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
有一天,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浏览,听说这里和尚品德不端,心里有点不满。那和尚听说来了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低头哈腰,毕恭毕敬,招待殷勤,又死皮赖脸地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了一副对联:
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栓。
和尚为了炫耀自己,把这对联悬在庙内楹柱上。一些文人看了捧腹大笑起来,和尚莫名其妙。原来这是一副谜联,上联含‚秃‛字,下联含‚驴‛字,合起来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出巧联嘲讽和尚
传说,苏东坡有一次到,某寺庙游览,寺庙的老和尚不认识他,又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一般的游士,便很怠慢地随口说了一声:‚坐!‛苏东坡坐下后,老和尚就按惯例向小和尚挥了挥手,说了一声:‚茶!‛苏东坡接茶在手,开始与老和尚谈论这座寺庙的历史,评论寺庙中的文物古迹。老和尚见他谈吐不凡,感到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请他迚厢房去叙谈。迚到厢房。老和尚改变刚才的怠慢口气说:‚请坐!‛并叫小和尚:‚敬茶!‛接着就请教姓名。当他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学士时,惊得‚啊‛了一声,连忙起身请苏东坡到客厅里。一迚客厅,老和尚抢先上前用衣袖拂了拂太师椅,毕恭毕敬地对苏东坡说:‚请上坐!‛接着,直起脖子高呼小和尚:‚敬香茶!‛两人谈了一阵,苏东坡要告辞了,老和尚恭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微笑着提起笔来,全用老和尚的话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坐,请坐,请上坐
下联:茶,香茶,敬香茶
老和尚看到这副对联,满脸羞愧。
罄有鱼(庆有余)
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任 职期间,与佛印和尚结为好友,经常诗文往来。
有一次,苏东坡到寺庙里拜访佛印和尚,一迚门就闻到一股鱼腥昧,因为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最喜欢吃鱼饮酒,而且每次必定要给他留一份。但这一次佛印和尚却一点不露声色。苏东坡心里明白这是佛印同他开玩笑,便在屋子里来回走,想找出鱼来下酒。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罄之外,别的没有地方可以藏鱼,苏东坡判断鱼一定藏在罄里,他不点破此事,对佛印笑道:‚今天请你对一联,你能对上吗?‛说罢,吟出上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常用对联,但佛印不知苏东坡的用意,就立即对道:
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哈哈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还不拿出来下酒。‛
佛印方知上了苏东坡的当,高兴地把鱼拿出来同苏东坡一起享用。
大千为床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
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进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屃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
多少重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进近高低皆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卢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说:
‘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
‘请问尊官贵姓?’
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
‘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佛印富有机智捷才
在他和苏东坡有点儿哲理味道的故事中,有一个是这样的,苏东坡一天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迚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一般认为能伏怪降魔,放在门口当然是把守大门的。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嗅,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
‚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
佛印说:‚你知道,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
他俩又看见佛桌上有一本祷告用的佛经。苏东坡看见有一条祷告文句: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
苏东坡说:‚这荒唐!佛心慈悲,怎肯移害某甲之心去害某乙,若真如此,佛便不慈悲了。‛
他请准改正此一祷告文句,提笔删改如下: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害人与对方,两家都无事。
