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的愁(定)

时间:2019-05-13 07: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李清照词的愁(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李清照词的愁(定)》。

第一篇:论李清照词的愁(定)

论文摘要………………………………………………………………………………………… 关键词…………………………………………………………………………………………… 正文………………………………………………………………………………………………1

一、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闲愁、离愁……………………………………………………1

二、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愁——浓愁 哀愁……………………………………………………4

三、李清照词中愁的表达及其意义……………………………………………………………6 注释………………………………………………………………………………………………7 参考文献…………………………………………………………………………………………7

[论文摘要]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她前期的词多半是贵族少女、少妇的富贵闲愁,是精神空虚与寂寞在笔端的反映,是闲愁、离愁,甚至是淡淡的哀愁。以南渡为界,进入她后期词的创作。她后期的词作在前期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道出了早先所没有的深广的悲痛之情。这个时期的愁则是浓愁、哀愁,是凄楚幽咽,是自扶其心的深愁惨痛。

[关键词]李清照 词 闲愁 离愁 浓愁 哀愁

论李清照词的愁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的词人,山东省济南人。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尤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她的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是知书能文。李清照在父母的宠爱下,度过了快乐的青少年时期。父亲的指导、母亲的教育,使李清照自小便有诗名。后来,十八岁那年的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伉丽,夫妇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爱好诗词,时相温和,饮酒赏菊,写词论词,度过一段幸福而美好的时光。后来,国家变故,金兵入据,侵占中原,家乡济南陷入金人之手,夫妇二人相继避兵南下。她们逃离到了健康(今南京),不久她的丈夫赵明诚病死,李清照便长期漂泊,似流浪的游子漂泊在杭州、赵州(今绍兴),金华一带,过着辗转无依、孤苦无助的流亡生活,在凄楚幽咽中度过了晚年。“她工书、善画、通音乐、精鉴赏,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但她最为人所重视、称道的仍是她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词的创作。”①因此,在前期,其词中愁情往往都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格调。前期的词,形象生动、鲜明,揭示大自然之美,表现她对美好事物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个时期,她的词多半是贵族少女、少妇的富贵闲愁,是精神空虚与寂寞在笔端的反映,是闲愁、离愁,甚至是淡淡的哀愁。如《醉花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而后期词的创作,南渡后的李清照,先后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二十余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给了她精神上、心理上沉重的打击,心理更加愁苦悲痛。她的词作在前期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道出了早先所没有的深广的悲痛之情。这个时期的愁则是浓愁、哀愁,是凄楚幽咽,是自扶其心的深愁惨痛。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菩萨蛮》等。

一、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闲愁、离愁

李清照的词前后两个时期,都表现了“愁”。因为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不同,所以词中所传递的心声也是不同。她前期的词,尤其是反映少女时代生活的,多是风格明快,有的能

创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揭示大自然的美,表现她对美好事物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向往。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词人十七岁时写的,这首小词,仅仅六句,词人将自己一夜的经历和对话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以新颖别致的对话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惜春心情,词中“绿肥红瘦”,第一页

“绿”与“红”相衬,“肥”与“瘦”相比,写出了绿叶的浓盛和红花的凋零,造语新奇而 辞意凄婉,表达了词人爱春、惜春的闲愁之情。再如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写词人一次酒后乘舟游赏郊外的风景,活泼而富于生趣。而表现爱情生活,才是李清照前期词的最重要的内容。她与赵明诚的结合是幸福的,两人志趣相投。虽处那样的时代,有了共同的心声也是最大的幸福。李清照深深挚爱自己的丈夫。她深于情,专于情,甚至勇于在作品中大胆地表露爱情,用她擅长的词表达对丈夫的倾心的爱和浓浓的思念。她吟风咏月,是为了爱情;她伤离惜别,是为了爱情;她瘦比黄花,也是为了爱情。征鸿过雁,会引起她的怀恋;春花秋月会惹动她的相思;薄雾浓云更会牵动她的心肠。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覃秋,轻解罗衣,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由于北宋明党之争(1102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污为奸党,圣旨规定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被迫离开丈夫赵明诚,回山东明水老家居住。新婚夫妇像牛郎织女,一样两地分居,不得团圆。幸福的结合,甜美的蜜月,一旦分别那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深挚 的感情跃然纸上。这儿传递的是“闲愁”,是快乐之余的“闲愁”。在这方面的代表作还有《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垂阳,玉枕纱厨,半液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用消瘦表明长时间的痛苦相思,不说破情而情愈深。作为一个女词人,身处那个封建时代,大胆而热烈地在词里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就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规定的伦理教条。也许,她主观并未意识到这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可是在客观上都有反封建礼教束缚的意义。它正是我们的女词人对爱情的追求。在愁苦中流淌的心声,这也是她前期词的思想价值之所在。是愁,为爱情而愁,愁的坦然,愁的实在。

李清照忠于爱情,敢于表白,是缘于她对丈夫的爱,赵明诚,字德甫,徽宗时的宰相赵挺元之子。他与李清照结婚后,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伉俪情深。婚后数年曾屏居乡里,过着幸福而又宁静的日子,每坐归来堂上,犹烹茶赌书,相马角胜负。如前面分析的《醉花阴》,细品此词,实乃写重阳佳节之离愁。这首词共有三个层次:第一写白天,即“薄雾浓云愁永 昼,瑞脑销金兽”。第二写黄昏,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第三是写夜间,即“五

第二页

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细续思之,可是词人并未按照时间的自然顺序进行叙写,而是先白 天,次写夜间,最后写黄昏。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究其原因,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来写,那么势必将黄昏置放于中间,若此则东篱把酒,以菊拟人的情景就无法充分描绘。“三句绝佳”也决不会迸发而出。而同时将夜间置于最后,夜夜愁思,难眠于夜,不管怎样描写,也难有新意。由此可见,词人在谋篇时颇费经营,匠心独具,以最佳的段落来抒发最佳的感情。当然,我们品读其词,还会注意另外一点,那“就是”佳节又重阳,直接写重阳佳节不就可以了吗?不,正是这一句“佳节又重阳”起到了“空际转身”的作用。有了这么一句,词中感情马上由白天 到夜间,神不知,鬼不觉,读后觉得是那么合理。同时,有了这么一句,全篇又浑然一体,时间、背景,无须交代而了如指掌。此句还更妙在一个“又”字。从这个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她与丈夫赵明诚分别的时间已经很久,至少说是在前一年的重阳,明诚已经离去,到了今年的重阳,他还没有回来。一个“又“饱含了多少无尽的思念。秦中游也有一首词《满庭芳》,也咏重阳,他说”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也加上了一个“又”字,一个写旅客思家,一个写闺人念远,可谓同抒离别之苦,同倾离愁之念,相思之深;可谓异曲而同工。

