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叙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你的性格 你的爱好
你的特长 你的优点
你的缺点
看到这,我忽然想:“快一年了,这些天真、可爱、淘气的孩子们我又真正了解他们多少呢?趁这个机会,让我来好好的了解一下他们吧。”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做了这道题。五十多只小手在哗哗地写着。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让我疑惑的事情,平时连铅笔都不愿意端起来的宋晓臣竟然也在很“卖力”的写着,还不时用橡皮狠狠的擦了几下。眼神中是少有的专注,这孩子今天怎么了?
说起宋晓臣还得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宋晓臣是我刚接这个班级时转来的学生,所以我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个学生刚来没几天,就有很多学生来告他的状,“老师,宋晓臣下课打我”;“老师,宋晓臣在我本子上随便画画”;“老师,我的钱丢了,好象是……”;“老师,宋晓臣没完成作业”……到最后再没有人愿意和他同桌了,我也经常找他谈话,但是效果甚微。有一次他甚至逃课跑出去玩。我对他基本失去了信心。
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他身旁,俯下身轻轻问他:“我可以看看吗?”他抿了抿嘴,使劲地点了点头。“我的性格:脾气暴躁。我的爱好:交朋友。我的特长:体育好。我的优点:写字大。我的缺点:偷东西。”我心里咯噔一下,就像一块石头堵在胸口,压抑的很。此时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为他的坦白感到惊讶,更为我的教育感到羞愧。一个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孩子为什么在班级里人缘那么差呢,难道我没有责任吗?我低声指着我的缺点那一栏说:“这个可以换一下”。这时他眼神里流露出了感激的目光。同学们都写完了,我让愿意交流的同学大胆地起来说说,许多同学都起来说了。宋晓臣没有举手,也没有说。这是我意料之中的。
“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你们知道宋晓臣同学的爱好是什么吗?”紧接着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交朋友”,同学们也跟着读了出来。“喜欢交朋友的小朋友请举手。”这时全班几乎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已经有朋友的小朋友请举手。”他们还是同时举起了手。“有朋友好吗?快乐吗?”“快乐!”多少张小嘴在大声地喊着。“没朋友多孤单啊,当朋友犯错误时,我们应不应该去帮帮他,让他树立信心?”“应该!”“宋晓臣和咱们大家一样,他多么渴望朋友!多么渴望友谊!愿意和他做朋友的小朋友请举手!”没有太多的话,这时,全班同学都把手举了起来。不难想象在班级中没有朋友的孩子他的心情会如何。他先是看了一下全班举起来的小手,然后是看着我笑,笑的那么天真,那么开心,还有着一丝感激。当时我并没有想太多,我只想让他树立信心,能够和同学们交朋友。但是他却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他不再不完成作业;上课不再捣乱,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甚至会主动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借给其他同学。看到他的这些举动,我知道,他的变化源于那堂课。
这时,我有一种感动,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我相信了。
反思:宋晓臣的转变对于刚毕业从教的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欣慰与鼓励。没想到语文课上的一道题目会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我感到很幸运,这是我从来没想到过的。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但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我们要抓住机会,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关爱学生,让春天的阳光洒满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第二篇: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看到学生在运动会上坚持跑完800米赛程,我总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多勇敢的孩子啊!”看到在零下3度依然有学生在用湿抹布擦窗台,我又会激动不已,“多可爱的孩子啊!”在批作业劳累时,感到肩上有几只小手在轻轻地捶打着,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多懂事的孩子啊!”学生回报我的点点成绩,丝丝温情总让我感叹:只有孩子才是这世上最可爱的人!