在苏东坡与佛印富有讥讽妙语的对话中,大都是双关语。
‘僧’与‘鸟’
‚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这些轶事中总是说这位和尚斗智胜过了苏东坡这位诗人。我疑心这些故事都是佛印自己编的。
心中像牛粪
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禅,不是知识,是悟性;禅,不是巧辩,是灵慧。不要以为禅师们的机锋锐利,有时沈默不语,不通过语言文字,同样的有震耳欲聋的法音。
八风吹不动
宋朝苏东坡屃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惭愧不已。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佛印、东坡赌玉带
金山寺内原有苏东坡与佛印的铜像,东坡身边一小童捧玉带,佛印旁侧一小沙弥挟衲裙,生动传神,惜毁于大火中。但现在的大殿后最北边有雕刻,在佛印山屃前一老僧与两个小和尚欢欢喜喜地送一位官员上路,一个小和尚手拿一条玉带,中间的老僧就是佛印,官员是苏东坡。这场景讲的是一个有名的故事: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相知甚深,相处不拘形迹。苏东坡赴任杭州,经过镇江来看望佛印。佛印正要去为众说法,见苏东坡直入方丈室,便开玩笑说:‚此间无坐处。‛苏东坡也随囗开玩笑答道:‚那就暂借佛印四大(肢)用禅床作座。‛其中四大佛家语,指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要索:地、水、久、风。佛印见苏东坡屃然班门弄斧,有意难他一难,便与苏东坡打赌:‚山僧有一问,学士道得,便传坐;道不得,即输玉带。‛苏东坡自恃才气横溢,欣然答应。佛印问:‚既然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屃士向哪里坐?‛东坡不得其解,只得解下玉带相赠,佛印也以衲裙一幅相报。如此机锋,传为佛门一段佳话。为此,苏东坡写诗道:‚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剑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第二篇:三个和尚故事
三个和尚的故事 本文简介:
三个和尚的故事——林子开心语作文学校台江校区四年级从前,在一座山上的寺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红衣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红衣小和尚说:“为师所剩时日不多,你现在带上行李去我师弟的寺庙里修行吧,那座寺庙就在我们隔壁的山上。”红衣小和尚听了很是不舍,他拜别了师傅后就带上行李出发了。红衣小和一路上马不停蹄地赶
三个和尚的故事 本文内容:
三个和尚的故事——林子开
心语作文学校台江校区四年级
从前,在一座山上的寺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红衣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红衣小和尚说:“为师所剩时日不多,你现在带上行李去我师弟的寺庙里修行吧,那座寺庙就在我们隔壁的山上。”红衣小和尚听了很是不舍,他拜别了师傅后就带上行李出发了。
红衣小和一路上马不停蹄地赶路,突然被,他一只乌龟绊倒了,他马上起身把四脚朝天的乌龟给翻了过来,然后他又继续赶路。过了两天两夜,他终于看见了那座庙。他进到寺庙,只见观音菩萨盘坐在大殿上。于是,他就向前跪在垫子上对观音菩萨磕了三个响头,这时,他发现观音菩萨手里的净瓶里的柳枝枯了,走近一看,原来是净瓶里的水没了。他看了一旁空空如也的水缸,便带上桶和扁担下山挑水了。
山脚下有一条清澈的河,红衣小和尚装满水后就朝寺庙走去。他一到寺庙就给净瓶倒满了水,柳枝也立马变得嫩绿起来,观音菩萨看到了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到了晚上,红衣小和尚就盘坐在垫子上敲着木鱼念经。
红衣小和尚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修行。过了三个月后,又有一个新和尚也要来到这庙里修行。他到了这先和红衣和尚对拜了一下,红衣和给他喝水,发现缸里没水了,说要去山脚下打水。说完蓝衣和尚就挑着扁担,桶去打水了。水挑好后,他们又一起敲着木鱼念经。
第二天,红衣和尚又叫蓝衣和尚去挑水,心想自己以后不用天天去山脚下挑水了。蓝衣和尚挑着桶说:“为什么又让我去挑水,不行我要和他一起去。”于是他们就一起去挑水了,木桶装满水后,他们一路上都把桶推来推去,都想让对方多承担点,最后装
满的水到庙里就剩半桶水了。
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红衣小和尚、蓝衣瘦和尚请他喝水。这个和尚太胖了,太能喝水了,把桶里的水全喝完。他们俩大吃一惊地说:“现在水没了,你要下山去挑水。”说完,他们高兴极了,终于不用再挑水了。胖和尚就拿着扁担和水桶急匆匆地跑下山挑水。他又渴又累,在半山腰就大口大口地喝水,到了寺庙时,桶里都快没什么水了。他们一看,赶紧过来抢水喝。还没一会儿的工夫,水就被三个和尚抢完了,再也没人愿意去挑水了。这天晚上,庙里一滴水也没有,三个和尚都渴极了,却只能强忍着去睡觉了。
半夜,寺庙里的老鼠出来找食物吃,可是老鼠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吃的,最后,它发现了桌上的蜡烛,但不幸的是,老鼠在啃蜡烛时,不小心碰倒了蜡烛,把帘布给烧着了。
三个和尚还在睡梦中,闻到了浓浓的烟味都醒了过来。他们看到起火了,着急得像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三个和尚赶紧行动起来轮流下山挑水,就这样一趟又一趟,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把火给扑灭了。从此以后,三个和尚再也没有因为谁要去挑水而争执了。
是啊,这三个小和尚经过一场火灾后,明白了团结的力量。唯有团结才能战胜一切的困难!
