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47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11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2小题作答。共4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劳其筋骨,空乏其身。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虞美人》)
③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送元二史安西》)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2~3题。(7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它的联和
联都必须是对仗句。(3分)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8分)
①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②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无法附丽地飘荡。
③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④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⑤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⑥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⑦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绿得生机勃勃,绿得苍翠欲滴。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
⑧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⑨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唯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⑩与朋友相处,多年的相知,使我们仅凭一个微蹙的眉尖、一次睫毛的抖动,就可以明了对方的心情。假如我不在了,就像计算机丢失了一份不曾复制的文件,他的记忆库里留下不可填补的黑洞。夜深人静时,手指在揿了几个电话键码后,骤然停住,那一串数字再也用不着默诵了。逢年过节时,她写下一沓沓的贺卡。轮到我的地址时,她闭上眼睛„„许久之后,她将一张没有地址只有姓名的贺卡填好,在无人的风口将它焚化。
○11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掉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节选自毕淑敏《我很重要》)
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①段“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一句,强调了我们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突出了我们在父母心目中的唯一性。
B.第④段的意思是子女极细微的成功,父母都会把它放看作极大的成功,心里都会感到无比的喜悦。
C.第⑤段“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时父母内心的悲痛。
D.第⑥段中“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指的就是父母之爱,而第⑧段“相濡以沫的同道”则是指志同道合的工作者。
E.第⑨段中“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一句意在说明“童年”比“盘子”更珍贵。
F.文段依次从“我”对于父母、伴侣、子女、朋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很重要”的观点。
5.文段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对生命个体的价值、意义的思考和探索,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请结合原文,就比喻的修辞手法试举二例加以简要赏析。(6分)
答:
6.第③段写父母们都极其疼爱自己的子女,宁可自己承受十倍烈度的灾痛,也不愿让自己的子女遭受灾痛,你领略过这种伟大的爱吗?请结合你的现实生活、感受写成一段抒情性文字。(100字左右,6分)
答:
阅读下面实用文段,完成7~9题。(18分)
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的聪明用功学习,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实在太多了。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为的就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窖淋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割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拔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梦。这些梦直到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我得看许多业已由于好询问别人,以及好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结果能逃学时我逃学,不能逃学我只好做梦。
(节选自《沈从文自传•一本小书和一本大书》)
7.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如实地把自己的逃学经历展示出来,情感抒发真诚感人。
B.“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一句,是说作者已不满足家乡这个世界,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C.作者不想上进,只是爱玩,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感到很难过。
D.“无数稀奇古怪的梦”是指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
E.从“古怪事情实在太多了”可见,逃学其实使“我”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F.作者从逃学中找到无穷的乐趣,所以对此深感骄傲和自豪。
8.“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这句话有何含义?(4分)
答:
9.根据文段,参考下面补充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感受,谈谈你对“逃学”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理据,有分析。120字左右。8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陈颖)4名中学男生带着1000多元积蓄,瞒着学校和家长从河南省到重庆后直奔网吧,父母苦寻一星期无果后向当地警方报警。昨日凌晨,接到河南省公安厅发来协查请求急电后,渝北区黄泥塝派出所民警将4男孩找到。
——摘自2006年3月27日《重庆时报》
材料二:
1991年北京、上海、河北、江苏、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等八个省市,对1983名违法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91.5%的人有过逃学的经历,而尤以14至16岁为逃学的高峰期,这正好是在中学阶段。
——摘自《中法网》
答: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53分)
三、语言表达(13分)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
B.在华罗庚的培养下,数学研究所不断涌现出良莠不齐的人才。
C.留梦炎一见文天祥,就迫不及待地推销他的不倒翁哲学。
D.如果我能依据一些其有效性在我看来是毋庸置疑的命题来加以证明,那么我就完全心满意足了。
11.下面都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04年全国高考I卷)
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____。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04年广东高考卷)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一段文字的四处划线语句中,三处有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6分)
①“管住自己” 是极为十分重要的,②有了它 , 你绝对会成功 , 没有它 , 你也许不会成功。试想,连自己都管不住的人,还会有所作为吗?③“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④让我们管住自己”,作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吧!
