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招呼的礼仪要求
招呼用语言表示的是打招呼人与被打招呼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关系。如果遇到熟人打招呼或别人给你打招呼,你装作没看见,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一)称呼礼节的要求
1.称呼要看对象
对不同性别的人应使用不同的称呼。如对姑娘可称“小姐”、“小姑娘”,对男士可称呼“先生”、“师傅”、“同志”等。
对不同亲密关系的人使用不同的称呼。如对亲密度很高的人可以称呼小名、绰号等,对亲密度低的人则不适宜。对不同国籍的人采用不同的称呼。
2.称呼要看场合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对方的称呼都是与其环境相对应的正式称谓。例如一位姓陈的先生,在下级向他汇报工作时称他“陈书记”(他的官衔),同事和他交往时称“老陈”,年轻的工人在车间里称呼他“陈师傅”,他的亲密朋友在与他私人交往时称呼 “陈大哥”,妻子在家里称呼他“当家的”,有人对他不满时会称他“姓陈的”。
3.称呼和身份、修养有关
例如一个农民对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士不会称呼“先生”,而多半会按照自己家乡习俗亲热称呼“大哥”之类,在这里他没有考虑到称呼的时宜性。
(二)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称呼
对男士的称呼:最普遍的称呼是先生,表示严肃的态度和对于对方的尊重。
对女士的称呼: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称太太、夫人;不明确者称女士。表示对女性的尊重,表明了对方的社会地位。
对身份高的人的称呼:在官方场合要称其职衔;对有学问的人称呼学衔;对有世袭头衔的人称呼头衔。
一)招呼的基本要求
1.得体
中国人见面较喜欢互相问候,而且越是先问候别人,越显得热情、有教养,知礼、明礼。例如工作中最普遍的是“你好!再见!”等话,有时再加上一句恰当的称呼,如:“王师傅,您好!”“李老师,再见!”就会显得亲密。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招呼、问候的语言愈丰富,但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主动的态度。
2.适度
(1)与场合相符。选择招呼的方式、语言要考虑环境、场合因素,生活场合、关系密切的人之间可以运用轻松、随意的招呼方式和语言,而在工作、社交乃至国际交往中就应该选用较正式的招呼方式和语言。
(2)与自己的身份相符。通常问候之后,人们会很自然地行见面礼,以示友好。这时你要注意依照自己的身份来选择是否施礼或行哪一种的礼节。如办公室的普通职员面对高级别的来访或洽谈业务者,一般不需要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驱前行礼。即使需要,也要以本民族的见面礼节形式为佳。
二)打招呼的一般规则
男性先向女性致意,年轻的不管男女均应首先向年长者致意,下级应向上级致意。两对夫妇见面,女性先互相致意,然后男性分别向对方的妻子致意,最后男性互相致意。
在大街上打招呼,三四步远是最好的距离,男子可欠身或点头,如果戴着帽子须摘去。与人打招呼时,忌叼着烟卷或把手插在衣袋里。
女性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均应主动微笑点头致意,以示亲和。
对熟人不打招呼或不应答向你打招呼的人都是失礼的行为。
与西方人打招呼时避免中式用语“你上哪儿去”“你干什么去”等,在西方人看来,有涉人私事之嫌,是失礼的语言;更不应说“吃饭了吗”,否则被误认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吃饭。
与少数民族及信奉宗教的人打招呼应根据当地的宗教信仰及招呼习惯。如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打招呼,首先应用“真主保佑”以示祝福,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及误解,而影响双方的正常交往。
(三)常见打招呼用语
1.“你吃了吗?”
