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场预测与市场调查、市场决策的关系
市场预测与市场调查、市场决策的关系
1、市场预测与市场调查、市场决策三者的联系:
市场调查是市场预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市场预测是市场决策的依据。
2、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的区别:
① 市场调查的对象是过去与现在已经存在的市场,它侧重于调查市场的现状和历史。市场预测的对象是尚未形成的市场。
② 市场调查的目的是认识市场现状与历史发展状况。调查获得的直接结果是市场的各种信息资料以及调查报告。市场预测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认识未来的市场变化,获得关于未来市场发展的预测报告。
③ 市场调查的方法多属于了解情况,认识市场的定性研究。市场预测的方法多是建立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的定量测算。
3、市场预测与市场决策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① 市场预测是对未来的市场营销活动做出陈述。市场决策是对未来的市场营销活动做出决定。
② 市场预测侧重于对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多种预测方案。市场决策则侧重于对多种预测预测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预测方案。
第二篇: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二)
第三章市场调查的技术方法
3.1观察调查法(的内容)简称观察法,是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运行各种记录工具,深入调查现场,在被调查者未察觉的情况下,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调查者的行为,以便收集市场信息的一种方法,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二)。
(一)观察法的特点 1.观察行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认识活动 2观察活动必须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3.观察人员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又要尽量运用科学的观察工具 4.观察的结果是当时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市场现象
(二)观察法的基本类型:观察法有直接观察和测量观察两种基本类型
(三)运用观察法的时需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深入性原则 4.持久性原则
(四)询问调查法的具体形式 1.面谈询问 2.电话询问 3.信函询问
(五)文案调查法的步骤1.确定市场调查的基本目的及要求 2.拟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3.高质量的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4.筛选和评估资料的适用性 5.资料的调整与衔接 6.制作文案调查报告
第四章市场预测总论
(一)市场预测的基本原理1.惯性原理 2.因果原理 3.类推原理 4.概率原理
(二)市场预测的基本要素:开展市场预测必须掌握预测的活动的基本要素。从宏观方面看,市场预测的发展与经济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三要素”密切相关。从微观方面看,信息、方法、分析和判断是市场预测的四个基本要素,调查报告《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二)》。
(三)市场预测的基本程序1.确定预测目标 2.收集资料 3.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4.分析预测误差 5.编写预测报告
4.1市场预测按预测的范围分类:可以划分为宏观市场和微观市场
(四)市场预测的基本要求1.客观性 2.全面性 3.及时性 4.科学性 5.持续性 6.经济性
(五)市场预测的内容
4.2企业所进行的的预测,主要包括市场需求预测、市场资源预测和市场营销组合预测。
4.3市场需求具有趋向性、替代性、相关性、习俗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4.4市场需求和市场资源是构成市场活动的两个基本因素。
4.5市场资源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进口产品的预测。
(六)市场预测的方法 1.定性预测方法 2.定量预测方法 3.市场预测方法的选择。
4.6定性预测适合预测那些模糊的、无法计量的社会经济现象。
4.7定性预测方法,可分为主观计法和技术分析法两类。
4.8预测的期限及范围:短期预测适合采用经验判断法、平均数法和指数平滑法等;长期预测则适合采用专家意见法、百分比率递增法、回归分析法等。宏观预测一般采用德尔菲法、投入产出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微预测则适合采用经验判断法和指数平滑法等。
4.9预测费用及精度 一般而言,预测费用与预测方法的复杂程度和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成正比。预测方法越复杂或预测精度要求越高,预测费用就越高。在某些情况下,预测的准确性在正负(+-)10%范围内就可满足预测的要求,而在另一些情况下,5%的变动都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
(七)市场预测报告的撰写 1.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2.编写市场预测的要求 3.预测报告的格式构成4.10预测报告的格式构成:1扉页 2.致函 3.委托信 4.目录 5.经理览要 6问题界定 7.解决问题的方法 8.预测设计 9.资料分析 10.结果 11.局限和警告 12.结论和建议 13.附件
第五章 非模型预测
(一)是以为索取信息的对象,运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考虑预测对象的社会环境和客观背景,直接对预测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其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推测未来的的一类定性预测方法。
5.1专家预测法主要包括个人判断法、推定平均值法、集体判断法和头脑风暴法。
5.2推定平均值法地方法有三种1.三点估计法 2.相对重要度法 3.主观概率法
5.3头脑风暴法一般分为两种: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
第三篇: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实习报告
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实习报告
-----立信市场调研有限公司
一、实习目的每学期放假前,根据课程安排,我们都要在学院实训中心的组织指导下进行实习实训,一般都是针对本学期的专业课程设置的。我们此次实训的项目是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从二○○九年十一月十八号至十二月六号,为期三周的时间。
