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解题技巧及示例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08:0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解题技巧及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解题技巧及示例》。

第一篇:散文解题技巧及示例

散文解题技巧 ★常用知识点识记: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包括外貌、神态、服饰)、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等。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渲染、铺垫、烘托、联想、想象、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要点】人物+事情+结果

或:事情+如何 示例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父亲那只寂寞的手》)

答:一位父亲在医院里为生病的儿子按摩的情景,让我深受感动,引发了我对亲情的理解与思考。

示例二: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答:16岁时,自卑的我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并学有所成。

二、解释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要点】①还原修辞句的本义

②揭示句子的双关义

③转化深奥含蓄的意思 示例一:仔细阅读文章第十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划线句的。(主要是含义,有手法点到即可)(3分)

答: 这句话运用心理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被这眼前的一幕震撼了,“我”泪流满面,“我”将永远牢记母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3分)(新课程结束考试卷)示例二: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第一学期期中卷《天窗》)

答: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示例三:写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社会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晶莹的瞬间》

答:以“第一行脚印”来暗示自己开始了新的社会生活,用“美好的憧憬”“深深”这些词语,表现自己在小女孩精神影响下的积极乐观和坚定自信。(用词的角度:词义+含义)

三、标题的含义:

【要点】①表层含义

②深层含义

示例一:题目“雨中听花语”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卷《雨中听花雨》)

答:①表层含义:我在风雨中看到凌霄花历经磨难却依然傲立枝头的生命历程。

②深层含义:感悟到生命的坚强和不断超越自我。

示例二:联系全文看,题目“苦夏”包含哪几层意思?(4分)(模拟卷)

答:①酷暑的难耐与难熬; ②人在夏天默默坚忍的苦斗。

示例三:如何理解文题“被遗忘的芍药”的意思?《新中考》P155—156 答:①表层意思:芍药不够香艳,太内敛,太随意,不被人关注而被遗忘。

②深层意思:人们与美丽擦肩而过遗忘了它,人们毁杀消折美丽而遗忘了它,表达了作者对芍药喜爱以及对它被遗忘、被毁的痛心和不满。示例四: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周测一《远去的乡村》)(6分)答: ①表明乡村生活已逝去,距离作者现在的生活已很遥远。②现代文明冲击着乡村生活,曾经的美好成为回忆。③表达作者对逝去乡村生活的怀念;对已逝去的和正在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担忧;对未来发展的思考。(表层意思+深层意思+情感)

四、标题的作用

【要点】①引起读者的兴趣(醒目、富有诗意、设置悬念、运用了修辞手法……);②是行文的线索,(《背影》); ③ 提示写作对象或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田野上的白发》《藤野先生》);④概括了文章的内容(《阿长与〈山海经〉》);⑤揭示什么主旨,表达什么情感。示例一: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故乡的芦苇”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新课程结束考试试卷)

答:①富有诗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③交代了本文的主要写作内容;④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和热爱之情。(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4分)

示例二:文章标题“藏在草间”能否换成“乡村的草”?简要说说你的理由。(6分)(《新中考》P149——150)

答: ①不能; ②“藏在草间”富有诗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乡村是藏在草里的,草养活了乡村的生命;④揭示主旨:表明世间一切事物都容纳在自然之中。父亲等农人与草都有深厚的情感,他们与草一同成长,死后进入土地也还在草的覆盖之下。⑤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⑥而以“乡村的草”为题,只点明了写作对象,不够具体,未能表达丰富的意蕴,不够形象生动。

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要点】文首:结构上:①开篇点题;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 ;③总领全文。内容上:①写出了什么,②渲染什么气氛;③对比、衬托了什么;④表达什么情感。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承接上文什么,引起下文什么。(或者写出了……,突出了……,表达了……)

文末:结构上:总结全文;点题,呼应开头(前后照应)。内容上:点明……中心(或者升华主题);表达……感情。

示例一:从全文看,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被遗忘的芍药》《新中考》P155—156 答:结构上:①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人们常常遗忘它、小视它作铺垫。内容上: ①写芍药的药用价值和美丽,以及它们被人们遗忘的命运; ②表达了作者对芍药的喜爱和被人们遗忘的惋惜。