三个和尚——刘林森
心语作文学校台江校区四年级
从前,有三个和尚,他们的师父圆寂了,所以他们决定一起出去修行。
首先出去修行的是红衣和尚。他背着包袱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被乌龟绊倒了,红衣和尚是个善良的和尚,把乌龟扶了起来,继续向目的地走去。
不知过了多久,红衣和尚到达了他要去的地方--寺庙。红衣和尚发现观音菩萨手上的净瓶里的柳枝枯萎了。他检查了一下,发现里面的水所剩无几,心想:里面没水了,我去挑点水吧!于是,他下山挑水,上山立马倒进瓶子里,柳枝马上变得苍翠欲滴。然后,红衣和尚每天早上挑水,晚上敲着木鱼念着:“南无阿弥陀佛……”有只老鼠觉得很有趣,就去打扰他。红衣和尚心想:我假装念经,引老鼠过来,趁机打一下它,它肯定会上当。于是老鼠果真上当了。
第二个出去修行的是蓝衣瘦和尚,他手呈拜佛状,面无表情地走着。忽然,一只蝴蝶
在他身边飞来飞去,原本面无表情让他变得非常厌烦。这时,他想到自己衣服的袖子里有一枝花,于是他将花插在地上,蝴蝶果然围着那朵花转。接着,蓝衣瘦和尚又继续前往红衣和尚去的那间寺庙。
蓝衣瘦和尚进去了之后,先和红衣和尚鞠了一躬。接着,红衣和尚走到水缸旁,对蓝衣瘦和尚说:"远方而来的和尚,您一定很渴吧!来喝点水吧!"蓝衣瘦和尚刚喝完一瓢,就发现水缸里没水了。于是他对红衣和尚说:"我去挑水。"然后就飞快地跑下山,带上扁担去挑水了。红衣和尚看他这么勤劳,心想:太好了!我不用挑水了!蓝衣瘦和尚很快就回来了,他把水倒进水缸,和红衣和尚一起分享着挑来的水。
晚上,他们一起敲着木鱼,看起来十分和谐,观音菩萨看了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红衣和尚对蓝衣瘦和尚说:"水缸里没水了,你去挑水吧。"于是他就乖乖地去挑水了。当他走到半山腰时,突然意识到了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便自言自语道:"唉,不对呀昨天是我挑水,今天还是我挑水。不行,我得叫上红衣和尚一起。"然后蓝衣瘦和尚立马跑进寺庙,对红衣和尚说:"今天,你要和我一起下山挑水。"红衣和尚听了也只好乖乖地跟他下山挑水。
挑完水之后,他们准备上山,但他们俩开启了一场无声的斗争,总想把重的一边给对方抬。最后在半山腰时,他们俩把木桶扔在半山腰上,背对背坐着。最后他们用木尺量扁担,在一半的地方做记号,然后一人抬一边,这样就不会一边重一边轻了。
第三个出去修行的是黄衣胖和尚。他快步走在路上,太阳晒得他直流汗,皮肤从白变红再变黄,真像变色龙。他到了山下,早已饥渴难耐。他找到了一条河,一头扎下去喝水。然后胖和尚在河里行走,刚穿上鞋就发现有一条鱼,于是他放了这条鱼,继续上山。
他到了寺庙,黄衣胖和尚和另两个和尚互相鞠了一躬,然后径直走向水缸,连续舀了几瓢水喝下去,接着坐在地上睡着了。另两个和尚惊讶地看着他,异口同声地说:"黄衣胖和尚,快去挑水。"黄衣胖和尚立马被惊醒了,想到自己还没挑过水,就挑起扁担,下山挑水去了。
等到黄衣胖和尚回来后,他们已经非常渴了,没想到黄衣胖和尚还想自己独吞。于是另两个和尚推开他,然后一头扎进水缸里喝。而胖和尚说:"我挑的水,你们凭什么喝"说完,胖和尚抱起水缸就喝。他们非常生气,背对背坐,谁也不理谁。
这时老鼠出来了,看见三个和尚背对背坐着,就生气地说:"我要饿死了,你们给我东西吃!"老鼠见他们一声不吭,就爬上桌子,咬断蜡烛,大堂瞬间着火了。三个和尚立马跑下山打水救火。不知过了多久,火终于熄灭了,三个和尚决定以后轮流打水。从此,他们就有喝不完的水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只有学会团结才会事半功倍,我们要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
三个和尚——陈迪涵
心语作文学校台江校区四年级
从前,在一座山上的寺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红衣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红衣小和尚语重心长地说道:“小徒弟,你已经跟了我三年了,现在我的时日所剩不多,你要学会自我修行。不远处也有一座寺庙,你快去那里修行吧!”红衣小和尚听完这话,向老和尚叩拜了三下,便带上行李即刻出发。
红衣小和尚翻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片片森林,终于在一座高山上看见了那座寺庙。他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踩到了正在散步的小乌龟,心地善良的他把四脚朝天的小乌龟翻了一个身,继续赶路。
