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文化【古诗词】
登鹳雀楼 咏鹅
(唐)王之涣(唐)骆宾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雪 池上
(唐)柳宗元(唐)白居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清明 惠崇《春江晓景》
(唐)杜牧(宋)苏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 小池(宋)王安石(宋)杨万里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二篇:浅论水文化
浅论水文化
摘 要:水文化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水事活动中的体现,其根本理念是创造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武汉市作为“江城”和“百湖之市”,具有独特的水文化优势,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水文化的研究,对武汉市水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武汉 水文化 江城
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徐城北先生的文集这样叙述到:“武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寥寥数语,想必是对武汉最全面的概述了。同全国其他特大城市相比,武汉市的水资源优势突出。166个湖泊、165条河流点缀其间,水面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数第一。丰富的水资源为武汉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武汉的人文历史就是水兴武汉、武汉兴水的历史。
一、水文化的内涵
水,是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管仲曾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综观世界文化流源,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枯容消长明显地影响了巴比伦王国的胜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是古希腊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黄河长江,则滋润了蕴籍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楚文化。所以,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可以将一切文化现象纳入到“水文化”的范畴内,“水文化”称的上是其他文化的母体。总的来说,水文化是对传统水功能的一种延伸和升华,其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水事活动中的体现,其根本理念是创造以认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水文化有不同的含义。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管子·水地篇》中说“书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也„„”这里,水充满生机和活力;而老子从另一个角度论水德“上善弱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儿于道。”这也体现了水的人格魅力。可见,水文化就是人的文化,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人水和谐发展”的最初依据。
从水利的角度来讲,水文化是人类对社会各个时代和时期水环境观念的外化,是人类为适应自然生态水环境和满足兴利除害需求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指导自身行为和评价水利工程、水利事业的准则。
从景观的角度来讲,城市特色景观的生成不外乎三种途径:一是美学途径,二是心理学途径,三是历史文化途径。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原则是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文化。水文化就是指在在城市景观的建设中充分利用城市的人文水资源,以水为载体,紧密联系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将人的行为、历史水文化和创造城市特色景观综合协调考虑。
二、江城武汉的三镇风貌
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享有“江城”和“百湖之市”的美誉。从3500年前古“云梦泽”旁盘龙城的兴衰,到三国时期占据长江天险的武昌城的兴起,再到汉水改道后汉口的繁荣,以及近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快速发展而成的“大武汉”。水生态系统的演变不仅在武汉的各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起着特殊的作用,而且还造就了武汉“两江三镇”的城市格局。
汉口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武昌和汉阳分别隔长江和汉江相望。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汉口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说。明朝成化年间,汉江几经改道,最后使得今天的汉口成为同临两江的黄金地段。至明朝末年,汉口已经相当繁华,与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并称“四大名镇”。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为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有意思的是,今天的武昌高校林立,文风盛行,成为了武汉市的文化区,与当年的“以武治国”相去甚远。“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是武汉三镇中最早成形的,被武汉人称为老城。
三、江城武汉的水文化优势
城市的建设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是一张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武汉的文化特色与个性究竟是什么?历史学家冯天瑜先生曾经说过:“城市风格首先依托于地理环境和自然特色。武汉在这个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江城风格’。”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大河文明’,能称得上大的城市,只有大上海、大武汉、大重庆,武汉应立足自然生态,做足长江文章。”
其实,在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中,就有不少名著名篇名家都是从水的角度来认识武汉、赞美武汉的。《尚书》记载:“江汉朝宗,其流汤汤。”《诗经》记载:“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崔灏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成千古绝唱。诗仙李白一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则让武汉第一次有了江城的美誉。后来,南宋诗人袁说友在《游武昌东湖》中也写道:“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又一次奠定了武汉“第一江城”的地位。
水不仅是文人墨客关注武汉的重要方面,也是江城政治经济地位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在历史记载中也有体现。湖广总督张之洞在一副楹联中高度概括了江城武汉在中国乃至世界中的地位。联云:“昔日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孙中山先生不仅把武汉三镇的情况熟记于心,而且几次要把武汉作为中国定都的最佳地方。他曾说“枢轴总揽水陆交通,西连北控,武昌真是天下的根本重地。”毛泽东对武汉的水更是情有独钟,他在《水调歌头·游泳》中不仅描写出了武汉的气势,更为武汉今后以水而兴指明了道路。当代中央领导人也非常看中武汉,把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纳入规划战略。在国务院批准的武汉总体规划首页中明确表述:“要把武汉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城市。”这些都肯定了武汉的江水特色,显示了武汉深厚的水文化底蕴。
四、江城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武汉是一座源水而发、因水而兴的城市,其城市之根就是水,文化之根就是水文化。因水患肆虐而闻名的龙王庙,江河交汇的南岸嘴,山拥水抱的东湖风景区,全国最大的滨江景观江滩„„这些无一不体现出武汉深厚的水文化底蕴,但是目前武汉市的水文化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对于杭州、成都等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没有形成严密成熟的体系,而且对现有的水文化资源保护不够,致使水文化优势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举一个例子来说:武昌东湖与西湖相比,为什么一直只是湖北名湖,而不是中国名湖?究其原因,西湖是中国人文资源沉淀最为深厚的文化之湖,一直被人们认定为是活着的吴越文化的“博物馆”,而东湖的文化多流于表面,缺乏历史的品位。“水文化的沉淀与升华不够”才是东湖落后于西湖的根本症结所在。这也说明了我们现在的落后局面,只有加大水文化开发的力度,才能提升武汉的文化品质,创出城市特色。
本文仅对水文化之于武汉的建设提几点粗浅的意见:
1.把水文化贯穿于城市规划中,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规划中要注意水功能的合理分区,并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支持、保障武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流域功能区划和武汉市水环境功能区划相协调。