我们再看“永昼”,即漫长的白天,“又重阳”即今年的重阳又到,“永昼”和“又重阳”都言时间之长,说明词人与明诚分别后,日也长,年也长,真有度日如年之感。九月的重阳本应该是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日暖气和。可是这天呢?却偏是薄雾笼罩大地,浓云布满天空,给不以闭塞沉闷之感。与自己的丈夫一别经年,一个深闺之妇,怎能不感到愁绪纷繁呢?怎能不感到日子得得很慢呢?此情此景,多烦恼,可是直到瑞脑香销,词人的悉绪并没有结束,她在另一首词《菩萨蛮》中说: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里的意思是说:香消愁未消。词人以一个重阳捱到一个重阳,想必是每日里愁绪萦怀,离情满腹,又怎能不腰围频减面容憔悴呢?一个“瘦“字,展现了她的外貌,展示了她的内心,可谓是入木三分。极言一个“愁”字。

又比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中这样描绘相思离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琴楼。惟有楼前流水,应

第三页

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也是李清照早期与丈夫别离时所作。词的上片主要是写离别前的心绪。词人开始即描绘了一幅闺阁慵懒图景:继而展开倾诉无尽的忧愁。“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原来是与心爱的人离别,一语道破题旨。“由表及里,写闺妇复杂的心理活动:既生怕别离,就理应尽倾惜别之情了;却又不,而是欲言又止。缘事索情,词人信手几笔,‘离怀别苦’的题旨就自然而然地引出。”②在这离别的时刻,她有万种愁情。一腔哀怨到了嘴边,又吞咽了下去。表面的克制,造成心头更为严重的愁苦,这是词人宁愿折磨自己,也不愿给临行前的丈夫增加烦恼,再次,我们仿佛看见了词人那颗善良、深情的心。

下片主要写想象中的离以后情景,更是浮想联翩,曲折婉转:恰才想到离别不可避免,“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离别的《阳关曲》唱上千千万万遍,终是难留,一腔离愁,跃然纸上。但是词人马上又转而想到刘晨、阮肇天台遇仙女的爱情故事,用武陵人的典故,既写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也希望丈夫能像自己眷恋他一样眷恋自己。“这样藏藏露露、曲曲折折的心理刻画,写出了思妇的情之深,思之切,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一片痴情,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情深意笃、多愁善感、回肠千转、深沉内向的女子的内心世界。”③结尾“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三句,展示了别离之愁上又添加了思念之愁,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闺妇心中愁情的沉积层越来越厚,何时能结束呢?此词取得了言虽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这就难怪清人陈世焜赞其结尾“笔致绝佳,余韵尤胜”。

二、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愁——浓愁 哀愁

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徽宗、钦宗相继被俘,北宋随之灭亡。宋高宗赵构仓皇南逃,在建康建都,始称南宋。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也被迫离开故乡,辗转到了建康,后来,赵明诚在奉诏赴任湖州太守的途中,因染病而身亡。李清照倍受打击,之后便流落到杭州,越州,金华等地。到了李清照创作的后期,也就是她南渡之后,李清照被抛入战乱的洪流,不久丈夫又病逝。由于国破家亡,生活的颠沛流离,因此她后期的词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时时流露出山河破碎、夫亡家散的哀痛。但她并没有就此消沉,仍十分关心时局,热切盼望光复河山,并写下了不少充满爱国激情的动人篇章。这一时期词人的作品中所表现的愁苦已不再是淡淡的闲愁,而是和灾难深重的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息息相通的深深的“乡愁”、“家愁”、“国愁”。风格也变得沉郁、凝重了,词的思想内容也比以前更加深刻,具有更深的

第四页

社会意义。如《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在国破家亡的历史时期,临安城内的元宵节却大肆铺张。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写下了这首情辞凄婉的名作。全词情真意切,字字血、字字泪。“全词大肆渲染了节日的热闹气氛,而词人的心情确是山河破碎、人在何处的悲凉。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词人已是蓬头霜鬓的老妪,晚年凄惨悲凉,哪还有游玩和赏灯的兴致,只有独坐帘下、孤灯清影。”④词人以乐景衬托悲哀,看来国破家亡的苦涩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我们再来看她的另一首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杯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能到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也重在写愁,但同样写愁,前后时期有所不同。前期之愁,多是闲愁、离愁。后期的愁,则是浓愁、哀愁。是自扶其心的深愁惨痛。认识如此的写愁的不同,要从她生活的变化谈起。“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李清照为躲兵乱,从青州逃到江南,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国破家亡之痛。可是南逃不久,她的丈夫也病故。此时的李清照连遭国破、家亡、夫死的打击,又加之长期的漂泊流离。时代的**,家庭的变故,亲人的离去,使她的词更为动人。她的爱与恨,她的离与愁,在后期的词中表现的更是极其沉痛,词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是明显融入了时代和社会的因素。她从北方流亡到南方,可她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美丽的故乡。在《菩萨蛮》中,她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在添字采桑子中说:“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种深沉的亡国之痛是她后期词突出的特点。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描写一个秋之黄昏的景色,你看那“秋雁”、“秋菊”、“秋 桐”、“秋雨”、“秋风”,无不触痛她的愁绪,无不牵动她的心肠。这种难以排遣的愁绪尽融 着国破家亡的具体生活内容。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一时代的悲剧?词人不是政治家,但自己的心声道出了无数人民遭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苦难。她的词中所表现的个人深愁惨痛,第五页

也是南渡初期许多背井离乡之人的共同感受。因此,她的这个时期的不同就具有时代性和社会的现实主义意义,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对现实的关心和不满。词人由个人生活的今昔之感 所触发的深愁,正是一个身经丧乱而具有爱国心的人所必有的感情。因而,她后期的词多了一份爱国内容,也正因如此,才有其深远的影响。《声声慢》一词,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一腔愁怨,一连用了四个问句,以泻愁思,有对晚风的憎恶,有对黄花的同情,有对月长难换的怨恨,最终是一腔无休无止的忧愁。她寻来寻去,一无所得,不得不无奈地叹息一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啊,那无穷无尽的愁,是她寻寻觅觅所得到的惟一的东西。一

