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外关系与大国崛起

时间:2019-05-13 08:1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外关系与大国崛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外关系与大国崛起》。

第一篇: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外关系与大国崛起

中外关系与大国崛起

一、英国崛起的重大事件与人物。

(1)宗教“异端”运动与威克里夫(14—15世纪);(2)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戏剧(16世纪);(3)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与牛顿力学体系(17世纪);(4)早期启蒙思想与霍布斯、洛克(17世纪);

(5)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掠夺与圈地运动)、《航海条例》、殖民战争与“日不落”帝国的确立(16—18世纪);(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代议制、内阁制、政党政治)的确立(17世纪);(7)英国工业革命、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瓦特蒸汽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与“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城市化的开始(18—19世纪);

(8)自由主义运动的崛起(1832年议会改革、自由党的崛起和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自由放任思想的盛行)(19世纪);(9)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达尔文进化论与法拉第电磁感应(19世纪);

(10)至二战前始终是世界金融中心(伦敦)(11)其他: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计划》、撒切尔主义(20世纪)。

二、美国崛起的重大事件与人物。

(1)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与资产阶级联邦体制与三权分立体制(总统制、共和制)的确立(18世纪);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富尔顿汽船(19世纪);

(3)南北战争与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起飞奠定基础(19世纪);

(4)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托拉斯与美国成为世界工业霸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争夺世界霸权,并与英国并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纽约)(20世纪初)

(6)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等)的出现(20世纪20—30年代);(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向社会主义阵营发起冷战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黄金20年”(20世纪40--60年代);(8)石油危机、经济滞涨、美苏争霸处于劣势、美日欧经济三足鼎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解体与中美关系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

(9)里根主义、克林顿“第三条道路” 与美国经济走向好转(20世纪80--90年代));

(10)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新经济”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出现与美国的“单边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三、美国的崛起过程,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美国崛起的成功经验与条件。

1.过程: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世界第一;一战后,美国开始争夺世界领导权;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2.重大问题:国家分裂和黑人奴隶制的存废;29~33年大危机;两次世界大战。

3.经验与条件: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善于利用和发展人才优势;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不断创新的经济制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扩大国内外市场;实现国家统一;勇于创新、善于抓住机遇;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土广阔、资源丰富。

四。、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1.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通过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地位:英国有“世界工厂”之称,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五、现今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为促进“和平崛起”所做的努力。1.原因:

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是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的需要;

③是为了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需要;

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

⑤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友好相处,是中国的对外政策;

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⑦自古以来中国就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A.古代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郑和下西洋);

B.近代中国深知和平的珍贵;

C.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盟与不结盟); ⑧“核时代”除和平崛起外,别无它途。2.努力:

①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③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⑤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⑥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如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进行裁军和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等;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如加入APCE、与欧盟、东盟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等,积极构建睦邻友好关系,如倡建上海合作组织。

六、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一1956年)的重大举措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①政治:结束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及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根基;

②经济:恢复了国民经济、建立了国营经济并开始工业化,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为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

③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树立国际地位奠定了外交基础; ④文化教育科技:提出“双百”文艺方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和《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为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2015中考历史复习重点:大国崛起

2015中考历史复习重点:大国崛起

一、英国的崛起

1、原因: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2)英国是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英国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英国崛起的表现

(1)18世纪后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2)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

二、日本的崛起:

1.日本的崛起过程

(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

(4)巴黎和会上,日本成为五个决策国之一

关键提示: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弱国变为强国的转折点。日本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扩张和掠夺,是日本崛起的主要途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大国,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是其标志。

2.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对日本的抑制

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严重的冲突,同时也威胁到英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抑制。

3.日本法西斯的崛起

(1)1931年,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2)1936年,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势力达到鼎盛。

4.战后日本的再次崛起

(1)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当前的联合国改革中,日本为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西欧的崛起:

1、原因:(1)战后美国的经济援助。

(2)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政策。

(3)重视科技,培养人才。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4)走区域经济联合之路。

(5)良好的经济、科技基础。

2、表现:(1)1967年成立欧共体。

(2)1993年创立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四、美国的崛起:

1.美国崛起的过程

(1)经过独立战争,美国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经济的起飞扫清了道路。

(3)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5)两次大战,远离本土,大发战争财。

(6)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得到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

(7)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2.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与演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但在巴黎和会上没有达到目的。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海军力量,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达到了抑制日本的目的。

(2)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①条件: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②表现:操纵联合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主要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后期,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同美国展开竞争,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③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和日本,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④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3)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霸权地位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提高,妄图建立一个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近年来,美国对外政策上的霸权主义倾向又有所增强。

五、中国的和平崛起: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顶住了西方的压力,政治局势稳定,经济高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2)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作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3)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国际贸易不断拓展。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强大力量,中国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

2.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崇尚和平、反对暴力和战争。②中国致力于睦邻友好和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③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国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六、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1、建立与本国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

3、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发展经济。

4、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与交流。

5、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6、不断改革创新。

7、殖民扩张与掠夺。(中国除外)

七、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1、从国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的政策。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

3、重视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5、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尽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篇: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大国崛起_2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大国崛起

