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教育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教育整合
课改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至少可以体现出以下五个特性,(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数字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课程整合,必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应有两个层面的含意。其一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常识。如《我的新朋友--电脑》、《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和《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等课文都是新教材编入的有关信息技术的篇目。另一层次则是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这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课程整合。
什么是“课程整合”呢?有关的经典描述很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提出:课程整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解决“两张皮”的问题。要求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选择有效的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综合,学习相应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对教师则要求,除了自己应用技术,还要指导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应用技术。下面仅从小学语文的角度来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的几条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作为媒体的呈现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用于语文教学的最简单的方式。因为多媒体提供的是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的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记忆是非常有心理学价值的。因为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而且便于重复和编辑。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传统的呈现方式要多。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同时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表述的内容的70%。可见,信息技术作为媒体的呈现工具,其优势是明显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相关背景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如《狱中联欢》的理解就必须建立在对于《红岩》的内容的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则可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的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另一方面,课文情景的再现。如《开国大典》、《飞夺泸定桥》以及《索溪峪的“野”》这样的课文,教师在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的基础上能再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热烈氛围,开国仪式的空前盛况;大渡河的水流湍急,22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过江的惊险场面;童话般的张家界自然风光,索溪峪天然纯朴的野性美。这样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有利于对课文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写的,借以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种策略的现实比较简单,硬件要求简单,一般的多媒体教室就是最好的硬件环境,同时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较低。教师一般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库,如《三辰影库》、《翰林汇》等。对影视资料的运用使用“豪杰解霸”或“Windows Madia Player”等常用的视频播放软件即可,而且界面简洁、控制方便。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Delphi、Authorware和方正奥思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适合自己使用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等。如《詹天佑》一课中关于“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铁路的工作情形学生的理解有困难,我们利用方正奥思制作一个动画演示的课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就实现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等工具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材料的容量问题一直比较棘手。因为无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需要广泛涉猎,长期积累。因此涉及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成了一对比较突出的矛盾,计算机的使用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电脑的储存能力是惊人的,如果在校园网或互联网的环境中,信息资源就可说是浩如烟海。
这种整合策略的现实有两个层次:一种是在网络教室的硬件条件下,教师事前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收集好,放在内部服务器上的一个指定的目录之下,告诉学生查询的地点、方法或搜索的关键字,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方便的查阅到一些突破书本的知识。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就可将有关地球的介绍,“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定义及若干的举例说明,大量的人类粗暴地破坏地球资料以及火星和月球的一些图文材料事先放在服务器上。这些资源的利用,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思想情感。另一层次则是基于Internet环境的学习。如东辰学校的《用爱心搭建动物家园》一课,教师采用了将相关内容做成一个站点形式的网络课件,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该站点内还链接了一些网站,这样学生所能涉及的内容既相对集中,又无限广阔。
这一整合策略的实施,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效果是明显的。由于学生是在基于Internet的环境下学习,就必须对所获取的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加工,然后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利用。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的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有条件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下,结合小学信息课的要求,训练学生对文字的阅读和输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随着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的出现,这种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还就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归纳、删改和编辑等能力,即对文字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用的能力。
从印刷材料的阅读到电子出版物的阅读,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这种阅读内容载体的改变,其实质是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随着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的出现,培养新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小学信息课应教会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阅读,语文教学则应该结合学科特点,提高学生高效率地阅读和检索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如:我要求同学们上网时必须登录由中国少年报社主办的“中少网”(www.xiexiebang.com),进入网站的《作品》栏目,阅读其中的作文并下载积累。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适应多媒体的写作方式及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汉字的输入对于识字教学能起到辅助作用,由于汉字音、形、意有时关联不大,结构复杂,音近及形近的字偏多,这给学生的记忆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将这些汉字输入计算机,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及时纠正学生的许多错误。如用“全拼输入法”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地掌握汉字的音;用“五笔输入”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记忆汉字的字形。许多同学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欣喜地说:计算机帮他们纠正了许多习惯性的错误。有的同学输入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他的手写速度。
