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时间:2019-05-13 07:4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篇: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第二篇: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文学常识复习题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

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___________。中唐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是________________(流派)的继承者,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 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篇)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屈原,名平,字原。________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_______________(流派)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_______”或“骚体”,屈原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楚辞》中的《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_____”,成为文学的代名词。“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等。《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______、_______和汉代________等人的诗赋,西汉_______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3、鲍照,_______(时期)文学家,字明远。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最有名的是《_____________》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鲍诗___________,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_________在他那里有显著发展,对唐代诗人很有影响。

4、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_______。因他做过左拾遗、工部侍郎等职,故又有杜拾遗、_________之称。晚年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杜甫的诗被誉为“_______”。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基本以__________为主。杜甫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________”。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5、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是______{时期)著名爱国诗人。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忧国忧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点,其创作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出了出色的发挥。所以有人将他和________媲美,誉之为“可称史诗”。

6、阮籍,________诗人。字嗣宗。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揭露魏晋易代的黑暗的现实生活,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手法,曲折隐晦,言近旨远。阮籍对_________的发展颇有贡献。

7、陶渊明,字元亮,别号__________,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__________。______(时期)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为官期间,尔虞我诈的官场使他认识到社会现实的黑暗,终于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田。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陶渊明的诗歌按内容分可以划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后人称之为“__________”。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当时另一位大诗人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_______诗派。

8、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_诗人,有“_______”之称。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出____________,反抗传统束缚,追求____________的积极精神。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

为千古绝唱。存诗900余首,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9、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代表词人。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李清照的词分前期和后期:以______为界,前期多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________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慨叹身世,怀乡忆旧,凄苦悲怆、哀婉动人。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词不追求砌丽的藻饰,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段表达内心情感,是李清照词的主要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易安体”。有“____________”之美誉。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漱玉集》。

10、黄遵宪,________(时期)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近代___________的重要人物。主张“________________”,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照像等新事物和东西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成为近代“_________”的旗手。他的诗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____”。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11、张若虚,_________(时期)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____________”。《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水平一般。一首则是_______________,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12、孟浩然_______(时期)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___________。以写___________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________。与王维并称“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韦庄,字端已,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他的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叙事诗_____________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___________其并称“温韦”,也是“___________”中的代表之一。

14、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___________。与孟浩然同为盛唐_____________诗派代表,其作品被________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以禅悟诗,故有“_____”之称。

15、苏轼,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有着极高的成就。倡导___________运动。著有《东坡全集》《东坡志林》等。与辛弃疾并誉为“______”。并开创了_______词派。

16、姜夔字尧章,号____________,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在南宋词坛上,姜夔、___________、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骚雅词派的代表作家。

17、纳兰性德,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___________,号楞伽山人。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词作以_______见长,清新自然,直抒胸臆,风格接近_____。内容多抒写个人的相思离和哀思闲愁,情调感伤低沉,凄婉哀怨。感情真挚自然,多用_______手法。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8、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世称李昌谷、鬼才、_______等。卒时仅27岁。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李凭箜篌引》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____________、韩愈的______________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19、李煜,南唐中主第六子,世称___________。由于身份地位的变化,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来。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0、周邦彦,字美成,号___________,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他的词自成一家,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之称。

21、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___________并称,盛唐_________代表作家。其诗感情激

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

22、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___________。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___________。他提出的“___________”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___________”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23、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是___________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与___________齐名,并称“温李”。

24、睢景臣,___________(朝代)散曲家。一作舜臣,字景贤,又作嘉贤,扬州人(今属江苏)。著有杂剧《屈原投江》等三种,今不传。散曲尚存三套,其中《高祖还乡》制作新奇,被人推为绝唱。

25、《庄子》是_________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他是________(时期)蒙人,思想家,_______学派的重要代表。

26、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西汉夏阳人,我国___(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___时代,下至_________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通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27、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____齐名,被称为“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赋,是介于_____________之间的一种文体。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

28、《诗经》是我国_______诗歌总集,收入了______初年至______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为“__________”。作品按照音乐分为_____________三部分,《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归纳为______________。

29、乐府是汉代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后来人们把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做“__________”或“_________”。汉末的许多五言诗,因为作者姓名不可考,自晋代以后就被称为“_______”,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______编入《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刘勰誉之为“________________”。