市场调研与预测实习旨在通过实践环节对所学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课程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理解。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低成本、准确和适时的市场营销决策对企业至关重要,市场调研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市场营销的信息,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市场调研与预测实习是依据大纲的要求及教学计划安排,在完成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课程学习后展开的。通过实习欲使我们正确认识市场调研的价值,灵活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 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常规性的市场调研项目,有效运用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解决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和驾御实际营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
按照日程,实训第一天前往此次实习单位设在沙坪坝立洋商务大厦的重庆立信市场调研有限公司参观,并接受岗前培训及审核考试。在培训过程中,涉及到了我们在市场调查市场预测课程上所学到的几大要点:
1.确立调研主题
在进行一项市场调研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调研主题,只有明确了调研主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活动。毋庸置疑,我们首先应该以客户的实际需要及实际企业问题为确定主题依据。当然,通常情况下客户就已经规定了我们所调研的范围。
2.制定调研计划书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计划,所以在开始实习之前都要制定一个相对完整的实习计划,这样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资料数据的收集活动。
首先我们要进行文案调研收集整理调研课题的有关背景资料,第二进行观察法调研,取得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第三进行设计和修改,在确定问卷之后进行询问法调研,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和实习报告。
3.展开实地调研
(1)观察法:
第 1 页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观察,搜集一手资料。正如我们有些同学被分派到重百超市进行观察访问,记录那里的客流量,自有品牌商品种类,消费者购买自有品牌商品的情况,跟踪顾客记录其消费过程等。这些事情说起来不困难,但是要落实到实践上,真的是有些麻烦。
(2)询问法:
询问法是结合问卷设计的一般技巧,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出结构合理,紧扣主题的问卷。进行询问法调查时我们先要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再到各个调查的对象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是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问卷填答的完整性等问题。
在十一月二十四号那天接到了公司安排给我们的第一份项目。为期十四天的时间里,我所承接的项目是有关居民幸福生活指数抽样普查。话说是普查,实际上是为后续的抽样入户调查做好前期准备。在我们对各个所在地块儿的居民住户数做好充分地统计认证之后,调查访问员再进行后续针对性的入户访问。
短暂的培训介绍过后,我们就正式上岗了。期间,遇到的首要问题便是方向感不强、路线不明确。虽然我们每个人随身都携带着一份地图,可是地图上标注的地方与实地相差甚远。比较地图上的线线条条和实际的地理位置之后,我们反而更无从下手。所到之处,我们只能询问当地居民。但由于地图上所标注的某些地块儿不明确,或者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建筑物和道路已经拆迁,所以,有些时候甚至连附近的居民也不清楚我们所咨询的地方。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只能按照自己的感觉确定出范围。
在统计楼栋和住户的过程中,我们的确遇到了培训过程中假设的情况。例如:原则上,每个地块儿的统计工作尽量控制在两三个小时内走完,而我们实际花费的时间往往要多出好几倍;第一天我们花去了一整天的时间把一个地块儿走完,结果统计出来的结果却并不符合要求。按照抽样标准规定,每个地块儿内至少包含1000户以上居民,而我们第一天统计的总户数还不足500户。这样一来,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返工。第三种情况就是在划分地图块的时候,原则上商业用地、公园、写字楼、商场等是不能包含在内的,但是在我们所选择的地块儿有些时候会处在商业街边界,这个时候,我们总是很难确定自己所在范围的分界线究竟在哪儿;还有就是在走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往往会引起小区居民的猜疑,甚至有些时候会遭到阻拦,我们的工作进而也就无法继续开展下去。
实地统计完成之后,接下来则是后续一系列繁琐的工作。当然这些工作我们也都留在晚上返回驻地之后再进行。每天我们都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要写调研日记记录每一天的都要过程,以便在撰写报告是可以有资料作为参照。
在完成统计工作之后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绘制行走路线图。将走完的地块儿按比例绘制成草图,并在图上标注登记的楼栋数、楼栋门牌号、楼栋开口方向、所在区域内的路标路以及标出组成图块边界的具体路名,以备后期访问员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找到每一栋楼所在位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草图内不需要所有内容全部详细罗列,只需要绘制地图块内的示意图;而且每个抽样点需要在草图上详细绘制,并记录所抽取户详细地址。
接下来的步骤则是,按照“右手原则”标明行走方向。以地图块儿的边缘路段的“西南角”或小区入口作为起点,并在地图块儿上注明“S”代表起点,按“右手原则,见弯就转”的原则对区域内的每一条街道进行普查。依据右手原则,左手拐楼梯的抽样路线应从底层往高层按照总户数除以100的比例抽取逐层抽样;右拐楼梯的抽样路线则相反;简易楼的抽取同平房的抽取方法相同,按照总户数除以100的比例,统一在抽样节点左右抽取10户。还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抽样节点范围内的详细示意图也需要体现在示意图中,如果空间不够可以附图,以便访问员实地操作。
这样一来,一份完整的抽样才算完成。
三、实习体会和经验的总结
为期三周的实习时间里,我得到了老师、同学、以及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也感受到了走出社会的艰辛。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每一次的任务,同样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以下几方面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1)学以致用,基本功要扎实
也许你还在抱怨课堂的知识枯燥乏味,没有意思,但请你认真想想,那些知识是以后我们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如果没有经过这次实习我还不能认识到书本上知识的重要。以前总觉得书本上的知识枯燥乏味,根本没有多大的用处进而并没有认真牢固的学习掌握,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才发现那些知识是基本,只有将基础打牢才会在工作中得心应手。知识掌握不牢固,应用不灵活,这是指导老师对我们的忠告也是我从这次实习中得到的教训。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基本功就要扎扎实实。
(2)集体的力量大,团队精神很重要