示例二:第一自然中,作者说“水,是九寨沟的精华”,有什么作用?(《绿色空间》第四单元综合检测)(4分)

答: 结构上: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内容上: ①概括水在九寨沟风景中所处的地位; ②表达对九寨沟水的赞美喜爱之情。

示例三:简要分析作者在第⑴段中浓墨重彩描述野百合绽放的用意。(周测六《一株野百合开了》)

答: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野百合给“我”的震撼作了铺垫;③与下文所写的社会的人形成对比,突出人应该像野百合一样保持纯洁的心灵,④表达了对野百合美好灵魂的赞美。

示例四:请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绿色空间》第四单元综合检测)

答:结构上:①承上启下(过渡)②由上文对海子的描写,转入到对九寨沟各种滩的描写。内容上:强调九寨沟滩的美丽,表达对九寨沟的赞美喜爱之情。示例五:倒第④段,作者引用《采莲谣》的作用是什么?(3分)(《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答:结构上:引起下文,为下文写白河镇人劳作艰辛作铺垫。内容上:①将童谣中的愉快、美好场景与文中白河镇忙碌辛劳的现实场景进行对比;②反衬出白河镇采莲人的艰辛劳作;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学色彩。

示例六:有人认为文章第10段多余,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父亲那只寂寞的手》)

答:①不能删去。②结构上与前文呼应(或结构严谨);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我”对父爱的理解与思考。

示例七:写出文章结尾画线句的含义及作用:(《独对夕阳美好》)

答:含义:要用坦然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珍惜生活、热爱生活。作用: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示例八:文章开头引用李白的《静夜思》,结尾引用李白的《古朗月行》,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①结构上首尾呼应;②内容上开头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结尾表达作者陶醉于月色时的喜悦,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③引用诗句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六、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要点】①写了什么景;②渲染什么气氛;③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或烘托人物什么心情;④衬托人物什么品质;⑤表达什么情感。

示例一:文章第二段对故乡小山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新课程结束考试卷《故乡的芦苇》)

答:①写出了小山村风景优美的特点;②渲染了温馨和谐的气氛;③为下文写故乡的芦苇和母亲为“我”包粽子作铺垫。④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示例二: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漓江情韵》)

答:①景物描写,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营造)朦胧诗意的气氛。③为下文写遇到摇船人作铺垫。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七、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

【要点】①与文题是否照应;②与结尾是否照应; ③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主体内容作铺垫;④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衬托)的关系。

示例一:文章第②段用了不少笔墨回忆了“快乐”的童年,这样写是否离题?为什么?(模拟卷《苦夏》)

答:①丰富文章内容,引出苦夏的滋味;②为写苦夏作铺垫,与下文苦夏的艰辛形成对比;③突出作者的人生感悟:夏是坚忍苦斗的本身,能锻造人的性格,让人迸发出昴扬的激情。示例二:本文题目为“西湖的荷花”,可是第①②段却只写“西湖”而不写“荷花”,为什么?(4分)(第一学期调研卷《西湖的荷花》)答:①交代荷花的生长环境(1分),②以西湖的婉约梦幻、恬静淡雅衬托下文“荷花”的率性而为(或开放的盛况)(2分)③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1分)

示例三: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答: 结构上: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作铺垫。内容上:①用了对比手法,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对比;②突出了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③表达作者对故乡红叶的赞美。

八、赏析语句(修辞、用词、写作手法、描写方法、感官角度、表达效果等)

常见答题形式:①运用 ……的手法,②写出了事物的 ……特点(表面及深层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一:请分别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独对夕阳美好》)答:句一: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夕阳比喻成禅者,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在五彩云霞的烘托下夕阳安详沉静美好的景象;③表达“我对夕阳的喜爱。” 句二①贪婪,本义是贪得无厌,②这里是贬义词褒用,写出了我对夕阳的极度喜爱之情。(评分:答出词语含义及贬义词褒用1分)

示例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周测一《远去乡村》)答:①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②把葱行拟人化,生动、充满了诗意。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语势,表现了菜地里的葱的整齐优美,③表达作者对乡村美景的喜爱留恋之情。(修辞+特点+情感)

示例三:赏析下面句子。(3分)(期中卷《天窗》)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答:①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②运用叠词,使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示例四: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分)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答:①运用反问的修辞,增强语气,②写出了莲背后农人辛劳的付出,③表达了作者对莲农辛勤劳作的同情与赞美。