(1)第 句,改正:
(2)第 句,改正:
(3)第 句,改正:
四.写作(40分)
1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昔日呀呀学语的你,今天已成为一个懂事的高中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充满着悲伤感慨,还是充满着欢欣喜悦?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不要写成诗歌)。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⑤不得抄袭。
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1.①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七言律诗
颔(第二)
颈(第三)
3.本诗前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而尾联笔锋一转,直抒胸臆: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而自己要为拯救祖国而死,要把自己的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地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这就是本诗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主要原因。
4.D、E(D第⑧段中的“相濡以沫的同道”不是指志同道合的工作者,而是指夫妻中的另一方(伴侣);E第⑨段中“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一句的用意不是说明“童年”比“盘子”更珍贵,而是说明我们绝不能让孩子“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
5.答案举例:
(1)第⑦段“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一句,把“我们跟伴侣的紧密关系”比作“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夫妻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深情。
(2)第○11段“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掉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一句,把“相交多年的密友”比作“沙漠中的古陶”。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密友的弥足珍贵。6.(略)
7. A、D(B项,“在我面前的世界”应指现实的世界,而“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则是指我幻想的世界,并非指外面的世界;C项,文中作者没有说到“感到很难过”;E项,逃学正给了“我”许多学习的机会,使“我”掌握了许多“新鲜事情、新鲜东西”;F项,作者虽从逃学中找到了乐趣,但并未对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8.①“我”经常逃学;②“我”天资聪颖,对学习应付自如。
9.参考观点:①逃学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②逃学是家庭过分宠爱孩子的必然结果;③逃学是管理不善造成的;④逃学是因为学生(自己)的自制力太差。只要能提出合情合理的观点即可;⑤逃学是因为学生(自己)好奇心强。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按下述评分说明评分。若考生完全是照抄文段内容或补充材料,则不给分。要求考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评分说明:观点,2分;理据,2分;分析,2分;语言通顺,2分。
10.B(“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并非指层次不同,用在这里不恰当,课文中用的是“出类拔萃”。A项,玉树临风: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C项,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D项,毋庸置疑:不必怀疑。)
11.例:第一题
树一代新风 大地气象新
第二题
牡丹剑兰杜鹃 均为广东名花
12.第①句重复啰嗦,删去“极为”(或“十分”);第②句不合逻辑,把“绝对”改为“也许”,把“也许”改为“一定’(或“绝对”);第③句语序不当,把“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换。
13.写作
(略)
第二篇: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卷1.doc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
班别:姓名:分数: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中断中兴中看话不中听中庸之道 .....
B.间隙间日间断居间调停间不容发 .....
C.供养供销供职供不应求供认不讳 .....
D.思量测量量力量入为出量才录用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广大发扬光大毅志吃一堑长一智
B.委屈委曲求全意见百闻不如一见
C.敲诈敲诈勒索 不智患患在信用之不至
D.成功记日程功人事桃花流水在人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 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②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你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于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
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
4.下列各句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他在个人爱好方面别无长物,只是爱好读书而已.....
B.地基没打好,匆忙施工,房盖了一半,又推倒重来,真是欲速则不达。......
C.政治文明与十五大提出的 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是一脉相承的,但有重大创新.....
D.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成为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必然选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阿盟秘书长穆萨说萨达姆被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命运应该由伊拉克人民决定。
B.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强大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
C.经过几年试行,实践证明,颁发考试大纲有利于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也有利减轻考生不 1
必要的负担。
D.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戏剧中悲喜剧的界限,大大地增强了情节丰富性和生动性。
6.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3分)
A.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剧中它主要具体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冲突。
B.《雷雨》的标题既是实行,又有象征意义.说明故事发生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也
预示着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大雷雨即将到来。
C.王实甫,元代前期杂剧作家,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社会礼教为题材,如《西厢
记》塑造了崔莺莺等妇女形象。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和小说作家。
二、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7—10题。(每题3分,共15分)
鲁: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周: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鲁:旧衬衣?
周: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要哪一件?
鲁: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
周:(惊愕)梅花?①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低声)是你? ②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③ ⑤
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
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④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
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7.①处周朴园“惊愕”是因为:
答:
8.②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答:
9.对③④两句舞台说明该怎样理解?
