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

时间:2019-05-13 07:3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

第一篇: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

盐城市北龙港初中

陶建春

假期中,匆匆拜读了吴庆麟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吴教授以其精深的专业知识、典型生动的教学案例、轻松活泼的文字,为我们解读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使我对教学心理学的内涵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枯燥乏味的假期生活因而增添了一抹绚丽的亮色。

吴教授从我国心理学发展观念百花齐放但又缺乏整合的现状,结合教育实践编撰了该专著,意在切实解决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21世纪初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该专著分为绪论和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三个部分,条理清晰、思维严密。绪论部分又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心理学角度对教育现象的种种探索、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等章节。第一部分:学生心理,包括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智力与创造力、特殊学生等章节;第二部分:学习心理,涵盖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学习的认知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复杂的认知过程等章节;第三部分:教学心理,包括制定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动机、有效课堂教学、学习结果的测评等章节。

皇皇巨著得以面世,不仅包含了吴教授的智慧和心血,也凝聚着教育心理学教研组工作者的汗水。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由吴庆麟教授总负责。初稿分别由胡谊(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十四章)、刘明波和 张振新(第二章、第四章)、陈云儿和胡谊(第三章、第八章)、谢立波(第五章)、杜伟宇(第六章)、张振新(第七章第一、二、三节)、郝宁和余建华(第九章、第十章)、李同吉和胡谊(第七章第四节、第十二章)、袁薇薇(第十三章)等撰写;后经吴庆麟、钱文、汪航等审阅并修改;最后由吴庆麟、胡谊定稿。本教材的试教,是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第二专业(2001级学员)和网络学院“教育学”专业(2002级学员)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完成。

本教材一个显著亮点就是在每部分教育心理学知识专业讲解之后,都编排了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总结、重要概念、参考文献等内容。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由浅入深、由理性学习到经验总结的系统的阐述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便于学者自学和研究,是教育心理学专著中的典范。例如在《绪论》第一章节“教师与教育心理学”中,就在“引言”、“教学设疑”(第一节: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二节:从心理学角度对教育现象的种种探索、第三节: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等)专业讲解之后,设计了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总结、重要概念、参考文献等环节。“绪论”中引言部分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如果你是师范生,你认为今后择业,特别是应聘中小学教师时,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如果你是物理系学生,与数学系学生相比,教授中学物理是否具有明显优势?如果你已经是教师,是否感觉自己从事这一职业很艰苦?如果你是小有成就的青年教师,可否总结几条成功的经验?这些都是教师教育过程中师范生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独特情景的设计,一下子勾起了读者阅读欲望,急切从中寻找 答案。再如在“教学反思”这个环节,编者设计了:

1、优秀教师具有什么特征?你是否达到了?如否,差距在哪里?

2、造成优秀新教师与优秀教师之间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3、成为优秀教师,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4、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对你有何启示?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样的例子贯穿整本教材,构成了本教材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本教材有别于其他专业性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独特之处。

读完整本书,我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表扬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中,却泛泛表扬,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造成表扬的无效性原因在于,表扬学生的方式,决定表扬能否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给予的表扬基本上都没有说明学生的什么行为值得表扬;表扬的表述方式可能空洞、重复、信息性不强(入“做得好”;“不错”“好„好„好”等)。有时候,受到表扬的行为实际上根本就不值得表扬,例如,许多教师仅仅表扬参与(如“我很高兴你参与了”),而不是表扬对教学过程的深入参与(如“你的确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

因此,有效的表扬应该:

1、发生在校生做出某种适宜、良好的行为后;

2、是有目的地,不应该是为了表扬而表扬;

3、应指出学生值得表扬的行为,即将注意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表扬的行为上;

4、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能反映出教师对学生所获得的成就的关注;

