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老舍写景

时间:2019-05-13 08:0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老舍写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老舍写景》。

第一篇:谈老舍写景

自然本色 最是动人

── 谈老舍的写景散文《林海》《草原》《趵突泉》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剧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尤其在长篇小说艺术上贡献巨大,因而与茅盾、巴金一起,被并称为“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老舍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出了不少精美的散文,比如《一些印象》《我的母亲》《宗月大师》《养花》《五月的青岛》等等,都已成为现当代散文的经典篇目。

老舍的散文按内容来分,大体上有五类:写景、写生物、记人、写世态风俗、文论。不管什么内容,这些散文都体现了老舍文学创作的一贯风格:关切世俗人生,同情普通人,尤其是弱小生命的命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不过,比起他的小说和戏剧来,散文更显平易自然,轻松幽默的气息也更浓重一些。在老舍散文中,写景散文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也是老舍散文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历来为读者所称道。老舍笔下的林海、草原、泉水,清新自然,令人陶醉;他对北京、济南、青岛的描写,不仅呈现了这些城市各自最具特色的景色,四季变换的过程,而且准确地刻画了它们内在的城市性格和灵魂。通过老舍的写景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文字所传达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激情。老舍从来不像古典文人那样以静观的态度面对自然,也不像外向的浪漫主义作家那样以夸张的感情赞美自然。老舍不掩饰对自然的喜爱,但在情感表达上又比较含蓄,他以一种平易朴实,夹杂着叙述、议论、抒情的自然活泼的口语,描摹了动人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平和而有力地传达出一种温暖感人的人间情怀。

老舍对自然的热爱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个人生命史的背景。

老舍曾于1924年夏天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中文教师。在英国期间,他广泛地接受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影响,包括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影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边教学边创作。因授课需要,他编写了文学概论讲义,其中专门谈到了卢梭的文学主张。卢梭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自然的状态”在教育上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罪恶往往是由于所谓文明特别是城市文明对自然人性的扭曲造成的。因此,在卢梭看来,只有“归于自然”,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卢梭的自然人性观念和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有深刻的关联,而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核心内容就是自然崇拜,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里,对自然景物的书写具有独立而重要的美学意义。尽管老舍并没有在文学中表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气质,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卢梭的影响也不无关系。

另外,老舍对自然的热爱,他的健康的生活态度也和母亲的影响有关。老舍一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因此,母性在老舍的生命里举足轻重。母亲自尊、要强,在困苦之中仍然爱洁净,乐于助人,这种生命的教育使老舍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宽容平和地对待世界与他人的方式。这也表现在老舍对于水的偏爱上面,老舍的小说和散文中经常出现水的场景(《趵突泉》即为一例)。水,例如湖泊、池塘、泉水等,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都是母性的象征,代表着一种博大、柔软的,具有包容性的本源性的事物,能够给人以精神的抚慰。以上两种背景因素直接影响了老舍对自然的偏爱和书写自然的方式。在他的写景散文中总是出现充满生命力的景致,即使写到济南的冬天也是那么温暖、舒适,具有了春的气息。老舍写景散文中最常出现的色彩是绿色,而绿色是象征生命与希望的色彩。在《林海》(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草原》两篇课文中,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林海》)“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草原》)

在《语言与风格》一文中,老舍讨论了语言的四个要点:用字,比喻,句,节段。他认为小说应当力求自然,不能过于注重修辞。在老舍散文中,这种美学追求表现得更加清晰。老舍的散文非常平易自然,态度亲近随和,他使用一种轻松随意的口语娓娓道来,却不给人以浅白之感,因为他使用的这种口语看似随意,却极具表现力。比如,在描述之中不时插入类似“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兴安岭越看越可爱!”“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等完全口语化的句子,自然贴切,恰如其分,表情达意,俗白而有味。比如,在《趵突泉》中,写泉中的水泡“看,又来一个!”给人以极强的现场感,读者不难从中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惊喜之感和童稚之趣。

老舍的文字亲切自然,但并非不注重修辞,只是修辞技巧较为内敛而已。老舍写景时最善于运用拟人和比喻,这本来是两种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段,如运用得不好,易显俗滥。但老舍却艺高人胆大,巧于使用这两种普通的写作技巧描画自然风光。在看似并不奇崛,甚至有些简单的拟人和比喻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事物的由衷的喜爱,精神的契合,仿佛它们真正拥有了和人类一样平等的生命形态。比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林海》),“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趵突泉》),传达出说不尽的生活情趣。老舍认为散文必须人人都能够听懂,既须字斟句酌,语言明确,还要铿锵悦耳,引人入胜。这在《林海》《草原》中也体现得较为明显。老舍很少使用欧化的长句,一般不用语法层次复杂的分句结构,他的句子结构通常较为单纯明晰,较长一点的句子和短句错落搭配,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也符合文章的文气连贯和内在情绪的节奏转换。如,“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草原》),前面是较为平缓的句子,用来描绘草原景色,是一种观察者的角度和较为平稳的心境,短促而突起的“河!”,则给人一种在长久的绿色包围中突然发现新事物的惊喜感,也预示了目的地的临近,“快了,快到了”用节奏和声音就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迫切和愉悦的心情。

自然本色是老舍散文的一般特色,而他的写景散文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由于没有更多的社会内容的牵制,这一部分散文写得也最为放松,更显得自如洒脱。因而,在写景散文里,我们也最能充分地领略老舍的语言魅力。

第二篇:老舍谈读书(范文)

老舍谈读书(转)(2011-07-10 22:31:53)

转载▼

标签:

情感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可惜!

