承担者,战略创新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存在很大风险,这固然会涉及到其他战略创新主体,但最终责任者只能是企业家
企业家的战略创新包括战略创新动机,战略创新能力,战略创新空间,并且是这三个方面交叉部分的实现。
(一)企业家战略创新动机
企业家战略创新动机是指激励或刺激企业家进行战略创新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因素。按动机的导向性划分有三种类型:以市场导向为动机,包括:市场信息的搜集、市场信息在部门间的共享和整个组织对这些信息做出的反应;以企业家精神导向为动机,是指企业家主动寻求或创造市场机会的行为,反映了企业家的冒险、体验驾驭企业能力等方面的特征;以竞争导向为动机,市场竞争越充分,徐方宇——企业商学院建设导师!中国“大培训”和“人才适配度”概念提出者,国际职业培训师中国人才热线特聘专家,国采金融控股集团执行董事市场信息越真实,越能反映企业家经营业绩,从而形成企业家创新动力和压力,激励和约束企业家的战略创新行为。
(二)企业家战略创新能力
企业家战略创新能力是指在战略创新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企业家素质,包括思想意识、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个人能力和特征等。这些可以体现在企业家的风险偏好,对市场机会和威胁的识别和把握能力,对资源的调配能力,企业家的信誉,企业家的战略学习能力等方面。当市场出现机会或威胁时,企业家要能迅速发现机会并及时进行战略创新活动,而这种对市场的洞察和把握能力,要求企业家具有不断学习、扩充和更新自身知识库的战略学习能力。
第二篇: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不仅要抓好会计基础工作,更要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设计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侧重点的财务管理方法,及时恰当地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充分发挥财务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资金的保值增值需要。
一、财务功能在战略决策中的体现
战略是指企业最基本的长期目标。战略决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特征:
① 战略决策涉及企业主管人员关于企业发展方向的观念和想法;
② 战略决策要帮助企业处理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使其尽量与外部环境的预计变化相一致;
③ 战略决策必须考虑到企业本身的资源,并协调好经营活动和资源之间的关系;
④ 战略决策涉及企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变化;
⑤ 战略决策极为复杂,不确定性程度高,要求企业根据不完全可靠的信息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测;
⑥ 战略决策要求采取一体化的方法管理企业;
⑦ 战略决策着眼长期性发展,涉及的范围大,影响年远;
⑧ 战略决策涉及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和期望;
⑨ 战略决策涉及企业的资源和经营,将会影响企业的资源基础,带来大量的管理低层的决策。
这些特征决定财务部门要提供各种重要的财务信息,以评估和选择具体战略方案,并衡量这些方案在未来实施过程中的效益情况。战略管理与预算、预测虽紧密相关而又大不相同,其区别有:
① 时间期限:预算和预测往往为期一年,而战略管理时间跨度一般在三至十年。
② 强调范围:预算和预测往往涉及短期特定任务的完成,而战略管理则着重于企业长期目
本文由郑州团购,郑州SEO整理
标的实施。
③ 财务细目:预算和预测中包含大量的财务细目,以便各月之间财务结果的比较,而战略计划比预算涉及的细目要少得多。
④ 环境影响:预算和预测往往涉及企业内部运作,为战略计划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信息;战略管理涉及外部环境中长期趋势的变化,以及企业对此如何反应。
实践证明。财务功能在企业战略管理中体现为:
① 财务功能为战略计划提供先期背景信息;
② 协助企业主管人员评估各种战略备选方案和行动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③ 提供与执行各种计划有关的成本。利润和财务状况的明细表,以作为营业预算的基础;
④ 以财务数据表达本来行动方案的结果;
⑤ 帮助企业主管人员检查。评估和修正战略计划,以确保这些战略在今后实施和控制过程中的可靠性;
⑥ 建立和实施经营业务控制,协助企业主管人员完成既定的目标。
二、企业战略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是处于不断竞争的环境中的。抓好战略管理,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竞争的地位,而产品生命周期为竞争战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推出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必须让顾客了解新产品的存在,并试销该产品,因而促销开支相当高。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跟上快速发展的市场,并与竞争对手竞争。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主要考虑新产品战略在今后长期的财务收益。这一阶段主要的财务工作是预测,因为如果产品非常新颖,可能很难预测未来的销售状况,即使延迟编报较长期的现金流量预测资料也是不容易的。
2.发展阶段。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销售量会大幅度上升,利润会快速增长,产品价格也会有所下跌。在这一阶段,一项重要的财务工作就是分析市场发展的速度,并与原来的规划进行比较。企业应采取固守战略,考虑如何采取长期的成本削减措施,并且在产品市场的开发、拓展过程中既要控制成本而又不能降低产品地位。
本文由郑州团购,郑州SEO整理
3.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产品市场占有率开始趋于稳定。由于高额利润的吸引,竞争对手开始进入市场。企业增加促销投入以便对付竞争,并改进产品质量,寻找新的市场和销售渠道,降低产品售价,以吸引对价格弹性敏感的顾客。在这一阶段,市场的发展趋于缓慢,财务管理系统应该预测产品销售的变化。在营销方面,应保持产品现有市场占有率。任何营销支出应以短期效益为重,大量的营销支出是不合适的。
企业的战略应该是确保产品盈余,以便尽快回收产品的投资并设法改善经营的效益。企业应采取快速的成本削减战略,一切可以降低成本的短期措施都要被采用,此时不需要采取降低成本的长期措施。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现金回报。
4.衰退阶段。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产品的销售额下降、单位产品利润下降的情况下,企业要尽量减少对产品的投资,维修支出也应仔细从财务角度来考虑是否值得。由于公司不久将会作出停止生产这种产品的决定,因而,企业必须注重短期现金流量。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净值出现逆差,且有趋势进一步恶化时,公司应作出该产品的停产决定。
本文由郑州团购,郑州SEO整理
第三篇:浅谈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浅谈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王红敏
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和战略管理的广泛推行,对企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以战略管理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完善和提高,将之推进到财务战略管理的新阶段。企业财务战略是指在企业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进企业资源长期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的,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这表明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增加公司价值,保持公司长期盈利能力,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企业财务战略具有从属性、系统性、指导性、复杂性的特征。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及特征