这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比较普遍的招呼语。“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大多数劳动都求的就是能够吃饱肚子。因此,问对方有没有吃饭便是对方的一种关心。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饭问题已经得以解决,然而,“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却流传了下来。但是,现在的这句招呼语基本上没有了原来的意思。它只是一种形式,不再包含原来的内容,问声“你吃了吗”也单单是一种招呼,表示“我看见你了,跟你打招呼呢。”至于对方真得过且过吃饭没吃饭,都是无关紧要。所以,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你吃了吗”的问话逐渐被新的招呼语所代替。
使用这保存招呼语时要特别注意场合,在卫生间打招呼,显得语言极其贫乏,彼此也显得尴尬。
2.“你干什么去?”
这也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招呼语,与对方擦身而过,为了表示看见了对方,以此语代替一切语言。至于对方干什么却都无紧要,只是表示一种问候。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没有这种招呼语,因为“自己干什么”是属于个人的隐私,他们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的私事。这句问候语出现在中国,也反映了国人的一种心态,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句话也将逐渐被新的招呼语代替。
3.“你在哪儿发财?”
这是中国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问话。在中国漫长历史中“君子重义不重利”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入,“利”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促使全国人民奔富裕,并以“发财”相互祝福。所以,这句招呼语如实反映了近几年来从上到下以经济为中心奔富裕的文化心理,折射出初得温饱后人民的更高追求,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4.“你这段时间忙吗?”
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都在为事业,金钱,生活而忙碌,奔波。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喜欢用“你这些时间忙吗”问候校友,同事,特别是年龄相当者。觉得这一问候语,既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又显得很文雅,不俗。问话人对对方工作忙不忙并非实质性的了解,重在招呼。若对方回答“很忙”,问话人如果不再问一句“忙什么”显得又不礼貌了。
5.“你好”
这句招呼语简洁明了,通用性强,同时又是对他人的一种祝福,因此,这句话解放以后经常使用,如今也常出现在经济发展,不同社会群体交往频繁而人际关系又比较松散的开放型社会中,特别是在一些城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都来去匆匆,以前那种交谈型的招呼语已经不适用了,彼此见面时一声节奏明快的“你好”,同时伴以微笑,点头等致意方式便是礼貌之极。所以,这是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招呼语。
---本文由gagamatch交友网整理
第二篇:礼仪:打招呼
小班礼仪教案《打招呼》
小四班
张海霞
设计思路:
刚进入小班的孩子,从小家庭走向了大集体,要慢慢的学会基本的交往和沟通,与人“打招呼”则是孩子一日活动中最基本、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集体生活还不太适应的小班孩子,处于紧张、害怕、陌生的情绪中,和人主动打招呼的意识很薄弱。因此通过本次集体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养成主动与人打招呼的意识,做个文明礼貌的受别人喜欢的孩子。
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地和不同的人打招呼
2、体验与人打招呼的快乐。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邀请大班孩子表演)
2、录相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和小动物打招呼
1、今天来了几个新朋友,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大班孩子情景表演,幼儿观看。
3、你看见谁了?(逐一请出小动物)
4、谁愿意来和小动物打招呼?
(二)和幼儿园里的大朋友打招呼
1、来幼儿园的路上会遇见谁?你会和他有礼貌地打招呼吗?