答:
10.⑤处鲁侍萍关于“命运”的说法,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她只好相信命运,认为命运不好。
B.虽然她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实际上并不相信命运,以她的阶级地位来说,是对旧社
会、旧制度的不满和控诉。
C.她把自己的遭遇归于命运,这是她的思想局限,可是她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对于压
迫者就必然产生本能的鄙视和积极的反抗。
D.她在苦水中挣扎,悲叹自己命运的乖戾,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她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11. “三十年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A.你终于找到我了,我还是没有躲过你的追寻。
B.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C.你到我这里,还有什么用呢?
D.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威胁。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幕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2.前人在评价诗歌表现手法时,有所谓“乐景写衷情”的说法,本诗就含有这种手法.请
指出本诗的 “乐景”与“衷情”,并简要分析二者是如何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
答:
三、积累与运用。
13、评价戏剧人物.你最喜欢下列人物中的那一位,并说说理由。(5分)
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崔莺莺红娘哈姆莱特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①.,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哀吾生之须臾。
④.三顾频烦天下计。
15.语用题12分
①.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添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
古人类学是研究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 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答:
②.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4分)
□□□□□□□□□□□□□□□□□□□□
③.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联对出下联。(4分)
扫千年旧习,;祖国江山好。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事件,有些事件远离你的视线,比如伊拉克战争;有些事件发
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非典”。但这些事件有意无意间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并带给我们
心灵的感悟。
请你结合自已生活中发生的某一(或某些)事件,以感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
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参考答案
1.A2.B3.D(①句所选项中的“终止”指结束,停止〈活动〉,侧重完全结束,而“中止”指中途停止,侧重中途停止。②句中“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侧重“物”,而“蜕化”指腐化堕落变质,侧重人及人的品质。③句中“不免”指免不了,侧重旧地重游,不免想起往事;而“难免”指不容易避免,侧重某些未做过的事)
4.A5.D6.D
7.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8.表现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
9.由“悲愤”、“怨恨”这些舞台词表现出鲁侍萍对周的所做所为的不满,表现了她性格
中刚直的一面。
10.D11.D
12.“乐景”就是由“红叶青山”构成的艳丽画面;“哀情”就是离别的哀伤情感。这两
者看似不协调,但两者恰恰构成一种反衬:景色越美,越能显示出欢聚的难舍和离别的难堪。
13.略。只要分析合情合理,并能自圆其说,即可得满分。
14.①落霞与孤鹜齐飞②同是天涯沦落人 ③羡长江之无穷④两朝开济老臣心
15.①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②略。③树一代新风;大地气象新;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第三篇: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测
横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
横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
横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
横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窗纱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和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消沉的特点。
《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是人通过一系列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节奏,表达了诗人对于母校的眷恋之情。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如《沁园春·长沙》的豪情壮志,《雨巷》中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于所求不可得落寞、惆怅的情绪和疑似微茫的希望,《再别康桥》的眷恋之情。
2.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3.学习诗歌鉴赏重点多种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沁园春·长沙》
2课时
2.《诗两首》
各1个课时,共2个课时
教学建议: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情感抒发是诗歌最重要的美学特征,而有些诗歌情感比较含蓄隐晦,故非反复诵读、相互交流,就无法理解诗歌。诗歌鉴赏是读者走进读者,探求真知的精神活动,解读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又不机械对应;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注意表现形式和技巧,要着眼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性。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三维目标
1.2.3.4.掌握词的相关知识,了解《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背诵、默写,并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极富表现力的语文,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学习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建议:
一、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二、知人论世,通过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主题,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
三、学法指导
1.语言比较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的意象,把握词中的情感。2.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的比较
达标测评: 基础达标题
1.补充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朱茵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寥廓(liāo kuó)百舸(kâ)... 碧透(bì)橘子洲(jú)..B 遒劲(qiú jìng)沉浮(fú)... 携带(xiã)竞自由(jìng)...C 峥嵘(zhēng ròng)碣石(jiã)..... 挥斥(chì)岁月稠(chòu)....D 惆怅(chòu chàng)遏制(â)..... 沁园春(qìn)万户侯(hòu)...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4.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E.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中等达标测题
5.下列是对于《沁园春·长沙》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岁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景中含情之处,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热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D.本词中“立”“看”等词看出来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8题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6年6月 6.下列对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时任宏伟的气概和开阔的胸怀。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是人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诗人迎击风浪,激流勇进的革命精神。C.“子在川上曰”的“子”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对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就像这流水一样。”
D.“不管”和“胜似”写得很有气魄,恰如其分地将一位伟大政治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报读不畏艰难险阻,充满自信的大无畏精神表现出来了。7.“截断”中的“巫山云雨”是指()
A.巫山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
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朝为云,暮为雨。8.对这首词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通过卸载大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作者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碣石事物发展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片写游泳,下片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作者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的情景,自然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一日千里,衔接自然。
D.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成果。
难度拓展题
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做以下各题。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9.依次写出这首词押运的字。
答:
10.毛泽东出生于湖南,可这里说“千里来寻故地”,该怎样理解?