经过了一路的辛苦奔波,红衣小和尚终于爬上山顶,来到了寺庙。他发现观音菩萨的净瓶里一滴水也没有,里面的叶子都枯萎了。他左顾右盼,看到旁边有一口大缸,还有一个扁担和两个小木桶。于是,他拿起扁担和木桶,准备去找水。他找得上气不接下气,打算放弃的时候,忽然看见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他兴奋极了,立即跑上前打了两桶水,然后再慢悠悠地回到寺庙。他回到寺庙的第一件事,就是往观音菩萨的净瓶里倒水,过了一会儿,原本枯萎的柳叶,马上变得苍翠欲滴。
晚上,红衣小和尚一边打坐,一边敲着木鱼。这时,一只小老鼠跑了出来,红衣小和尚装作没看见它,继续敲木鱼。小老鼠因此放松了戒备,他趁小老鼠不注意,用木棒敲了一下老鼠,老鼠被吓得落荒而逃。
红衣小和尚日复一日地修行。有一天,蓝衣瘦和尚也在进入这座寺庙的路上。一只美丽的小蝴蝶一直在他的身边飞舞。怎么回事呢他好奇地摸了摸自己的衣服,呀,原来是袖子里有一朵美丽的鲜花。他把这朵美丽的鲜花插到地上,对蝴蝶说道:“既然你这么喜欢这朵鲜花,你就在这里好好欣赏吧!”然后,又继续赶路了。
又赶了两天两夜的路,蓝衣瘦和尚来到了寺庙。他和红衣小和尚问声好后,发现旁边水缸里有水,就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喝着喝着,他发现水缸里没多少水了,他便拿
起了扁担和木桶,去山下挑水。
晚上,蓝衣瘦和尚和红衣小和尚一起敲着木鱼。过了一会儿,那只小老鼠又跑了出来,玩弄着蓝衣瘦和尚的袜子。红衣小和尚看到了,在一旁哈哈大笑。蓝衣瘦和尚发现以后,也用木槌敲了一下小老鼠,小老鼠被吓得又跑走了。
就这样,过了两天,蓝衣瘦和尚觉得每次都让他挑水一点都不公平,立即罢工。机智的红衣小和尚提议道:“我们两个一起把水抬上来吧!”蓝衣小和尚想了想就点头答应了。可是,他们在抬水的时候,谁也不肯让谁,都想把水桶滑到对方那儿去,最后干脆都不抬了。这时,红衣小和尚又想了一个办法,他掏出一把木尺在扁担上面测量后说:“这儿是中线,把桶放在这儿。”蓝衣瘦和尚觉得公平了许多,他们俩才把水慢悠悠地抬回了寺庙。
这两个和尚过了一段相安无事的日子。一个黄衣胖和尚也正在往这儿赶路。他走得满头大汗,渴得直吐舌头,全身被晒得通红。他一到寺庙后就不停地喝水,水缸里的水几下就被他喝完了,然后坐在一旁睡大觉。红衣小和尚和蓝衣瘦和尚看到后非常生气,互看一眼后,马上让黄衣胖和尚去挑水,黄衣胖和尚是新来的,只好听从。到了晚上,他们一起敲木鱼,一起休息。
过了几天,黄衣胖和尚也不想下山挑水了。他们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想动。
晚上,他们又饿又渴。没办法,他们各自从怀里掏出干粮吃了起来,就快噎死了。他们在干渴中沉沉睡去。小老鼠也饿了,没有可吃的东西,只好爬到供台上啃蜡烛。啃着啃着,蜡烛被啃断了,火苗迅速点燃了布帘。瞬间,熊熊火焰吞没了整间寺庙。三个和尚都想去水缸里打水灭火,才发现水缸里空空如也。他们当机立断去挑水救火,经过了大半夜的齐心协力,终于把火扑灭了。第二天,他们开动脑筋,在悬崖边上安装了一个轱辘打水。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水喝了。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相互推诿。一定要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三个和尚的故事 本文关键词:
和尚,故事
第三篇:新版三个和尚的故事
升级版三个和尚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主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了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
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MBA。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几个屁就走了,一个屁叫BRP,一个屁叫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和尚拼命地开始挑水,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香客也越来越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