矫正之法有二:一日随读随作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我曾这么办过,确有好处。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写过笔记必得到较深的印象。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可惜,我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有许多读过的著作都忘得一干二净。既然忘掉,当然说不上什么心得与收获,浪费了时间!

第二个办法是: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该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这实在有好处。这会使我们把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引起研究兴趣,尽管我们并不想做专家。有了这点兴趣,用不着说,会使我们对那些作品与那个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吸取更多的营养。孤立地读一本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好恶去评断,自己所喜则捧入云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及至读了有关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采取人云亦云的态度,不便自作主张。不是的。这是说,我们看了别人的意见,会重新去想一想。这么再想一想便大有好处。至少它会使我们不完全凭感情去判断,减少了偏见。去掉偏见,我们才能够吸取营养,扔掉糟粕──个人感情上所喜爱的那些未必不正是糟粕。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善于使用简洁流畅的北京口语写作,擅长幽默笔法,也注重写实与抒情,并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地方色彩和强烈而细腻的个人感受构成其散文的独特风格。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入小学课本的有《养花》、《麻雀》、《林海》、《我们家的猫》等。

第三篇:谈读书老舍课件

【教学内容】

《谈读书》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读书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谈读书的目的。作者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其次谈读书的方法。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应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读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最后,作者援引了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强调了读书的作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简明而深刻的语言,在启人深思的同时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学生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能做好预习、旁批,注重积累等,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同学的回答能作出评价,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赏析文章语言时,还是觉得难于下手,或是说理不清,尤其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概括,本节课通过学生对本文语言自主的赏析,师生们一起及时的评价,同学们的说理能力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讲究读书的方法,一翻开书就盲目地读,通过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的内容读书需讲究方法的学习,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穿插引导,会给学生很大的启示。

2、思想动态方面: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升学的压力比较重,一些本来成绩偏差的同学,容易对读书的价值观产生动摇,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篇课文中阐述的读书益处,正好给学生起了导向的作用,会让那些学生再次坚定升学的信念,让全班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品质,因此,本文的教学真可谓给学生下了一场及时雨。

【设计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质疑,在合作中交流。因此在阅读指导中,结合多媒体的运用,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品味文章精致语言的这个点上,通过学生整体感知合作解疑、选读品味从中概括出如何赏析文章语言这个知识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2、方法上,采用:

⑴ 诵读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⑵ 讨论法: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交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⑶ 点评法: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中,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做好及时的评价,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赏析文章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⑵ 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课文美育的价值,让学生学会读书。

2、过程与方法:

⑴ 诵读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⑵ 讨论法: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交流。

⑶ 练习法: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⑷ 评点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做好及时的评价,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在品味语言的美感中,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

⑵ 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文章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搜集有关读书名言警句和作者的情况。

2、认真朗读课文两遍以上。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培根的资料

1、搜集有关读书名言警句和作者的情况。

2、认真朗读课文两遍以上。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为学习本文打好基础。由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引入。谈话导入 1分钟

1、问: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呢?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谈读书》。

2、投影显示课题、作者。学生齐答 用名言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及课题。

先由两个学生根据课前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作简单的介绍,然后教师再综合,并特别强调培根语言的特点。简介作者 2分钟

1、问:你对培根了解有多少呢?

2、投影显示有关培根的介绍。个别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习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认读字词,纠正读音。

认读字词 2分钟

1、投影显示生字词。

2、投影显示字词的读音。先个别学生读再齐读。扫除生字词的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整体感知 7分钟

1、投影显示问题:本文围绕读书谈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2、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点拨。

3、投影显示答案: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个别同学回答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人小组讨论,互相质疑,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一起解答。合作解疑 9

分钟

1、投影显示:在刚才的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先在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解答。

2、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概括。

分四人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培养学生发问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发现的快感。

学生自主对文中的语言进行选──读──品。(选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言,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选读品味 13分钟

1、投影显示:选出自己喜欢的语言,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巡视并指导学生做好旁批。

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并引导其他同学一起评价。

1、选出自己喜欢的语言,反复朗读。

2、在自己喜欢的语句旁做好批注并阐述喜欢的理由。

3、个别学生说出自主品味语言美的成果。

4、其他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分享并评价同学的成果。通过自赏析语言美,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提高赏析句子的能力,让学生更多的感受读书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

引导学生归纳赏析文章的语言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再指导学生可根据以上角度,分组继续赏析自己喜欢的语言。

知识巩固 5分钟

1、投影显示:赏析文章的语言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2、学生回答后概括并投影显示:

艺术风格。(遣词造句、句式、修辞等)