30、建安时期也是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繁荣时期,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曹氏三父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王粲、刘祯、徐干等____________。后人把建安时期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建的风貌,称为“_____________”。

31、初唐四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唐诗坛上还有两大诗歌群体:一是以孟浩然、王维等为代表的____________诗人,一是以高适、岑参等为代表的_____诗人。

32、词起源于____,发展于_____,兴盛于_____。根据长短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根据风格分为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_________,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香山居士 新乐府运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秦中吟》 《长恨歌》、《琵琶行》

2、战国 浪漫主义 楚辞体 风骚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屈原 宋玉 贾谊 刘向

3、南朝宋 《拟行路难》 气骨劲健 慷慨不平七言诗

4、杜少陵 杜工部 诗史 沉郁顿挫 儒家仁政 诗圣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5、放翁 南宋 杜甫

6、三国魏 竹林七贤 五言诗

7、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东晋 田园诗和咏怀诗 田园生活 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山水

8、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蔑视权贵 追求自由和理想

9、易安居士 婉约 南渡 靖康 千古第一才女

10、清末 戊戌变法 我手写吾口 诗界革命 史诗

11、唐朝 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

12、唐朝 孟襄阳 田园山水 孟山人 王孟 《春晓》《过故人庄》

13、《秦妇吟》 温庭筠 花间词人

14、王右丞 山水田园 苏轼 诗佛

15、子瞻 东坡居士 诗文革新 苏辛 豪放

16、白石道人 辛弃疾、17、容若 小令 李煜 白描

18、诗鬼 琵琶行 听颖师弹琴

19、李后主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20、清真居士 词家之冠 词中老杜

21、岑参 边塞诗

22、柳河东 柳柳州 文以明道 古文运动

23、花间词 李商隐

24、元朝

25、庄周 战国 道家

26、西汉 黄帝 汉武帝 纪传体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7、李商隐

诗和散文

28、第一部

西周 春秋

诗三百

风雅颂

赋比兴

29、“乐府诗”或“乐府歌词”

古诗

萧统

“五言诗之冠” 30、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

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3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山水田园

边塞

32、隋

小令、中调、长调

婉约派

豪放派

(林花谢了春红)

第三篇: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湘夫人》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湘夫人》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目的 初步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

掌握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学习要点

《楚辞.湘夫人》同《诗经 ? 蒹葭》一样,都是表现在水一方的意境。所不同的是:《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现着现实精神;《楚辞》产生于长江流域,多是屈原个人创作,散发着浪漫气息。

《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诗薮》)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起,向读者展示一个神秘美丽的世界。

作家生平

屈原(约公元前 340 ?—公元前 277 ?),名平,原是他的字。出身于楚国的同姓贵族。屈原在楚怀王时曾担任左徒的官职,地位是相当高的。《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博闻强志,勇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课文分析

一、课文朗读(略)

二、背景简介

本篇选自《楚辞 ? 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认为: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

三、内容述评

注释(略)

述评、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读《湘夫人》首四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这就像《诗经》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爱而不见,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二段十四句,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颇似《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的情景。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六句,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

2、佳句赏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湘夫人》此二名之妙,还在以景写情。刘熙载云:“叙物以方情谓之赋,余谓《楚辞 ? 九歌》最得诀。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出‘目眇眇兮愁予’来;‘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 正是写出‘思公子兮未敢言’来,俱有‘目击道存,不可容声’之意。”(《艺概 ? 赋概》)

“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是以反常之事为喻之法,在《楚辞》中很常见。如《湘君》中言:“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卜居》则云:“世混浊而不清,暗翼为重,千 钧为轻。”而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汉乐府《上邪》)之类,均是其例。、难点讨论

①不知为何标题和内容反置?

【提示】:《湘君》篇,写女主角思君;《湘夫人》篇,写男主角思帝子。

②湘君与湘夫人是不是配偶?若是,为何两地分居,相互苦相思?