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我通过本次实习得到的一个收获。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一个调研课题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交流和沟通,是个人的工作和集体的目标相一致。这次作为一个小组的组长我深切感受到要协调好组内的关系并做好工作是意见很难的事情,要让每一个组员尽心尽力的去完成自己的分工部分,又要不脱离整体的目标,还好我们的组员都明白这一道理,不仅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也毫不吝啬的伸出双手。我想以后参加工作后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团队,我们要具有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并牢记团队的精神。
(3)为人处事很重要,社会经验多积累
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这就是我们要急需提高的方面,在实习的问卷调研部分,我们走上大街,拦截行人为我们做问卷,没有一个好的态度是没有人会愿意帮助你的,你与他人说话的语气方式决定你是否能得到他的帮助。对与我们来说我们面对的人实在不多,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要与他们打交道就要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平时我们很难有这样的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但那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平时积极的去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
实习结束了,但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去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我们是刚出巢的小鸟,缺乏工作经验,不懂人情世故,工作态度不够积极,自主学习能力差。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不能放松,上大学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的是将来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只是一次实习,虽然我们学到的东西有限,但我们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只要我们能认真的去学习体会就会有提高和进步。“ 没有实习,就没有发言权 ”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感觉。我们与社会的接触并不多。其实学校要求我们参加认识实习, 无非是想让我们提前接触社会 , 了解社会 , 这样才不会在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候找不到生活的重心。
第四篇:市场预测报告与市场调查报告的异同
市场预测报告与市场调查报告的异同
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都是以市场为特定对象而撰写的书面报告。其中,市场调查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整理、研究市场营销情况、供求规律及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从而得出结论而形成的书面报告;而市场预测报告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对市场发展前景进行科学的分析、推测、判断,并将其过程和结果撰写成书面材料而形成的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与市场预测报告是一对互相关联而又明显不同的文种,然而在经济写作的理论和实践中常有人把它们混而为一,这都会对写作实践的指导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正确区分这两个文种,对于写作时把握文章主旨、恰当选材、精巧布局、增强文章表现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也能使这两个文种各司其职,在企业了解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起到更多更好的作用。
一、把握相同点,提高写作效率
1.文体属性相同
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都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依据市场实际情况所写出的书面报告,属于调查报告的范畴,具有调查报告的基本特点。它们都与市场状况密切相关,都需要深入实际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取得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材料,以事实为基础,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从中提炼出观点,并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说明观点。市场调查是市场预测的手段,是市场预测的基础。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都是建立在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2.结构模式相同
市场调查报告与市场预测报告的结构模式基本相同,都是由标题、正文、落款组成。其中,正文都包括导语(或称引言)、主体和结尾等部分,主体都由三要素构成。市场调查报告的主体包括情况、分析、建议三个要素;市场预测报告的主体包括概况、预测、建议三个要素。
3.时效要求相同
市场的信息瞬息万变,经营者的机遇也是稍纵即逝。市场调查报告要顺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就必须讲究时间效益,做到及时反馈。调查报告只有及时到达使用者手中,使决策跟上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市场调查滞后,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因此,调查行动要快,市场调查报告应将从调查中获得的有价值的内容迅速、及时地报告出去,以供经营决策者抓住机会,在竞争中取胜。同样,市场预测报告也要讲求时效性,市场材料数据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市场预测报告的写作,都必须讲究时效,及时发挥作用。预测报告是对事物的新变化、新动态的迅速、灵敏的反映,它以最快的速度将有关信息传递给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市场预测报告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度,预测时间周期越短就越准确。因此,市场预测报告要讲究时效,及时发挥作用,迅速、及时地预测瞬息万变的市场,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时间效益。
4.指导作用相同
市场调查报告与市场预测报告,都是市场调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市场信息的重要载体,又都具有新闻的成分和报告的属性。尽管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落脚点不同,但都以调查为基础,借助信息渠道,全面掌握市场动态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对于完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5.对象范围相同
市场调查报告与市场预测报告的对象范围都要求明确,即针对性强。其中,市场调查报
告的针对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必须以市场活动为对象,有的放矢地说明或解决某一问题;必须明确阅读对象。因为生产经营者与商品消费者所要求和关心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既不明确解决什么问题,又不明确读者对象而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就是盲目而毫无意义的。市场预测的内容十分广泛,每一次市场调查和预测,只能针对某一具体的经济活动或某一产品的发展前景,因此,市场预测报告的针对性也很强。选定的预测对象愈明确,市场预测报告的现实意义就愈大。