答:
11.摘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
答:①写景的句子:
②景物的特点:
12.谈谈你对“过了黄洋界(黄洋界,在井冈山西北,地势险要,是当年红军的五大哨口之一)险处不须看”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1.(1)怅寥廓
(2)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2.A 解析:“舸”应读gě
3.B解析:设问句,答案在下片中
4.D解析:A.“主沉浮”是动宾结构的词组,不能断开;B“岁月稠”是主谓结构,不能断开;C.“万户侯”是偏正词组,不能断开。
5.D解析:“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一起战斗的战友”
6.C.解析:“子”就是孔子
7.C.解析:巫山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巫山云雨”就是指长江上游的水。
8.D解析:“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两句化用神话传说,衬托出人间的巨大变化,以自豪和喜悦的心情,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前景。所以,D项中“作者希望巫山女神健在”错。
9.山、颜、端、看、寰、间、还、攀
10.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过了38年重游,所以这么说。11.①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②生气蓬勃,充满活力。
12.不仅是说黄洋界是井冈山的最险处,过了此处,其他地方就不用看了;也是说经过了革命战火严峻考验的中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是任何艰难险阻也吓不倒的。
《诗两首》
《雨巷》 三维目标:
2.知人论世,了解戴望舒,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请。3.品读诗之韵律,品味诗之意象,领悟诗之意境,体悟诗之真情。4.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建议:
1.加强诵读。教师可借助声像资料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播放江南雨巷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这些画面进行诵读。
2.《雨巷》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朦胧,教学时需联系背景作一定的解读,允许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3.这两首诗受西方诗歌中的建筑美学影响颇深,分析诗歌诗,可从诗歌的结构出发,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4.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散思维。
《再别康桥》
三维目标
1.2.3.4.了解徐志摩简历及创作风格。
通过教师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品读诗之韵律,品味诗之意象,领悟诗之意境,体悟诗之真情。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建议: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达标测评: 基础达标题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浮躁(zǎo)
竹篙(gāo)
彷徨(páng huáng)....B. 漫溯(shuó)
寂寥(liáo)
彳亍(chì
chù)....C. 颓圮(bǐ)
青荇(xìng)斑斓(bān lán)....D. 装载(zǎi)
悄寂(qiǎo)
巷道(hàng)...2.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1)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在那_____,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颗大星在天边出现。
(2)古今人也都赞赏“敲”自比“推”字用得好。其实_______。
①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
②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 ③这不仅是意境上的分别,用时也是文字上的分别 ④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用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阅读与品味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3~4题。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3.简要分析第二小节在思想感情上的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运用。
答:
4.《雨巷》诗首尾两节只有两个字不一样,请具体分析作者采用这种写法的原因及艺术效果。
答:
5.对《雨巷》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正是“风雨如磐”的社会的缩影。
B.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但又不断探索着、追求着的知识青年。
C.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丁香姑娘,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又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D.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绝望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中等要求达标测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20题。
网
赵丽宏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
网住大陆,也网住海洋„„
幸好,那并不是真的,否则,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
呵,在我清醒的视野里,大海,是那样的自由和宽广,任你遨游,任你飞翔!
网哟,它应掌握在我们手中,撒出去,为祖国收起宝藏!7.填空:
(1)诗歌的开篇,作者面对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的“巨大的网”,神思忽动,浮想联翩:由 的“网”延伸到 的“网”,由 的“网”延伸 到的“网”。
(2)这篇文章通篇运用了 的手法。“为祖国收起宝藏”在全诗末尾,起到了 的作用。
8.读到“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这一诗句,你会有哪些联想?