思想内涵。(给人启示、引起共鸣)

1、学生回答问题。

2、分四人小组组继续交流:每人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及喜欢的原因说给其他三个同学听。

3、接力背诵: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以坐火车的形式背出来。进一步提高赏析语言的能力,并让学生形成了技能技巧。布置作业:收集精警的语句到资料本上,并挑两句进行仿写。

课外拓展 1分钟

投影显示:收集精警的语句到资料本上,并挑两句进行仿写。作好记录 让学生再次品味本文的语言美中得到积累。

第四篇:谈写景抒情散文的心得

谈写景抒情散文的心得

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把散文散珠碎玉般的内容串联起来的正是作者流泻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而情感抒发的载体毫无疑问,便是散文时而优美清新时而慷慨激昂的饱含感情的语言。而使学生真正的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就要借助反复的朗读了。所以在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中通过对抒情语言的把握及反复的朗读来体会贯穿全文的情感应该是抒情散文教学的重点。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散文往往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的方法来抒发感情,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作者的思路一点一点的展开。所以,散文的行文结构也是散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在朱自清的《春》中,作者正是通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描写来抒发对春天的热切 盼望和由衷的赞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天气、小山、山色、水色的描写,抓住济南冬天的最大特点“温晴”抒发对济南冬天的深深喜爱;方纪的《三峡之秋》更是一幅描写三峡秋色的美丽画卷。以橘柚树色彩的变化和果实的“清香”写三峡之秋的“成熟”,以“露水”“峡风”“阳光”“绿叶”写早晨三峡的“明丽”,以“翻滚”“呼啸”“奔腾”“激荡”“跳跃”写中午三峡的热烈气息,以“清色”“透明”“倒影”“一线发光的天空”写黄昏三峡的“平静”,以“渔火”“灯标”“光晕”“汽笛”写夜晚三峡欲睡还醒的情状,以“瀑布”“飞降”“素锦”“挂起”写三峡月色的清冽。无处不流露出对三峡之秋的向往;梁衡的《夏》通过草-树-蝉儿-麦-棉苗-高粱、玉米-瓜秧-夏收-秋苗管理,这一路由自然物到庄稼,由庄稼到农活,庄稼又随时间推移而展开,农活也随时间推移而展开,表达作者“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强烈情感。课文中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正是作者感情抒发的依托,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作方法的运用。

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的情感性特点主要市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来体现的,在《春》中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写春花赶趟儿似的争奇斗艳;写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温暖柔和。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出对春天的喜爱。最后三段是三个比喻排比句的连用表达了对春天由衷的赞美。《济南的冬天》作者扣住“温晴”二字,怀着深深喜爱的感情描写济南冬景,山山水水也便有情了:一圈小山好象摇篮边年轻的母亲,小雪过后,山上的松树好象姑娘的花衣,城外山坡小村庄好象水墨画,水面到天空好象蓝水晶,无处不美,无处不安适,无处不透着一股柔情。《夏》中“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通过“芊芊细草”“密密的厚发”,“淡淡的绿”“黛色的长墙”以及与“春之色的冷绿”“秋之色的热赤”对比、比较来描写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充满了对夏天的赞美。在林斤澜的《春风》中更是多处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作者对粗暴狂放、刮起来飞沙走石的北方春风的独到发现和感受。如“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明显透露出对江南春天的厌恶及对北国春风的喜爱。

在《春》的教学录象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白金老师很重视教学中的朗读。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使学生充分体会对春天热切的盼望和由衷的喜爱赞美。可以说写景抒情散文离不开反复的朗读,朗读是使学生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的最有效的途径。

第五篇:名家谈吃 l 老舍:北京的春节

名家谈吃 l 老舍:北京的春节

文=老舍 图=于大武过年啦!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腊八节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过小年 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黏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年前准备 过了二十三,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再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除夕夜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守岁啦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初一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第二天,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元宵节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张灯结彩 到了晚上,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敬请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并且关注公众号DailyNew,你每天将收到更多的惊喜。

下载谈老舍写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老舍写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舍研究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写在1936年,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75年;书中的故事“发生”在1920年,那已经是近一个世纪以前的事了。我觉得一部作品之所以能被几代人喜欢、研究,......

    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 杰出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赶集》等。 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等 剧作集《老舍剧作选》等12种。 代表作主要有: 《二马》、《离......

    《老舍》读后感

    《老舍》读后感 《老舍》读后感1 《骆驼祥子》是著名文学家老舍的代表作,这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是每个爱读书的人都应该阅读的,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这本书揭......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例谈如何赏析写景的文章[5篇模版]

    例谈如何赏析写景的文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个例子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能自行阅读、习作。那么对于写景的文章,我们应该如何......

    老舍《茶馆》--读后感

    老舍《茶馆》--读后感 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

    老舍月牙人物形象浅析

    内容摘要 《月 牙儿》取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最底层人民生活的境况,小说通过主人公母女两代被迫先后沦为暗娼的残酷经历,展现所有贫苦人民为并不能温饱的嚼谷而拼命 地挣......