一.热点背景

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2007届高考和2008届高考都十分重视对“大国崛起”问题的考查,预测2009届也不例外。二.考试说明

1.英国的兴衰:

(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

(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揭开序幕的标志、主要技术成就、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工业革命的影响);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4)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世界工厂”地位丧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5)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西欧经济的逐渐恢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2.欧洲大国法国:

(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拿破仑对内措施、拿破仑对外战争及意义)。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

(3)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4)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西欧经济的逐渐恢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3.美国资本主义持续发展:

(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美国的建立(共和政体的确立)。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4)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霸主地位衰落;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美国的基本态势。

(5)多极化趋势: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华尔街金融风暴。4.德国三落三起: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3)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欧共体的形成。5.亚洲强国日本: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武装倒幕;改革的目的、内容、成功原因和影响)。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3)中国抗日战争。

(4)二战后的两极格局: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谋求成为政

治大国。

6.扩张野心强烈的俄国: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2)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与问题;评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二战的两极格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改革和挫折;美苏争霸(三阶段态势及其对苏联的影响)。

(4)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的过程、原因;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三.高考真题 01.(2006全国Ⅱ卷文综16)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在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02.(2006广东历史18)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文艺复兴 03.(2006北京文综22)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革命 ②废除封建制度 ③实施“大陆政策” ④推行“文明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04.(2007海南历史9)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足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05.(2008广东历史18)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06.(2008海南历史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07.(2008上海共同部分26)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 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

参考答案:AACCBCB 08.(2007江苏历史30)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4分)

答:政治: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实现。经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2)(3)(4)(略)09.(2008江苏历史23)(14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答: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答: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答:原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表现: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答: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启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四.预测演练

01.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一点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

B.没有经受文化复兴的洗礼 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 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

02.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03.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

B.自由主义的推行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

04.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新加坡在二战后的经济腾飞 C.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D.一战后德国重新崛起

0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1)材料一中,英国获得“非常特殊的位置”的原因是什么?

答:(从英国工业革命和对外殖民角度答题)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获得经济霸主地位,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凭借其实力,进一步奠定了

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2)结合近代中英关系的史实,驳斥材料一中的“兄弟之情”的说法。

答:(从近代史上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及其后果思考)驳斥: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中国的财富,发动侵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使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材料二 当一个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公司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先进零件的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和营销服务,余下的近4000美元才是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罗伯特·赖克:《国家任务》

(3)材料一中国际性生产分工与材料二中的国际性生产分工相比,各有何不同?

答:(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国际经济格局和分工程度等方面对比)①背景不同:材料一是建立在世界殖民体系的基础上的;材料二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②国际格局不同:材料一中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占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材料二反映生产分工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分工程度不同:材料一中国际分工相对简单,分为制造业与原料产地;材料二反映国际分工更加细密,深入到生产要素各个环节。

材料三 《新闻晨报》报道:2004年9月16日晚,在西班牙埃尔切市发生攻击并焚烧中国侨民鞋店的恶性案件,犯罪分子烧毁了价值100多万欧元的货物。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此次焚鞋事件?一位中国鞋批发商说:“一双不错的中国鞋运到西班牙后只卖5欧元,而西班牙生产的鞋最低价也要8欧元。”3欧元的差价,让中国鞋在西班牙市场赢得了巨大的优势。埃尔切被誉为“欧洲鞋都”,但近年来中国鞋大举进入该市,一部分规模小、技术落后的鞋厂纷纷倒闭。近30年来,该市制鞋工人失业率增长了30%。请回答:

(4)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什么困境?

答:(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及资金问题角度答题)发达国家面临劳动密集型产业衰退,工人失业等问题;发展中国家产品缺乏技术竞争力,严重依赖低成本竞争优势。

附:预测演练答案及解析

01.D 这实际上是分析西班牙在早期殖民扩张时代掠夺的原始资本外流的原因。

02.C 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思考17世纪英国“傲视全球”的原因。

03.C 1801—1901年英国农业人口比例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例上升的主因是工业革命造成的城市化进程回快。

04.B 和平崛起即是要反殖民、反霸权,通过改开与开放来崛起。

第四篇: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2011·黑龙江“五校联谊”期中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1.B 【解析】 “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说明各民主党派应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故选B。

2.2011·中山期末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论中国式民主政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新思想观念如“以人为本”、人权、法治、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等。新的思想观念引发了政治上的变迁,主要表现为()

①依法治国,并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②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

③建立服务政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④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2.A 【解析】 分析材料,本题依法治国,并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推行政务公开A项。

3.2011·皖中名校联考2007()

A.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

BC周年

D

3.C 【解析】 2007年”“紫荆”,199710周C。

4.2008年11月4日晚,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宴请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庆祝两会复谈取得新进展。陈云林以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首曲“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来比喻今天两会踏出的这一步,未来将创造两岸和平新局面。对陈云林此用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两岸关系是内部问题