2.把水文化溶入到城市景观建设中,挖掘和突现其文化内涵。近几年来,武汉市重点实施了“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建设了一批美丽的亲水景观。今后在这个方还要继续面努力,争取早日把武汉建设成为“一步一景”,并且每个景观都是水文化象征的“有独特内涵”的江城。
3.把水文化展现在城市旅游经济的运行中,二者相互促进。亲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也是武汉独特的对外吸引力之一。因此,在发展武汉旅游业的时候,应注意开发水域旅游,使旅游者能在游览过程中能时刻感受到江城的水特色,这也是武汉旅游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
4.适当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知晓水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人民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加强宣传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水文化建设的队伍中,促进武汉的水文化发展。
5.武汉已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试点城市。这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在进行武汉市水文化的建设中,要注意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运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浅议水文化分类结构大纲》.刘星原.《湖北水利水电》2005年第1期.
[2] 《“以水为师”——萌生中国水文化的哲学启蒙》.《江苏水利》2005年第8期.
[3] 《荆州市水文化初探》.邓翔,秦军.《规划广场》.
第三篇:描写水的古诗词
描写水的诗
1、暮江吟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望庐山瀑布 【 唐】 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望天门山 【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5、赠汪伦 【唐】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望洞庭 【 唐】 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7、游山西村 【 宋】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0、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1、小池 【南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2、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3、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4、观书有感 【宋】 朱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四篇:古诗词意象水(已有
古诗词意象|水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雪水;雨水、江水、河水;曲似柔肠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的意象五彩缤纷。
1.水是艰难险阻的象征
在空间上,水难以跨越,是艰难险阻的写照。《诗经·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伊人,即意中人,她若即若离,忽隐忽现,可望而不可及。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水。再如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晏殊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鹊踏枝》)等,都是对这种阻隔发出的深沉慨叹。水不仅阻隔人,也阻隔了牛郎织女。《古诗十九首》中有:“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清且浅”的银河使他们只能翘首以盼,默默凝视。2.水是思念期盼的寄托
水的难以逾越,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给有情人带来莫大的痛苦。于是以水寄相思成为自然,水是思念期盼。宋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两地情思,一水相牵。对于他们来说,江水既是痛苦的根源,又是精神的慰藉。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中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3.水是烦绪离愁的代称
江河之水浩荡东去,了无尽期,流水与无限、无边等相联,因而流水便常常与烦绪悲愁的情感相联系。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一江春水,喻愁之深;刘禹锡有“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水流无限,喻愁之长;李清照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妙用比拟,写出愁之重;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更写出了悲愁的似水难断。
4.水是时光流逝的隐喻
水是流动的,而且一去不复返,水象征时光流失。李煜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他眼里,水之流,变成了时间之流。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既写出黄河奔腾万里、直泻东海的气势,又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都以东流水不能阻挡的事实来比喻世事甚至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
水,千古长流,绵延不绝,它浸染了诗人的忧伤,寄寓文人的漂泊,蕴含了友人的真情,寄托了恋人的相思。水之密语,你听到了吗? ★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请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作品析。2.颈联中的“浮”与“动”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水》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写水光山色,是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奔流到天地之外;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诗人着墨极淡,用笔极疏,却给人以新奇之感。无怪乎苏子感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2.“浮”与“动”都是使动用法,“使„„漂浮”和“使„„摇动”的意思。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表达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第五篇:描写水的古诗词
描写水的诗词(校本教材)
四年二班
1、长相思•汴水流 【 唐】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池上•小娃撑小艇 【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暮江吟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观沧海 【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江畔独步寻花 【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山中问答 【唐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9、送友人 【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0、望庐山瀑布 【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望天门山 【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4、望洞庭 【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5、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6、游山西村 【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于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8、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9、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1、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2、梦江南•千万恨 【唐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22、小池 【南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3、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4、离思 【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5、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6、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7、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