个“愁”字浓缩了国破家亡,夫死身光的深愁惨痛。

三、李清照词中愁的表达及其意义

“愁”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对象之一。离愁别绪是古典诗词中重要的主题。如江淹的“黯然销魂”那是朋友间的离别之“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那是李白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是李煜的亡国之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是马致远的浓浓乡愁。这是男人的愁,往往是从大的方面极度夸张。而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写“愁”却是别具一格,她用女性独特而又细腻的心理,写出了对爱情表白的离愁,思念远方的丈夫,“在水一方”,为心爱的他身影憔悴,“人比黄花瘦”。写出了亡国思乡之愁。如“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久刘琨”,“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欲将血泪寄山河,去酒青州一杯土”,至今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她强烈的爱国热情。

李清照,一般认为她是婉约词人。她的词基本上沿袭婉约派词的传统,但是又有较大的突破,往往兼有豪放词派的特点。她的词长于抒情,不堆砌,直接表白其真实感情,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用语虽明白如话,却很传神动人。她的词又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形象。往往出语自然而又新奇,如《武陵春》中:“只怨,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这种无形的“愁”写得有形。李清照又精通音韵,“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富于声调美,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叠字,一气贯下,毫无痕迹,历来为世人称道。善用白描的手法,不雕琢,直抒胸臆,凸现心中的国破家亡,亡夫之愁。

忠诚于爱,而又怀于表白爱,写自己私生活上的苦闷,古代士大夫尚且很少着笔,作为 一个封建时代宰相家儿媳,竞如此大胆地描缓,揭示其内心的奥秘。写出真正的内心感情,真不愧为一代女词人,敢爱敢恨,却实难能可贵。李清照正是以自己真实的个人经历和真挚 的情感为基础,通过朴素和平淡的语言,创造出悠远、空灵的意境,其词极富韵味。

第六页

当然,我们今天看来,这样直抒胸臆,摹写性情的文字,比那样无病呻吟装模作样的作品好得多,这正是我们仍爱李词的原因。总之,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李清照的词在艺术上 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

李清照,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有过快乐而无限回味的青少年生活,而她更多的则是无尽的哀愁。我们品味她的词,我们品悟她的生活,更应客观地认识她词的思想价值和其词深远影响的原因。心画心声,凄凄幽咽,李清照的“愁”——文学史上最感人的一段情!

注释:① 吕维洪,《愁——李清照咏花词的情感视点》,《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②③ 摘自《论李清照词中愁情及其缘起》搜狐博客,鹅羽飞起,日志.2006.3.11。

④摘自《婉约词》三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二版,60-61。

参考文献:

(1)《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2)仲微微,《愁绪满怀无释处 落笔成词泣鬼神——浅析李清照的愁情词》,世纪桥, 2010年第1期 :55-56(3)林音等,《婉约词》.三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二版。

(4)容苑,《试论李清照的“伤春”情怀》,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第10期:149-150(5)晏义玲,《论李清照婚后词作的悲愁美》,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19-22(6)朱靖华,《江山留与后人愁——《永遇乐》探析》,深交所, 2010年第2期 :41-44。

第七页

第二篇:李清照词的愁情美

李清照词的愁情美

中 文 摘 要

李清照作为宋词大家,婉约词之宗,“愁’字是其作品最突出最有感染力的情调。在她的作品中,大部分都表现出了一种愁情情调,其高潮的艺术感染力,深刻而自然的表达了复杂的内心情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审美价值极高。本文探究了作者人生历程中三个不同阶段的作品,分析了其高超的表达手法所塑造的不同愁情美,最后分析了造成这种独特愁情美的深层次因素。

关键词:李清照词;审美价值;愁情美;

Abstract

Li Qingzhao as the song you, ancestor of the composed word, “worry about 'the word is the most prominent works most contagious sentiment.In her works, most of them exhibit a melancholy mood, the climax of the artistic appeal, profound and natural expression of the complex inner emotional, aesthetic valu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works of the author in the life process, analyzes its shaping technique of melancholy beauty expression superb, the last of the unique beauty of the feeling of sorrow deep factors.Key word: Li Qingzhao words, aesthetic value, melancholy beauty

目录

引 言„„„„„„„„„„„„„„„„„„„„„„„„„„„„1

一、不同阶段的愁情表现„„„„„„„„„„„„„„„„„„„1

(一)少女时的闲愁„„„„„„„„„„„„„„„„„„„„1

(二)少妇阶段的离愁„„„„„„„„„„„„„„„„„„„2

(三)中年后亡国失父的哀愁„„„„„„„„„„„„„„„„3

二、高超的表达方式刻画无与伦比的愁情美„„„„„„„„„„„4

(一)愁的物化美„„„„„„„„„„„„„„„„„„„„„4

(二)愁的形象美„„„„„„„„„„„„„„„„„„„„„5

(三)愁的动态美„„„„„„„„„„„„„„„„„„„„„5

(四)愁的氛围美„„„„„„„„„„„„„„„„„„„„„5

三、多层次因素造就了独特的愁情美„„„„„„„„„„„„„„6

(一)前后迥异的生活经历„„„„„„„„„„„„„„„„„6

(二)特有的时代铸就了无与伦比的愁情美„„„„„„„„„„7

(三)易安词语言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易于流传„„„„„„„7 结 论„„„„„„„„„„„„„„„„„„„„„„„„„„„„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0

前 言

李清照词作的精华便是一个“愁”,不论是前期的少女闲愁,还是少妇时期的离愁,亦或是后期的亡国失夫愁,在词人的笔下都把愁表现的极具神韵,展现的活灵活现,并且给人一种愁情美的感觉,在她的笔下,愁被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这是一种形象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一种重量愁,“更睡家横笛,吹动浓愁”这是一种动感愁,“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是一种长度愁„„这种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把愁刻画的淋漓尽致,复杂深邃的内心情感就这样被巧妙表达出来,成为了后世传颂佳句。

一、不同阶段的愁情表现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女阶段、少妇阶段、国破夫亡阶段,是一个幸福到凄苦的过程,相应的,词人的词作也随着词人的人生经历,经历了这三个不同阶段,词中对于愁情的表现也有一个从浅吟低唱到到凄婉悱侧的变化。