对于家里有电脑的同学,提倡其交电子作业,已上网的同学甚至可以以邮件的形式直接发到我的邮箱里,我总会在第一时间里给他打印出来,并在全班朗读。鼓励学生进行多媒体写作,从PowerPoint到Word、WPS2000等文字处理软件,都可以做出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我在对学生的电子作业批改时特别喜欢Word中的“批注”的语音功能,在学生的作业中加上几句可闻其声的批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同时超链接的结构方式,使学生的写作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质的飞跃,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扩散性和逻辑性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
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在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编写出的新教材,更是紧扣时代脉搏,这对广大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我们教师不能抱残守缺,必须努力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工作。所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首先应从教师做起。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这类的课文,由于我没有亲身去过,所以我总要在备课的时候在网上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以备上课之需。但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将从网上查找资料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但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合理地将资源重新组合为自己的所需。这里首先存在一个查询策略问题。我向学生提供了两个较好的搜索网站:www.xiexiebang.com和www.xiexiebang.com。其次是对搜索的关键字的选择。如在教学《七子之歌》中的第三首--台湾时,我们输入“七子之歌”,结果只找到第一首--澳门,于是重新输入“闻一多”就很容易找到了《七子之歌》组诗。另外,有一个需要非常注意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因为互联网上内容良莠不齐,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校内可通过软件对学生访问的网站进行控制,但对于学生在外上网或在家上网,我们就必须注意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健康高尚的阵地去占领不健康的阵地,其中一个比较有效的作法就是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并让其放在“收藏夹”内,使其对这些网站的访问形成一种习惯。
五、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师生交流的工具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在教学中统一,其中“交流”便是最好的途径。而通过网络这种形式的沟通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零距离交流,可以使我们掌握到第一手的最真实的学生心理活动的状况,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现实这一策略只需要有校园网或互联网的硬件环境即可,采用的方式有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而最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还是邮件服务,即E-mail的收发。我校由于购买了《腾图》校校通教学软件,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开设一些专题讨论区或聊天室。另外,有许多同学在家中有上网的条件,我为他们每人申请了一个帐号为“邮箱名.student@sina.com”的新浪学生免费邮箱,这个邮箱是公开的,同时他们自己还有一个保密的邮箱,用学生的说法是向老师发一些“需要保密”的内容。虽然我由此多了一项日常工作:对邮件的收发和管理,但对于一个老师来讲,收到学生的邮件又何尝不是收到了一份信任,收到了一份责任,同时也如同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
以上五个途径的探索,是我个人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进行的整合尝试。我认为,作为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的高级境界应是组建教师个人的教学服务器,向学生提供WWW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及远程辅导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全面融合,着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课程整合”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随着学校校园网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被动地等待教师每个操作方法逐一讲解并演示,然后在老师课前准备的教学任务驱动下完成相关的练习。但是,在学生熟悉了这些方法后,却不能主动地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扩展的过程中去。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师从原来单向地向学生解读各种应用软件转变为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等。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
二、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面对开放的、虚幻的、信息量庞大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络世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沉迷网络。所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极其重要。
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仍将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领域。由于教育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高度重视和系统规划,20世纪的最初1 O年无疑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黄金发展期。而2005年之前的几年则无疑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界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养、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理论探索、体系建构等方面夯实基础、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适合中国现状的、系统完整并相对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将出台,并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范围将逐步从零散自主走向系统普遍,整合的方式也将从粗放单一走向精细多样,教师的整合心态也将从浮躁的技术炫耀走向务实地追求课程实效。
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干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I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
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字木前沿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根据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由此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扩大化。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我们还把教师的教学培训作为教材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同步培训,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这种设计模式融合了现代的教学理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体现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也代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并可以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迁移,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设计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课程与教村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前我国不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无论是学的电脑台数还是拥有校园网的校数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在少数发达地区,多媒体计机、大屏幕投影设备和网络已进入了每一间教室。当前迫切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认识教的信息化?