2、播放录象(逐一和不同的大朋友打招呼,体验相互打招呼的快乐)
3、小结:和人打招呼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要做个有礼貌的别人喜欢的好孩子。
(三)分享打招呼的快乐——吃糖果
1、客人老师今天也带来了甜甜的糖果,要给喜欢和人打招呼的宝宝尝一尝。
2、孩子们和客人老师打招呼,分享糖果,体验相互打招呼的快乐。
第三篇:打招呼的礼仪与学问
打招呼的礼仪与学问
打招呼这一看似稀松平常的小节之事,却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态好坏和素养高低。一声招呼,一声问候,给别人送去关照,给别人带来尊重;一声招呼,一声问候,打开自闭的心灵,放飞心中的梦想,给自己带来自信,带来帮助,带来成功。善于问候,高品质沟通,将拉近您与同事、领导、下属的距离,使您的人生从此变得更精彩,事业变得更成功。我开博即将满年,十分感谢朋友们一年来给予的关怀、关注和厚爱,现择录网络中几段关于打招呼的段子献给朋友们!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收获,带来福气。
一、学会主动打招呼
打招呼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沟通心灵的方式和增进友谊的纽带,所以,绝对不能轻视和小看打招呼。而要有效地打招呼,首先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跟别人打招呼。
主动打招呼所传递的信息是:“我眼里有你。”谁不喜欢自己被别人尊重和注意呢?如果你主动和单位的人打招呼持续一个月,你在单位的人气可能会迅速上升。
见了领导主动打招呼,说明你心中敬重领导;见了同事主动打招呼,说明你眼里有同事;见了下属主动打招呼,说明你体恤下属。永远记住,你眼里有别人,别人才会心中有你。
1.主动打招呼不等于低三下四
有人认为,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代表比别人低下,其实恰好相反,主动打招呼说明你有宽广的胸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民间有句俗话:“大官好见,小鬼难缠。”大官随和易见,主动跟下属打招呼,是其自信的表现;小官故意端架子,正是他生怕别人不承认他的权威,这也恰恰显示出他的不自信。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自信,那么我们就应该首先养成主动跟别人打招呼的习惯,从今天开始,见到单位的同事和领导,主动向他们打招呼:“您好,小王!”“您好,李总!”不久后,你就会给别人留下自信热情的印象。
2.主动打招呼是职位升迁的通道
同时进入单位的两个年轻人,一年后一个升为了部门经理,另一个却还是普通员工。他们职场命运的差异并不是因为能力有多大差别,而是因为日常处事细节的差异。前者见到领导和同事都会主动打招呼,因此给大家留下了热情自信的印象;而后者见了领导躲着走,见了同事装作没看见,因此给同事和领导留下没有礼貌、不合群的印象。如此一来,职场命运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也是意料中的事。你不主动向领导和同事打招呼,对他们来说并无任何损失。对于领导来说,有很多人想去结交他,也不少你一声问候,可是对你影响却大了,你不仅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和赏识,也不能和同事拉近距离,在这样的状况下怎么会得到提升呢?
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不仅让别人心情畅快,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你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领导赏识、同事认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你自然会有很好的发展。
3.主动打招呼创造美好环境
在发达国家,当别人为你提供服务和帮助时,你要给对方小费,但是在中国,小费并不普遍,因此,为了表示对周围为你提供服务的人的尊重,主动打招呼是中国式的小费。
见到小区保安主动打招呼:“您好,今天是你值班啊,辛苦了!”这时,小区保安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站姿更加标准,下一次见到你时,他很可能会主动帮你提东西;见到邻居时点头问候,一句简单的“您好”会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和睦的邻里关系;见到公司的保洁阿姨,主动问候:“阿姨您好,您把地拖得真干净,都可以当镜子使了。”你的一句问候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还有可能换来更加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
4.主动打招呼要特别关注被冷落的人