二、区分不同点,写作规范的市场文书
尽管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有:
1.写作目的不同
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目的,一般是为了了解过去,总结经验,认识现状,发现问题,指导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它是以提高营销效益为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的信息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而市场预测报告通过分析历史或现实的状况,在调研的基础上认识未来,预测未来的变化和发展,以寻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路,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使企业赢得生产经营管理的主动权。
2.内容重点不同
市场调查报告着眼于对市场的过去和现状的客观反映,侧重于调查,反馈市场信息;市场调查报告要求有关材料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而市场预测报告则着眼于对市场的未来状况作分析,侧重于预测,揭示市场趋向。市场预测报告应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意见或建议;市场调查报告在这方面则没有严格的要求。市场预测报告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未来市场状况进行推断与预测,允许有关材料带有主观推测性和不确定性。
市场的广阔和复杂,决定了市场调查的内容广泛和丰富,但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相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对市场调查的内容会因需要不同而有所侧重和选择。市场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环境调查、市场需求调查、市场供给调查、市场营销活动调查等方面。市场预测的内容也很广泛,既有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角度进行的宏观市场预测,又有从企业角度进行的微观市场预测,其主要内容至少包括市场需求预测、商品资源预测、供求动态预测、价格变化预测、商品生命周期预测、商品销售预测等方面。
3.社会效用不同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及时了解经济形势、市场变化。市场调查报告能对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导向作用,对生产经营管理者摄取信息、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和编制计划以及控制、协调、监督等方面都起积极的作用。通过市场调查,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经济预测的信息,提供企业决策的依据并推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确认,也为市场预测提供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预测报告显示的作用尤为突出,主要有市场预见、生产导航、消费指导等作用。具体来说,它可以帮助社会组织和企业增强早期报警意识,洞察市场变化趋向,提前进行生产经营策划,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帮助企业摸清市场需求和公众需要,然后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产经营的目标;有利于公众的自觉消费,市场预测可以和促销广告相互配合,为企业有意识地影响公众的消费心理,进一步起到指导公众自觉消费的作用。
4.采用方法不同
市场调查的方法很多,按其选择的对象划分,可分为市场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按其目的划分,可分为探测法、描述法和因果关系法;按其调查形式划分,又可分为询问法、观察法、资料法,以及现在流行的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调查法。这些调查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起来使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更为广阔而复杂,市场调查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就目前市场调查而言,经常使用问卷调查和实验调查,以求调查的广度和深度。问卷调查,实施方便,使用范围广,有利于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既节省调查时间,又提高调查效率。实验调查,比较科学、准确、可信度高,但实验中的可变性难以掌握,必须做好实验调查的设计,严格把握实验条件,才能保证实验效果的可靠性。而市场预测的方法名目繁多,据国外统计已有上百种,常用的也有20多种。至今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最为常见的分类是把市场预测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定性预测法即凭借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推断,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作出性质和程度的判断、估计和测算,传统的预测方法有领导人员判断法、专业人员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等;定量预测因为涉及数学运算比较复杂,目前在我国企业开展的市场预测中没有广泛采用,在使用定量预测方法进行预测时,要与定性预测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表达手法不同
市场调查报告要用事实说话,要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要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工作。因此,写作时必须既有叙述,又有议论,是叙述和议论的有机结合。同时,它偏重于用事实和数据说明问题,因此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法。总之,它常常结合使用叙述、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凡是优秀的市场调查报告无一不是两种或三种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体。在语言运用上,市场调查报告要善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应力求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而市场预测报告一般采用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叙述要概括,议论要深刻、高屋建瓴,结论应深刻精辟。此外,市场预测报告往往要运用大量的数字及图表,对数字应力求精确、对图表应力求直观、通俗易懂。
6.主体写法不同