(一)少女时的闲愁

李清照出身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庭富足,书香气息浓郁,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思想开放。其母为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善长诗词。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里,李清照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且衣食无忧,在这时期,李清照的词主要以欢快、轻松为基调,充满了活力。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整首词的格调非常的活泼,选取的细节也尽是动态的,并且全词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感,一位调皮可爱的主人公跃然纸上。通过李清照早起的这首词,我们也可以想象到词人的早期生活是何等的自由宽松,这样一个大家闺秀居然可以乘舟出行到很晚,并且还喝醉了,误入了藉花深处。主人公此时并没有因为天晚迷路的惊慌,也没有害怕父母责骂的恐惧之情,相反着,主人公还兴致勃勃的游玩起来,在藉花深处深入发

现了鸥鹭惊飞后的另一番别有洞天的大自然情景。整词气氛欢快,描写的自然画面充满了活力。李清照早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才能无拘无束的展开想象力,写出好的作品来。

当然在这一时期,词人也表现出了一些淡淡的闲愁。但李清照此时处在这个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级,难免有着这样的轻愁,闲愁,究其原因,无非是词人的生活虽满足,但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才女,李清照的内心深处难免会有一种莫名的愁苦,这也应该是少女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思春情怀,写于早期的《如梦令》就是一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写于春末夏初之季,从昨夜写起,夜里的一场骤风急雨送走了春天,词人敏感的察觉到了春天的逝去,但睡醒后,主人公昨夜的酒意还未全消,经过一夜的风雨,词人想到了庭外海棠花有没有被风雨打坏,便问着卷帘旁边的侍女外面的情形,侍女漫不经心的答道:海棠依旧,对于这样一个回答,词人似乎有些不满意,有些责备的叹道:知道不知道,知道不知道,海棠树已经是花少叶多了。这首词表现了女子惜花爱花的愁情,在这些表面的背后,也表现出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隐隐透着一丝少女情怀,一种淡淡的闺中闲愁,当然这种愁情并不强烈,也不是真实的愁情,这大概就是辛弃疾所说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闲愁,是无忧无虑的生活里一种调剂品。

(二)少妇阶段的离愁

李清照人生的第二阶段可以是从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算起,到北宋灭亡时候结束,时间跨度较长。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的愁情由少女时期的闲愁慢慢发展到少妇时期的离愁,这是词人创作的第二阶段,也是生活的第二个阶段。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几十年的婚后的生活虽有幸福有甜蜜,但也饱尝艰辛困苦。这一时期的词作,酒和愁两字出现的数量很多,在词人所有的词作中占到了很高的比列。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成夫妻,情投意合,但不久后,赵明诚便出外求官,夫妻二人常有离别,可谓聚少离多,词人独守空闺,自然少不了一翻愁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就是这一时期典型作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深刻的反应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作者把自己那颗饱尝相思之苦的内心大胆的表现了出来。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来作为离别的村托,慢慢的把内心的思念之情由外而内的表现出来,愁情被刻画的真切而细腻,借无知无情之景,写自己心中既幸福又酸楚的心境,这也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突出特色。对于生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社会的词女人来说,相夫教子便是女人的工作和事业,她们并没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与机会,但遗憾的是,李清照婚后并没有育有儿女,从这一方面来讲,孤独寂寞的愁情始终伴随着她,让她备受煎熬,所以一方面,李清照写的思夫的作品较多,另一方面,流露出词人愁情的作品也不少。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是一首典型的抒写离愁的词,但词中愁苦的心情,愁苦的意味,已经远远的超过的《醉花阴》等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人力和极高的审美价值。上片利用一层一层的铺垫,写出了词人不愿意离别,害怕离别的种种表现,欲说还休,短短四字道出了主人公矛盾而复杂的心理活动。下片道出了词人心中的无奈愁苦,李清照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改变丈夫即将离开的事实,但却又实在不忍离别,最后也只得无奈的接受,那种内心的煎熬和愁苦,以及深深的怨恨跃然纸上。

(三)中年后亡国失夫的哀愁

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使得北宋王朝风雨飘摇,而词人的家乡也沦陷在金国的铁骑下,李清照在一夜之间从一位衣食无忧的才女变成了流离失所的难民。至此,李清照的词作更多的表达了家国沦丧带来的痛苦,词风开始转为成熟,表达手法也更加的炉火纯青,意境进入了另一个高度。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下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不消。

在这首词中,作者睹物生情,表达出了对于故乡的强烈想念,梅花鬓下残,词人从梅花的凋残想到自己流落他乡,发出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深沉呼喊。这不仅是词人的呐喊,也可以代表着当时千千万万因为国破而流落他乡的中原百姓的心声,这种发自心底的呐喊如泣如诉,深刻的表达了内心的彷徨无计的愁苦之情,这种愁苦在《添字采桑子》表达的更加哀怨,更加深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该词手法较为含蓄,读之有一种深深的凄苦气息,因为战乱而不得不流亡他乡的哀怨愁苦心境。在流落他乡的人听着点点滴滴的雨声,自然有着另一番滋味。再如李清照的另一名篇《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词人格外的敏感,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这样一个环境下也担心着骤风急雨会不请自到,所以她拒绝了诗朋酒友的盛情邀请,“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寂寞自处,词人这样的敏感,也正是由于刚刚经历了国破的剧痛,一直压抑自己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哀愁。

祖国的灭亡和家乡的沦陷使得她备受磨难,然而在经历了国破三年后,李清照的丈夫也在忧愁中郁郁而终,家也散了,尝尽了人世间的冷暖心酸。词人遭受了强烈的心灵打击,丈夫的死让她失去了整个世界,这样的打击读她是致命的。在这以后,对丈夫赵明诚的深刻怀念和哀叹自己的愁苦晚年成为了词人后期作品的主旋律,这些抽口情节也夹杂着国破的情感,三种愁情自然交融在一起,意境达到了一个更为高远的境界。《声声慢》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该词情景交融,文字细腻,叠字不断,把愁情描述的极其传神,极致的刻画出了主人公悲催的经历和愁苦的心境,可谓李清照晚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二、高超的表达方式刻画无与伦比的愁情美

在李清照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愁被描绘活灵活现,极具美感,愁被词人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形态,读者让人陶醉,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都较高。

(一)愁的物化美

词人在写愁的时候,会经常把愁进行量化,进行物化,以此来表达心中的深刻感情,这样巧妙的写作手法,使愁具有真实的美感,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审美意义。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从暮春三月景色切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开端写的不仅是伤春,更寄托了词人漂泊的身世、美人迟暮之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把国破之后的愁情心酸全部寄托在了此句里面,最后在愁字上重重的写上了一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物,本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在李清照的笔下,却通过异想天开的视觉表现手法,真实具体的表现出了一种可触摸,可估量的实物状态,不得不让人佩服,通过这样一些,愁的可感性被增强,审美效果也得到了提高,突出了审美效果,具有很强的美感