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部来负责后勤和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前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名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任命了部门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了缓解,可新的问题跟着就来了。前台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不好伺候。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经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了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
为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水的需求量不准、水井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用水的预测和念经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测评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互相打分,健全考核机制。
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个计算机系统,包括挑水统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等等,同时成立了香火钱管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数总不准、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维护、二次开发。
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门多,当官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N次关于减少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同时,为了精简机构、调高效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改革研究部等部门。
一切都似乎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问题在哪?有的和尚提出来每月应该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数据和报表,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系统打工。
寺院空前地热闹起来,有的和尚在拼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拼命念经、有的和尚在拼命协调、有的和尚在拼命分析„„忙来忙去,水还是不够喝、香火钱还是不够用。
什么原因呢?
这个和尚说流程不顺、那个和尚说任务分解不合理,这个和尚说部门职责不清、那个和尚说考核力度不够。
只有三个人最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三个人就是最早的三个和尚。说来说去,就是他妈的闲人太多了!他们说:整天瞎分析个屁!什么他妈的流程问题、职责问题、界面问题、考核问题,明明就是机构臃肿问题!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咱们三个人自觉自律一点算了!如今倒好,招来这么一大帮脑残,一个个不干正经事,还他妈的人五人六的,跟屎盆子一样甩都甩不掉!