示例五: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第九段的内容。并分析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新课程结束考试卷《故乡的芦苇》)答:第九段内容:母亲在月光下专注地包粽子。描写方法: ①动作描写,运用了“拿”、“叠”、“拢”等一系列动词,②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母亲包粽子时的专注、认真、一丝不苟,③表达了母亲对儿女的思念和热爱,④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情感的双向)。示例六: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棉花里的父亲》)答:①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对父亲的头发、脸、手进行细致地刻画,②刻画了父亲的苍老、瘦弱、憔悴的形象,突出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③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疼爱之情。示例七:“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枕月而眠”一句中的“枕”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枕月而眠》 答:“枕”有亲近(拥抱、相伴)之意,(字义理解);②写出我惬意(欢愉、悠闲)的心境(句子理解);③表现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留恋(表达情感)。

九、感悟拓展题

【要点】①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②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③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

示例一: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

答:①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②如文中的“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有所成的人。③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了。或:①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②文中的“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③又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

十、材料链接题

示例一:阅读邹韬奋《我的母亲》的最后一节,结合文章的最后一节,探究这两个小节的异同点。(可从表达的感情、表达的方式等方面来探究)(6分)(《故乡的芦苇》)答: 相同点:都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都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沉的怀念之情。不同点:本文的结尾议论抒情相结合,《我的母亲》主要是议论;本文抒发了对母亲、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我的母亲》赞扬了母亲的优秀品质,表达了对母亲才干被埋没的痛惜之情。示例二: 阅读文章,结合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一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绽放的野百合对一个涉世未深却又濡染着社会气息的你有着怎样的生活启示。(周测六《一株野百合开了》)

答:①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一文,就是希望孩子们不要想大人那样,不要被世俗磨得失去率真、自然、热情,变得“沉默”、“含蓄”、“深刻”。②《一株野百合开了》一文中,也鞭挞了人们对利益的过分追求、崇拜,批评人们心和感动的荒芜,提倡人们要净化心灵,追求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③我认为,涉世未深的我们应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无论周围环境怎样,都不要被社会世俗的恶习所沾染。④比如:生活中,我们路遇一位跌倒的老人,不要在乎周围人的议论,用自己的一颗善良的心,一双援助的手扶起老人,让人心站立起来,让社会充满温情。

示例三:结合文章第⑥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幸福观。(周测三《牵牛花,最美的花》)答:①文章第六段透露了作者眷恋故乡,淡泊名利,爱慕自然的情怀,对淳朴天真、闲适快乐生活的追求。②我的幸福观是:能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便是幸福。③比如:生活中,与家人共享一顿美餐,与朋友一起玩耍,或者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品茗读书,幸福便会溢满心间。

第二篇:高考散文阅读要求及解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要求及解题技巧

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同时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通过“形”抓住“神”。

一、散文的分类以及文体特征 散文可以分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散文是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有的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何种感情,与文章的思想内涵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散文的线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是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散文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散文的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之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想象,结合已有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具体形象”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托物言志是借物喻人、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人的思想情感。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所写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

散文的思想内容、深刻的意蕴必须依附于带有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进而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二、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散文阅读,要弄清楚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作品中心思想是什么,以及“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散文阅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及其考点。

一是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比如,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若是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题答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是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散文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是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的关键是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三是品味语言。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此又包含很多小项。

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这类题答题思路,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要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词语妙用。考题形式是品评加点词语作用或分析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为: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高级工程师挂靠价格

四是掌握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其他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经常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结合起来考。

第三篇:中考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查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第四篇:散文小说阅读的解题技巧

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小说答题技巧

(一)析人物

【常见题型】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答题规范】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省略号处为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二)理情节

【常见题型】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答题规范】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突出了……,表现了……

(三)看环境

【常见题型】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解题思路】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渲染怎样气氛,烘托人物的怎样情感和思想;③奠定怎样情感基调;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答题规范】怎么问怎么答。(从内容和结构上思考)

(四)明主题

【常见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旨、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②评析小说的社会意义。

【解题思路】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答题规范】从以上三个方面思考,怎么问怎么答。

