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详案

时间:2019-05-13 07:2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详案》。

第一篇: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详案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材分析: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中的起始课,是一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材从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开始,通过一步一步地探索,让学生逐步明白现象背后的原因,认识到事物的规律。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已有一定的认知和解释,但还比较浮浅和模糊,甚至会出现错误。学生很容易把沉浮的原因归结为物体的轻重和大小,鉴于此,教材安排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的内容,从而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前概念。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前概念。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水槽、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1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回形针、木块、实验记录表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有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皮球,玩的正高兴,小红一个大脚把球踢进了一口枯井里,这口井又小又窄,伸手也够不到球,这时啊聪明的小刚想出了个办法,顺利的把球取了出来。大家猜猜小刚用了什么办法拿到球的?

可如果小红和小刚他们玩的推是铅球,铅球进去了,还能用这种方法吗? 引题: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板书)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演示试验——砖块和木块在水中的沉浮,师:同学看,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把它放入水中,你们认为会怎样?

生:它会沉。生:它会浮。

师:把泡沫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生:浮起来了。

师:像泡沫塑料块,木块这样,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都属于浮的情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分组试验

1、认识材料

师:今天为了让同学们能研究更多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第一组材料已经放在桌子上了,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生:想。

师:老师提一个要求,不能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去,打开了以后只能看是什么,看好了举手告诉老师,能做到吗?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橡皮擦,蜡烛头,回形针,萝卜,带盖的空瓶,)可以了吗?

生:看好了。

2、预测试验结果

师:好,这组材料一共有这样七种,我们先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去,先请每组同学预测一下,如果这些物体放在水里的话你们认识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并把你们这一组认识会沉的放一堆。会浮放一堆。还要把预测的结果用箭头填在表格里。

生;开始小组讨论。预测沉浮。

3、汇报预测(1)学生汇报

(2)拓展:根据什么预测,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

师:请你先别坐下,我想问问你们组是根据什么预测的?/你们认为物体沉浮和什么有关?/你有理由吗?

生:我认为小石块的沉浮和轻重有关系。(板书:轻重、大小)

师:要不要试试看。生:要。

4、试验要求

师: 实验之前水曹也有话说(出示课件)除此之外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作实验。(找同学读)

1、试验过程注意事项

2、试验完成后收拾器材

3、听到口令后结束试验

5、学生试验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6、学生汇报

7、教师引导

提问:为什么萝卜会浮起来。你们觉得物体的沉浮和轻重,大小有关系吗? 生;没有。生:有。

师: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来研究。

三、观察研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

2、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

(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1)、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2)、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3、请同学们完成学实记录表

(二)“预测”、“理由”这两列。

师:小组长到老师这一领小刀,按照实验要求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4、学生实验

5、教师引导: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6、回形针和木块演示试验(剩余时间充分可坐分组试验)。

我们已经知道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师:请同学们思考其中的原因。师:哪个小组能汇报。

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师:请同学们思考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7、结论: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四、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其体积和重量,在水中的沉浮不变。

五、教学反思:

第二篇: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十三里小学

贾秀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砖块、木块和泡沫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苹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苹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条件。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泡沫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苹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吗?

6、学生实验后汇报结果:物体在水中的上浮、下沉都和大小没有关系。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苹果、橡皮,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苹果在水中是浮的,把苹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学生实验后汇报结果: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6、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7、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8、学生实验后汇报结果: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9、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四、拓展应用

1、同学们来看一看潜水艇,它是怎样实现沉、浮的呢?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物体沉、浮的例子呢?今后学到一些知识后就想想有什么用处,这样才能使我们变得更聪明。课后反思:

第三篇:《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反思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反思

从化市鳌头镇 水西小学 黄荣生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既熟悉而又抽象的概念,当我们把物体放入水中时有的物体沉,有的物体浮,这是学生所熟悉的,但物体沉浮与什么有关,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在探索这个新的知识点时,学生的可操作性比较强。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索和研究。下面我就结合这次科学探究活动情况,重点谈一下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以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科学探索带来的快乐。