市场调查报告主体写作的成败决定着报告质量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市场调查报告多数是专题调查报告,或反映市场环境,或反映市场需求,或反映市场供给,或反映市场营销情况。写作时都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但这不等于对事实的简单罗列,应该有所分析、提炼。主要有三种方法:{1}先对调查数据资料及背景资料作客观的介绍,然后在分析部分阐述对情况的看法、观点的分析;{2}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分析问题,目的在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3}先肯定事物的一面,由肯定的一面引申出分析部分,又由分析到引出结论,循序渐进。在主体部分,分析是市场调查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往往要对资料进行质和量的分析;通过分析,了解情况,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分析有三种情况:{1}原因分析,即对问题的基本成因进行分析,如高档酒楼买卖渐稀,大众饭店日渐红火这一现象的分析;××商品滞销、××公司破产原因的分析;{2}利弊分析,即对事物在市场活动中所处地位、作用等进行利弊分析;{3}预测分析,即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做出的分析,如对××市居民住宅需求意向的调查,包括居民家庭人口情况、住房现状、收入情况以及居民对储蓄的认识、对分期付款购房的想法等。总之,市场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材料翔实、观点鲜明,层次清楚。分析是重点,既不要简单化,又不是面面俱到;应有详有略,抓住主题,深入分析。
而市场预测报告的主体一般要具体、详细地写出概况、预测、建议三方面的内容。概况部分是预测的基础,主要用叙述的方法,也常结合运用恰当的数字、图表来帮助说明。情况的介绍要根据预测对象的特点,从预测分析的需要出发,做到客观、全面、准确而又有重点。预测部分是报告的核心,是在深入分析预测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基础上,形成的对预测对象未来前景的估计。预测要准确,概况的介绍要符合实际。预测本身带有不确定性,而且由于市场变幻莫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始终存在误差,有时甚至会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预测时,要全面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和科学的预测方法,尽可能地进行周密的论证分析和思考,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力求减少计算与表述的误差,以克服预测的盲目性,增强预测的准确性。建议部分是根据对预测对象未来前景估计提出的应变措施,建议应当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真正能为解决未来发展趋势中出现的问题指明方向、提供办法,不能写得抽象笼统,要便于企业或领导决策部门作为决策的依据和参考。这样,预测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五篇:政府与市场关系
结合理论演变及我国现实情况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济学院
2011 级
工商管理一班
摘要: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均衡点,已成为当代中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演进过程的剖析来分析政府与市场各自的特性,并在分析了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走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新“公共管理”理论;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备受关注。各国实践表明,调整市
场与政府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均衡点,已成为当代中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探讨市场经济进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进,剖析政府与市场各自的特性以及两者关系演进的基本规律,这对我国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明确政府功能定位,建设民主、有效、服务的政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过程
在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基础性体制确立以后,西方学者在政府与市场领域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按照理论取向的不同,可以把他们的观点大致划分为三类:一是主张尽可能少的政府干预;二是主张全面广泛的政府干预;三是主张有选择的政府干预。从经济学说史与政府实践的历史来看,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大致经历了自由市场——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失灵——互补整合的演变过程。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自由主义时期 自由主义时期在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就是强调自由经济,发挥市场经济自身的功能,要求政府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干预社会。翻开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可见人们对市场机制的崇拜可以追溯到近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他认为,人们听命于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其结果是无意中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人类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亚当.斯密的“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成为政府发展的基本观念。政府在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干涉极为有限,仅限于制定维护市场秩序的法规,提供最低限度的政府扶助,履行防御外敌和保卫公共安全等职责直到 20 世纪初, 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一直处于主流地位, 政府一直充当着“守夜人” 的角色。然而 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打破了市场力量的神话,市场的种种缺陷都暴露出来,市场失灵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2.国家主义时期 “市场失灵”之后,人们希望政府能够弥补市场缺陷,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开始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在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政府取代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国家政府在经济领域对市场的广泛干预以及为缓解市场矛盾而逐渐推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使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公共部门的数量和公共支出迅
速膨胀。然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并不像设计者们当初预想的那样完善,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对滞胀束手无策,人们开始正视政府干预失败的恶果。