(二)愁的形象美

李清照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美来表现愁的形象美,把抽象的愁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如《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开头便写到春天的盎然生机,就是这样一个美丽景色,却让作者想到了自身,想到了自己的形单影只,“酒意诗情谁与共”,读之,让人心生同情,结尾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不觉潸然泪下。该词的愁情并没有向广处发展,却向高度求精,词人从多个角度对愁进行了细腻的处理和艺术加工,表达了主人公浓浓的愁情美,愁被表现的更具形象,给人以欲罢不能的感觉,可谓生动传神。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表达愁,可在李清照的笔下,把愁表现的这样极具美感的形象,在词坛上独树一帜。

(三)愁的动态美

有时候,李清照擅长将愁瞬间的抒发出来,大胆的吐露苦闷之情,这是人的内心情感爆发的情况,也使得愁具有浓浓的动态美。如名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人通过描写人物动态,慢慢的敞开了心扉,接着,用“花自飘零水自流”来写动态的自然事物,由此为基础,情感慢慢迸发,道出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动态愁,读到这里,我们都能联想到一个刚舒缓眉头的女人,不知何故又突然皱起了眉头,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愁被表现的极其传神,而且让读者产生共鸣,这种愁仿佛跃跃欲试,即将蹦出来,这种动态的愁情写的惟妙惟肖,让人感同身受着那份愁苦,领会到了那种细致,绵延不断的愁苦,一上一下两词更是巧妙的将愁连接起来,更加的活灵活现。

(四)愁的氛围美

词人有时候将愁字放在词的开头,为主人公抒情创造了一种特定的氛围,借此来增加愁的浓度。《醉花阴》开头便写到了愁,“薄雾浓云愁永昼”,主人公虽然还未登场,但是整个环境以及被浓愁所包围,给人一种孤寂冷淡的氛围。词人写薄雾浓云用愁来比拟,渲染了室内外的景色,为词后面的孤单生活作了一个很好铺垫。主人公出场后,便直抒胸臆,呈现出一种真真切切而深刻的思念,还有孤寂难耐的愁情和迷迷糊糊的精神状态,把内心世界很好的同外在氛围融合,由愁景到愁人,词中人愁,情愁,景也愁,形成了一个愁的世界。

词人有时候把愁字放在词的结尾,把愁的遐想无限放大,让人不忍视之。《声声慢》开头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续十四个叠字,适当的表达了自己恍惚空虚无聊的内心世界,营造了一个令人心伤的气氛,接下去又连续用感伤的意境,通过菊花残,雨滴梧桐,把凑哭的心情抒写到了一个高潮。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把愁贯穿全篇,整个词弥漫着一种愁的气质,结尾一个愁字就概括了前篇“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的情景,写的出神入化。这些愁情始终没有说破,只是让读者感觉到了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愁苦之情,给人以更多的遐想空间。

从李清照的“愁”中我们看到的主人公的形象,具有坚毅的个性和积极乐观的生活热情,我们只要留意她在词作中的情绪变化,就会发现她往往在表达了悲情愁苦之后,自然地宕开一笔,作自我宽慰,以使抒写的情绪不至于过于低落,给人以期待和希望,或许,这就是李清照词“愁”的独特意蕴所在。

三、多层次因素造就了独特的愁情美

(一)前后迥异的生活经历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前后迥异的两个极端,正是这样两个人生极端,造就了其词愁情风格的深入成熟,特别的后期的词作,在历史上有很高的成就,表达愁情的手法也更加炉火纯青。不得不说时代的磨难给李清照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但也正是由于时代苦难的磨练造就了李清照的词,也为后世奠定了愁情基调,这种经历使得她成为两宋词坛大家,也成为了中华几千年文化史上大发异彩的女词人,这算的 上不幸中的万幸吧。从愁情上来看,前期的作品涉及到的东西相对狭窄,多为歌咏爱情,语言轻快,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感伤之情。后期的作品,表现的愁情较为深刻,且有厚重的历史感,国破家亡后的巨大愁苦被深深的表达出来,词作的抒情方式也不在是直抒胸臆,更加的委婉曲折,更加成熟,思想感情更为博大宽广,愁情绵延无边,这种愁情已经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让人景仰,让人见怜。

(二)特有的时代铸就了无与伦比的愁情美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李清照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才华和那个社会格格不入,并且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为在那个时代,女人的低位地下,没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和机会,她们的人生注定是男人的陪衬,她们的一生也注定被封建礼教所压迫。对于李清照这样才华横溢的女人而言,她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在那个无才便是德的时代,绝大多数女性已经完全失去了追求自我的意识和机会,虽有反抗,但最后终究麻木,在封建礼法的压迫下丧失自我。但是但是李清照由于不同寻常的出身以及文学,又使得她注定与普通的女性不同,也注定了她反抗意识比别人更多更艰难,注定了她的作品风格,那种压抑的愁情,纵观词人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的一生的机遇,始终伴随着“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忧郁,一种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愁苦,她的词作之所以成为不朽,愁情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得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让人感叹,让人唏嘘不已。

(三)易安词语言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易于流传

李清照词作除了极尽渲染愁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语言通俗易懂,词人擅长用朴素的字眼来抒情,词句经常采用对话形式,凝集准确,含蓄委婉,雅俗共赏,这也奠定了愁情美广泛流传的基础。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都写得明白如话,情动于中,但是我们却一点也不会觉得这样写浅显,不会觉得语言过于直白,但就是清晰的表达了心中的愁苦感情。易安词中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叠字、起兴、用典,运用自然而没有痕迹,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如叠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有极强的节奏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把词人的恍如有失、空虚寂寞、愁惨凄厉的情怀写得精妙至极,令人叫绝。还如《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夸张,《醉花阴》词中“莫道不消魂,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比喻,《孤雁儿》词中“笛里三弄”、“吹箫人去”的典故等等,都是熨贴至极,把作者的情感抒写得生动传神、妙不可言。正因如此,她的词被誉为“易安体”、“婉约正宗”,对宋代词风乃至以后词的创作有深远影响。