一、教学之所得

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把小玻璃球和小树叶放在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出发,把学生“拉”进熟知的生活情景中,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以此来大大增加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让学生队本组准备的材料进行实地地操作、试验、发现新的现象,探究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体验和探索,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科学认识和科学素养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教学中的重难点,我注重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的不断冲突、不断修整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

另外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我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的培养,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准备不足,在探究活动中缺少信心和方法,观察、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在活动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回顾了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展开后续的探究活动,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教育,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也避免学生在以后的活动中有异议。另外,猜想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活动中,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特点,学生常常用独到得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结论,因此,我在活动中非常注重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在猜想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耐心倾听学生的每句话,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接纳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学生,力求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另外即便学生猜想错误,我想对他们也是一种帮助,学生错过之后,会激发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思索的更全面、更仔细。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学生把如实地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形成个人猜想记录,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设计汇报交流这一环节,通过汇报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也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同时培养学生倾听他们意见及建议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别人的尊重,通过认真倾听可以“取人之长”攫取别人发言精华,同时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质疑,更加清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在不断地激励与提醒中不断进步。

同时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小学科学》的时间较短,加上活动时很容易具有随意性在学生正式进行探究活动前,我还委婉地给学生提出了实验要求,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科学的活动就像是做游戏一样,要有规则,要进行活动就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去做。在小组合作验证桌上的物体放入水底,哪些物体是沉的,哪些物体是浮的实验前,学生首先明确实验要干什么——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思考物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和它的轻重大小有关吗?然后明确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学生的活动会更有序、有效。同时,实验记录是学生各自在探究活动中思维过程的印迹。鼓励学生做好真实的记录,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行为习惯。此外针对“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大小、轻重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我进行了冷处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大小、轻重之间的关系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又使本次活动的难点,由于其中存在的微妙的关系三年级学生认识起来比较困难,而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研究方法又比较难,因此在活动中我大胆地进行了突破,打破了课本的束缚,而在取材上下了功夫,在准备的八种材料中,我准备了三种大小完全一样、而轻重有很大差别的木块、塑料快、铁块,同时又准备了轻重完全相同、大小差别较大的金属环和泡沫板,使学生活动起来比较轻松。受到了比较可喜的活动效果。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设计实施应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来出发,大胆的打破教材的束缚,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最大限度地适当的降低活动的难度,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体验科学探索成功的乐趣,我觉得对他们今后进行科学活动是一种激励、一份力量。

最后本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新问题出课堂的理念,我在活动最后给学生留下“悬念”,向学生提出了怎样使浮在水面上的小药瓶沉入水底这一实践应用性的问题,把课堂上引发的科学问题延伸到课外活动中,也为下次活动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的无穷奥妙。

二、教学之不足

在本次科学探索活动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给本次活动带来了不少的遗憾。比如教师的语言不够简洁、精彩;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样,缺乏针对性;还有个别之处活动进行得不够充分,有些急于求成等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进行改进。

另外通过此次活动,我也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生动、精彩的科学探索活动,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应变能力,否则我们所组织的活动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多下功夫,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的磨练自己,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总之,课堂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地方,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同的班级,会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处理形式。但是,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我们要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在科学探究中,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假设等多么简单可笑,我们作为教师都不应该轻易否定,不能对对学生进行压服,而是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和证据亲自来验证,从而促使学生在理解或领悟的基础上主动转变观念。如此,学生才有可能养成尊重事实、敢于批判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四篇: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余丽丽

教材分析: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中的起始课,是一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材从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开始,通过一步一步地探索,让学生逐步明白现象背后的原因,认识到事物的规律。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已有一定的认知和解释,但还比较浮浅和模糊,甚至会出现错误。学生很容易把沉浮的原因归结为物体的轻重和大小,鉴于此,教材安排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的内容,从而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前概念。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前概念。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