学校电脑拥有率的长与校园网的开通是否标志教实现了信息化?在信息技术已善了中小学的教学环境的地,这些技术是否被有效地使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究竟起多大作用?我们认为,对此需要冷静的思考和负责任的讨论,不能用硬件作为衡量教育信息化的惟一标准。以下我们提出一些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恰当地估计网络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发展网络教育首先必须考虑教育的网络需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网络需求是什么?网络教育与当前学校教育有怎样的关系?考虑清楚以上问题,才能恰当地估计网络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发展极不平衡,二是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发展网络教育应该考虑以上特点,确定基本用户及其网络教育的需求。所谓发展极不平衡,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的应用成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宏观政策、教育需求乃至人们的热情的指引下,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实践人员,无不投入到这一如火如荼的洪流中来。可以说,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我们投入
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如何证明我们的投入是有效的,又如何更明智、更经济地进一步进行投入呢?这是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问题。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其有效性的问题:比如,把有无信息技术设备作为评估一个学校的标准,过分关注最新的技术或学校之间的攀比而不断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由于软件或资源缺乏而没有真正地使用,更谈不上有效应用了;信息技术在有些地方只是在评优课、观摩课中使用,还只是教学的一个装饰。教师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或学科当中,而距离学生真正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工具就更远了。从中小学教育的实践方面来看,大部分仍然存在着盲目性,存在着资金和人员的极大浪费。技术本身是一个流程,技术能否真正促使教育目标快速、有效地达到,是要经过创新重组从而实现教学工作稳步进行的。
具体步骤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进取能力为重点,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积极抓住课改契机,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及计算机特长兴趣发展需要,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需要入手,与各教研组积极合作,大胆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教学研究,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加强教学信息的交流,加大上网时间,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技术技能的学习和研讨,使每位教师都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2、加强学科教学:组织好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信息技术展示课的活动,并加强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推动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教育研究:运用教学理论知识指导工作,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使学校教学整体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4、加强资源管理: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制作有创意、有实用价值和保留价值的教学课件。加强学校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做到资源共享。
三、具体工作任务
(一)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1、抓好学校设施建设:
(1)积极推进多媒体网络活动室的开放。
(2)完善和维护好学校的校园网络。
(3)做好多媒体电化教室日常管理。
(4)认真做好各办公室电脑的维护。
2、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
(1)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考核工作,积极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畅游。
(2)抓好竞赛项目,积极参与区信息技术相关活动,争取好成绩。
3、抓好教师培训
使全体教师熟悉教育信息网的有关知识,并用好信息化设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各自学科的整合。利用现有设备,结合教师意愿,开展蓝牙、相片制作等培训。
(二)努力推进教育手段现代化
1、全面提升现代化教学的水平,继续充实学校校园网络的素材,加强学校校园网络的管理和使用。
2、充分开放和利用现有电教设备,以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3、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抓好信息化技术课的管理及普及,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回顾和展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年历程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一位把科学教育引入学校教育的先驱,他就是1 9世纪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 844年撰写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提出“教育要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教育目的,指出科技和教育以及二者的融合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具有的巨大促进作用,强调学校教育理应重视科学知识和科学应用的教育,对近代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任何一个想要在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个人都无法再漠视信息技术的存在。思科公司总裁钱伯斯先生有一段著名的话,用在这里描述新条件下的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在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教育
信息技术与教育
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检索时,能够进行扩大范围的检索的是()
收藏
A.使用逻辑“与”检索 B.使用通配符“*”(星号)C.利用某些搜索引擎的进阶检索 D.双引号精确查找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学习目标ABCD编写方法中,B代表()
收藏
A.行为 B.行为的标准 C.对象 D.条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与结构,变革整合课程体系,这是()的观点:
收藏
A.小整合论 B.大整合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依据“经验之塔”理论,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中间层的属于()。
收藏
A.做的经验 B.观察的经验 C.抽象的经验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收藏
A.波恩 B.美国图书馆 C.保罗.泽考斯基 D.多莱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以下哪项内容不是教师信息素养在技术层面上的要求?
收藏
A.加工处理能力 B.运算能力 C.写作能力 D.基本操作能力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是信息素养的重点与核心
收藏
A.信息能力 B.信息意识 C.信息道德 D.信息法规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为()
收藏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安置性评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
收藏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以下哪种多媒体教室相对投资较少、操作方便,经济实用。
收藏
A.录音-幻灯组合型 B.标准多媒体型 C.计算机-投影机组合型 D.录像-电视-投影组合型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为网络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和环境支撑的是()
收藏
A.网络课程的内容 B.网络及通讯技术 C.网络课程教学支持平台 D.网络课程的活动安排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在播放powerpoint时,使用哪种放映方式可以让演讲者演讲时能查看备注里的信息
收藏
A.演示者视图 B.自定义放映 C.自动播放 D.排练计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常用的百度、搜狗属于信息化教学资源检索工具中的()。
收藏
A.全文数据库搜索 B.目录搜索引擎 C.元搜索引擎 D.全文搜索引擎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依据“经验之塔”理论,电影与电视属于()。
收藏
A.做的经验 B.抽象的经验 C.观察的经验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依据教学设计的层次,微课属于()层次的教学设计?