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负债?收益?分配不同,战略有着不同的选择。企业财务战略具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扩张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2.稳健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它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二、财务战略的基本性质
财务战略的基本性质体现在:
(一)支持性。从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的关系看,财务战略不仅表现为它从属于公司战略,更是公司战略的执行系统,全面支持公司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体表现在它从财务角度以价值形态对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提出财务目标,如:稳定增长的收入、较大的毛利率、强劲的信用等级、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在行业处于调整期的收益稳定程度等,以此来保证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互逆性。财务战略对公司经营战略的支持作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支持力度与作用方式。从战略角度看,公司所有者总是期望公司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保持经营增长的收益提高,因此财务战略将随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变动而进行互逆性调整。
(三)动态性。财务战略必须保持动态的调整过程。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和外部环境紧密关联,即财务战略是环境分析的结果。当环境出现较小变动时,一切行动必须按战略行事,体现战略对行动的指导性;当环境出现较大变动并影响全局时,经营战略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从而财务战略也随之调整。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重点应是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及收益分配战略。
(一)筹资战略。
筹资战略就是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适应企业整体战略与投资战略的要求,对企业的筹资目标、原则、结构、渠道与方式等重大问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谋划。筹资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期间内所要完成的筹资总任务,是筹资工作的行动指南,它既涵盖了筹资数量的要求,更关注筹资质量,即既要筹集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所需资金,又要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强筹资灵活性,努力降低资金成本与筹资风险,不断增强筹资竞争力。筹资原则是企业筹资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低成本原则、稳定性原则、可得性原则、提高竞争力原则等。此外,企业还应根据战略需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对筹资进行合理搭配,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以构筑既体现战略要求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筹资战略。
(二)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主要解决战略期间内投资的目标、原则、规模、方式等重大问题。它把资金投放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并要求企业的资金投放要很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战略。一是投资目标,包括:收益性目标,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发展性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投资战略的直接目标;公益性目标,这一目标是多数企业所不愿的,但投资成功,亦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二是投资原则,主要有:集中性原则,即把有限资金集中投放,这是资金投放的首要原则;准确性原则,即投资要适时适量;权变性原则,即投资要灵活,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对投资战略作相应的调整,做到主动适应变化,而不可刻板投资;协同性原则,即按合理的比例将资金配置于不同的生产要素上,以获得整体上的收益。在投资战略中还要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式作出恰当的安排。
(三)收益分配战略。
本来企业的收益应在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包括债权人、企业员工、国家与股东。然而前三者对收益的分配大都比较固定,只有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富有弹性,所以股利战略也就成为收益分配战略的重点。股利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股利战略目标、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问题。
从战略角度考虑,股利战略目标为:促进公司长远发展;保障股东权益;稳定股价,保证公司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公司应根据股利战略目标的要求,通过制定恰当的股利政策来确定其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四、财务战略成功实施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
从风险的观点看,财务战略所蕴含的财务风险应与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经营风险相适应。因此,企业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在经济复苏阶段宜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积极融资,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增加劳动力。在经济繁荣阶段宜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结合。繁荣初期继续扩充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继续建立存货,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停止扩张,出售多余的厂房设备,停产不利于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建立投资标准,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跟踪时局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阶段做出恰当的反应。要关注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深刻领会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经营重点、经营风险都不同,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企业应当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在初创阶段,企业经营领域的不确定性较强,大量的资金需求应尽量通过权益资金满足,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在扩张期,虽然现金需求量也大,但它是以较低幅度增长的,有规则的风险仍然很高,股利政策一般可以考虑适当的现金股利政策。因此,在初创期和扩张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稳定期现金需求量有所减少,一些企业可能有现金结余,有规则的财务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是现金股利政策。一般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衰退期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最后经受亏损,有规则的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三)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财务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如果公司没有有效的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机制,则无法保证财务战略的实施。如内部约束机制应包括领导者对财务战略实施的监督,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监督以及领导者、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的确定等。此外公司还可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励员工,把奖励与对财务战略的推进程度联系起来,逐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使他们乐于提出有利于战略发展的建议方案。