【提示】:

一方是:“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一个是:“目眇眇兮愁予……登白薠兮骋望”。

一方是:“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一个是:“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一方是:“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一个是:“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写湘君与湘夫人苦相思、闹矛盾……可能是屈原为表达“先受重用;现被疏远;企盼重新得到怀王任用”而而设置的情节。既非写舜与二妃;也与“祭祀”无关。

四、艺术赏析、水神祭祀仪式酿成意境的扑朔迷离;、杂而不乱、多而能一的结构匠心;

一个期约难遇的特定情景;

一串心理活动的行为描述;

一条情感流动的内在命脉。、提供了借景抒情的三种范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明 ?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四句,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极力铺陈美好场景 ??。

浪漫是什么?浪漫难道不是对善和完美的无止境的追求吗?浪漫是想象,是一次长长的牵引,是永远不会腐朽的一种力量。

作品评论

《湘君》和《湘夫人》描写的都是迎接湘水神的降临,以及巫与神双方复杂的情感状态。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湘君》),“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无论是巫还是神,他们都怀有十分真挚的爱情,但是别多聚少的经历又使他们变得很脆弱,所以,在希望和绝望的交织中,爱情表现得如此缠绵哀婉。……

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在诗中又都呈现会合无缘、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如《湘君》、《湘夫人》写一对配偶神,他们彼此相待,却终不能相遇,唱出伤心的歌子。

《湘君》开头写道:“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思考练习

1、《楚辞·九歌·湘夫人》与《诗经·秦风·蒹葭》(或《诗经·周南·汉广》)展示了怎样的相似意境?

【提示】:点缀了寥落凄清的秋容,隐寓诗人此时凄寂情怀。意境亦复相似。

第四篇: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湘夫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湘夫人》导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知识链接】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背景介绍 ]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 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重难点回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袅袅()白薠()

罾何()澧有兰()沅水()

骋望()

余褋()潺湲

()西澨()罾何()

九嶷()擗蕙櫋()荪壁()

兰橑()罔薜荔()搴汀洲()()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帝子降兮北渚 __________(2)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3)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4)登白薠兮骋望__________(5)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__(6)荒忽兮远望__________(7)观流水兮潺湲__________(8)疏石兰兮为芳__________(9)遗余褋兮醴浦__________(10)聊逍遥兮容与__________(11)罔薜荔兮为帷__________(12)擗蕙櫋兮既张 __________

3、默写下列句子。

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_ 沅有芷兮澧有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________ 鸟何萃兮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 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分析赏读课文】

1、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的情况?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情感?

3、第三段详细描写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4、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湘君怎样复杂的心情?

【探讨诗歌主题】

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学过的知识,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理由。

【知识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 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湖,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辉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题目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

(1)作者在诗中运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展开了哪些奇妙的想象?(8分)

第五篇: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4自主赏析1 庖丁解牛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中(zhōnɡ)音

肯綮(qìnɡ)

大车瓜(gū)..·B.更(ɡēnɡ)刀 发硎(xínɡ)怵(cù)然 ...C.讠桀(huî)然 踌躇(chú)庖(páo)丁 ..·D.折(zhē)也 有间(jiàn)大郤(xì)...【答案】 C(A中:zhîng;B怵:chù;D折:zhé)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B.善哉!技盖至此乎!C.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答案】 D(A向—响;B盖—盍;C善—缮)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释刀对曰 “释”是放下的意思,与成语“爱不释手”的“释”意思相同。.B.良庖岁更刀 “良”是好的意思,与“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意思相同。.C.动刀甚微 “微”是轻微的意思,与成语“微言大义”的“微”意思相同。.D.得养生焉 “得”是得到的意思,与“此言得之”的“得”意思相同。.【答案】 A(B“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是很的意思;C“微言大义”的“微”是精深的意思;D“此言得之”的“得”是恰当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族

..C.为之踌躇满志 ....【答案】 C 5.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B.道芷阳间行 .C.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D.时时而间进 .

用心 爱心 专心

B.视为止,行为迟 ..D.吾见其难为 ..

E.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答案】 DE(间或,断断续续地)6.下列加点的词,与“因其固然”的“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族 .B.若听茶声然 .C.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D.吴广以为然 .【答案】 B(B与题干都当“„„的样子”讲)7.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文惠君解牛庖丁为.A.止,行为迟视为.立提刀而.B.藏之善刀而.

硎而刀刃若新发于.C.游刃必有余地矣恢恢乎其于.无厚入有间以.D.杏仁澄之每汲用,皆以.