②两岸关系虽然一波三折,但交流与统一是大势所趋

③两岸双方一直都在积极努力改善关系

④一笑泯恩仇,合作促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台湾岛内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存在意图分裂国家的“台独”势力,2000—2007年八年间主张“台独”的民进党领袖陈水扁执政期间,两岸关系空前紧张,具有50年执政经验的国民党在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又开始与大陆改善关系,故应该排除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5.2011·福州三中期中“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转,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5.C 【解析】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相关内容。从题干中“三通两制促和平”可以看出是对台政策,从“雨霁天晴”可以判断是对台政策的开始改变,而对台政策的开始改变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课标文综9.E1[2011·江苏卷] 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课标文综9.E1[2011·江苏卷] C 会后的感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第一次”说明深刻。

课标文综12.A3、天津卷]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

材料一(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

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课标文综12.A3、B1、E1[2011·天津卷] 【答案】(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2)阶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已实现全民普选。

(3)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解析】 是男人在城邦政治中的地位,第(2)问,“阶段”根据材料中的时间顺序很容易概括;从100多年的时间,英(3)问,从1953年以到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变化,这一变化事实上体现的是(4)问,解答本问的关键再到

课标文综19.E1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

A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课标文综19.E1[2011·浙江卷] D 【解析】 据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A项错误,A项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B项错误;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C项错误,D项正确。

第五篇: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2011·黑龙江“五校联谊”期中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1.B 【解析】 “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说明各民主党派应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故选B。

2.2011·中山期末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论中国式民主政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新思想观念如“以人为本”、人权、法治、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等。新的思想观念引发了政治上的变迁,主要表现为()

①依法治国,并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②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

③建立服务政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④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2.A 【解析】 分析材料,本题实际考查了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的新成就。依法治国,并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建立服务政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本题选A项。

3.2011·皖中名校联考2007年,一首《始终有你》的主题曲响彻华夏大地:“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荣。”其中“找对了路径”意指()

A.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

B.上海世博会喜迎八方宾朋

C.“一国两制”下喜庆香港回归10周年

D.澳门回归宣告西方殖民统治结束

3.C 【解析】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注意关键信息“2007年”“紫荆”,1997年我国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题干中《始终有你》是香港回归10周年大庆出现的主题曲,答案为C。

4.2011·湖南师大附中月考2008年11月4日晚,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宴请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庆祝两会复谈取得新进展。陈云林以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首曲“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来比喻今天两会踏出的这一步,未来将创造两岸和平新局面。对陈云林此用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两岸关系是内部问题

②两岸关系虽然一波三折,但交流与统一是大势所趋

③两岸双方一直都在积极努力改善关系

④一笑泯恩仇,合作促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台湾岛内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存在意图分裂国家的“台独”势力,2000—2007年八年间主张“台独”的民进党领袖陈水扁执政期间,两岸关系空前紧张,具有50年执政经验的国民党在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又开始与大陆改善关系,故应该排除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5.2011·福州三中期中“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转,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5.C 【解析】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相关内容。从题干中“三通两制促和平”可以看出是对台政策,从“雨霁天晴”可以判断是对台政策的开始改变,而对台政策的开始改变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课标文综9.E1[2011·江苏卷]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课标文综9.E1[2011·江苏卷] C 【解析】 本题以费孝通在第一届北平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的感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政治和社会变革的把握,以及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会场中人员服饰多样说明群众广泛性,他们共商国是说明了平等性,“第一次”说明深刻。

课标文综12.A3、B1、E1[2011·天津卷]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

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课标文综12.A3、B1、E1[2011·天津卷] 【答案】(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2)阶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已实现全民普选。

特点: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3)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第(1)问,“男人就是城邦”强调的是男人在城邦政治中的地位,回答时要指出雅典民主在民主范围上的局限性。第(2)问,“阶段”根据材料中的时间顺序很容易概括;从1832年到二战前,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英国才最终实现了普选,所以其特点可根据其时间跨度比较大来思考。第(3)问,从1953年以来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到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变化,可以看出农村地区的代表比例明显增加;这一变化事实上体现的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改革开放。第(4)问,解答本问的关键是要对以上几则材料进行对比,从雅典民主的缺陷到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民主制的逐渐完善,再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民主制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课标文综19.E1[2011·浙江卷]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课标文综19.E1[2011·浙江卷] D 【解析】 据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A项错误,A项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B项错误;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C项错误,D项正确。

下载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外关系与大国崛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外关系与大国崛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建议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建议 一、指导思想 2007年的高考刚刚结出,2008年的高三复习又开始了。高三备考复习采用三轮次复习策略,一轮复习原则上在春节前基本结束,以“导向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三个步骤(含五篇)

    高三学生在开学之初就做好高考一轮复习的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复习的进度。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一轮复......

    高考历史复习-材料与结论

    《金》P18-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B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答题模版和思路分析范文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答题模版及答题思路解析【高考必备】第一节 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要点总结(大全五篇)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要点总结 历史必修(Ⅰ)政 治 文 明 历程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要点总结(五篇范文)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要点总结 历史必修(Ⅰ)政 治 文 明 历程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1 第1课

    必修1 专题1 第1课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下图紧密联系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2.下图是国民党荣誉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指导练及答案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指导练(3)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名校联考)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