收藏
A.以上都不对 B.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D.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的兴建而提出来的。
收藏
A.“全国学习网” B.“信息高速公路” C.“国家高速信息网” D.“2016战略”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哪些做法不正确?
收藏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着固定的模式,教师只要掌握这个模式,就能在教学中应用自如。B.在课程整合时,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的认知和创作的工具 C.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 D.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哪位学者提出的?()
收藏
A.布鲁纳 B.皮亚杰 C.加涅 D.奥苏贝尔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以下哪种做法不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收藏
A.实践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自主研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信息化教育的核心是()
收藏
A.教育信息资源 B.现代教育观念 C.现代信息技术 D.新型教学模式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最终已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科研任务,这种做法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哪种模式? 收藏
A.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B.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C.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中国知网数据库提供两种资源下载方式,一种是caj格式,另一种是()
收藏
A.doc格式 B.pdf格式 C.txt格式 D.wps格式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下列软件不能用于多媒体课件编辑的是()
收藏
A.windows B.powerpoint C.authorware D.flash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在进行问题解决和任务驱动教学时,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收藏
A.问题可以与教学内容无关 B.问题要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歧义性 C.问题要有开放性 D.真实情景下的问题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下面属于认知主义理论观点的是
收藏
A.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B.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C.及时强化 D.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powerpoint中可以通过()工具将某一元素上的动画复制到另一元素。
收藏
A.格式刷 B.动画窗格 C.动画刷 D.动画效果选项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在制作powerpoint时,SmartArt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收藏
A.划分段落 B.设置动画 C.绘图工具 D.可以快速制作图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在研究型课程中,信息技术充当了哪种作用?()
收藏
A.评价工具 B.学习的对象 C.学习工具 D.教学工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
收藏
A.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B.建立理论、归纳规律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以下哪个不属于教师信息素养层面上的内容? 收藏
A.道德、法规层面 B.技术层面 C.认识、态度层面 D.智力层面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MOOC 与以往开放教育资源最大的不同在于()
收藏
A.有在线测评 B.可以观看教学视频 C.MOOC有固定的教学周期,完整的教学过程 D.可以参与讨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能够将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的文件类型中的高级检索语句是()收藏
A.filetype B.file C.intile D.site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种做法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哪个层次?
收藏
A.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B.封闭式、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C.开放式、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确定选题后要进行的工作是()
收藏 A.编写脚本 B.选择开发工具 C.教学设计 D.搜集加工素材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以下有关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描述哪些说法不正确?
收藏
A.重视学习评价的甄别功能 B.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C.强调协作学习与团队合作 D.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为核心驱动学习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国内第一个MOOC平台是()
收藏 A.智慧树平台 B.学堂在线 C.好大学在线 D.超星平台 E.中国大学MOOC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以下哪种评价工具不是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收藏
A.考试 B.文件夹评价 C.学习契约 D.量规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以下哪种不是新的评价理念?
收藏
A.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 B.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 C.提倡多元评价标准 D.评价主体多元化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收藏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的方式获得的
收藏
A.识记 B.意义建构 C.知识结构重组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信息化教育以()为支撑。
收藏
A.现代教育理念 B.现代信息技术 C.教育信息资源 D.终身学习能力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关于MOOC,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收藏
A.M代表大规模的意思 B.强调全程参与的学习过程 C.公开,允许免费注册 D.课程中的教学视频时间短小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关于校本教研,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收藏
A.校本教研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B.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C.校本教研的内涵是行动研究 D.校本教研的要扎根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以下哪些属于教学资源?()
收藏
A.教育游戏 B.教学案例 C.网络课程 D.微课 E.虚拟仿真系统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E
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表达元素主要包括哪些媒体类型?(收藏
A.静图 B.文本 C.音频 D.)视频 E.动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E 关于文件夹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收藏
A.可以从多侧面来判断每个学生的成长 B.可以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与进步情况 C.用于评价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成果”。D.只能用于过程性评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下列关于教育技术的内涵,表述正确的是()。
收藏
A.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范畴为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B.教育技术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C.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D.教育技术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关于校本教研,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收藏