对于那些被冷落的人,一声主动的轻声问候对他意义非凡。例如有些领导在位时被人前呼后拥,别人见面都主动和他打招呼,而退休之后“门前冷落车马稀”,他便更加在意别人对他的问候。这时,一个问候对他非常珍贵,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动打招呼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另外,在社交场合,一些普通的参与者经常被冷落在一旁,而人们只关注显赫的成功人士,此时,我们应当用主动的关心和问候去融化普通参与者内心的冰山。比如,在餐桌上,除了赞美老总之外,还要顾及司机,一句“张师傅车开得很好”,会让司机开心,老总也会觉得你做事周全,因为“强将手下无弱兵”,赞美一个人的下属,其实也是变相地赞美这个人。
5.打招呼的方式可以灵活机动,多种多样。
有的可以问好、问安,有的可以祝福,有的可以握手,有的甚至可以拥抱,有的点头,有的挥手、招手,有的微笑,有的喊一声,有的唉一声等等。打招呼的时候,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表示出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如在行走的过程中,打招呼时,或是停下脚步,或是放慢行走速度;如骑自行车的时候,或是下车,或是放慢行驶速度;在室内或非行进过程中时,或是起立,或是欠欠身,点点头都可以。但是,不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打招呼的时候,都要面带微笑,眼睛看着对方,表示诚心诚意地向别人奉上一个见面礼,不是敷衍了事,客套一番而已。
二、要尊重别人的问候
2008年12月的一天,小张晚上加班完毕,在电梯遇见一位老人。老人和气地问他是哪个公司的?小张瞟了他一眼,没有理睬。老人第二次问他,他才说是期货公司的,并反问“有什么事吗”。事后,小张才知道这位老人是集团公司董事长。于是,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小张就像《小公务员之死》里的切尔维亚科夫,一直提心吊胆。不同的是,小说里的将军早就忘记了切尔维亚科夫曾经打喷嚏溅着了他,而小张的董事长却一直耿耿于怀,最终砸了他的饭碗。
董事长要小张辞职的理由很简单:“素质不好,不适合做期货”。分析起来,小张的性格可能不够外向,如果做销售或者公关显然不合适,然而做期货其实并不需要乐于同陌生人交谈的性格,事实上,小张的业绩不差于同期进公司的同事,这个理由显然站不住脚。之所以时隔一个月,大老板依然不肯原谅反复道歉的小张,还是其自尊心太强——由于地位高,平日很少受冷遇,因此小小的伤害都会被无限放大,难以释怀。
别人向你打招呼时,要向别人认真地、及时地、热情地回谢。把“谢谢”二字说得恰到好处也很有学问,口与眼要紧密配合,嘴里说:“谢谢”时,眼神里一定要表现出出于真心,不是漫不经心地随便应付一句。否则,毫无表情,连看都不看一眼,就随便敷衍一句,别人立刻会感到你的虚伪,从而会从心底里泛起反感和不快,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回谢之意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人多的时候,要向大家致谢,或一一道谢,或一齐道谢,使每个人都感受到你的诚意。
三、员工躲着你 领导当反省
我刚上班的那一年,见人就爱打招呼。一天看到经理,热情地向他打招呼,却不料经理却眼皮也不向我抬一下,傲慢地从我面前走过去了,让我十分尴尬。从此有了心理障碍,远远看到领导就想避开。
过了一年,我换了单位。有一天,我到楼上办公室找人,远远看见局长。局长大声招呼我,我装着没听到,想溜之大吉,局长却走到我面前热情招呼,我又一次尴尬了,心想这下完了。不想局长乐呵呵地说:“大概在想什么心事吧?”他的话,一下子消除了我的心理负担。顿觉他可亲起来,害怕领导、时刻躲着领导的“领导心理障碍症”也消除了。
我觉得,领导不该为下属没同他打招呼大惊小怪,更不该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人家工作是否合格的高度。下属碰到领导不主动打招呼时,领导首先应该看看自己平时的举止是否有问题?是否居高临下,让下属感到害怕?我想,一个和气可爱的领导,一般下属是不会想法躲开他的,更不会发生你同他打招呼、他不理你的事情。
其次,如果下属真的比你的“架子”还大,也不要轻易下结论说人家“思维有问题”。我做领导时,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一个下属看见我,像没看见一样,“架子”很大从我面前走过。我感到奇怪,心想我这人平时还算是平易近人,同下属关系也还不错,她为什么不理我?是不是心里不痛快,或者走路想心事。过后,我开玩笑地问她:“你走路大概是目不斜视,一本正经的吧?”她听后大笑说:“我是高度近视眼,所以走在路上总是小心翼翼。”我这才恍然大悟——她不是故意不理我,而是没看见我。
在生活中,“视而不见”的原因是多样的。“思维有问题”的绝对是少之又少。领导和员工,在礼节上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平等、相互尊重,才有和睦相处的氛围。做领导,要有容人之量,如果员工不同你打招呼或者不搭理你,是否有客观原因?对这些,领导要了解,要反省。
第四篇:打招呼的方式礼仪教案
一、老师和小朋友们问好。
1、教师上前和每个小朋友握手进行问候“妮妮好、皮皮好、乐乐好……!”