但是每当上课看见学生交头接耳时,批到邋遢的作业时,我就全忘了他们的闪光点,真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于是总忍不住咆哮起来,学生就在我严厉的目光下开始躲躲闪闪,在我转过身的时候做鬼脸,在我不在班时开“茶话会”,不管自己有多努力,始终没看见自己所希望的“风平浪静”,于是越发地心浮气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什么是孩子们所需要的?难道我这样严格要求他们,不知疲倦地唠叨,错了吗?夜深人静时,我总是问自己。看了许多名家著作,经历了许多故事之后,我才明白,真的错了!知识和能力固然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但他们更渴望的是理解、沟通、交流,需要一种老师从心底流淌出的温情关怀。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应该是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不仅需要教师的召唤,更需要学生的回应。课堂也不应该是一座精心修筑的围城,更应拆除墙壁,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丽,呼吸鲜活的气息,吹拂挟带着花朵幽香的微风。
“蹲下来看孩子”。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是否也有过他们一样的恶作剧,是否也曾令老师头疼过?不久前,翻开自己中学时代的一篇作文,才记忆起小时侯我也曾在泥沟中流连忘返而丢了书包,也曾用七彩水笔抄写过词语。那么,今天我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必须像盆栽一样循规蹈矩呢?人为地修剪或移栽,如果过分抑制了自身的天性,结出的果子只可能是苦涩的。载歌载舞、琴棋书画、文学、经济,我也并非无所不能,学生又怎可能是全面发展呢?明白了这一点,看待学生的目光就宽容多了。
有人交头接耳,稍停片刻,当作是课间的歇息,然后俯身探询:“有什么要紧的事需要大家帮你参谋的?”回应我的多半是羞涩的微笑,战战兢兢的眼神,“对不起,老师!”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再戴上一副“优点放大镜”,你会发现他们都是一颗颗稀有的钻石。再把他们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阳光中去吧!美术不行的到赛场上去,体育不行的到舞台上去,艺术不行的到科技园去吧!让钻石的光芒不仅点亮他人的眼,更让阳光的温度暖透钻石的心。
传递给学生一片温情,这一缕温情将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促使他们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第三篇: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差生”其实并不差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中职学校所收学生被称为差生。他们在经历了小学、初中一轮轮的淘汰之后,在老师的歧视,父母的失望中,被迫选择了职业学校。调皮,不听话,学习能力差,缺乏上进心,自我约束力不行等词语,都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而这些学生也因为这种种的暗示,变得自卑,贪玩,有时甚至不顾一切做出后悔的事情。
而我在多年的职业教育中,深深感受到这个现实的可悲。如果我们职教人也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毁掉的不仅是一批批的孩子,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如果这样看待这些孩子,就是我们职教人的失职,或者说是职业素养的缺失。
在这方面我有大量的实例可以证明我的观点。我们的学生不差,他们需要的是发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而这正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想先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从09年开始,我一直从事电子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工作。因此,我先举一个与专业息息相关的例子。11电子班的张鑫同学,是一个令所有老师头疼的学生。他课堂上说话,吃东西,身子转来转去,好像屁股下的凳子上有钉子似的。他的调皮捣蛋,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有时,我没有办法了,就让他站着听课。但他一样是调皮捣蛋。我问他能不能安静点,别打扰了别的同学。他说他初中就是这样的,书本的知识实在是学不进去,坐这里真的难受。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老师,我们这算好的了,我们以前都溜出教室去玩呢。学不进去的,老师,您别费劲了!
有一天,有几个学生去找班主任请假,说在学校没有意思,啥也学不进去。正好他们的专业实训老师在,就承诺说,带他们到实训室看看,若感兴趣就留下。电子实训室,王远新,一个参加过省赛的学生,认真负责。很有车间主任的派头。11电子班的学生分两边坐好后。就好奇的查看着眼前的电子设备,很有兴趣的样子。王远新简单介绍了一下,如何在一平板上插装电阻,尤其重点介绍了颜色代码。多数学生立即动手插起来。并不断问老师部件名称。老师给他们讲解了抢答器(又叫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并演示。学生们又惊奇又兴奋。有学生自主完成后,主动找王远新学着怎样用烙铁烙上。那么,张鑫呢,我发现他好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一扫以前什么都不在乎的神气,兴致勃勃地研究着手里的元件,专注,认真,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后来,在实训室,他一直是最优秀的一个学生。因此,我想,我们的学生并不差,他们只是不喜欢课堂教学这样的模式。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牺牲了一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他们本来应该以此作为切入点,发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东西,然后努力去学习,成长为有用之才。我们怎么忍心就认为这些学生很差,不可救药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喜欢而去努力,因此获取的成就感,可以使学生感到快乐。喜欢是学生上进的动力,我们老师就应该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