(五)讲技巧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① 表达方式。Ⅰ、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 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 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Ⅱ、叙述顺序的作用(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插叙 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Ⅲ、描写的作用(白描 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引出下方、埋下伏笔; 中间承上启下、制造波澜、曲折有致; 结尾 前后照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叙后议论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

【答题规范】总体来说: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六)品语言

【常见题型】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解题思路】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

语言风格: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 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口语化)。【答题规范】明手法――阐运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析效果。

第五篇: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及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8.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6.发展性考题(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中考阅读记叙文的复习

1、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2)、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①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②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③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④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3)、记叙文的要素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只有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条理才清楚。如:《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到车站为“我”送别,给我买桔子;结果——“我”怀念父亲。作者在交待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爱这一永恒的主题。(4)、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确定好了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一般有三种:①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5)、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这种因素(依据)的存在,使文章成为一个内部有联系的整体。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再加《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芦花荡》就是以老头子大意失败到快意复仇这一线索来安排材料的。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在黄泥岗合为一条。我们读记叙文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沿着它逐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至全篇的思想内容。(6)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如《藤野先生》中的“我”处于重要地位,通过“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处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12岁的小伙计,是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第三人称写法。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在文章中为了便于抒发内心情感,也常在某些段落中使用第二人称,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抒发了作者对志愿军的敬佩之情。(7)记叙的详略

记叙文在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如何做到详略得当呢?与主题有关者要详写,与主题联系不紧密者要略写。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演变成对生活的一定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意思。例如《芦花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全文写了老头子大意致使女孩受伤,后又设计打鬼子为其报仇这一事件,表现“老头子”这一有血有肉的老英雄形象,所以就详写老英雄打鬼子,而关于小女孩途中的艰辛则一笔带过。有如《散步》一文,对散步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一笔带过,而着重写解决的过程,详细描写了“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一场面,其原因只有一个,更好地表达文章主题: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

(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记叙文中的记叙主要来叙述事件原委始末,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把人物和事情概括地介绍给读者。描写是指在顺叙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和事情以及环境进行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议论、抒情、说明仅起辅助性作用,①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包括肖貌、语言、行为、心理、神态等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叙述中的描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既要抓住特点,又要突出重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阅读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三点:a、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b、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c、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家乡的复杂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待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③记叙文中的议论

在记叙文中经常穿插适当的议论,用以点明记叙的意义,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记叙文中,记叙是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归纳与深化。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以下四个特点:a、关键上议论,即不议论不足以表现记叙的中心之处;b、议论要画龙点睛,简明精要,不可长篇大论;c、记叙与议论高度融合,不能生加硬贴;d、可以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也可以集中叙述、集中议论。④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假的感情,夸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至于抒情的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就有许多直抒胸臆的句子,如:“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之情。(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下面只介绍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衬托、渲染、抑扬、白描。

①象征,是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包括本体和象征体两个方面。运用此法,必须把握二者在读者心中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

③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④作为表现手法的夸张,不同于修辞手法的夸张,它是通过对“事件”作扩大或缩小的形象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写皇帝被骗,竟一丝不挂地沿街出游,突出他的愚蠢和虚伪。⑤衬托,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评约瑟夫极端势利的父母对约瑟夫叔叔的冷酷无情,就用约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

⑥渲染,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⑦抑扬的表现手法,所谓“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是欲抑先扬。如《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即席说了一大道“义正辞严”的慷慨之语,大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次表态的极大讽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

⑧白描的表现手法,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2、记叙文阅读的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整体结构。

(2)归纳文章中心意思和要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重要词语和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含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言训练。记叙文中的散文和小说又是记叙文阅读的重点,特作重点分析如下: 散文阅读中应重视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神不散”。

(1)“形散”。①从内容看,散文中涉及的材料面广而多,时间与地域的跨度又较大。②从表达方式看,散文往往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于一炉,使之相互配合,以提高表达的力度。③从语言风格看,散文的语言一般都具有鲜明、准确、生动的共性,同时就具体作品而言,则风格各异,或活泼生动,或沉郁凝重,或隽永优美,或恢弘壮阔,并无一定的规范。