答:
9.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请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答:
【参考答案】
1.A解析:B.“溯”应读sù;C.“圮”应读“pǐ”;D.“载”应读“zǎi”。2.B解析:(1)句填入语句在句中作时间、地点状语,所以用名词性词语较为恰当,应选②;(2)句填入的语句按逻辑关系,应选④。
3.上节中以丁香作为整首诗的中心意象,这节中则用丁香的“颜色”“芬芳”“忧愁”等来反复加强诗人心目中那位“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并且以她“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来展现作者自己的情感。在艺术手法上,则采用了排比、顶真、双声叠韵回环复沓的方式,构成了铿锵而又舒缓、飘忽而又蕴藉的韵律,具有强烈的音乐性。4.这两节诗仅第四行所用的两个字不一样。首节是“逢着”,表明“我,所希冀和追求的目标尚未出现。这目标就是“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中间五节诗描写了“我”与“姑娘”相逢又离失的经历之后,结尾一节换用“飘过”,表明往事已经过去,但这种经历仍然时时被我回味,在我的记忆中重现。另外从结构上看,首尾两节的照应使全诗显得工整完满,余韵悠长。5.D。6.(1)眼前 视野外 实际 思想上(2)比喻或象征 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
7.提示:诗人不会无端地有这种关于“网”的感受,因为毕竟有过一段“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的日子(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文革”那场浩劫),而且是我们刚刚翻过去的那一页历史,所以他虽然没有一个字触及那段历史,但读者仍然可以从诗中探寻到这种有历史感的思考。在“地图”上看到的经线和纬线是有形的,而那段历史造成的“在网里彷徨”的生活却成了无形的存在,历史不会把它遗忘。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表达了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感受。接下来诗人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要成为“网中奴隶”,而要从网中挣脱出来,享受自由并且要把网变成我们手中的工具,“为祖国收起宝藏”,联想自然且升华主题,“卒章显志”,不落俗套。
8.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构思精巧。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重复,因为人与“网”的关系变了。起始是网中人,所以企盼自由;后成为网上人,所以勇担社会责任。
第五篇:(粤教版必修一)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2016—2017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省教育厅及本校教学工作为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必修
一、必修二。诗词鉴赏重点在于掌握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散文教学重点是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现技巧;选修单元的教学主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三、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一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本年级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因此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应该在继续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上以高考为指导方向进行一定的备考训练。
2、学生分析:
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一上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
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三、工作重点:
1.抓好常规,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让集体备课落得更实。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
2.精心设计、科学实施高一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提高语文能力,强化语文素养。
3.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探索“欢乐课堂”教学新模式。
4.夯实基础,强化古诗文和文言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进一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高一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5.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具体措施:
1.统一教学计划、教学进度。2.形成备课组教学自控机制。
(1)每周四利用时间固定地进行集体备课,定人定课交流备课设想。(2)组内经常轮流听课、评课,切实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3.积极开展语文学科活动:
(1)利用学科自习时间进行知识充电。
(2)配合课文的学习活动或结合传统节日,收集古代描写或反映这个节日情景的诗文等开展语文活动。如中秋节的诗文诵、国庆节的讲古代爱国故事、诵古代爱国格言等。
(3)利用好“读书周”活动,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4.作业批改坚持创新,练习设计重科学。大作文6篇(双周),详批详改,要求有尾批或两处以上的眉批。小作文以作业练笔的形式出现,每周至少一次,查阅,打等第。鼓励学生自我创作和课外积累。
5.组内示范课(公开课)的有效开展。积极有效的提高年轻教师的进步速度。特别是在听课和评课这些环节上,应给予引导和帮带。
6.做好优秀生的辅导,抓好成绩差的学生的具体指导工作,使班级稳定。7.认真做好月考、期中考的制卷、阅卷、讲评工作。
8.每单元教学之后,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文体特征,做小专题复习,为高一复习打下基础。教学进度适当加快,为高一复习提供更多的时间。
9.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认真完成各自所承担的科研任务,此外,本学校要加强小专题研究,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提炼一个校级课题,研究时间6个月至1年。
韩学早
2016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