5、隐含着学生如果付出努力,在将来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等这样的信息。著名学者吴志标就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都不同,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事物也不同。所以,我觉得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也要因人而异。特别是那些成绩差、且因为成绩差而更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就更需要老师去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了。„„知识的生活化是很重要的。脱离生活的知识会让学生不知所云,根本不会有什么动机去学习。

总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灵活运用本教材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课堂变得高效而充盈,更好的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2017年2月7日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第一章)读书笔记

第一章主要讲什么是专家型教师和优秀学生?以及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培养专家型教师和优秀学生。

光看目录就吸引了我。因为我想成为专家型教师,我也想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所以虽然刚开始看有些难度,但我坚持下去了;而且发现静下心来看后竟然收获不少:

一、要想成为专家型教师必须掌握内容知识,即有关所授学科内容的知识。可以通过以内容为基础的课程和学校外的经验来提高你的内容知识水平。(比如我的内容知识来自我学过的英语课程,还有在校外运用英语、阅读和讨论有关英语问题的经验。从现在起我得多阅读英语资料或是有关于英语教学的书籍。因为我缺少这方面的知识。)

二、“反省式教学实践”对成为专家型教师具有重要性。重视反省式教学实践,不断地从经验中学习。专家型教师会对具体情形进行反省思考并加以利用。这跟我们时常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是一样的,但是专家型教师更善于在反思过后想出好的解决方法,从而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难题。(今后在反思过后,应该积极地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怨天尤人)

三、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达到自动化对成为专家型教师具有重要性。熟练掌握技能(即技能自动化)就可以用同样或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比新手更多的事情,这样,专家型教师就可以凭借他们所拥有的丰富经验的优势,不费什么力气便可以表现得很出色,而新手(教师)则要花费巨大的努力来完成工作。(必须努力学习所教的英语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和讲授英语的特定教学方法,且使其达到自动化)

四、懂得如何有效地与他人一起工作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部分,这一点和有关教学的知识同样重要。因为与其他教师和上级领导友好往来相处,可以期待在今后得到回报。这些回报包括同事的忠诚依赖、许诺,在需要时提供帮助。这种实践性的能力或者称之为智慧是教学技能的重要部分。(不要“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

事。”或者是排挤同事,怕他们超过自己,这种做法都是不利于进步的,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绊脚石)

第三篇: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在上大学的时候,因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是考教师资格证主要的考试内容,对这两本书已经背诵过,只不过,当时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是死记硬背,更别谈理解运用了。当自己真的踏上了工作岗位,再回过头来,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再看这两本书,才发现书中的内容并不是枯燥的理论性的知识。暑假期间,由于时间充分,又细细的看了这两本书,大有裨益。

其中,《教育学》这本书里面主要讲到了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班主任工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等。从中的阅读,了解教育与管理方面的许多知识,对自己教学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所以我格外认真的看了这本书里面的教育方法的这章。其中,里面提到启发式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在我国古典名著中,《学记》中曾提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里面就提到了启发式教学。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呢?书中概括为这几点:

一、对不同的学生善于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和人格。学生,先是人而后是学生。因此,教师尊重学生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人格上体会到与教师一样的平等。尤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如果想让学生敬重你,与你和睦相处,必须首先尊重学生,不做任何伤害学生人格的事情,最终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完美境界。

二、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进行加工创新,对教学方法能根据不同班级和学生的特点灵活掌握,积极有效;每一次考试结果,对学生来说,无外乎就是好与坏之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最著名的层次需要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从高到低的,当最基本、最迫切的需要满足后,人就会寻求高一级的需要满足。而且每一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同样是考试,有的同学心理上需要将考试之后的成绩公之于众,让大家认可自己的进步,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喜悦。在体会到一个个成就感的同时会继续努力学习而寻求更多更大的成就感的满足。相反,对于考试成绩差的同学,如果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满足了他们自尊心的需要,也不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然而,久而久之会出现他们对于考试成绩好坏毫不在乎,学习上没有动力的问题。