【答案】 D(两个“以”都当“拿”讲)8.下面对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所触着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踏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 这四个短句排比,相同句式的紧密排列组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节奏感。写解牛动作以“触、倚、履、踦”四个字描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人物形象,渲染了动作的娴熟,突出了技艺的高超。

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文惠君说:“啊!好极了!你的技术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这一句承上启下,借文惠君的赞叹和好奇提问,引起庖丁解牛的见解。也从正面表现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和令人赞叹。

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三年以后,未曾看到整头的牛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了。

由对整头牛的感受发展到对零碎牛的感受,实际上反映了庖丁技术的精进。D.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现在,我只凭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庖丁解牛已达到很高妙的地步,他不是凭五官的感觉来感触牛,而是凭自己的感受来感触牛。

【答案】 B(“正面”应为“侧面”)

二、语段精读

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所见无非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良庖岁更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技经肯綮之未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没有不是 B.接触 C.每年 D.筋骨结合的地方 10.下列句子中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3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 ③怵然为戒 ④视为止 ⑤行为迟 ⑥为之四顾

⑦为之踌躇满志 ⑧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答案】 B(①介词,替,②动词,做,③④⑤⑥⑦,因为,⑧动词,成为)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

B.“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一个阶段,所看见的都是一头头的活牛,要屠宰时不知如何下手。

C.“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二个阶段,所看见的不是一个个完整的牛,而是熟悉了牛的筋骨结构,把它看作可以拆卸的东西。这第二阶段,他仍停留在技术的层面。

D.“方今之时„„而神欲行”,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三个阶段,解牛时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

【答案】 B(所见的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就是还不熟悉牛的筋骨结构)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庖丁达到道境的外在表现是刀使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B.庖丁道境的内在本质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庖丁达到道境的方法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D.庖丁虽然达到了道境,但是每次解牛他仍没有把握,所以,“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生怕损坏了刀刃。

【答案】 D(那是讲他达到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齐湣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

用心 爱心 专心 4 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燕人曰:“不来,吾且屠昼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自奋绝脰而死。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齐民喜悦。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资治通鉴·周记四》)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

循:顺从 .B.诸侯害齐王之骄暴 害:害怕 .C.分魏师以略宋地 略:侵略 .D.齐王伐功矜能 矜:夸耀 .【答案】 D(A项“循”:安抚。B项“害”:苦于。C项“略”:强取,攻占。)14.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乐毅“能而好贤”的一项是()①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 ②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③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 ④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 ⑤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⑥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 A.①②⑤

B.②③⑥

用心 爱心 专心 5 C.①④⑥

D.③④⑤

【答案】 C(②⑤句都只叙述事实,没有说明乐毅是不是贤能;③句说的是秦军将领的事。)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乐毅起先反对燕国对齐国发动战争,原因是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更何况强大的秦国不愿意支援燕国打赢这场战争。

B.剧辛认为乐毅不应该在没有他国军队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应该以占领齐国边境城池为主要目的,这样会充实燕国的领土。

C.乐毅听说王蠋贤能,就下令军队不要骚扰王蠋,并派人前去相邀谋事,但王蠋最终还是因为乐毅部下的恶意相逼而自杀身亡。

D.荀况认为,天下如由无道之君把持,就生不如死,即便只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也还是不能实现这一可怜愿望。

【答案】 B(A项说乐毅反对攻齐错,乐毅反对的是燕国单独对齐作战。C项对王蠋自杀原因的表述不全面,“乐毅部下的恶意相逼”只是王蠋自杀的次要原因,“亡国之痛”才是主要原因。D项歪曲了原文,原文是说无道之君等到形势极度恶化了,他即使想当一个普通百姓也做不到。)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之利。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6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于是燕王派乐毅同赵国约定,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②就让他留在齐国进攻还没有攻下的城市。③所以治理国家的人如果有道义就会称王,有了诚信就会称霸,而玩弄权术就会灭亡。

四、高考热点

17.《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别刻画了林冲和杜十娘两个人物形象。请各用一个单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25字。

(1)林冲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2)杜十娘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答案】(1)由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反抗的英雄。(2)沦落风尘,但向往美好爱情、善良而刚烈的妇女。18.根据下面材料内容,概括我国普通话使用的两个特点。

国家语委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校园语言,城市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②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意思对即可)19.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文字,要表达出对所描述对象的思考。