2、教师提问“小朋友老师刚才在做什么呀?”(握手)
3、教师“嗯,握手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握手不能乱握,要用自己的右手握对方的右手,动作要轻,不能攥的太紧,时间不能太长,而且一般都是女士先伸手,男士不能先主动握女士的手,这样不礼貌。”
4、教师“那你们知道人们之间为什么要打招呼吗?”
5、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6、教师小结:打招呼是为了表达感情,表示礼貌。这样人们就会快乐,愿意在一起,可以说话聊天,一起吃饭,学习等等。
7、中国人除了喜欢用握手的方式打招呼,老北京人们见面时用膝盖碰对方的膝盖,表示问好。首先两个教师进行演示。
8、请幼儿两个人一组,对中国打招呼的方式进行讨论和表演。
二、教师出示外国人打招呼的图片。
1、教师出示:两个英国人一男一女以吻手的方式打招呼的图片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叔叔在亲阿姨的手)
3、教师“那你们知道叔叔问什么要亲阿姨的手吗?”
4、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
5、教师“你们看他们是中国人吗?”(不是,是外国人)
6、教师“恩,他们是英国人。他们国家在男士碰到女士的时候,打招呼的方法,就是要求男士要吻女士的手被,吻一下,轻轻拿起女士的手还要轻轻的放下。这是英国人最常用的打招呼的方式。”
7、教师邀请幼儿上前表演英国人打招呼的方式。
8、教师出示:两个毛利人一男一女在以碰鼻子的方式打招呼的图片。
9、教师:“这是两个毛利人,小朋友知道他们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了吧?”(在打招呼)
10、教师“恩,这个国家的人和英国人又不一样了,他们喜欢在打招呼的时候,相互碰碰对方的鼻子,但同样要轻,不然鼻子就要出血了。”
三、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象、创造还有那些可以打招呼的方式。
1、教师“小朋友们,现在就请你们开动脑筋,想出更多更有趣的打招呼的方式好不好。”
2、幼儿两两一组互动交流,教师边参与边观察。
3、小结:请小朋友说说你创造了哪些打招呼的方法?
四、播放音乐伴奏《找朋友》。
教师“让我们一起边唱边来找朋友,到了“敬个礼”的地方我们要把词改掉,换成其它打招呼的方式,每次都不能一样哦!看谁变得多,朋友认识的多。”
五、活动延伸:
了解一些国家和民族饮食方面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第五篇:礼仪要求
手势动作有礼仪
一般而言,手势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和空间轨迹等三个部分所构成。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被用以发挥表示形象、传达感情等两个方面的作用,基本手势:
垂放最基本的手姿。做法:一是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叠放或相握于腹前;二是双手伸直下垂,掌心向内,分别贴放于大腿内侧。
背手多见于站立、行走时。做法是双臂伸到身后,双手相握,同时昂首挺胸。
持物即用手拿东西。做法,可用一只手,也可用双手,拿东西时要动作自然,五指并拢,用力均匀,不要跷起无名指与小指,以避免作态之嫌。
鼓掌表示欢迎、祝贺、支持的一种手姿。做法,右手掌心向下,有节奏地拍击掌心向上的左掌。必要时,应起身站立。
夸奖主要用以表扬他人。做法,伸出右手,跷起拇指,指尖向上,指腹面向被夸奖的人。将右手拇指竖起来反向指向别人,就意味着自大或藐视。将拇指指向自己的鼻尖,就是自高自大、不可一世的意思。
指示用以引导来宾、指示方向的手姿。做法,以右手或左手抬至一定高度,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肘部为轴,朝一定方向伸出手臂。