A.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目标 B.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研究 C.校本教研与一般的科学研究一样 D.是教师反思性实践与专业成长的过程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D 行动研究的特征是()。
收藏
A.由专家进行研究 B.在行动中研究 C.由行动者研究 D.为行动而研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C D
关于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正确的理解是()
收藏
A.教育信息化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B.教育信息化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手段的信息化 C.教育信息化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入的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D.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特定的教育形态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关于量规的特点,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收藏
A.可以降低评价时的主观随意性 B.量规是一种“可视化”的学习目标 C.可以使标准公开化 D.比较适合评价协作学习、学习成果、演示汇报等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教师在指导自主学习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收藏
A.支架式 B.问题解决式 C.随机进入式 D.抛锚式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信息化教育表现为哪些特点?()
收藏
A.活动合作化 B.管理自动化 C.资源全球化 D.环境虚拟化 E.学习自主化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E 信息时代教师角色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收藏
A.教学的研究者 B.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C.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D.教学的主体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关于行动研究,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收藏
A.行动研究不允许对问题情境进行干预 B.是为了改善实践而进行的研究,而不是为了理论上的建构 C.研究环境就在真实的教学实践情境中 D.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专家学者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C D
关于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收藏
A.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B.提倡采取合作的方式开展 C.一般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或“做中学”的研究 D.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包括()
收藏
A.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B.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D.以课堂为中心教学设计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D
关于文件夹评价的作用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收藏
A.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B.展示学生学习的成就 C.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判断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可能性。D.文件夹评价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评价上的应用。E.评估学生的状况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E
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收藏
A.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协作学习B.信息化教学注重采用 “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 C.信息化教学中,多采用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 D.信息化教学中不需要使用教材等传统媒体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在powerpoint排版时,应遵循降噪原则,正确降噪的方式有()
收藏
A.简化不必要的修饰 B.不滥用动画 C.不用过多的字体与色彩 D.不用用复杂的图案做背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关于微课的特点,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收藏
A.形式上是一个简短的视频 B.适合于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 C.聚焦于某个单一的、重要的主题或知识点 D.具备完整的教学设计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正确的理解是()
收藏
A.时间不超过5分钟 B.视频时长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 C.设计制作精良 D.主题小,资源容量小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C D
以下关于微课的优点,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收藏
A.可以重复学习B.可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C.可以适应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D.符合在线学习的注意力规律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检索时,缩小范围的检索方式有()
收藏
A.双引号精确查找 B.使用逻辑“与”检索 C.利用某些搜索引擎的进阶检索 D.使用通配符“*”(星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意义在于:
收藏
A.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C.教师培训规范化的需要 D.从制度上保证广大教师将具有合格的应用教育技术的专业技能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数字化学习的基本内涵是
收藏
A.数字化学习内容 B.数字化学习资源 C.数字化学习环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收藏
A.强化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 B.评价主体多元化 C.用多元化评价标准取代单一的评价标准 D.注重发展性评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设计PPT时,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收藏
A.页面上内容越少越好,保持简单 B.页面的整体风格要统一 C.有一个清晰的逻辑 D.要让内容尽量可视化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从哪几个方面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的能力?
收藏
A.知识与技能 B.意识和态度 C.计算机操作水平D.应用与创新 E.社会责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D E 关于教育信息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收藏
A.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 B.教育信息化就是指教学的信息化 C.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属性 D.教育信息化既具有“技术”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教育”的属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C D 以下哪些是全文数据库?()
收藏 A.维普数据库 B.中国知网数据库 C.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D.万方数据库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D
在教学中使用媒体的目标包括事实性、情境性、(收藏
A.协作性 B.探究性 C.示范性 D.原理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C D
网络课程主要由哪两部分内容组成?()
收藏)、()、()等几类。A.多媒体课件 B.教学媒体 C.网络教学支持环境 D.教学资源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D
以下哪些是一个好的webquest的表现?