(2)真正认识散文中“不散”的“神”,也就是每篇散文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感情。如《藤野先生》中就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忧国忧民、自强不息的情感与对藤野先生的敬爱与怀念,正是这样崇高的情感将文中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表现各不相同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读者读来非常没有散乱之感,反而能从丰富的内容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与教益。因此,认识、把握散文中的“神”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诸多材料都只能是堆乱的碎片,无法在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当然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3)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出“形”与“神”间的结合点,因为正是这结合点充分体现出“形”与“神”的巧妙融合,“形”“神”确实是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勉强的凑合。小说阅读的要领:

阅读小说,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思想内容、作家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方法等。

首先,要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具体地说,应该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更应该注意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的表现,从中去认识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故乡》中就是通过对少年、中年闰土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对比描写来揭示主题的。同时,还须努力探求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个人物就是既有其特定的个性,又饱含着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那一群”小人物的共性,使人从他身上看到了社会弊端、时代的烙印,进而认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其次,要通过小说中情节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与巧妙构思。如《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全家盼望于勒,而于勒来到面前却又不敢、也不想认的情节,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社会风气的憎恶。由此可见,对情节的正确分析会有利于加深对人物特征与作品主题的认识。

再次,要通过对小说中环境的分析使阅读收获得以补充与深化,茅盾先生曾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了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孔乙己》中对鲁镇酒店里喝酒人及酒店气氛的描写就具体地显示了当时沉闷的社会环境、泠漠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必然性提供了依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之分,阅读时要区别对待。

3、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

(1)整体感知。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有时兼有议论和抒情,通过记叙人的言行来表达中心思想。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尽快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3)感受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意,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5)找出每段文字的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结合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景物,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遵循以下几步来进行:

(1)初读文章,解决生字词,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大意。

(2)再读感知主题和写作特色,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把握文段的结构、特点,理清记叙线索,明确记叙顺序,找出段中关键词句,概括出文段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审清题意。仔细读题,主要是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语,了解命题者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字面表达的意思和命题者隐含在题目当中的意思。明确题型题意后,找出通过读文章感知到的知识和试题间的连接点。

(4)组织答题。组织语言进行表述,语言一定要规范,要符合书面规范,尽量用文中语言组织作答。

4、各类记叙文的阅读(1)叙事性记叙文的阅读

叙事性记叙文是指以叙述事件为主的记叙文,所以阅读时应从掌握主要事件为主,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明确事件六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明确记叙顺序。事情总有发生发展的过程,作者是采用何种顺序来安排的呢?明确记叙顺序对把握内容和主题都有重要作用。③明确文章中心。所写事件体现的主题,通常用“记叙了„„事,歌颂(批评)了„„,表现了„„”的模式来回答。(2)写人记叙文的阅读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以人物为主来安排文章内容的记叙文,阅读时应以把握人物形象为主。

①明确主要人物(主人公)。一篇文章总共有多个人物出现,其中以谁为主要形象,谁就是所谓的主人公,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于勒、菲利普夫妇、“我”,三个形象,谁是主人公呢?文章主题有两个:一是批判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甚至金钱可战胜亲情、代替一切的错误观念;二是描写小人物辛酸的生活史。而这两点不论哪一方面都是在非利普夫妇身上体现出来的,所以主人公就应是菲利普夫妇。

有的文章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个人物同时都能体现文章主题,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爱国,小弗郎士在他的感召下也爱国了,所以说,到底谁是主人公就无所谓,两人的地位同等重要。

但要注意一点,主人公并不一定是文中描绘篇幅最多的人物,如《修鞋》中无名战士甚至没有出场,只是由大个子军人取鞋时一句话点出,可人物形象丝豪没有受影响,相反却更加光辉,失去双脚之后还记得欠别人的几角钱,光辉的形象跃然而出。

②注意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无一不是围绕表现人物性格来展开的。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见到穷水手于勒后的神态和心理描写,将他们由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因而生恨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③重视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还是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文中景物描写不多,只有两句,“(轮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体现人物旅行时快活而骄傲的心理;“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体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话虽不多,但对莫利普夫妇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的性格却有很好的烘托作用。④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可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类。所谓横向对比,是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看法,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日本学生对“我”的无理刁难,先生对“我”的无私帮助,形成鲜明对比,更能体现藤野先生的光辉形象。所谓纵向对比就是指同一人对同种事物(事件)前后的不同看法,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前倨后恭的做法,把胡屠户这一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市侩形象地描绘了出来。(3)写景状物记叙文的阅读