三个人忍无可忍,斗胆向上汇报,要求增加挑水的人手,越过数个层级之后,主持和书记总算收到了这个请求,经过各个部门的季度会议总结和分析,经过了数次激烈的探讨,总算可以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一些和尚进行支援,但这些跨部门过来的和尚根本挑不动水,还对挑水的这几个和尚指手画脚,挑水的和尚再次请求,自己担任挑水的和尚团队负责人。总寺组织部评估之后认为,三个和尚专业有余,管理能力不足,一番鼓励和劝解之后维持现状。
又过了一年,寺院黄了,大部分和尚都死了:人们在水井边发现了几具尸体,是累死的;在寺院里发现了几千具尸体,是渴死的。还有少数几个和尚没有渴死,他们跳槽到了其他寺院,他们是高层和尚,并且带去了先进管理经验。
第四篇:三个和尚的故事
大家也许在小时候就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当庙里有一个和尚时,他一切自己做主,做得很自在;当庙里有两个和尚时,他们通过协商可以自觉地进行分工合作,同样做的不错;可当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时,问题就出现了,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意干,其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水喝。
当初读到这篇古老的寓言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团结的重要性。其实,这个寓言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项目管理的案例。它所反映的问题就是:同样完成一个项目,缺乏团队协作的结果还不如个人独立工作或者作为合作双方订立契约。因为一个团队内部是不可能以契约形式作为彼此合作的前提。而现实的问题是,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因而在实施一个项目时,必须建立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项目组。这个项目组是否能够和谐地进行团队协作,将决定了这个项目能否成功。
这个寓言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同样都是需要沟通与协调,为什么在两个人的时候能够达成一致,反而在三个人或者以上的时候就乱套了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人数的增加导致意见不一致吗?应该说,这个牵涉到团队协作中三个基本的因素:分工、合作以及监督。一个人和两个人的时候,这三个因素都可以比较容易满足条件,因此不容易发现问题。而一旦超过3个人,这些因素就马上会将矛盾凸现出来。而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只有追根溯源将三要素理清。下面我们进行逐个的分析问题所在。分工:
如果是一项单人就可以胜任的工作,项目经理一般会指派给专人负责。个人独立工作并无分工的问题。而在同伴(两人)协作中,彼此则可以通过平等的协商和沟通从而对工作量和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分配。而一个大的项目组,由于其成员人数较多,因此在工作量与工作内容的分配问题上,显然难以通过彼此的平等协商和沟通而得出一个有效并令众人都满意的方案。即使项目经理可以进行安排与协调,但这本身就需要项目经理懂得怎样进行团队协作。合作:
有分工,就需要合作,即彼此相互配合。在同伴协作中,由于人员构成简单,在彼此合作、协调、沟通的难度上远远低于团队协作。而在一个大的项目组中,由于其成员身份背景的差异,彼此间的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对彼此工作的不熟悉等原因,因此造成了在彼此相互合作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监督:
监督作为一种协作手段,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存在。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即任何理性的人,都希望以最小的成本来达到最大的收益。反映在一个大的项目组中,即项目组中的任何成员都想花费自己最少的精力来完成既定的任务,而他们节约自己工作成本的方式,就是让其他组员承担原本须由自己完成的工作。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就会导致所有项目组成员都偷工减料,从而使该项目彻底失败。这在三个和尚的案例中体现地尤为明显。
而在个人独立工作时,一切工作成本都须由自己负担,因而没有让其他人分担的可能。在同伴协作中,彼此可以进行简单有效的互相监督,因而也这方面存在问题的可能性也较小。由此可知,在一个大的项目组中,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协作至关重要。因而在对一个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团队协作显然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而在处理团队协作问题时,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团队机制就是首先解决的问题了。
所谓团队机制,简单的说,即是对团队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以及监督等职责的规定。在具体反映在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同时,它着重落实到给团队各成员建立起其在团队内的“身份”。而这种身份事实上即是对其团队职责的反映。所以说,一个完善合理的团队机制,其
重点即是对团队各成员职责的合理划分和规定,即是给团队内各成员都确定一个合理的“团队身份”。使得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组员,都可以找到自己在整个项目中的坐标。那么,在团队机制已经建立的前提下,如何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呢?