在热烈的场面里,礼仪小姐最引人注目,你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要给人以美的感受,是代表了侨光的精神、形象的体现。所以礼仪小姐的自身素质必然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礼仪小姐们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其中的冷热、劳累、饥饿、疼痛是一般人难以承受,但绝对不能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展示给宾客的始终是真诚、热情、平静、自信、友善的微笑。
一、正确的动作规范
1)正确的站姿:
1、头正、颈挺直、双肩展开向下沉,人体有向上的感觉。
2、收腹、立腰、提臀
3、两腿并拢、膝盖挺直、小腿往后发力,人体的重心在前脚掌
4、穿旗袍时,可站丁字型或“V”字型,颔略收,双手交叉置于肚脐位置上
5、站立时应保持面带微笑
2)正确的坐姿:坐姿的原则是“坐如钟”给人以端正、大方、自然、稳重之感。
1、入坐时要轻、稳,走到座位前轻稳地坐下。
2、女士的双膝应并拢,任何时候都不能分开。
3、坐在椅子上,一般坐满椅子的2/3,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背,休息时可轻轻靠背
3)正确的走姿:
1、以站姿为基础,面带微笑,眼睛平视
2、双肩平稳,双臂前后自然地,有节奏地摆动,摆幅以300~350为宜,双肩、双臂不应过于
僵硬
3、重心稍前倾,行走时,两脚两侧行走的线迹为一条直线
4、步幅要适当。女士穿旗袍和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些
5、走路时应有一定的节奏感,走出步韵来
二、礼仪小姐的工作程序
1、迎宾
迎宾是礼仪小姐工作的第一环节,礼仪小姐应站在门口的两侧陆身着旗袍,披戴绶带,化淡妆,头发盘起,穿高跟鞋,双目平视,嘴唇微闭,面带微笑,微收下颌。给人以婷婷玉立的感觉。来宾到来时笑容可掬地给人标准的450鞠躬礼并亲切问候:“您好!欢迎光临。”
2、引导
来宾到来,应问:“先生(小姐)您好!请问你是否参加宴会的吗?”,确认身份后,热情地以手势引导“先生,请这边走。”
3、签到
礼仪小姐应将每个来宾引领到签字台。请来宾签字要讲究礼貌。对来宾的合作表示感谢。
4、带来宾入座
入座时动作要领实操时再详细讲解
5、带来宾上台讲话以及领奖
动作要领实操时讲授
6、送来宾
送来宾时应与迎宾的动作一致,对来宾的到来应感谢:“谢谢您的到来,慢走。”
三、注意事项
1、走路时最忌内八字、外八字,膝盖弯曲,左顾右盼,身体松垮,无精打采
2、礼仪小姐在来宾到达之后才姗姗来迟,这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在宴会的过程中,礼仪小姐却不知去向,或者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势必破坏了庆典的隆重气氛;如果在接待过程中,礼仪小姐因精力不集中,洋相百出,就会让来宾感到嘉应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低下,记住,你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并不是代表你自己而是代表着整个嘉应学院的形象,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
3、礼仪小姐穿旗袍时绝对不能跑或走成大步,托盘时手指绝对不能露出红布上希望礼仪小姐们能依照上述要求来要求自己,塑造良好的形象为鸿康增添光彩。
奠基仪式开始以前的迎宾工作,保证立正姿势,等到奠基正式开始,通常会有一块奠基用的碑,旁边插满了铁锹,到时候把需要奠基的领导带到铁锹旁边示意他铲一下就可以了,一般领导都知道,不知道的也会跟着别人做,因为奠基一般都有好几个人。