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7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候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常听到这些说法:“偶像崇拜”、“树立偶像”、“推倒偶像”、“拒绝偶像”、“形同偶像”、“泛偶像时代”、“无偶像时代”、“我心目中的偶像”,等等。关于偶像,你听到或见到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有些什么看法,对于不同的偶像你的感情态度如何,你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请以“偶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向】

偶像,原本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者敬奉的人像,多用于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偶像”一词已不仅仅限于贬义了。许多人公开声明自己的偶像是谁,这时候的偶像只有“崇拜对像”的含义,而没有“盲目”这一附加的情感义了。弄清了偶像一词在内涵上的变化,就找准了思维的支点。现在在某些人特别是年轻人中,偶像崇拜之风较盛,无论是自主的选择,还是情感的偏执,抑或是盲目的跟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未必都正确合理)。一方面,我们不能轻率地判定偶像崇拜的是非优劣,更不能粗暴地干涉他人的偶像崇拜自由,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明辨崇拜的雅俗,不区分偶像的层次。辩证的认识是写好本话题的前提,但具体行文时可以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

【佳作赏读】

偶像破坏论

“一声不作,二目无光,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五官不全,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实(十)是无用。”这则形容偶像的“十字令”,何等有趣!

偶像何以应该破坏,这几句话可算说得淋漓尽致了。但是世上受人尊重,其实是个无用的废物,又何只偶像一端?凡是无用而受人尊重的,都是废物,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

用心 爱心 专心 8 世界上真实而有用的东西,自然应该尊重,应该崇拜;倘若本来是件无用的东西,只因人人尊重他,崇拜他,才算得有用,这般骗人的偶像倘不破坏,岂不教人永远上当么?

泥塑木雕的偶像,本来是件无用的东西,只因有人尊重他,崇拜他,对他烧香磕头,盼他灵验,于是愚昧无知的人,迷信这人造的偶像真有赏善罚恶之权,有时便不敢作恶。似乎这偶像还很有用。但是偶像这种用处,不过是迷信的人自己骗自己,非是偶像自身真的有什么能力。这种偶像倘不破坏,人间永远只有自己骗自己的迷信,没有真实合理的信仰,岂不可怜!

天地间鬼神的存在,倘不能确实证明,一切宗教,都是一种骗人的偶像:阿弥陀佛是骗人的;耶和华上帝也是骗人的;玉皇大帝也是骗人的。一切宗教家所尊重的崇拜的神佛山鬼,都是无用的骗人的偶像,都应该破坏!

古代草昧初开的民族,迷信君主是天的儿子,是神的替身,尊重他,崇拜他,以为他的本领与众不同,他才能统一国土。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群众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清朝皇帝溥仪和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但是这等偶像未经破坏以前,却很有些作怪:请看中外史书,这等偶像害人的事还算少么!事到如今,这等不但骗人而且害人的偶像,已被我们看穿,还不应该破坏么?

也有人(如希特勒)把国家和民族化妆成偶像,以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拉大旗,作虎皮”。两次世界大战,杀人如麻,就是这种偶像在那里作怪。我想各国的人民如果渐渐都明白世界大同的真理与真正和平的幸福,这种偶像自然就毫无用处了。但世界上多数的人,若不明白它是一种偶像,不明白这种特殊偶像的害处,那大同和平的光明,恐怕不会照到我们眼里来!

世界上男子所受的一切勋位荣典,和我们中国女子的节孝牌坊,也算是一种偶像:因为功业无论大小,都有一个相当的纪念在人心目中。节孝必出自自身主观的自动的行为,方有价值,若出于客观的被动的虚荣心,便和崇拜偶像一样。虚荣心和伪道德的坏处,较之不道德尤甚;这种虚伪的偶像倘不破坏,却是真功业真道德的大障碍!

破坏!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我们的信仰,当以真实与合理为标准;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此等虚伪的偶像倘不破坏,宇宙间实在的真理和我们心坎儿里彻底的信仰永远不能合一!

【名师点评】

本文议论风趣生动而又层次分明。以十字令形象地引入正题,由偶像之本义论及宗

用心 爱心 专心 9 教迷信这一偶像的直接引申义;然后论述君主之为偶像、国家民族被人化妆为偶像;再由实入虚,议及虚荣和伪道德之偶像,向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偶像发起猛烈的进攻;接着,在列举分析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破坏偶像”的口号,提倡“真实与合理”的信仰。通览全文,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很有现实针对性和历史纵深感。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下载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