三、善于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能随机应变,对一些突发性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因势利导,发挥创造才智,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殊不知,如果一味的表扬、展示学生好的一面,不去批评和训斥差的一面,就会使学生丧失体验挫折感的机会,丧失应对挫折的能力。加之,处在成长期的学生心理上还不成熟,这样会使他们没有很强烈的是非感。有的学生过分的在老师身上寻求人格尊重,竟然以下犯上,拿小事做文章,歧视老师,侮辱老师,以至于道德败坏,走入极端。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们一定要多学习教育学的知识,因为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总是让人的思维总有跟不上的感觉,这样对待一些突发的问题解决上会有不足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对他人,尤其在教师的这个行业中,对待学生,对待同事等都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会认为自己的一些问题是由于自己或者其他的过大的压力所造成的。会出现等等心理疾病的问题。

第四篇:读当代教育心理学有感(范文模版)

读《当代教育心理学》有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鹦婷 发表时间:2010年11月17日 点击数: 418

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很高深莫测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窥探不为人知的秘密。但在认真学习之后发现,它是辨证的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

也一直认为好的老师就能教出好的学生。但在读完《当代教育心理学》的那一刻,我突然顿悟了。教育不是仅仅一位好老师就能成就的,教育是千秋伟业。有人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也有人针锋相对的说:“没有教不好的老师,只有学不好的学生”。其实这两句话谁对呢?我认为把二者观点综合起来进行辩证的来看就是最好的结论:“没有教不好的老师,也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基本法则:第一,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学习和借鉴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必要途径。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姓熊的老师教我们语文。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很讨厌他,因为他骂人毫不留情,够狠,够绝。其实如果他教得不好但人很和善可亲的话,也许同学们也不至于那么讨厌他,也许会试着听听他的课,试着接受他。如果他的品行高尚深得我们尊敬的话,最后也不至于被我们班集体写联名信要求换老师了。所以一位老师的品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是当老师基础的一环。试问如果自己的品行都有问题,又凭什么传道授业解惑呢?

第二,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之前提到的熊老师,虽然他讲的课枯燥至极,但我仍会尽力听。慢慢的听下来我发现,他在上课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很有哲学意味很有道理的名言名句,但由于他缺乏授课的方法和技巧,我也只能感叹他是一个有才华但没法施展的人。如果他能够认真的把《当代教育心理学》看了且看透了,我想他应该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也能成为一位有利于学生的老师吧。

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塑造一代新人.学生是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一位老师的一句话或者一个无心的动作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身。

3.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我初中数学不好,一遇到要数学考试就无比紧张和害怕。后来在自己数学老师那里上4个人的小课,数学成绩慢慢就上来了。其实是同一个老师,为什么全班一起上就数学差,而4个人上数学就变好了呢?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因。4个人的小课老师会顾及每一人,会把每个人做出来的答案认真的看一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错误地方及时提醒。并且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有不懂的马上可以问老师,直到懂了为止。而上大课呢?很多没听懂的同学羞于举手问问题,怕被老师或者同学嘲笑。而且一堂课就45分钟,如果多几个人问的话老师的授课内容就完不成且那些成绩好的同学也“吃不饱”。因材施教基本只能运用于小课堂,所以现在的家教和小班才会如此吃香。

4.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自省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只有不断反思自己教育上的不足与缺陷,才能不断的创造出更好的更适合的新方法来教育学生,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落后,勇往直前。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我十分认同。学习确实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但如果单纯的跟同学们说:你要按时完成作业呀!可能没有几个人会积极响应。但如果采用鼓励和普雷马克原理,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就我当学生的经验来说,鼓励是强化的有效指导语。如果老师在语文课上向全班同学朗诵了我写的作文,并且给与了极高的评价。那么我如果本来不喜欢这个老师,这时也会开始试着接受这个老师并且他以后布置的作业我要把它完成得更好而不让他失望。又比如普雷马克原理,它是强化最好的催化剂。要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做某件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有时候是非常难的,弄不好还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即你要我往东我偏要往西。但如果让学生在做他讨厌的事情之后给予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情,一些好处,学生们通常都会很认真的完成。比如上体育课,如果老师说我们我们把这套操练好了,就自由活动,好不好?本来不认真的学生这时就会认认真真的把操做好,因为心里有个声音在提醒他:做好操,就能玩了。