四、结论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和词作不同阶段,不论是少女闲愁阶段,还是少妇离愁阶段,或是国破夫亡哀愁时期,“愁”字都是贯穿李清照一生的,通过对词人词作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愁”便是是其作品的精华和灵魂,也正是这个“愁”奠定了易安词婉约正宗,奠定了李清照词坛大家的地位,也让李清照在我们五千年的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关于作品的历史地位,正如明代文学家杨慎而言:“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词品·卷二》)。清代文学家李调元认为:“词无一首不工,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卷三》)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足见李清照作品文学价值之高。

注 释

[1] 杨彦.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绪.河南农业.2010(10).[2] 李杨梅.李清照词之”愁"情探悉.(教育教学版)2009(1).[3] 仲微微.愁绪满怀无释处落笔成词泣鬼神——浅析李清照的愁情词.世纪桥2010(1).[4] 高亿平.探析婉约派词风的成因.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5] 刘玉昭.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3(3).[6] 陈丽花.试论李清照的伤春之愁.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

第三篇:论李清照词风

论李清照词风

肖燕

计通学院

通信工程1101

11408200113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被称为抒情之圣手,婉约之宗主。其词艺术成就绝高,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特别是其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善于运用浅白的语言述人物、言真情,清新自然而不显“词语尘下”;善于创造新奇别致的词句绘美景、达雅意,清奇明丽而意韵浑成;善于化陈出新妥贴用典,清雅酝藉却不晦涩艰深。

李清照是生活于两宋之交的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她生长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18岁与吏部侍郞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志同道合,相亲相爱。后遭遇国破家亡之痛,晚年流离失所,孤独无依。李清照才华横溢,于诗、书、文、赋、画、词、金石无所不精,其中尤以词的创作为后世景仰,虽然由于生活的巨变使其词在内容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其清丽自然、委婉细腻、高雅含蓄的词风始终贯穿其作品,被后世称为“婉约派”,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词是语言艺术的精华,独树一帜的词风必然有独树一帜的词的语言为支撑。纵观李清照前后期的词作作品,其在语言方面的造诣不可不谓自成一家,为后世众多词人所效仿。观其特色主要表现在她善于运用浅白的语言述人物、言真情,清新自然而不显“词语尘下”;善于创造新奇别致的词句绘美景、达雅意,清丽奇绝而无绮艳雕琢;善于化陈出新妥贴用典.一、口语俗语入词

也许是李清照在对待词的态度上和之前那些认为词是“诗余”的“诗客”有很大差异的原因,与“花间派”“诗客曲子词”所表现出的绮艳婉媚的风格不同,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承“花间”之婉,去“花间”之媚,用清新自然的俗语、口话甚至方言入词,这些经慧心点染的俗语、俗词,一经入词便如鱼入莲池、鸟投静林,把原本幽静的画面变成清盈动态的,把原本拘泥的韵律变成亲切圆润的,洗去了香风软调的宫帷腻脂,代之而来的是清新的、自然的清词真语,看似浅到极处,细品却远到天边。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用浅白的口语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写探问花事,细想则显示了高才绝学而又敏感多情的女主人与少不更事的侍女之间文化差别、审美差别。“绿肥红瘦”四个字,单看每个字都极俗极白,但凑了一起在这里出现,却又妙不可言,韵味无穷,把女主人伤春惜花的惋惜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至,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男女离情是词创作的最重要的题材,缠绵悱恻、凄艳哀伤的词句往往是文人骚客表达这一题材时常用的语言风格,但李清照的这首相思之作前半阕语词清雅,用典贴切含蓄,承“花间派”清雅婉丽一脉,而后半阕语言顺情思随意流动,就用小女子的口吻直直白白地道出那相思的难解、难弃,一个“上”、一个“下”字何其简单,又何其妥贴地表达了真情意、真境界。

这样的例子在李清照词中比比皆是,如《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郞比并看”,无不是化浅白为清新,化俗俚为挚词。清代澎孙鹆在《金粟词话》里评其“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实不虚之言。

二、构词组句新奇别致

如果说大量借鉴提炼民间口语让李清照词风清新,那么在遣词造句时匠心独运,以其兰质慧心所创造出来的清丽奇绝、绝无仅有的词句却长留词史,并成为不朽经典之作。

一是叠字出奇。如《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的开头创造性地连用七组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寻寻觅觅”表达了心无所依,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冷冷清清”四字描写了她寄身异地、空房无伴孤独寂寞的处境。“凄凄惨惨戚戚”更深一层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既从内容上全面概括了作者晚年遭受国破家亡重大打击后思想的迷茫、处境的悲凉和心境的凄楚,又在形式上达到了层层加重、回环转折、抑郁顿挫的效果。语意并工,给人以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的美感。

二是“词句创新”。《词苑丛谈》记载: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

这个小故事恰恰说明了李清照遣词造句的新奇之处,她把怀思的少妇和秋节黄花相比已是新的了,又用一个“瘦”字让比的内容更新更奇,比秋风里淡淡黄菊更瘦的女子形象一下子深深打动了读者心灵,无怪乎陆德夫从赵明诚那么多篇的《醉花阴》中只单挑了这三句出来,且后世这“人比黄花”也成了思妇最好的代言。她写落花是“拥红堆雪”,写牛郞织女相逢是“星桥鹊驾”,写深秋是“红稀香少”,写花枊是“宠枊娇花”,都有不同前人的用语和意趣。《蝶恋花》中写初春“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一个“眼”一个“腮”字,把柳叶的形,梅花的色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没有超凡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这样的新奇词句及联觉的修辞手法是创造不出来的。

三、善于化陈出新妥贴用典

宋代文人好以才学为诗,喜用典,重用典,表现在词的创作上有时通篇是典,重叠堆砌,晦涩艰深。李清照词虽喜用口语俗语,词风清新自然,但对于用典也非常重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在短短的《词论》中专门提到用典问题: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她提出词要“雅”不要“词语低下”;要“浑成”不要“破碎”;要“协乐”,要“典重”,要“铺叙”,要“故实”。因此,在她的创作中不但注重用典,而且表现出用典妥贴浑融特点,从而形成清雅酝藉的鲜明语言特色。如《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这首词是李清照赴莱州途中寄给家乡姐妹的。开首即送别的难舍之情,接下来即用“阳关三叠”典,“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送别的歌唱千遍犹不忍别,离情别意尽在其中。此典用在此处,既合送别环境,又用古韵悲风,加上“千千遍”的夸张手法,姊妹的别离场面就减少了脂粉钗环的闺阁气息,而增加了士人长歌送别的豪迈气概,一方面显示出李清照语言有词文韵雅、气势纵横恣肆的特色,另一面也用此典表达了词人对姐妹深挚真切的感情。另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也用的恰到好处。接下来写途中情景,“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又化用秦观“可堪孤馆闭春寒”的句意,独处孤馆又逢萧萧夜雨,词境更幽,情何以堪。下半阕歇拍二句:“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用“鸿雁传书”和“蓬莱仙山”典,安慰自己和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不可及,只要姐妹们常常和自己传书通信,还是可以解思念之情的,用可及与不可及的两个典故来给自己的离别之情增添了希望,再次表现出词雅意融情真的特色。