3.新自由主义时期 面对国家主义的“政府缺陷”或“政府失灵”,人们开始重新怀念自由主义,从而开始了自由主义更高层次的回归,即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全面干预。新自由主义学派强调市场的自然秩序,反对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有效配置资源。在实践中,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指引国家发展的主导理论,英、美等国政府也回到保守主义政策上来,进行了较大调整。其总体趋势是寻求市场与政府的平衡, 在强化市场机制的同时也肯定政府介入的必要性。
二、
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现状
新中国建立之后, 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和与此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任何需求的满足基本上都有赖于政府的计划和管理, 政府的职能范围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任何计划外的经济活动都被认为是不道德或非法的,如果说存在着所谓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也只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畸形市场。政府对经济实行超常规严密控制,完全否认和排斥市场的机制和作用。由于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干预,政府的职能也随之分化和扩张,政府的专业经济管理机构就急剧膨胀, 政府实际上就是一个“全能政府”。
在实践中, 传统的全能政府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已越来越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首先,政府因为干预经济而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政府以各种公共政策干预经济,但由于政府官员自身的经济人特性以及其他社会要素的影响,使实施公共政策的结果与制订公共政策的意图大相径庭。其次,政府的全面干预会带来行政效率的低下。最后,全能政府会动摇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政府统治基础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认同和信任。公共政策的低效率以及高昂的成本,必然导致经济的落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缓慢,必然会使人民的信任感和认同感降低,从而引发统治的合法性危机。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 80 年代以来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到 1993 年开始实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直
到 2002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我国经历了一个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与改革开放前截然不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篇章。市场经济是一种承认市场主体在经济领域的自主性、排除政府对市场行为、企业行为等进行干预的经济制度。它尤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它的政治含义就是政治与经济的分离,其政治前提是政府不直接插手民间的事务。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的作用,它恰恰是通过限制政府的作用来创造市场经济所依托的政治环境,市场经济要求政府的最为根本的职能是保障财产和经济自由,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 也不允许他人侵犯这种权利和自由。因此与计划经济下的全能政府不同,市场经济下的政府是有限政府,即政府不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不再试图将国家的经济活动纳入政府计划的直接控制之下,因为政府确信只要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如相关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市场将会是有效而公平的。此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市场连带整个市民社会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完善的过程当中。这种现状也要求政府交还原本属于社会的权力,退出不应干预的领域,尊重市场、社会自身的力量,逐步培育市场、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应该是实现有限干预的“有限政府”。
目前,“有限政府”、“ 服务型政府”理念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其中政府通过宏观调控、采取经济、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为市场服务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主义国家机构中会长期存在着把自己凌驾于一切社会要素, 包括市场之上的弊端,在人们的观念中存在着政府是市场发展的动力的认识误区;同时由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政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之上,市场发育程度和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又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及其管理体制虽然经过若干次改革,但是从总体上说, 仍然是与比较落后的产品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清。
三、
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分析与展望
纵观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可见我国在历史上一直是自然经济的小农社会,新中国也植根于半殖民半封建这样一种社会形态,也就是说中国在历史上并未曾出现过所谓的市场经济,当然也不会有西方社会在资本主义早期的市场经济的蓬勃
发展和稍后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在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现状时,首先要明确, 我国市场经济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独立的、统一的、完善的市场,资源使用效率还很低下,竞争尚未充分,市场仍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不存在市场发育完善后带来的所谓“市场失灵”的危机。
那么中国是否也存在着西方社会曾经出现过的政府干预、政府失灵现象呢?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事实上中国经济走过的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首先,西方社会在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后实行的政府干预是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由发展为基础的,尽管“市场万能”的神话已经破灭,但西方的市场经济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体表现为生产力大发展、生产效率提高、社会财富总量增加等。西方的政府干预是对市场缺陷的补充,它所面对的社会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社会。其次,西方政府对社会的干预尽管是积极全面的,但相对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干预而言它的干预还是比较宏观的,方式也还是比较多样的,除行政手段外, 还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而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似乎也存在着政府过多干预导致社会经济几近崩溃、政府效能低下、社会全面停滞的所谓“政府失灵”状态,但笔者认为这种状态完全不同于西方社会曾经出现的“政府失灵”状态。我国在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出现的政府对社会的全面干预是沿袭苏联模式的结果。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实行的干预完全不同于西方“ 国家主义”阶段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它是市场经济没有充分发展基础之上的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的全面干预。