另一个例子,是10电子班的潘晓华。这是个性格外向,表现欲很强的女孩。但因为初中成绩不好,被老师忽视,自尊心受挫,因此失去了积极向上的动力。正好学校组织演讲活动。我们的学生几乎全部选择了不参与。无论问谁,都摇着手说老师我不行的。我找到潘晓华,我说你试试吧,我觉得你普通话还不错。我行吗?她矛盾着,想参与,又害怕。在我的鼓励下,我们师生一起努力,纠正读音,掌握节奏,怎样用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去感染听众,一点点的,她在进步。我发现,她很努力,而且最大的优点是一站到台上,她就能够掌控全场。第一次演讲,她的成绩很一般;第二次她在学校获得第一;第三次,她在全县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并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一路走来,她变得自信,坚韧,积极向上。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在课堂上难以表现出来的才能,使她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她不再自怨自艾,她目标明确,现在是一个阳光快乐的女孩。因此,我说,她不是差生。她有优点,并发扬光大,现在,她在潍坊的一所高职院校担任学生会干部。我相信她的未来更美好。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我们的学生有优点,只是我们教师缺乏发现的眼睛。我们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学会宽容与理解,去发现并鼓励,让每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重拾自信,重新感受成功的喜悦,才能在他们的未来的路上越走越好。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职业学校的老师应有的基本素养。
第四篇:每个孩子都有花开的时节(转载)
每个孩子都有花开的时节(转载)
春天里最先开是是樱桃花、梅花,接着是桃花、梨花、槐花„„夏日炎炎有牡丹花„„秋高气爽有桂花„„白雪皑皑有梅花„„每个孩子都有花开的季节,只要健康成长就会开花,只是花开的时间节点不一样而已。
不同的季节里,花朵微笑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橙色等,每个孩子成长绽放出的颜色更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生命精彩的颜色,所以才有了“万紫千红”。
再说说花儿散发的芳香,百合要浓一点,薄荷要淡一点,臭牡丹要刺鼻一点,每个孩子奉献的芳香更是与众不同,都是醉人心脾的味道。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会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朗读到“弘扬”二字时,她停顿了一会儿,好像不认识,旁边有同学急忙小声给她提醒了一下读音,也就只有这么一点小小的朗读瑕疵。在师生的共同期待中,她流利地朗读完答案。话音刚落,大家情不自禁地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振奋人心的掌声。那是大家对她成长生活的肯定与赞扬,精彩绽放地欣赏。要知道,刚上初一的时候,她上学回家都找不到回家的路,需要父母护送。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花开的季节,请学会帮助,等待,唤醒,宽容点赞,最先看到这道美丽的风景的一定是你。
第五篇: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理想
毅力篇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理想,也正在为之努力奋斗,直至成功。
不过,谈到理想,说到成功,我们首先得谈一下毅力。因为只有那些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有句名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居里夫人也曾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当中有许多人怀着美好的理想和与之奋斗的热忱,但有的同学缺乏毅力,英国作家狄更斯有句话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此言虽属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外国的不必说,单就中国的而论,要想一个个罗列出来,恐怕也很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众所周知。试想,一国之君,先前是花天酒地,貂裘锦袍,现在忽然要让他独居陋室甜食苦胆,没有大的毅力是决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勾践做到了,而且是连续三年。假如他没有那么大的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的励精图治,就不会有三年以后“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观一幕。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如果曹雪芹没有“批阅十载,曾删五次”的毅力,就不会有浩卷《红楼梦》的问世。
相反,没有毅力的人只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我有一位朋友,她的兴趣很广泛,但是没有毅力,干什么事都不能坚持到底,所以至今仍是“兴趣很广泛”。今天突然来了兴致学画画,明天突然想学弹琴。像这样只凭三分钟热度,五分钟心血来潮,事业怎么会成功呢?到头来只能应了古人那句“老大徒伤悲”的话。身处逆境的人没有惊人的毅力怎能战胜困境,微笑着走向人生?
对于身处顺境界的人,毅力是毫无作用。我们总希望自己做个清白正直的人,做个受人尊敬的人,最好名垂青史、万古留芳。但是要做到这些极不容易,除了在事业上取得显著的成绩外,在生活上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毅力才能帮助你在事业上的成功。
毅力之于事业和生活,犹如水之于沙漠里的行客,万物之于阳光的生长。
诚如狄所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每一座高峰。”
仅凭一时兴趣,时间长了就厌倦了,懒惰了,或者是碰到挫折而怯于面对,因此半途而废,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机会。看看我们周围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哪个不是几年如一日的勤奋、刻苦、奋斗、拼搏。我们经常在给朋友的赠言中填“万事如意”,“一帆风顺”这样的字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的人生又有多少呢?达尔文后进化论曾受世人讥笑唾骂,最后才被人接受,鉴真的多次东渡受阻,直到第六次才到日本。这些事实证明,在成就一番事业的过程中,总难免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与失败,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作保证,是无论如何不能走出困境而获取成功的。
我们常常只看到成功者的荣耀与幸福。却忽略了他们身上最闪亮也是我们最需要的宝贵精神,那就是毅力。如果说立志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则是人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拉松赛跑为例,能在赛跑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人无不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即使那些没有取得名次的坚持者,他们相对于中途退出比赛的人未尝不是胜利者。观众的掌声往往是给那些决不放弃努力,凭着顽强的毅力跑至终点的人。
同学们,如果此刻的你正在向成功努力,那么请你牢记:毅力是成功追求中不可缺少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