用词风格,语言特色: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

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 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

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

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 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句比喻新奇,为名句)《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

《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四、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以《声声慢》为例,其中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尤其是未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谓:“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

其它如词《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用司马相如《长门赋》之典,表达惜春怀人之情。《永遇乐》(落日镕金)词中“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吹梅笛怨”,用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箫》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诗意,述孤身流落异乡,思乡情切难归的悲凉。

总之,李清照不仅理论上强调用典的重要,而且创作中自然的圆融地把典化入去,变成和自己的词镜浑然一体的艺术成分,使词作言外之意更深,言辞更文雅典重,同时避免了晦涩艰深,既清雅蕴藉又清新自然,呈现出水乳交融、意境浑然的艺术境界。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岳珍,《碧鸡漫志校正》[M].巴蜀书社,2000。宋,王灼著《碧鸡漫志》.[2] 诸葛忆兵选注《李清照诗词选》[M].中华书局,2005.[3]《李清照志》[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4]朱传东主编《李清照诗词集》[M].济南出版社,2006.[5]唐圭璋选释《唐宋词简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石扬《浅谈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J].《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7]李琳《论李清照词之用典》[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二卷第一期

第四篇:论李清照梅花词

此花不与群花比 意境深远成高格

——谈李清照词中“梅花”的意境

广东省廉江市石角一中 涂少庭

李清照喜爱花类,尤其对梅花情有独钟。其词中出现梅花意象有十多首,约占作品十分之三。词中,词人熔铸其亲身经历和深刻的感受,在客现景物里寄寓她的欢笑、愁泪、愁思,营造了一幅情景交融,意境沉哀高远的梅花图。现在,本人就以李清照的“梅花词”为考察对象,探讨其词中“梅花”的意境。

一.嫩蕊飘香,娇姿玉骨

1.香脸半开娇旖旎,此花不与群花比

南渡前,李清照的“梅花词”,表现其青春时期的感情生活,梅花意象蕴涵着词人对美好青春的自豪、自信和淡淡的惜花伤春情怀。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就是此时期咏梅的代表作: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也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此词格调轻快、明朗,充满了欢愉之情。词中,描绘冰魂雪魄、寒洁素艳,清丽娇美的梅花仙子,正是才华横溢豆蔻年华的词人形象的写照。梅花不畏霜雪、秀拔独立 的坚强个性,是词人对美好人格的精神追求和期待。词中,作者着重是对梅花“冰清玉骨”的赞美,而非具体神态的着意刻画。如:“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将梅花冲雪犯寒、点缀琼枝、报告春天信息的独待品性传出来,愈见其“俏也不争春,只的把春来报”的可贵禀性。又如:“此花不与群花比”更是词人独立不凡、卓然超群的人格写照。这里,词人赋予梅花一种独特品性,正是这一品性在词中营造也一种娇姿报春,玉骨傲岸不群的意境。

2.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这一时段的咏梅词弹奏的是词人婚后,因丈夫离家外宦,自已在怜梅惜香中相思情怀的旋律。透过相思的面纱,展现词人那不同流俗、芳洁自爱的人格魅力。如《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着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此词上片是着重描摹梅花的色香和精神.其中,“红酥”、琼苞”足见梅花外形之秀美清纯;“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更见其内质之丰美。一个“探”字“肯放琼苞碎”中包蕴的心曲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她要将春色带给人间,但又绝不与争艳的群芳同类。她的“无限意”在一个“探”的动态中体现出别样的风味、别 样的情态。下片转写女主人的相思之苦,因为当时词人正当青春年华却因离别而独守空房,青春易逝,早春的寒风也会像流光一样带走红梅的青春韵华。词人在这里将相思之情与梅之景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耐人寻味。一树梅花一树情,梅花不仅是以外在的香美取悦世人,更是以内在高洁品质和深厚涵养赢得礼赞,在梅花的审美中投注词人对自我的关注和认知。在“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中传出的不仅是切切的怀人之情,更有深深的故土之思。“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更传梅花之神,这里强调及时饮酒观赏以不辜负格高韵远的梅花,表明词人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道出了“无限意”所蕴涵的意境。

又如:《满庭芳·小阁藏春》将词人自我怜惜的忧伤情怀表现得更为显豁。词中“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好一幅动人心旌的月下梅花图。它清幽淡远、恬静雅丽,散发着朦胧隽永之美。在美好的夜晚,在淡淡的月光笼罩下,梅花的疏姿倩影依然风韵雅致,其妙处令人难以言表。词人可谓点画出梅花其韵、其神、其魂,从一个独特的侧面揭示出梅花潇洒不羁的风致、孤标傲世的意境。我们从这情致幽深、韵味十足的意境中体会到词人虽被离情折磨而瘦损,但依旧别有风韵,更渗透着词人鄙弃庸俗、芳洁自爱的人格追求。

由此可见,李清照从青春少女到为人妇,其咏梅词摇曳着一个年轻女子旖旎的风情、多彩的梦幻、甜蜜的爱情和幸福。但由于时间的洗礼,词人独具个性的生活体验和深刻细致复杂丰富的情感内涵,使词人的绚丽梦幻显得格外苍白,甜蜜的爱情和幸福已渗透了人生更多的味道。也正如此,其咏梅词愈发涵蕴深厚,独具“玉骨冰肌未肯枯”的艺术魅力,其意境更是摇曳多姿、动人心魂!

