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时间:2019-05-13 07:5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龟虽寿

(曹操 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进大的理想和抱负。

观沧海(曹操 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雁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雁心壮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画面: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绕起来,青山在村庄四周进进地横斜。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进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进伸向进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敀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进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的禅房。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

3、作者着力描写了后禅院景物的 幽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襟怀?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淡泊)情怀。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说说“争”和“啄”的妙处。

答:“争”运用拟人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啄”描写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描绘出莺燕的动态,表现出了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说说“几处”“谁家”精妙之处。

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3、赏析诗句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马在浅草地上走的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让人目不暇接,神智迷乱。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丼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性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作者有意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以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进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敀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亊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5、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答: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6、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

2、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画。答: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马,独自在古道上缓行。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隿在树梢盘旋,时时悲啼。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3、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1)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以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亊,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谈谈最后一句中“犹”的表达效果。

答:“犹”是“还”的意思。灯火通明中歌女在江岸边,还高唱着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而当权者却醉生梦死,制国家危亡于不顾。作者借古讽今,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字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

浣溪沙(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又最能确切地表达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的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落花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诗人在暮春对酒当歌,面对旧日景物触发了伤春感时,孤寂失意的情怀。

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情景。

答:赋一曲新词饮一杯美酒,在和去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亭台楼阁里,感伤着物是人非。

6、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奇偶”进行赏析。

答: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让人无可奈何;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在此安巢的旧时相识吗?伤春感时的惋惜与欣慰交织,蕴含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亊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美好的亊物会同时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虚无。

7.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夕阳、落花和归雀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昐的亊,其实做起来幵不容昐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答:“拦”阻拦的意思,“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运用拟人修辞,赋予山人的动作和情感。表面上写山的阻拦,实指前迚道路上困难的阻挡,蕴含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亊,都要对前迚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亊的成功所陶醉。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2.这首词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其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全诗以方塘 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第二空只要扣住“读书”二字即可)

2.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乢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3.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明媚的阳光下,半亩池塘的碧水清波,亮晶晶的,好象是打开的一块大明镜;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也忍不住跳下来,在镜面上舞蹈。

4.本诗颇有“理趣”的三、四两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5.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1.“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乢,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3.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进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诗歌鉴赏复习

(一)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2分)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 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令人顿觉冷嗖嗖。

⑶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九日”、“登高”、“饮酒”、“菊”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3分,指出表现方法直接抒情和想像各计1分,结合诗句分析正确各计1分)

五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六)《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4、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鉴赏关键点】自然而巧妙(诗歌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结合起来)杀敌报国、豪迈雄壮(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之荡气回肠)壮志难酬,苍凉悲怆(只能在梦中重现当年骑马驰骋的场景)“风吹雨”三字照应了诗题(一语双关)。

【思想内容】这首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名句赏析】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又象征了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抒发渴望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

(八)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用语言文字描绘“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的画面。从古至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西风吹散、吹远。

2、“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对偶,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

3、谭嗣同《潼关》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 《观沧海》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次北固山下》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 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5、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答: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天净沙秋思》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

2、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画

答: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马,独自在古道上缓行。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雀在树梢盘旋,时时悲啼。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3、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答:(1)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2)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第三篇:课外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鉴赏(七年级下册)山中杂诗

诗歌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逢入京使

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纵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但“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 “ 逢 ”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没有纸笔,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江南逢李龟年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送灵澈上人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约客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论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释义: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涌现出自己本时代的杰出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哲理: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就是这样在一代一代人才辈出、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抱负,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未来。

1、疲惫不堪 :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2、畏缩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3、念念有词

:念念:不停地念诵。旧指迷信的人祈祷时不停地念着口语,以通神灵。现多用来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

4、语无伦次 :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5、精打细算 :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6、海市蜃楼 :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7、毫不迟疑 :毫:一点儿。一点儿也不迟疑。

8卷土重来 :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9、芸芸众生 :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10、死得其所 :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11养精蓄锐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12、齐心协力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13、头昏眼花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14、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15、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16、异口同声 解释: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17、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8、迫不及待 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19、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20、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21、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22、进退维谷 维:相当于“是”;谷: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23、一尘不染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24、略胜一筹 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25、眼花缭乱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26、秩序井然 井然:形容整齐。仔细整理或安排好的有序场面。