根据团队协作的三要素,显然也必须从分工、合作以及监督三方面入手。如何分工:
项目经理进行分工的原则应该是:团队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及相应职责都必须被合理并明确的划分。
所谓合理的划分,即每个团队内成员的能力必须与其从事的具体工作相匹配。从前在美国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即如果你擅长做什么事,那么你就可以管理其他人做同样的事。这在今天看来,显然是荒谬的,因为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和其管理能力不存在正比关系。但是直到今天,在许多项目组这种情况仍然很普遍,即一个项目经理通常由一个成功的业务员担任。虽然他在业务上具有出众的能力,但是一个项目经理的职责显然更偏重于管理好整个团队,在项目组中维持良好的团队协作。这需要优秀的管理才能,显然,这一情况往往被忽视了。
而所谓明确的划分,即是使每个团队成员的具体工作和职责都得到的无法模糊的确认,使得团队内各成员都必须对其本职工作负全责。
二、我自豪,我是一名铝业工人
从学校毕业分配到氧化铝厂五车间工作,已经十多个年头了。在这十多年中,我从一名初出校门的学生成为一名成熟的铝业工人,从一名少女转变为人妻人母。我的工作是平凡的,我的家庭是普通的,我的生活中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更没有所谓的花前月下、热烈浪漫。每天伴随我的是厂房里的隆隆的机器声和家里的锅碗瓢盆酱醋茶,是日复一日机械式工作的枯燥乏味,是年复一年单调式生活的庸俗无奈,但这一切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平凡的工作中,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感受到了生命的绚丽和灿烂。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冬季,天气好像比以往任何一个冬季都寒冷得多。每当深更半夜从暖暖地被窝里爬起去上班,顶着寒风,踏进岗位,疲惫的双眼盯着那独自运转,而不能交流说话的机器设备,真是感觉到下地狱也不过如此吧!而更让自己难以承受的是偶而和工友间发生磨擦误会,在工作中不小心出现失误,或是忙碌了一个班得到的却是领导的不满和批评所引起的种种委屈。那一刻没有父母的宠爱,没有兄长的呵护,没有同学的帮助,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独自处理,独自扛起。曾经为了一张记录纸而和工友各不相让,曾经为了一个指标不合格而独自哭泣,也曾经为了领导的批评而幼稚地赌气回家。那个冬季确实感觉寒冷,可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却又感觉是如此地温馨和耐人寻味。因为走过了那个冬季,我才有了以后的春天、夏天和秋天。我学会了氧化铝制取工艺技术,学会了宽容待人;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学会了打理生活中的碎琐小事。正是那样的冬季,造就了我今天的成熟、自信和自尊。
如果 说以上是我对铝业工人这份职业最初感受的话,前年春节的一次同学聚会,则更加使我体会到当一名铝业工人的自豪和自信,使我感受到当一名铝业工人的价值和尊严。那是我们中学时代的同学聚会,大家谈论起各自的工作,有的作了官,有的发了财,而唯独我和仅有的四名男生同在我们这个铝行业当工人,自觉有一点惭愧。可没想到刚一谈起我们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那个因跑生意发了财的张军就来了劲头:“要是能弄到你们的氧化铝就好了,你们的产品质量好,信誉好,只可惜现在连合同都签不到啊。”一听此话,我立马来了劲头。因为我是控制精液浮游物指标的,那可是影响氧化铝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这说氧化铝产品质量好,可有我的一份功劳啊!兴致所起,我竟然给大家讲起我控制的精液浮游物指标如何重要,如何对氧化铝产品质量起着决定作用。话题就此拉开,我们的聚会变成了中州企业探讨会,我们谈起中州铝业的变化,谈起我们看到企业产出第一批氧化铝的喜悦,谈到我们和企业共渡连续三个月发不下工资的难关历程,谈到我们企业两台大窑到六台大窑的演变,谈我们企业现在的蒸蒸日上,谈铝行业的发展前景……
那一刻,我们作为铝业工人的五位同学成了聚会的焦点。我们充分感受着我们作一名铝业工人的自豪和满足!