二.暗香悠悠,沉哀高远

这一时期咏梅词抒写的是词人南渡后的情怀。由于北宋朝廷的昏暗与腐败,导致了金兵两次南侵,李清照被迫南下,途中丈夫抱病死于健康。她只身一人寓居江南,度过了孤独凄凉的晚年。山河破碎、怀乡念家的忧思、夫死家亡、飘泊流落之忧痛,汇聚成一曲清隽深邃、沉郁悲凉的咏梅曲。

1.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初绽的梅蕊,令心情异常凄苦的词人睹物思人,提笔写下了《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得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炉寒,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是首悼念亡夫之词。“藤床„„无佳思”突出词人寡居之苦;“沈香烟断玉炉寒”道出了凄冷环境与痛苦心 境;“晓风疏雨”,“与谁同倚”,词人不能抑制的心灵直白,倾尽了一腔悼亡之情。词中,如泣如诉的《梅花落》的笛声牵惑起心中梅的凄清哀愁意境如形象特写般推出:风雨如晦的背景,词人手持梅花与人合为一体,梅花已超越了其客体形成为主体形象的载体,它承载着词人对丈夫的深情和精心营造的美好女性的心灵世界。这里,景物描绘与情感抒发交织并行,哀情由淡而沈,从“无佳思”到“情怀如水”,从“情意浓”到“千行泪”,再到“肠断与谁同倚”,词人将无限深情融入词中,营造出意蕴丰厚、格调悲凄的意境。

当然,此词不只寄托词人对亡夫的深挚感情与凄楚的哀思,字里行间还透出了时代的悲音。面对梅花,笛声中梅心惊破,人心亦惊破,末了“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更是写尽寻寻觅觅之情、怅然若失之伤。

2.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如果说丈夫的列是李清照后期痛苦的缘由之一,那么她的另一个剧痛则来自于故国之兴亡.其中,梅花词中《清平乐·年年雪里》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等作品,词人将个人今昔遭遇之异与伤时忧国之感交织于一起,情辞凄婉,感伤哀绝,字字血,声声泪,家愁国恨,浸透词作。

如《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鬃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词是作者晚年流徙途中的作品,因为南渡后的词人已尝尽了人生的苦辣:旧都倾陷、丈夫遽折、病躯呻吟„„这一切,在她心灵深处最沉痛的莫过于亡国之恨!而此词从回忆与梅有关的往事“常插梅花醉”入笔,更增添了现实中作者的忧国思乡之愁、夫死家亡之痛、孤寂零落之苦,因此词人将难奈的悲痛之情尽注在梅花上:“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这与那个怜梅惜香的清照已判若两人!在这个“无好意”揉搓梅花的反常行为中,诉说着国破家亡之巨痛!词中,在这“挼尽梅花”、“满衣清泪”的画面里充分透视出哀境、悲情的统一、交融,使物境、心境浑然一体,极具词境之妙。

又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这词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在一个风柔日薄的初春早晨,刚换上夹衫的心情还是好的,但看到鬃上的梅花已经凋残后,便想到故土的沦陷,心情变了,因而借洒浇愁,直到晚上,还残洒未消。词中,将感情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化相结合,在“残梅”的牵引下,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离乱人那日夜萦绕心怀的家国沦陷之感,在这里虽是淡语直描,而情却至浓意却至深,浅浅的意境中,更觉沉痛啮人,其中悲苦,确是夺人心魂!总而言之,李清照后期的梅花词的情调及意境与前期的有了很大的转化,梅的形象已发生了质的突变。这是由于,南渡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病死等磨难,这些痛苦在她心中深深积淀,一旦触动,便破堤而涌,词人于是移情于物、寓意于象,象外有意、画外有情,香消雪减之残梅自然成了词人观照的对象,运用精炼朴素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意韵低沉悲恻、沉哀入骨的梅花间境图。在这里,不仅传达出词人万千飘零之苦与家国之悲,而且铸造了沉哀高远的意境,让余恨不尽而引入余意无穷的境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五篇: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定)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必修四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然后谈谈对李清照的理解,最后由老师补充相关生平资料。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通过抓关键词和意象来品味词的意境意蕴,掌握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

2、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3、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第四部分——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 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紧接着我将要说的是“教学过程”,分五步走。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引入课题,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之所以设计这样开头,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一情境和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二、诵读感悟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读环节,每次诵读会有不同体会,步步深入,品味意象,体会词境。我首先是进入一读——初品诗情环节,将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诵读、听读、再次配乐朗读等方式把握两首词的不同愁绪,然后提问:为什么一般黄花别样愁?用一个字概括两首词的情感?学生在初品诗情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愁”。接着进入二读——细品词境环节,这一环节重在品味意象,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来探究对比分析两首词中的黄花意象,学生结合老师展示的李清照生平资料进行分析。老师做补充。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学会知人论世。探究完本问题,我会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除了黄花外,两词中的共有意象还有哪些?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这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酒、风、黄昏、雁、梧桐、细雨等意象。品评词人借意象来表达情感。最后进入三读——再品诗蕴环节,这一环节主要设计了一个问题:自读比较两首词中愁绪的不同。这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两首词中愁绪的不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接着我会总结到:从黄花意象背后,我们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和主人公愁苦的情状,体会到了诗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第一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浅层的形象,第二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深层的情感和思想。我们赏析诗词,一定要读出它的深层内涵。

三、探究提升

指导完诗词鉴赏方法,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升活动: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让学生用这种结构:句子+联想+角度或修辞。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做示范,学生试做。同时这一活动的完成就实现对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我会以下面一段话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在历经国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课的学习。

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的反复诵读、赏析理解,学生背诵本词已没有多大障碍,这样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3,教学目标2则贯穿在整节课的诵读赏析中,教学重难点的依次突破,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后,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我会安排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载论李清照词的愁(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李清照词的愁(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色(最终定稿)

    浅谈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色 刘永彬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被称为抒情之圣手,婉约之宗主。其词艺术成就绝高, 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风格主......

    论李清照的词中的孤独(模版)

    论李清照词中的孤独 [摘要]从李清照词中表达出的思想上的孤独和情感上的孤独两个角度,分类鉴赏李清照的词,来感悟李清照词中所蕴涵的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心境和新婚离别......

    论李清照的醉酒词(合集五篇)

    论李清照的醉酒词 摘要:自古最是文人爱饮酒,醉酒诗词也一直是中国历代文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唐有“李白斗酒诗百篇”,到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是巾帼不让须眉,她给后世留......

    论李清照词的分期及其风格的演变(★)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论文作者: 作者单位: 内容提要 李清照的性格、思想、个性特征,作品的思想内......

    李清照词读后感

    读李清照词有感四年级 祁艳云 寒假期间,难得闲适,便找来李清照的词读。 李清照属于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之一,她独创了易安体,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词人,她的词寄托着她的情......

    李清照词3首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⑤。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⑦。 醉花阴 李......

    李清照词 (精选五篇)

    1~声声慢/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

    李清照词二首

    《李清照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 2、 理解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