(四)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
企业经济增长的方式客观上要求实现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根本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财务战略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调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加大财务制度创新力度。
五、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程序。
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除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外,还要着重考虑企业整体战略要求。
从上述程序可以看出,制定财务战略首先要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即要收集各环境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预测环境的未来状况及其对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影响的性质、程度、时间等;其次,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编制、设计具体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对各战略方案的评价,选出满意的方案。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就是努力遵照前面所述的各战略原则,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制定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这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比如,定量控制标准辅以定性控制标准;长期控制标准辅以短期控制标准;专业性控制标准与群众控制标准相结合等等。
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2.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
3.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4.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从而利于内部协调。
此外,财务战略实施完毕后,应对其实施进行评价,这是回头分析企业的预测、决策能力的很好途径,同时也为以后发展积累管理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步财务战略管理奠定基础。
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分析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它提高了企业财务能力,即提高了企业财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财务战略注重系统性分析,这提高了企业整体协调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协同效应;财务战略着眼于长远利益与整体绩效,有助于创造并维持企业的财务优势,进而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陆正飞。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J].会计研究,2000,(9)
[2]卢斯.班德。公司财务战略[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
[3]黄国良陈建华。企业总体财务战略[J].企业管理[J],2002,7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
第四篇:议事决策机制
邛崃市新农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党支部
议事决策制度
一、党支部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支部会议由书记召集主持。
二、党支部会议的议题由书记确定,会议召开的时间、议题,一般应在会议召开两天前通知到各委员,会议有关材料一般应同时送达,凡未列入会议议题的不研究讨论,不搞临时性动议。
三、党支部会议事范围:
1、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保证上级政府指示的贯彻实施;
2、对单位改革和中心任务的发展、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作出决策;
3、研究分析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建设情况和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决定党的组织、宣传、纪律检查、统一战线以及群团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4、讨论决定考核、奖惩、调动等工作。
四、党支部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到会方能举行。委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在会前请假,其意见可用书面形式表达。根据工作需要,支部会议主持人可确定有关人员列席。
五、党支部会议进行表决时,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未到会委员的书面意见不能计入票数。会议决定每个事项的,应逐项表决,表决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方式。
六、党支部会议应有专人记录,并将记录存档作为依据。
七、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党支部会的,书记、委员可临机处置,事后应及时向党支部会报告。
八、党支部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
九、党支部会作出的决策,由党支部成员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决策实施中,应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反馈。对决策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由党支部会决定。
第五篇:决策机制制度
决策机制制度
“三重一大”制度是指医院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制度。“三重一大”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实现领导干部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结合医院实际,经研究,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三重一大”决策事项
(一)重大事项决策
1、医院的办院方针、指导思想,医院和科室规划、人才培养目标。
2、医院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医疗、科研、行政、基建、后勤管理等重大事项。
3、科室岗位设置、调整及人员编制。
4、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及废除。
5、财务预算、进人计划、医疗设备及固定资产采购计划。
6、涉及职工福利的重大事项和有关办法。