演示实验:水槽、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1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回形针、木块、实验记录表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言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出示砖块、木块、水槽,预测木块、石块的沉浮。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要点:提醒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

底,即为浮,从而避免出现悬浮的概念。)

3、出示塑料块,预测其沉浮。再将其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既是对沉浮的标准的复习,又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作铺垫。)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出示课本中的七种物体(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以小石块为例,预测其沉浮,说说你的理由,完成表1第2列“预测”、“理由”的填写。

2、学生完成表1中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的填写。

3、出示实验注意事项,分发实验器材,小组实验,记录结果。

4、把预测和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5、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可能认为影响物体沉浮因素有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要条件。当实验结果与学生前概念产生冲突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2、学生完成表2“预测”、“理由”这两列。

3、领器材,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注: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5、整理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在水中的沉浮不发生改变的。)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其体积和重量,在水中的沉浮不变。

第五篇:科学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知识与能力:

了解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和轻重的关系:大小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重量相同时,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方法,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总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大小、轻重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水槽、木块、石头、玻璃片、天平、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小刀等。

学生:第一组材料:木块、土豆、泡沫塑料、蜡烛、橡皮泥、曲别针、石头、抹布等。

第二组材料: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沉浮

1.观察现象;将木块,石头,玻璃片放入水中,会是什么现象?

2.提出问题;看到这些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3.揭示课题今天我门就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板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收集事实推测探究

1.(出示更多的物体)师:大家先猜测一下,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再把它放入水中观察.把推测正确的放成一堆,把推测错误的放成一堆.2.学生分组活动,填写实验报告单.3汇报小组是怎么操作的,有没有猜测错误的?你们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4.师:还有什么疑问吗?(或者是讨论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呢?

三、观察事实,实验证明

1.师:物体的沉浮到底与什么有关呢?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利用上一组材料来进行再次研究,你们小组认为物体的沉浮与大小有关系,就请将物体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看看沉浮有没有规律,能得到什么结论;如果你们小组认为物体的沉浮与轻重有关系,就请将物体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观察沉浮有没有规律,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2.学生分组活动。

3.汇报(引导学生根据事实说话):你们小组研究的是哪一个问题?观察到的是什么样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师小结:刚才我们用大小不同、轻重也不同的物体看不出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系。假如我们用轻重相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看看它的大小对物体的沉浮有没有影响时,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5.教师演示轻重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的沉浮情况。

①教师演示称物体的轻重,然后将物体从大到小排列,最后点名让学生猜测物体的沉浮情况。

②师操作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③讨论:物体的沉浮和大小有关吗?(改:什么情况下有关系?)

④小结:轻重相同时,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板书)

6.师: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进行研究呢?

7.教师提供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材料,学生以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8.汇报小结:大小相同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板书)

9.投影片出示4个问题

讨论:

①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②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③我们用轻重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对沉浮的影响,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④我们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四、小结全课,拓展延伸

1.你感觉这节课自己和同伴的表现如何?有什么收获?

2.关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你还有什么问题?还想研究些什么呢?

(学生可能谈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不能改变?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呢?)

3.以小组整理实验材料。

下载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案 Word 文档

    第 一 单 元 沉 和 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

    三年级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

    三年级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一些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五单元

    文章标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五单元教学目标⒈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物体沉浮的现象。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经历对物体的沉浮现象观察、描述和解释的过程;......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优秀范文五篇)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教学内容 “物体在水中沉还是浮”属于一节观察、实验课。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课并不陌生,而且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活动的......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设计思路 在课的开始,首先让学生进行一......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案例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案例 一、课前设想: 在课的开始,首先让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观察活动——观察木块、石头、铁盖在水中的沉浮,交流观察中的发现。这个活动看似简单,......

    三年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教案

    执教: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美向阳时间:20XX年4月6日星期四下午第二节内容:三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课前谈话:中午我到你们教室里面,很多同学很热情,有学生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