还需要注意奠基开始前会有一大堆的前奏工作,比如领导来了需要配戴胸花(贵宾和嘉宾的胸花也是不一样的,贵宾一般用红玫瑰、嘉宾一般用杨澜),来访的领导和记者还需要在签到台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如果是其他同行领导,建议他赐予名片,如果是记者,示意他留下单位。当然还有好多细节工作,例如端茶送水等等
颁奖活动服务要领:
一般情况下:
1.首先由导位把授奖人领上台。
2.礼仪小姐用托盘托住奖品上台(注:手臂与侧腰大约是一拳的距离,端托盘时,大拇指是露在托盘外面的。)
3.由导位再把颁奖人引导上台。
4.礼仪小姐双手递承且鞠躬让颁奖人接过奖杯或证书。(注:向前微躬15度把奖杯或证书递给颁奖人)
5.礼仪小姐先下台。
6.等颁奖人和受奖人拍照留念后,导位分别把颁奖人和授奖人引导回位。
特殊情况:
(1)如果颁奖人在台上:
1.礼仪小姐直接把奖品用托盘托上台,把奖杯或证书直接给领导。
2.导位再把授奖人引导上台。
3.等颁奖人和授奖人拍照留念后,导位再把授奖人引导回位。
(2)如果授奖人在台上:(授奖人数少)
1.由导位直接把颁奖人引导上台(礼仪小姐随颁奖人之后上台,颁奖人与礼仪小姐各站一边,颁完奖后礼仪小姐马上离开)
2.颁奖人和授奖人合照完后,导位分别把颁奖者和授奖者引导回位。
(3)如果颁奖场地不大:(只有一位颁奖者)
1.先由导位把授奖者引导上台。
2.再由另一位导位把颁奖者引导上台。
3.礼仪小姐随颁奖者身后上台。
4.把奖品递给颁奖者后礼仪小姐马上离开。(从授奖者身后离开)
5.颁奖人和授奖人合照完后,导位分别把颁奖者和授奖者引导回位。
站姿要领:
女士应在站立的姿态上,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来,两个膝盖一定要并起来,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如果想跷腿,两腿需是合并的,假如你穿着的裙子较短时一定要小心盖住。特别是一些经常走动工作或要上高台坐下的女士,都不适合穿太短的裙子,并且不能两腿分开。男士坐的时候膝部可以分开一点,但不要超过肩宽,也不能两腿叉开,半躺在椅子里。
入座时的基本要求有:
在别人之后入座。出于礼貌,和客人一起入座或同时入座时,要分清尊卑,先请对方入座,自己不要抢先入座。从座位左侧入座。如果条件允许,在就座时最好从座椅的左侧接近它。这样做,是一种礼貌,而且也容易就座。向周围的人致意。在就座时,如果附近坐着熟人,应该主动跟对方打招呼。即使不认识,也应该先点点头。在公共场合,要想坐在别人身旁,还必须征得对方的允许。还要放轻动作,不要使座椅乱响。
以背部接近座椅。在别人面前就座,最好背对着自己的座椅,这样就不至于背对着对方。得体的做法是:先侧身走近座椅,背对着站立,右腿后退一点,以小腿确认一下座椅的位置,然后随势坐下。必要时,用一只手扶着座椅的把手。
离座时的基本要求有:
事先说明:离开座椅时,身边如果有人在座,应该用语言或动作向对方先示意,随后再站起身来。
注意先后。和别人同时离座,要注意起身的先后次序。地位低于对方时,应该稍后离座。地位高于对方时,可以首先离座。双方身份相似时,可以同时起身离座。
起身缓慢。起身离座时,最好动作轻缓,不要“拖泥带水”,弄响座椅,或将椅垫、椅罩弄得掉在地上。从左离开。和“左入”一样,“左出”也是一种礼节。
握手礼仪有八大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份客套;
6.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要这么做;
7.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8.不要拒绝和别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1、站姿的礼仪