还有怎么让孩子的学习更加趋近于最近发展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学的时候,母亲总是说我只要老师稍微提点一下我就懂了。“稍微提点一下”为我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了动力。它为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即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潜能,这时候是需要老师的鼓励,提示,建议的。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需要的,那么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所讲到的教学多媒体的呈现,我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都够更大限度的集中和吸引学生学习的新时代武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甚至容易把讲课的声音当成催眠曲而进入梦乡。而多媒体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集中起精神。比如历史课,本来历史就是比较枯燥而乏味的。但如果给学生看一些历史方面的电影,或者把历史片段做成可爱的动画来呈现。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可让其更深刻的记住这段历史,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左耳进右耳出。

品味着《当代教育心理学》,回首我12年的学习历程,遇到过无数的老师,更让我笃定的认为一个有才华的老师不一定可以教好每一个学生,只有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用对了,让学生们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了,得到学生的认同了,那么他才可以把毕生所学的精华教授给我们。否则,学生永远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

我所希望的教育是教学相长的。我将它解读为两层意思,一层是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改进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方案。第二层是教师在改进他的教学的同时,学生也应该不断的探究和挖掘自身的潜力,寻找最优的学习方法。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我现在虽然还只是个学生。但在看这本书时看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汗水与泪水是那么多。为此,我要向我曾经喜爱的老师深深得鞠个躬,感谢你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知道这条道路上布满荆棘,但我义无反顾,因为这是我选择的道路,是一辈子的信仰。

第五篇: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学习,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深有感受。

首先,我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包括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等。也将学习本身当 作一个学习的内容,讲述了学习的分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以及不同类别的学习运用于不同的知识和采用不同的方式。接着又对学习的流 程进行分析,以及学习的动机等。书中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 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 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是否受学生热爱,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 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 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 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 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 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 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 自己的意志。”再有,我明白了学习的动机问题。这是自己成长和以后组织学习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 保持学习的兴趣,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将这些兴趣保存下去,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前者是自己学习成长的必要条件,后者是 当一个好的老师需要的能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来自于学生内部的内部动机;也有来自于外部,比如学校的奖励,老师的表扬,家长的称赞等的外部因素。内 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响的,这些影响就是我们如何处理自己学习和教学中出现问题所要考虑的。现在的教学中如何对待对学生进行的奖励?原 来我认为奖励可以带来学习的动力,但是这是外部的,不能持久。在学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带着兴趣主动地去学习。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下载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第二章)读书笔记(共5篇)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天性是非理性的,人的行为取决于无意识的需求和欲望;而行为主义者由于不研究人头脑内部的事件,因而认为人是否具有理性无关紧要,在他们看来,只......

    读心理学有感

    读心理学有感1 我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我认识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

    读心理学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心理1202班刘季) 心理学刚入门的我认为学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这门知识将助......

    教育心理学有感

    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历史教学的心理学问题 一.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心理特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首先需要形成有关的历史的人物、历史时间、历史空间等的正确表象。形成正确......

    读心理学有感(合集5篇)

    读心理学有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心理学有感,欢迎大家分享。读心理学有感1说......

    读《幼儿心理学》有感

    读《幼儿心理学》有感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习《......

    读人际关系心理学有感

    读《人际关系心理学》有感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从动态讲,人际交往是指人......

    读《中国文化心理学》有感专题

    中国文化专题研究作业 学号: 班级: 姓名:硕0050班 读《中国文化心理学》有感 出于对中国文化和心理学的兴趣,于是我选择了由汪凤炎老师和郑红老师编写的《中国文化心理学》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