或许你会不屑地说,作为一个小工人能起多大的作用,少你一个,多我一个,氧化铝照样生产,铝工业照样发展!可是我想说:朋友,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像你一样,像我一样平凡的员工,才构筑起我国铝业大厦这个坚实的根基。如果少你一个,少我一个;如果他混一天,你混三晌,那我国铝业大厦这个根基就会日渐萎缩,直至枯去。不说别的,就说我所在的小小岗位,我敢说只要我们岗位的员工一时疏忽大意,那就会马上出现一大批不合格的氧化铝产品,如果下一道工序的员工再也疏忽大意,直至让这不合格产品最终流向市场,流向市场,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静下来心来想一想,在我们整个氧化铝生产工艺系统中,少了那个岗位能生产出氧化铝呢?又有哪个岗位不是由我们一名名员工构成的呢?
或许当你面对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想法和感受,或高兴,或悲哀,甚至厌恶,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正是这些或有的高兴,或有的悲哀才构筑成我们多彩的生活,关键是你如何对待这种高兴、悲哀和厌恶。我认为三个字:热爱它!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眼里再丑,在自己眼里也是最可爱的!因为,他流淌着我们的血液,因为他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也如此,当我们热爱它,当我们把它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的时候,不管他给我们带来的是快乐,还是不如意,我们都会始终投入、始终专注。
其实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所有的有生命的万物,都被赋予了各自生命的职责。从田野里的草从,到天空中的雄鹰,都是按照各自生命的规律而存在。以小草为例,为了在它所在的地方自然生长,它必须竭尽全力,从它伸到最远的毛根末梢汲取营养。它并不徒然妄想,指望成为一棵大树,它只是尽自己的生命本分。于是,大地就得到了一方可爱的绿色地毯。同样,在人类社会中,诸事有序,风调雨顺,也正是由于人们天天都在履行自己琐细的职责,都在力图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就像我们在座的各位,既然我们选择了铝行业,既然铝行业接纳了我们,就等同于我们被赋予了建设铝业、兴旺铝业这一神圣的职责,我们必须为之奋斗,为之奉献。因为铝业的兴旺发展如同其它千千万万个行业一样,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息息相关,它的兴旺直接关系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大计,直接影响着每一个鲜活生命的健康成长。
为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为了我国铝工业的兴旺发达,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朋友,让我们共同携手起来,共同叫响我们的名字:我是一名铝业工人。我要为之神往!为之奉献!为之奋斗!
第五篇:三个和尚故事新编
三个和尚的故事新编
三个和尚没水吃之后„„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主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来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MBA。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几个屁就走了,一个屁叫BPR,一个屁叫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和尚开始拼命地挑水了,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客人越来越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部负责后勤和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前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名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任命了部门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缓解了,可新的问题跟着又来了。前台负责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不好伺候。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经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为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由于水的需求量不准、水井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用水的预测和念经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测评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机制。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个计算机系统,包括挑水统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挨上必死系统(简称IBS系统)、马上就死系统(简称MS系统)等,同时成立香火钱管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
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数 总不准确、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维护、二次开发。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 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门多、当官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N次关于减少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同时,为了精简机构、提高效 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改革研究部等部门。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问题在哪呢?有的和尚提出来每月应该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数据和报表,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系统打工。
寺院空前地热闹起来,有的和尚在拼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拼命念经、有的和尚在拼命 协调、有的和尚在拼命分析„„忙来忙去,水还是不够喝、香火钱还是不够用。什么原因呢?这个和尚说流程不顺、那个和尚说任务分解不合理,这个和尚说部门界面不清、那个和尚说考核力度不够。
只有三个人最清楚问题之关键所在,那三个人就是最早的那三个和尚。说来说去,就是闲人太多了!他们说:“整天瞎分析个屁!什么流程问题、职责问题、界面问题、考核问题,明明就是机构臃肿问题!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咱们仨自觉自律一点算了!如今倒好,招来了这么一大帮 傻B,一个个不干正经事还人五人六的,跟屎盆子一样甩都甩不掉!”.又过了一年,寺院黄了,和尚们也都死了。人们在水井边发现了几具尸体,是累死的;在寺院里发现了几千具尸体,是渴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