中国政府与市场之间演变的历史是短暂而独特的,没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失灵”,也没有在此基础上随后出现“政府失灵”,因此要解决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就必须根据国情,借鉴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经验,寻找出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平衡点。
1.以市场为中心,建设服务型政府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市场是社会的基础性的内容,而国家则是从社会产生的上层建筑,尽管国家最终将会消亡,政府的行政权力最终将回归社会,但只要国家政府存在,它就必须履行其作为上层建筑的职能,为社会服务,为市场服务。因此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时,必须首先明确政府职能应该围绕着市场优化,即应该在经济领域中寻求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最佳结合点,其目的在于使
政府更恰当、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方面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也为政府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合法性基础。
2.立足社会及市场需要,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西方国家在经历了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的政府失灵导致的经济滞胀以后,普遍调整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力图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90 年代以后,为了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政府效能,西方国家普遍开始了新一轮的行政制度改革,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实践与西方流行的现代行政学理论“新公共管理”不谋而合。所谓“新公共管理”概念具有这样的基本内涵,它提出政府行政部门应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追求公共服务的绩效和结果,使政府的决策能够体现社会的反应,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够接近公众的实际需求,使决策增加适应性,行政增加效益性。西方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行政实践为我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思想。
(1)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服务的目的性 市场经济意味着自由、公平和竞争,它需要的是政府的有限干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一切的观念,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 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调整政府的某些职能,使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目的更明确,从而提高政府效能。
(2)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 自由、平等而充分的竞争是市场经济能够提高效率的重要原因。而在西方新一轮的行政改革中,竞争机制已经被引入政府运行过程。政府履行制定政策的职能,而政策的执行则由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盈利部门共同承担, 这一机制既体现社会公正、防止政府垄断,又有效提高了政府的效能。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出现了许多可以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部门”,它们的出现为政府竞争机制的引入提供了前提,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当然也包括面对市场的公共服务。
(3)改变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管理方式 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并不意味着政府对社会管理职能的消失,事实上政府正是通过管理的方式来实现服务的功能。我国政府以往干预经济的手段比较
单一,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对经济实行全面直接的调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培育市场,改直接的微观调控为间接的宏观调控,给市场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必须改变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的方式,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对经济生活进行灵活多变的干预,使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与政府效能的提高能够相互促进。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处于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过程中,因此寻找和确立政府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将是一个动态的艰难的过程,但无疑这一问题的解决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我国政治改革的进程,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董琦.市场与政府:当代中西方行政改革的基点[J].甘肃理论学刊,2003(5):28-31.[2]黄泰岩,谢瑞巧.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2004(4):17-20.[3]曹文宏.论当代行政思维从“全能”到“有限”的转变[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1):94-95.[4]毛道根.论发展中国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当代财经, 200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