收藏
A.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应该来源于现实生活真实的任务 B.WebQuest通常采用量规表来考察学生表现的不同方面,包括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C.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网上的信息资源。D.学生使用的所有链接都由教师预先设定,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任意冲浪,大大节约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E.呈现给学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通过收集、整理信息来回答,问题应该促使学生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E
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它们是()
收藏
A.阅读技能领域 B.认知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D.情感领域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C D
MOOC中的第一个O代表(),第二个O代表()
收藏
A.open B.online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以下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
收藏
A.在教学中要把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过去的知识与经验联系起来 B.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C.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主体的作用 D.知识是学习者自己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E.学习即是个别化行为,也需要交流与协作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D E 教育观念变革包括两层含义()()。
收藏
A.教育管理的变革 B.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 C.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 D.以上都正确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C
在powerpoint中,利用“绘图”工具箱绘制正方形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收藏
A.单击矩形工具,按住Shift键 B.上述均不正确 C.单击矩形工具,按住Ctrl键 D.单击矩形工具,按住Alt键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D
关于行动研究的的实施,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收藏
A.教师与研究者可以共同行动 B.反思时需要对行动的过程与结果做出评价解释 C.必须是行动者本人的记录记录 D.计划是行动研究第一步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D 网络课程有哪些特点?()收藏
A.交互性 B.开放性 C.共享性 D.个性化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情境创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收藏
A.不同的情境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 B.注意情境创设的可行性 C.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 D.考虑客观条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收藏
A.实验室式的研究方式 B.应用性强 C.教师常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 D.注重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C D 专题学习网站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收藏
A.网上交流 B.网上评价系统 C.扩展性学习资源 D.结构化知识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以下哪些是教师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表现? 收藏
A.经常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信息工具、媒体等渠道来开展学习B.能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自己的继续学习和交流 C.努力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教学中 D.在研究、解决问题时总是想方设法获取有关信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应坚持哪些原则?
收藏
A.融合多学科知识,在新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和结构的重构,从而达到高度的整合 B.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环境,不能用于教师的备课 C.重视教学设计 D.专题学习网站应围绕教学的需要设计一切活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C D 量规有哪些特点? 收藏
A.是可视化的学习目标,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B.让学生或同学或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 C.客观,降低评价的随意性 D.用于评价学生在给定作业或任务中产生的成果,使用于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课堂参与、演示汇报等 E.使用时提前使量规公开化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E
关于教学设计的内涵,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收藏
A.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B.是教师对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 C.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结果是一个可实施、可评价的方案 D.要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关于量规的内涵,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收藏
A.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 B.是一种结构化定量评价标准 C.操作性好、准确性高 D.用于诊断性评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信息时代教师应有哪些新的角色定位?(收藏
A.学习资源的设计者 B.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C.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D.)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根据运行环境可以把多媒体课件分为哪两种类型()
收藏
A.模拟实验型 B.网络型多媒体课件 C.单机型多媒体课件 D.课堂演示型课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C
在制作powerpoint时,应遵循哪些原则?(收藏
A.简洁即美原则 B.可视化原则 C.逻辑清晰原则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方式有哪些?
收藏
A.学位进修 B.自发研修 C.校本培训 D.短期培训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有关专题学习网站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收藏
A.同一个专题学习网站可以通过有效设计,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 B.专题学习网站的选题应具有整合性,可来源于多学科具有相关知识特征的知识点 C.在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页面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特性、年龄特性、认知特性 D.专题学习网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形式,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关于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收藏
A.信息量大,扩大学生知识面 B.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习兴趣 C.学习时同时运用多种感官,有利于学习保持,提高教学效果 D.生动、直观、增加学习感知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关于webquest教学模式,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收藏
A.学习主题应有吸引力 B.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技能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回答问题。C.倾向于使用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学习资源 D.评估学习结果时一般使用量规作为评价工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D 关于制作网络课程,描述正确的是()
收藏
A.系统设计要在教学设计完成后进行 B.脚本设计工作是学科教师需要完成的 C.教学设计时要先进行需求分析与学习者分析 D.网络课程要体现以学为中心的理念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C D
在制作powerpoint时,关于色彩的使用,应遵循哪些原则?收藏
A.一个页面中色彩一般不超三种 B.一般用对比色体现差异 C.相同级别的标题一般用相同的颜色 D.色彩应看着舒适,不刺眼)(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C D 以下哪种属于信息化教学活动()
收藏
A.教师使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 B.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协作学习成果 C.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 D.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动画解释某一个概念或工作原理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B D
典型模式的教学设计所产生的结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或课件,而是一个单元教学计划包,称之为“包件”,包件中除了单元教学计划,还包括()
收藏
A.单元实施方案 B.教学支持材料 C.学生电子作品范例 D.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何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呢?就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学科教学之中。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实现“整合”也就是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资源;它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学生对于语文信息的感知更加丰富;它所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实施个性化的帮助或指导,对于课堂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下面就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这一课题方面的研究结合课例谈几点体会: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第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更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何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呢?就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学科教学之中。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实现“整合”也就是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资源;它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学生对于语文信息的感知更加丰富;它所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实施个性化的帮助或指导,对于课堂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下面就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这一课题方面的研究结合课例谈几点体会: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第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
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更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