7、重大问题及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决策。
8、其他应当提交讨论的重要问题。
(二)重要人事任免
1、全院各科室正、副主任、重点岗位管理人员的调整、聘用等。
2、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聘用。
(三)重大项目安排
1、医院发展和基本建设规划;
2、合同标的50万及以上的基建、安装工程项目;
3、物资材料、固定资产(含医疗设备及一次性医疗用品)标的单价30万元及以上的采购项目。
4、其他重要项目安排。
(四)大额资金使用
1、医院每年经费的预算、决算;
2、融资项目、融资规模和偿还计划;
3、一次性投入在5000元及以上的资金支出。
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
根据工作需要,充分做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的准备,严格按照会前酝酿决策、会中集体决策及会后执行决策三个阶段进行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一)酝酿决策阶段
1、充分征求意见。“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前,应认真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应充分听取相关科室及职工、群众的意见,扩大职工、群众参与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应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涉及稳定方面的重大决策还应进行稳定风险评估;涉及其他科室的要主动征求见,并形成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会议讨论。
2、适当进行酝酿。决策“三重一大”事项前,班子成员可通过适当形式进行酝酿,但不得作出决定或影响集体决策。内容涉及多个部门的,应事先做好沟通协调;未协调或经协调仍存在较大分歧的,不得提交医院领导班子会议讨论。
3、按照程序提议。提请医院领导班子会议决策的“三重一大”事项,需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报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确定。除遇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
4、做好相关准备。除必须保密内容外,承办科室应在会议召开前向医院办公室提交议题,并将会议材料提前送达参会人员,保证其及时了解相关情况。
(二)集体决策阶段
1、保证出席人数。会议由医院主要领导召集并主持,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到会方能举行。讨论干部人事问题,应有三分之二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方能召开会议。
2、充分发表意见。审议“三重一大”事项,应由承办科室汇报情况、分管领导作出说明,其他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对不同意见认真讨论,医院主要领导集中多数人的意见后,作总结性发言。
3、逐项作出决策。会议决定多个“三重一大”事项时,应采用口头、举手、无记名或记名投票等方式逐项表决,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方可形成决定。对意见分歧较大或发现有重大问题尚不清楚的,应暂缓决策,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后再作决定;特殊情况下,可将争议情况报告上级组织,请求裁决。
(三)决策执行阶段
1、分工组织落实。经医院领导班子决策的“三重一大”事项,应由班子成员按职责分工组织实施;遇有职责分工交叉的,应明确一名班子成员牵头。在落实决策过程中,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应当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2、严格执行决策。医院班子成员不得擅自改变集体决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也可以向上级报告,但不得公开发表违背集体决定的意见,不得在行动上违背集体决定。
在推进工作过程中,需要改变领导班子已经作出的决策或出现新的需要集体决策事项的,应按规定程序重新决策。紧急突发事件未经集体研究先行处置的,主要领导干部事后应及时向班子成员通报,并有书面记录。
3、加强督查反馈。对院长办公会议决定的“三重一大”事项的执行情况,由医院办公室负责督办检查,并及时向院领导班子及其主要领导报告。在事项实施过程中,承办科室、主管领导应及时向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反馈实施情况及结果,并认真评判决策执行的效果,对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决策,应及时分析原因,提出调整决策意见,报班子集体决策。
三、“三重一大”决策有关要求
1、“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列入领导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范围。除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外,“三重一大”事项应由领导班子以会议形式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代替集体决策。
2、集体决策“三重一大”事项,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原则:必须尊重客观,符合实际,有利于医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二是合法原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三是保密原则:对未通过和有限定范围的,不得擅自传播。
3、集体决策的会议形式:集体决策的会议形式有党支部委员会、院长办公会等形式。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医院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医疗、教学、科研、行政、基建、财务、人事、后勤管理等重大事项。
4、参与议事人员范围:召开相应会议,院长办公会参加人员为院长、副院长,会议可根据需要分别请其他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5、会议记录要求。医院长办公会由院办室指定专人负责记录。记录人员要对决策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发言内容、表决意见等如实记录,同时整理会议纪要,会议记录及会议纪要存档备查。
四、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
l、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应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并将执行情况列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述职的重要内容。
2、医院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情况,应列为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情况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3、职代会和全体职工有权监督“三重一大”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有权向各级党组织和上级部门反映意见。
4、凡属下列情况,要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1)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三重一大”制度决策程序,不执行或擅自改变集体决定的;
(2)未经集体讨论而由个人决策、事后应通报而不通报的;(3)未向领导班子提供真实情况而造成决策失误的;
(4)执行决策时发现可能造成损失,能够挽回而不采取措施挽回的;(5)其他违反本规定的情节。
5、责任追究应当依据职责范围,明确集体责任、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责任。
6、对不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责任人,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直至警告处分;对不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并给医院造成损失和严重政治影响的责任人,根据事实、性质和情节轻重,依法依纪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