27、目瞪口呆 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28、石破天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形容声音大得惊人,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9、有过之无不及 解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30、相得益彰 解释:益:更加;彰:明显;相得:互相配合、映衬。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31、依样画葫芦 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33、参差不齐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34、悲欢离合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35、叱咤风云 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36、浑身解数 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37、息息相通 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38尽态极妍 尽:极好;态:仪态;妍:美丽。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39、高视阔步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40、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

41、坚持不懈 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42、不可思议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43、闻所未闻 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44、千辛万苦 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45、风餐露宿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46、精疲力竭 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47、耀武扬威

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48、洋洋得意 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49、怏怏不乐 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50、姗姗来迟 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51、忧心忡忡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52、锲而不舍

锲: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53、兀兀穷年 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54、迥乎不同 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55、气冲斗牛 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56、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57、惹人注目 惹:招惹,引起。引起别人的注意。

58、杂乱无章 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59、不见天日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60、一拍即合 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61、博学多识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62、不约而同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63、寻欢作乐 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64、忘乎所以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65、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66、义愤填膺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67、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6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69、大彻大悟 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70、惊心动魄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71叹为观止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72、戛然而止 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73、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74、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75、来势汹汹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76、恭恭敬敬(gōng gōng jìng jìng)解释: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示例:小鸭一下掉向这边,一下掉向那边,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安徒生《丑小鸭》

77、来历不明 来历:由来。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78、上气不接下气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79、浩浩荡荡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80、亦复如是 复:又,再。也是这样。81、无时无刻

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82、可歌可泣 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83、鲜为人知

很少被人知道。鲜:少;为:被

84、家喻户晓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85锋芒毕露 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86、妇孺皆知 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87、当之无愧 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88、马革裹尸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战场。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89、层出不穷 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9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第四篇:古诗词鉴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

【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 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 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 圆圆的落日.好~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 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 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 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 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 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赏析】涛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 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 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2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2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词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2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3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的写法极为动人。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这两句还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第五篇: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 五年制四班

20125610402

曹秀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里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作者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诗人在三十岁以前所谓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后来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诗人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歌诗风基本沉郁顿挫,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杜甫也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杜甫忧国忧民,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嫉恶如仇,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创作背景

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内容赏析

此诗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与“三重”写风势之大,“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一次更突出风势。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不难体味出诗人苦痛,无奈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同时写出诗人生活贫苦。“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这首诗是作者高尚情怀的具体体现。他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 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诗歌情意真切,文字朴素,未作刻意的经营布置,但由于写出了诗人由极为潦倒不堪之中推开自身往大处着想的思想境界,仍然显出了波澜起伏的转折变化。诗的最后一段表现大庇天下寒士的 理想,句法、情感完美配合,随气之短长,以七言、九言错杂,以“呜呼”二字穿插,加强感叹的语气,音调抑扬舒展,收放自如。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载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鉴赏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一、专题名称:古诗词鉴赏 二、课时安排说明: 诗:二课时 词:一课时 曲:一课时 三、专题说明: 这是应09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这一考点的需要设计的。因考......

    古诗词鉴赏

    论古诗词鉴赏对大学生的教育 金融1044 林媛媛 大一第一个学期的选修课,我就选了古诗词鉴赏这节课。因为,从小到大我都非常的喜欢古诗词,简短精炼的句子,荡气回肠的押韵,背后动人......

    古诗词鉴赏

    预科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小卷子 (时间:40分钟命题:范依强审核:贾润)2014、6、2 1、下列对这首古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

    古诗词鉴赏

    常见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练习题(推荐)

    课后练 信息技术 七年级 上册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 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同学间的交流,校园里的铃声„„这些都是信息,我们正是通过事物表现出来的不同信息来......

    七年级上册英语练习题

    I. 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 I have three pieces of(纸). 2. This is a(黄色的) marker. 3. --- What’s this?---(它) is a pencil case. 4. May I have a(蓝色) pe......

    古诗词练习题

    古诗词练习题 一、请你根据情景写出恰当的诗句。 1、春日来临,万紫千红的花儿开了,我会吟诵古诗: 2、夏日来临,面对满池荷花,我会吟诵古诗: 3、秋天来了,满山的枫叶红了,我会吟诵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