古人云“立如松”,站的姿态式应该是自然、轻松、优美的。不论站立时摆何种姿式,只有脚的姿式及角度在变,而身体一定要保持绝对的挺直。标准的站立姿式要求挺胸收腹,两肩平齐,双臂自然下垂。双腿靠拢,脚尖张开约60度,或双脚与肩同宽。站累时,脚可后撤半步,但上体仍须保持垂直,身体重心在两腿正中,精神饱满,表情自然。与外宾谈话时,要面向对方站立,保持一定距离,太远或过近都是不礼貌的。站立姿势要正,可以稍弯腰,切忌身体歪斜,两腿分开距离过大,或倚墙靠柱,手扶椅背等为不雅与失礼姿态。站着与人交谈时,双手或下垂或叠放下腹部,右手放在左手上。不可双臂交叉,更不能两手叉腰,或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下意识地作小动作,扣摆弄打火机、香烟盒、玩弄衣带、发辫、咬手指甲等。但可随谈话内容适当作些手势。穿礼服或旗袍,绝对不要双脚并列,而让两脚之间前后距离5公分,以一只脚为重心。向长辈、朋友、同事问候或作介绍时,不论握手或鞠躬,双足应当并立,相距10公分左右,漆盖要挺直。等车或等人,两足的位置可一前一后,保持45度角。女性站立的正确姿势:最好是一只脚略前,一只脚略后,两腿贴近,双手叠放在下腹部。
3、走姿的礼仪
行走的姿式极为重要,因为人行走总比站立的时候多,而且一般又都在公共场所进行的,人与人相互间自然地构成了审美对象。行走时,步态应该自然轻,目视前方,身体挺直,双肩自然下垂,两臂摆动协调,膝关节与脚尖正对前进方向。行走的步子大小适中,自然稳健,节奏与着地的重力一致。与女士同行,男士步子应与女士保持一致。总之,走相是千姿百态,没有固定模式,或矫健或轻盈,或显得精神抖擞,或显得庄重优雅,只要与交际场合协调并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的步伐,就应该是正确的。走路时应注意的事项:应自然地摆动双臂,幅度不可太大,只能小摆。前后摆动的幅度约为45度左右,切忌做左右的摆动。应保持身体的挺直,切忌左右摇摆或摇头晃肩。膝盖和脚踝都应轻松自如,以免浑身僵硬,同时切忌走“外八字”或“内八字”。多人一起行走时,不要排成横队,不勾肩搭背。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张奔跑。
4、手势的礼仪
在国际交往中,手势作为一种交流符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和熟悉某些常见的手势,有助于更准确地相互理解和交流。否则就容易产生误解。例如: 某些中国人爱以食指指点着别人说话,这往往会引起欧美人士的极大反感,因为在欧美这是不礼貌的责骂人的动作。“到这边来”的手势用的很多,中国人习惯手臂前伸,手心向下,弯动手指,示意“过来”。而在欧美,这一动作却是招呼动物的表示。他们招呼人时,是将手掌向上伸开,伸曲手指数次。在中国,这一动作又被误解为招呼幼儿或动物。在大部分中东和远东国家,一个手指表示“性手势”,所以用一个手指召唤人是对人的侮辱。在这些国家以及葡萄牙、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国家,用手召唤人的正确姿势是:手心向下,挥动所有手指或挥动手臂。竖起在拇指表示“好”和“行了”,通行于世界多数国家,而在澳大利亚,这个手势是粗野的。在希腊和尼日利亚人面前摆手是对他的极大侮辱,手离对方越近侮辱性就越大。美国人手指弯曲,手心向前,拇指与食指弯曲合成圆圈,表示“OK”;在日本和中国却表示钱;在拉丁美洲则是低级庸俗的动作。
5、微笑的礼仪
在国际交往中,如果语言障碍无法交流,微笑则是迅速达到交流目的的“润滑剂”。微笑即是在脸上露出愉快的表情,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表示。在绝大多数国际交往场合中,微笑都是礼仪的基础。亲切、温馨的微笑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迅速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创造出交流与沟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