写景状物记叙文是通过描摹某一事物,通过对这一事物的特点分析来体现主题的记叙文。进行这一类文章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就抓住了它富有生机和活力这一特点,对花叶瀑布的描写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②对比手法的运用:这类文章大多采用对比手法。如《紫藤萝瀑布》中藤萝花以前与现在的对比,《白杨礼赞》中白杨与楠木等的地比。

③象征手法的运用,写景状物是为表现一定主题,所以所写事物往往富含象征意义,如《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就象征了像白杨树一样不屈不挠的抗战人民。(4)新闻与通讯阅读

①重视对标题的把握。新闻与通讯的标题一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新闻的“主标题”,所以我们读这类文章时先要提炼标题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就明确了正文内容,而《谁是最可爱的人》也表达了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②重视对新闻导语的把握。如果说标题仅是概括正文内容的话,那么导语就是较详细地介绍事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细节。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物),从一千余华里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事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地点)。”

③对语言准确性的把握。新闻与通讯要求语言准确,虚假性的、欺骗读者的语言绝不能出现,而且一定要具体、准确。如“西起九江(不含)”括号中“不含”一词,如去掉就会让人产生疑问。

④新闻通讯虽要求记者实事求是地记录事件全过程,但在写作中总会有作者观点和情感融入其间,所以我们阅读时也要把握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个人爱憎、好恶等情感。(5)、小说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1)理清故事情节。情节是人物活动的产物,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在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时,一要理解小说所采用的叙述情节的方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及其作用;二要在理清作者的构思脉络的基础上,把握好小说的结构特点,并联系作者要表达的题旨和情感作深入的思考。

(2)分析典型环境。环境是人物赖以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阅读、鉴赏小说时,我们就要参照对小说典型环境的分析,去了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制度、阶级状况、世态风情,去体会小说所展现的人物活动场所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点,去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物典型性格的独特魅力及产生此种性格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义。

(3)把握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借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小说创作的重点。在阅读小说时,需要从作家刻画人物、塑造典型性格的方法入手,去分析小说的人物特征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4)品味语言特点。一般说来,阅读小说首先要从语言入手,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品味语言。这就需要弄懂词句所要表达的基本意义,特别是要着意去体会小说中那些关键词句,尤其是那些通常不被用来描写事物的词语、句子。还需要着意去理解小说语言中所隐含的信息,多角度地分析语言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仔细品味小说语言的特点。

下载散文解题技巧及示例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解题技巧及示例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 1. 概括(?人做了?事,结果?) 2. “这”“那”指代的内容(答案就在附近) 3. 用原文回答时,更改代词 4. 赏析:角度、修辞 句式(长短句结合、对偶句) 用得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

    解题技巧

    她,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镶嵌在远远的脸蛋上,闪着稚气的光,那薄薄的嘴唇一动一动像吃樱桃。头上还属这两条羊角辫,最有趣的是她的鼻子,竟是扁扁的,好像怎么也立不起来似的。他就是......

    高考解题技巧

    2008高考语文科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 一、语言知识考题 1、语音题 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

    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李明健 发布时间: 2010-8-4 16:07:19 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设计,注意了求解方法既可用向量方法处理,又可以用传统的几何方法解决,并且一般来说,向量方法比用传统方......

    高中地理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解题技巧:地理的六大表述法 1、分析推理性表达:这种表达方式与上面的“归因层次性表达”不同,它是线性的;具有严密因果逻辑关系,层层推理,环环相扣;少一个环节就会觉得不......

    向量解题技巧

    一、怎么样求解向量的有关概念问题 掌握并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 1.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若ab,bc,则ac; (2)两向量a、b相等的充要条件是ab且a、b共线; (3)ab是向量ab的必要......

    申论解题技巧

    第一步 概括各层次的含义第二步 分类归纳所谓分类归纳就是按照题目需要,同项合并、异项分类,对材料的各个层次进行合并整理。例如XX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第二题要求“概......

    经济生活解题技巧

    一、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 主要有国家、生产经营者(企业)、公民。 公民的身份有:消费者、储蓄者、纳税人、劳动者、投资者。 二、经济生活一般经常性的答案要点 (一)有关“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